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一通三防年终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9286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一通三防年终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煤矿一通三防年终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煤矿一通三防年终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煤矿一通三防年终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煤矿一通三防年终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煤矿一通三防年终工作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煤矿一通三防年终工作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煤矿一通三防年终工作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煤矿一通三防年终工作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一通三防年终工作总结.docx

《煤矿一通三防年终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一通三防年终工作总结.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煤矿一通三防年终工作总结.docx

煤矿一通三防年终工作总结

2008年工作总结

2008年是地煤公司技术部的发展、理顺年,一年来,在公司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各单位、各部门的配合下,我们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宗旨,以“一通三防”为重点,按照集团公司“心齐人和,重建扩源,创新提升,共同富裕”的发展方略和地煤公司的总体安排,从基础工作做起,从点点滴滴抓起,不断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强化现场检查和责任落实,注重服务和考核的结合,圆满地完成了上级部门以及公司安排的各项任务。

在“一通三防”、矿井设计、储量管理、环境保护、计量、科协、地测防治水,网络信息化的技术管理以及矿井小煤矿监管等各项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逐步走入了正规。

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会议精神,有力地指导了“一通三防”工作的开展,加强了对小煤矿的监管工作

1、按照集团公司吴董事长提出的“居安思安,居安想安,居安干安,居安紧安”、“六个一”安全工作要求和“百日安全会战活动”的安排,积极组织公司各生产矿井开展了以掌握核实小煤矿的“六证”、采掘工程实际情况和排查小煤矿的“水”“火”“瓦斯”“防洪”“一通三防”等专项隐患排查活动。

2、注重加强对井田内、井田外小煤矿基础资料的收集工作,包括小煤矿的六证、采掘工程平面图、采掘现状图的收集,建立了监管小煤矿的文字档案和电子档案,做到一矿一档,档案中真实记载了小煤矿的基本采掘情况和违法查处情况,并对公司的小煤矿实行编码管理,为下一步进行小煤矿的资源整合工作奠定了基础。

3、按照上级统一安排,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综合防尘会战和通风设施专项整治活动,突出重点,强化薄弱环节的治理,进一步加强了“一通三防”管理。

二、突出“一通三防”重点,推动了矿井的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

严格瓦斯管理,有效杜绝了瓦斯事故强化了现场瓦斯检查,各单位严格瓦斯检查制度,加大对瓦斯员的考勤、查岗力度,防止空班、漏检、假检现象的发生,严格执行“三人联锁放炮、一炮三检”制度。

二是加强了重点区域的瓦斯管理力度,通风部每月通风例会对重点区域瓦斯管理进行安排,并进行检查。

加强局部通风管理,保证了掘进工作面的合理供风。

所有局扇实行挂牌管理。

特别是风筒接头、风筒末端到工作面的距离、风筒的吊挂等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对风筒进行统一编号,提高局部通风管理水平。

加强防尘管理,改善了矿井安全生产环境。

各矿井下防尘管路全部到位,无亏欠,水幕、喷雾洒水点、隔爆设施齐全,每月对井下所有巷道进行定期冲洗,特别是第四季度公司开展了综合防尘百日会战。

各矿防尘面貌有了很大改变,作业环境得到了改善。

三、“双基”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地测工作是矿井工作的基础,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保证,是矿山的“尖兵”和“眼睛”。

它涉及到矿井地质、测量贯通、防治水等诸多方面的工作,只有把地测工作做得准确无误,才能保证矿井生产的顺利推进和安全发展。

今年以来,我们以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为基础、以加大现场检查力度和排除重大隐患为主题,认真贯彻执行各级安全指令和安全文件精神。

积极吸取事故教训,针对地测防治水基础薄弱、安全管理难度大等现状,始终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积极深入现场查隐患,堵漏洞;使公司生产矿井杜绝了突水淹面和水害伤人事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狠抓通风系统的设施、监测监控系统的升级、仪器、仪表的校对,使矿井的“一通三防”基础管理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

(一)质量标准化

(1)、地测防治水安全质量标准化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

一年多来,我们根据集团公司和地煤公司的安排,按照标准逐月对各生产矿井地测防治水质量标准化工作进行逐项逐条的检查和评定,并对评定考核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严格落实和考核,从而使各生产矿井顺利实现了年初制定的质量标准化等级(其中青磁窑煤矿、杏儿沟煤业一级,姜家湾煤矿、马口煤矿、东周窑煤矿二级),为2009年公司矿井质量标准化等级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各单位按照年初的达标规划,进一步加大了标准化工作力度,“一通三防”标准化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青磁窑煤矿、杏儿沟煤业为一级;姜家湾煤矿、马口煤矿、东周窑煤矿为二级。

