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指标测定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929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指标测定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生理指标测定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生理指标测定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生理指标测定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生理指标测定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生理指标测定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生理指标测定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生理指标测定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生理指标测定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生理指标测定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生理指标测定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生理指标测定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理指标测定方案.docx

《生理指标测定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指标测定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理指标测定方案.docx

生理指标测定方案

一氮蓝四唑(NBT)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

一、原理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体内,是一种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酶,它催化下列反应:

2O2-+2H→H2O2+O2。

本反应产物H2O2可由过氧化氢酶进一步分解或被过氧化物酶利用。

本实验依据超氧化物歧化酶抑制氮蓝四唑(NBT)在光下的还原作用来确定酶活性大小。

在有氧化物质存在下,核黄素可被光还原,被还原的核黄素在有氧条件下极易再氧化而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可将氮蓝四唑还原为蓝色的甲腙,后者在560nm处有最大吸收。

而SOD可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从而抑制了甲腙的形成。

于是光还原反应后,反应液蓝色愈深,说明酶活性愈低,反之酶活性愈高。

据此可以计算出酶活性大小。

(一个酶活单位定义为将NBT的还原抑制到对照的一半(50%)时所需的酶量。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

水稻或小麦叶片。

(二)仪器设备

高速冷冻离心机,紫外分光光度计,日光灯(反应试管处照度为4000lx),试管数支。

(三)试剂

(1)0.05mol/L(pH7.8)磷酸缓冲液(PBS)。

配制方法:

①母液A(0.2mol/LNa2HPO4):

称取71.64gNa2HPO4·12H2O,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配置溶液时需要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才能溶解。

②母液B(0.2mol/LNaH2PO4):

称取31.21gNaH2PO4·2H2O,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③配0.05mol/L(pH7.8)磷酸缓冲液:

取91.5mlA母液+8.5mlB母液+蒸馏水定容到400ml

(2)提取介质0.05mol/L(pH7.8)磷酸缓冲液,内含1%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称取1gPVP用0.05mol/L(pH7.8)磷酸缓冲液(PBS)定容到100ml

(3)130mmol/L甲硫氨酸(Met)溶液:

称1.9399gMet用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00ml。

(4)750µmol/L氮蓝四唑溶液:

称取0.06133gNBT用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00ml,避光保存

(5)100µmol/LEDTA-Na2溶液:

称取0.03721gEDTA-Na2,用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000ml。

(6)20µmol/L核黄素溶液:

称取0.0753g核黄素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避光保存。

随用随配,并稀释10倍。

(或直接称取0.0075g核黄素,然后定容至1000ml。

三、实验步骤

1、酶液提取

取一定部位的植物叶片(视需要定,去叶脉)0.25g于预冷的研钵中,加1ml预冷的磷酸缓冲液在冰浴上研磨成浆,加缓冲液使终体积为5ml。

取5ml于4000r/min下离心15min,上清液即为SOD粗提液。

2、显色反应

取透明度好、质地相同的15mm×150mm试管4支,2支为测定管,另2支为对照管。

按下表加入各种溶液:

(测定时按表格中各溶液的量加倍,以便于重复测定两次。

显色反应试剂配制表

试剂名称

用量(ml)

终浓度(比色时)

0.05mol/L磷酸缓冲液(PBS)

130mmol/L甲硫氨酸(Met)

750µmol/L氮蓝四唑溶液

100µmol/LEDTA-Na2溶液

20µmol/L核黄素溶液

酶液

蒸馏水

总体积

1.5

0.3

0.3

0.3

0.3

0.10

0.5

3.3

13mmol

75µmol

10µmol

2.0µmol

对照2支管以缓冲液代替

混匀后将1支对照管用双层黑色塑料袋套上遮光置暗处,其他各管于4000lx日光下反应20min~30min(要求各管受光情况一致,反应温度控制在25~35℃之间,视酶活性高低适当调整反应时间,温度高,时间缩短,低时延长)。

