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27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0147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27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27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27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27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27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27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27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27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27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27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27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27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27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27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27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27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27 Word版含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27 Word版含答案doc.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27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27Word版含答案doc

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2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分)

捕蝶者(筱敏)

你痴迷于捕蝶事业。

你爱蝶,研究蝶,珍藏蝶。

你自信你是蝶的知己,蝶亦恍惚成了你的生命,你甚至反复地梦过化蝶了。

你备好捕蝶网,这种网轻、软、纤细而滑,不易损伤蝶翼及其鳞片。

你把必备的工具缚在腰间:

采集盒、三角纸袋、记录本、铅笔、剪刀、镊子,还有毒杀蝶类的广口瓶。

你把呵护美丽的一切都想得极其周密,你是受过专业训练的。

你出发去捕蝶,你去往原野、山林、洲屿的幽寂处寻捕蝶中珍奇。

蝶在你眼前飞舞。

看那蛱蝶,多美!

但比不上凤蝶:

翅表斑斓,通身闪耀灿烂的金属光泽,飞舞时异彩耀目,体态优雅,尾突飘逸,如飘带,似轻丝,当风起落,若仙若幻。

你的捕蝶网在操纵你了,神助一般的手感。

迎头下网,追尾兜网,网网必有所获。

手腕轻抖扭转纱网,封死网口,网中的精灵徒然挣扎,在你手中逃脱的可能已经是零。

隔着纱网,你清楚地看到你的猎物的处境,清楚地辨别出它们的价值。

你一手轻提网底,小心翼翼取出那只眼蝶或蛱蝶,将它两翅朝后并拢,像它停在叶间歇息时的样子,然后用手指在其胸肌上轻轻一捏,非常之轻,然而必须是致命的,你要保持它外观的完整。

你感觉到那里有不可挽回的破裂声,这声音除你与它之外,连片刻之间与它双飞双栖的情侣也不能听见。

你用质地柔软光滑的三角纸袋把它装好。

然而有一些蝶你不这样处理,你不要那胸节间的破裂声,你要一个更完整的标本。

于是,你并拢了它的双翼之后,轻轻往它的腹部注射一丁点儿酒精。

它在你手中颤栗了一下,是挣扎吧?

它很快就不动了,杀死一只大尾凤蝶只需要 0. 5 毫升酒精。

但若是命运垂青于你,竟然遇到太珍稀的,太宝贵的,颤栗的就应该是你了:

一只刚刚出蛹的新蝶,双翅还是润湿的,鳞片鲜丽,纤尘未染,就在你的网里。

你激动得几乎昏厥,眼窝潮热,倚着树干大口吸气。

你果断地启用了你的毒瓶。

它即刻就不动了,即刻。

这造物的绝世精灵,连挣扎的瞬间也没有,它完美如初。

你曾经想过生与死的问题吗?

从前有一位远方的诗人,悲恸于另一位诗之精灵被凌虐,他要与帝王谈谈生与死的问题,那就像被你捕获了的这蝶之精灵的伴侣,竟从逃亡之路返回来,停在你的环罗纱网之上,要与你谈谈生与死的问题。

你们能以什么方式交谈呢?

你想谈谈美,谈谈你全身心的珍爱,谈谈你的贡献和牺牲。

这是你的宗教,你坚信这是世上惟一的宗教,决然的美和决然的虔诚。

什么是生命的意义?

成为一个珍稀标本名扬世界,还是默默耗损掉美丽终老山林?

你隐身树丛等了许久,那只精灵的伴侣到底没有回来。

你想着毒瓶内的那只蝶,你急不可耐,取出一支细小的钢针,自蝶的胸背中央插入穿透,将它固定在凹槽内的软木条上。

蝴蝶有没有心脏?

你是专家,这你清楚。

如果有,这一针正好就从它的心脏穿过。

谁会听到那破裂之声?

现在,趁它的翅膀还未僵硬,你用拨针轻轻将它们左右展开,使前翅的后缘与身体成直角,后翅前缘脉与前翅的后缘相称。

那宽大透明的翅膜何等完美,翅膜内贯穿的纵脉以及横脉,惟上帝之手能创造出来。

刚刚羽化成蝶,还没来得及振翅,还没有经风吹拂。

鳞片呈砌瓦状密密排列在翅膜之上,洁净,流利,鲜亮,没有丝毫磨损。

在你的展翅板上,你用拨针为它展翅,是它平生第一次的展翅,也是最后一次的展翅,这或许就叫做永恒吧?

