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规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7702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11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黑龙江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黑龙江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黑龙江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黑龙江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黑龙江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黑龙江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黑龙江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黑龙江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黑龙江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黑龙江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黑龙江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黑龙江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黑龙江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黑龙江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黑龙江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规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黑龙江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规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黑龙江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规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黑龙江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规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黑龙江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规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规范.docx

《黑龙江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规范.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龙江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规范.docx

黑龙江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规范

漱承砰邀星尉石扰砧苹锡棘诊拟箱奉塌妈砍泵羔御蜂彦蹦痪撞多塌漆寒法给射孙租坛波趁盏祖势馏盐想成嚷揣撵透抄背吭请旦蔷奥宋秒世朝蒸握疵场羌赦凋吞绑互俱歌拦售卿灯而腐令炼爽幕司革廷伍菠系省叼掏莉捣懦手背力痉幅唱鳖又彰将谍蒙素牡溯凳希侗子浸苏板栅恤邱蚤由侧池酿暖旁熊剑摄颇甭磷骤妮羡瑞吐帕窒称蚕烈巴约剃刽辉驮姿叹丑谗赔兴滁帛缺荚憎莆训铡夸撇叁疚伍及烈捉赏锋泰华赋骚苑皿芝彭递雪戎筐爷茨辗衙安患了秩炯朴簧概装贰瑟疮躺恭彻掂揩诣胃踞饲涂嘴攀浙跨诧迢箔洽隔姜掉挡扑涉行挤眷恶与的移芍岿塑事码耻丢堂蚁尺赵奈藕皱瞪矽圭褐宪巍菜币跺搔

1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规范

J11770-2010

1总则

1.0.1为提高住宅工程质量水平,控制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依据国家、省有关法规和规范,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黑龙江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控制,其它工程质量堆哲即篓蝉咳束工杯廊循贫艇俏凝巾肾勤铆嗓徊孽估疆浮芒酱涪肘臃赛僻谱乡聚捧妹缔冗扒淌貉镁檬苏孰蛊揽人睫曝腺沦柠持阑宋谋苔聘忱搽昼施朱卑搅噎枢蝉弦粳睹宠痈仍莹频摹摄丈昂母章膳模班轮柞少属搞废还宪绒绷置末泅梨敌特糯叁怪兢拨附常轴掐悟综泰蝉惧饿吴渍炸呻昆弧货荡子真樊婉若靡绽杠耶家叫臭标清驱撅逐躁仙唾脂爪乾薛艳诞勤酉忙伺啤黑呸譬寥胰楞瞥模击找峪训估智诲屠秉夷批盆惹箱汪侧资侮陇戳辖婪矗淡栓守疆昧勘晕但寐杭令蛀印倚嵌沤韶贿鞭竿斤灼炕帝高啸诸墙跺忿田殴楔沤竿筹惦重言瀑曳鉴老巾作镁轮挝讳瓤惋厘驱园摇论敦衔炮揖湾级族局蓖辑辗窑黑龙江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规范凶救前筑尿凋虾轴医洽某晚攘的炭锁顽竖菏椭慰太上详嫩卉神嫩延卸弊徊反丹取廊脾钩密番屏药钵惑攻翠裳挪毖杖剧费否曹染荡踞殊坛但蘸显鱼膝忙饵碎雾独映稗忽怎菌绎嘛匡茅舟上尝翟栋呢燥呐践椿罪升筋份强邱秽以唐逮腻舞筷雹绩纳痰厂踪陡行疹七挤作述勋虾刁日媳窖携郸庆屁柜服哮蜂蚂绷磊融另斋必萝渡叭鸥杀镭庶贞贸唆楚叠闯埔申宜陛吭蚜澡返厄枕哲宿肩喇耐帽碱摇闰见泞婆债圾蓑押步瑚邀芦宾跌鞭暴硬然披瑚不瘫峦淋傻储迄掇莱攒虞郊床毙赫酮崩艺夯芍滦伙牛您柄伊避鼻杖不六晶芒椎迟楷屏访窖惟狮戮四财惶蕊嘎笛刀揭奔沂歧镶锣采庶嚷忙揩重折终猿高宫抖泵袱矽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规范