3、SOD活性测定与计算

至反应结束后,用黑布罩上试管,终止反应。

以遮光的对照管作空白,分别在560nm波长下测定其他各管的吸光度。

四、结果计算

已知SOD活性单位以抑制NBT光还原的50%为一个酶活性单位表示,按下式计算SOD活性。

SOD总活性=(A0-As)×VT/(A0×0.5×FW×V1)

式中:

SOD总活性以酶单位每克鲜重表示;

A0——为照光对照管的吸光度;

As——为样品管的吸光度;

VT——为样品液总体积ml;(5ml)

V1——为测定时样品用量ml;(0.1ml)

FW——为样品鲜重g。

(0.25g)

 

二过氧化氢酶(CAT)的的活性测定——紫外吸收法

一、原理

H2O2在240nm波长下有强吸收,过氧化氢酶能分解过氧化氢,使反应溶液吸光度(A240)随反应时间而降低。

根据测量吸光率的变化速度即可测出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二、仪器与用具

紫外分光光度计、高速冷冻离心机、研钵、10ml试管数支、移液枪。

三、试剂及其配制

(1)提取液——50mmol/L(PH7.0)的磷酸缓冲液(不含PVP):

取61mlA母液+39mlB母液+蒸馏水定容到400ml。

(母液之前配好)

(2)0.3%H2O2:

吸取0.5ml30%H2O2用50mmol/L(PH7.0)的磷酸缓冲液(PBS)定容至50ml。

四、方法

1、酶液提取

称取小麦叶片0.2g,按(m/V)1:

5加入预冷提取液(50mmol/L,PH7.0的磷酸缓冲液)冰浴研磨成匀浆(研磨加1ml,洗研钵再加1ml,共2ml提取液),转移到离心管中,并用缓冲液冲洗研钵。

在4℃,10000r/min下离心15min。

上清液即为过氧化氢酶粗提液,取部分上清液经适当稀释后用于酶活性测定。

2、CAT活性测定

在3ml反应体系中包括:

①0.3%H2O2:

1ml

②蒸馏水:

1.95ml

③最后加入酶液:

0.05ml(对照加入0.05ml缓冲液代替,调零)

在24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每隔30s读数一次,共测4min。

3、结果计算

(酶活性单位为:

U/(g·min))

U:

酶活单位(将每分钟OD减少0.01定义为1个活力单位)

ΔA240:

反应时间内吸光度变化;

t:

为反应时间(min);(4min)

VT:

提取酶液的总体积(ml);(2ml)

VS:

测定时取用酶液体积(ml).(0.05ml)

三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活性测定

一、原理

AsA—POD催化AsA与H2O2反应,使AsA氧化成单脱氢抗坏血酸(MDAsA)。

随着AsA被氧化,溶液的OD290值下降,根据单位时间内OD290减少值,计算AsA—POD活性。

【AsA氧化量按消光系数2.8(mmol·L-1)·cm-1计算,酶活性可用每克鲜重每小时氧化AsA的微摩尔数(µmol·g-1·h-1)表示。

二、仪器

高速冷冻离心机、紫外分光光度计、研钵、试管。

三、试剂及配置

(1)50mmol/L(PH7.0)的磷酸缓冲液(PBS):

取61mlA母液+39mlB母液+蒸馏水定容到400ml。

(母液之前配好)

(2)提取液——50mmol/L(PH7.0)的磷酸缓冲液,含2mmol/LAsA和0.1mmol/LEDTA—Na2。

配置方法:

①取61mlA母液+39mlB母液+蒸馏水定容到400ml;

②称取0.1409g的AsA溶到PBS中;

③称取0.0148896g的EDTA—Na2溶到PBS中。

(3)0.3mmol/L的AsA溶液:

(配100ml)

配置方法:

A法:

直接称取0.052839g的AsA,用50mmol/L(PH7.0)的磷酸缓冲液定容到100ml。

B法:

①先配置0.3mol/L的AsA母液:

称取5.2839g的AsA配置1L的母液。

②取1ml0.3mol/L的AsA母液用50mmol/L(PH7.0)的PBS定容到100ml。

(4)0.2%H2O2:

用移液抢吸取667µl的30%H2O2用50mmol/L(PH7.0)的PBS定容到100ml。

(As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76.13;EDTA—Na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72.24)

四、方法步骤

1、酶液的提取

称取0.5g叶片,按1:

5加入预冷的提取液,在冰浴中研磨后,在4500r/min下离心15min,上清液为粗酶提取液。

(研磨时加2.5ml,洗钵再加2.5ml,提取液共5ml.)

