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料吸收塔设计说明书完整版.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99350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3.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填料吸收塔设计说明书完整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填料吸收塔设计说明书完整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填料吸收塔设计说明书完整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填料吸收塔设计说明书完整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填料吸收塔设计说明书完整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填料吸收塔设计说明书完整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填料吸收塔设计说明书完整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填料吸收塔设计说明书完整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填料吸收塔设计说明书完整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填料吸收塔设计说明书完整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填料吸收塔设计说明书完整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填料吸收塔设计说明书完整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填料吸收塔设计说明书完整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填料吸收塔设计说明书完整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填料吸收塔设计说明书完整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填料吸收塔设计说明书完整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填料吸收塔设计说明书完整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填料吸收塔设计说明书完整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填料吸收塔设计说明书完整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填料吸收塔设计说明书完整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填料吸收塔设计说明书完整版.doc

《填料吸收塔设计说明书完整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填料吸收塔设计说明书完整版.doc(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填料吸收塔设计说明书完整版.doc

吉林化工学院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处理量为2500m3/h水吸收二氧化硫过程填料吸收塔

的设计

教学院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0804班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08110430

指导教师徐洪军

2010年12月15日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化工0804设计人郑大朋

一.设计题目

处理量为2500m3/h水吸收二氧化硫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二.原始数据及条件

生产能力:

年处理空气—二氧化硫混合气2.3万吨(开工率300天/年)。

原料:

二氧化硫含量为5%(摩尔分率,下同)的常温气体。

分离要求:

塔顶二氧化硫含量不高于0.26%。

塔底二氧化硫含量不低于0.1%。

建厂地址:

河南省永城市。

三.设计要求

(一)编制一份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包括:

1.摘要;

2.流程的确定和说明(附流程简图);

3.生产条件的确定和说明;

4.吸收塔的设计计算;

5.附属设备的选型和计算;

6.设计结果列表;

7.设计结果的讨论和说明;

8.主要符号说明;

9.注明参考和使用过的文献资料;

10.结束语

(二)绘制一个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三)绘制吸收塔的工艺条件图。

四.设计日期:

