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安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9817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安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秋安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秋安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秋安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秋安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秋安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秋安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秋安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秋安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秋安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秋安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秋安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秋安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安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docx

《秋安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安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安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docx

秋安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

(第一至六单元)

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

(10分)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月色入户,欣然起行__。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感时花溅泪__,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4)半卷红旗临易水__,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

(5)《三峡》中用奔马和御风作比,体现出夏季三峡水流迅猛急速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__,不以疾也__”。

(6)杜牧《赤壁》中“折戟沉沙铁未销__,自将磨洗认前朝__”,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的慨叹。

(7)真正的安静不在于外部环境的喧闹或宁静,更重要的是你自己内心的安宁,正如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所说:

“问君何能尔__,心远地自偏__。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

(1)—(4)题。

(12分)

对于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的动机或政治背景,我们怎么说都行,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它所选择的时机和执行的经过,可谓高明之极。

它比蒋介石在南京或上海发动的政变,或者共产党占据广州的情况,其流血和笨拙程度都不知要低多少。

起事计划事先一点也没有泄露给敌方。

到十二月十二日早晨六点钟,整个事件就已经结束了。

东北军和西北军控制了西安。

蓝衣社特务在睡梦中惊起,被缴了械,逮捕起来;几乎整个参谋总部人员都在西安宾馆的住处遭到包围,关了起来;邵力子省主席和警察局长也成了阶下囚;西安市警察向兵变部队投降;南京方面的五十架轰炸机和飞行员在机场被扣。

但是逮捕总司令却流了血。

……

东北军这批先遣人员的增援部队马上开到,孙上尉率部进攻总司令住处。

警卫人员猝不及防,没有久战,不过有足够时间让吃惊的总司令逃跑。

孙上尉到蒋介石的寝室时,他已经逃跑了。

孙率部搜索,爬上宾馆后面的白雪掩盖、岩石嶙峋的小山。

他们马上就发现了总司令的贴身仆人,接着不久就找到了总司令本人。

他只穿着睡衣睡裤,外面披着一件长袍,赤裸的手脚在急急忙忙爬上山时给划破了,嘴里也没有假牙,身子索索地在寒冷中哆嗦着,躲在一块大岩石旁的小洞里——这块大岩石是长城建造者秦始皇陵寝所在地的标志。

(1)以上文段所记载的历史事件是西安事变,这一事件的领导者是张学良和杨虎城。

(2分)

(2)“猝不及防”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

(2分)

(3)文中画线句使用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2分)

肖像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蒋介石的狼狈,反映了他的色厉内荏。

 

(4)请结合原著回答:

①这一事件的领导者去西安的本来目的是什么?

②你认为这一事件“高明”在哪里?

(6分)

①剿共;②起事计划事先一点也没有泄露给敌方,行动迅速。

3.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学校积极组织开展活动落实“通知”要求,请你参与。

(13分)

(1)请按要求修改活动通知。

(6分)

通 知

为落实“教育部通知”要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对待、合理使用网络,了解预防沉迷网络知识和方式,提高对网络黄堵毒信息、不良网络游戏等危害性,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和不法行为。

学校团委决定4月10日下午4:

30在学校西综合楼阶梯教室召开各班团支部书记和班长会议,请大家准时参加。

此致

敬礼

校团委

4月9日

①通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黄堵毒”,正确写法是“黄赌毒”。

(2分)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分)

成分残缺,在“危害性”的后面加上“的认识”。

③通知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2分)

删除“此致”“敬礼”。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

(4分)

①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用作比喻自己高风亮节的气节的事物。

(2分)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②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过重阳节的两种习俗。

(2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喝菊花酒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高(佩带茱萸)

(3)下列对一首古诗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A)(3分)

我家洗砚池边树,________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____留清气满乾坤。

A.朵朵 只  B.朵朵 要  C.枝枝 只  D.枝枝 要

二、阅读(55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018·安徽)(22分)

________________

①那个暑假,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

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

“来玩踢罐电报呀——”

②“踢罐电报”是那时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

它的玩法简单:

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

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

他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

③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

他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顾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

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更奇怪的是他的耳朵,明显的一大一小。

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

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

只有他家才有这种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得踢,如果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

④我家刚搬到这条街上来,我就加入了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

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我身高腿长,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

尤其是我踢罐儿那一脚,“啪”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丁零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呢!

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

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冒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

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

天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

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白粉圈里,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朝他叫着骂着,拉他胳膊回家。

这愤怒的声音里似乎含着对我们的谴责。

【甲】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

⑤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

【乙】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一种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

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

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

【丙】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

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悦耳,那么刺激,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

【丁】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

⑥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

⑦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

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齐心合力地等待着这位小伙伴了。

大家尽力不叫他坐庄;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也很快有人情愿被他捉住,好顶替他。

大家相互配合,心领神会,作假成真。

一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边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急忙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堆里。

我俩蜷缩在一张破桌案下边,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却互相能感到对方的胸脯急促起伏,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啊!

我忽然见他那双眯缝的小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像晨星一样光亮!

