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全新教案苏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8125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全新教案苏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全新教案苏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全新教案苏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全新教案苏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全新教案苏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全新教案苏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全新教案苏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全新教案苏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全新教案苏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全新教案苏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全新教案苏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全新教案苏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全新教案苏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全新教案苏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全新教案苏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全新教案苏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全新教案苏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全新教案苏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全新教案苏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全新教案苏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全新教案苏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教案.docx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全新教案苏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全新教案苏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全新教案苏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教案.docx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全新教案苏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教案

(1)美术上册教学计划

教学要求:

1.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3.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演和展示。

本册重难点:

1.在美术表现活动中,大胆地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能否动脑筋用可塑性材料,制作简单的物体或动物形象。

3.能否对媒体特性有大致的了解,能选择媒材进行造型制作。

4.了解、欣赏我国民间美术作品,感受造型和色彩的特点。

5.能否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美术作品的感受。

6.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共同设计、布置学生美术作业展览或美化教室。

教学计划

一、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习惯比较差,易失去注意力等。

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理念起决定作用。

如果能在宽松融洽的气氛中开始,那么孩子将自然地摒弃对美术课的畏惧感,从而激发对美术课的喜爱。

二、教学目的任务:

1、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

2、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

三、教材重点、难点:

1、学习有关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能力等。

四、个人教研专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五、主要措施:

1、精心准备,做好课前工作。

2、运用不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第1课《走进大自然》

·教材思路: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美术课。

本课是优美的,感性的,斑斓的。

大自然的色彩丰富美丽,而红黄蓝三原色可以调配出许许多多的颜色来。

用彩色铅笔、油画棒、彩色粉笔或水粉色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颜色画出来,把自己观察到的大自然的色彩表现出来。

·课时:

1~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多种途径感受大自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用水粉颜料做调色游戏,认识大自然的色彩。

*学习用几种基本的颜色调配许多颜色。

·重、难点:

色彩调配的方法,对颜料习性的掌握。

·教学准备:

教师:

七彩自然的图片若干,颜料,彩笔,几种蔬果切面,范作等。

学生:

收集的与大自然有关的图片,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水罐、抹布、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

——欣赏及交流:

1、观看大自然的风光图片或记录片。

(如四季美景)认识各种颜色,认识红黄蓝三原色,橙、绿、紫三间色,大自然太迷人啦,这么丰富,美丽的色彩你能分辨出来吗?

2、交流各自带来的图片资料,小组讨论自己的观后感。

3、谈谈自己眼中的大自然,那绚丽的日出,那风花雪月,那秋虫的颜色,那霞光的天空,装饰性很强的舞台化妆——脸谱。

4、“猜猜看”色彩游戏。

观察大自然的色彩,比比谁找到的颜色多。

——讨论及反思

1、大自然的颜色在阴天和晴天一样吗?

2、白天看到的颜色晚上躲到哪里去了?

3、阳光下的喷水池旁会出现彩虹吗?

(大自然的光和色会玩魔术)

——展示及介绍:

做一幅色彩游戏图。

可用水粉颜料、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

调色游戏(几种基本的颜色可以调处许许多多颜色来)

1、水彩笔、油画棒涂色并进行变色练习。

2、也可用彩色铅笔先涂一层颜色,在上面再涂另一种色,就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3、用水粉色画画,在第一种颜色没有干时就紧接着涂另一种颜色,它们会融化在一起。

红+黄=橙蓝+黄=绿红+蓝=紫

——尝试与练习

用彩色铅笔、油画棒、彩色粉笔或水粉色画大自然的颜色。

1、可做一“七彩花园”的情境设定,认识一些大自然常见花卉,借助图片及学生的记忆描述。

教师可将不同色彩形状的花板演一些。

(梅花,菊花,一串红,百合花,向日葵,荷花,太阳花,蝴蝶花等)出示花园范作几张,从不同角度描绘大自然。

在作业纸上画各色花卉,并添画小草、蘑菇或小昆虫,空中可添画太阳、云彩、小鸟、蜻蜓、蝴蝶等。

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2、可用蔬菜切片玩色彩盖章游戏,如藕片、土豆,青椒等均是不错的载体。

可选择不同的色不同的底衬纸看不同的效果,玩过再添画。

3、介绍点画法、平涂法,重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涂色方法。

可任选表现方式,试着用颜料盒中的几种色彩,调出大自然美丽、丰富的色彩。

——小结与评价

1、作业小组及班级观摩,互评。

2、讲讲自己的画,互相找亮点,互相评价。

3、喜欢哪些颜色,不喜欢哪些颜色?

