冲击钻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交底.docx
《冲击钻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交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击钻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交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冲击钻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交底
冲击钻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交底
主送单位
三工区
编号
工程名称
冲击钻桩基施工
日期
一、冲击钻钻孔灌注桩施工流程图
二、冲击钻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2.1施工测量
会审图纸无误后,桩基尺寸、高程严格按《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第1标段第五册第九分册《K32+021.7兴仁互通1#主线桥桥型布置图图号S6-5-12-4》控制,平面坐标位置严格按《K32+021.7兴仁互通1#主线桥桩位坐标图图号S6-5-12-5》控制,误差控制在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范围内。
2.2钻孔灌注桩施工
2.2.1施工准备
采用挖掘机CAT320平整场地,将桩位钻孔施工平台平整出来,整个场地要平整,要满足施工需要。
依照设计图纸计算无误并经监理工程师复核批准后测定桩位,做出十字桩控制桩,现场进行点位保护。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测量人员进行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开钻。
2.2.2护筒埋置
根据本桥桩位布置情况,合理安排钻孔顺序,准确定位埋设钢护筒,护筒壁厚8mm,直径大于桩径200~400mm,钢护筒的埋设必须认真进行,先放样桩位中心点,并引出护桩,桩位若置于松土上,应用砼加固保护,以便施工人员校验,挖埋置钢护筒的坑,坑的直径略大于钢护筒直径,护筒埋置深度宜为2~4m,放置护筒并校正定位,护筒平面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护筒与桩轴线的偏差不得大于1%,护筒底部及四周应用粘土填筑,并分层夯实处理,护筒顶要高出地面30cm左右,并在顶部焊加强筋和吊耳,开出水口,钻进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护筒是否发生偏移和下沉,并要及时处理。
2.2.3泥浆的制备
(1)钻孔泥浆采用优质的粘土,可将黏土加工后投入孔中,用冲击锥以小冲程反复冲击造浆。
(2)在开孔及整个钻进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孔内水位高出地下水位1.5-2.0m,并低于护筒顶面0.3m,掏渣后应及时补水。
(3)在泥浆循环溢流进入泥浆池过程中设一道过滤网,及时清理滤渣和池中沉淀,运至弃土场。
(4)在主线路基外设置容积为50㎡的泥浆池,深度不超过2m,造浆用的粘土
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泥浆性能指标选择
钻孔方法
地层情况
泥浆性能指标
相对密度
粘度(Pa°s)
含砂率(%)
胶体率(%)
失水率(ml/30min)
泥皮厚(mm/30min)
静切力(Pa)
酸碱度(pH)
冲击
易坍地层
1.20~1.40
22~30
≤4
≥95
≤20
≤3
3~5
8~11
注:
①.地下水位高或其流速大时,指标取高限,反之取低限;②.地质状态较好,孔径或孔深较小的取低限,反之取高限;
2.2.4钻孔
(1)钻机施工场地,必须平整、牢靠、稳定,能承受工作时所有静、动荷载。
(2)桥桩基础采用冲击钻施工,钻机就位前,应对钻孔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包括主要机具设备的检查和维修。
