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植物生理生化网上作业题提交讲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7726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植物生理生化网上作业题提交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版植物生理生化网上作业题提交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版植物生理生化网上作业题提交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版植物生理生化网上作业题提交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版植物生理生化网上作业题提交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版植物生理生化网上作业题提交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版植物生理生化网上作业题提交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版植物生理生化网上作业题提交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版植物生理生化网上作业题提交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版植物生理生化网上作业题提交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版植物生理生化网上作业题提交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版植物生理生化网上作业题提交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版植物生理生化网上作业题提交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版植物生理生化网上作业题提交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版植物生理生化网上作业题提交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版植物生理生化网上作业题提交讲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版植物生理生化网上作业题提交讲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版植物生理生化网上作业题提交讲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版植物生理生化网上作业题提交讲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版植物生理生化网上作业题提交讲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植物生理生化网上作业题提交讲解.docx

《版植物生理生化网上作业题提交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植物生理生化网上作业题提交讲解.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植物生理生化网上作业题提交讲解.docx

版植物生理生化网上作业题提交讲解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植物生理生化网上作业答案

第一章植物的生物大分子

一、名词解释

1.蛋白质一级结构:

蛋白质一级结构:

多肽链中氨基酸种类和排列顺序。

2.简单蛋白:

水解时只有氨基酸的蛋白质。

3.结合蛋白:

水解时不仅产生氨基酸还产生其他化合物,即结合蛋白质由蛋白质和非蛋白质部分组成,非蛋白质部分成为附因子。

4.盐析: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大量中性盐使蛋白质沉淀析出的现象。

5.蛋白质变性:

天然蛋白质受到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影响,使其分子内部原有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时,生物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但并未导致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变化,该过程称为蛋白质变性。

二、填空题

1.氨基酸在等电点(pI)时,其所带电荷为(零),在pH>pI时以(负)离子存在,在pH

2.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条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聚合而成特定构象的蛋白质分子。

3.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形式有(α-螺旋)、(β-折叠)和(β-转角)等。

4.核苷酸是由(碱基)、(磷酸)和(戊糖)三种成分组成。

5.DNA的三级结构是(超螺旋)结构。

三、单项选择题

 1.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D)

  A、氢键  B、疏水键  C、二硫键 D、肽键 

  2.蛋白质变性后可出现的变化是(D)

  A.一级结构发生改变 B.构型发生改变 C.分子量变小 D.构象发生改变  

3.DNA二级结构模型是(B)

A.α-螺旋  B.走向相反的右手双螺旋 C.三股螺旋D.β-折叠  

4.蛋白质所形成的胶体颗粒,在下列哪种条件下不稳定(C)

A.溶液pH值大于pIB.溶液pH值小于pIC.溶液pH值等于pID.溶液pH值等于7.4

四、多项选择题

1.电泳技术可用于蛋白质的(ABCD)

A.分离B.纯化C.鉴定D.氨基酸测序

2.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D)

A.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B.所有蛋白质的等电点相同

C.变性蛋白质不可恢复D.蛋白质溶液是稳定的亲水胶体

五、简答题:

1.简述核酸的种类及功能。

答:

RNA:

包括mRNA:

信使RNA,蛋白质合成的模版。

tRNA:

转运RNA,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运转氨基酸的。

rRNA:

核糖体RNA,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2.简述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及其类型。

答: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多肽链本身折叠、盘绕而形成的局部空间结构或结构单元。

如α-螺旋、β-折叠、β-转角、自由回转等。

3.比较DNA和RNA的区别。

比较DNA和RNA化学组成和结构的主要区别。

(1)构成DNA的碱基为A、T、G、C;而RNA的碱基为A、U、C、G;

(2)构成DNA的戊糖是β-D-2-脱氧核糖;而构成RNA的戊糖为β-D-核糖。

(3)DNA的结构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聚核苷酸链形成的双螺旋结构;而RNA的结构以单链为主,只是在单链中局部可形成双链结构。

第二章酶

一、名词解释

1.米氏常数:

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叫米氏常数。

2.单体酶:

只有一条多肽链的酶叫单体酶。

3.寡聚酶:

由几个或多个亚基组成的酶。

4.辅酶:

与酶蛋白结合较松驰的辅因子。

5.辅基:

与酶蛋白结合牢固的辅因子。

二、填空题

1.酶的专一性包括(绝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和(立体专一性)。

2.结合蛋白酶类必需由(酶蛋白)和(辅因子)相结合后才具有活性。

3.不同酶的Km(),同一种酶有不同底物时,Km值(),其中Km值最小的底物是()。

三、单项选择题

1.具有抗佝偻病作用的维生素是B

A.维生素KB.维生素DC.维生素ED.维生素B

2.关于酶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是C

A.所有的酶都含有辅基或辅酶B.只能在体内起催化作用

C.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都具有立体异构专一性(特异性)

3.Km值的意义是D

A.与酶对底物的亲和力无关B.是达到Vm所必须的底物浓度

C.同一种酶的各种同工酶的Km值相同D.是达到1/2Vm的底物浓

四、多项选择题

1.水溶性维生素有ABC

A.维生素AB.维生素BC.维生素CD.生物素

2.脂溶性维生素有ABC

A.维生素DB.维生素EC.维生素KD.叶酸

3.酶与一般催化剂的不同点,在于酶具有ACD

A.酶可改变反应平衡常数B.极高催化效率

C.对反应环境的高度不稳定D.高度专一性

4.酶的专一性可分为BCD

A.作用物基团专一性B.相对专一性C.立体异构专一性D.绝对专一性

五、简答题

1.酶不同于其他催化剂的特点有哪些?

答:

酶所催化的反应条件都很温和(常温、常压下);

酶催化据有高效性;

酶催化具有专一性;

酶的催化活性可控制。

六、论述题

1.论述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答:

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影响;抑制剂影响(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不可逆抑制);激活剂影响。

第三章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名词解释

1.共质体:

相邻活细胞的原生质借助胞间连丝联成的一个整体,也叫内部空间。

2.质外体:

胞间层、细胞壁、细胞间隙也连成一体,也叫外部空间(自由空间或无阻空间)。

3.内膜系统:

指由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及质膜所组成连续的膜系统。

4.溶酶体:

指由单层膜包裹的小颗粒,内含有几十种酸性水解酶类。

根据是否含有底物可分为初级溶酶体和次级溶酶体。

5.细胞骨架:

细胞质中存在的纤维状无膜结构的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它们都由蛋白质组成,并相互联结成主体的网络,对细胞起支持作用,所以叫细胞骨架,也叫微粱系统。

二、填空题

1.细胞壁分为(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三层。

2.内质网可分为(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两种类型。

3.高尔基体包括(运输囊泡)、(扁平囊泡)和(分泌囊泡)三种组分。

4.溶酶体包括(初级溶酶体)和(次级溶酶体)两种类型。

5.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6.细胞骨架指(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

7.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特征是(液泡)、(叶绿体)、(细胞壁)。

8.抗寒性强的植物,膜脂中(不饱合脂肪酸)脂肪酸含量较高。

9.维持原生质胶体稳定的因素是(水膜)和(电荷)。

三、单项选择题

1.胞间层的主要成分是C

A.纤维素和半纤维素B.蛋白质C.果胶质D.木质素

2.次生壁特有的成分是D

A.纤维素和半纤维素B.蛋白质C.果胶质D.木质素

四、多项选择题

1.液泡具有的功能是ABD

A.调节功能B.代谢库C.贮存蛋白质D.类似溶酶体功能

2.细胞浆具有的性质是ABCD

A.界面扩大B.亲水性C.双电层D.溶胶和凝胶

3.检验细胞死活的简易方法有ABC

A.中性红染色法B.质壁分离法C.原生质环流法D.测定细胞质透性

4.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BD

A.内质网B.叶绿体C.溶酶体D.线粒体

五、简答题:

1.简述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

答:

线粒体:

结构:

双层膜包被,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内膜上有ATP酶;腔内有无色透明的基质。

功能:

是呼吸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

结构:

双层膜包被。

腔内有类囊体垛叠的基粒,基粒和基粒之间由基质片层连接,类囊体片层是光反应的场所;基质无色透明(暗反应的场所)。

功能:

光合作用的场所。

2.简述内质网的结构与功能。

答:

内质网:

结构:

由单层膜构成的囊腔系统,分为粗造型内质网(表面含有核糖体)和光滑型内质网(表面无核糖体)。

功能:

物质的合成(合成蛋白质、脂类物质)

胞内或胞间物质的运输、信息的传递等。

合成成壁物质,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3.简述微管与微丝的结构、功能。

答:

微管:

结构:

由微管蛋白(球蛋白)构成的中空管状结构。

功能:

是细胞骨架结构,维持细胞形状;

参与细胞分裂和细胞壁的形成;

参与细胞运动和物质运输。

微丝:

结构:

由肌动蛋白丝构成的多聚体,呈丝状。

功能:

参与胞质运动;参与物质运输。

六、论述题

1.原生质的胶体状态与其生理代谢的关系。

答:

原生质是亲水胶体。

当细胞含水量多时,原生质处于溶胶状态,细胞代谢旺盛,但抗逆性较弱;

当细胞含水量少时,原生质处于凝胶状态,细胞代谢缓慢,但抗逆性较强。

 

第四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一、名词解释

1.水势:

水势即相同温度下一个系统中一偏摩尔容积的水与一偏摩尔容积纯水之间的自由能差数(Ψw)。

2.衬质势:

由于细胞亲水性物质和毛细管对自由水束缚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Ψm)。

3.压力势:

在植物组织细胞中由于静水压的存在而增加的水势值(Ψp)。

4.渗透势:

由于溶液中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Ψs)。

5.束缚水:

又称结合水。

与细胞组分(原生质胶体颗粒)紧密结合而不能自由活动的水。

6.自由水:

未与细胞组分相结合(距原生质胶体颗粒较远),能自由活动的水。

7.渗透作用:

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水势较高的区域向水势较低的区域运转的作用。

8.吸胀作用:

原生质及细胞壁组成成分中亲水性物质吸水膨胀的作用.

9.根压:

依靠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10.吐水:

从未受伤的植物叶片尖端或叶片边缘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叫吐水。

11.伤流:

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溢出液体的现象。

12.蒸腾拉力:

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

13.蒸腾作用:

水分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14.蒸腾效率:

植物在一定生育期内所积累干物质量与蒸腾失水量之比,常用g·kg-l表示。

15.蒸腾系数:

植物在一定生育期内蒸腾失水量与其干物质积累量的比值,一般用产生1克干物质所需散失的水量克数表示,又称需水量。

16.小孔律:

气体分子通过小孔表面扩散的速率,不与小孔的面积成正比,而与小孔的周长成正比的现象。

17.水分临界期:

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

一般说来,植物的水分临界期是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形成期。

18.内聚力学说:

又称蒸腾拉力——内聚力——张力学说。

即以水分的内聚力来解释水分沿导管上升原因的学说。

19.植物的最大需水期:

指植物生活周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

20.水孔蛋白:

具有选择性、高效转运水分的跨膜通道蛋白,也叫水通道蛋白。

二、填空题

1.典型植物细胞的水势是由(Ψm+Ψs+Ψp)组成的,细胞间水分子移动的方向取决于(两个细胞间水势差)。

2.植物根系吸水的动力是(根压)和(蒸腾拉力),其中(蒸腾拉力)是主要的动力。

3.将Ψs=-6巴,Ψp=+6巴的植物细胞投入纯水中,该细胞体积(不变),因为((吸水与失水达动态平衡)其水势等于零)。

4.水分在植物细胞内以(自由水)和(束缚水)状态存在,(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大时,代谢旺盛;(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小时,代谢低。

5.(伤流)和(吐水)现象可以证明根压的存在。

6.已形成液泡的成熟细胞的水势主要是由(Ψs)和(Ψp)组成。

在细胞初始质壁分离时,压力势等于(零),细胞水势等于(压力势)。

当细胞吸水达到饱和时,渗透势等于(零),水势等于(零),这时细胞不吸水。

7.气孔蒸腾遵循(小孔扩散原理)原理。

8.细胞中自由水越多,原生质粘性(小),代谢(旺盛),抗性(弱)。

9.植物细胞吸水有三种方式,未形成液泡的细胞靠(吸胀作用)吸水,液泡形成以后,主要靠(渗透作用)吸水,成熟植物细胞以(渗透性)吸水为主。

10.(质壁分离)现象可以证明植物细胞是个渗透系统。

其相当于半透膜部分的是指(细胞质膜),(原生质)和(液泡膜)三部分。

11.植物根吸水的方式有(被动吸水)和(主动吸水),其动力分别是(蒸腾拉力)和(根压)。

12.影响植物气孔开闭的激素是(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

三、单项选择:

1.已知洋葱表皮细胞Ψw=-1MPa,置于下列溶液中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的是B

A.-1MpaNaCl溶液B.-0.9MPa甘油溶液C.-0.8MPa葡萄糖溶液D.-1.5MPa蔗糖溶液

2.把植物组织放在高渗溶液中,则组织B

A.吸水B.失水C.水分动态平衡D.水分不动

3.水分沿导管或管胞上升的主要动力是C

A.吐水B.内聚力C.蒸腾拉力D.根压

4.在气孔张开时,水蒸汽分子通过气孔的扩散速度是B

A.与气孔面积成正比B.与气孔周长成正比

C.与气孔面积无关、与周长有关D.不决定于气孔周长,而决定于气孔大小

5.水分在根及叶的活细胞间传导的方向决定于C

A.细胞液的浓度B.相邻活细胞的渗透势梯度

C.相邻活细胞的水势梯度D.活细胞水势的高低

四、多项选择

1.可作为灌溉的生理指标有ABCD

A.胞液浓度B.渗透势C.水势D.气孔开度

2.促进气孔张开的外界因子有CD

A.黑暗B.高CO2C.充足的水分D.光照

3.土壤通气不良引起根系吸水量减少的原因是ABC

A.缺乏氧气B.水分太多C.CO2浓度过高D.水分不足

五、简答题

1.简述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答:

①原生质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③参与代谢活动;

④使植物保持固有的姿态;

⑤调节植物体温,避免高温伤害。

2.水分沿植物基部导管上升高达100米,为什么水柱不断?

答:

①水分子在导管内上升受水分子间的内聚力和水柱张力双重影响,因水分子间的内聚力远远大于张力,因而保证水柱连续不断;

②导管的组成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据亲水性,水分子可与其作用产生附着力,易于水柱沿导管上升;

③导管的次生壁加厚可防止导管变形。

3.为什么有时在植物移栽时,要剪掉一部分叶子?

答:

移栽时根系易受伤,影响根系吸水,剪掉一部分叶子可减少蒸腾,避免体内水分散失造成植物缺水。

4.盛夏中午植物不宜浇冷水,为什么?

答:

盛夏中午气温高,植物蒸腾失水多,若浇冷水,则根系吸水减慢,易造成地上部蒸腾失水大于根系吸水,引起植物体内缺水。

5.A、B、C三个相邻细胞的Ψs和Ψp如图所示,各细胞的Ψw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其水流方向如何?

(用箭头表示)

ABC

Ψs=-1Mpa

Ψp=0.4Mpa

Ψs=-0.9Mpa

Ψp=0.6Mpa

Ψs=-0.8Mpa

Ψp=0.4Mpa

 

ΨwA=-0.6MpaΨwB=-0.3MpaΨwC=-0.4Mpa

答:

Ψw=Ψs+Ψp

A细胞:

Ψw=-1+0.4=-0.6Mpa

B细胞:

Ψw=-0.9+0.6=-0.3Mpa

C细胞:

Ψw=-0.8+0.4=-0.4Mpa

水分移动原则:

从水势高的地方流向水势低的地方。

因此,水流方向为:

BA;BC;CA。

六、论述题:

1.试述气孔运动的机理。

1.要点:

①气孔结构特征。

②光合作用促进气孔开放的学说。

③淀粉一糖变化学说。

④无机离子泵学说。

⑤有机酸(苹果酸)代谢学说。

2.试述水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要点:

①水的一般生理作用。

②具体表现:

参与光合作用,参与呼吸作用,物质吸收与运输,种子萌发,细胞生长,植物体生长,花芽分化与性别表现,种子形成,休眠、衰老与脱落,植物运动等生理过程。

3.试述土壤中的水分如何进入并离开植物体的?