焦煤矿:

停产整顿未进行考核。

一是基础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每月开展基础项目整治,做到有安排、有总结、有检查,达到整改一项,提高一项的目的。

二是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完善和规范。

各矿不断加大投入,1—10月共投入资金2664万元,进一步完善了“一通三防”仪器、仪表、设备、设施等。

东周窑、杏儿沟等矿对通风设施、水管、隔爆设施等实行了编码管理,标准化进一步深化细化。

三是基础资料得到完善,各单位进一步完善了报表、台帐、图纸等资料。

(二)隐患排查

地煤公司以“治大隐患、防大事故”为重点,制定了《大同煤矿集团地煤公司“一通三防”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每月组织开展一次“一通三防”隐患排查;按照《特别规定》的有关要求,狠抓煤矿地测防治水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要求各矿必须每月排查一次安全隐患,各单位按照隐患排查的程序和要求,每月组织隐患排查和隐患预测工作,对查出的问题要求按规定按时整改,并跟踪落实。

(1)、技术部在抓好每月一次例行检查的基础上,在节假日期间安排进行了4次地测防治水安全隐患专项检查和整治。

1-11月,共查出地测防治水安全隐患158条。

已完成整改153条,整改率96.8%。

目前,公司五个生产矿井中存在重大安全水患共五条:

青磁窑煤矿两条,姜家湾煤矿两条,马口煤矿一条。

姜家湾煤矿和青磁窑煤矿由于受上部开采煤层积水和邻近小煤矿的影响受水患威胁比较大。

(2)、通风部进一步加大隐患排查力度,今年开展隐患排查11次,排查出问题765条。

每月对查出的问题跟踪复查,对存在重大隐患的区域及时下达停产整改通知单。

积极治理重大隐患,各单位严格按照“五落实”的要求组织整改,重大隐患共计15项,完成整改6项。

其它正在整改中。

(三)、基础工作

(1)、地测工作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今年以来,公司各矿不断加大地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设备投入,注重加强地测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积极性的调动,顺利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各项地测任务。

(2)、“一通三防”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完善和规范。

各矿不断加大投入,1—10月共投入资金2664万元,进一步完善了“一通三防”仪器、仪表、设备、设施等。

东周窑、杏儿沟等矿对通风设施、水管、隔爆设施等实行了编码管理,标准化进一步深化细化。

基础资料得到完善,各单位进一步完善了报表、台帐、图纸等资料。

(四)、地测地理信息

地测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为矿井地测图件绘制与数据管理带来巨大便利。

今年4月,公司和下属五个矿已全部建立了地测地理信息系统,完成储量图、地形图等相关专题图件264余张,并实现了图形动态绘制、网上传输,进一步提高了绘图速度、精度与数据传输质量,实现了地测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同时为其它专业软件的开发、应用、远程管理提供了条件。

(五)、储量管理

为了加强各生产矿井的储量管理,技术部按照下发的《生产矿井储量的管理办法》,先后3次对各矿的储量进行了细致核查。

为了提高储量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技术部在今年6月,组织各生产矿井储量管理人员参加了储量管理集中培训。

并针对公司各矿的实际采掘情况,进行了相关的业务指导,对东周窑煤矿、马口煤矿和姜家湾煤矿的采掘部署进行了合理调整,合理了矿井采掘层位,采掘盘区的衔接,从而使有限的煤炭资源得到了合理开采,充分发挥了各矿现有资源的效能,提高了各生产矿井、盘区的回采率,延长了矿井的服务年限。

四、环境保护

1、公司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处的有关工作要求,按照地煤公司环保工作的整体部署,以解决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为目标,认真落实“事前预防,过程控制,事后处置”的环保生态防线。

不断完善环境保护制度、措施、考核方案,规范环保档案,加大环保资金的投入,今年投资1376.27万元,扎实开展了排污环保专项行动,解决了锅炉更新改造、矿井水、生活污水的治理、矸石山的自燃冒烟以及煤场的防尘洒水等问题,使公司环保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

2、顺利完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自2008年3月起由大同市环境保护局组织“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培训班至5月中旬开始填表以来,公司各单位环保工作人员,积极与大同市环境保护局普查办相关人员联系,按照污染源普查的相关要求,对本单位的污染源数据进行了认真的核查、核定,取得了适宜本单位的环保数字,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可靠的环保数据。