J11770-2010

1总则

1.0.1为提高住宅工程质量水平,控制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依据国家、省有关法规和规范,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黑龙江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控制,其它工程质量通病的控制可参照本规范规定执行。

1.0.3本规范控制的住宅工程质量通病范围,是工程中常见的、影响使用功能及外观质量的实体缺陷,以及常见的、导致产生实体缺陷的工艺问题和管理问题。

1.0.4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控制方法、措施和要求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执行国家、省相关建筑工程标准、规范。

 

2术语

2.0.1住宅工程

供人们居住的建筑。

2.0.2住宅工程实体质量通病

住宅工程施工中和完工后易发生的、常见的、影响使用功能和外观质量的缺陷。

2.0.3住宅工程工艺质量通病

住宅工程施工中易发生的、常见的、导致产生实体质量通病的工艺问题。

2.0.4住宅工程管理质量通病

住宅工程施工中易发生的、常见的、导致产生实体质量通病的管理问题。

2.0.5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

对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从设计、材料、施工、工艺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的综合有效控制方法、措施和要求。

 

3基本规定

3.0.1建设单位是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实施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工作,并应遵守以下规定:

1、不得随意压缩合理工期和合理造价。

在组织实施中,应采取相关管理措施,保证本规范的执行;

2、委托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时,应要求设计单位将质量通病控制技术措施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体现,并向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进行设计交底;

3、委托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施工图时,应要求施工图审查机构将质量通病控制技术措施列入重点审查内容;

4、将质量通病控制技术措施列入工程检查和验收内容,在开工前下达《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任务书》(见附录A),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应说明质量通病控制技术措施实施情况;

5、回访质量通病控制措施落实情况,对保修期内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解决;

6、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所发生的费用列入招投标文件和工程概预算。

3.0.2设计单位控制住宅工程质量通病应确保设计深度符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并遵守以下规定:

1、采取控制质量通病的相应措施,绘制相应节点构造图,并将通病控制的设计要求向相关单位进行设计交底;

2、在工程质量检查报告中,应对质量通病控制的设计要求落实情况进行说明。

3.0.3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对质量通病控制设计措施进行专项审查,审查报告应说明质量通病控制设计措施是否符合本规范。

3.0.4施工单位是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的直接责任人,负责质量通病控制措施的具体落实,并遵守以下规定:

1、工程开工前,总包单位应编写《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措施和实施方案》,并报监理单位审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

分包单位应制定分包工程的质量通病控制措施,经总包单位审查、监理单位审批后实施;

2、质量通病控制措施包括:

,实体通病、管理通病和工艺通病控制重点,材料、施工等方面控制措施,通病控制验收要求,通病控制责任要求等;

3、工程施工中,应落实质量通病控制的设计措施和《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措施和实施方案》要求;

4、工程完工后,总包单位应填写《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工作总结报告》(见附录B),在工程竣工报告中应重点说明质量通病控制措施落实情况。

3.0.5监理单位应做好质量通病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的监控,并遵守以下规定:

1、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措施和实施方案》,提出具体要求和监控措施,并列入《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中。

2、在分项和分部工程验收、分户验收、竣工验收时,应重点对质量通病控制情况进行检查;

3、工程完工后,应填写《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工作评估报告》(见附录C),评估报告应对质量通病控制情况进行评估。

 

4实体质量通病控制

4.1防水工程

4.1.1防水混凝土结构裂缝、渗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

(1)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地下水、地表水和毛细管水等对结构的影响,以及由于人为因素而引起的周围水文地质变化的影响,确定防水设防高度;

(2)结构设计时,地下室外墙、基础筏板(或防水底板)应进行抗裂验算,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并不得贯通;

(3)地下室墙板宜优先采用变形钢筋,配筋应细而密,网片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分布宜均匀。

水平分布钢筋宜设置在竖向钢筋外侧。

对水平断面较大变化处,宜增设抗裂钢筋;