3.要点:

①植物根系吸水的区域;②根系吸水的动力;③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动力;④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⑤水分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方式。

4.光是怎样引起植物叶子的气孔张开的?

4.要点:

参看气孔运动的机理。

第五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一、名词解释

1.大量元素:

在植物体内含量较多,占植物体干组织浓度达千分之一以上的元素,被称为大量元素。

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是:

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等九种元素。

2.微量元素:

植物体内含量甚微,约占植物体干组织浓度的0.01—0.00001%的元素,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是:

铁、锰、硼、锌、铜、钼、氯、镍等八种元素。

植物对这些元素的需要量甚微,稍多即发生毒害,故称为微量元素。

3.有益元素:

又称:

有利元素。

指对植物生长表现有利作用,并能部分代替某种作物的某一必需元素的作用,减缓其缺乏症的元素。

如Si对水稻,A1对茶树,Na对甜菜,被称为有益(利)元素。

4.胞饮作用:

物质吸附在质膜上,通过膜的内折而转移到细胞内的摄取物质及液体的过程。

5.生理酸性盐:

对于(NH4)2SO4一类盐,植物吸收NH4+较SO42-多且快,这种选择吸收导致溶液变酸,故称这类盐为生理酸性盐。

6.生理碱性盐:

对于NaNO3—类盐,植物吸收NO3-较Na+快且多,选择吸收的结果使溶液变碱,因而称为生理碱性盐。

7.生理中性盐:

对于NH4NO3一类盐,植物吸收其阴离子N03-与阳离子NH4+的值相近,不改变周围介质的pH值,因而称之为生理中性盐。

8.单盐毒害:

植物被培养在某种单一的盐溶液中,不久即呈现不正常状态,最后死亡。

这种现象叫单盐毒害。

9.离子拮抗:

在单盐溶液中加入少量其它盐类,可消除单盐毒害现象,这种异价离子间相互消除毒害的现象叫离子拮抗。

10.再利用元素:

某些元素进入地上部分后,仍呈离子状态,例如钾,有些则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不断分解释放出的离子(如氯、磷)又转移到其他需要的器官中去。

这些元素就称为再利用元素或称为参与循环的元素。

11.诱导酶:

又叫适应酶。

指植物体本来不含有,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可以生成的酶。

如水稻幼苗本来无硝酸还原酶,但如将其在硝酸盐溶液中培养,体内即可生成此酶。

12.肥料的三要素:

植物对氮磷钾三种元素的需要量较大,经常需要人为地向土壤补充,即所谓的施肥,故把氮磷钾三种元素称为肥料的三要素。

二、填空题

1.缺乏元素(镁)时,植物叶片表现为脉间失绿。

2.缺乏元素(锌)时,果树易得“小叶病”。

3.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有17种N、P、K、Mg、ZnCa、Mn、S、Fe、BFe、Mg、Mn、Cu、S、N。

4.矿质元素主动吸收过程中有载体参加,可从下列两方面得到证实:

