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医疗功能完善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98565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医疗功能完善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医疗功能完善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医疗功能完善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医疗功能完善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医疗功能完善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医疗功能完善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医疗功能完善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医疗功能完善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医疗功能完善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医疗功能完善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医疗功能完善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医疗功能完善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医疗功能完善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医疗功能完善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医疗功能完善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医疗功能完善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医疗功能完善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医疗功能完善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医疗功能完善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医疗功能完善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医疗功能完善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医疗功能完善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医疗功能完善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医疗功能完善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医疗功能完善

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重庆国际投资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二0一三年四月

目 录

II

1总 论 1

1.1项目基本情况 1

1.2项目业主简介 1

1.3编制依据 2

1.4研究内容 3

1.5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3

1.6研究结论 3

2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5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5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

3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13

3.1手术室及ICU装修改造工程 13

3.2突发事件应急场地整治工程 13

3.3门诊综合楼改造工程 13

3.4院内应急道路改造工程 14

4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 15

4.1建设地址 15

4.2建设条件 16

5建设方案 19

5.1洁净手术室及ICU改造工程 19

5.2突发事件应急场地整治工程 30

5.3门诊综合楼改造工程 33

5.4院内应急道路改造工程 33

6环境保护 36

6.1环境现状分析 36

6.2建设期环保措施 37

6.3运营期环保措施 38

7消防方案 40

7.1各主要部件耐火极限选用 40

7.2消防总平面布置 40

7.3建筑防火分区及疏散 40

8节能方案 41

8.1中央空调系统节能 41

8.2照明系统节能 42

9施工组织及劳动安全 44

9.1项目机构 44

9.2质量控制 44

9.3安全技术措施 45

10建设进度及招投方案 47

10.1项目建设进度 47

10.2招标方案 47

11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49

11.1投资估算 49

11.2资金筹措 50

12社会效益分析 55

12.1社会效益分析 55

12.2互适性分析 55

12.3社会风险分析 56

12.4社会效益评价结论 56

13结论及建议 57

13.1结论 57

13.2建议 57

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医疗功能完善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总 论

1.1项目基本情况

1.1.1项目名称:

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医疗功能完善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

1.1.2建设性质:

改建

1.1.3项目业主:

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

1.1.4建设地址:

沙坪坝区歌乐山保育路109号

1.1.5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改造1422平方米洁净手术室(2间万级和1间千级)和ICU(4

间);突发状况应急场地整治工程8200平方米;门诊综合楼屋面改造

2600平方米和外立面改造5702平方米;院内应急道路改造8352平方米;医院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

1.1.6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1557.95万元,其中:

工程费用1298.02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18.30万元,预备费用141.63万元。

1.1.7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557.95万元,项目建设资金拟全额申请市级专项资金支持。

1.1.8建设周期:

18个月(2012年7月~2013年12月)

1.2项目业主简介

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是由原重庆市传染病医院和重庆市胸科医院合并成立,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传染病专科医院。

救治中心设住院部和门诊部两部分,其中住院部位于风景秀丽、空气宜人沙坪坝歌乐山森林中,占地120亩;门诊部则设在主城区沙坪坝小龙坎(原

重庆国际投资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56

重庆市传染病院),相距约7公里。

中心现有职工550人,开设病床600张,拥有一大批传染病临床专家和先进设备,对肝炎、结核、艾滋病、麻疹、乙脑、流脑、霍乱、痢疾、伤寒、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疟疾、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同时作为集传染病医疗救治、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医疗机构,中心还是重庆市艾滋病及艾滋病戒毒治疗定点医院,中国肝炎研究中心临床基地,第三军医大学实习基地,重庆市卫生局艾滋病防治协调小组的医疗组办公室及重庆市艾滋病职业暴露药品库所在地。

1.3编制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3〕82号;

2、《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

2011年)的通知》国发〔2009〕12号;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4、《重庆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正式实施》渝卫应急

〔2008〕53号;

5、《重庆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6、《重庆市卫生局关于印发《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分级标准(试行)》的通知》渝卫应急〔2008〕53号;

7、《十二五”重庆市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8、《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题会议纪要》(纪要2011-13);

9、《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关于进一步完善改扩建项目建设专项经费的请示》渝公卫医疗中心〔2011〕34号;

10、《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002年);

1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参数》(第三版);

12、业主单位委托重庆国际投资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本项目可行研究报告的工程咨询合同;

13、项目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

1.4研究内容

报告范围涉及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建设规模及内容、建设条件、建设方案、环境保护、节能、消防、建设进度及建设投资。

《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得出合理、正确的结论,为项目业主及审批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并作为开展下阶段工作的基础。