钻机安装就位后,底座和顶端应平稳,不得产生位移或沉陷。
钻盘中心与钢护筒中心位置偏差不得大于2cm。
(3)开始钻孔时,应稍提钻头,在护筒内打浆,并开动泥浆泵进行循环,待泥浆均匀后方开始钻进。
进尺要适当控制,对护筒底部,应低档慢速钻进,使底部处有较坚固的泥皮护壁。
如护筒底土质松软出现漏浆时,可提起钻头,向孔内倒入粘土块,再放入钻头倒转,使胶泥挤入孔壁堵住漏浆空隙,稳住泥浆后继续钻进。
钻至护筒底部以下1m,则可按土质情况以正常速度钻进。
钻进过程中应经常注意土层变化,每进尺2m或在土层变化处应捞取渣样,判断土层,对于嵌岩桩,应每1m采集地质样品,提交监理工程师检验,记入钻孔记录表并与地质柱状图核对。
操作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岗位责任制,随时填写钻孔施工记录,交接班时应详细交待本班钻进情况及下一班需注意的事项。
(4)钻孔过程中要保持孔内泥浆稠度,并要防止异物掉落孔内,损坏钻机钻头。
钻进作业必须连续性,升降钻头时要平稳,不得碰撞护筒或孔壁。
(5)在淤泥层和黏土层冲击时,钻头应采用中冲程(1.0—2.0m)冲击;在砂层冲击时,应添加小片石和黏土,采用小冲程(0.5-1.0m)反复冲击,以加强护壁;在漂石和硬岩层冲击时,应更换重锤小冲程(1.0—2.0m)冲击。
在石质地层中冲击时,如果从孔上浮出石子钻渣粒径在5-8mm之间,表明泥浆浓度合适;如果浮出的钻渣粒径小而少,则表明泥浆浓度不够,可从制浆池抽取合格泥浆进入循环。
(6)钻孔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及处理方法:
1)坍孔,其表征是孔内水位突然下降又回升,孔口冒细密水泡,出渣量显著增加而不见进尺,钻机负荷显著增加。
坍孔多由泥浆性能不符合要求、孔内水头未能保证、机具碰撞孔壁等原因造成。
应查明坍孔位置后进行处理,坍孔不严重时,可回填土到坍孔位以上,并采取该善泥浆性能、加高水头、深埋护筒等措施,继续钻进,坍孔严重时,应立即将钻孔全部用砂类土或砾石土回填,重新开钻冲孔。
2)钻孔偏斜,常由地质松软不均、岩面倾斜、钻架位移、安装未平或遇探头石等原因造成,一般可在偏斜处吊住钻锤反复扫孔,使钻孔正直。
3)钻孔漏浆,可填入片石、卵石,反复冲击,增加护壁。
4)卡钻,多因先形成了梅花孔,或钻锤磨损未及时焊补、钻孔直径变小,而新钻锤又过大,冲锤倾倒,遇到探头石,或孔内掉入物卡住等。
卡钻后不宜强提,可用小锤冲击或用冲、吸的方法将钻锤周围的钻渣松动后再提出。
5)桩孔钻至设计标高后,对成孔的孔径、孔深和倾斜度等进行检查,钻孔桩成孔检查:
a、孔深不小于设计孔深,桩基嵌入弱风化岩层深度不得低于4m,弱风化岩石天然湿度下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不得低于5Mpa,应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调整基底标高;
b、孔位中心位置偏差不大于50mm;
c、孔的倾斜度偏差不大于1%H(桩长)且不大于500mm;
d、孔径采用检孔器(可采用外径D等于挖孔桩钢筋笼直径加10mm,长度不小于4~6D的钢筋骨架)进行检测,检孔器能顺利通过桩孔,表明孔径不小于桩径。
上述技术指标经自检满足设计要求后申请监理工程师进行终孔检验,并填写终孔检验记录。
2.2.5清孔
清孔原则是采取二次清孔法,即成孔检查合格后立即进行第一次清孔,并清除护筒上的泥皮;钢筋笼下好浇注混凝土前,再次检查沉淀层厚度是否超过300mm,若超过300mm,必须进行二次清孔,二次清孔后立即灌注混凝土。
清孔时注意必须保持孔内原有水头高度,以防塌孔;不得用加深钻孔深度的方式代替清孔。
钻孔桩成孔质量标准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
孔的中心偏位(mm)
单排桩:
50
孔径(mm)
不小于设计桩径
倾斜度(%)
钻孔:
小于1%;挖孔:
小于0.5%
沉淀厚度(mm)
摩擦桩:
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对于桩径≤1.5米的桩,沉淀厚度≤300mm;对桩径>1.5米、桩长>40米或土质较差的桩,沉淀厚度≤500mm;支承桩:
不大于设计规定。
清孔后泥浆指标
相对密度1.03~1.10;粘度:
17~20Pa·s;含砂率:
<2%;胶体率:
>98%
