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9792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8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

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题带解析

2016-2017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7月)生物试题

1.与-个西瓜所属的生命系统层次相同的是

A.人的胃B.心脏、血管和血液C.一个菌落D.一个酵母菌

【答案】A

【解析】西瓜是果实,属于器官。

胃属于器官;血液属于组织;菌落属于种群;一个酵母菌属于一个细胞(个体)。

2.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中。

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A.水分子出入细胞

B.酒精进人胃粘膜细胞

C.二氧化碳由静脉血进人肺泡内

D.原尿中的葡萄糖进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答案】D

【解析】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属于小分子,酒精属于脂溶性物质,三者均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原尿中的葡萄糖逆浓度进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

3.人的红细胭在x浓度的食盐水中形状没有变化.而在y浓度食盐水中破裂,z浓度食盐水中皱缩。

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为

A.x>y>zB.y>x>zC.z>y>xD.z>x>y

【答案】D

【解析】人的红细胭在在y浓度食盐水中破裂,z浓度食盐水中皱缩,说明y浓度小于生理盐水浓度,z浓度大于生理盐水浓度,x浓度的食盐水于生理盐水浓度相同,三者的关系是z>x>y。

4.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动物心脏的搏动是通过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来完成的。

上述事例说明

A.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复杂性

B.单个细胞就能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通过生物体来完成

【答案】C

【解析】题中事例说明细胞能完成某项生命活动,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5.如图不能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A.肠腺细胞分泌肠液

B.汗腺细胞分泌汗液

C.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

D.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

【答案】B

【解析】图示表示胞吐过程。

肠腺细胞分泌肠液、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均通过胞吐过程分泌大分子的蛋白质。

汗液的成分为水、无机盐等,不通过胞吐过程。

6.下面对普通光学显微镜各部位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光圈:

调节视野的大小

B.反光镜:

调节物像的大小

C.转换器:

可换用不同放大倍致的目镜

D.细准焦螺旋:

调节焦距.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答案】D

【解析】光圈和反光镜均调节视野的明暗,A项、B项错误;转换器可换用不同放大倍致的物镜,C项错误;细准焦螺旋可以调节焦距,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D项正确。

7.生物界在基本组成物质上的高度一致性表现在

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基本一致

②各种生物的核酸都相同

③构成核苷酸的碱基共有5种

④各种生物体的蛋白质都相同

⑤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20种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②③

【答案】B

【解析】①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①正确。

②核酸包括DNA和RNA,有的病毒只有DNA、有的病毒只有RNA,细胞类生物既有DNA也有RNA,②错误。

③构成核酸的碱基相同,都是A、G、C、T、U,③正确。

④各种生物蛋白质是不同的,由于基因不同,所以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不同,④错误。

⑤生物体内都含有很多种蛋白质,组成这些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约有20种,⑤正确。

生物界在基本组成上的高度一致性表现在①③⑤。

【考点定位】碳原子的结构特点;氨基酸的种类;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名师点睛】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1)统一性:

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而且不同生物体的组成元素也大体相同;

(2)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且不同生物体所含元素的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

生物界在基本组成上表现为高度一致性,如化学元素的组成、核酸的碱基、氨基酸数目等,据此分析解答。

8.下列不属于细胞学说建立的意义的是

A.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B.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唯物主义基础

C.将千变万化的生物界通过细胞结构统一起来

D.证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存在着统一性和差异性

【答案】D

【解析】细胞学说提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动能的基本单位,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唯物主义基础,将千变万化的生物界通过细胞结构统一起来,证明了生物界存在着统一性,而不是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存在着统一性和差异性。

9.下图是某动物组织的一个细胞,其细胞质内含有的糖类和核酸主要是()

A.糖原和RNAB.糖原和DNA

C.淀粉和RNAD.淀粉和DNA

【答案】A

【解析】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类有半乳糖、乳糖、糖原,不会含有淀粉,淀粉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动物细胞细胞质中的核酸有DNA和RNA,但主要是RN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故选A。

【考点定位】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糖类的种类和作用的综合

10.下列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是

A.一块弃耕的农田B.一块稻田的所有水稻

C.一个牧场内所有动植物D.一块草地上的一株蒲公英

【答案】C

【解析】一块弃耕的农田可看做一个生态系统;一块稻田的所有水稻是一个种群;一块草地上的一株蒲公英属于个体;一个牧场内所有动植物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