2010年11月22日至2010年12月15日

吉林化工学院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目录

摘要.……………………………………………………………………………………..……………………...…IV

第一章绪论……………………………………………………………………………………….……………1

1.1吸收技术概况…………………………………………………………………………………….……..1

1.2吸收设备发展……………………………………………………………………………………...……1

1.3吸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3

第二章吸收塔的设计方案…………………………………………………...…………………….……4

2.1吸收剂的选择………………………………………………………..…………………………….……4

2.2吸收流程选择…………………………………………………………….…….…………………….…5

2.2.1吸收工艺流程的确定………………………………………………..…………………………5

2.2.2吸收工艺流程图及工艺过程说明……………………..…………………………………….6

2.3吸收塔设备及填料的选择……………………………………………………………………………7

2.3.1吸收塔设备的选择……………………………………………………...………………………7

2.3.2填料的选择………………………………………………………………………….………..…..8

2.4吸收剂再生方法的选择…………………………………………………………………….….…….10

2.5操作参数的选择………………………………………………………………………………….……11

2.5.1操作温度的确定…………………………………………………….………………………….11

2.5.2操作压强的确定………………………………………………….………………………….…11

第三章吸收塔工艺条件的计算…………………………………………………………………..….12

3.1基础物性数据………………………………………………………………………………………….12

3.1.1液相物性数据…………………………………………………………………………………..12

3.1.2气相物性数据………………………………………………………………………………..…12

3.1.3气液两相平衡时的数据…………………………………………...………………………….12

3.2物料衡算………………………………………………………………………………………………..12

3.3填料塔的工艺尺寸计算…………………………………………………………………….………..13

3.3.1塔径的计算…………………………………………………………………………….………..13

3.3.2泛点率校核和填料规格………………………………………………………………...…….14

3.3.3液体喷淋密度校核……………………………………………………...……………………..15

3.4填料层高度计算………………………………………………………...………………………....…..15

3.4.1传质单元数的计算……………………………………………….……..……………………..15

3.4.2传质单元高度的计算…………………………….…...………………..……………………...16

3.4.3填料层高度的计算………………………………….……………………………………..…..17

3.5填料塔附属高度的计算……………………………….….……………………………………..…..18

3.6液体分布器的简要设计……………………………………………………………………………..18

3.6.1液体分布器的选型………………………………………...…………………………………..18

3.6.2分布点密度及布液孔数的计算………………………………………………………….….19

3.6.3塔底液体保持管高度的计算………………………………………………………………..20

3.7其他附属塔内件的选择……………………………………………………………………………..21

3.7.1填料支撑板……………………………………………………………………………….…….21

3.7.2填料压紧装置与床层限制板……………………………………………………………..…21

3.7.3气体进出口装置与排液装置……………………………………………………………..…21

3.8流体力学参数计算………………………………………………………………………………...…22

3.8.1填料层压力降的计算……………………………………………..…………………………..22

3.8.2泛点率…………………………………………………………………………………………...23

3.8.3气体动能因子…………………………………………………………………………………..23

3.9附属设备的计算与选择………………………………………………………………………..……23

3.9.1吸收塔主要接管的尺寸计算…………………………………..……………………….……23

3.9.2离心泵的计算与选择……………………………………………..………………………..…24

工艺设计计算结果汇总与主要符号说明…………………………………...............................……26

设计方案讨论…………………………………………………………………………………………..………31

附录(计算程序及有关图表)…………………………………………………………………………32

参考文献……………………………………………………………………………………….……..…………..34

结束语………………………………………………………………………………….……………………….…35

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36

设备条件图…………………………………………………………………………………………………...…37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师评分表………………………………………………………………………….38

摘要

吸收是利用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液体中的溶解度的差异来分离气态均相混合物的一种单元操作。

在化工生产中主要用于原料气的净化,有用组分的回收等。

气液两相的分离是通过它们密切的接触进行的,在正常操作下,气相为连续相而液相为分散相,气相组成呈连续变化,气相中的成分逐渐被分离出来。

填料塔是气液呈连续性接触的气液传质设备,属微分接触逆流操作过程。

塔的底部有支撑板用来支撑填料,并允许气液通过。

支撑板上的填料有整砌和乱堆两种方式。

填料层的上方有液体分布装置,从而使液体均匀喷洒于填料层上。

填料层的空隙率超过90%,一般液泛点较高,单位塔截面积上填料塔的生产能力较高,研究表明,在压力小于0.3MPa时,填料塔的分离效率明显优于板式塔。

这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用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然后再进行解吸处理得到二氧化硫。

要求设计包括塔径、填料塔高度、塔管的尺寸等,需要通过物料衡算得到所需要的基础数据,然后进行所需尺寸的计算得到各种设计参数,为图的绘制打基础,提供数据参考。

39

第一章绪论

1.1吸收技术概况

当气体混合物与适当的液体接触,气体中的一个或者几个组分溶解与液体中,而不能溶解的组分仍留在气体中,使气体得以分离。

吸收过程是化工生产中常用的气体混合物的分离操作,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特定的液体吸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实现各组分分离的单元操作。

实际生产中,吸收过程所用的吸收剂常需回收利用,故一般来说,完整的吸收过程应包括吸收和解吸两部分,因而在设计上应将两部分综合考虑,才能得到较为理想的设计结果。

作为吸收过程的工艺设计,其一般性问题是在给定混合气体处理量、混合气体组成、温度、压力以及分离要求的条件下,完成以下工作:

(1)根据给定的分离任务,确定吸收方案;

(2)根据流程进行过程的物料和热量衡算,确定工艺参数;

(3)依据物料及热量衡算进行过程的设备选型或设备设计;

(4)绘制工艺流程图及主要设备的工艺条件图;

(5)编写工艺设计说明书。

1.2吸收设备发展

在吸收过程中,质量交换是在两相接触面上进行的。

因此,吸收设备应具有较大的气液接触面,按吸收表面的形成方式,吸收设备可分为下列几类:

(1)表面吸收器

吸收器中两相间的接触面是静止液面(表面吸收器本身的液面)或流动的液膜表面(膜式吸收器)。

这类设备中的接触表面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于吸收器构件的几何表面。

这类设备还可分为以下几种基本类型:

水平液面的表面吸收器:

在这类吸收器中,气体在静止不动或缓慢流动的液面上通过,液面即为传质表面,由于传质表面不大,所以此种表面吸收器只适用于生产规模较小的场合。

通常将若干个气液逆流运动的吸收器串联起来使用。

为了能使液体自流,可将吸收器排列成阶梯式,即沿流体的流向,后一个吸收器低于前一个吸收器。

水平液面的表面吸收器的效率极低,现在应用已很有限。

只有从体积量不大的气体中吸收易溶组分,并同时需要散除热量的情况下才采用它们。

这类吸收器有时还用于吸收高浓度气体混合物中的某些组分。

液膜吸收器:

在液膜吸收器中,气液两相在流动的液膜表面上接触。

液膜是沿着圆管或平板的纵向表面流动的。

已知有三种类型的液膜吸收器:

列管式吸收器:

液膜沿垂直圆管的内壁流动;

板状填料吸收器:

填料是一些平行的薄板,液膜沿垂直薄板的两测流动;

升膜式吸收器:

液膜向上(反向)流动。

目前,液膜吸收器应用比较少,其中最常见的是列管式吸收器,常用于从高浓度气体混合物同时取出热量的易溶气体(氯化氢,二氧化硫)的吸收。

填料吸收器填料吸收器是装有各种不同形状填料的塔。

喷淋液体沿填料表面流下,气液两相主要在填料的润湿表面上接触。

设备单位体积内的填料表面积可以相当大,因此,能在较小的体积内得到很大的传质表面。

但在很多情况下,填料的活性接触表面小于其几何表面。

填料吸收器:

填料吸收器一般作成塔状,塔内装有支撑板,板上堆放填料层。

喷淋的液体通过分布器洒向填料。

在吸收器内,填料在整个塔内堆成一个整体。

有时也将填料装成几层,每层的下边都设有单独的支撑板。

当填料分层堆放时,层与层之间常装有液体再分布装置。

在填料吸收器中,气体和液体的运动经常是逆流的。

而很少采用并流操作。

但近年来对在高气速条件下操作的并流填料吸收器给予另外很大的关注。

在这样高的气速下,不但可以强化过程和缩小设备尺寸,而且并流的阻力降也要比逆流时显着降低。

这样高的气速在逆流时因为会造成液泛,是不可能达到的。

如果两相的运动方向对推动力没有明显的影响,就可以采用这种并流吸收器。

填料吸收器的不足之处是难于除去吸收过程中的热量。

通常使用外接冷却器的办法循环排走热量。

曾有人提出在填料层中间安装冷却组件从内部除热的设想,但这种结构的吸收器没有得到推广。

机械液膜吸收器:

机械液膜吸收器可分为两类。

在第一类设备中,机械作用用来生成和保持液膜。

属于这一类的有圆盘式液膜吸收器。

当圆盘转到液面上方时,便被生成的液膜所覆盖,吸收过程就在这一层液膜表面上进行。

圆盘的圆周速度为0.2~0.3米/秒。

这种吸收器的传质系数与填料吸收器相近。

第一类设备没有什么明显的优点,并由于有转动部件的存在而使结构复杂化,同时还增加了能量消耗。

因此这类设备没有得到推广。

第二类设备的实用意义较大。

在这类设备中,转子的转动用来使两相混合,促使传质过程得到强化。

这种设备称之为“转子液膜塔”,常用于热稳定性较差物质的精馏。

显然,这种设备也可用于吸收操作。

(2)鼓泡吸收器

在这种吸收器中,接触表面是随气流而扩展。

在液体中呈小气泡和喷射状态分布。

这样的气体运动(鼓泡)是以其通过充满液体的设备(连续的鼓泡)或通过具有不同形式塔板的塔来实现。

在充填填料的吸收器中,也可看到气体和液体相互作用的特征。

这一类吸收器也包括以机械搅拌混合液体的鼓泡吸收器。

鼓泡吸收器中,接触表面是由流体动力状态(气体和液体的流量)所决定的。

(3)喷洒吸收器

喷洒吸收器中的接触表面是在气相介质中喷洒细小液滴的方法而形成的。

接触表面取决于流体动力学状态(液体流量)。

这一类的吸收器有:

吸收器中液体的喷洒是用喷雾器(喷洒或空心的吸收器);用高速气体运动流的高速并流喷洒吸收器;或用旋转机械装置的机械喷洒吸收器。

在这些不同形式的设备中,现在最通用的是填料及鼓泡塔板吸收器。

1.3吸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在化工生产中所处理的原料﹑中间产物﹑粗产品等几乎都是混合物,而且大部分是均相混合物,为进一步加工和使用,常需将这些混合物分离为较纯净或几乎纯态的物质。

对于均相物系,要想进行组分间的分离,必须要造成一两个物系,利用原物系中各组分间某种物性的差异,而使其中某个组分(或某些组分)从一相转移到另一相,以达到分离的目的。

物质在相间的转移过程称为物质传递过程。

吸收单元操作是化学工业中常见的传质过程。

气体的吸收在化工生产中主要用来达到以下几种目的:

(1)有用组分的回收。

例如用硫酸处理焦炉气以回收其中的二氧化硫,用气油处理焦炉气以回收其中的芳烃,用液态烃处理裂解气以回收其中的乙烯、丙烯等。

(2)原料气的净化。

例如用水和碱液脱除合成二氧化硫原料气中的二氧化碳,用丙酮脱除裂解气中的乙炔等。

(3)某些产品的制取。

例如用水吸收二氧化氮以制造硝酸,用水吸收氯化氢以制备盐酸,用水吸收甲醛以制备福尔马林溶液等。

(4)废气的治理。

例如:

电厂的锅炉尾气含二氧化硫。

硝酸生产尾气含一氧化氮等有害气体,均须用吸收方法除去。

第二章吸收塔的设计方案

2.1吸收剂的选择

对于吸收操作,选择适宜的吸收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对吸收操作过程的经济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选择吸收剂,要着重考虑如下问题:

1.对溶质的溶解度大

所选的吸收剂对溶质的溶解度大,则单位量的吸收剂能够溶解较多的溶质,在一定的处理量和分离要求条件下,吸收剂的用量小,可以有效地减少吸收剂循环量,这对于减少过程功耗和再生能量消耗十分有利。

另一方面,在同样的吸收剂用量下,液相的传质推动力大,则可以提高吸收速率,减小塔设备的尺寸。

2.对溶质有较高的选择性

对溶质有较高的选择性,即要求选用的吸收剂应对溶质有较大的溶解度,而对其它组分则溶解度要小或基本不溶,这样,不但可以减小惰性气体组分的损失,而且可以提高解吸后溶质气体的纯度。

3.不易挥发

吸收剂在操作条件下应具有较低的蒸汽压,以避免吸收过程中吸收剂的损失,提高吸收过程的经济性。

4.再生性能好

由于在吸收剂再生过程中,一般要对其进行升温或气提等处理,能量消耗较大,因而,吸收剂再生性能的好坏,对吸收过程能耗的影响极大,选用具有良好再生性能的吸收剂,往往能有效地降低过程的能量消耗。

以上四个方面是选择吸收剂时应该考虑的主要问题,其次,还应该注意所选择地吸收剂应该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和经济性。

其良好的物理性能主要指吸收剂的粘度要小,不易发泡,以保证吸收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和分布性能。

良好的化学性能主要指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以防止在使用中发生变质,同时要求吸收剂尽可能无毒、无易燃易爆性,对相关设备无腐蚀性(或较小的腐蚀性)。

吸收剂的经济性主要指应尽可能选择用廉价易得的溶剂,两种吸收剂如下:

表2-1物理吸收剂和化学吸收剂的选择

物理吸收剂

化学吸收剂

(1)吸收容量(溶解度)正比于溶质分压

(2)吸收热效应很小(近于等温)