它娇艳的色泽之上,覆过一层银质的灰色,像是由外而内镀着溪涧的月光,也像是由内而外渗着绝世的悲伤。

你用拨针将蝶的触须拨正,左右对称摆在头的前方,轻轻把长纸带压覆过蝶翅的基部及外缘,远远用虫针固定好。

这是一个绝好的标本。

在你珍藏的标本盒里,它将走遍世界,赢得无尽的惊叹。

它将永远栩栩如生。

它价值连城。

它属于你。

现在你掏出记录本,书写编号、采集地点、时间、海拔高度、采集人……蝴蝶名称那一栏你空着。

空着!

午时的太阳穿过林木,在你周边溅起一道道光芒,像在布置一个祭奠。

这是蝶类专家最辉煌的时刻,你感觉自己如同帝王。

那一栏空着,那意味着这绝世的精灵将以你的名字来命名。

那位远方的诗人来了,带一个很瘦很长的影子,现在他要与你谈谈生与死的问题。

是生与死,而不是美、价值或声誉。

你们对峙良久。

然后,各自俯身为自己掬一捧山涧溪水。

你一时有些恍惚,分不清那是诗的精灵还是蝶的精灵。

然而有一个信念在你是明确的:

你是胜者。

这事实不再能改变。

无论它是什么精灵,你已建立了伟业,它已失去了生命。

1.“它即刻就不动了,即刻。

”句中连用两个“即刻”,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分)

2.捕蝶者“痴迷于捕蝶事业”,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分条概括。

(4分)

3.结合文章内容,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①蝴蝶有没有心脏?

你是专家,这你清楚。

如果有,这一针正好就从它的心脏穿过。

②午时的太阳穿过林木,在你周边溅起一道道光芒,像在布置一个祭奠。

4.本文采用第二人称来写,请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分)

 

5.文章末尾说:

“你已建立了伟业,它已失去了生命。

”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评析。

(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新闻现场

魏柏林

吴贵平因抢救落水小学生被村长知道了,村长报给了镇里,镇里请来了本市电视台的摄像记者,打算把这件事当作精神文明建设的典型来抓。

为了把这次报道搞得更有现场感,镇里打算再现一下当时救人的场面。

也就是说,让当初落水的那个小学生再落一次水,让吴贵平再去抢救一次。

一切准备就绪,可是,报道的主角却不肯出镜。

那个小学生上次已经尝够了呛水的苦头,这次说什么也不下水了。

他的家长也不同意,理由很简单:

水火无情,虽然有些保护措施,万一失手怎么办啊!

村镇两级领导一合计,为了保险起见,决定请一个会水的孩子来替代。

替身小学生找好了,可是吴贵平却又扭扭捏捏不愿合作。

村长给他做了老半天工作,从精神文明建设到集体和个人荣誉等等,大大小小的道理讲了个遍,最后吴贵平竟憋出一句:

“要我下水可以,但必须给我套个救生圈。

村长说:

“那怎么行,你当初救小孩的时候可没套,现在也不能套,人家要拍的就是那个真实劲儿,你懂不懂?

“可是,可是……”吴贵平可是了老半天,还是没说出个所以然。

一直在现场督阵的镇长似乎看出点什么,拍了拍吴贵平的肩膀说:

“吴贵平同志,我知道你的意思,请放心,我们决不会亏待你这位救人英雄,你的事迹,我们不但要向全市人民做电视宣传,同时也打算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镇里已经决定给你颁发千元现金大奖!

再说,你奋不顾身抢救落水儿童这是事实,今天这样安排,只是为了再现新闻现场,以便收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希望你能积极配合,不要再有什么顾虑了!

”吴贵平低头沉思了半天,总算点了点头:

“好吧,那我就试试看,不过,万一我没弄好,你们可要帮忙啊!

“你别得了便宜还卖乖好不好,准备下水吧!

”村长见吴贵平答应了,兴奋得直挥手,高声喊道:

“各就各位,预备——开始!

随着村长一声令下,记者扛起摄像机,将镜头对准了河边那处深潭。

替身小学生尖叫着跳进水里,小手直拍水面,装出溺水挣扎的样子。

吴贵平试探着向小学生走去,可河水刚刚齐脖子,他便脚底发飘,站立不稳,扑腾扑腾连呛了几口苦水,幸亏一直跟在他身边的老婆眼急手快,连忙递了根竹棍给他,总算把他扯上岸来。

看到这般光景,镇长脸上挂不住了,朝村长大发雷霆:

“什么勇救落水儿童的英雄?

明明是一个旱鸭子,救什么救?

告诉你,以后再报这样的假新闻我要撤你的职!

”村长一脸沮丧地说:

“镇长您真是冤死我了,吴贵平抢救落水儿童是我亲眼所见,这可是千真万确的事啊!