【点睛】群落包含一定自然区域之内所有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来说,应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11.下列有关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硝化细菌、蓝球藻都含有核糖体

B.酵母菌属于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C.噬菌体、乳酸菌和霉菌都含有细胞膜

D.烟草花叶病毒、衣藻和蓝藻都含有细胞璧

【答案】A

【解析】硝化细菌、蓝球藻均属于原核细胞,都含有核糖体,A项正确;酵母菌属于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B项错误;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C项、D项错误。

12.在人口腔上皮细胞为实验材料“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A.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B.制片→水解→染色→冲洗→观察

C.制片→染色→冲洗→水解→观察D.水解→制片→冲洗→染色→观察

【答案】A

【解析】以人口腔上皮细胞为实验材料“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13.下列有关细胞的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脂肪酸和核酸都含有氮和磷元素

B.叶绿体中色素都含有Mg元素

C.脂肪、糖原和淀粉都是贮能物质

D.细胞内的化合物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

【答案】C

【解析】脂肪酸的组成元素是C、H、O,没有N和P,A错误;Mg元素是叶绿体中叶绿素的成分,B错误;脂肪、糖原和淀粉都是能源物质,可贮能能量,C正确;细胞内的无机物不是以碳链为骨架,D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糖类的作用;脂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1、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2、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其中脂肪的组成元素为C、H、O;

3、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

4、核酸(核苷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

14.下表所列有关检测组成细胞有机物的试剂、颜色反应及实际操作,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化合物

检测试剂

颜色反应

实验操作

A

多肽

双缩脲试剂

紫色

水浴如热

B

麦芽糖

斐林试剂

砖红色

水浴加热

C

淀粉

碘液

蓝色

水浴加熱

D

脂肪

苏丹Ⅳ染液

橘黄色

显微镜观察

A.AB.BC.CD.D

【答案】B

【解析】双缩脲试剂鉴定多肽实验中不需要水浴加热,A错误;麦芽糖属于还原糖,利用斐林试剂鉴定需要水浴加热并产生砖红色沉淀,B正确;碘液鉴定淀粉不需要水浴加热,C错误;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红色,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对于此类试题,需要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5.不同生物的核酸种类及分布不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类的遗传物质是DNA,不是RNA

B.原核细胞含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

C.病毒中只有一种核酸:

即DNA或RNA

D.酵母菌的细胞核中只含DNA,不含RNA

【答案】D

【解析】人类的遗传物质是DNA,A项正确;原核细胞含有DNA和RNA,含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B项正确;病毒中含有DNA或RNA,C项正确;酵母菌的细胞核中含DNA和RNA,D项错误。

【点睛】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叶绿体含有DNA;

(2)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主要在细胞核中通过转录生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16.下列关于细胞主要化学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

B.细胞中的自由水和结合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有关

D.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答案】D

【解析】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类,A项正确;细胞中的自由水和结合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B项正确;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有关,C项正确;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属于二糖,D项错误。

【点睛】细胞中的水分子以微弱的氢键与有机物结合,形成结合水。

氢键容易断裂、容易形成。

在温度较高时,氢键断裂,部分水分子脱离有机物的束缚,成为自由水。

17.下列物质与功能的对应关系错误的一组是

A.磷脂一-构成生物膜B.DNA—携带遗传信息

C.糖蛋白—识别与信息交流D.脂肪—动物细胞中特有的储能物质

【答案】D

【解析】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A项正确;DNA中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B项正确;糖蛋白参与细胞间的识别与信息交流,C项正确;脂肪是动植物细胞中都有的储能物质,D项错误。

18.研究表明,越是高产量种蚕,其丝腺细胞中粗面型内质网(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越发达。

这一事实说明

A.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

B.高尔基体与蛋白质的分泌有关

C.蛋白质在粗面型内质网上合成

D.粗面型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加工、分泌有关

【答案】D

【解析】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

越是高产量种蚕,其丝腺细胞中粗面型内质网(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越发达,说明粗面型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加工、分泌有关。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明确题意中强调粗面型内质网发达,强调粗面内质网的功能,而不是强调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和的功能。

19.下图表示一个细胞在进行某项生理活动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所占比例的变化.在此过程中最可能合成

A.雄性激素

B.血红蛋白

C.胰高血糖素

D.ATP合成酶

【答案】C

【解析】图中表示:

