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苏州景观园林实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7953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5苏州景观园林实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095苏州景观园林实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095苏州景观园林实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095苏州景观园林实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095苏州景观园林实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095苏州景观园林实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095苏州景观园林实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095苏州景观园林实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095苏州景观园林实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5苏州景观园林实习.docx

《095苏州景观园林实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5苏州景观园林实习.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95苏州景观园林实习.docx

095苏州景观园林实习

景观园林实习报告

--苏州境与苏州人

 

姓名:

叶远军

班级:

09城规

(2)班

学号:

09202020225

指导老师:

吕荃姚晓洁

景观园林实习报告

--苏州境与苏州人

1、前言

苏州的境在本文泛指苏州的景观与园林,苏州的人表现在对现代景观设计中人的要素的研究。

通过在苏州的实习收获与感受,基于景观园林学科大范畴内的人与环境互相关系谈谈个人对这次苏州实习的最核心感悟,以获得对人与城市相对较理性的认识总结。

二、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深化理解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内涵,探询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了解园林景观与城市环境、城市功能、城市需求的关系,以及园林景观规划形式、内容和功能的多样性;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城市在景观环境上的特征与差异。

三、实习时间:

2012.10.21——2012.10.26

四、实习地点:

苏州

1.苏州火车站

2.观前街

3.同里古镇

4.苏州博物馆

5.拙政园、留园、盘门

6.金鸡湖

7.虎丘

8.山塘街、文庙、沧浪亭

五、实习报告正文

·1苏州境

1.1概述

苏州的第一感受就是“静”,不是人烟稀少的静,而正好相反是热闹境更静。

苏州以其园林闻名于世,是中国四大古典园林之江南私家园林集中地。

江南园林汇集了古人的思想的精华,这些思想几乎都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

古人一直崇尚“天人合一”思想,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古人热爱大自然,即使在造园时也不忘“小中见大”地将自然浓缩到园中。

苏州园林中最常见的除了竹子之外,就是石头。

水的驳岸用石头围成、亭子旁边用石头堆砌成假山、留园中用6吨重的太湖石作为中心景观等,古人独爱竹,古人也很爱石。

太湖石来源:

作者拍摄

古人爱石个人看来也是古人崇尚“天人合一”的表现,从他们造园时用石头堆砌的假山

或者园中的假山盆景都可以看出来。

他们用假山

假山盆景来源:

作者拍摄

造景时,“一卷代山,一勺代水”,小小假山即使一尺之高,也是千丈之势。

“有真为假,做假成真”。

大自然的山水是假山创作的艺术源泉和依据。

真山虽好,却难得经常游览。

假山布置在住宅附近,作为艺术作品,比真山更为概括、更为精炼,可寓以人的思想感情,使之有“片山有致,寸石生情”的魅力。

人为的假山又必须力求不露人工的痕迹,令人真假难辨。

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一脉相承的假山,贵在似真非真,虽假犹真,耐人寻味。

假山的运用依然是小中见大的思想。

1.2留园

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而享有盛名。

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令人叹为观止。

占地30余亩的留园,建筑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难怪人说来看留园要看园林建筑。

全园分成主题不同、景观各异的东、中、西、北四个景区,景区之间以墙相隔,

留园来源:

作者拍摄

以廊贯通,又以空窗、

漏窗、洞门使两边景色相互渗透,隔而不绝。

一进大门,狭窄的入口内,两道高墙之间是长长的曲折走道,造园家充分运用了空间大小、方向、明暗的变化,将这条单调的通道处理得意趣无穷。

过道尽头是迷离掩映的漏窗、洞门,中部景区的湖光山色若隐若现。

绕过门窗,眼前景色才一览无余,达到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

留园内的通道,通过环环相扣的空间造成层层加深的气氛,游人看到的是回廊复折、小院深深是接连不断错落变化的建筑组合。

园内精美宏丽的厅堂,则与安静闲适的书斋、丰富多样的庭院、幽僻小巧的天井、高高下下的凉台燠馆、迤逦相属的风亭月榭巧妙地组成有韵律的整体,使园内每个部分、每个角落无不受到建筑美的光辉辐射。

1.3拙政园

与谁同坐轩来源:

作者拍摄

虽然环境感受上我更加喜欢留园,但是从造园造诣上来看,无论是从其整体布局、园林规划的层面还是从其建筑形式,植物配置等细节来看,拙政园的造诣都颇深,有些手法的处理,看完之后只能赞叹,连模仿都无从下手。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与谁同坐轩和宜两亭的对景,以前在上课时光听老师讲解看照片,只觉得新奇并不能体会其妙处,但等我到了实地亲身感受了一番之后,我才切实体会到其中的智慧。

关于控制视线和引导视线的有关手法,这一处给我的启发很大,一高一低的两处景观互为对照,中间隔着一泓清泉,“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户,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此情此景颇有其中真意。

拙政园的景色设置处处体现着古人的这种智慧,阴阳互补,互利共生,八卦五行的种种哲学思想蕴含其中,在今天看来也是那么的神奇。

1.4苏州博物馆

这些游览景点中我最喜欢也最激动地当然还是这个苏州博物馆,即使不是第一次来,但是依然能够和第一次来一样,看到那些空间一下就能兴奋起来。

苏州博物馆就坐落于拙政园旁边,首先在区位上就要求设计者——贝律铭要考虑如何去保护历史遗迹的同时协调好这片区域的风貌,但是今天看来,贝大师做到了,而且做的很优秀,我相信100年后这座博物馆也将成为历史文物被保护起来。

