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的生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9039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愉快的生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愉快的生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愉快的生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愉快的生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愉快的生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愉快的生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愉快的生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愉快的生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愉快的生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愉快的生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愉快的生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愉快的生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愉快的生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愉快的生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愉快的生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愉快的生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愉快的生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愉快的生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愉快的生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愉快的生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愉快的生活》.docx

《《愉快的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愉快的生活》.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愉快的生活》.docx

《愉快的生活》

话题一:

《愉快的生活》

活动时间安排:

3月13日——3月17日(第一周)

 

活动日期: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哪里有泡泡,引起幼儿探究兴趣。

2通过游戏活动,了解泡泡的特征。

活动准备:

装水和肥皂若干,吸管(精细不一),各种材料,底下有图案的小盆若干。

三、讨论流程: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在洗手环节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搓洗肥皂时发生现象。

(二)游戏活动

提问:

刚才你在洗手时看到了什么?

发现了什么?

(1)教师出示装有肥皂和水的杯子放在一起,提供(吸管、小棒、勺等)材料,让幼儿用(看、闻)等感官,并通过搅拌知道两杯水不同,是什么水?

(2)请幼儿介绍自己区分方法和根据(可吹泡泡、可搅拌出泡泡)是肥皂水。

(3)认识泡泡,通过观察让幼儿了解泡泡形状、大小、颜色。

a、教师带领幼儿吹泡泡(形状)

b、提供粗细不一致的管吹泡泡(大小)

c、提供若干盆(分底有图案)(泡泡透明、无色的)

(二)延伸活动

(1)选择有阳光地方观察泡泡,看泡泡颜色

解决问题:

为什么泡泡有时会有颜色?

(2)绘画制作:

画泡泡、剪贴泡泡、撕泡泡;

(3)语言活动:

学习“吹泡泡”儿歌;

(4)教师用各类型小管吹泡泡(如:

2个管合在一起,4个管放在一起,吹泡泡引起幼儿再次探索兴趣)。

 

话题一:

《愉快的生活》

活动时间安排:

3月20日——3月24日(第二周)

活动一:

大大小小的蛋宝宝(两课时)

活动日期: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蛋,知道蛋有大小和颜色的异同等。

知道鸡、鸭、鸟全都会生蛋。

2、对事物有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图片:

鸡、鸭、鹅、鸽子、鹌鹑等。

2、事物:

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

3、幼儿用书:

大大小小的蛋宝宝。

活动过程:

(一)出示蛋,引起幼儿兴趣,认识各种蛋。

1、教师:

你们知道这是谁的蛋吗?

2、教师:

这儿还有什么蛋是你认识的?

3、你还知道什么动物也会生蛋?

(引导幼儿将动物图片与蛋一一对应。

(二)引导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观察蛋。

1、教师:

这些蛋一样吗?

有什么不同?

2、引导幼儿从蛋的大小、重量、颜色来比较。

3、教师小结:

有的蛋大,分量重;有的蛋小,分量轻。

有的蛋是深黄色的,有的蛋是白色的,还有的蛋是青色的活带斑点的。

(三)引导幼儿由表及里,产生不断探索的兴趣。

1、教师:

鸡蛋里面是什么样的呢?

(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并将鸡蛋打开观察。

2、是不是每种蛋都有蛋白、蛋清呢?

(逐一打开蛋)

3、教师小结:

每种蛋外面都有很薄的蛋壳,敲碎蛋壳,里面都有蛋黄、蛋清。

4、教师:

每种蛋的蛋白、蛋清都一样吗?

活动延伸:

讲述有关蛋的故事,引导幼儿进一步讨论有关蛋的话题。

如:

“蛋黄怎么会变成动物宝宝的?

”“为什么蛋有大有小?

”也可结合主题活动,引导幼儿探索如何使蛋站立起来的各种方法。

 

话题一:

《愉快的生活》

活动时间安排:

3月27日——3月31日(第三周)

活动一:

滚一滚(两课时)

活动日期:

活动目标:

在尝试的过程中感知哪些东西是可以滚的。

活动准备:

能滚动的物体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物体滚动”

教师:

你们知道哪些东西能滚吗?

2、幼儿自由介绍自己带来的能滚动物体。

教师:

你带来的是什么?

它能滚动吗?