该细胞在进行某项生理活动后,内质网面积减小,细胞膜面积增大,该活动应是分泌某种胞外蛋白的过程。

雄性激素属于脂质类;血红蛋白、ATP合成酶属于胞内蛋白;胰高血糖素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

20.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DNA

B.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ATP

C.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均来自线粒体

D.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DNA,A正确。

叶绿体在光下才能利用光能合成ATP,B错。

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进行,也提供ATP,C错。

线粒体基质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反应场所,叶绿体基质是光合作用暗反应场所,所含酶不同,D错。

考点:

本题考查线粒体和叶绿体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21.有关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膜载体蛋白的合成不需要ATP

B.葡萄糖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

C.线粒体外膜与内膜的主要功能不同

D.变形虫和草履虫的细胞膜基本组成成分不同

【答案】C

【解析】A、蛋白质的合成需要ATP。

B、葡萄糖不是协助扩散就是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

C、线粒体外膜与内膜的主要功能不同。

内膜主要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D、变形虫和草履虫的细胞膜基本组成成分相同,都是磷脂和蛋白质。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2.在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标记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B.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C.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

D.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细胞膜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胰腺腺泡细胞分泌的消化酶属于分泌蛋白,3H标记的亮氨酸可以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

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过程是在核糖体合成多肽,内质网加工糖基化并形成空间结构,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为成熟蛋白质,形成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最后经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部,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3.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C.细胞核的核仁被破坏.会影响到胰岛素的合成

D.核孔是DNA、RNA等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答案】D

【解析】核仁是rRNA的形成区域,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A项正确;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B项正确;胰岛素在核糖体上合成,核仁被破坏,会影响到胰岛素的合成,C项正确;核孔是RNA等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DNA不会出细胞核,D项错误。

24.分析如图所示细胞.你认为它最不可能是

A.根尖分生区细胞

B.根尖成熟区细胞

C.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D.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脱

【答案】A

【解析】该细胞具有细胞壁、大液泡,应是成熟植物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根尖成熟区细胞、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脱均是成熟植物细胞。

25.胆固醇、小分子脂肪酸、维生素D等物质可以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A.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B.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细胞膜上镶嵌有多种蛋白质分子

D.细胞膜的结构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

【答案】D

【解析】胆固醇、小分子脂肪酸、维生素D、磷脂等物质均属于脂溶性物质,细胞膜的结构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脂溶性物质可通过自由扩散通过细胞膜。

26.埃博拉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下列关于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生命系统层次中的最小层次

B.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

C.能在无机环境中繁殖.因此具有传染性

D.可用煮熟冷却后的肉汤大量培养.用于科学研究

【答案】B

【解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不属于生命系统,生命系统层次中的最小层次是细胞,A项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在无机环境中繁殖,不能用煮熟冷却后的肉汤大量培养,B项正确,C项、D项错误。

27.在人的三种血细胞中.白细胞体积最大.却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中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

白细胞完成这两项生理活动是依靠

A.变形运动和细胞膜的流动性B.渗透作用和细胞膜的流动性

C.变形运动和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特殊技能和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A

【解析】白细胞能够变形,所以能穿过毛细血管壁。

该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点睛】辨析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

(1)结构特点: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胞吞、胞吐、细胞的变形运动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但不能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2)功能特性:

选择透过性。

物质穿过细胞膜进出细胞,既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以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

28.在人类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中罗伯特森提出的三层结构模型与流动镶嵌模型的相同点是

A..都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B.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均匀排列在脂质分子的两侧

C.都认为组成生物膜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和脂质

D.都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膜的基本支架是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A错误;蛋白质分子均匀排列在脂质分子的两侧是三层结构模型的内容,B错误;不论是三层结构模型还是流动镶嵌模型都是建立在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这一基础之上的,C正确;三层结构模是静态统一模型,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的,D错误,故选:

C。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9.为研究植物a能不能在b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学习小组设计了一个测定植物a细胞细胞液浓度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下表:

浓度(mol·L-1

0.15

0.2

0.25

0.3

质壁分离

不分离

刚分离

显著

显著

为保证植物a移植后能正常生存.b地土壤溶液的浓度应

A.≥0.2mol/LB.≤0.2mol/LC.≥0.3mol/LD.<0.2mol/L

【答案】D

【解析】植物a细胞在溶液浓度为0.15mol/L时不发生质壁分离,在溶液浓度为0.2mol/L时刚发生质壁分离,说明其细胞液浓度大约在0.15~0.2mol/L之间。