1.5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建设规模

1

手术室及ICU装修改造工程

m2

1422

2

应急储备场地整治工程

m2

8200

3

门诊综合楼改造工程

m2

5702

屋面改造2600

4

院内应急道路改造工程

m2

8352

项目总投资

万元

1

其中:

工程费用

万元

1298.02

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200.00

3

预备费

万元

5.19

资金来源

申请市级专项资金支持

万元

表1-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1.6研究结论

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承担着主城区传染病诊断、隔离、集中救治及全市急危重传染病人救治任务,是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应急医疗救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此次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手术室、ICU、应急场地等项目的建设,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中心医疗救治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对于进一步完善重庆市卫生应急体系,提高重庆市传染病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都将起到显著作用。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改造洁净手术室和ICU、突发状况应急场地整治、门诊综合楼屋面、外立面改造、院内应急道路改造、医院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等。

项目总投资估算为1557.95万元。

建设资金拟全额申请市级专项资金支持。

经分析论证,项目建设规模是合理的,建设条件能基本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

项目建成后将增强重庆市卫生应急能力,为保障市民身体健康做出积极的贡献。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是必要且可行的。

2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2.1.1宏观背景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EmergencyHealthEvents)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我国人口众多、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多变、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居民个人防护意识不强、城镇化进程迅速导致人口密集程度大幅上升等均是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

自2003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先后爆发了SARS、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性脑膜炎、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公众健康、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公共卫生形势,全国人大于2004年修订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及相关部门也先后发布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提出要“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装备水平、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提升专业人才技术能力等措施,基本建成符合国情、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医疗救治体系,加强应对重大传染病、新发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建设,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构筑起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屏障”。

同时按照上述条例和规划,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框架由医疗救治机构(包括急救、传染病和职业中毒、核辐射救治及后备医院等机构)、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和医疗救治专业技术队伍组成。

其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中心作为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

体的传染病医疗救治机构,不仅担负着传染病诊断、隔离、集中救治及急危重传染病人救治的重要任务,还要求具有传染病救治领域的科研、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区域内技术指导职能。

2.1.2重庆市卫生应急工作面临形势及发展规划

1、重庆市卫生应急工作面临形式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形势严峻。

“十一五”期间,我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直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2006年至2010年平均每年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64起,2009年高达218起,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近年来,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现频次高、规模大、影响广泛、损失严重等特点,新发传染病层出不穷,均已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挑战。

随着对外交往扩大,我市发生各种输入性传染病的风险增大,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隐患增多。

SARS、鼠疫等烈性传染病仍是潜在重大威胁。

(2)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任务繁重。

重庆是一个地理环境复杂,自然灾害种类繁多的地区,常见的洪涝、干旱、地震、山体滑坡和泥

石流等自然灾害在我市每年均有发生。

2006-2010年,我市每年都有1-2次重大及以上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任务。

“十二五”期间,重庆将迎来经济社会新一轮的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可能将是更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的安全风险隐患以及频发的事故灾难、群体性事件。

这些突发事件往往严重危害公众身体健康,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作为西部唯一的国家中心城市,在处置本市突发事件的同时,我市还承担着支援周边兄弟省市的医疗救援和救灾防病工作,卫生应急任务十分繁重。

(3)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决策指挥系统仍不完善。

到2010

年,全市仅有19个区县卫生局设置了独立的卫生应急管理机构,其余

区县卫生行政部门仍属挂靠部门,另有3个区县尚未建立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与卫生部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全市尚有22个区县卫生应急处置和日常工作经费未列入财政预算,仅靠临时补助,应急经费缺乏保障。

全市卫生应急决策指挥系统尚在建设中,与卫生部、市政府及其他单位联网工作尚未开展,还不能满足卫生应急工作需要。

(4)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亟待提高。

卫生应急专业处置队伍缺乏系统的培训和演练条件,队伍装备严重不足,后勤保障不到位,卫生应急现场处置相关技术的科技支撑体系有待完善;针对事件处置过程各环节的评估分析体系尚未建立;灾害现场救治、伤员的长途转运等机动救援能力严重不足,能够收治大批危重症患者的区域性医疗应急救援中心建设滞后,信息报告尚不规范,与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实际需求还有很大距离。

2、“十二五”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目标

(1)规划目标

到 2015 年,建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卫生应急体系,力争实现“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目标。

(2)主要目标:

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总数比“十一五”期间下降20%。

B.甲、乙类传染病疫情下降到320/10万,农村、学校等重点地

区和单位传染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C.市级卫生监督机构设置独立卫生应急办公机构;全部区县卫生局设置独立卫生应急办公机构。

D.全面修订完善各级各类卫生应急预案和规范,健全卫生应急预案体系。

E.全面完成全市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和相关制度建设。

F.完善各级卫生应急队伍建设,调整完善卫生应急专家库和专家咨询委员会。

G.建立2—3个市和区域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争取建立1个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

