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9181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docx

《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docx

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

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25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主备人姜敏执教人

学习内容

6、燕子专列

课时

第3课时

课型

展示、反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进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本篇课文没有采用平常的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而是先将事件的结果呈现出来,然后采用倒叙的方式来讲述事件的整个经过。

此外,本文还采用对比的方式来增强表达效果。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和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图片、卡片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准备诱发]

1、朗读课文

2、复习重点问题

3、导入新课

[我会自学]

1、我会读课文

2、我会回答问题

[点拨导思]

点拨一:

认真观察,理解字义

点拨二:

要仔细体会句子中包含的深层意义。

点拨三:

阅读原文,认真思考

 

[我会探究]

探究一:

做一做

比一比组成词

州()瑞()殊()

洲()端()待()

探究二:

读一读(重点句子)

探究三:

说一说:

瑞士政府的决定为什么了不起?

(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能考虑到动物,而且还动用专列,所以是个了不起的决定。

[反馈测评]

检查学生作业

[我能达标]

我能完成任务

 

教学反思:

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关注,营造了一个“情感的课堂”、“感悟的课堂”、“对话的课堂”。

摒弃了繁琐的分析,将静态的文字链接成动人的情境,在反复品读中丰富着语言的内涵,丰富着人物的精神,丰富着学生的人生体验。

引导学生于潜移默化中修身化性,于文字品味中弘扬人文精神。

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26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主备人姜敏执教人

学习内容

7、一个村庄的故事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预习、反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而宁静的小村庄从此消失的无影无踪。

它告诉了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学习目标

1、认识“郁、澈”等9个宇,学会“林、郁”等13个字。

正确读写“山谷、森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乱砍伐树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5、综合性学习提示学生整理自己调查、收集的资料。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是联系生适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准备诱发]

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二、导入新课

[我会自学]

1、我会读

2、我会想

有怎样一个小村庄?

这个小村庄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村庄里住着什么样的人?

村庄里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

[点拨导思]

点拨一:

借助字典查拼音,结合句子朗读认识生字

点拨二:

查词典、字典理解新词;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点拨三:

总结主要段落的内容归纳起来就是课文主要内容。

按照课文叙述顺序理解表达顺序。

 

[我会探究]

探究一:

认识生字新词

森郁葱湛盖犁砍裸扩栋柴喘黎

探究二:

理解词语

湛蓝甜润锋利裸漏扩大黎明郁郁葱葱各式各样

探究三: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一个小村庄里的人们过渡地砍伐森林,导致环境不断恶化,终于被洪水淹没;顺序:

美丽的村庄——随意地砍伐——不断的恶化——严重的后果)

[反馈测评]

1、指名认读生字

2、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我能达标]

1、我会读生字(组词)

2、我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让每一次读都有目的性,每一次读都有收获,每一次读都能使自己与文章的情感更贴近。

这样多种形式的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7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主备人姜敏执教人

学习内容

7、一个村庄的故事

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预习、反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而宁静的小村庄从此消失的无影无踪。

它告诉了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学习目标

1、认识“郁、澈”等9个宇,学会“林、郁”等13个字。

正确读写“山谷、森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乱砍伐树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5、综合性学习提示学生整理自己调查、收集的资料。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是联系生适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准备诱发]

1、复习生字新词。

2、导入新课

3、出示教学目标

[我会自学]

1、我会认读字词

2、我会自学

[点拨导思]

点拨一: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中包含的意思。

点拨二:

根据文章的叙述顺序找出变化,在考虑原因。

点拨三:

从保护环境方面谈感想。

 

[我会探究]

探究一:

理解重点词句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

2、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漏的土地。

3、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漏的土地不断扩大……

4、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5、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探究二:

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探究三:

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些什么?

[反馈测评]

1、说一说:

重点问题

2、读一读

[我能达标]

1、我掌握了重点。

2、我会读课文

教学反思:

本节课深入研读文本,走进语言深处。

针对三年级教材特点,着重借助对“料峭”、“纷纷”、“一点不在乎”三个重点词语的理解组织教学。

通过多种理解词语方法的渗透,经过多角度、多层次的语文训练,包孕着丰厚的情感、丰富的内涵,实现语言训练立体化,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28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主备人姜敏执教人

学习内容

8*路旁的橡树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预习、反馈

 

教材分析

讲述的是“工人们在修建公路时,发现一颗粗壮、结实、挺拔的大橡树挺立在路基的中央。

为了保护橡树,工人们与工程师经过精心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是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既保护了橡树,又圆满的完成了筑路计划”的故事。

表现了人们对草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强。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重点

难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

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

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搜集有关人类保护或破坏自然环境的资料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准备诱发]

1、小村庄的人们不爱护树木,滥砍滥伐最终毁灭了自己,今天,咱们再去读一个关于人与树木的故事。

2、看图:

欣赏橡树,看书上的插图,说说自己的印象:

[我会自学]

1、我会说

(看图说话)

2、我会学习

[点拨导思]

点拨一: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叙述顺序,归纳主要内容。

点拨二:

联系上下文、抓住句子的重点词语理解句子。

点拨三:

笔直与弯曲是鲜明的对比,考虑一下为什么要这么做。

 

[我会探究]

探究一: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两座城市之间准备修一条路,一棵高大的橡树挡住了路,后来在橡树边拐了一个弯,保住了橡树。

探究二:

理解句子

1、“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充满生命力、完美结合…)

2、“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

”工程师为什么不说话?