(3)常用降压闪蒸解吸

(4)适于溶质含量高,而净化度要求不太高的场合

(5)对设备腐蚀性小,不易变质

(1)吸收容量对溶质分压不太敏感

(2)吸收热效应显着

(3)用低压蒸汽气提解吸

(4)适于溶质含量不高,而净化度要求很高的场合

(5)对设备腐蚀性大,易变质

本设计采用水作为吸收剂,二氧化硫作为溶质。

2.2吸收流程选择

2.2.1吸收工艺流程的确定

工业上使用的吸收流程多种多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从所用的吸收剂的种类看,有仅用一种吸收剂的一步吸收流程和使用两种吸收剂的两部吸收流程,从所用的塔设备数量看,可分为单塔吸收流程很多塔吸收流程,从塔内气液两相得流向可分为逆流吸收流程、并流吸收流程等基本流程,此外,还有用于特定条件下的部分溶剂循环流程。

(一)一步吸收流程和两部吸收流程

一步流程一般用于混合气体溶质浓度较低,同时过程的分离要求不高,选用一种吸收剂即可完成任务的情况。

若混合气体中溶质浓度较高且吸收要求也高,难以用一步吸收达到规定的吸收要求,但过程的操作费用较高,从经济性的角度分析不够适宜时,可以考虑采用两步吸收流程。

(二)单塔吸收流程和多塔吸收流程

单塔吸收流程是吸收过程中最常用的流程,如过程无特别需要,则一般采用单塔吸收流程。

若过程的分离要求较高,使用单塔操作时,所需要的塔体过高,或采用两步吸收流程时,则需要采用多塔流程(通常是双塔吸收流程)

(三)逆流吸收与并流吸收

吸收塔或再生塔内气液相可以逆流操作也可以并流操作,由于逆流操作具有传质推动力大,分离效率高(具有多个理论级的分离能力)的显着优点而广泛应用。

工程上,如无特别需要,一般均采用逆流吸收流程。

(四)部分溶剂循环吸收流程

由于填料塔的分离效率受填料层上的液体喷淋量影响较大,当液相喷淋量过小时,将降低填料塔的分离效率,因此当塔的液相负荷过小而难以充分润湿填料表面时,可以采用部分溶剂循环吸收流程,以提高液相喷淋量,改善塔的操作条件。

本设计采用单塔逆流操作。

2.2.2吸收工艺流程图及工艺过程说明

图2-1

吸收SO2的流程包括吸收和解吸两大部分。

混合气体冷却至20℃下进入吸收塔底部,水从塔顶淋下,塔内装有填料以扩大气液接触面积。

在气体与液体接触的过程中,气体中的SO2溶解于水,使离开吸收塔顶的气体二氧化硫含量降低至允许值,而溶有较多二氧化硫的液体由吸收塔底排出。

为了回收二氧化硫并再次利用水,需要将水和二氧化硫分离开,称为溶剂的再生。

解吸是溶剂再生的一种方法,含二氧化硫的水溶液经过加热后送入解吸塔,与上升的过热蒸汽接触,二氧化硫从液相中解吸至气相。

二氧化硫被解吸后,水溶剂得到再生,经过冷却后再重新作为吸收剂送入吸收塔循环使用。

设计填料吸收塔实体主体结构示意图如下:

图2--2

2.3吸收塔设备及填料的选择

2.3.1吸收塔设备的选择

对于吸收过程,能够完成其分离任务的塔设备有多种,如何从众多的塔设备中选择合适的类型是进行工艺设计得首要工作。

而进行这一项工作则需对吸收过程进行充分的研究后,并经多方案对比方能得到较满意的结果。

一般而言,吸收用塔设备与精馏过程所需要的塔设备具有相同的原则要求,即用较小直径的塔设备完成规定的处理量,塔板或填料层阻力要小,具有良好的传质性能,具有合适的操作弹性,结构简单,造价低,易于制造、安装、操作和维修等。

在液体流率很低难以充分润湿填料,或塔径过大,使用填料塔不很经济的情况下,以采用板式塔为宜。

但作为吸收过程,一般具有操作液气比大的特点,因而更适用于填料塔。

此外,填料塔阻力小,效率高,有利于过程节能,所以对于吸收过程来说,以采用填料塔居多。

本次吸收塔设计选择填料吸收塔。

2.3.2填料的选择

塔填料是填料塔中的气液相间传质组件,是填料塔的核心部分。

其种类繁多,性能上各有差异。

图2--3

1.散堆填料目前散堆填料主要有环形填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