载体饱和和离子竞争。

5.细胞膜中参与离子跨膜运输的蛋白有(离子通道)、(载体)和(离子泵)。

6.根部吸收的无机离于是通过(木质部)向上运输的,但也能横向运输到(韧皮部;叶面喷施的有机与无机物质是通过(韧皮部)运到植株各部分的。

三、单项选择

1.用溶液培养法培养的番茄,在其幼嫩部位表现出缺素症,该缺乏的元素是D

A.NB.PC.KD.Ca

2.植物体内行使第二信使功能的元素是C

A.KB.PC.CaD.Mg

3.缺镁时会产生缺绿症,表现为A

A.叶脉间缺绿B.叶缺绿不坏死C.叶肉缺绿D.叶脉保持绿色

4.可引起活细胞失水并产生质壁分离的溶液是A

A.高渗溶液B.低渗溶液C.等渗溶液D.纯水溶液

5.植物的吸水量与吸收矿质元素量之间的关系是C

A.直线相关关系B.对数相关关系C.既有关,又不完全一样D.完全无关

6.植物体内氨转化为氨基酸的主要酶是B

A.谷氨酸脱氢酶B.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

C.氨甲酰激酶和氨甲酰磷酸合成酶D.转氨酶

7.植物体内参与循环的元素主要分布在B

A.老叶B.幼叶C.落叶D.病叶

四、多项选择

1.可再利用的矿质元素是ACD

A.MgB.FeC.PD.K

2.参与植物体内NO3-同化至氨基酸的酶有ABCD

A.硝酸还原酶B.亚硝酸还原酶C.谷酰胺合成酶D.谷氨酸合成酶

3.植物缺乏B元素表现的缺素症是A

A.油菜花而不实B.麦类不结穗C.棉花落蕾D.甜菜心腐病

4.缺素症首先出现在较老叶片的元素是BCD

A.FeB.KC.MgD.P

5.促进光合产物运输的矿质元素有ACD

A.BB.FeC.PD.K

五、简答题:

1.简述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答:

①根系吸收矿质元素与吸水既有光,又有相对独立性;

②具有选择性;

③具有单盐毒害和离子拮抗作用。

2.简述必需元素的标准。

答:

①不可缺少,即缺乏时植物发育受阻,不能完成生活史;

②不可替代,缺少元素时表现的症状是专一的,不能被其元素所替代;

③直接功能性,元素的作用是直接的,而不是由于土壤环境因素造成的。

3.为什么农业生产上不能一次施用过多的化肥。

答:

①施用过多化肥使土壤溶液处于高渗状态,植物根系直接的吸水困难,导致间接的吸盐困难,若土壤溶液的水势低于植物细胞水势,则植物大量失水造成永久萎蔫,植物不仅不能吸盐甚至死亡;

②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主要有被动吸收与主动吸收二种形式。

研究发现植物大量地通过载体逆电化学势梯度主动运转矿质元素,而载体运输具有饱和效应,因此一次施用过多化肥,不仅不能加快离子的主动吸收过程,相反肥料易被雨水冲走造成浪费以及“烧苗”现象的发生。

4.合理施肥的生理指标有哪些?

答:

①营养元素的含量;

②酰胺的含量;

③淀粉的含量;

④酶的活性,如多酚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等。

六、论述题:

1.论述矿质元素在植物光合作用中的生理作用。

答:

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如N、Mg等;

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如Fe、Ni等;

光合电子传递链的主组成成分,如Cu、Fe、S;

同化力的组成成分,如P、N等;

水光解的催化剂,Mn、Cl;

调节气孔开闭,如K;

促进光合产物转化与运输,如K、B、P等;

影响CO2的吸收,如Zn是碳酸苷酶的组分。

 

第六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名词解释

1.荧光现象和磷光现象:

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叫荧光现象。

去掉光源后,还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叫磷光现象。

2.天线色素:

大部分叶绿素a和全部的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藻胆素,具有收集光能并把其传到作用中心色素的作用。

3.红降、双光增益效应:

在长波红光下光合作用量子产额下降的现象为红降现象,如果再加上波长较短的光,则量子产额大增,这种现象叫双光增益现象。

4.光磷酸化:

叶绿体在光下将无机磷和ADP转化为ATP,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

5.C4途径:

是C4植物固定二氧化碳的一种途径,其二氧化碳受体是PEP,生成的最初产物是四碳二羧酸,即草酰乙酸。

6.C3途径:

又称C3途径,是CO2固定和还原的主要途径,其CO2受体是RuBP,生成的最初产物是三碳化合物,即PGA。

7.希尔反应:

在有适当电子受体存在下,叶绿体利用光使水光解,即有氧的释放和电子受体的还原。

8.CAM途径:

有些植物夜间气孔开放,通过C4途径固定二氧化碳,形成苹果酸;白天气孔关闭,夜间固定的C02释放出来,经C3途径形成碳水化合物的途径为CAM途径。

9.光呼吸:

指植物的绿色细胞由于光照引起的吸收氧和释放CO2的过程,与光合作用有密切关系,由于这种呼吸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所以叫光呼吸,其底物是乙醇酸。

10.光饱和点:

指增加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时的光照强度。

11.光补偿点:

指光合作用吸收CO2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