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9147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6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基础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的特征

1.什么是信息

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及动态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

2.信息的特征

①依附性

信息无处不在,但它无形、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又称媒体)才能存储、传递。

承载信息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电磁波等称为信息的载体(或信息媒体)。

②传递性

通过信息媒体的复制或位置移动,可以实现信息在空间上的传递。

通过信息存储,可以实现信息在时间上的传递。

③共享性

信息发布者发出信息后,其自身拥有的信息并不减少。

同一信息可经过传递渠道供给多个接收者,实现信息的共享。

正因为可共享,信息发布者一定不能随意发布和传播虚假信息、伪信息,愚弄他人,更不该制造和发布有害信息,危害他人和社会。

④时效性

信息的价值有很强烈的时效性。

随着时间的变化,信息的可利用价值会相应发生变化。

(二)信息技术

1.什么是信息技术:

从使用者角度出发,信息技术是完成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技术。

从学科角度出发,信息技术是一项综合技术,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

①获取:

人类借助五官(眼、耳、鼻、舌、皮肤)感受和认识信息,并通过思考,理解信息。

②加工:

信息经过分类、检索、排序、计算、分析判断等加工处理后,可以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用于信息处理的工具有很多,如:

手指、绳结、算筹、算盘、计算尺、机械计算器、电子计算器等。

而计算机是现代信息技术中处理信息的主要工具。

③存储:

人们先后采用过石刻、竹简、纸张、磁带、磁盘、光盘、半导体芯片等介质来存储大量的信息。

④管理:

对于大量的信息资料要进行分类储存、定期备份、及时更新等管理使资料存放有序,查找方便,提高使用效率。

⑤表达与交流:

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电报、电话、传真机、卫星系统、计算机网络等,而计算机网络可以及时、方便地表达和交流信息。

2.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正朝着多媒体化、网络化、数字化、高速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3.人类先后经历的5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1次

语言的使用

第2次

文字的创造与使用

第3次

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

第4次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第5次

计算机(Computer)和网络(Network)的普及应用

二、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主要工具

1.计算机的特点

主要有:

运算速度高;记忆能力强;能实现算术计算和逻辑判断;能完成自动控制;有较好的通用性。

2.计算机分类

按照计算机的性能和不同的使用者(用户)可以把计算机划分成:

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

微型计算机又称为个人计算机(PersonComputer,简称PC),也就是如今广泛使用的、人们所说的“计算机”。

3.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从1946年诞生以来,制作元件由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发展成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计算机体积越来越小,性能不断提高,价格不断下降,软件功能越来越强。

4.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数字、文本、音频、图像、图形、视频信息都要在存入计算机前被转换成二进制数据。

在计算机中,把一位二进制数读为“1比特”(1bit,缩写成1b),它是计算机中最小的信息计量单位。

每相邻的8个比特位称为一个字节(Byte),记为1B,计算机中存储的信息一般以字节为基本计量单位。

由于字节单位太小,通常使用1kB或更大的单位作为存储信息的计算单位。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

一般说来,计算机在同一时间内处理的一组二进制数称为一个计算机的“字”,而这组二进制数的位数就是“字长”。

在其他指标相同时,字长越大计算机的处理数据的速度就越快。

早期的微机字长一般是8位和16位,386以及更高的处理器大多是32位。

目前市面上的计算机的处理器大部分已达到64位。

5.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硬件是基础,是软件的载体,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⑴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硬件系统是组成计算机的物理部件。

按功能来看,电子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冯·诺依曼结构

微型机的运算器、控制器和内存储器是构成主机的核心部件,它们都置于主机箱中。

主机以外的其他部件常被统称为计算机的外围设备或周边设备。

①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用于把外部的信息输人计算机。

常用的输人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话筒等。

②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用于把计算机处理后的信息传送出来。

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和音箱等。

③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也叫中央处理机或中央处理单元,英文简称是CPU(CentralProcessingUnit的缩写)。

中央处理器由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是计算机的核心。

④存储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可以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大类。

内存储器也叫主存储器,简称内存,是CPU能够直接访问的存储器。

按照信息的存取方式,内存储器又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随机存储器中存储的信息可以由使用者更改。

