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三册期末复习考点对练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8858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3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第三册期末复习考点对练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语文第三册期末复习考点对练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语文第三册期末复习考点对练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语文第三册期末复习考点对练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语文第三册期末复习考点对练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语文第三册期末复习考点对练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语文第三册期末复习考点对练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语文第三册期末复习考点对练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语文第三册期末复习考点对练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语文第三册期末复习考点对练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语文第三册期末复习考点对练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语文第三册期末复习考点对练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语文第三册期末复习考点对练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语文第三册期末复习考点对练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语文第三册期末复习考点对练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语文第三册期末复习考点对练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语文第三册期末复习考点对练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语文第三册期末复习考点对练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第三册期末复习考点对练DOC.docx

《语文第三册期末复习考点对练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三册期末复习考点对练DOC.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第三册期末复习考点对练DOC.docx

语文第三册期末复习考点对练DOC

期末复习考点对练

一、诗歌鉴赏专题练习

诗歌鉴赏口诀:

从题目认识对象,从字面读出感觉,从注释破解难点,从作者了解背景,从原作找到根据,

从题干得到启示,从首联找到特点,从尾句参透主旨,从景物把握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

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8分)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注】①赋得:

《自君之出矣》是乐府诗杂曲歌辞名。

赋得是一种诗体。

张九龄摘取古人成句作为诗题,故题首冠以“赋得”二字。

②机:

指织布机。

(1)这首诗抓住了哪些意象?

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4分)

(2)诗歌的三四句,诗人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分)

 

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4分)

谒金门

(五代)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ruó揉搓)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词中“皱”字精妙传神,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炼字类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诗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行

王禹偁(chēng)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2分)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誉为“绘景佳句”。

请简要分析这两联的写作手法。

(6分)

【手法类答题步骤: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种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色。

(4分)

【语言类答题步骤:

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阅读李贺的两首诗,回答诗后问题.

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①,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②,若个③书生万户侯?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④,快走踏清秋。

【注】①吴钩,刀名。

②凌烟阁,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臣,命人将长孙无忌、魏征等24位功臣之像列于凌烟阁上。

③若个,哪个。

④络脑,马笼头。

(1)《南园》和《马诗》表达的思想内容基本相同,它是什么?

(4分)

 

(2)《南园》和《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试加以说明。

4分)

二、语言运用精选练习题

语言运用题,要认真分析例句或图表,读懂题干,找出题干和例句中包含的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

例如:

请仿照下面“苏轼”的例句,分别写一段有关“孔子”“孟子”的话。

处在改革派与保守派交替执政的北宋中后期,苏轼就像那“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孤鸿,既反对新党操之过急的变法,又不满旧党的尽废新法,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因而是不合时宜的。

贬官、入狱、流放……饱尝宦海沉浮之苦,遍历人生离合之愁,“心如已灰之木,身似不系之舟”。

生活折磨了苏轼,也成就了苏轼。

年届不惑,两鬓染霜,他豁达地说: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遭受政敌陷害,忍受不公平待遇,他坚定地说:

“谁怕?

一蓑风雨任平生!

处在礼崩乐坏、社会混乱的春秋后期,孔子就像那“不得而逾焉”的日月,既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又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因而是不合时宜的。

丢官、断粮、流亡……饱尝奔波劳碌之苦,遍历讥嘲不解之痛,“知其不可而为之”。

生活折磨了孔子,也成就了孔子。

面对避世隐居者的嘲笑讽刺,他坚定地说: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在陈地被围困,绝粮七日,饿得连站都站不起来了,他依然说: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处在合纵连横,以善攻者为贤的战国中期,孟子就像那“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的乌鹊,既憎恶张仪、公孙衍之流不择手段谋取富贵的不义行为,又反对统治者不顾百姓死活、残暴嗜杀的暴政,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因而是不合时宜的。

闲置、冷落、讥讽……饱尝壮志难酬的痛苦,遍历人情冷暖的悲凉,“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生活折磨了孟子,也成就了孟子。

身临逆境,面对磨难,他豁达地说: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在“君权至上”的封建时代,他坚定地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根据下面句子的语境,各写出一个适用于句中横线处的熟语(俗语、歇后语或成语均可答在序号后面。

(1)不少执法者缺少反家庭暴力的法律意识,一句“_________________”,就把家庭暴力排斥在‘法’的管辖之外,直接影响法律的制定和执行。

(2)俗话说“_____________________”,更何况是因为突然中了大奖而出名。

惠特克的人身安全也因此成了必须考虑的问题。

(3)老杨头笑面相迎,给小徐倒上一杯茶水说,今天啥风把你吹来了?