3、幼儿自由探索,尝试使物体滚动起来。

教师:

你们玩玩、试试,看看到底哪些物体能滚起来。

1、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尝试,并交流各自经验明确什么是“滚动”

(1)、引导幼儿根据尝试后的经验,将这些物体按照能否滚动进行归类。

(2)、请幼儿演示,明确什么是“滚起来”,并检验这些物体能否滚动。

(3)引导幼儿尝试用语言和动作表达“滚动”。

(4)引导幼儿尝试解释物体滚动的原因:

这些东西为什么能滚起来呢?

教师小结:

这些物体,有的像圆柱、有的像圆锥、有的像球体······在一般情况下,圆状物体都可能回滚。

不过,事情不一定就像我们猜想的那样。

只有试了才能真正知道它能不能滚起来

 

话题一:

《愉快的生活》

活动时间安排:

4月3日——4月7日(第四周)

活动一:

小兔乖乖(两课时)

活动日期: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兔子的外型特征,生活习性及用途。

2、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3、丰富词汇:

毛茸茸、三瓣嘴、蹦蹦跳跳。

活动准备:

小兔一只、

萝卜、一棵青菜、一把青草、兔毛毛衣一件。

活动过程:

  

(一)、认识兔子的外形特征:

  教师:

以前做过

小兔子的游戏,

老师把真的小兔子带来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大家高兴吗?

  教师出示实物兔子,让幼儿观察一会。

提问:

(1)、小白兔的头上都有

(2)、它的嘴是怎样的?

嘴边还长着

词语:

三瓣嘴)(3)、小白兔的身上有

毛是

颜色的?

谁来摸一摸小白兔的毛是怎样的?

词语:

毛茸茸)(4)、小白兔的身体后面有

小白兔的身体下面有

(5)教师把小白兔抱起来让幼儿观察提问:

小白兔四条腿一样长吗?

(6)教师把小白兔

地上让幼儿观察提问:

小白兔走起路来是

样子的?

词语;蹦蹦跳跳)。

  教师小结;兔子的头上有两只长长的耳朵、白兔还有红红的眼睛、上嘴唇

有条裂缝、

叫它三瓣嘴,嘴边还有胡须。

兔子身上有毛,毛是白色的,也有黑色的和灰色的,身体后面有条短尾巴,下面有四条腿,前腿短、后腿长,走起路来蹦蹦跳跳的。

  

(二)、让幼儿知道兔子的生活习性及用途:

教师提问:

谁知道小白兔爱吃

谁来喂喂小白兔?

请几位幼儿给小白兔喂青菜、青草、萝卜。

  兔子长大了有

用呢?

教师出示兔毛制品让幼儿认识。

让幼儿知道兔子是

对人类有用的小动物,从而教育幼儿要爱护小兔子。

  (三)、教师说:

小白兔是

很可爱的小动物,

念首儿歌给它听,它

兴的。

教师先念一遍,然后教幼儿念。

(小白兔,真可爱,两只耳朵竖起来。

红眼睛,毛儿白,爱吃萝卜和青菜。

后腿长,前腿短,蹦蹦跳跳跑得快。

)从而

幼儿对小兔的认识。

  (四)、教师说:

和小白兔在一起真高兴。

下边

学小白兔跳好不好?

幼儿随教师学小白兔跳出教室,去外面草地上吃青草,结束活动。

 

话题二:

《春天来了》

活动时间安排:

4月10日——4月4日(第五周)

活动一:

.拔萝卜(两课时)

活动日期:

活动目标:

1.认识萝卜,初步了解其外形特点.

2.       认识几种常见的萝卜品种.

3.       初步了解萝卜的食用方法,培养爱吃蔬菜的习惯.

活动准备:

电脑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请小朋友猜个谜语:

“小红鞋,泥里踩。

绿绸裤子迎风摆。

”猜一种蔬菜。

二、认识萝卜:

1.     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子就猜出来了,看这是什么?

(白萝卜)请小朋友看看白萝卜长的是什么样的?

它的身体是怎样的,叶子又是怎么样的?

2.     下面请小朋友看看,这个萝卜和白萝卜有什么不一样?

(红萝卜)

3.     那这又是什么萝卜呢?

(胡萝卜)它长的是怎么样的?

三、萝卜的食用方法:

1.     小朋友在家里吃过萝卜吗?

2.     你吃的是哪种萝卜呢?

是怎么吃的?

萝卜呀不但好吃,对我们人也有很大的好处,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布置一个任务:

回家问问爸爸妈妈萝卜吃了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明天来告诉大家,好吗?