为什么?

(设计的环节较多,可根据课时需要选择性运用)

 

第2课教学目标:

《七彩生活》

认知目标:

观察总结生活中的色彩,进一步感受色彩。

技能目标:

做调色练习,观察颜色混合、并列、覆盖后的不同效果。

a)情感目标:

鼓励学生自由探索、自由表达、自由创作,在观察中去发现蕴藏于生活中的美,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学习内容:

在前一课《走进大自然》的基础上,了解大自然中的色彩后延续至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美。

在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中找出这些丰富的色彩,并大胆地表现色彩,观察色彩的变化。

教学要求:

用水粉色做调色练习,观察颜色互相混合,并列或覆盖之后的不同效

用同一种颜色在不同颜色的纸上涂抹,观察它的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色彩,观察色彩变化。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

1.把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品带进课堂,欣赏丰、可爱的色彩。

2.准备颜料、画笔、调色盒、洗笔的小水桶、抹布,也可以准备油画棒或彩色铅笔等。

3.收集生活中的彩色照片。

6

4.准备海棉、夹子、冷暖色彩纸、旧衣服。

教学思路:

一、导入?

找一找欣赏各种生活用品、彩色照片等,寻找生活中丰富的色彩。

二、新授?

试一试

(实验一)教师分发海棉和夹子,用夹子夹住海绵块,蘸颜色,画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色块,注意色与色不要重叠在一起,观察色彩并置的效果。

(实验二)1、分发冷、暖色纸两张。

在一张纸上用笔中含水多的颜料试试,再用笔中含水少的颜料图色试试,有什么变化?

2、多选一些颜色涂在同色纸上,看看它们在有底瑟的纸上有什么变化?

3、同一颜色在冷色纸上有什么变化,在暖色纸上有什么变化?

偶尔学生也会有使老师意想不到的想法或表现,要充分鼓励。

4、把自己实验的结果告诉老师和同学。

?

改一改1、学生准备旧衣服,摊放在铺在地上的报纸上,组内成员合作添画。

2、用小杯子装上自己用生活中的色彩调的美丽的颜料,注意颜料稍浓厚一点,不要太稀。

3、泼洒到衣服上,颜料在布料上自然渗染,互相覆盖或并列后产生不同的效果,把旧衣服变成“艺术品”。

4、老师帮忙用吹风机吹干,干后还可以穿在身上展示一下。

三、小结?

退员观察,看看色彩互相混合,并列和覆盖后的不同效果,互相评价。

大家一起合作把教室打扫干净,把整洁还给课堂。

四、课后拓展?

可以把家里的废旧物品拿来装饰,涂上漂亮的颜色,把生活打扮得多姿多彩。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把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品带进课堂,欣赏丰富、可爱的色彩。

准备颜料、画笔(两三支大小不同的笔)、调色盒、洗笔的小水桶、抹布等。

教学思路:

导入1、引导观察:

欣赏、感受各种生活用品的色彩美。

2、尝试调色:

调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做做“原色变出间色”的小游戏。

3、特殊制作:

把颜料滴在纸上,吹开,会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

4、联想创作:

在“吹画”上展开联想、添加,用自己独特的思维表达自己的情感。

5、观察体会:

当你打开了一个角度,就发现了一种美。

小结

作业展评:

用学生作品来布置教室。

互相评价:

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讨论,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第3课·教材思路:

《新花布,新衣服》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美术课。

本课学生乐于来展示,孩子都喜欢穿新衣服,都喜欢漂亮的花布。

给自己或家人设计一件衣服是高兴的事儿。

设计制作时能否做到有变化、有创意,敢于想象是重点。

学生可用多种材料进行创作。

本课通过师生交流启发,使学生造型设计有创意。

·课时:

1~2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生活中的花布及服装,了解服装设计的一些简单奥秘。

*引导学生运用身边能找到的工具材料进行创作,设计花布和衣服。

*培养对生活美的情感体验,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难点:

设计服装外形,并涂上美丽花纹。

花布及服装款式的设计,服装的搭配。

·教学准备:

教师:

布娃娃1-2个(穿漂亮服装),服装设计师的作品2-3幅,相关资料,范图,花布及服装实物等学生:

水彩笔、油画棒、彩色纸、剪刀,胶棒等

·教学过程:

——欣赏及交流:

1、观赏一些漂亮花布实物,问学生可以做什么?