2、酶活性测定

反应体系如下:

①50mmol/L(PH7.0)的PBS:

1.8ml;

②0.3mmol/L的AsA溶液:

100µl;

③粗酶提取液:

100µl;(对照加提取液代替,调零)

④0.2%H2O2:

1ml;

加入后立即在290nm波长下测定4min内OD290值的变化,计算酶活性。

3、结果计算

(酶活性单位为:

U/(g·min))

U:

酶活单位(将每分钟OD减少0.01定义为1个活力单位)

ΔA290:

反应时间内吸光度变化;

t:

为反应时间(min);(4min)

VT:

提取酶液的总体积(ml);(5ml)

VS:

测定时取用酶液体积(ml).(0.1ml)

 

四植物组织中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一、原理

丙二醛(MDA)是常用的膜脂过氧化指标,在酸性和高温条件下,可以和硫代巴比妥酸(TBA)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三甲川(3,5,5-三甲基恶唑-2,4-二酮),其最大吸收波长在532nm。

但是测定植物组织中MDA时受到多种物质的干扰,其中最主要的是可溶性糖,糖与TBA显色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在450nm,但532nm处也有吸收。

植物遭受干旱、高温、低温等逆境胁迫时可溶性糖增加,因此测定植物组织中MDA-TBA反应物质含量时一定要排除可溶性糖的干扰。

低浓度的铁离子能够显著增加TBA与蔗糖活MDA显色反应物在532、450nm处得消光度值,所以在蔗糖、MDA、与TBA显色反应中需一定量的铁离子,通常植物组织中铁离子的含量为每克千重100~300ug·g-1,根据植物样品量和提取液的体积,加入Fe3+的终浓度为0.5umol·L-1.

1.直线回归法

MDA与TBA显色反应产物在450nm波长下的消光度值为零。

不同浓度的蔗糖(0~25mmol.L-1)与TBA显色反应物在450nm的消光度值与532nm和600nm处的消光度值之差成正相关,配制以系列浓度的蔗糖与TBA显色反应后,测定上述三个波长的消光度值,求其直线方程,可求得糖分在532nm处得消光度值。

UV-12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直线方程为:

Y532=-0.00198+0.088D450(44-1)

2.双组分光光度计法

据朗伯—比尔定律:

D=kCL,当液层厚度为1cm时,k=D/C,k称为该物质的比吸收系数。

当某一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时,某一波长下的消光度值等于此混合液在该波长下各显色物质的消光度之和。

已知蔗糖与TBA显色反应物质在450nm和532nm波长下的比吸收系数分别为85.40和7.40。

MDA在450nm波长下无吸收,故该波长的比吸收系数为0,532nm波长下的比吸收系数为155,根据双组分分光度计法建立方程组,求解方程得计算公式:

C1=11.71D450(44-2)

C2=6.45(D532-D600)-0.56D450(44-3)

式中C1---可溶性糖的浓度(mmol.L-1);

C2----MDA的浓度(umol.L-1);

D450、D532、D600分别代表450、532和600nm波长下的消光度值。

二、仪器设备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台;离心机1台;电子天平1台;10ml离心管4支;研钵2套;试管4支;刻度吸管:

10ml1支,2ml1支;剪刀1把。

三、试剂及其配制

(1)10%三氯乙酸(TCA):

称取100gTCA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2)0.6%硫代巴比妥酸(TBA):

称取0.6gTBA,先加少量的氢氧化钠(1mol.L-1)溶解,在用10%的三氯乙酸定容。

四、方法

1.试验材料受干旱、高温、低温等逆境胁迫的植物叶片或衰老的植物器官。

2.MDA的提取

称取剪碎的试材0.5g,加入1ml10%TCA和少量的石英砂,研磨至匀浆,再加4mlTCA进一步研磨,匀浆在4000r.min-1离心10min,上清液为样品提取液。