3、“它笔直笔直的,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探究三:

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探究四:

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反馈测评]

1、指名朗读课文

2、检测(重点问题)

[我能达标]

1、我会读课文

2、我掌握了重点。

教学反思:

《路旁的橡树》这篇课文一开始,让学生质疑,许多学生对“高尚”一词是不太理解的,然后通过研读课文,体会工程师内心复杂的思想斗争,特别是理解他如果选择砍去橡树,也一样可以得到赞美或者得到更多的赞美,但最后却作出了这样的选择,让学生懂得,高尚并不是非要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在这样的平凡小事中,在矛盾挣扎中,能让好的思想占上风就是一种高尚。

 

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29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主备人姜敏执教人

学习内容

语文园地二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练习、反馈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二由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读读背背、展示台组成。

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习作能力、复习本单元知识要点。

 

学习目标

1、以“家乡的环境”为题开展口语交际,要求流利、有序,有重点。

2、以环境为主题写一篇习作。

3、体会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4、积累好词佳句。

5、展示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

重点

难点

习作

我的发现及日积月累

教学准备

搞好环境调查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准备诱发]

导入:

  师:

小朋友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

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

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我会自学]

我已经做好准备了

[点拨导思]

点拨一:

先在小组内交流,商量怎样在班级汇报。

点拨二:

要有所选择,突出重点

点拨三:

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

提问题。

 

[我会探究]

探究一:

小组内交流:

讲一讲家乡的环境

探究二:

推荐选手参加全班交流

(听同学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

点评优缺点、补充内容……)

[反馈测评]

由代表全班交流

[我能达标]

评议

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30 31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主备人姜敏执教人

学习内容

语文园地二

课时

第2、3课时

课型

练习、反馈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二由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读读背背、展示台组成。

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习作能力、复习本单元知识要点。

 

学习目标

1、以“家乡的环境”为题开展口语交际,要求流利、有序,有重点。

2、以环境为主题写一篇习作。

3、体会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4、积累好词佳句。

5、展示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

重点

难点

习作

我的发现及日积月累

教学准备

搞好环境调查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准备诱发]

师:

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也在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

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

[我会自学]

我会写作文

点拨导思

点拨一:

写作要讲究一定的顺序

(老师可列举几中顺序供学生选择)

点拨二:

要运用学过的表达方法

(回顾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

比喻、拟人、排比……指导学生在习作中加以利用)

点拨三:

要有重点

(回顾课文,引导学生明确重点写什么、怎么写)

我会探究

探究一:

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表达顺序

探究二:

为各种表达方法举例子

探究三:

说一说自己准备重点写哪方面内容。

探究四:

写作。

[反馈测评]

指名读读习作。

[我能达标]

听习作,提建议、修改习作。

教学反思:

由于提前安排学生观察,积累,学生在习作时有话可说,只是修改作文应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

 

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32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主备人姜敏执教人

学习内容

语文园地二

课时

第4课时

课型

练习、反馈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二由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读读背背、展示台组成。

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习作能力、复习本单元知识要点。

 

学习目标

1、以“家乡的环境”为题开展口语交际,要求流利、有序,有重点。

2、以环境为主题写一篇习作。

3、体会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4、积累好词佳句。

5、展示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

重点

难点

习作

我的发现及日积月累

教学准备

搞好环境调查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准备诱发]

1、回顾课文内容,复习表达方法

2、说一说:

课文的句子为什么写得好呢?

[我会自学]

1、我知道(表达方法)

2、说一说表达方法的作用。

[点拨导思]

点拨一:

从表达方法上考虑,比较句子的不同。

点拨二:

读背反义词,认识生字。

点拨三:

理解大意,背诵诗句。

 

[我会探究]

探究一:

比一比,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2、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1、一棵高大的橡树挺立在路旁2、一棵高大的橡树像草原的哨兵,挺立在路旁。

探究二:

读读认认(6组反义词)

探究三:

读读背背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反馈测评]

1、听写生字

2、背诵古诗句子

[我能达标]

1、我会写

2、我会背

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了积累,为学生今后习作奠定了基础.