为保证植物a移植后能正常生存,b地土壤溶液的浓度应<0.2mol/L,此时才能保证细胞能够吸水。

30.某同学在5×目镜和10×物镜的组合下,看到视野中均匀分布着256个酵母菌细胞,在不移动装片的情况下,他在10×目镜和40×物镜的组合下可看到酵母菌细胞数是

A.64个B.32个C.16个D.4个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某同学在5×目镜和10×物镜的组合下,看到视野中均匀分布着256个酵母菌细胞,则换成10×目镜和40×物镜的组合后,长于宽都放大了10*40/5/10=8倍,所以可看到酵母菌细胞数是256/8/8=4个,故选D。

【考点定位】显微镜的使用

【名师点睛】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所观察到的范围之间的关系是: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大,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相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小,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3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索在无机环境中都可以找到.且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一定的作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因此作用微小

B.无机盐离子主要参与生物体内代谢废物的运输

C.用32P标记可示踪蛋白质分子合成、加工的过程

D.在组成人体活细胞的各种元素中O元索含量最多

【答案】D

【解析】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但具有重要作用,A项错误;自由水参与生物体内代谢废物的运输,B项错误;蛋白质分子不含有磷元素,C项错误;人体活细胞中水的含量最多,因此在组成人体活细胞的各种元索中O元索含量最多,D项正确。

32.如图为通过实验测得三种植物干种子中有机物含量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麦种子匀浆遇碘液呈现蓝色

B.双缩脲试剂与大豆匀浆混合呈紫色

C.可利用花生种子进行脂肪鉴定的实验

D.花生种子中只有脂肪是储存能量的物质

【答案】D

【解析】小麦种子含淀粉较多,匀浆遇碘液呈现蓝色,A项正确;大豆种子含蛋白质较多,双缩脲试剂与大豆匀浆混合呈紫色,B项正确;花生种植含较多的脂肪,可利用花生种子进行脂肪鉴定的实验,C项正确;花生种子中脂肪、淀粉、蛋白质都是储存能量的物质,D项错误。

33.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幼叶生长过程中.镁离子的含量逐渐增加

B.在收获季节.种子中自由水的相对含量降低.代谢减弱

C.因铁是组成血浆蛋白的重要成分。

因此缺铁会导致贫血

D.与水生植物相比.沙漠植物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较高

【答案】C

【解析】镁离子参与叶绿素的构成,在幼叶生长过程中.镁离子的含量逐渐增加,A项正确;在收获季节,种子中自由水的相对含量降低,代谢减弱,B项正确;铁是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C项错误;与水生植物相比.沙漠植物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较高,D项正确。

【点睛】自由水/结合水与代谢、抗逆性的关系

自由水/结合水

34.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

A.哺乳动物红细胞容易得到

B.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容易涨破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膜结构

D.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动物细胞放入清水中会吸水胀破,且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器和细胞核,即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的干扰,因此能制备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

所以C项正确。

ABD项不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教材中生物学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材料和试剂的选择,熟练完成相关实验的能力。

35.有人利用真核单细胞生物a、b做了如下实验,本实验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控制c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

B.控制c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质

C.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控制生物一切性状的发生

D.c性状的发生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信息共同决定的

【答案】A

【解析】图中c细胞细胞核与a相同,性状与a也相同,说明控制c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

但不能说明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控制生物一切性状的发生,也不能说明c性状的发生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信息共同决定的。

36.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活动的中心

B.线粒体和高尔基体是细胞产生能量的细胞器

C.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D.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水解酶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答案】C

【解析】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而不是代谢活动的中心,A项错误;线粒体是细胞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细胞器,B项错误;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C项正确;大多数酶的合成在核糖体上,D项错误。

37.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

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A.载体数量、能量

B.能量、载体数量

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能量、离子浓度

【答案】B

【解析】A、B两点在同一条曲线上,吸收相同的离子,所以载体相同,则影响A、B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是横轴的氧气浓度,即有氧呼吸能量的供应;B、C两点不在同一条曲线上,吸收的是不同的离子,但两点的氧浓度相同,代表能量相同,则影响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是载体数量,故选B。

【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名师点睛】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同时消耗能量。

38.小麦根尖成熟区细胞和分生区细胞都不适合用作质壁分离和复原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