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文件系统inode及相关概念.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7951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linux文件系统inode及相关概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linux文件系统inode及相关概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linux文件系统inode及相关概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linux文件系统inode及相关概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linux文件系统inode及相关概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linux文件系统inode及相关概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linux文件系统inode及相关概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linux文件系统inode及相关概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linux文件系统inode及相关概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linux文件系统inode及相关概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linux文件系统inode及相关概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linux文件系统inode及相关概念.docx

《linux文件系统inode及相关概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inux文件系统inode及相关概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linux文件系统inode及相关概念.docx

linux文件系统inode及相关概念

linux文件系统—inode及相关概念

博客分类:

∙Linux

LinuxFlexFreeBSDCentOSOS

 

一.inodesize定义

单位:

Byte

inodetablesample

inodetable是dataarea的索引表。

Inode分为内存中的inode和文件系统中的inode,我们这里说的是文件系统中的inode。

1.linuxFS可以简单分成inodetable与dataarea两部份。

inodetable上有许多的inode,每个inode分别记录一个档案的属性与这个档案分布在哪些datablock上(也就是我们说的指针)。

inode两个功能:

记录档案属性和指针

2.inodetable中红色区域即inodesize,是128Byte,在liunx系统上通过命令我们可以看到,系统就是这么定义的。

Inodesize是指分配给一个inode来记录文档属性的磁盘块的大小。

dumpe2fs-h/dev/hda6|grepnode

Inodesize:

128

3.dataares中紫色的区域blocksize,就是我们一般概念上的磁盘块。

这块区域是我们用来存放数据的地方。

4.还有一个逻辑上的概念:

FS中每分配2048byte给dataarea,就分配一个inode。

但一个inode就并不一定就用掉2048byte,也不是说filesallocation的最小单位是2048byte,它仅仅是代表filesystem中inodetable/dataarea分配空间的比例是128/2048,也就是1/16。

mkfs.ext3-i2048这条命令中的-i参数就是我们所说的逻辑概念,它的大小决定inodecount的大小,redhat5默认-i最小为可设置为1024.

网上很多介绍关于inode的文章,把inodesize的定义搞错了,他们把-i参数这个值或blocksize解读为inodesize所以很多文章令人费解。

5.inode参数是可以通过mkfs.ext3命令改变的:

mkfs.ext3-i2048-b8192-f1024/dev/sdb2

-i2048更改inode为每2KB创建一个

-b8192设置blocksize的大小为8kB

-f1024设置fragments的大小为1KB

mkfs.ext3–N2939495 /dev/sdb2

–N2939495更改inodecount。

二.更改一个分区inode参数的完整操作过程:

1.卸载硬盘分区:

[root@localhost~]#umount/dev/hda7

2.调整inode参数

[root@localhost~]#mkfs.ext3-i1024-b8192/dev/hda7

mke2fs1.39(29-May-2006)

Filesystemlabel=

OStype:

Linux

Blocksize=4096(log=2)

Fragmentsize=4096(log=2)

2048256inodes,512064blocks

25603blocks(5.00%)reservedforthesuperuser

Firstdatablock=0

Maximumfilesystemblocks=525250560

63blockgroups

8240blockspergroup,8240fragmentspergroup

32512inodespergroup

Superblockbackupsstoredonblocks:

     8240,24720,41200,57680,74160,206000,222480,403760

Writinginodetables:

done              

Creatingjournal(8192blocks):

done

Writingsuperblocksandfilesystemaccountinginformation:

done

Thisfilesystemwillbeautomaticallycheckedevery30mountsor

180days,whichevercomesfirst. Usetune2fs-cor-itooverride.