2.3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
2.3.1钢筋笼制作
(1)钢筋原材料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试验,试验合格后进行钢筋加工。
(2)钢筋进场应分批堆放,即不同型号的钢筋分别堆放,不得混杂,且设立识别标志;钢筋宜置在仓棚内,露天堆置时,应垫高0.3m并加遮盖。
(3)钢筋进场应有出厂合格证或试验资料方可使用,否则,不得使用于工程中,钢筋进场后,大于12mm的钢筋应进行机械或焊接性能试验。
(4)钢筋焊接时根据不同钢筋级别,采用相应的电焊条,具体技术标准和质检要求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5)钢筋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
钢筋接头:
钢筋笼制作尽量采用整条平直钢筋,减少钢筋接头,按规范钢筋在同一截面绑扎接头受拉区不大于25%,受压区不大于50%,主钢筋焊接接头受压区不大于50%。
(6)钢筋下料长度和布置按《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第1标段第五册第九分册《K31+021.7兴仁互通1#主线桥桥墩桩基钢筋布置图图号S6-5-12-49》施工。
1号Φ25钢筋为主筋,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电弧焊,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接头双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5d,单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焊缝必须饱满,同时将焊接药渣敲除掉。
1号钢筋在距桩基设计顶面1.0m处开始向桩基轴线偏向,到桩顶偏离6.5cm,出桩顶保持铅直,其他钢筋随主筋作相应调整。
内偏范围内4号φ8钢筋为螺旋筋,其末端搭接35cm,并以铁丝绑扎或焊接,采用双面焊接搭接长度为10cm。
3号Φ22钢筋为加强箍筋,每2m设置一道,设置于钢筋笼内部,搭接长度22cm,采用单面焊接。
6号钢筋Φ16为桩基定位钢筋,每一截面内均匀布置4根,竖向每2m间距设置一组,沿桩基方向与3号钢筋位置对应。
(7)钢筋骨架制作严格按桩基钢筋构造图进行施工,钢筋笼在加工过程中,应注意受力钢筋焊接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焊接接头,在接头区段内35d(d为钢筋直径),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配置在接头长度内的受力钢筋,其接头的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不超过50%。
应按不同规格螺旋筋使用铁丝间隔绑扎牢固,完成后使用粗铁丝将检测管(φ57×3mm钢管,从桩底到露出桩顶50cm)按呈正三角形分部,固定在钢筋笼内侧,接头采用大直径钢管套接,接头严密,底端封严,上口堵塞严密,并作渗水试验,以供桩基作超声波检测。
声测管安装时接头位置必须填焊密实,并牢固定位。
(8)制作好的钢筋骨架应放在平整、干燥的场地上。
存放时,应在地面接触处垫上等高的方木,以免粘上泥土,每个钢筋骨架都要挂上标志牌,写明墩号、位置、节号等。
(9)钢筋及钢筋骨架如需除锈,安装前必须进行除锈工作,直到符合设计要求方可进行安装。
(10)制作钢筋骨架时,须焊扎坚固,为防止钢筋骨架在运输或吊装过程中变形,可采用加固钢筋或绑扎杉木条进行加固。
(11)为保证砼保护层的厚度,应在钢筋骨架与模板之间错开放置适当数量的水泥砂浆垫块、砼垫块,骨架侧面垫块应绑扎牢固。
(12)钢筋笼根据钢筋定尺与钢筋笼设计长度分段制作,标准节9.0m,另设调节段,当钢筋笼设计长度在18~20m以内时,根据吊车起吊能力与钢筋的整体稳定性可以制作成一个整体钢筋笼。
2.3.2钢筋笼安装
钻孔施工完工并检验合格后进行桩基钢筋笼安装。
桩基属于隐蔽性工程,钢筋笼下放时,每一节联接应进行拍照存档。
钢筋笼采用25t汽车吊结合人工安装,安装时,必须采用正确的起吊方法,确保钢筋笼的垂直度,孔口焊接采用双面焊。
下放时确保钢筋笼的中心与桩中心重合,并及时就位,固定在灌注架上。