从参观中我们能感受到,贝大师在设计这个博物馆时真的用了很大的心思,对苏州的历史人文、自然地理特质思考认识的很深,除了因为他的职业特点之外,我想多的是他对自己家乡——苏州的那份情感在他晚年时的宣泄。

高山流水来源:

作者拍摄光影运用来源:

作者拍摄粉墙为底以石为绘作者拍摄

如上图左,贝大师用的“高山流水”意象,现代的设计手法,简约的线脚处理,依然表达出了这样的一个意境。

了解过的人或者能体会到这样设计的缘由,大众游人虽然不能了解到这么多,就像我第一次来的时候,但是从现场很多人在这驻留我们就可以相信,设计者的意图达到了,这是个驻足空间!

人都有亲水情节,水是生命之源。

有这样一个室内的亲水空间,同时又有流水声,这样的一个模拟自然地环境,你在这里还愿意匆匆走过或者大声说话么?

老虎天窗来源:

作者拍摄

如上图中,依然令我感到兴奋的空间处理。

据平时了解,贝大师当年设计苏州博物馆时花了很多时间去考虑光影的处理,这样的光影视觉效果又要符合东方人的审美、家乡人的情怀。

这样光影处理,在解决了室内大部分空间照明的同时,给人也到来一种妙不可言的视觉享受。

当然,用廊道相连的建筑顶部也用了中国传统的老虎天窗做法,同为样的光影在不同空间也用了不同的手法,我们不得不为贝大师这样的活跃的思维赞叹。

“粉墙为底,以石为绘”是苏州园林中最常用的造景手法之一。

苏州一直都是一个相对湿润的环境,尤其每年的梅雨季节,室内很潮湿。

古人又热爱字画,但在古时苏州字画挂在墙上是不能保持多久的,所以他们想出了这样的把白墙当做是画纸,石头代表水墨丹青,一幅山水画就这样浮在眼前。

贝大师通过研究这些思想,将这样的意境也用在里苏州博物馆之中,一幅中国山河景观就这样被浓缩在这个馆中的一角。

贝大师设计苏州博物馆用的依然是“以小见大”的思想,这在思想境界上与一墙之隔的拙政园设计思想是一致的,与古时苏州文人思想境界也是一致的。

贝大师作为现代的建筑师,设计苏州博物馆用的是传承的方式,即思想方法上的传承,文人思想境界的传承,身为苏州人的血脉的传承。

1.5苏州城

来苏州玩好几次每次都是流连忘返除了这些著名景点吸引人之外,还与这座具有着古风遗韵的城市有关。

苏州的门户型场所——苏州火车站即是苏州形象展示的第一张名片。

我们留恋苏州的园林,留恋苏州的古城墙,留恋苏州的金鸡湖,留恋苏州的山塘水街,留恋这里的公交站台……

·2苏州人

2.1历史上的苏州人

历史上苏州文人太多,这些历史人物现在放哪个城市都是大力宣扬的非物质文化,只因为他们都汇聚于苏州,不是同一时空,却又相惜。

“江南四大才子”、范冲淹、陆逊,无论是出生在这里还是在这里生活过的,苏州都因为他们增添了很多文人骚客的情怀。

这些情怀今天的我们并非无迹可寻,除了他们留下的故事,诗词名句之外,他们的这些情怀也被物化在那些建筑、园林的形态空间上,他们生活于此当然会通过这些寄情于此。

2.2现在的苏州人

人们常说苏州出美女,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一方面这里的气候湿润,温度适宜,这边的人看起来都比较清秀。

而另一方面,古城遗韵让这里的人显得更加有种文人的气质,这是骨子里透出来的,不是能刻意模仿出来的,千年文化积淀下来的这座古城必然有其与众不同的一面。

苏州人生活并不是那么的快节奏,年轻人干年轻人的事,老人们享受老人们的时光,生活在这座现代的开放城市的人们在依然具有中华民族传统。

无论是观前街还是山塘还是其他大街小巷,这里的人心胸显得很开放,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像其他一些地方那样隔阂,一个眼神的交流在那边是显得那么自然与落落大方,而在另外一些地方显得多么的保守与回避。

人们的神情显得很淡定、从容,步行街上的人们的步伐也是不快不慢,人很多却不拥挤,跟淮河路步行街绝对两种场景……

苏博游人休息场景来源:

作者拍摄

留园游人休息场景来源:

作者拍摄

这里的人的行为是这样的不同我觉得最大的原因应该和这里的环境有关。

江南水乡,粉墙黛瓦,绿水绕城。

有如此秀丽的景观人们当然愿意停下自己的步伐去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仿佛物质已经不再显得那么重要,即使开车在路上也不愿意去按下喇叭的。

连我们这些来参观的人都会被环境感染到,停下脚步,感受人文的、自然地景色,各得其乐。

·3总结

想说的太多,也就宁愿选择沉默。

确实每次来这里除了感受到以前感受的东西之外也会有新的认识。

苏州人和苏州境和谐的融合在一起,无论是现代景观设计还是现代城市设计,包括在那些在研究未来城市、人类生存环境的专家们都在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点我们的古人认识并做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始终贯彻在我们现在还能感受到的城市、景观、园林之中。

这也给我们将来所要从事的设计、研究的领域带来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