3.修改/etc/fstab

修改前

[root@localhost~]#vi/etc/fstab

LABEL=/    /       ext3  defaults 11

LABEL=/boot/boot    ext3  defaults 12

devpts     /dev/pts  devpts gid=5,mode=620 00

tmpfs     /dev/shm  tmpfs  defaults 00

LABEL=/opt /opt     ext3  defaults     12

proc      /proc     proc  defaults     00

sysfs     /sys     sysfs  defaults     00

LABEL=/usr /usr     ext3  defaults     12

LABEL=/var /var     ext3  defaults     12

LABEL=SWAP-hda8  swap  swap  defaults    00

~

修改后:

[root@localhost~]#vi/etc/fstab  

LABEL=/   /    ext3  defaults  11

LABEL=/boot/bootext3  defaults  12

devpts  /dev/pts devpts gid=5,mode=620 00

tmpfs  /dev/shmtmpfs  defaults  00

/dev/hda7/opt  ext3  defaults  12

proc /proc proc  defaults  00

sysfs /sys  sysfs  defaults 00

LABEL=/usr  /usr  ext3  defaults 12

LABEL=/var /var   ext3  defaults 12

LABEL=SWAP-hda8 swap swap  defaults 00

4.挂载分区

mount-a

5.完成后,参数-i最小值是1024,这个值的大小决定inodecount的大小,他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是:

i=2048Inodecount:

1025024

i=1024Inodecount:

2048256

inodesize的值在这是没有变化的,这也可以证明我上面定义的inodesize。

让我们更加清晰的这几个定义之间的关系。

Inodesize

Blocksize

Inodeconut

[root@localhost~]#dumpe2fs-h/dev/hda7

dumpe2fs1.39(29-May-2006)

Filesystemvolumename:

  

Lastmountedon:

     

FilesystemUUID:

     440696ad-80e7-4810-8648-a9efda177ea9

Filesystemmagicnumber:

 0xEF53

Filesystemrevision#:

  1(dynamic)

Filesystemfeatures:

   has_journalresize_inodedir_indexfiletypeneeds_recoverysparse_super

Defaultmountoptions:

  (none)

Filesystemstate:

     clean

Errorsbehavior:

     Continue

FilesystemOStype:

    Linux

Inodecount:

       2048256

Blockcount:

       1024128

Reservedblockcount:

   51206

Freeblocks:

       873767

Freeinodes:

       2048245

Firstblock:

       0

Blocksize:

        2048

Fragmentsize:

      2048

ReservedGDTblocks:

   512

Blockspergroup:

     8176

Fragmentspergroup:

   8176

Inodespergroup:

     16256

Inodeblockspergroup:

  1016

Filesystemcreated:

    FriJul1118:

10:

332008

Lastmounttime:

     FriJul1118:

11:

022008

Lastwritetime:

     FriJul1118:

11:

022008

Mountcount:

       1

Maximummountcount:

   34

Lastchecked:

       FriJul1118:

10:

332008

Checkinterval:

      15552000(6months)

Nextcheckafter:

     WedJan 718:

10:

332009

Reservedblocksuid:

   0(userroot)

Reservedblocksgid:

   0(grouproot)

Firstinode:

       11

Inodesize:

        128

Journalinode:

      8

Defaultdirectoryhash:

  tea

DirectoryHashSeed:

   ad1b7c40-6978-49e9-82f6-2331c5cac122

Journalbackup:

      inodeblocks

Journalsize:

       32M

由于时间关系:

关于mkfs.ext3-i2048-b8192-f1024/dev/sdb2中这个-i参数的定义,我是根据对应关系推断,给了它只是个逻辑概念的定义。

欢迎大虾们有更有力的论据来解释一下,或推翻我的观点。

三.读取一个树状目录下的文件/etc/crontab的流程

1.操作系统根据根目录(/)的相关资料可取得/etc这个目录所在的inode,并前往读取/etc这个目录的所有相关属性;

2.根据/etc的inode的资料,可以取得/etc这个目录底下所有文件的关连数据是放置在哪一个Block当中,并前往该block读取文件的关连性容;

3.由上个步骤的Block当中,可以知道crontab这个文件的inode所在地,并前往该inode;

4.由上个步骤的inode当中,可以取得crontab这个文件的所有属性,并且可前往由inode所指向的Block区域,顺利的取得crontab的文件内容

四.硬链接

HardLink只是在某个目录下新增一个该档案的关连数据而已!