H.建立完善1个市级卫生应急培训基地。

I.创建3-5个国家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区、市);创建10个市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区)。

J.建立健全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形成覆盖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卫生应急物资保障和储备系统。

2.1.3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现状及存在问题

1、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概况

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由原重庆市传染病医院和重庆市胸科医院合并成立,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传染病专科医院,承担着主城区传染病诊断、隔离、集中救治及全市急危重传染病人救治任务,是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心集传染病医疗救治、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为一体,内设传染科、结核科,肝病科、呼吸内科、胸外科、普外科、普内科、口腔科、五官科、妇科、中医科、康复理疗科等门诊及住院部(病房),并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特检科、病理科、肺功能室、纤支镜检查治疗室等辅助科室。

2012年中心门急诊量达到80,285人次,住院量约

5047人次,完成业务收入11,027万元,较2011年增加2,944万,增加36%。

2、中心建设现状

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包括住院部和门诊部两部分,其中住院部位于风景秀丽、空气宜人沙坪坝歌乐山森林中,占地120亩;

门诊部则设在主城区沙坪坝小龙坎(原重庆市传染病院),相距约7公里。

位于小龙坎的门诊部以原传染病院老旧建筑为基础,根据市级相关规划,其新门诊综合楼项目被列为重庆市十大公共卫生项目之一。

根据目标进度安排预计将于2013年竣工。

目前中心住院部现有建筑均在原市胸科医院基础上改扩建而成。

当时处于抗击“非典”后期,为提高全市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市政府投资近1.17亿元,对原胸科医院进行了大规模改造,除保留一幢原有建筑(现为门诊综合楼)外,其余所有住院病房、医技楼、行政楼以及后勤保障用房均为新建,项目已于2008年竣工,并于2009年通过验收。

3、存在问题

按照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对于住院部和门诊部的分工,今后中心门诊部将主要负责常规病症诊治和防治任务,随着门诊综合楼的建成,门诊部工作条件和环境将得到显著提升。

住院部则主要承担住院治疗,危重传染病病人的重症监护等工作。

此外在突发事件下,住院部还将负责搭建临时传染病区,承担传染病疑似病人、确诊病人的集中收治任务。

在2008年改扩建投入使用后,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手术室、ICU等医疗设施仍不完善。

2009年甲型H1N1流感肆虐,作为定点医院,该中心收治了数十例甲流病人。

但由于中心手术室和重症监护室等功能不完善,市政府不得不将甲流重症患者临时安排到重医附院住院治疗。

(2)缺乏突发状况应急场地,且存在地质安全隐患。

中心内普通住院部和烈性传染病楼之间为山坡和深沟壑荒地,遇到暴雨季节由于

地形和排洪设施不完善,容易诱发地质灾害。

且对于类似“非典”、“甲型H1N1流感”等大规模传染病暴发期间,医院需要临时场地搭建简易医疗篷房以供患者需要,目前病房楼收治能力仅为20张床,应急收治能力严重不足。

(3)交通状况不佳。

为防止传染病交叉感染,中心院内道路呈环状,是通往各个医疗单元的应急通道。

由于当时建设标准、施工质量等问题,现已多处沉降、塌陷,道路两旁路沿石倒塌,路面损坏,天雨积水,天晴扬尘。

部分拐角弯度过急,以至于消防车和液氧运输车难以通行。

2.1.4项目的提出

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住院部改扩建工程于2008年基本竣工交付使用,但由于当时概算不足、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国家相关行业建设标准提高等诸多原因,致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培训厅等部分子项目工程以清水房的形式交付,不能完全投入使用。

加之临时应急场地、应急道路等问题,市发改委决定将遗漏项目作为“甩、漏项目”待以后筹措建设资金再予以完善。

2011年,为进一步完善救治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市委市政府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题会议纪要》中确定再次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建设和解决遗留问题。

因此,为积极执行会议纪要决议,加快遗留问题处理进度,尽快提升中心应急救治能力,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特委托我公司对其后续工程编制形成可行性研究并将成果予以上报。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重庆市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需要

近年来,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现频次高、规模大、影响广泛、

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医疗功能完善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损失严重等特点,新发传染病层出不穷,均已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挑战。

随着对外交往扩大,我市发生各种输入性传染病的风险增大,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隐患增多。

SARS、鼠疫等烈性传染病仍是潜在重大威胁。

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64起,2009年高达218起,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突发卫生事件防控形势较为严峻。

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作为重庆市主要的应急救治机构之一,担负着突发情况下主城区传染病诊断、隔离、集中救治及急危重传染病人救治的重要任务。