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

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

(选自《冯骥才散文精选》,有改动)

4.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D )(3分)

我的心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

A.【甲】    B.【乙】    C.【丙】    D.【丁】

5.第⑥段独句成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承上启下(过渡)__,在内容上的作用是__凸显了大家对歪儿回来的释然和惊喜之情__。

(4分)

6.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

(4分)

(1)那个暑假,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想去玩游戏的急切心情。

 

(2)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写出了歪儿对游戏的热爱和对友谊的渴望。

7.第⑦段说“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请联系上下文概括发生了哪些变化。

(6分)

①大家对歪儿由捉弄、讥笑到关爱、保护;②歪儿由孤独、痛苦到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满足。

8.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简述理由。

(5分)

示例:

①歪儿(或“我和歪儿”):

歪儿(和“我”)是文章的主要人物。

②踢罐电报:

踢罐电报是文章的线索(中心事件)。

③光亮的眼睛:

友谊让歪儿的眼睛像晨星一样光亮,又美又动人。

【二】(2019·杭州)(18分)

材料一:

(新华社2019年5月18日)

材料二:

“我不在博物馆看展览,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一个热衷于在博物馆“打卡”的网友这样描述自己的休闲时光。

毋庸置疑,“逛博物馆”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仿佛是跨越千百年时光而来的先人信札,一件件文物的“前世今生”,让观众得以一窥祖先们的生活图景、悲欢离合。

这样的“精神盛宴”,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已不再是小众需求。

虽然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但中国博物馆仍然面临“成长的烦恼”。

“一个好的博物馆,应该在做好保护、研究等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让身处其中的观众在很舒服的状态下接受教育,潜移默化地树立文化自信。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

这对博物馆“讲故事”的能力无疑提出了很高要求。

调查发现,博物馆“讲故事”能力仍是短板。

观众对博物馆不同方面的评价中,评分最低的三项是“互动体验手段”“高科技展示手段”和“讲解体验”。

至今还有很多博物馆停留在展示奇珍异宝的阶段。

好的展览,要用古诗打动观众。

展览的要义,不是追求最上乘的展品,而是讲好展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展览的最终目的不是展示坛坛罐罐,而是展示这个区域过去人们的生活。

(同材料一)

 

材料三: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的成功,正在于它跳出了传统器物学和考古学的解读思路,通过透物见史、见人、见精神的方法,解读国宝背后的文明密码及其传奇故事。

与传统展陈方式相比,观众更青睐有互动和参与感的展览。

为了满足新需求,不少博物馆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在文物活化方面各出奇招。

甘肃省博物馆推出一组文物表情包,被年轻人大量下载;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构筑出真人与虚拟交织、人在画中的沉浸体验;湖北省博物馆推出“我的假日在湘博”等系列活动,每场预约名额被一抢而空……

(《人民日报》2019年5月10日)

9.下列对材料一图表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2018年我国登记备案的博物馆数量和参观人数,与上年相比都有增加。

B.“新华社记者卢哲编制”,标明了编制者的身份和姓名,以体现信息的可靠性。

C.2018年我国登记备案的免费开放博物馆数量,比上年增加了218家。

D.统计图配有多个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图案,可以让读者感到形象、亲切。

10.结合材料,谈谈如何解决目前博物馆“成长的烦恼”。

(5分)

转变博物馆传统思路,关注展品背后的文化;改善博物馆展示和讲解方式,增加观众的互动和参与感。

11.材料二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运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

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

12.如果选用上述三则材料做一期宣传专题,下列哪项适合做专题的主标题?

请选择并简述理由。

(6分)

A.博物馆“热”背后的“冷”思考

B.博物馆的未来,路在何方?

C.博物馆,应讲好自己的“故事”

示例一:

我选择A。

标题用“冷”“热”对比,形象生动,表达鲜明,容易吸引读者。

既关注到当今博物馆“热”的现状,又冷静思考了博物馆存在的短板和未来发展的出路。

示例二:

我选择B。

标题用设问的形式能吸引读者,引人思考。

暗示了博物馆现状的不足,引发读者思考博物馆未来如何改革发展。

示例三:

我选择C。

标题用拟人的手法,表明在博物馆“热”的当下,讲“故事”仍是博物馆的短板,今后应该在讲解方式、互动体验等方面作出努力。

【三】(15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

归,召晏子而问之曰:

“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

”晏子对曰:

“国有三不祥,是不与①焉。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

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

如②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③为不祥也?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与:

在其中。

②如:

到,往。

③曷:

怎么。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管夷吾举于士    于:

__从

(2)人恒过过:

__犯错误

(3)入则无法家拂士拂:

__同“弼”,辅佐

(4)下泽见蛇泽:

__沼泽

(5)晏子对曰对:

__回答

14.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以后才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2)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到老虎的家、到蛇的巢穴看见它们,怎么能说是不祥呢?

15.【甲】文的表达方式是__议论,【乙】文的表达方式是__记叙。

(2分)

16.从孟子、晏子的话中可以体会到治国的关键是什么?

(4分)

为政,要举贤任能。

【乙】参考译文:

齐国的景公出去打猎,上山时看见老虎,到沼泽地看见蛇。

回去后,叫来晏子问他道:

“今天我出猎,上山看见老虎,到沼泽地看见蛇,大概是所说的不祥吧?

”晏子回答说:

“国家有三种不祥(的情况),这个不在其中。

就是有贤能(的人)却不知道,一不祥;知道(贤能)但是不用,二不祥;用但是不委以重任,三不祥。

所谓不祥,就是像这种情况。

今天上山看到老虎,(那山)是老虎的家;到沼泽地看见蛇,(那沼泽)是蛇的巢穴。

到老虎的家、到蛇的巢穴看见它们,怎么能说是不祥呢?

三、写作(55分)

17.请以《小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作文题目:

100

100

200

200

300

300

400

400

500

500

600

600

700

700

800

8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