1.举个例子来说,我的/home/vbird/crontab为一个hardlink的档案,他连结到/etc/crontab这个档案,也就是说,其实/home/vbird/crontab与/etc/crontab是同一个档案,只是有两个目录(/etc与/home/vbird)记录了crontab这个档案的关连数据罢了!

也就是说,我由/etc的Block所记录的关连数据可知道crontab的inode放置在A处,而由/home/vbird这个目录下的关连数据,contab同样也指到A处的inode!

所以,crontab这个档案的inode与block都没有改变,有的只是有两个目录记录了关连数据.

2.使用hardlink设定连结文件时,磁盘的空间与inode的数目都不会改变!

由上面的说明来看,我们可以知道,hardlink只是在某个目录下的block多写入一个关连数据,所以当然不会用掉inode与磁盘空间。

3.当我们修改其中一个文件的内容时,互为硬链接的文件的内容也会跟着变化。

如果我们删除互为硬链接关系的某个文件时,其它的文件并不受影响.

4.由于hardlink是在同一个partition上面进行数据关连的建立,所以hardlink是有限制的:

a.不能跨Filesystem.

b.不能link目录。

五.软链接

1.软链接也叫符号链接,他和硬链接有所不同,软链接文件只是其源文件的一个标记。

当我们删除了源文件后,链接文件不能独立存在,虽然仍保留文件名,

但我们却不能查看软链接文件的内容了.

2.SymbolicLink与Windows的快捷方式可以给他划上等号,由Symboliclink所建立的档案为一个独立的新的档案,所以会占用掉inode与block

3.所以可用使用软链接解决某个分区inodeconut不足的问题(软链接到另一个inodecount足够多的分区)

 

tune2fs -l

∙档案系统volume名称(Filesystemvolumename) -即是档案系统标签(Filesystemlabel),用作简述该档案系统的用途或其储存数据。

现时 GNU/Linux 都会用USB手指/IEEE1394硬盘等可移除储存装置的档案系统标签作为其挂载目录的名称,方便使用者识别。

而个别 GNU/Linuxdistribution 如Fedora、RHEL 和 CentOS 等亦在 fstab 取代传统装置档案名称(即/dev/sda1和/dev/hdc5等)的指定开机时要挂载的档案系统,避免偶然因为BIOS设定或插入次序的改变而引起的混乱。

可以使用命令e2label 或 tune2fs-L 改变。

∙上一次挂载于(Lastmountedon)' -上一次挂载档案系统的挂载点路径,此栏一般为空,很少使用。

可以使用命令 tune2fs-M 设定。

∙档案系统UUID(FilesystemUUID) -一个一般由乱数产生的识别码,可以用来识别档案系统。

个别GNU/Linuxdistribution 如 Ubuntu]等亦在 fstab 取代传统装置档案名称(即/dev/sda1和/dev/hdc5等)的指定开机时要挂载的档案系统,避免偶然因为BIOS设定或插入次序的改变而引起的混乱。

可以使用命令 tune2fs-U 改变。

∙(Filesystemmagicnumber) -用来识别此档案系统为Ext2/Ext3/Ext3的签名,位置在档案系统的0x0438-0x0439(Superblock的0x38-0x39),现时必定是0xEF53。

∙档案系统版本编号(Filesystemrevision#) -档案系统微版本编号,只可以在格式化时使用mke2fs-r 设定。

现在只支援[1]:

o0-原始格式,Linux1.2或以前只支援此格式[2]

o1(dymanic)-V2格式支援动态inode大小(现时一般都使用此版本)