关闭计算机电源时,随机存储器中存储的信息将全部消失。

只读存储器中存储的信息是由计算机厂家设定的,使用者可以使用其中信息,但不能更改它们,断电后信息也不会丢失。

⑵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上使用的程序、供程序用的数据以及相关文档资料的集合。

根据软件的功能,可以将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类。

①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是计算机必须具备的,用以实现计算机系统的管理、控制、运行和维护。

例如,操作系统、各种编程语言、解释或编译程序等都是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是典型的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软件中的核心软件,是应用软件的基础,提供计算机工作平台。

人们通过操作系统来指挥计算机工作。

通过操作系统控制计算机上硬件设备,运行软件程序和管理信息资源。

常用的操作系统软件有Windows、DOS、OS/2、UNIX、Linux等。

②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指为了解决计算机应用中的实际问题而编写的软件。

例如,WPS、Excel、PowerPoint、浏览器等都是应用软件。

大量的辅助管理软件、辅助教学软件、媒体播放软件、游戏软件等都属于应用软件。

6.安全使用计算机

计算机安全是指计算机资产安全,即计算机信息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不受自然和人为有害因素的威胁和危害。

它包括硬件安全、软件安全和信息安全。

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存储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保密性,是指把信息保护起来,使别人未经许可无法使用。

●完备性,是指在不想让任何人修改信息的时候,就没有人能改动它。

●可用性,是指信息在想用的时候就可以用,而不想让人用的时候,它确实很难被用上。

7.计算机病毒

⑴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一些特殊的程序,它们能破坏计算机内、外存储器中的程序与数据,使计算机不能正常运行。

⑵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隐蔽性、传染性、潜伏性、可触发性、破坏性

⑶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1)预防计算机病毒感染的几项措施

1使用外存储器时要慎重,不能用来历不明的外存储器。

非用不可时,应养成先清查病毒,后使用的习惯。

2本机专用外存储器不外借。

非借不可时,及时备份数据,归还时及时杀毒。

3经常或定期为硬盘中重要的文件制作备份,一旦遭受计算机病毒的破坏,可以尽量减少损失。

4禁用盗版软件,禁止非法复制他人的软件。

5不轻易从网络上下载软件。

6定期检测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

7新买来一台计算机时,先进行清查病毒的操作,确保安全后再使用。

8在计算机上,选择和安装一个拦截/查杀计算机病毒的软件,并打开软件的实时监控功能,使它能及时检测移动存储和网络上的信息。

9定期更新杀病毒软件的病毒库,以保证它能识别新出现的病毒。

10自己不传播病毒。

2)计算机中毒的症状

计算机系统运行速度减慢、计算机系统经常无故发生死机、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长度发生变化、计算机存储的容量异常减少、计算机屏幕上出现异常显示、计算机系统的蜂鸣器出现异常声响、文件无法正确读取、复制或打开、WINDOWS操作系统无故频繁出现错误、系统异常重新启动、一些外部设备工作异常……

3)清除计算机病毒

运行工具软件或清除病毒的专用程序,就可以清除计算机病毒,使系统恢复正常。

利用工具软件,如瑞星、卡巴斯基、金山毒霸、江民等,可以查杀计算机病毒。

三、信息资源管理

1.鼠标操作:

单击、双击、移动、拖动、右击

2.中英文输入法:

中英文切换:

Ctrl+空格;各输入法之间的切换(含英文):

Ctrl+Shift

3.文件和文件夹

计算机上都以文件为单位保存信息,并采取分层目录结构管理信息。

⑴文件

文件,包含有特定类型的信息。

操作系统用文件名来组织和管理文件。

文件名通常分成两大组成部分:

主文件名.文件扩展名。

中间的点号(“.”)是两部分的分割符。

●文件名除了不可以出现“\/:

*?

