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人才队伍的现状与对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9796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惠州市人才队伍的现状与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惠州市人才队伍的现状与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惠州市人才队伍的现状与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惠州市人才队伍的现状与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惠州市人才队伍的现状与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惠州市人才队伍的现状与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惠州市人才队伍的现状与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惠州市人才队伍的现状与对策.docx

《惠州市人才队伍的现状与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惠州市人才队伍的现状与对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惠州市人才队伍的现状与对策.docx

惠州市人才队伍的现状与对策

惠州市人才队伍的现状与对策

中共惠州市委组织部课题组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迎接新挑战,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为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惠州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更好地实施人才兴市战略,最近,我们组成调查组,对新形势下惠州市人才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活动,并就如何加强和改进人才队伍建设,增创人才新优势作了一些探讨。

一、全市人才队伍的现状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政和各部门紧紧围绕"科教兴市"的战略,十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政策和措施,使人才队伍建设有了较大的改观。

据2000年底统计,我市人才总量达85512人。

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8人,硕士学位560人,本科学历9884名,大专学历25907名,中专学历43822人;具有高级职称1029人,中级职称11679人,初级职称的32028人;博士生导师l人,硕士生导师6人;全市还评出拔尖人才150人,享受政府津贴人才15名。

这是构成我市人才队伍的主体力量,并逐步成了惠州两个文明建设的骨干力量和生力军,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市目前这支人才队伍情况同1995年相比,有了较大发展:

(1)人才数量增长幅度较大。

2000年与1995年相比,全市人才总量增加了18426人,平均每年增加3685人,增幅达2747%;

(2)人才队伍素质有较大改善。

2000年全市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比1995年增加了13003人,具有高级职称人才增加了307人,中级职称的增加了3965人;(3)人才的年龄结构趋于合理。

全市45岁以下的人才占整个人才队伍的818%,使人才队伍更加充满活力与朝气;(4)高新技术专业人才增长迅速。

国家级技术中心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人才大部份是近年引进的。

据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统计,仅去年调入的人员中,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占了188%我市人才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需要,尤其惠州要掀起新发展潮,建设现代化的石油化工城市、电子工业城市、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要求差距甚远,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突出表现在:

1、人才队伍比值较低2000年,全市人才总数占人口总数310%,而在1995年,全省人才总数已占了人口总数318%。

这就是说,我市现有人才密度还

3、人才培养能力不足全市的职业(技工)学校、各类成人学校虽然种类繁多,但规模细小、功能雷同、培养出的人才素质较低,难以满足我市产业发展对技术工人的要求;全市现有的9所普通中专学校,各成体系,部分专业设置重复,教学质量不高,毕业生就业率较低;惠州学院是我市唯一正规的高等学校,目前在校生仅有5000多人,而梅州、韶关高校的在校生早就超过了6000人的规模,高校专业中适应我市"三高"农业和海洋水产业发展的专业还是空白。

我市除惠州学院和市委党校(行政学院)能培养部分本科生外,无法培养出更高层次的人才。

在人才培训方面,我市虽然加大了力度,但培训的成效不明显,适需适用的培训欠缺,有的还流于形式。

4、人才流失较为严重近几年,全市人才外流呈上升趋势。

据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统计,全市1998年调出人员99名,其中本科以上学历的61人;1999年调出人员168名,其中本科以上学历的97人;2000年调出人员239人,其中本科以上的187人,硕士生达28名。

还有为数不少的人才将人事关系挂靠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到外市就业。

前些年我市人才济济的寿华科学园、先锋集团等单位的人才大部分流到外地。

从我市的建筑设计单位看,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调走了20-30%。

我市著名的南方通讯企业,有相当数量的技术骨干被深圳华为等公司挖走,该企业老总感慨地说:

"我们成了电子、通讯行业的'黄埔军校',专为别人培养人才。

"华阳集团前几年先后引进了15名博士,现只剩下2名。

TCL集团、惠州学院引进的博士也有流失问题。

山区人才流失更为严重。

如龙门县近几年就有上百名本科生未能回来就业。

还有部分山区镇一级卫生院,连主治医师等具有中级职称的人才都流失一空。

人才的流失不但给用人单位带来了损失,也对我市形象产生负面的影响。

综观我市人才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究其原因,从客观来看,一是由于过去我市人才基数较低,虽增幅较大仍不足于填补与先进地区之间的差距;二是我市经济实力软弱,人才的工资福利待遇明显低于广州、深圳、东莞及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三是我市文化学术氛围不浓。

尤其缺乏大型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信息相对闭塞,难以满足高层次人才的学习、进修和学术交流等需求。