本次中心手术室、ICU、应急场地等项目的建设,不仅将从硬件条件方面提升中心医疗救治能力,也能够为重庆市突发传染病疫情应对提供医疗资源支持。

2.2.2有利于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医疗资源配置,提高传

染病防治水平

医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技术科学,它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

它不仅仅依赖于医务人员的知识经验和思维判断,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靠实验手段和设备条件。

医院的现代化离不开医疗器械和仪器设备的现代化,可以说,医疗设备现代化是医院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随着本项目的建设,中心的诊疗功能、疾病救治功能将更加完备,届时医疗资源将得到更有效的配置,中心传染病医治效率及能力将得到显著提高。

是改善就医环境,为重庆市民健康生活提供保障的需要

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传染病专科医院,是重庆市结核病、艾滋病、呼吸道传染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中国肝炎研究中心临床基地,同时也是重庆市传染病诊断、隔离、集中救治及全市急危重传染病人救治最主要的医疗机构之一。

按照国家《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人应当到专业的传染病医院接受治疗。

但受到多方面条件限制,目前该中心尚无洁净手术室、ICU等医疗设施,无法展开全面的医疗救治工作,也难以为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起到示范作用。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中心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医疗环境都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能够为患者创造更加舒适的就医条件,让患者享受到更加优质、及时的医疗服务。

不仅为居民的身体健康提供更有力的保障,也能够一定程度缓解日益增长的传染病医疗的需求。

综上所述,项目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医疗救治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对于完善重庆市卫生应急体系,提高重庆市传染病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都将起到显著作用。

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医疗功能完善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手术室及ICU装修改造、突发事件应急场地整治、门诊综合楼改造、院内应急道路改造等四项工程内容。

3.1手术室及ICU装修改造工程

1、建设规模

总建筑面积1422平方米,其中:

(1)改造千级洁净度1间,面积180平方米

(2)改造万级洁净度2间,面积294平方米。

(2)改造重症监护室(ICU)4间病房(12张床位)面积948平方米。

2、建设内容

房间布局改造;消防、通风、中央空调、医用气体、智能化控制和水电等基础设施和设备安装;顶面、墙面及地面作高洁净度材料包装处理;

3.2突发事件应急场地整治工程

1、建设规模

将中心内约8200平方米的山坡和深沟壑荒地改建成应急储备场地。

2、建设内容

场地平夯、硬化、塑胶运动场地;周边修建低矮挡土墙、建防洪设施、栽培绿色景观植物作隔离屏障;周边及场地内设置排放雨水、排放医疗废水、供水、供电、通讯系统管线网及接口设备。

3.3门诊综合楼改造工程

1、建设规模

屋面改造2600平方米左右,外墙立面改造约5702平方米。

2、建设内容

屋面及外墙面修缮、水电管线改造和更换、抹刷外墙涂料。

3.4院内应急道路改造工程

1、建设规模

救助中心内应急通道改造,面积为8352平方米。

2、建设内容

路基整治、沥青路面铺设。

3.5医院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

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数字化管理系统包括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系统)、临床医疗信息系统(CIS系统)(含医学图象档案管理和通信系统PACS;检验信息系统LIS;放射科信息系统RIS;电子病历系统EMR等)以及医院管理安检系统等。

4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

4.1建设地址

4.1.1项目选址

本项目建设地址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镇保育路109号。

建设

地址

图4-1 项目区位图

办公楼

和药剂

门诊楼

医技及住院部

烈性传染病房及医技

区域

4.1.2项目区域概况

图4-2 中心内部布局图

项目区占地约101亩,北面为办公楼和药剂楼,西面和西南面为门诊楼、普通传染病房和医技楼,东部为烈性传染病区。

出入口位于中心西北角,与城市道路相连。

4.2建设条件

4.2.1气候条件

重庆市沙坪坝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初夏多雨、夏多伏旱、秋多绵雨、冬多云雾。

湿度大、日照少、霜雪少、风力小。

1、日照

沙坪坝区常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31.6小时,最多年为1495.7小时,最少年为883.6小时。

年日照百分率为25%,是全国日照最小的地区

之一。

2、降水

沙坪坝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091.1mm,最多年为1508.0mm,最少

年为740.7mm。

分布特点:

集中在夏季,春秋接近,冬季最小。

日降水量最大为206.1mm,1小时最大降水量为77.5mm。

其中西部日降雨量达248.0mm,一年最多降水雨次数(>=50mm),为7次,最多大暴雨(>=100mm)为2次,特大暴雨(>=200mm)为1次,汛期最多降雨量为1330.7mm,最少为503.2mm。

3、风

沙坪坝区年最多风向为NNW(西北偏北风),出现频率为13%,次多风向NW(西北风),出现频率为11%。

年平均风速1.4米/秒,历年瞬间极大风速33.0米/秒。

C(静风)出现频率22%。

歌乐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8.9℃,最高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