∙档案系统功能(Filesystemfeatures) -开启了的档案系统功能,可以使用合令 tune2fs-O 改变。

现在可以有以下功能:

ohas_journal-有日志(journal),亦代表此档案系统必为 Ext3 或 Ext4

oext_attr-支援extendedattribute

oresize_inode-resize2fs可以加大档案系统大小

odir_index-支援目录索引,可以加快在大目录中搜索档案。

ofiletype-目录项目为否记录档案类型

oneeds_recovery-e2fsck检查Ext3/Ext4档案系统时用来决定是否需要完成日志纪录中未完成的工作,快速自动修复档案系统

oextent-支援Ext4extent功能,可以加快档案系系效能和减少externalfragmentation

oflex_bg

osparse_super-只有少数superblock备份,而不是每个区块组都有superblock备份,节省空间。

olarge_file-支援大于2GiB的档案

ohuge_file

ouninit_bg

odir_nlink

oextra_isize

∙档案系统旗号(Filesystemflags) -signed_directory_hash

∙缺省挂载选项(Defaultmountoptions) -挂载此档案系统缺省会使用的选项

∙档案系统状态(Filesystemstate) -可以为clean(档案系统已成功地被卸载)、not-clean(表示档案系统挂载成读写模式后,仍未被卸载)或erroneous(档案系统被发现有问题)

∙错误处理方案(Errorsbehavior) -档案系统发生问题时的处理方案,可以为continue(继续正常运作)、remount-ro(重新挂载成只读模式)或panic(即时当掉系统)。

可以使用 tune2fs-e 改变。

∙作业系统类型(FilesystemOStype) -建立档案系统的作业系统,可以为Linux/Hurd/MASIX/FreeBSD/Lites[1]

∙Inode数目(Inodecount) -档案系统的总inode数目,亦是整个档案系统所可能拥有档案数目的上限

∙区块数目(Blockcount) -档案系统的总区块数目

∙保留区块数目(Reservedblockcount) -保留给系统管理员工作之用的区块数目

∙未使用区块数目(Freeblocks) -未使用区块数目

∙未使用inode数目(Freeinodes) -未使用inode数目

∙第一个区块编数(Firstblock) -Superblock或第一个区块组开始的区块编数。

此值在1KiB区块大小的档案系统为1,大于1KiB区块大小的档案系统为0。

(Superblock/第一个区块组一般都在档案系统0x0400(1024)开始)[1]

∙区块大小(Blocksize) -区块大小,可以为1024,2048或4096字节(CompaqAlpha系统可以使用8192字节的区块)

∙Fragment(碎片;片断或不完整部分)大小(Fragmentsize) -实际上Ext2/Ext3/Ext4未有支援Fragment,所以此值一般和区块大小一样

∙保留GDT区块数目(ReservedGDTblocks) -保留作在线(online)改变档案系统大小的区块数目。

若此值为0,只可以先卸载才可脱机改变档案系统大小[3]

∙区块/组(Blockspergroup) -每个区块组的区块数目

∙Fragments/组(Fragmentspergroup) -每个区块组的fragment数目,亦用来计算每个区块组中blockbitmap的大小

∙Inodes/组(Inodespergroup) -每个区块组的inode数目

∙Inode区块/组(Inodeblockspergroup) -每个区块组的inode区块数目

∙(Flexblockgroupsize) -16

∙档案系统建立时间(Filesystemcreated) -格式化此档案系统的时间

∙最后挂载时间(Lastmounttime) -上一次挂载此档案系统的时间

∙最后改动时间(Lastwritetime) -上一次改变此档案系统内容的时间

∙挂载次数(Mountcount) -距上一次作完整档案系统检查后档案系统被挂载的次数,让fsck决定是否应进行另一次完整档案系统检查

∙最大挂载次数(Maximummountcount) -档案系统进行另一次完整检查可以被挂载的次数,若挂载次数(Mountcount)大于此值,fsck会进行另一次完整档案系统检查

∙最后检查时间(Lastchecked) -上一次档案系统作完整检查的时间

∙检查间距(Checkinterval) -档案系统应该进行另一次完整检查的最大时间距

∙下次检查时间(Nextcheckafter) -下一次档案系统应该进行另一次完整检查的时间

∙保留区块使用者识别码(Reservedblocksuid) -0(userroot)

∙保留区块群组识别码(Reservedblocksgid) -0(grouproot)

∙第一个inode(Firstinode) -第一个可以用作存放正常档案属性的inode编号,在原格式此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