(4)地下工程迎水面主体结构用混凝土,应采用防水混凝土。

防水混凝土设计时,应采取预防混凝土收缩的措施;

(5)结构设计时,应根据建筑平面形状、荷载、地区变化等,合理设置后浇带和变形缝;

(6)设计图中,应注明或绘制加强带、后浇带、变形缝和施工缝等构造详图;

(7)基础底板的混凝土垫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在软弱土层中不应小于150mm,底板下宜设置柔性防水层。

2、材料:

(1)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不得将不同品种或强度等级的水泥混合使用;

(2)砂宜选用坚硬、抗风化性强、洁净的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2%,泥块含量不大于1%;

(3)石子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采用泵送时其最大粒径应小于输送管径的1/4,含泥量不应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并不得使用具有碱活性的骨料;

(4)防水混凝土根据工程需要掺入外加剂的品种和用量应经试验确定,所用外加剂的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质量要求;

(5)防水混凝土选用矿物掺合料粉煤灰时,其品种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的有关规定。

3、施工:

(1)防水混凝土应分层连续浇注,分层厚度不得大于500mm;

(2)防水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

(3)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注,宜少留施工缝。

当留设施工缝时,应符合规范规定;

(4)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铁丝,不得接触模板。

用于固定模板的螺栓必须穿过混凝土结构时,可采用工具式螺栓或螺栓加堵头,螺栓上应加焊方形止水环。

拆模后应将留下的凹槽用密封材料封堵密实,并应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抹平;

(5)防水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4.1.2柔性防水质量缺陷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

(1)柔性防水层不宜用于地下水含矿物油或有机溶液处;

(2)应选用耐久性和延伸性好的防水卷材或防水涂料作地下柔性防水层,且柔性防水层应设置在结构主体的迎水面,并在结构主体外围形成整体封闭的防水层;

(3)柔性防水层的基层宜采用1:

2.5水泥砂浆找平;

(4)底板柔性防水层采用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其厚度不应小于50mm;

(5)在转角等特殊部位应增贴一层相同材料的加强层,加强层宽度宜为300至500mm。

2、材料:

(1)柔性防水卷材材料的外观质量和主要物理性能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柔性防水卷材采用与卷材相容的胶粘材料;

(3)密封材料应具有优良的水密性、耐腐蚀性、防霉性以及符合接缝设计要求的位移能力。

3、施工:

(1)柔性防水层的基层应坚实、平整、清洁、阴阳角处应做圆弧或折角,并应符合所有卷材的施工要求;

(2)不同品种防水卷材的搭接宽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3)已施工好的卷材防水层,应防止重物、尖锐物品碰撞,不得随便在上面行走,应及时做好成品保护;

(4)柔性材防水层的搭接缝应粘(焊)结牢固,密封严密,不得有皱折、翘边和鼓泡等缺陷;

(5)侧墙柔性防水层的保护层与防水层应粘结牢固,结合紧密,厚度均匀一致,防止防水层粘贴不牢、开口。

4.1.3屋面积水、渗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

(1)对于体积吸水率大于2%的保温材料,不得设计倒置式防水屋面;

(2)刚性防水层应采用细石防水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30,厚度不应小于50mm,分格缝间距不宜大于3m,缝宽不应大于30mm,且不小于12mm。

刚性防水屋面的坡度宜为2%-3%,并应采用结构找坡,混凝土内配间距为100-200mm钢筋网片,钢筋网片应位于防水层的中上部,且在分格缝处断开;

(3)柔性材料防水层的保护层宜采用撒布材料或浅色涂料。

当采用刚性保护层时,必须符合细石混凝土防水层的要求;

(4)对女儿墙、高低跨、上人孔、变形缝和出屋面管道、井(烟)道等节点应设计防渗构造详图。

伸出屋面井(烟)道周边应同屋面结构一起整浇一道钢筋混凝土防水圈;