2、服装设计师用花布设计漂亮衣服,观看图片和小朋友们自己的衣服,看一些搭配的实物。

3、认识花布上的颜色及图案及许多有趣的装饰方法,。

如有具象图案的,有抽象图案的,有点状,有线状,有各色拼贴的等。

4、介绍名家名作(图片),如迪奥、圣洛琅、夏奈尔、范思哲,三宅一生等服装大师的作品。

——介绍及演示1、介绍运用不同材料制作的作品(图片)用彩色水笔可以涂抹出漂亮的花布;用纸亦可拼贴出美丽的花布,用花布可以设计服装,用废旧材料也可进行作业。

2、观看同龄学生设计的作品(实物)3、设计花布的方法介绍(1)有用水粉色设计的花布,有用油画棒设计的花布。

板演1-2种花布的构图。

(2)找出自己设计花布所需的漂亮颜色,一一摆放好。

(3)是花草类、动物类还是点线构成类、格子类。

——练习与体会: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介绍一些利用不同材料进行制作的方法,以及在制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学生用手中材料画线、涂色、打点完成一块花布,亦可用彩纸剪贴的方法来完成。

(注意点线面的搭配)再用花布设计一件衣服2、设计可以是立体作品(利用各种现成的废旧材料进行创作。

),围在布娃娃身上。

3、也可先设计好服装,再在上面装饰。

4、可结合换装游戏设计一服装展示小册子。

将纸三折,分别画上服装,可结合不同季节画。

向左一折,换了一套衣服;向右一折又换了一套衣服,比一比,那身衣服更好看呢?

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用油画棒、彩色水笔等设计花布和衣服,力求造型精巧、图案新颖、色彩明朗,设计一块漂亮花布及一套漂亮服装,当一位小小设计师。

展开想象,大胆绘画,设计新颖独特的花布、服装,与众不同。

(服装设计师大赛开始,四组进行创造竞赛。

——小结与评价

1、来,试试我设计的新衣,别小看我,我也是小小时装设计师。

可举办一服装秀,让学生当模特儿展示。

2、课堂小结,作业评比观摩。

·自由欣赏全班的作品,选出你最喜欢的。

·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评一评本组成员的作品,说一说好在哪里?

用花布设计成服装,可用撕或剪的方法。

——课后拓展:

1、准备材料,可以小组现场装扮1-2位同学,出谋化策,设计出一定的风格。

2、可以打扮自己的洋娃娃,用包裹、拼贴等方法。

3、服装设计师是创造生活美的魔术师,还可创造哪些美妙作品,拿出自己的行动,回去再尝试。

第4课《圆圆的世界》

·教材思路:

本课是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美术课。

本课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大星球和小水珠,都是圆的,滚动的和转动的,都是圆的。

优美、柔和、活泼,是圆的感觉,圆圆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大胆用彩笔表现这圆圆的可爱世界。

·课时:

1~2课时

·教学目标:

*说说对圆形物体的感觉,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

*启发学生认识圆形,认识各种圆形物。

*用线条或颜色画出生活中的圆形物并添画有趣的细节。

·重、难点:

认识圆形,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并能用彩笔表现。

巧妙画出圆形物,并运用恰当的构图和色彩。

·教学准备:

教师:

一些球、钟、游泳圈、纽扣、葡萄实物及圆形物图片、范图,吹泡泡物品等。

学生:

水彩笔、油画棒、生活用品线描写生稿及圆形物实物等。

·教学过程:

——交流及讨论:

1、谈谈生活中有哪些圆圆的物品,如锅、碗、球、泡泡、游泳圈、西瓜、水果,地球,时钟等。

2、欣赏实物及图片、感受圆形的美。

大星球、小水珠都是圆的,圆形给人优美、亲和、活泼的感觉。

3、世界上的许多东西为什么要做成圆形呢?