小徐也笑着说,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呀。

你是高人,我特地登门,就是要请你给我指指路呀。

2.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给“厄尔尼诺”下一个定义。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文的音译,原意为圣婴,即上帝之子。

这是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秘鲁渔民对每年年终海水水温季节性上升现象的称呼。

由于这个现象出现时的时间往往在圣诞节前后,才得到了这个名称。

但是目前科学家们则是仅仅把那些升温剧烈的年份才称为厄尔尼诺。

因为只有海水升温剧烈才会造成巨大的生态变化,并在全世界造成一系列的灾难。

3.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4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在下面相应的位置进行修改(4分) 

大家知道家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

我在上中学时候就读过他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

您是他老人家的犬子,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我对此表示感谢。

 

(1)将 改为 ; 

(2)将 改为 ; 

(3)将改为;(4)将改为。

 

4.把下面三个短句写成一个长单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

①中国小说学研究主要由三个层面构成,即:

小说文体研究、小说存在方式研究和小说的文本批评。

②这三个层面构成了小说学研究的整体内涵。

③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5.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使前后的语意连贯。

(4分)

每到岁末年初,心中就会升起一种惆怅。

中国人过年总是图个热闹,那热闹使我倍感寂寞,对我而言,过年无非意味着又一段生命的日子永远流失了,而在觥筹交错人声鼎沸之中,这件最重要的事情遭到了一致的忽略。

我觉得我的旧岁如同一个逝者,我必须远避尘嚣,独自来追悼它,便是对逝者的亵渎。

6.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简要概括重庆的特点。

(15字以内)(4分)

重庆依山傍水,两江合抱,长江和嘉陵江日夜流淌。

重庆最有名的天气景观是大雾。

每逢大雾天气,重庆城里的各种车辆好象行驶在晃荡的牛奶里,整个城市被淹没,要沉沦似的。

重庆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城市,它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来自鲜明的重庆人。

有人说重庆人热情耿直,敢作敢为;有人说重庆人缺乏理性,显得鲁莽。

但有一点是大家的共识,那就起重庆人吃软不吃硬。

这又说明表面上火爆的重庆人其实是很善良、很容易让步。

7.现代著名散文家柯灵对微型小说的创作要领有如下形象的比喻,请你将柯灵的话用平易朴实的语言重新表述。

(不超过40个字)(4分)

(微型小说)“关节处一着棋活,妙手成春;结穴处临去秋波那一转,令人低回不尽。

8.阅读下面一段话,在横线处补写一句总起句。

(3分)

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

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厚葬颜渊;又因为“礼”的需要,孔子见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

孔子虽不喜欢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

9.仔细观察下边的漫画,按要求作答。

(1)概括漫画所反映的一种社会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漫画中的现象,写一段劝诫的话。

要求: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4分)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

1以《红楼梦》为主语

2以曹雪芹为主语

11.作家刘诚龙曾经做过一个很有趣的试验,他把两份名单给10个人看,问他们对这些人是否熟悉,结果很出人意料。

请概括调查结果给人带来的启示。

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

(3分)

第一份名单是:

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是:

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十个人中对第一份名单一个都不知道的有七人,十个人对第二份名单中的大多数人都知道。

应当说,熟悉第二份名单的人比熟悉第一份名单的肯定多得多。

但是,第一份名单中的人物曾经比第二份名单中的人物显赫得多。

为什么?

因为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而第二份里的则全是落第秀才。

12.以下是香港大学在内地招生的部分面试题目。

(5分)

迈克尔·杰克逊为什么受欢迎?

甲型流感爆发,不少香港孩子们停课回家,但他们的家长却因为要上班不能照顾他们,是否应该出台相应法律政策保障孩子的利益?

如何评价达尔文的贡献?

怎样看待男生和女生的地位?

你怎样看待上海闵行一座新楼的倒塌?

你怎样看待器官捐赠?

如何引导国人接受器官捐赠?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试题特点。

(写出两点即可)(2分)

(2)你对这样的试题有何看法?