3、编制完成突发环境救援预案,根据集团公司环境保护处要求,2008年5月至6月中旬,各单位均根据本单位的实际,编制完成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经单位领导审阅后上报了集团公司环境保护处和地煤公司技术部,为各单位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处理打下基础。

4、加快企业环境建设项目的进展工作:

目前青磁窑、姜家湾、东周窑和马口煤矿建设项目的环境专篇都已编制完成,已上报省环境保护局的批复。

五、计量

2008年,地煤公司认真贯彻执行了国家有关计量工作的方针政策,根据同煤集团的安排和部署,完善了地煤公司及下属各矿(公司)、站的计量管理制度,加强了各矿(公司)、站的计量及能源计量基础工作、基础资料的建立和管理,从而使地煤公司的计量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正规化、良性发展的道路。

六、资源整合

为落实集团公司“心齐人和、重建扩源、创新提升、共同富裕”发展方略及地煤公司“整合有效资源,壮大产业规模”战略目标,实现地煤公司的规模生产、规模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我公司根据省政府晋发【2007】35号文《山西省加快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集团公司的实施方案》和晋政发【2008】23号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以及同煤经生字【2008】321号文《关于整合地方煤矿和省外扩源的有关规定》文件精神,结合公司的实际,积极安排和开展了兼并重组地方煤矿和省外扩源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制定上报了“地煤公司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地方煤矿的工作安排”,公司和各矿都成立了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地方煤矿领导组和组织机构,明确了相关职责。

2、在今年5—9月,组织人员对省内外22个有合作意向的煤矿{省内的8个(山阴1个,左云5个,忻州2个);省外的14个(内蒙古11个,新疆3个)}进行了调研,初步掌握了这些煤矿的矿井工业储量、可采储量、生产能力、现采层位和合作方式等情况,但由于在开采技术、储量、证照、资金、申报审批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所以到现在为此,还没有形成正式的合作,目前各项工作还在积极有序地开展。

3、10月下旬,与集团公司煤炭管理公司在整合大同矿区范围内地方煤矿的工作进行了衔接,开展了对左云县相关煤矿的摸底和整合初期工作,此项工作正在积极地推进中。

拟从左云县初定整合的26座煤矿中,择选1-2座资源、储量、矿井生产条件比较好的煤矿,作为地煤公司资源整合的突破口,先进行整合。

4.经过前期的实地调研,2008年10月17日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龙驭煤矿、滑沟煤矿和宝临煤矿签订了重组控股框架协议,10月31日分别就三个矿井生产、停产,证件和

资源扩展以及与地煤公司签订的框架协议内容向公司做了具体的汇报,并以地煤经办字[2008]37号文上报了“关于重组控股山西龙驭煤业有限公司等三座煤矿的请示”,现正等待批复。

5.对山阴县北山煤矿的资源整合:

已在2008年9月赴省国土资源厅详细咨询的基础上,与山阴县政府及相关人员进行了及时沟通,已按照上级资源整合政策及我公司的意见,以地煤经办字[2008]38号文上报了“关于整合朔州市山阴县老庄窝村北山煤矿的请示”,申请办理其采矿权、矿井扩建手续。

6.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金正泰煤矿:

已准备按照集团公司指导和安排下,组织人员进行实地再考察。

7、11月18日,在集团公司煤炭管理公司的协调下,与拟合作的山西省静乐县双路乡元洛煤矿领导进行了有关商谈,11月25日进行了实地调研,拟在形成合作意向后报集团公司。

8、11月的13日,在北京与加拿大神马国际矿业公司李向文、吴景伟先生以及该公司委托的加拿大富达投资咨询公司董长富先生,商谈了关于加拿大哥伦比亚省哈斯勒煤田勘探项目的合作意向。

七、科技工作

2008年,是地煤公司科技工作全面推进、成绩斐然的一年。

一年来,地煤公司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科技地煤”为总纲,按照“做强地煤,造福员工”的总要求,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了优异成绩。

1、煤层开采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

我公司的六个生产矿井,开拓、开采石炭纪、侏罗纪两个煤系的煤层,煤层结构复杂、赋存条件不一,各矿在开采薄煤层、中厚煤层、近距离煤层以及结石煤层上通过借鉴国内、省内以及集团公司矿井的先进开采经验,加强采掘现场数据的收集和经验总结,逐步形成了适合本矿井的煤层开采技术,使矿井煤层开采技术日趋成熟,各项指标趋于领先水平。

