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北师大.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8449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北师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北师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北师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北师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北师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北师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北师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北师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北师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北师大.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北师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北师大.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北师大.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北师大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北师大)

  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教室有多长

  总课时

  安排5第1课时

  教学

  目标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教学

  重点学会用实物测量,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

  教学

  难点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学情分析依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的特点,以3个问题贯穿始终为学生创设了思考、操作的空间提供了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教学方法操作法、合作交流法

  课前准备铅笔、尺子、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揭示新知

  谈话:

快国庆节了,老师想用拉花布置教

  室,可是不知道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老师测

  量一下吗?

  提出问题

  独立想一想,你准备怎么测量?

巩固拓展思维提升先想好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测量工具,再实际测量,最后把所选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组织学生讨论:

在测量中遇到哪些问题?

如何解决?

要注意什么问题?

  教师归纳:

用一个工具可以测量出教师有多长,但是大家测量的结果不一样,是怎么回事?

  活动二:

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的高

  教室提出活动规则:

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摆,不能到,30秒时间,谁摆的最高,谁获胜。

2、找2个小组到前面摆,其他小组当裁判。

3、各组学生都用小正方体摆一摆,说一说。

老师归纳:

摆得越多,摆得越高。

  引导预设:

用易拉搭成的柱子可以当成一反“尺”可以没量一些物体的高度。

如:

可以测量自己的身高有多少个易拉的长。

  活动三:

说一说哪根木条长?

  淘气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两根木条的2、说一说谁的木条长。

  讨论:

谁说的对?

  全课总结畅谈收获回形针长的,木条肯定长。

  活动四:

估一估,人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出示图片,观察、估计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观察、估计同伴和老师的身高大约是他们自己的几个头长?

  通过观察、估计,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

  重点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掌握测量方法以及能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

  难点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理解长度单位“厘米”。

  学情分析平时的学习中学生经常会用尺子进行连线、画直线;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有些模糊,不知道用统一的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认识厘米,但是不了解厘米的意义;大部分学生没有估计意识,不能准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教学方法讲授法、操作法、演示法

  课前准备、直尺,一条测量题目的小纸条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二、新知探究:

1、谈话引入:

今天想请同学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板书:

桌子有多长

  提问:

教室里有哪些桌子?

他们到底有多长?

  分组让学生估计一下,讲台、课桌各有多长。

  实际测量:

学生用所带的物体动手量一量,分组把学生测量的结果分类记录在黑板上。

  .根据测量结果,发现了什么?

  讨论交流:

发现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到的数不同。

  为什么他们说的数都不相同?

该怎么办呢?

  认识厘米:

你在直尺上看到了什么?

认识刻度线,0刻度,1厘米的长度。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三、巩固练习在尺子上的不同刻度找出1厘米的长度。

  数数看,你的直尺上有多少个“1厘米”?

  0刻度到3是几厘米?

1——2又是几厘米呢?

请再观察尺子,说一说。

  提出要求:

  用手比一比“1厘米”到底有多长?

  说说看,你在身边还能找到哪些“1厘米”的东西?

同桌一起找一找再集体汇报。

  数数看,你的直尺上有多少个“1厘米”?

  0刻度到3是几厘米?

1——2又是几厘米呢?

请再观察尺子,说一说。

  量一量:

  选一支铅笔猜一猜它是几厘米?

再量一量,说说你是怎样量的?

你的铅笔长几厘米?

  学生自己测量,小组交流。

  想一想,哪只小熊测量方法对?

  演示测量方法.讨论并归纳测量方法:

起点对准0刻度,再看另一端指向数字几。

学生再次测量铅笔的长度.量一量,画一画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第1题,让学生先估计自己的铅笔、橡皮和文具盒有多长,再量一量、填一填。

当学生测量的不是整厘米数的时候,教师指导学生怎样按整厘米数读出数值。

  通过讲解让学生认识直尺上的厘米。

  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动手操作,实际测量掌握测量方法。

  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计能力.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四、总结2、第2题,画一条长8厘米的线。

独立完成题目。

  第3题,可以让学生先说说各是几厘米,再写在书上。

  学生独立思考后,说说首先要考虑谁的高度,指导计算,学生再算其他车辆的高度。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的思考

  作业设计1、说一说如何用直尺测量

  课后量一量自己课桌的长度。

  板书

  设计课桌有多长

  0

  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后记

  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一米有多长1

  总课时

  安排5第3课时

  教学

  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

  重点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

  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

  学情分析学生对“米”并不陌生,生活中经常遇到,教材通过情境引入米,使学生体会学习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讲解法、操作法、探究法

  课前准备米尺、卷尺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一、问题情境引入

  师:

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游乐园吗?

