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循环递进卷题型突破特征成因类问题 精校解析Word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9067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循环递进卷题型突破特征成因类问题 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循环递进卷题型突破特征成因类问题 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循环递进卷题型突破特征成因类问题 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循环递进卷题型突破特征成因类问题 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循环递进卷题型突破特征成因类问题 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循环递进卷题型突破特征成因类问题 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循环递进卷题型突破特征成因类问题 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循环递进卷题型突破特征成因类问题 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循环递进卷题型突破特征成因类问题 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循环递进卷题型突破特征成因类问题 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循环递进卷题型突破特征成因类问题 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循环递进卷题型突破特征成因类问题 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循环递进卷题型突破特征成因类问题 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循环递进卷题型突破特征成因类问题 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循环递进卷题型突破特征成因类问题 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循环递进卷题型突破特征成因类问题 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循环递进卷题型突破特征成因类问题 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循环递进卷题型突破特征成因类问题 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循环递进卷题型突破特征成因类问题 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循环递进卷题型突破特征成因类问题 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循环递进卷题型突破特征成因类问题 精校解析Word版.docx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循环递进卷题型突破特征成因类问题 精校解析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循环递进卷题型突破特征成因类问题 精校解析Word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循环递进卷题型突破特征成因类问题 精校解析Word版.docx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循环递进卷题型突破特征成因类问题精校解析Word版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循环递进卷题型突破

特征成因类问题

一、单选题

丹霞地貌典型特征是陡崖广泛发育,许多山峰四面陡崖,山顶平坦狭小,崖底则是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

由于相对高度小,山体植被垂直分异呈现出非地带性特征。

下图示意湖南崀山丹霞地貌植被。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导致山顶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B.降水C.热量D.坡度

2.图中沟谷雨林区域热量异常充足,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B.海拔低C.地形封闭D.陡崖反射阳光

3.若只考虑山体的崩塌和侵蚀,该地植被的演变最可能是

A.沟谷雨林的范围将会扩大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将会扩大

C.坡麓常绿灌丛林海拔上限持续下降D.区域植被类型将会增加

【答案】1.A2.C3.B

【解析】1.图中显示,山顶土壤厚度较小,土层薄,保水性差,但山顶通风条件好,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导致山顶物理性干旱,发育了耐旱的植被群落。

降水、热量、坡度都不是主导因素,土壤是最主要的因素,选A。

2.根据材料可知,图中沟谷雨林区位于崖底,是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由于沟谷被山块围合,地形封闭,沟谷内温度较高,水分充足,形成湿热的小环境,该类区域也被成为“热岛+湿岛效应”。

据此分析选C。

3.丹霞地貌的典型特征是“顶平、崖陡、坡缓”,山体的崩塌和侵蚀形成的堆积物,最易堆积在坡麓地带,使土层变厚、变广,进一步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扩大,坡麓常绿灌丛林海拔上限可能会波动变化,但崩塌及侵蚀可能会使得山顶更加干旱,顶部生态受破坏,整体区域植被类型不变也可能会减少,选B。

“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沙丘从海岸边一直向内延伸50公里,洁白的新月形沙丘链镶嵌着上千个晶莹剔透、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的湖泊。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千湖沙漠”景观中沙丘的主要成因可能是:

A.沿岸地区寒流的减湿作用导致气候干旱

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炎热干旱天气

C.河流携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

D.雨林大量被砍伐,信风长期吹蚀裸露地表

5.图中众多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地下水B.海水C.河流水D.雨水

6.图中新月形沙丘:

A.缓坡大致朝向东方B.1-4月移动速度快

C.陡坡风力大于缓坡D.缓坡降水多于陡坡

【答案】4.C5.D6.A

【解析】4.“千湖沙漠”景观中沙丘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主要成因可能是河流携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形成,C对。