(方便,灵活)4、说说自己对圆形物的感觉。

——游戏及体会1、师生玩游戏”吹泡泡”,体会圆圆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2、玩溜溜球或跳跳球亦很有趣。

——欣赏及评述出示范图,了解作品在造型、构图、色彩几方面的特点。

要求造型生动,构图饱满,色彩丰富。

——展示及介绍板演示范徒手画圆,添画,色彩平涂,整理完成。

画圆的几种方法,如上半圆,下半圆;左半圆,右半圆;一口气画一个滚溜园等。

——讨论与练习1、画出几种你知道的圆形物,要求用线条色彩来表现。

对部分同学进行面对面的指导。

(提醒注意圆形的画法,添画的构思、操作等。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可用用勾线平涂方法画生活中的圆形物;也可用运用身边的线、绳等材料排一排,摆一摆,摆出美丽的图形;亦可用彩纸撕剪等法表现圆形。

圆形的相互重叠亦很有趣!

我们不仅要动脑筋想画什么,还要想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现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对造型饱满、作业细心,添画有趣的作品予以肯定。

人们常说:

画无定法,就是说,画画没有一定的方法,关键是看完成后的艺术效果,鼓励学生多去尝试。

——小结与评价1、作业展评、小结。

让部分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如何想的,如何画的。

2、课后作业:

多去画画周围的圆形物,让圆圆世界变得更有趣。

 

第5课教材分析

《方方的物》

本课包括七幅欣赏图片和说明文字。

在版面中有五幅图片来自于生活:

书架、餐桌椅、方形的门窗、长城上的烽火台等。

其中一幅还用文字启发学生换个角度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到:

从不同的角度看,方形会改变形状。

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生活里寻找方形,体会方形的特点。

另外两幅是学生的作品:

是用不同的方法、材料表现的方形物,启发学生能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表现方形,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找找圆形》的基础上,巩固观察的方法,进一步学习各种表现的手法。

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方方的物体,观察它们的特征,并区别方与圆的不同,深刻地感受方形稳定,对称的美感,并有选择地利用一种手法表现方形物。

本课要着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像把方形物刻画得更细致、更有趣、更生动,进—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方形,寻找、观察生活中的方形物。

2、引导学生运用画画、剪剪、贴贴、撕撕玩玩等多种手法来表现方形物,同时能表现出方形物中有趣的细节。

3、体验方形给人的感受,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生寻找、观察和表现方形物,培养他们观察和表现事物的能力。

在方形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不同表现手法大胆想象,添加有趣的细节让画面更生动、更完整。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若干小皮球、若干小箱子、方形物的欣赏图片、学生作品。

学生准备:

彩笔、彩纸、剪刀、糨糊。

教学过程

A.导入a.学生参与游戏:

请两组学生分别帮皮球和箱子搬家,看哪组学生快。

通过游戏,学生们发现小皮球难放稳,而箱子一下就放稳。

由此知道:

方形具有稳定、对称的美感。

b.揭示课题:

方方的物。

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来寻找、观察、表现方形物。

B.新授a.启发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方形物,拓宽创作的思路:

(1)你能回忆出生活中有什么物体是方方的呢?

(请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

(2)老师出示教材中的图片:

请学生们欣赏生活中的方形物。

方形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

(3)分组进行比赛:

在相同的时间中哪一组学生绘画的方形物最多,以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

最后评出哪组数量最多;哪组刻画最细致?

哪组纪律最好(得胜组奖励小星星或小旗等)。

b.指导学生表现方形物,并刻画出细节。

(1)出示两幅相同的方形物的作品,请学生们选择哪幅完整?

(绘画细致的完整)

(2)出示多幅学生作品,着重让学生们观察方形物的细节表现。

(甚至可以在背景上添加内容,让画面更充实,更丰富。

)c.小组讨论交流:

(1)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现方形物(画画、剪剪、撕撕、贴贴等)

(2)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什么方形物呢?

d.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C.小结a.作业展评:

大家欣赏作品。

b.互相评论:

有哪些独特的方形物?

有哪些独特的表现手法?

谁的画面最完整?

对优秀作品给以奖励:

小星星、小旗等。

c.课后拓展:

搜集各种方形物的图片供大家交流,学习。

第6课《找找三角形》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较多表现的是生活中找到的三角形及三角形的运用,如:

船帆、三角形的地砖图案、北京故宫角楼、滑梯和埃及的金字塔等。

通过学生观察和寻找周围的三角形,让他们发现生活中三角形的众多存在和作用,让学生能发现三角形的异同,比较不同形态的三角形给人不同的感受:

尖头向上的三角形显得稳定、坚硬;倒立的三角形给人危险和锐利的感觉。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物体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并尝试用一种方法来表现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体。