看看长颈鹿和小乌龟在游乐园门口遇到了什么问题?

  出示:

教材第53页情景图。

  通过动物乐园的情境引入学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二、目标导学,自主探究学习

  三、合作交流,探索反馈

  四、实践应用

  生1:

小狗门卫告诉它们,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

  生2:

和看门口1米画的标记,长颈鹿的身高超过了1米,要买票;小乌龟的身高不足1米,不用买票。

  师:

观察得真仔细!

看到了门口处1米的地方有标记。

  师:

1米到底有多长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米有多长。

  认一认,想一想

  师: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我们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现在请大家拿出直尺,找出1厘米给同桌看。

  师:

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100段这样的1厘米接起来就是1米。

看,这就是米尺,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一位新朋友。

注意看,自己数一数是不是有100厘米。

  学生自己数,明确:

1米就是100厘米。

我们可以写成:

1米=100厘米。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我们用“厘米”作单位。

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米”作单位,“米”也是国际通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米”可以用字母“”表示。

  比一比,说一说

  师:

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1米有多长。

  师:

同学们都挺好的。

现在把你们的手臂伸开,看看伸到什么程度就是1米,用尺子量一量。

  学生用米尺进行测量,老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同学。

  活动一:

  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从脚到身体什么地方是1米,做个标记。

  找不同身高的学生来比一比,发现身高不同但1米的标记一样高。

  小结:

测量对象不同,但一米的高度是不变的。

  活动二:

伸开手看一看从一只手的指尖到另一只手的什么地方是一米

  活动三:

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测量,从教室的一头到另一头大约有多长?

教室里的黑板长大约是多少米?

  巩固练习

  师:

“厘米”和“米”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结合实际情况完成下面填空。

教材第53页最下面的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老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通过对比确定填写什么单位的。

  初步认识“米。

  复习厘米,再次感受1厘米的长度。

  认识1米和厘米之间的联系。

  通过操作充分感受1米的长度,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五、小结2、练一练p54

  估一估1米长的尺,大约相当于几根铅笔长?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米?

  让学生互相说说,再全班交流。

  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谁猜得对?

  学生先想一想,可以实际再量一量找到合理的答案。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作业设计1、和家长用手比一比1米有多长,1米是多少厘米。

  找一找家中什么物体长大约1米。

  板书

  设计1米有多长

  00厘米是1米

  米=100厘米1=100c

  教学后记

  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一米有多长2

  总课时

  安排5第4课时

  教学

  目标1、进一步在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

  重点米的实际意义和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

  难点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学情分析上节课学生有初步认识了1米,基本建立了1米的长度观念,本节课让学生进一步加深认识,掌握知识。

  教学方法操作法、指导法、练习法

  课前准备投影仪、主题图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一、复习

  二、实践操作,加深认识师: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米,谁能说一说,用手比一比1米有多长?

1米是多少厘米?

米、厘米可以用什么字母表示?

  试一试

  活动一:

  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再回答。

说明理由。

  学会找正确的参照物,进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二、巩固练习活动二:

  学生分组派代表相互协作,到前面测量黑板长度,提醒学生取整厘米数。

  完成p55的练习题

  学生先估计,再测量。

注意小组同学的分工。

分别测量教室的宽和门的高度。

  先让学生观察图意,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多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适时地鼓励、表扬。

  使学生把厘米和米结合使用,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实际测量的能力。

  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三、小结学生相互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今天我们测量很多不同的物体,你有什么收获?

  书上的第7题我们利用体育课的时间跳一跳,并记录下来好不好?

  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测量能力,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作业设计体育课上跳远4次,记录成绩。

  板书

  设计1米有多长

  米=100厘米

  黑板长米厘米

  门高米厘米

  教学后记

  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练习四总课时

  安排5第5课时

  教学

  目标1、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估计测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巧技能。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

  重点1、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估测的技能技巧。

  教学

  难点1、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估测的技能技巧。

  学情分析学生认识掌握了米、厘米长度概念,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方法练习法、指导法、

  课前准备投影仪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

  师:

同学们,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生:

米和厘米。

  师:

一般情况下,“厘米”用来表示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距离,“米”用来表示较长的物体长度或距离。

你能举出例子吗?

生举例,师评价。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有关米和厘米的知识,做一些相关的练习,看谁完成的最棒!

  谈话直接进入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二、实际应用巩固练习

  完成56、57叶练习四的内容

  做题时让学生认真观察,再填写。

  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订正。

  再次归纳使用直尺测量的方法。

  加深对1米、1厘米的长度的空间观念,同时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三、小结

  学生独立完成57页习题,然后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思考57页第6题,读一读第7题。

  板书

  设计

  练习四

  米=100厘米1=100c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