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33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主备人姜敏执教人

学习内容

语文园地二

课时

第5课时

课型

练习、反馈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二由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读读背背、展示台组成。

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习作能力、复习本单元知识要点。

 

学习目标

1、以“家乡的环境”为题开展口语交际,要求流利、有序,有重点。

2、以环境为主题写一篇习作。

3、体会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4、积累好词佳句。

5、展示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

重点

难点

习作

我的发现及日积月累

教学准备

搞好环境调查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准备诱发]

在综合学习中,我们用各种方式调查了家乡的环境,取得了许多成果,这节课我们来展示一下。

[我会自学]

我做好准备了。

[点拨导思]

点拨一:

从成果的设计思路、布局谋划等方面考虑。

 

[我会探究]

探究一:

小组内展示成果

(欣赏他人的成果;提出意见及建议。

准备推荐优秀成果在全班交流、展示)

探究二:

全班展示。

(保护环境的标语牌、保护环境的建议书、保护环境的手抄报……)

探究三:

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完善成果。

[反馈测评]

检查学生的成果。

[我能达标]

我会修改、完善。

教学反思:

学生准备充分,展示比较成功.

 

复习 34

1、巩固词语。

2、阅读习作训练。

 

测试  35  36

 

订正  37

1、反馈本次测试的情况。

2、订正试卷。

3、改错。

 

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38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主备人姜敏执教人

学习内容

9、寓言两则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预习、展示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故事,一个是《亡羊补牢》,一个是《南辕北辙》。

这两则寓言都出自《战国策》。

意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这两则寓言,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学习目标

1、学会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点

难点

教学中要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语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准备

寓言故事;卡片;图画。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准备诱发]

1、同学们学过那些故事?

可以讲讲吗?

2、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我会自学]

1、我会讲故事。

2、我会学习

[点拨导思]

点拨一:

借助字典认识生字、理解新词。

点拨二:

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读几遍,这样也能巩固生字读音。

点拨三:

通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

 

[我会探究]

探究一:

认识生字新词

寓则窟窿狼叼街劝悔盘缠硬

理解词语:

寓言窟窿街坊后悔劝告把式盘缠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探究二: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探究三:

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亡羊补牢:

一个人丢了羊,后来他把羊圈补好了,再也没丢过了。

南辕北辙:

一个人要到楚国去,可是他却朝北方走。

[反馈测评]

1、认读生字

2、朗读课文。

[我能达标]

1、我认识

2、我会读课文。

教学反思:

以文章题目为突破口,直奔重点。

“亡羊补牢”这个题目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脉络。

因此在教学中,我就以选择“亡”这个字意思,让学生读课文。

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字意,又为对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39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主备人姜敏执教人

学习内容

9、寓言两则

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展示、反馈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故事,一个是《亡羊补牢》,一个是《南辕北辙》。

这两则寓言都出自《战国策》。

意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这两则寓言,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学习目标

1、学会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点

难点

教学中要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语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准备

寓言故事;卡片;图画。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准备诱发]

1、指名朗读课文

2、讲故事

[我会自学]

1、我会读

2、我会讲故事。

[点拨导思]

点拨一:

不要求背诵,意思大题正确就可以了。

点拨二:

借助字典、结合故事理解成语。

点拨三: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语言蕴含的道理。

点拨四:

将一件自己改正错误的事。

 

[我会探究]

探究一:

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探究二:

“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

(亡:

丢失;牢:

羊圈。

比喻在受到损失后,想办法去补救,免得以后再受损失。

探究三: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探究四: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

[反馈测评]

1、讲故事。

2、说说成语意思、蕴含的道理

[我能达标]

1、我会讲故事。

2、我理解。

教学反思:

重视读的训练。

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使用默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的读、多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从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如临其境。

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40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主备人姜敏执教人

学习内容

9、寓言两则

课时

第3课时

课型

展示、反馈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故事,一个是《亡羊补牢》,一个是《南辕北辙》。

这两则寓言都出自《战国策》。

意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这两则寓言,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学习目标

1、学会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点

难点

教学中要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语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准备

寓言故事;卡片;图画。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准备诱发]

1、复习《亡羊补牢》

2、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我会自学]

1、我掌握了。

2、我会学习。

[点拨导思]

点拨一:

不要求背诵,意思大题正确就可以了。

点拨二:

借助字典、结合故事理解成语。

点拨三: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语言蕴含的道理。

点拨四:

将一件自己改正错误的事。

 

[我会探究]

探究一:

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探究二:

“南辕北辙”是什么意思?

(辕:

车杠;辙:

痕迹。

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探究三: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做事要动脑筋,仔细分析客观事实,不要盲目行动。

探究四: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

[反馈测评]

1、讲故事。

2、说说成语意思、蕴含的道理

[我能达标]

1、我会讲故事。

2、我理解。

教学反思:

自主感悟与适时引导贯穿整堂课的学习中。

现代的课堂教学既屏弃一味把学生当成吸收知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