话题二:

《春天来了》

活动时间安排:

4月17日——4月21日(第六周)

活动一:

糖怎么不见了(两课时)

活动日期:

活动目标:

1、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及所发生的变化,并用语言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2、对溶解的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思考“糖怎么不见了”的问题。

活动准备

    每人一小杯水,一块方糖,以及用于搅拌的汤匙。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激发幼儿兴趣。

师:

你们的桌上有什么?

如果把糖放到水里去会怎么样呢?

今天请大家自己试一试,仔细看看,糖到水里会怎么样?

幼儿试验、观察、表达、交流。

2、引导幼儿讨论溶解现象

师:

你们刚才看到糖放到水里怎么不见了?

它真的没有了吗?

到哪里去了呢?

现在又变什么样了呢?

幼儿讨论、交流、思考、讲述。

3、引导幼儿联系其他溶解现象,扩展幼儿的经验

   师:

你还知道有什么东西像糖一样,在水里会“化掉”呢?

幼儿表达交流。

4、小结

今天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糖放到水里去就不见了。

请你们回家以后再试一试,还有哪些东西也是这样的。

活动评析

该活动属于现象观察类活动。

对小班幼儿来说,“溶解”现象既无法理解的,又是容易观察的。

该活动立足于观察溶解现象的发生过程,而不是讲解糖为什么溶解,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溶解现象,允许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寻求解释,对于维护幼儿的好奇心以及养成其思考的习惯是有益的。

 

话题二:

《春天来了》

活动时间安排:

4月24日——4月29日(第七周)

活动一:

玩具真好玩(两课时)

活动日期:

活动目标:

  1、  交流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把玩具送回家。

  2、  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玩过自己的玩具,对玩具的名称及玩法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活动过程:

  一、  交流分享

  1、  这几天,宝宝带来了许多自己喜欢的玩具。

现在,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

它是怎么玩的?

  2、  幼儿介绍(鼓励幼儿声音响亮地、大胆地向同伴交流;教师回应幼儿的生成并进行有机整合)

  二、  归放玩具

  1、  玩具宝宝要回家啦!

每个玩具都有一个自己的家。

老师在你的玩具上都贴上了漂亮的小标志,你要动动小脑筋,看看自己玩具上的标志,再找找玩具柜上和它相同的标志,把玩具送回家,好吗?

(结合幼儿能力的差异性,提供不同层次的对应的标志)

  2、  幼儿按要求归放玩具,提醒幼儿轻拿轻放,爱护玩具。

  说课:

玩具真好玩(小班)

  新学期一开始,我们开展了“我的幼儿园”这一主题活动,孩子们陆陆续续地从家中带来各种好玩的玩具,有的是爸爸妈妈买的,有的是亲戚在新年里送的,甭提有多喜欢了。

一开始,孩子们只是自由地玩自己的玩具,慢慢地他们开始和同伴一起摆弄、交换玩具,但是很少用语言和同伴一起交流分享自己喜欢的玩具。

于是我为孩子们创设了“玩具角”,缩小活动的空间,让他们在小范围的活动中产生语言上的交流,孩子们在三五结伴的玩具角中交换着玩具,并对玩具的名称及玩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逐渐产生了与同伴交流分享的愿望。

同时我又观察到每一次送玩具回家时都出现了随意摆放的现象。

针对孩子以上的情况,我将主题活动中的“你玩我玩大家玩”和“玩具要回家”这两个二级指标结合在一起,设计了此次集体活动。

今天活动的目标定位是:

1、让幼儿交流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并把玩具送回家。

2、体验活动的快乐。

课程指南中强调:

要让每位幼儿积累相应的体验和感受,获得最充分地发展。

在这里教师工作的重点是观察孩子到底喜欢什么玩具,挖掘玩具背后的教育价值,并根据孩子的需要和发展把个别活动引向小组活动,既而引向集体活动,凸显强调幼儿经验的积累,使孩子在与老师和同伴的互动中获得更多体验。

整个活动分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交流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玩具;第二环节是把玩具送回家。

整个活动看似简单,其实它包含了很多的东西。

  第一个环节——突出了活动的整合性

  真正的整合并不是追求在一次教学活动中进行各学科内容的简单堆砌,而是努力去实现活动中的自然融合,活动之间的互动与渗透。

如:

当孩子介绍音乐小熊时,我就用亲切的语言引导他们“小小熊,真可爱,亲一亲,抱一抱”,引导幼儿亲亲、抱抱小熊,激发孩子喜欢小动物的情感。

又如:

孩子喜欢的套圈玩具五颜六色,非常漂亮,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注意到玩具的颜色,我就引导幼儿认识红、黄、蓝三原色。