从主观上看,一是有些单位对人才重视不够,未能给人才提供发挥才能的工作岗位和条件,人才学非所用,"英雄无用武之地";二是有的领导用人不公,管理简单,单位人际关系紧张,人才感到受排斥和压制;三是有的单位对人才关心不够,人才的实际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二、加快建设适应惠州发展需要人才队伍的对策

针对目前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按照人才高素质、社会化的要求,着眼于惠州新一轮创业发展和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我们认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兴市战略,应突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强化人才意识,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高度,充分认识搞好人才队伍建设在惠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强化"人才强市"的意识,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惠州要发展,人才队伍建设要先行"的观念,切实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惠州科技兴市之基,加快发展之本,增强竞争力之源,真正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摆上位置,行动上真抓实干。

越是面临发展的大好机遇,处于竞争激烈的关键时刻,越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越要把人才队伍建设认真抓起来,一事当前首先抓人才,依靠人才兴市,推进惠州发展。

要明确各级党政和各单位的一把手是抓人才队伍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不仅要常讲、亲自抓,而且要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表率,更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求才之渴,育才之举,用才之能,容才之量,护才之魄,举才之德,以实际行动为开发人才资源、促进人才成长创造条件。

要建立起党政领导干部抓人才、抓第一生产力的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制度,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依靠科技进步纳入考核各级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要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宣传力度,可在惠州电视台、电台、《惠州日报》等新闻媒体专门开辟《优秀人才栏目》,定期宣传报道在各条战线、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杰出人才的先进事迹,讴歌他们的精神风貌,让他们的业绩和成就家喻户晓,让他们的名字进入社会名流行列。

要坚持定期对各类人才开展评选活动,对被确认的优秀拔尖人才,该授予什么样的荣誉称号就授予什么样的荣誉称号,彰其功,扬其名,给予其突出的荣誉激励。

通过抓领导、领导抓和正确的舆论导向,推进全社会形成羡慕人才、崇尚人才、争当优秀人才的良好风气。

(二)立足于培养和用好现有人才,努力挖掘内部人才的潜力培养和用好惠州本地现有人才,最大限度地盘活内部人才的存量,不仅是用人才、促发展的有效方法,也是稳定人才、吸引人才的最佳良策。

因此,要想搞好人才队伍建设,为惠州掀起新发展潮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首要的、根本的要立足本地,眼晴向内,注重培养使用好现有人才,努力建设一支永不走的人才队伍。

在培养上,要把重点放在在职人才的继续教育上,通过"回炉"、"充电",丰富和更新人才知识;通过多形式、多渠道,逐步形成在职人才的终身教育体系。

要加强党校的建设,办好惠州学院、电视大学和市属中专;部分中专可改制,联合办成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或与大专院校联合办学,以增强办学能力,提高他们培训人才的水平;要积极鼓励各行各业、社会各界与国内外知名院校联合办学,尤其要充分利用惠州学院现有的条件,尽快引进一些名牌大学比如清大、北大、中大等到惠州开设硕士点、博士点、MBA班,改变目前我市各类人才进行高层次深造学习难的状况。

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抓紧开设现代远程教育,为培养惠州人才构建新阵地。

要有计划、有目的选派优秀人才到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研修深造,到发达地区和国外、境外考察交流和培训,到艰苦的地方和基层挂职锻炼,为惠州培养更多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在使用上,首先,要解决"知人善用"的问题。

对各类人才要加强了解,熟悉掌握本地、本单位所有人才的专业、爱好、特长等,并根据其特点,力求把他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去,让其干善于干的事,使其才位相宜,各得其所,尽显其能。

其次,要解决人才"有所为"的问题。

要积极创造条件,给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机会和场所,经常给他交任务、压担子、提要求,尤其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重要课题的研究要尽量吸收他们参与,使他们感到有目标,有奔头,学有所用,业有所成。

要适应惠州面对新一轮创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尽量让人才在好的项目、好的产业、好的岗位、好的社会环境中干事创业,为他们施展才干、实现自身的价值和追求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第三,要鼓励和支持人才到"一线"创业。

要积极引导科技人员面向企业、面向农村、面向急需的科技和经济领域,开展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和技术服务,领办民营企业,搞农业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推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使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在生产一线的各个领域得到较好的发挥和使用。

(三)根据发展需要,适度引进人才引进人才是弥补人才总量不足、加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由于种种原因,我市与广州、深圳以及珠江三角洲富裕发达地区比相对较为落后,无论是基础设施、经济发展,还是财力支撑、科研条件都有明显的差异,引进人才虽然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但如果一味追求大量引进,是不太现实的,也是不切实际的。

就当前来讲,比较现实的选择就是要根据发展需要,走适度引进人才的道路。

第一,要搞好人才需求的预测。

要紧紧围绕我市"十五"发展规划的战略重点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认真做好各类人才的预测工作,尤其要加强惠州支柱产业、新兴产业、重点工程和重点科研项目等领域人才的科学预测,真正做到对现有人才,所需人才,缺多少,缺什么,哪里来等问题认真分析清楚,在此基础上,制订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惠州市场人才预测规划和需求标准,为有目的引进人才打下基础。