请简要回答。

(3分)

13.下面是某报去年4月6日编发的一组关于天气预报的新闻,其中第二则已加标题,请你仿照这个标题的形式为另外两则各拟一个小标题,然后,为这一组天气预报加一个总标题。

(第一则)据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监测:

2014年4月6日的空气质量仍为五级,属重度污染,午后空气中甚至弥漫着沙尘味。

北京出现2005年以来连续两天的重度污染天。

(第二则)新疆飘起鹅毛雪

清明刚过,乌鲁木齐连续两天飘起大雪,让几天前还沐浴在温暖春日中的人们又穿上冬衣。

(第三则)宜人的春光短暂得让人来不及抓住,夏天的炎热就已扑面而来,昨天下午南京气温达到30.9℃,成为近百年来4月上旬气温的次高值。

(1)第一则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则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面是某权威机构的一组统计数字,请根据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2012-2014年全国电视剧题材播出比重(百分比)

  年份

题材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谍战剧

5.1%

19.1%

27.6%

家庭剧

22.0%

23.6%

22.1%

古装剧

25.1%

26.2%

23.4%

军事剧

4.3%

13.5%

21.2%

言情剧

32.8%

13.2%

3.2%

农村剧

10.7%

4.4%

2.3%

(1)请概括图表中2012-2014年全国电视剧播出比重的变化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电视剧多元化发展的角度,给电视剧创作者提一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红楼梦》第35回下列情节,然后对林黛玉、王熙凤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10分)

这里林黛玉还自立于花阴之下,远远的却向怡红院内望着,只见李宫裁,迎春,探春,惜春并各项人等都向怡红院内去过之后,一起一起的散尽了,只不见凤姐儿来,心里自己盘算道:

“如何他不来瞧宝玉?

便是有事缠住了,他必定也是要来打个花胡哨,讨老太太和太太的好儿才是。

今儿这早晚不来,必有原故。

”一面猜疑,一面抬头再看时,只见花花簇簇一群人又向怡红院内来了。

定眼看时,只见贾母搭着凤姐儿的手,后头邢夫人王夫人跟着周姨娘并丫鬟媳妇等人都进院去了。

黛玉看了不觉点头,想起有父母的人的好处来,早又泪珠满面。

……

宝钗一旁笑道:

“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

"贾母听说,便答道:

"我如今老了,那里还巧什么。

当日我象凤哥儿这么大年纪,比他还来得呢。

他如今虽说不如我们,也就算好了,比你姨娘强远了。

你姨娘可怜见的,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显好。

凤儿嘴乖,怎么怨得人疼他。

”凤姐儿笑道:

"倒别这样说。

我们老祖宗只是嫌人肉酸,若不嫌人肉酸,早已把我还吃了呢。

"

  一句话没说了,引的贾母众人都哈哈的笑起来。

宝玉在房里也撑不住笑了。

袭人笑道:

“真真的二奶奶的这张嘴怕死人!

"宝玉伸手拉着袭人笑道:

"你站了这半日,可乏了?

"一面说,一面拉他身旁坐了。

——《红楼梦》第35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林黛玉:

(4分)

王熙凤:

(6分)

16.阅读下面这篇新闻,写一则评论,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语言通顺,60字左右。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12年9月15日,在西安反对日本非法“购买”我国领土钓鱼岛的大规模示威游行中,西安青年李昭手持一块纸板站在西安的马路上,纸板上写着“前方砸车,日系调头”。

看到这块纸板的日系车驾驶员,立即向南折返。

与此同时,一群反日游行者正从北面向这里涌来。

他们经过的道路上,几辆日系车都被掀翻、砸毁。

这张令人动容的照片,在微博上被转发10余万次,网友评价:

“他在自己站立的地方为这晦暗的一天留下了些许的亮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18.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问题。

(1)简要说明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幅漫画的主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根据下面的两幅图,介绍“海心塔”所在的位置,并描述“海心塔”塔身的形状特点。

要求:

连标点符号不超过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衔接紧密,语意连贯。

(只填序号)

峰回路转,华亭寺的山门突现在眼前。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①说也奇怪,游人都只觉其可喜而不觉其可怖

②我在别处还没有看到过如此既大且好的山门神

③似乎正在捉拿妖魔

④山门前相当宽广,门外左右两侧各有一座门神,硕大而狰狞

⑤大概因为知道他们是狰狞于貌而不是狰狞于心

⑥他们巨目怒睁,巨臂长伸

21.仿照下前画线句子的格式,运用对偶和引用手法,在横线上续写一段话:

(每空1分)

列车行至安徽,有这样一段广播稿:

各位旅客:

从沃土千里的淮北平原到群山连绵的皖南山区,风光秀美,历史悠久。

黄山松奇绝天下,采石矶雄踞大江。

曹操父子诗兴盎然,徽州商人叱咤风云。

前人曾感叹: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现在,你已经随着列车进入了安徽大地。

……

经过近十小时的跋涉,接下来,前方到达的是天府之国,这里山川形胜,人文荟萃。

,。

,。

“,。

”……现在,你已经随着列车进入了成都平原。

 

三、议论文审题训练

分析下列几则材料,请列出标题和中心论点:

1、有个人经过热闹的火车站前,看到一个双腿残障的人摆摊卖铅笔。

他漫不经心地丢下10块钱,当作施舍。

但走了不远,这人又回来了。

他抱歉地对这位残障者说:

“不好意思,你是一个生意人,我竟然把你当作一个乞丐了。

”过了十年时间,他再次经过火车站,一个店家的老板在门口微笑着喊住他。

“我一直期待你的出现。

”他说,“你是第一个把我当成生意人看的,我现在是一个真正的生意人了。

2、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

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

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

“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

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

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

3、北方人喜欢吃冻梨,这种梨像一个冰坨子,又冰又硬。

如果用急火煮,梨的表面会烂,而梨心仍是冰块,吃起来全然无味。

如果用凉水泡,不上十分钟,梨的表面就会结满薄冰,敲碎冰后梨心也就化了,吃一口酸甜可口!

……

4、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

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

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

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

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

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参考答案

诗歌鉴赏题

1.

(1)通过“残机”“满月”等意象,塑造了一位丈夫久出未归,百无聊赖、无心劳作、日见憔悴的思妇形象。

(4分)

(2)比喻。

(1分)因为日夜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一天天的减弱它的清辉,变成了残月。

生动形象,委婉含蓄,真挚动人,美感鲜明。

(手法1分,内容理解2分,艺术效果1分)

2.①“皱”字,水面荡起微波。

②春风吹来,平静水面的突变,微波荡漾。

③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寓意遥深,一个“皱”字以写人的姿态模仿春水被风吹起的姿态,实则是表现作者的心被这风给吹乱了。

被风吹皱的不是春水,而是春心。

以景写情,生动深刻。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和李璟《摊破浣溪沙》里的“小楼吹砌玉笙寒”,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据马令《南唐书》卷二十一的记载,李璟曾责问冯延巳:

“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吓得冯延巳只好涎着脸皮说:

“未如陛下‘小楼吹砌玉笙寒’。

”)

3.

(1)热爱自然、思乡。

(2)①颔联采用对比、动静结合的手法,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

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

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

②颈联采用拟人、比喻手法,进一步描写山村原野的景色,作者选择了“棠梨”与“荞麦”这两种具有秋日山村特征的事物来加以描绘,用“胭脂”和“白雪”分别比喻“棠梨叶落”的红色与“荞麦花开”的白色,把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可谓有声有色有香。

 ③远近结合(二联远景、三联近景) ④《村行》这首诗以村行为线索,以多彩之笔逼真地描绘了山野迷人的景色,以含蓄的诗语真切地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和拳拳思乡之情。

4.①清新、自然、质朴;②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幅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

③不做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抒发了诗人经历长期离乱之后,重新获得家室儿女之乐,欣喜和满足之情。

5.

(1)主题都是表现积极进取、希望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为国建功。

也有怀才不遇之苦。

(2)《南园》是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马诗》通篇用比喻,托物言志,抒情委婉,耐人寻味。

语言运用题

1.参考答案:

(1)清官难断家务事

(2)人怕出名猪怕壮(3)无事不登三宝殿

2.参考答案:

厄尔尼诺是由于海水升温剧烈,使生态发生巨大变化,并在全世界造成一系列灾难的天气现象。

3.答案:

(1)“家父”   改成 “ 您父亲”或“令尊”

(2)“犬子”改成 “儿子” 

(3)“小有名气” 改成“很有影响”     (4)“有幸”改成“ 应邀”

4.答:

示例一:

中国小说学研究的整体内涵主要由相互间既有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的小说文体,研究、小说存在方式研究和小说文本批评三个层面构成。

示例二:

相互间既有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的小说文体研究、小说存在方式研究和小说文本批评三个层面构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