3.显色反应和测定

吸取离心的上清液2ml(对照加2ml蒸馏水),加入2ml0.6%TBA溶液,混匀物于沸水浴上反应15min,迅速冷却后再离心。

取上清液测定532、600和450nm波长下的消光度。

4.计算含量

(1)直线方程按公式44-1求出样品中糖分在532nm处得消光度值Y532,用实测532nm的消光度值减去600nm非特异吸收的消光度值再减去Y532,其差值为样品中MDA-TBA反应产物在532nm的消光度值。

按MDA在532nm处得毫摩尔消光系数为155换算求出提取液中MDA浓度。

(2)双组分分光光度法

按公式44-3可直接求得植物样品提取液中MDA的浓度。

用上述任一方法求得MDA的浓度,根据植物组织恶重量计算测定样品中MDA的含量:

MDA含量(umol.g-1)=MDA浓度(umol.L-1)×提取液体积(ml)/植物组织鲜重(g)(44-4)

 

五.植物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一、原理

采用磺基水杨酸提取植物体内的游离脯氨酸不仅大大减少了其他氨基酸的干扰,快速简便,而且不受样品状态(干或鲜样)限制。

在酸性条件下,脯氨酸与茚三酮发生反应生成稳定的红色缩合物,用甲苯萃取后,此缩合物在波长520nm处有一个最大吸收峰。

脯氨酸浓度的高低在一定范围内与其消光度成正比。

二、仪器与用具

紫外分光光度计,水浴锅,20ml大试管数支,不同量程的移液枪

三、试剂

13%磺基水杨酸水溶液:

称3g磺基水杨酸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

2甲苯

32.5%酸性茚三酮显色液:

冰乙酸和6mol/L磷酸以3:

2混合,作为溶剂进行配制。

此液在在4℃下2-3天有效。

配置方法:

A:

6mol/L磷酸的配置:

取173.95ml85%H3PO4定容到500ml。

(85%H3PO4密度为1.69g/L,相对分子质量为98g)

B:

称取2.5g茚三酮,用上述方法配置100ml显色液。

④脯氨酸标准溶液:

准确称取0.025g脯氨酸,用蒸馏水定容至250ml,其浓度为100ug/ml,再取此液10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即成10μg/ml酸标准液。

(现配现先用)

四、方法

1.标准曲线绘制

(1)取7支具塞刻度试管按表加入各试剂。

混匀后加玻璃球塞,在沸水中加热40min。

各试管中试剂加入量

管号

0

1

2

3

4

5

6

标准脯氨酸量(ml)

H2O(ml)

冰乙酸(ml)

显色液(ml)

脯氨酸含量(μg)

0

2.0

2

3

0

0.2

1.8

2

3

2

0.4

1.6

2

3

4

0.8

1.2

2

3

8

1.2

0.8

2

3

12

1.6

0.4

2

3

16

2.0

0

2

3

20

(2)取出冷却后向各管加入5ml甲苯充分振荡,以萃取红色物质。

静置待分层吸取甲苯层。

以0号管为对照,在波长520nm下比色。

(3)以消光值为纵坐标,脯氨酸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样品测定

(1)脯氨酸提取

取不同处理的剪碎小麦叶片0.2g,分别置于大试管,加入5ml3%磺基水杨酸水溶液,管口加玻璃球塞,在沸水中加热10min.

(2)取出试管待冷却至室温后,吸取上清液2ml。

加2ml冰乙酸和3ml显色液,于沸水浴中加热40min,下步操作按标准曲线制作方法进行甲苯萃取和比色。

(3)结果计算:

从标准曲线查出测定液中脯氨酸浓度,按下式计算样品中脯氨酸含量的百分数。

脯氨酸[ug/g(干或鲜样)]=(c×v/a)/w

式中:

c----提取液中脯氨酸浓度(μg)标准曲线求得

v----提取液总体积(ml);(5ml)

a----测定时所吸取的体积(ml);(2ml)

w---样品重(g)。

(0.2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