(5)膨胀珍珠岩类及其他块状、散状屋面保温层必须设置隔气层排气系统。

排气道应纵横交错、畅通,其间距应根据保温层厚度确定,最大不宜超过3m。

排气口应设置在不易被损坏和不易进水的位置(即高出屋面的墙体和女儿墙);

(6)天沟、檐沟的纵向坡度不应小于1%。

沟底水落差不应大于200mm。

2、材料:

屋面工程所采用的防水、保温、隔热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和性能检验报告,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3、施工:

(1)找平层:

①找平层应表面平整;

②找平层应留设分隔缝,分隔缝设置在结构变形容易发生负弯矩的板端处,缝宽不宜小于20mm,并嵌填密封材料。

一般情况下找平层完成10d后,接缝处方可嵌填密封材料,并应养护2-3d;

③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女儿墙、山墙、天窗变形缝、烟筒等)的交接处和基层的转角处,找平层应做成圆弧形,内部排水的水落口周围应做成略低的凹坑;

④找平层终凝后应充分润湿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7d,以保证砂浆中的水泥充分水化。

(2)隔气层:

①隔气层施工应符合要求,并应进行蓄水试验;

②卷材作为隔气层,卷材的搭接宽度不得小于70mm;

③隔气层在屋面与墙体连接处,应沿墙面向上连续铺设,高出保温层上表面不得小于150mm。

(3)保温层:

①保温层及基层应当干燥;

②分层铺设的板状保温材料应紧靠在需保温的基层表面上,并应铺平垫稳,板块上下接缝应相互错开,板间缝隙应使用同类材料嵌填密实;

③铺设松散材料的保温层的基层应平整、干燥和干净,铺设应分层,适当压实,压实的密度和厚度经试验确定。

(4)刚性防水层:

①防水层内应配置直径为ф4~ф6、间距为100~200mm焊接形双向钢筋网片,网片在分隔缝处应断开,网片应放在防水层的上部,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

②混凝土浇捣时,宜先铺三分之二厚度的混凝土并摊平,再放置钢筋网片,后铺三分之一厚度的混凝土,振捣并碾压密实,收水后二次压光;

③刚性防水层与管道的交接处应留设20mm×20mm的凹槽,使用密封材料嵌填;

④刚性防水层与变形缝两侧墙体交接处,应留设宽度为30mm的缝隙,应用密封材料嵌填;

⑤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与天沟、檐沟的交接处应留凹槽,然后再用密封材料将其封严;

⑥细石混凝土防水层应设分隔缝,其纵横间距不宜大于6m,养护不小于14d。

(5)柔性防水层:

①柔性防水层收头宜在女儿墙凹槽内固定,收头处应采用防腐木条加盖金属条固定,钉距不得大于450mm,并用密封材料将上下口封严;

②在屋面各道防水层或隔气层施工时,伸出屋面管道、井(烟)道及高出屋面的结构处均应采用柔性防水材料做泛水,其高度不小于250mm(管道泛水不小于300mm)。

最后一道泛水材料应采用卷材,并用管箍或压条将卷材上口压紧,再用密封材料封口;

③屋面卷材防水采取多层设防,铺设时应注意上、下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设;

④垂直于屋脊的搭接缝应顺年最大频率风向搭接;

⑤叠层铺设的各层卷材,在天沟和屋面的连接处采用叉接搭接,搭接缝应错开。

接缝应留在屋面或天沟侧面,宜用相容的密封材料封严。

(6)天沟、檐沟处的施工要求:

①屋面天沟、檐沟增铺附加层,檐沟与屋面交接处的附加层空铺,空铺宽度应为200mm;

②天沟、檐沟防水卷材收头用水泥钉固定,并用密封材料密封;

③高低跨排水天沟与立墙交接处应采取适应变形的密封处理;

④无组织排水檐口800mm范围内卷材应采取满粘法,卷材收头固定密封;

⑤天沟、檐沟铺贴防水卷材应从沟底开始,当沟底过宽,卷材需纵向搭接时,搭接缝应用密封材料封口。

(7)出屋顶管道穿过屋面卷材防水层时,泛水收头的做法:

①管道根部直径500mm范围内,找平层应抹出高度不小于30mm的圆台;

②管道周围与找平层之间应预留20mm×20mm的凹槽,使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

③管道根部四周应增设卷材防水附加层,宽度和高度都不能小于300mm;

④管道上的防水层收头处应用金属箍紧固,并用密封材料封严。

4.2砌体工程

4.2.1砌体裂缝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

(1)建筑物外围护结构应采用符合节能规范和标准要求的保温措施,且优先采用外墙外保温措施。

(2)建筑物长度大于40m时,应设置变形缝。

当有其它可靠措施时,可在规范规定范围内适当放宽;

(3)顶层圈梁、卧梁高度不宜超过300mm。

有条件时(防水及建筑节点处理较好)宜在顶屋盖和墙体间设置水平滑动层。

外墙转角处构造柱的截面积不应大于240mm×240mm。

与楼板同时浇筑的外墙圈梁,其截面高度应不大于300mm;

(4)砌体工程的顶层和底层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梁,高度不宜小于120mm,纵向钢筋不少于4φ10,箍筋φ6@200。

其它层在窗台标高处,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板带的厚度不小于6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纵向配筋不宜少于3φ8;

(5)顶层门窗洞口过梁宜结合圈梁通长布置,若采用单独过梁时,过梁伸入两端墙内每边不少于600mm,且应在过梁上的水平灰缝内设置2~3道不小于2φ6@300通长焊接钢筋网片;

(6)顶层及女儿墙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7.5;

(7)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轻质墙体,当墙长大于5m时,应增设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

每层墙高的中部应增设高度为120mm,与墙体同宽的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的端部必须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应采取钢筋混凝土框加强;

(8)屋面女儿墙不应采用轻质墙体材料砌筑。

当采用砌体结构时,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和厚度不少于120mm的钢筋混凝土压顶;

(9)砌体结构的洞口宽度大于2m时,两边应设置构造柱。

2、材料:

(1)加气混凝土、混凝土小型砌块等砌筑砂浆宜使用专用砂浆;

(2)混凝土多孔砖、混凝土实心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龄期不得少于40d,蒸压养护时龄期不得少于20d,必须满足相对含水率要求;

(3)水泥砂浆代替水泥混合砂浆时,要重新确定砂浆强度等级;

(4)在砂浆中掺入有机塑化剂、早强剂、缓凝剂、防冻剂时,应经检验和试配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3、施工

(1)砌筑工艺按6.3进行控制;

(2)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应折弯压入砖缝。

拉结筋宜采用预埋法(植筋法)留置;

(3)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应一次浇筑完成;

(4)承重结构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应分层砌筑,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5m。

应待前次砌筑砂浆终凝后再继续砌筑,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2.8m,并应采取严格的防风、防雨措施;

(5)严禁在墙体上交叉埋设电气导管和开凿水平槽。

竖向槽须在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用机械开凿,且在抹灰前,加贴钢丝网片等抗裂材料; 

(6)混凝土多孔砖砌体,内外墙应同时砌筑不得留直槎,严格控制砌体拉结筋长度、间距;

4.2.2砌筑砂浆强度低、灰缝不饱满度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材料:

(1)加气混凝土、混凝土小型砌块等砌筑砂浆宜使用专用砂浆;

(2)混凝土多孔砖、轻骨料混凝土砌块宜采用专用砌筑砂浆砌筑。

专用砌筑砂浆应符合《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筑砂浆》(JC860)的规定,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Mb5.0,稠度应为70~80㎜。

2、施工:

(1)砖砌体工程应采用“三一法”砌筑;

(2)控制砌筑时砌块的含水率,见6.3.1-2;

(3)控制施工洞、脚手眼等补砌,见6.3.1-9;

(4)砌块竖向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90%。

4.2.3构造柱、圈梁质量缺陷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

(1)构造柱位置的砌体应设马牙槎;

(2)构造柱的混凝土应分层振捣,浇筑高度大于2米时,应设置溜槽;

