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时怎样加大解题训练的力度.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99982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时怎样加大解题训练的力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复习时怎样加大解题训练的力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复习时怎样加大解题训练的力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考复习时怎样加大解题训练的力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考复习时怎样加大解题训练的力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中考复习时怎样加大解题训练的力度.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时怎样加大解题训练的力度.doc

《中考复习时怎样加大解题训练的力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时怎样加大解题训练的力度.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复习时怎样加大解题训练的力度.doc

中考复习时怎样加大"解题"训练的力度

泰州市塘湾实验学校孟友华

目前2008年的中考复习工作都在紧张有序的进行,在集体备课时不少学校都在讨论和研究上一年的中考试题,希望对新一年的中考备考有所启发,在对我省各地的试题研究后。

不少学校都流传着一种说法:

计算题考得太过分了!

于是,为了使今年的中考“分数”高一点,应该加大“计算题”的训练力度。

什么叫加大?

往哪方面加大?

是不是又要回到落实“新课程标准”以前的“题海大战”中去?

本文拟对这一问题提出本人粗浅的意见,以就教于同行。

是的,一上场考试就是在解答考题,也就是在解决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确实需要我们老师平时去训练,它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但我想,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不是依靠盲目地增大作业的容量、增加考试的次数、加大试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就能实现的。

而是应该在解决问题的手段上多想想办法,多动动脑筋。

所谓手段,应该是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各个“知识元”,知识元是书本知识的最小可控单位。

书本知识载体上的内容是诸多知识元的组合。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我们是应该在“知识元”的训练上加大力度才是。

我们应该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上加大训练的力度,而不是搞“题海大战”!

请大家先看看去年苏州市的一道中考题:

在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当开关S1断开,S2、S3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A;当开关S1闭合,S2、S3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5A,则R1的阻值为_______Ω.当开关S1闭合,S2,S3断开时,R2的电功率为_________W.

分析:

下面我们按照一般的解题步骤来分析该题所涉及的“知识元”以及我们应该加大训练的内容。

【知识元1 建立模型】物理模型是人们思维的依托,是我们研究物理问题的落脚点。

具体到电学,相关的电路图常常是解决电学问题的模型。

随着开关的“开”和“关”,所对应的电路中各用电器的连接方式就会发生变化,相应的电路图也就发生了变化,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加大对学生的训练,探究是讲究过程的,过程是一种“程序”,建立相关的电路图模型是我们解题“程序”中的第一步。

本题我们就可以先建立起当“开关S1断开,S2、S3闭合”时的模型图2和当“当开关S1闭合,S2、S3断开”时的模型图3,为后面的解决问题搭起思维的平台。

【知识元2 寻求“简化”】“化繁为简”也应该是我们训练的重点,在图2、图3中将两电阻的并联与串联看作是一个等效的电阻(即通常所说的“总电阻”,这个方法就是一种简化),这样简化后,图2、图3可以进一步地简化为图4的情况。

则问题就变为了“已知电压电流求电阻”的问题了

【知识元3 数学工具】有同学解物理题错了,不是错在不懂相关的物理知识上,而是“冤”在其他的学科上。

例如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差,数学的运用能力不高,都是导致“冤”的根源。

一旦物理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后,老师再稍加点拨,学生往往就会心领神会了,但在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

一旦物理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后,我们物理老师就往往就认为这是数学的问题了,应该是数学老师教学中已经应该解决了。

这是“学科本位”思想的具体体现。

在实施新课标后,这个观念应该改变。

这个时候,作为物理老师,在这些文献我们也是有“引领”责任的。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注意“数学在物理中的运用”的过渡训练。

本题可以转化为方程组来求解。

【知识元4 运用结论】简单问题的结论,往往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最有效的手段,这是符合人类的认识“总是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发展规律的,运用已有的结论去解决新的问题,也是我们应该着力培养的一种能力。

本题的第二问,是建立在第一问的解答基础上的,相似于在在图3中已知R2的值与流过它的电流值求电功率的问题。

应该是属于一个基本的问题了。

当然命题人员对“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估计有点过高,但是题目的命题思路还是可圈可点的,希望引起同行的注意,如果我们把问题设计成:

在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当开关S1闭合,S2、S3断开时,R2的电功率为0.75W,电流表的示数为0.25A,则R1的阻值为_______Ω.当开关S1断开,S2、S3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A;则,考核的知识元相似,但解题难度将会明显降低。

图5

这几年中考题中跟上题命题思路相似的题目是很多的,大家不妨再看一下去年扬州市的17题:

小红家买了一台电烤箱,有高、中、低三个档位的发热功率。

图5是其内部简化电路图,开关S1可分别与触点a、b接触。

已知:

Rl=60.5Ω,R2=121Ω,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当开关S1置于b端,S2断开时,电烤箱处于     档位;电烤箱在中档位工作时,消耗的电功率是  W;电烤箱在高档位工作时,对食物加热5min,消耗的电能是 J。

解答这题所涉及的“知识元”除以上几个外,还有一个“知识元”,那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即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这是在新课标中强调的的一个重要理念。

很多生活实际问题可以用我们学过物理知识去解决,眼下的中考题大多注重生活、贴近实际,我们解题的关键是从考题所提供的生活情景中识别出物理信息来,这是我们平时教学和这次中考复习训练中所应该加强的。

在本题中关键是要让学生找准目标。

也就是先要让他们意识到:

“发热功率有高、中、低三个档位是什么含义?

各在什么情况下实现?

”当学生感悟到:

“高档是指电烤箱的电功率最大、低档是指电烤箱的电功率最小”,再以此为出发点,意识到可以由公式P=去思考:

由于电源电压是不变的,所以“只有当电路中的总电阻为最小时,电烤箱的电功率最大;当电路中的总电阻为最大时,指电烤箱的电功率最小;”接着再去分析“两个开关如何连接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为最大;如何连接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为最小”,这一系列的问题弄清后,题中问题的判断和相关的计算就会感到“瓜熟葶落”、“水到渠成”了。

以上这些“转化”,我们老师应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有关讨论活动中去,这样不但学生会自己得出结论来,还会觉得“学物理有用”、“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从而激发出学习热情来。

如果我们采取“满堂灌”的方式,生吞活剥的把这些结论一下子直接告诉学生,然后再通过多次考试来进行所谓强化训练。

那样将会使一些学生越练越觉得物理难学难懂。

更加滋生起厌学情绪。

因此:

加大“知识元”的训练,是我们在中考复习训练,组织学生参与到探究教学过程中所应该重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