”<>|”几个符号以外,可以由任何可显示符号组成。

在Windows下,文件名长度最长可达255个字符。

●文件扩展名,操作系统用它来标识文件类型。

一般长3到4个字符,放在文件名的最后一部分。

如:

扩展名

文件类型

扩展名

文件类型

txt

文本文件

avi,mpg,rmvb,rm

视频文件

doc,docx

WORD文件

pdf

电子书文件

ppt,pptx

PowerPoint文件

fla

Flash源文件

xls,xlsx

Excel文件

swf

Flash动画文件

htm,html

网页文件

psd

PhotoShop文件

mp3,wav,wma

音频文件

gif,tiff,jpg,bmp

图像文件

⑵文件夹

文件夹名与文件名命名方式相似,只是不需要扩展名。

在使用文件的时候,一个完整文件名是从目录所在存储介质开始来描述的。

例如:

“D:

\照片\自己\青年节\特写.jpg”。

文件和文件夹的标识与管理是操作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

每一个操作系统都有命令可以实现文件/文件夹的查看、创建、复制、移动、重命名、删除等操作。

例如,可视化的Windows操作系统用“资源管理器”工具可以帮助用户实现信息的管理。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一、基本概念

1.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通过通讯设备和通讯线路将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若干台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和通信协议的管理控制下,使它们之间能够进行数据通信,共享软硬件资源,就构成了计算机网络。

2.网络的功能:

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包括硬件、软件和数据信息共享)

3.网络的分类

网络可以按照其覆盖范围分成以下类别,局域网(LAN,LocalAreaNetwork)和广域网(WAN,WideAreaNetwork)。

局域网(LAN)是指在一个较小地理范围内的各种计算机网络设备互联在一起的通信网络,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子网,通常局限在几千米的范围之内。

如在一个房间、一座大楼,或是在一个校园内的网络就称为局域网,广域网(WAN)连接地理范围较大,常常是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洲。

其目的是为了让分布较远的各局域网互联。

我们平常讲的Internet就是最大最典型的广域网。

4.网络协议

协议是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

网络协议有很多种,Internet上的计算机使用的是TCP/IP协议。

5.IP地址

为了在网络环境下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网络中的任何一台计算机必须有一个地址,而且同一个网络中的地址不允许重复。

在Internet中,所有的计算机均称为主机,每台主机也必须有一个IP地址。

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比如:

61.161.75.68。

每组数字范围应在0-255之间。

现有的互联网是在IPv4协议的基础上运行的,IPv6是下一版本的互联网协议,由于IPv4定义的有限地址空间将被耗尽,拟通过IPv6以重新定义地址空间,而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

6.域名:

是由一串用点分隔的名字组成的Internet上某一台计算机或计算机组的名称,用于在数据传输时标识计算机的电子方位(有时也指地理位置)。

例如:

这也是我们讲的网址。

www指的是北京大学向因特网提供万维网服务的计算机名字,pku代表北京大学,edu代表教育机构,cn代表中国。

7.网页浏览器:

用来显示在万维网或局部局域网络等内的文字、影像及其他信息。

这些文字或影像,可以是连接其他网址的超链接,用户可迅速及轻易地浏览各种信息。

2010年1月的市场占有率依次是微软的InternetExplorer、Mozilla的Firefox、Google的GoogleChrome、苹果公司的Safari和Opera软件公司的Opera。

8.搜索引擎:

指自动从因特网搜集信息,经过一定整理以后,提供给用户进行查询的系统。

9.关键词

用户输入一个词/句子,以此为内容进行搜索,搜索引擎具此搜索出来的网页搜索结果。

其中用户输入的内容就是“关键词”!

使用关键词应注意:

选择适当的查询词、表述准确、查询词应与主题关联并简练,输入多个词语搜索(不同字词之间用一个空格隔开),可以获得更精确的搜索结果。

10.因特网的服务

因特网在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的同时,也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功能。

他们包括电子邮件(E-mail)、文件传输(FTP)、远程登录(Telnet)、万维网(WorldWideWeb)、聊天系统(chat)、新闻组(Newsgroup/Usenet)和电子公告牌(BBS)等

11.电子邮件

(1)电子邮件地址组成

—个完整的Internet邮件地址由以下两个部分组成,格式如下:

loginname@fullhostname.domainname

即:

登录名@主机名.域名

(2)电子邮件书写规范

注意:

电子邮件要有标题,且要明确并具描述性,信件内容应简明扼要,在邮件末尾要有署名。

12.计算机和网络使用规范

在使用计算机或网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有关知识产权

1990年9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把计算机软件列为享有著作权保护的作品;1991年6月,颁布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规定计算机软件是个人或者团体的智力产品,同专利、著作一样受法律的保护任何XX的使用、复制都是非法的,按规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应该使用正版软件,坚决抵制盗版,尊重软件作者的知识产权;