沿岸地区是暖流经过,A错。

东北部沿海受东南信风带控制,风来自海洋,湿润,B错。

东南信风带来的水汽丰富,沙丘不是风力侵蚀形成,D错。

5.图中众多湖泊是上千个晶莹剔透、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的湖泊。

所在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丰富,主要补给水源是雨水,D对。

图中湖泊区没有河流分布,地下水、海水、河流水不是主要补给水源,A、B、C错。

6.读图,图中新月形沙丘缓坡大致朝向东方,A对。

3月份是春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风力弱,移动速度慢,B错。

陡坡是背风坡,风力小于缓坡,C错。

沙丘高度小,抬升作用小,缓坡降水与陡坡差异不明显,D错。

二、综合题

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科特迪瓦境内河流众多,但布瓦凯市只靠天然降水和地下水作为主要水源,有近100万人缺水。

(1)根据图示信息描述科特迪瓦的地理位置特征。

(2)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布瓦凯市气候特征及成因。

【答案】

(1)位于北纬10°附近,地处低纬;濒临海洋(南部濒临几内亚湾);位于非洲西部。

(2)布瓦凯市全年气温在15°以上,地处低纬,终年高温;5~9月降水多,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10月~次年4月降水少,受东北信风带控制,降水季节变化大,分干湿两季。

【解析】

(1)地理位置特征,主要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科特迪瓦位于北纬10°附近,地处低纬,位于热带。

濒临海洋,南部濒临几内亚湾。

位于非洲西部。

(2)根据气温、降水资料图,布瓦凯市全年气温在15°以上,地处低纬,终年高温。

5~9月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

10月~次年4月受东北信风带控制,降水少。

降水季节变化大,分干湿两季,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面两幅图分别示意某区域水系分布及该区域K地降水量月份分配。

材料二下表为R河径流量季节分配表。

(1)根据材料一,简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

(2)图甲中R河西岸沼泽广布,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其成因。

(3)R河是流经国水量最大的河流,是世界第五长河,但其航运价值很低。

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出该河最主要的补给形式,并从河流水文特征角度分析其航运价值较低的原因。

【答案】

(1)该区域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R和干流以东以高原为主,以西为平原;地势东高西低;多沼泽分布。

(2)所处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或蒸发量小于降水量);气温低于0℃的时间长,地下冻土广布,不利下渗;气温低,R河结冰期长,且自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多凌汛现象发生,造成R河沿岸地区河水常泛滥,从而形成大面积沼泽。

(3)补给形式: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原因:

所处纬度较高,气温低,结冰期长;R河自低纬度地区流向高纬度地区,有凌汛现象,不利于航行;河水水量季节变化大,通航能力不稳定。

【解析】

(1)根据经纬度,该区域位于俄罗斯的叶尼塞河流域,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R河干流以东以高原为主,以西为平原。

结合图例和等高线,地势东高西低,多沼泽分布。

(2)图甲中R河西岸沼泽广布,从气候角度分析,主要是从气温、降水、冻土、结冰期等方面分析。

该地所处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

气温低于0℃的时间长,地下冻土广布,地表积水不利下渗。

气温低,R河结冰期长,且自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多凌汛现象发生,造成R河沿岸地区河水常泛滥,从而形成大面积沼泽。

(3)R河流域位于亚寒带针叶林区,年降水量少,主要补给形式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流域内航运价值低,原因是所处纬度较高,气温低,结冰期长,通航时间短。

R河自低纬度地区流向高纬度地区,有凌汛现象,不利于航行。

河水水量季节变化大,通航能力不稳定。

沿线地区经济落后,运输需求量小。

9.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是流经中国、印度、孟加拉国和不丹的一条国际河流。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归纳甲河段水文特征。

(2)雅鲁藏布江水能蕴藏量仅次于长江,但目前开发较少,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

(1)甲河段水文特征:

径流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有结冰期,水流急。

(2)地质地形条件复杂;工程技术难度大、投资多;本区域能源消费较少;电力输出成本高;生态脆弱。

【解析】

(1)甲河段流经青藏高原,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水文特征是径流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

海拔高,气温低,有结冰期。

河流落差大,水流急。

(2)雅鲁藏布江水能蕴藏量仅次于长江,但目前开发较少,主要原因是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地质地形条件复杂。

工程技术难度大、投资多。

本区域经济水平低,能源充足,消费较少。

距东部市场远,电力输出成本高。

区域内生态脆弱。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海拔一般不高,大多在300~400米之间,常常表现为山峰四面陡崖,形成一个个“孤岛”状山块和悬崖围闭的沟谷,山块悬崖的相对高度大多不超过200米。

在其独特的地貌影响下,形成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

图____为丹霞地貌区植被分异模式及某山块植被景观图。

(1)描述山块植被的分异特征,并分析原因。

(2)分析山块顶部与缓坡沟谷植被差异的成因。

(3)分析我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答案】

(1)特征:

呈环状分布;植被由中心向外围依次为乔木、灌木、旱生灌木—草本等(或山顶型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山顶型亚热带硬叶灌木林、山顶型干旱灌丛或地被植物等;或耐旱性增强)。

原因:

山块中部土层平缓较厚,保水性较好;由中部到边缘部位土层变薄,土壤含水量变少。

(2)山块顶部高耸,土层相对较薄,保水性相对较差;通风良好,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具有“干岛效应”)山顶较干旱,发育耐旱的植物群落。

缓坡沟谷地带被山块围合,温度较高;地势较低,土壤较厚,水分充足;具有“热岛+湿岛效应”,发育偏暖湿的植物群落。

(3)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丰富;沟谷、山顶、陡崖等地貌形态独特多样,局地水热、土壤状况差异大;当地山顶、陡坡、悬崖广布,人类活动干扰少。

【解析】

(1)山峰四面陡崖,形成一个个“孤岛”状山块和悬崖围闭的沟谷,这种地貌特征,导致山块植被呈环状分布。

结合右图中注记,植被由中心向外围依次为乔木、灌木、旱生灌木—草本等。

根据左图图例,植被从山顶向四周,依次是山顶型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山顶型亚热带硬叶灌木林、山顶型干旱灌丛或地被植物等,耐旱性增强。

主要原因是山块中部土层平缓较厚,保水性较好,植被生长水分条件好。

由中部到边缘部位土层变薄,土壤含水量变少,植被生长条件逐渐变差。

(2)根据图例,与沟谷地区相比,山块顶部高耸,土层相对较薄,保水性相对较差。

通风良好,阳光充足,蒸发量大。

形成“干岛效应”,所以山顶较干旱,主要发育耐旱的植物群落。

缓坡沟谷地带海拔较低,被山块围合,温度较高。

地势较低,土壤较厚,水分充足。

形成“热岛+湿岛效应”,所以多发育偏暖湿的植物群落。

(3)我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丰富。

沟谷、山顶、陡崖等地貌形态独特多样,局地水热、土壤状况差异大,多种植物能够找到适宜的生长环境。

当地山顶、陡坡、悬崖广布,人类活动干扰少,植物种植保存完好。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我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航线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1)说明南极大陆最丰富的自然资源类型和该自然资源在世界上的分布特征。

(2)比较甲、乙两地荒漠带成因的差异。

(3)此次“雪龙”号环南极航行的航线基本呈顺时针方向,简析其主要原因。

【答案】

(1)自然资源类型:

淡水资源(或大陆冰川)。

 分布特征:

分布于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

(2)甲地:

地处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西风带的背风坡,空气湿度小,降水稀少,形成温带荒漠带。

乙地:

地处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形成热带荒漠带。

(3)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便于充分利用时间开展工作;利用西风和西风漂流航行,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便于食物资源补给,保障科学考察的安全等。