2、矿井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一年来,公司先后完成了5个矿井的8项生产技术改造工程,新装备综掘2套、作业线5套,使全公司拥有了7套综采、4个高档普采、6套机掘,通过改造,淘汰了落后的环节系统和采掘工艺,提高了矿井机械化装备水平,年生产能力由原来444万吨提高到540万吨,工作面回收率由原来不足50%提高到80%以上,实现了集约化生产。

3、巷道支护技术逐步成熟。

我公司通过引进、推广锚索支护,成功解决了全公司矿井复合层顶板、近距离煤层掘进和综采大断面巷道的端头支护问题。

近年来,又先后推广使用了锚喷支护、超长锚杆、钢带、锚索等多种支护形式和新型支护材料,探讨、试验了高强度、高刚度锚杆锚索以及锚杆钢带等联合支护,彻底淘汰了以往的单一砌碹、木支护形式,为矿井安全进行煤炭开采提供了技术保障。

4、科技成果。

一年来,地煤公司依靠自主开发的方式,多方面推进煤炭生产、安全、企业信息化的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

(1)、与中国矿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院校共同建立了科技创新合作关系。

参加了工艺技术方案、井下瓦斯治理、地测防治水等方面的7场技术研讨交流会和中国国际煤炭采矿技术交流及设备展览会技术交流活动。

(2)、地煤公司在去年被集团公司评为科技进步先进单位,获得科技进步奖5项,技术革新奖6项,科技论文奖3项的基础上,今年共申报了22项科技成果,10月22日经同煤科技专家评审,验收通过了16项,其中列入科技进步奖的9项,技术革新奖的7项。

(3)、上报2009年度科研计划项目19项,其中青磁窑煤矿2项,东周窑煤矿1项,姜家湾煤矿6项,杏儿沟煤矿10项。

5、科协工作

为了全面调动和发挥公司全体科技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在开展日常科技工作的同时,逐步建立了地煤科技协会组织,修改完善了科协章程,并根据实际配套制定了《地煤公司科技进步、技术革新及优秀论文奖励试行条例》、《地煤公司科研创新成果验收鉴定办法》、《地煤公司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考核验收标准》以及《地煤公司科技人员培训、招聘、录用、管理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范公司技术项目管理、成果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程序和办法,明确了考核奖惩措施。

为科技人员尽心工作、奋发钻研、勇于革新搭建了平台

八、完善网络信息化,建立健全监测监控系统,有效发挥了先进装备的作用

数字矿山是数字地球在矿山开发中的应用,也是煤矿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

而煤炭行业因其特殊专业的需求和空间数据的复杂性导致煤矿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相对滞后。

为了实现我公司资源与开采环境数字化、技术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控制可视化、信息传输网络化、生产管理与决策科学化的信息管理,我们于2007年10月成功与同煤集团技术中心实现网络对接,在此基础上,今年重点进行了:

1、搭建了集语言、数据、视频、生产安全调度指挥、监测监控等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数字网络平台,满足了煤炭生产指挥的网络管理要求。

2、正式完善运行了矿井安全生产监测监控、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等业务系统,提升了煤炭生产综合自动化水平。

3、完成了视频会议系统、工业电视系统等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

4、强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管理要求,已经完成了地测地理信息系统、煤矿作业规程软件应用系统的建设,并制定了相关的使用管理、远程管理和考核办法,保证了公司信息网络的正常运行。

5、按照新标准的要求完善了监控设施,各矿监测监控系统按照AQ1029—2007新标准的要求,运行稳定,可靠,监测系统覆盖了全矿所有生产作业地点,测点的设置符合要求。

6、加强了现场监控设施的管理。

及时对到期的设备进行了更换,狠抓井下各类传感器的吊挂位置,确保检查数据真实可靠。

杏儿沟煤业在坚持每旬对井下探头的调校,并做到“三闭锁”,即“风电闭锁”、“瓦电闭锁”、“故障闭锁”。

加强了工作面瓦斯探头的管理,对探头的吊挂进行了强化管理,吊挂不合理的给予相应处罚。

马口对井下综采、综掘工作面实现了高压断电。

7、规范了监控中心的管理。

各单位按照要求设立值班人员,对监控执机人员的培训,加强监控室管理,完善日常各类台帐、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