放钢筋骨架前,先在孔口加设四根导向钢管,以保证钢筋骨架在吊装过程中尽量对中,不伤孔壁及控制保护层厚度。
钢筋骨架就位后,采取四点固定,以防止掉笼和混凝土浇筑时骨架上浮现象发生。
支撑系统对准中线防止钢筋骨架倾斜和移动。
同时,要注意钢筋笼能否顺利下放,沉放时不能碰撞孔壁;当吊放受阻时,不能加压强行下放,容易造成坍孔、钢筋笼变形等现象。
应停止吊放并寻找原因,如因钢筋笼没有垂直吊放而造成的,必须提出后重新垂直吊放;如果是成孔偏斜而造成的,则要求进行复钻纠偏,并在重新验收成孔质量后再吊放钢筋笼。
钢筋位置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和频率
受力钢筋间距
±20
尺量:
没构件检查2个断面
箍筋、横向水平钢筋、螺旋筋间距
±10
尺量:
每构件检查5~10个间距
钢筋骨架尺寸
长
±10
尺量:
按骨架总数30%抽查
直径
±5
保护层厚度
±10
尺量:
每构件沿周边检查8处
钢筋笼安装示意图
2.4灌注水下混凝土
2.4.1混凝土灌注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现场(前场)准备:
安装灌注平台、料斗(3.0m³)、钢导管(直径300mm),导管使用前试拼装检验,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导管在吊入孔内时,位置居中、轴线顺直,稳步沉放,防止卡挂钢筋骨架,导管悬空0.4m;管道安装就位,吊车及相关施工人员到位。
2.4.2混凝土灌注前的检查
灌注混凝土之前,要对孔内进行二次清孔,使孔底沉淀厚度和泥浆指标达标,做好灌注前的各项检查记录经监理工程师同意方可进行灌注。
沉淀厚度和泥浆指标
沉淀厚度(mm)
摩擦桩:
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对于桩径≤1.5米的桩,沉淀厚度≤300mm;对桩径>1.5米、桩长>40米或土质较差的桩,沉淀厚度≤500mm;支承桩:
不大于设计规定。
清孔后泥浆指标
相对密度:
1.03~1.10;粘度:
17~20Pa·s;含砂率:
<2%;胶体率:
>98%
注:
清孔后的泥浆指标,是从桩孔的顶、中、底部分别取样检验的平均值。
本项指标的测定,限指大直径桩或有特定要求的钻孔桩。
2.4.3混凝土拌合和运输
混凝土计划采用商品混凝土,如3#拌合站具备混凝土生产条件时,在3#拌合站集中拌制,混凝土拌合过程中严格按C25配合比控制材料计量,C25混凝土坍落度180~220mm,通过试验确定掺入缓凝剂,初凝时间不小于6h;并对拌合出的混凝土进行坍落度的测定。
用罐车运输混凝土到相应的桩位,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等,若不符合要求,应进行第二次拌和,二次拌和后仍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
2.4.4灌注混凝土
(1)导管在孔内必须居中,导管下口距孔底40cm。
灌注过程中经常提动导管,防止埋管。
(2)将首批砼灌入孔底后,立即测探孔内砼面高度,计算出导管内埋置深度,如符合要求,即可正常灌注。
如发现导管内大量进水,表明出现灌注事故,应及时拔起导管,吊起钢筋笼,重新清孔,达设计要求后重新下笼、埋管、灌注砼。
(3)灌注开始后,应紧凑地、连续地进行,严禁中途停工。
在灌注过程中要防止砼拌合物从漏斗顶溢出或从漏斗外掉入孔底。
导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灌注过程中,及时测量孔内砼面高度,控制好埋管深度。
(4)为防止钢筋骨架上浮,首批混凝土灌注后,降低混凝土灌注速度,当混凝土拌和物高于骨架底口2m以上时,恢复正常灌注速度。
(5)当灌注达设计桩顶标高后应超灌0.5~1.0m,确保桩头质量。
(6)灌注过程中前后台保持联系,发生问题妥善处理。
灌注将近结束时,应核对混凝土的灌注数量,以确定所测混凝土的灌注高度是否正确。
(7)灌注中发生故障时,应查明原因,合理确定处理方案,进行处理。
(8)在灌注过程中,应将孔内溢出的泥浆引流至适当地点处理,不得随意排放,污染环境及河流。
灌注完成后拔出导管,清洗后整理堆放。
(9)灌注完成7天后,即可开挖基坑,采用小型机具破除桩头。
交底负责人
日期
接受交底人签名
姓名
职务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