【解析】

(1)南极大陆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淡水资源,主要以冰川的形式存在,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

(2)图中甲地荒漠为温带荒漠,属于地形因素形成的非地带性荒漠;乙处荒漠为热带荒漠,是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下形成的地带性荒漠。

(3)此次“雪龙”号环南极航行的航线基本呈顺时针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便于充分利用时间开展工作;同时可以利用西风和西风漂流,节省燃料,加快航行速度;便于食物资源补给,保障科学考察的安全等。

12.2014年2月,第22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俄罗斯索契举行,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索契也将作为比赛会场之一。

茶树为常绿阔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区,而位于44°N附近的俄罗斯索契栽培茶树有数百年历史,读索契的位置示意图和索契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各题。

(1)结合上图,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特征。

(2)结合索契气候资料图,判断其气候类型,并描述气候特征。

(3)结合材料分析索契作为冬奥会举办地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4)分析索契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的成因。

【答案】

(1)南部以山地为主,北部以平原为主(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地势起伏大(南部地势起伏大,北部地势起伏校);海岸线平直,少岛屿

(2)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3)冬季降水量大,北部山区积雪量大,北部有高大的山区,且陡缓坡均有,利于开展冰雪项目

(4)背山面海,位于西风带(盛行西南风),黑海蒸发的水汽随盛行风遇山地抬升,云多雨丰(多地形雨),纬度约44°N,夏季气温高,冬季山脉阻挡北面冷空气侵袭,且黑海海面水温较高(对气温调节作用较强),气温较高

【解析】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冬奥会选址、农业区位因素,难度中等。

根据图中信息,从图示等高线、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等逐一突破,结合地形、大气环流、下垫面等角度分析气候成因。

农业气候区位需紧扣农作物生长习性阐析。

(1)以等高线形式考查区域地形地势特征,密切关注等高线的走向、弯曲变化、数值变化、疏密状况,从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区分布、地势高低起伏大小、海岸线特征等进行描述。

南部等高线密集且数值大,说明南部海拔高,坡度大,以山地为主;北部等高线稀疏且数值较小,说明海拔低,坡度较缓,以平原为主。

地势主要高低起伏变化从等高线数值变化方向看,南高北低;地势起伏大。

(2)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气候特征的描述包括气温和降水特征。

结合索契气候资料,从图中得知索契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

(3)考查冬奥会的选址,关键是要有积雪。

从图中信息得知,索契北部有大高加索山,冬季受西风的影响,降水多,积雪厚。

结合索契地形分析,该地陡缓坡均有,便于开展各种冰雪项目。

(4)以农作物生长习性为背景考查区域气候特征的成因,注意审查题目限定词和行为动词,“水热条件”说明主要从气候入手分析,行为动词为“分析”需要结合材料信息和生长习性作答。

根据材料得知茶树主要分布在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带,索契茶树种植历史较长,说明索契的气温、降水等特征符合茶树的生长习性。

气温条件:

从纬度位置判断,索契位于温带,夏季气温高,适宜茶树生长;从地形与气候关系分析,冬季,索契北部山地阻挡北方冷空气的侵袭;结合海陆位置特征,黑海对索契气温的调节作用,使得该地冬季气温较高,适合茶树种植。

降水条件主要从大气环流和地形角度分析:

从纬度位置判断该地位于西风带迎风坡,东进气流再经黑海加湿,降水较为充足,气候湿润,适宜茶树生长。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7年2月20日,晴,我从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搭乘豪华邮轮前往火地群岛探险旅游。