第二,要着眼实际需求引进人才。

要按照"围绕发展引进人才、引进人才从需要出发"的要求,有计划地引进所需人才、实用人才、急需人才,真正做到哪里需要人才、哪里新上项目,人才引进工作就推进到那里,缺多少引多少,需什么人才就引什么人才,引进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努力提高引进人才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改变过去引进人才只讲数量不讲质量、引需脱节、盲目引进的现象。

第三,要适当超前储备优秀人才。

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远景目标,强化超前意识,适当储备一些"潜质好、用得上"的人才。

就当前来说,我们要把着眼点放在电子、化工、旅游业等行业作为储备人才优先考虑的范畴,尤其要密切关注中海壳牌在建设中各个时期所需人才的数量、专业、结构、层次等,抓紧建立起人才库,通过群众存才、自我推介、网上搜寻、人才广告、人才市场等渠道,广泛发现未来人才,并纳入人才库;甚至有些即使暂时用不上、而将来是紧俏的优秀人才可超前储存起来,以备需要,及时派上用场。

(四)创新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关键在于创新用人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最佳环境。

首先,要进一步更新观念。

坚决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平衡照顾的传统观念,做到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选人才;打破人才行业、部门、地域、身份的界限,树立人才社会化,知识共享,人才共用的观念;破除以学历、职称论人才的思维走势,确立以能力、业绩论人才的新思维。

通过观念创新,从而实现工作创新。

其次,要大力推进用人制度改革。

在党政机关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实行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公开招考制度,加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力度,建立起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任期制、试用制、辞职制和任职最高年限制;在事业单位全面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等制度;在企业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完善经营管理人才选拔任用、培养、考核、评价、激励、监督等制度。

通过改革,全面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凭素质定去留,凭实绩定升迁,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制度保证。

第三,要搞活人才流动。

重点是,市、县两级要加强人才市场建设,有条件的镇、村也要建立起人才服务点,尤其是市人才市场要加大投入,进一步搞好"软硬件"建设,推进信息化进程,使之建设成为设施先进、功能齐全、信息灵通、管理规范,能辐射全国、连接海外、服务全市的人才交流中心。

要充分发挥人才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政策引导、行政驱动和规范市场规则等手段,使各类人才实现自主择业与双向选择,在市场平等竞争中成长。

(五)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制订更多更优惠的人才政策政策优势是搞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

要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两个积极性,加强人才政策法规建设,致力营造优惠的政策环境,依靠政策的吸引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的不断优化配置。

〖BF〗就政府角度而言,要立足于从宏观上出政策。

当前要重点出台和完善如下几方面的政策:

(1)人才引进政策。

该政策除了要充分休现对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实行"户口不迁、身份保留、来去自由"的弹性用人方法外,对一些确实需要引进、并愿意调进惠州的高层次优秀人才,要在办理调动手续上开"直通车",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的户口可随调随迁,并在惠州范围内自由选择落户地,免征城市增容费等。

(2)平等竞争的用人政策。

真正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正、合理,以素质论人才,重实绩用干部,唯才是举,任人唯贤。

(3)效率优先、按劳付酬的分配政策。

要研究制定以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以业绩为主"按绩付酬",以及"年新制"等具体政策规定,尤其要使兼职兼薪、科技成果入股以及个人参股、入股的资产收益合法化、公开化、规范化,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要给予重奖等,真正使优秀人才多劳多得,"才有所值"。

(4)生活待遇倾斜政策。

主要内容应包括工资奖金、治病就医、住房保险、家属子女就业、交通通讯等方面享受优惠。

(5)职称激励政策。

改变过去专业技术职称评聘上的"论资排辈"和"按老分配"做法,坚持以实绩论英雄,把职称的申报权给个人,聘任权给单位,对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的科技人员可低评高聘,也可破格晋升,或直接设岗评聘,真正做到特殊人员享受特殊政策。

就用人单位来讲,要着眼于微观上制定和用好一些政策和措施,并突出做好"服务"文章,多做一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实事、好事。

(1)政治上多关心。

对成绩突出的优秀人才,在评先树优、入党提干等方面,同样条件优先考虑。

(2)工作和学习上多支持。

要尽力为人才创造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办公设备、试验场所、信息资料、科研经费等条件,多为他们提供一些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努力使优秀人才有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3)生活福利上多关照。

对人才要落实最低收入保障制度,住房、医疗保健、养老保险、家属安置、子女入学就业、文化生活等要全力保障,有关手续要帮助办理,切实使人才安居乐业,扎根惠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