音乐小琴是妹妹小朋友最喜欢的玩具,小琴会弹奏动听的歌曲,我就引导孩子跟着音乐一起做“拍拍

  手,点点头”的动作,音乐停了,做个好看的动作,看看谁的动作最漂亮(拍照),既整合了音乐还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想象力。

还有小飞机这一玩具,孩子们都喜欢开小飞机,我就以琅琅上口的语言“小飞机,飞呀飞,飞得高,飞得低,转个圈,小飞机停了”,整合了方位、控制能力、运动等。

我还和小朋友一起玩“大与小”的游戏,看见大的车子眼睛睁睁大,看见小的车子眼睛闭闭紧,使活动更生动形象、富有童趣。

  第二个环节——注重个体差异性

  课程指南中指出:

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

在设计第二个环节送玩具回家时,根据幼儿不同的能力层次,我为幼儿创设提供了不同层次的分类对应,从最低层次的物物对应逐渐到图形对应、数物对应、数数对应。

在提供材料时我也考虑到多维度,如配对中既考虑到图形的对应,又考虑到颜色的对应,这样孩子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一维、二维的思考和操作,使每个孩子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

在这个环节中还渗透了物归原处这一良好习惯的培养,使幼儿通过这个活动知道玩具玩好了要送回家,整理好。

  整个活动遵循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形式,寓教于乐,在玩中学,学中玩,努力体现二期课改“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

在这样的一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得到了尊重,对当前热点问题的探索欲得到了满足,经验得到了提升,从而促进幼儿情、意、智、能等各方面的发展。

 

话题二:

《春天来了》

活动时间安排:

5月1日——5月5日(第八周)

活动一:

.玩水(两课时)

活动日期:

活动目标:

1.喜欢玩水,在玩的过程中感知水会流动、水能溶解糖和盐等特点。

2.乐意用语言表达所看到的现象。

活动准备:

塑料筐、杯子、瓶子、勺、叉、糖、盐、石子、沙子等物品。

活动过程:

操作感知一发现讲述一实验思考

1.操作感知(个别活动)

玩水感知水会流动的特性。

(1)为幼儿提供塑料筐、瓶子、叉……,让幼儿玩水、体会水的流动性。

(2)玩水感知水能溶解某些东西。

为幼儿提供瓶子和糖、盐、石子、沙子等物品,让幼儿在操作中发现糖和盐被水溶解的现象。

2.发现讲述(小组活动)

(1)让幼儿用勺子往塑料筐和瓶子里灌水。

然后说说灌水的结果,讨论筐里为盛不住水。

(2)让幼儿用调羹、叉子舀水。

然后谈谈发现了什么现象。

讨论叉子为什么不能舀水。

(3)让幼儿把糖、盐、沙子、石子分别装人四个瓶子里然后猜猜,如果往瓶子里灌水会发生什么。

(4)让幼儿往每个瓶子里灌水,并用小棒搅拌,然后观察瓶内的变化,讨论四个瓶子里的东西是不是都不见了。

哪些东西仍在瓶子中,哪些东西不见了,它们到哪里去了。

(5)讨论水的用途和如何节约用水。

建议:

发现讲述的内容可分二至三次进行。

3.实验思考

让幼儿回家做冰,并把冰带到幼儿园来。

然后相互交流制冰的方法以及把冰带到幼儿园来的过程中冰的变化。

 

话题三:

《一家亲》

活动时间安排:

5月8日——5月12日(第九周)

活动一:

小鸡出壳了(两课时)

活动日期: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观察探索的欲望,引导幼儿学习认真地观察.

2.知道小鸡是从鸡蛋里孵出出来的.

3.萌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挂图<<小鸡出壳了>>,<<各种各样的蛋>>

2.小鸡若干

3.音乐磁带<<小鸡叽叽>>,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谜语,请大家猜一猜是什么?

小小房子圆又圆,里面宝宝金灿灿,水晶被子滑又亮,你们猜猜我是谁?

(引出谜底鸡蛋)

出示一个鸡蛋宝宝。

二.听故事

今天,老师来给小朋友们讲一个蛋宝宝的故事:

蛋宝宝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时候是这样一个圆溜溜的,圆头圆脑的小家伙,可是后来蛋宝宝不见了,咦,它上哪儿去了呢?

原来呀,它变成神奇的鸡宝宝了。

小朋友们一定很想知道蛋宝宝是怎么变成鸡宝宝的吧?