几个小时后,邮轮在婉埏曲折的海峡内航行,海面上风大浪高。

我看到处处是幽深的峡湾,烟云缭绕,两岸绿岛荒岩上栖息着无数海鸟、企鹅和海狮,远处一座座青山雪峰,冰川遍布,蔚为壮观。

邮轮到达乌斯怀亚港已然风平浪静,大大小小的船只星罗棋布,海鸟自由翱翔,与岸上色彩鲜艳的小木屋构成绚烂的画卷……

——摘自游记《世界尽头•原始火地岛》

材料二下图示意火地群岛位置及游记中的探险旅游路线。

(1)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原理解释安第斯山脉的成因。

(2)简要说明材料中幽深峡湾的形成过程。

(3)据图判断乌斯怀亚的气候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答案】

(1)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2)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后气候变暖(或温度升高),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海水沿谷地入侵,形成峡湾。

(3)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解析】

(1)安第斯山脉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褶皱隆起形成高山。

(2)幽深峡湾的形成与冰川作用有关,具体形成过程是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后气候变暖(或温度升高),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海水沿谷地入侵,形成峡湾。

(3)乌斯怀亚常年受来自太平洋的西风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14.根据图“孟加拉湾周边区域示意图”和“拜蒂克洛的各月降水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甲、乙、丙三地中地质灾害多发的是_______,试分析判断依据。

(2)根据题中所给材料描述拜蒂克洛降水季节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加尔各答成为印度重要港口的区位优势。

【答案】

(1)乙,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乙处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

(2)拜蒂克洛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降水季节变化大。

原因:

夏季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冬季位于东北季风的迎风坡,东北季风从孟加拉湾带来湿润气流遇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

(3)经济腹地广;资源丰富,运量大;城市为依托,为港口提供人才、资金、技术支持;位于铁路交通枢纽处,陆上交通便利,便于集散

【解析】

(1)根据图例,乙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根据等高线,乙处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

所以,甲、乙、丙三地中地质灾害多发的是乙。

(2)根据降水柱状图,拜蒂克洛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降水季节变化大。

拜蒂克洛位于科伦坡岛上,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

冬季位于东北季风的迎风坡,东北季风从孟加拉湾带来湿润气流遇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

(3)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从交通、腹地、运量、城市依托等方面考虑。

加尔各答的经济腹地广,有铁路等交通线与内陆相通,位于铁路交通枢纽处,陆上交通便利,便于商品的集散。

区域内资源丰富,运量大。

以城市为依托,为港口提供人才、资金、技术支持。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沿途接纳多条支流,后绕过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此段即雅鲁藏布大峡谷),出中国境后称布拉马普特拉河。

干流在拉孜以上为上游,河床海拔在5200m以上,沼泽和湖沼较多;拉孜到派乡为中游,海拔已降到4500米以下,沿岸是西藏农业最发达地区,誉为“高原粮仓”;派乡以下为下游河段,谷底海拔从2800米迅速降至155米。

材料二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分布图

(1)描述图中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2)说明雅鲁藏布江下游的水文特征。

(3)1998年中国科学家完成了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首次徒步穿越考察,考察证实该峡谷是“生物资源宝库”、“地质博物馆”,请从二者中选择一个说明其理由。

【答案】

(1)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年降水量总体从西南向东北递减,受山地地形抬升,在中印边境地区出现大于4000mm的多雨中心。

 

(2)以降水补给为主,流量大;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 

(3)该峡谷地带纬度较低,垂直高差大,是世界上山地垂直自然带最丰富的地方之一,涵盖了从热带到寒带的生物种类,生物多样性丰富,故成为“生物资源宝库”;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且气候湿润,地形坡度大,内外力作用强烈,地质活动活跃,故成为“地质博物馆”。

【解析】

(1)根据图中年降水量线数值,年降水量总体从西南向东北递减,主要原因是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