启发学生说说、猜猜、看看和画画,让学生找到三角形,了解三角形并巳。

画画三角形的物体。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寻找、发现和观察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体,并发现它们的异同,体会不同三角形给人的不同感觉。

2、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用画、剪、撕、帖、折等多种手法来表现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体。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和积极创造生活美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寻找、发现和观察三角形的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能力。

采用不同的手法表现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体,并添加细节组成有趣的画面进一步来美化生活。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准备三角形生活用品或图片、三角形的作业纸、绳子。

学生准备:

准备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A.导入a.教师提问:

你们知道三角形是什么样的吗?

b.出示三角形的纸片,教师补充三角形的特征。

c.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体,并且把它们表现出来。

B.新授启发学生了解、寻找、观察三角形:

a.教师出示不同三角形形态的图片,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三角形。

和大师一起画三角形:

米罗、毕加索。

他们两个都是大画家。

b.为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教师带领他们来到操场开展活动:

请学生们用身体的某个部位或和其他同学合作表现出不同形态的三角形,由此感受不同三角形给人产生的不同感觉。

c.在学校中、教室中寻找有趣的三角形:

红领巾、三角尺?

d.欣赏课本中古今中外典型的三角形物体:

建筑、玩具、设施等。

让学生们更进一步地发现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作用,从而产生表现三角形物体的欲望。

猜猜看:

滑梯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呢?

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物体,尝试用多种手法来表现有趣的三角形物体。

a.出示三角形物体,尝试用多种手法来表现有趣的三角形物体。

b.教师示范:

在实物投影仪上画三角形。

讨论:

你们还有什么手法来表现三角形的物体呢?

激发学生表现的兴趣。

c.出示图片:

用多种手法表现的有趣的三角形物体:

色彩画、剪贴画、线条画等。

d.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什么有趣的三角形物体。

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们在三角形的作业纸上制作:

剪贴或绘画等。

C.小结

小组合作,把三角形的作业“串”在绳上作彩旗,既展示作业又装饰教室。

 

第7课《形的组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

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各种形体来组成艺术作品。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

认识形体的基本特点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形体进行雕塑创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阶段: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角形,同学们完成作业水平较好,比较有创新。

常见的形可以分为几类?

各有什么特点?

2、导入课题:

点连成线,线和线连成面,面和面组成什么?

(体)今天我们来学习《形体的组合》

二、发展阶段:

1、形和体区别在那?

看课件总结形体的特点:

是指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

它可分为“自然形体”“几何形体”。

2、自然形体的定义和范例图3、几何形体的定义和范例图4、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形体组成5、展示各种建筑、交通工具形体等。

提问:

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生答:

三、拓展阶段:

1、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纸盒都是立体的我们可以再创作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观看纸盒作品的范例,制定制作步骤①、剪切:

找一个大一些的盒子作为建筑物的主体,先想好你要做的大房子的造型,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位置剪开,剪掉多余的部分,方便其他盒子的组合。

②、组合:

取一个小一点的盒子进行组合,可以将它竖着粘,也可以将它横着粘,可以根据需要组合二至三个盒子。

③、镶料:

找一些纸条,或有关建筑物的装饰品进行镶料,要注意将盒子的四周全部包住,给人整体的美感。

④粘接:

将这些装饰物粘接到小盒子的边和角上。

(师生共同讨论,怎样粘接更有创意?

)⑤、教师提问:

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大房子?

学生讨论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

设计、制作一件立体作品。

2、学生练习,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

用立体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

 

第8课

教材分析

在圆、方、三角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不同的形进行组合,创作出有趣的、多变的世界。

了解形的组合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组合图形的独特美感,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点、线、面组合的基本规律。

能采用多种表现方法来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形的组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2、认知目标:

掌握形的组合规律。

3、技能目标:

尝试用多种材料、多种表现方法创作。

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欣赏及创作,发现和体会形的组合的美感。

能合理运用各种形进行组合,处理好点、线、面的关系。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拼拼插插》

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教师准备:

收集大师的作品:

如米罗的作品。

学生准备:

准备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A.导入分小组活动:

利用教师分发的基本形拼一拼,再“添画”几笔成为一个有趣的形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形自由发挥想像力,展开联想翅膀,想像创意。

揭示课题:

拼拼搭搭。

用这种方法还能做出什么有趣的图案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

B.新授a.请学生们欣赏大师(米罗易宝)作品,感受用不同的形“拼搭”的奇妙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