请小朋友说一说鸡宝宝是怎么来的.下面请听故事:

一个蛋宝宝的自述

(老师边讲故事便在黑板上依次贴出相应的小鸡出壳图)

我是一个鸡蛋宝宝,我刚从妈妈肚子里出来:

我住的房子可神奇了,房子圆圆的,薄薄的,妈妈还把我放在一床软软的滑滑的亮亮的水晶被子里睡觉呢.这床水晶被子还可以流动,所以我的小房子还可以滚来滚去,我在软软的被子里也不会受伤.不过,小朋友和我玩的时候还是要小心一点,不要把我碰到石头上,那样会把我的房子弄破的.

妈妈生下了好多兄弟姐妹,于是妈妈就开始孵蛋宝宝了.妈妈的肚子底下好暖和呀,于是我就睡着了,做了一个长长的,美美的梦:

我长出了圆圆的小脑袋,尖尖嘴,还有两只小爪子,我还想飞了,于是我又长出了两只翅膀.妈妈孵蛋好辛苦呀,很长时间不吃也不喝,因为妈妈以离开,我们以着凉,就变不出鸡宝宝了.我长大了要报答妈妈,捉虫子给妈妈吃.我一天天在长大,又长出了毛茸茸的漂亮的羽毛.小房子住不下了.我梦见了青草地,金色的太阳,还有又白又胖又香的小虫子.我想出来了,于是我伸了个懒腰,醒来了.我用尖尖的小嘴啄破了小房子,伸出了脑袋,使劲一钻,翅膀也出来了,双脚又用力一蹬,哦,我就从小房子里出来了.我就样从一个蛋宝宝变成现在的鸡宝宝了.我叽叽叽地叫着找妈妈.哦,原来妈妈身边围了一群我的兄弟姐妹们呢,我就走了过去.一群鸡宝宝就跟着妈妈捉虫子吃,拣小米吃,在太阳下玩耍,可开心了.

三.提问:

故事听完了,小鸡宝宝是怎样从蛋宝宝变出来的呢?

指名说(边看挂图边复述故事)

1.宝宝是从那儿来的?

2.鸡妈妈是怎样孵蛋宝宝的?

表演动作

3.鸡妈妈孵蛋辛苦吗?

4.蛋宝宝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

5.鸡宝宝为什么想出来了?

(因为小房子住不下了,还因为它梦见了草地,太阳,好吃的虫子,所以想出来了)

6.鸡宝宝是怎样从小房子里出来的呢?

用动作表演

四.观察挂图,鸡蛋上为什么会有一个小洞洞?

五.仔细观察小鸡出壳的情景

小鸡宝宝从房子里先钻出了什么?

再钻出了什么?

听音乐《小鸡叽叽》,做模妨动作

六.1.宝宝长什么样呢?

(出示几只小鸡宝宝)

让小朋友用语言描述一下它:

圆圆的脑袋,尖尖的嘴巴,尖尖的爪子,身上还有毛茸茸的羽毛。

2.小鸡宝宝可爱吗?

你们喜欢它吗?

请小朋友摸一摸小鸡,看有什么样的感觉?

七.角色表演

现在小朋友们都是一个个蛋宝宝,鸡妈妈要孵蛋了,快到妈妈翅膀下来睡觉觉吧,让我们一起变成鸡宝宝吧!

(老师扮演鸡妈妈,小朋友们扮演蛋宝宝),让小朋友想象感受一下由一个蛋宝宝变成一个鸡宝宝的过程,用动作,语言表现出来。

八.引导幼儿表演歌曲《小小蛋儿把门开开》

九.请幼儿看书《小鸡叽叽》第6——8页,并观察挂图《各种各样的蛋》。

还有那些小动物也是从蛋宝宝里孵出来的呢?

小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鸡宝宝是从蛋宝宝孵出来的。

像这样的小动物还有鸭宝宝,鹌鹑宝宝。

鸵鸟宝宝。

企鹅宝宝等。

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是这样从蛋宝宝里出来的呢?

请小朋友们回家再找一找,来了告诉老师,好吗?

老师也很想知道呢!

 

话题三:

《一家亲》

活动时间安排:

5月15日——5月19日(第十周)

活动二:

.我是一只可爱小兔兔(两课时)

活动日期: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兔子的外型特征,生活习性及用途。

    2、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3、丰富词语:

毛茸茸、三瓣嘴、蹦蹦跳跳。

活动准备:

    小兔一只、一个萝卜、一棵青菜、一把青草、兔毛毛衣一件。

活动过程:

   

(一)、认识兔子的外形特征:

    教师:

我们以前做过很多小兔子的游戏,今天老师把真的小兔子带来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大家高兴吗?