受山地地形抬升影响,在中印边境地区出现大于4000mm的多雨中心。

(2)雅鲁藏布江派乡以下为下游河段,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降水多,流量大。

谷底海拔从2800米迅速降至155米,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

(3)生物资源宝库,主要从自然带类型、生物种类分析。

该峡谷地带纬度较低,垂直高差大,是世界上山地垂直自然带最丰富的地方之一。

拥有从热带到寒带的生物种类,生物多样性丰富,故成为“生物资源宝库”。

大峡谷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受西南季风影响,气候湿润。

位于阶梯交界处,地形坡度大。

内外力作用强烈,地质活动活跃,故成为“地质博物馆”。

16.读关于浙江的图文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由于经济增长结构、外来人口变动等多方面原因,沿海各省份人口总量的变化差异较大,根据第五和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对2000——2010年十年来浙江人口发展和变动态势与沿海经济发达的一些省市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了浙江省有别于其他省市人口变动的一些显著特点。

材料一部分沿海省市2000年到201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单位%)

材料二部分沿海省市平均受教育年限及部分沿海省市外来人口(6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表

材料三2010年全国和部分沿海省市三次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构成图

2010年全国和部分沿海省市制造业部门就业人口的构成图

(注:

加工制造业包括纺织化纤、服装鞋帽、轻工食品。

高技术产业包括医药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述浙江省人口发展的主要特征。

(2)分析浙江省的人口发展特征对其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正负效应。

(3)针对浙江省人口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负效应,分析其可以采取的主要对策。

【答案】

(1)人口年均增长率:

与沿海部分省区相比,浙江省户籍人口增长慢,而外来人口增长最快;受教育年限:

浙江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有了提高,但受教育程度提高缓慢,外来人口受教育程度最低,外来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就业人口比重:

浙江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较低,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最高;浙江制造业就业人口比重特别高,但就业人口以低端制造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较低。

(2)正效应:

外来人口的大量迁入,为浙江省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速度;促进三大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

负效应:

加剧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给当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外来人口文化素质低,工作技能低,从事的大多是简单劳动、低端制造和一般服务,影响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3)浙江省应近一步发展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容量;大力发展各类教育,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人口的素质;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劳动就业机会;引进国内外各类高科技人才。

【解析】

(1)根据材料一表格中人口年均增长率数值,与沿海部分省区相比,浙江省户籍人口增长慢,外来人口增长最快。

根据材料二中受教育年限,浙江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有了提高,但提高缓慢,外来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外来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

根据材料三的就业人口比重情况,浙江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较低,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最高。

浙江制造业就业人口比重特别高,但就业人口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较低。

(2)结合浙江省的人口发展特征,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正效应是,外来人口的大量迁入,为浙江省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

劳动力人口迁入,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速度。

有利于促进三大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

人口大量迁入的负效应是,加剧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给当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

外来人口文化素质低,工作技能低,从事的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和一般服务业,不利于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3)针对浙江省人口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负效应,采取相应措施。

针对大量人口迁入问题,浙江省应进一步发展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环境人口容量。

针对劳动力素质低问题,应大力发展各类教育,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人口的素质。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劳动就业机会。

引进国内外各类高科技人才,加快产业升级。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安哥拉气温舒适宜人,全年平均温度在22°C左右,最高气温也不超过28℃,被称为非洲的“春天国度”。

安哥拉全年分旱、雨两季,5~9月为旱季,相对凉爽,有很重的雾,也被人们称为“雾季”,潮湿无雨:

9~次年5月为雨季,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量从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减,东北高原地区年均降水量可达1500毫来,而南部纳米贝沙漠地区年均降水量仅为50毫来。

矿产、森林,水力、农牧渔业资源丰富。

(1)南部沿海地区气候干燥而温和,分析其原因。

(2)该国每年5~9月是干季,但又是“雾季”,分析其大雾的成因。

(3)该国渔业资源丰富,分析其原因。

【答案】

(1)干燥原因:

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沿岸的寒流,加剧干旱。

温和原因:

虽然位于低纬度,但受海洋调节作用,气候温和;沿岸的寒流,降低了气温。

(2)在干季,降水少,多晴天,白天气温高,夜间降温快,导致大气下冷上热,产生逆温,距海近,水汽多,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