●不对软件进行非法复制;

●引用他人信息应注明出处和作者。

(2)有关计算机安全

计算机安全是指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

计算机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包括网络)构成的,为维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止病毒的入侵,(维护计算机安全的意识)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蓄意破坏、篡改和损伤他人的计算机系统设备及资源;

●不要制造和传播病毒程序;

●在计算机内安装防病毒软件;定期查杀病毒;

●口令密码不得随意泄露给他人;

(3)有关网络行为规范

各个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以约束人们使用计算机以及在计算机网络上的行为。

例如,我国公安部公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互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下列信息:

●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煽动民族仇恨、破坏国家统一的;

●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宣言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第三章文字信息处理

一、常用文字处理软件:

文字处理软件是办公软件的一种,用于对文字进行录入、编辑、排版的软件,比较复杂一点的字处理软件也可以进行表格制作和简单的图像处理。

现有的字处理软件主要有:

Windows自带:

“记事本”(txt)、“写字板”(txt、rtf)

其他常用字处理软件:

“Word”(doc、dot、rtf、html)、国产金山“WPSoffice”(wps)

二、字处理软件的一些功能:

1.查找与替换:

Word允许对文字甚至文档格式进行查找和替换,使得在整个文章范围内进行枯燥的修改工作变得十分迅速和有效。

单击“编辑”菜单中的“查找”命令。

在“查找内容”框内键入要查找的文字。

在“替换为”框内输入替换文字。

单击“查找下一处”、“替换”或者“全部替换”按钮。

按Esc可取消正在执行的搜索。

2.剪贴板是windows系统内存开辟的一个临时存储区域,用于实现windows各种应用程序间的数据传递。

执行“编辑”菜单中的“复制”或“剪切”命令后,所选择的内容被送到剪贴板,其中的内容可以多次被“粘贴”。

三、文件类型

文本文件(TXT)Word文档(DOC)WPS文档(WPS)

注意:

保存位置、保存类型、文件名

四、设置页面:

一般在工作的初始,应养成首先设置好页面的纸张大小、方向、页边距等页面属性,再开始编辑工作的好习惯。

五、字体、段落格式的设置:

“格式”菜单下

段落在Word中是指以回车键结束的一串文本。

段落缩进是指段落相对左右页边距的文字位置。

行间距指的是段落内两行之间的距离,决定段落中各行文字之间的垂直距离。

而段落间距则指前一段的最后一行和下一段的第一行之间减去行间距后的距离,决定段落上方和下方的距离。

首行缩进是在所在段落的起始缩进量。

六、组合/取消组合、叠放次序、对齐分布等设置对象的方法:

在“绘图”工具栏上

组合对象:

可以将对象组合在一起,以便能够像使用一个对象一样来使用它们。

可以将组合中的所有对象作为一个单元来进行翻转、旋转,以及调整大小或缩放等操作。

还可以同时更改组合中所有对象的属性。

叠放次序:

添加对象时,它们将自动叠放在单独的层中。

当对象重叠在一起时您将看到叠放次序,上层对象会覆盖下层对象上的重叠部分。

对齐分布:

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排列图形对象。

可以使对象互相对齐或与文档的其他部分对齐,也可以将图形对象等距分布。

第四章动画制作

一、动画基本原理:

动画效果是利用人们的“视觉暂留”产生错觉的特性而产生的,在一幅画面消失的同时,另一幅画面又很快显示时,人的视觉器官就会将两幅画面合二为一,就感觉画面“动”了起来。

二、Flash动画基本概念:

舞台:

是制作Flash影片的工作区,影片中各元件的制作、编辑以及动画的制作和展示都在舞台中进行。

用Flash制作的动画文件通常称为“影片”。

影片中的“演员”也就是出现在画面中的图形、按钮、影片剪辑,都称为“元件”。

元件是构成Flash影片的基本元素。

只需修改库中元件则场景中的元件也被修改。

三类元件:

图形、影片剪辑、按钮。

影片剪辑元件实质上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动画片断,有它自己的时间轴和属性。

时间轴:

用来控制影片内各元件的出场顺序和表演时间,由图层操作区、帧操作区和一个播放指针组成。

关键帧:

在动画播放过程中,产生关键动作变化的帧,一般称为“关键帧”。

在时间轴上用

来表示,需要我们在舞台上直接进行编辑。

空白关键帧:

在时间轴上用

表示,是还没有编辑任何对象的关键帧。

普通帧:

主要用于对关键帧和空白关键帧在时间轴上的延续。

普通帧中内容总是和其前面最近的一个关键帧(空白关键帧)中的内容相同,在时间轴上用

表示。

场景:

舞台上的每一幕都是一个场景。

它可以由多个图层组成,是一段独立的动画,复杂的动画可以包含多个场景。

图层:

由一系列帧组成,像一张透明的胶片,胶片上没内容的部分将保持透明状态。

简单的动画可以在一个图层上完成,而复杂的动画有时需要多个图层。

可以把多个图层认为是几张透明纸叠放在一起,每一层中分别有不同的内容,它的优点是可以在一层中看到其它层,而编辑时却不会互相影响。

三、文件类型:

源文件*.fla播放文件*.swf

影片制作过程中,应随时对影片的播出效果进行测试,以便对不满意的地方及时进行修改。

同时注意随时保存影片源文件。

四、Flash动画分类

1.逐帧动画:

由多个关键帧组成,需要在时间轴上逐帧绘制不同内容,连续播放这些关键帧表现出来的动画就是“逐帧”动画。

2.补间动画:

只需要对起始关键帧和结束关键帧进行编辑,而中间的过渡帧由Flash自动生成。

(1)运动补间动画:

主要用于体现对象的位移、缩放、旋转等变化过程。

(2)形状补间动画:

主要用于体现对象的形状改变等变化过程。

3.引导线动画:

为了让场景中的对象沿着曲线进行运动,可以在运动补间动画的基础上添加引导线,具体方法是:

在时间轴上创建一个特殊的图层—引导层,在这个图层中绘制一条不闭合曲线,经过设置(对象中心点与线头两端对齐),就可以让对象沿着这条曲线的路径运动,从而制作出沿曲线运动的动画。

4.遮罩动画:

遮罩效果是通过遮罩层和被遮罩层两个图层共同作用实现的。

遮罩层在被遮罩层上构成一个透明区域,产生遮罩效果时,被遮罩层正对遮罩层的部分显露出来,其他部分就被遮蔽住了。

第五章数据处理

一、常用数据处理软件

处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有很多,如Pascal、C、Basic等程序设计语言,它们通过编程来实现数据处理;另一类常用数据处理软件有两种:

数据库管理软件和电子数据表格软件。

其中电子数据表格有MicrosoftOfficeExcel、Lotus1-2-3等。

二、Excel电子表格的主要功能

制作数据表,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还可以根据问题的需要绘制图表。

三、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之间的关系

1.用Excel编辑的文件称为工作簿文件,默认的文件扩展名为“.xls”。

2.一个Excel工作簿文件由一张或多张工作表组成,默认情况下包括三张工作表,分别命名为“Sheet1”、“Sheet2”和“Sheet3”。

如果无法满足需求,则可以在工作簿中插入工作表。

3.工作表中行与列交汇处称为单元格,每一个单元格在表中的位置用其列和行的顺序来表示,例如:

第F列与第3行交汇的单元格,我们称他为:

F3单元格。

四、数据类型及其格式设置

1.在单元格中可以输入不同类型的数据,常用的数据类型有两种:

字符型和数值型。

2.字符型数据与数值型数据的区别:

⑴数值型数据可以进行数学运算;

⑵数值型数据在单元格内默认为右对齐,字符型数据默认为左对齐

五、利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计算

1.在一个单元格中输入公式的时候,第一个字符必须输入等号“=”,后面是参与计算的常量数值、单元格地址、引用的单元格区域、函数和运算符等。

例如:

=15+29+56

=c3+d3+e3

=sum(c3:

e3)

2.利用函数计算

①函数的使用格式一般包括三个部分:

“等号(=)”、“函数名”和“参数”。

如:

=sum()

注:

括弧中给出数据参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