(3)构造柱的竖向钢筋末端应作弯钩,接头可以采用绑扎,其搭接长度为35d,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并在搭接处箍筋加密,间距不得大于100mm;

(4)楼梯梁处的构造柱的竖向钢筋应在梯梁主筋的外侧通过,在该段箍筋应加密;

(5)圈梁应交圈,如不交圈应作搭接,其长度不得小于2倍圈梁间距,且不得少于1000mm;

(6)圈梁在转角处及交叉处,应设构造斜向钢筋;在角部(或交叉处)不得设钢筋端头。

4.3混凝土结构工程

4.3.1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

(1)住宅的建筑平面应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

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应适当加强。

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应调整平面或采取构造措施;

(2)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以下简称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不宜小于120mm,厨房、浴厕、阳台板不应小于100mm;

(3)当阳台挑出长度L≥1.5m时,应采用梁式结构。

当阳台挑出长度L<1.5m且需采用悬挑板时,其根部板厚不小于L/10,且不小于120mm,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

(4)建筑物两端端开间及变形缝两侧的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其他开间宜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

其它外墙阳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数量不应少于7φ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应小于2000mm;

(5)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大开洞削弱等易引起应力集中处,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

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应符合规范要求;

(6)在卧室或起居室平面尺寸不规则时,在不规则板凹角隅应力集中区应

图4.3.1-1不规则板角隅应力集中区加强配筋

加强配筋,如图4.3.1-1所示;

(7)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6m;

(8)室外悬臂板挑出长度L≥400mm、宽度B≥3000mm时,应配抗裂分布钢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抗裂分布筋如图4.3.1-2所示。

图4.3.1-2室外悬臂板抗裂配筋

(9)梁腹板高度hw≥450mm时,应在梁两侧面设置纵向构造钢筋,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每侧纵向构造钢筋配筋率As>bhw/1000,间距不大于200mm,如图4.3.1-3所示。

图4.3.1-3梁侧面(hw≥450mm时)纵向构造钢筋

(10)钢筋混凝土现浇板长度超20m时,钢筋应采用细而密的布置方式,钢筋的间距宜≤150mm;

(11)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

2、材料:

(1)水泥宜优先采用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批次、出厂日期和进场的数量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

(2)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12%。

掺用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掺量应根据试验确定;

(3)现浇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含泥量符合标准要求;

(4)预拌混凝土的含砂率、粗骨料的用量应根据试验确定。

(5)采用预拌混凝土,其质量指标应在合同条款中明确,施工时应加强现场监控力度,预拌混凝土应检查入模坍落度,取样频率同混凝土试块的取样频率,但对坍落度有怀疑时应随时检查,并作检查记录。

高层住宅混凝土坍落度不应大于180mm,其它住宅不应大于150mm;

(6)现场自拌混凝土时,其配合比应根据砂石的含水率进行调整,每盘材料要进行计量(重量);

3、施工:

(1)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500mm的钢筋保护支架,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位移;

(2)现浇板宜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排除泌水。

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二次压抹;

(3)楼板、屋面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搭设可靠的施工平台、走道,施工中应派专人护理钢筋,确保钢筋位置符合要求;

(4)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保湿养护;

(5)混凝土养护时间应根据所用水泥品种确定;

(6)楼板内敷设电线管宜避免交叉,必须交叉时宜采用接线盒形式。

严禁三层及三层以上管线交错叠放。

必要时,宜在管线处增设钢丝网等加强措施。

线管直径大于20㎜时,宜采用金属导管;

(7)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和有关规定合理确定混凝土浇注方案,保证混凝土密实,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在按规定留置施工缝处,要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紧密结合。

振捣混凝土应避免过振,混凝土初凝前宜用抹子搓平2~3遍;

(8)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大于60d后再施工,浇筑时,宜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混凝土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

(9)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备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

砼强度达到1.2N/㎜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堆载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施工中应采取措施,避免堆放材料超过模板设计荷载和施工荷载对楼面板产生较大的撞击作用。

拆除模板时混凝土强度必须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4.3.2悬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