教师出示实物兔子,让幼儿观察一会。

提问:

(1)、小白兔的头上都有什么?

(2)、它的嘴是怎样的?

嘴边还长着什么?

(丰富词语:

三瓣嘴)(3)、小白兔的身上有什么?

毛是什么颜色的?

谁来摸一摸小白兔的毛是怎样的?

(丰富词语:

毛茸茸)(4)、小白兔的身体后面有什么?

小白兔的身体下面有什么?

(5)教师把小白兔抱起来让幼儿观察提问:

小白兔四条腿一样长吗?

(6)教师把小白兔放在地上让幼儿观察提问:

小白兔走起路来是什么样子的?

(丰富词语;蹦蹦跳跳)。

教师小结;兔子的头上有两只长长的耳朵、白兔还有红红的眼睛、上嘴唇中央有条裂缝、所以我们叫它三瓣嘴,嘴边还有胡须。

兔子身上有毛,毛是白色的,也有黑色的和灰色的,身体后面有条短尾巴,下面有四条腿,前腿短、后腿长,走起路来蹦蹦跳跳的。

(二)、让幼儿知道兔子的生活习性及用途:

教师提问:

谁知道小白兔爱吃什么?

谁来喂喂小白兔?

请几位幼儿给小白兔喂青菜、青草、萝卜。

兔子长大了有什么用呢?

教师出示兔毛制品让幼儿认识。

让幼儿知道兔子是一种对人类有用的小动物,从而教育幼儿要爱护小兔子。

(三)、教师说:

小白兔是一种很可爱的小动物,如果我们念首儿歌给它听,它一定会很高兴的。

教师先念一遍,然后教幼儿念。

(小白兔,真可爱,两只耳朵竖起来。

红眼睛,毛儿白,爱吃萝卜和青菜。

后腿长,前腿短,蹦蹦跳跳跑得快。

)从而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小兔的认识。

(四)、教师说:

今天我们和小白兔在一起真高兴。

下边我们学小白兔跳好不好?

幼儿随教师学小白兔跳出教室,去外面草地上吃青草,结束活动。

 

话题三:

《一家亲》

活动时间安排:

5月22日——5月26日(第十一周)

活动一:

可爱的兔子(两课时)

活动日期: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兔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萌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初步的科学素质,掌握简单的科学方法。

活动准备:

小兔3只、食物(鱼、肉、草、菜、萝卜)、表格、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师带领幼儿悄悄去看一位小客人,幼儿自由坐落。

2、请个别幼儿摸摸、猜猜,然后请出小白兔。

二、观察梳理活动;

1、幼儿自由观察抚摸了解外形。

幼儿自由讲述兔子的外部特征:

红眼睛、长耳朵、三瓣嘴、毛、尾、腿

2、幼儿自由喂食。

师:

请你试一试小兔到底喜欢吃什么;幼儿从食物中自由选择食物进行喂食。

3、共同完成表格记录,得出结论;

小结:

长在泥土里的叫植物,吃植物的那些动物一般都是很温顺的,还有什么动物也吃草?

只要我们不去欺负它们,它就不会伤害我们,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

3、教师绘画小结;

师:

我们给小兔画张像吧!

4、师生共同学习抱小兔。

三、延伸活动:

我们给小兔子找个家吧,看看哪个地方最适合做小兔的家,我们一起来打扮它吧!

话题三:

《一家亲》

活动时间安排:

5月29日——6月2日(第十二周)

活动一:

迎春花开了(两课时)

活动日期:

活动目标

     1.感受春天的美,萌发爱春天的情感。

     2.学习用各种感官观察迎春花,知道他是春天里开得最早的花,又叫“报春花”。

活动准备

    选择有迎春花的户外场地或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寻找春天开放的花

    

(1)师:

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谁知道春天有哪些花开了?

    

(2)春天到了,我们一起去找找看都有些什么花开放了。

    2.引导幼儿观察迎春花

    

(1)小朋友快来看一看这是什么花?

     告诉幼儿这种花叫迎春花,开在春天里,人们也叫它报春花。

     

(2)迎春花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花瓣的层数、香味等方面来观察认识迎春花。

     小朋友仔细看一看迎春花是什么颜色的?

它有几瓣花瓣?

我们来数一数。

     迎春花是什么样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