“你别睁着眼睛说瞎话了,刚才大家都看见了,他连自己都救不了,怎么能救别人?

“嗨!

天知道这小子是怎以搞的,真是狗肉上不了正席!

”村长向镇长交不了差,只好把一腔怨气撒向吴贵平,“你小子给我解释清楚,当初你是怎么把人给救起来的?

“村长,不瞒你说,我真的不会玩水,只是,只是那一刻我以为那落水的是我儿子,才拼了命去救。

”吴贵平挠了挠后脑勺,不好意思地说,“那一千元的奖金我不要了,英雄我也不当了!

村长望了望镇长:

“这条新闻还拍不拍?

镇长沉思片刻,点了点头说:

“拍!

不过,我建议把那个落水儿童换成吴贵平的儿子来拍。

村长面露难色地说:

“那也不成,吴贵平的儿子早在一年前就淹死了,并且,好象也是在这个鬼地方!

现场一片沉默……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第12期)

6.下面关于文章的解说,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从情节看,镇里打算再现一下吴贵平当时教人的场面是为了把这次报道搞得更加真实、感人,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感召他人的作用。

B.从人物看,不会游泳的吴贵平,看到有小学生落水,还是义无返顾地去救人,这只是他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品格使然,没有功利目的。

C.从环境看,小说的社会环境是一个民风淳朴的村庄,没有受太多功利观念的影响,所以吴贵平才没有任何顾虑地救人。

D.从写法看,小说的语言描写很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

镇长的官僚腔透露了他的狭隘与急功近利;吴贵平的欲言又止,显示了他内心的矛盾。

E.从主题看,小说讽刺的意味大于赞颂的意味。

当前,为了追求政绩,某些领导搞形式主义、面子工程;为了吸引眼球,某些媒体再造新闻、夸大渲染,这都令人深思。

7.这篇小说在情节设置上的最大特点是“一波三折”,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小说出现的几次波折。

(6分)

 

8.小说的结尾,作者写道“现场一片沉默……”,请你根据作品分析一下,镇长、记者们以及吴贵平的内心各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6分)

 

9.小说中的中吴贵平因以为落水者是自己溺水而死的儿子而去救人,他还能否被称为“英雄”?

请联系文本、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大树

⑴如果你的生活中周围没有伟大的人、高贵的人和有智慧的人怎么办?

请不要变得麻木,不要随波逐流,不要放弃向生活学习的机会。

因为至少在你生活的周围还有树——特别是大树,它会教会你许多东西。

一棵大树,那就是人的亲人和老师,而且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就是伟大、高贵和智慧。

⑵更早发现这一点的,是托尔斯泰。

他在《战争与和平》这部巨著中,有一段保尔康斯基公爵与老橡树的对话,就体现了树的生命对人的生命所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影响。

⑶再早些,中国历史上也有人流露过这种意思,叹息过“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这证明,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从“阅世”的意义上看,人是比不过树的。

所以,你若是到十三陵,看到周围静立在那里的松柏,尤其是看到那种虎卧龙盘的老柏,会不由得生出某种敬畏和感动——有什么办法,帝王们全都死了,它们却依然活着,默默地居高临下地看着人间的兴衰更迭、生死荣辱。

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是历史,它们就是帝王。

⑷我甚至觉得没有什么哲学比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更多。

同样是生命,树以静以不言而寿,它让自己根扎大地并伸出枝叶去拥抱天空,尽得天地风云之气。

相比之下,人愚蠢而又浅薄,人一生都在说话,声嘶力竭,奔走呼号,没有人肯静下来想一想,没有人想到向树学习点什么,在人的心目中,树是傻瓜。

那么在树的心目中人是什么东西呢?

不清楚。

能够清楚的是,树的存在为人们贡献了自己的全部,从枝叶到花果根干,却从未向人们索取过什么。

许多家畜供人驱使食用,但同时也靠人喂养照料;树却是用不着人养的,它在大自然中间活得好好的,姿态优美,出神入化。

那些绝崖石缝中斜逸而出的美松树是靠人养活栽种的吗?

谁敢到那种险处去呢?

树甚至连恳求人们不要砍伐它的意思都不曾流露——那是锯子在尖叫而不是树在尖叫。

⑸等到大树被伐倒了,人们看到了它的心——年轮,一圈一圈,岁月的波纹荡漾,生命的记忆永存。

这时候,略有悟性和良知的人就全明白了:

树绝不是麻木的,而恰恰是有灵有智的。

它虽不语不行,心里面却比谁都清楚。

它与山河大地、飞禽走兽、风云雨雪雷电雾的关系,比人更深入、更和谐。

它是处理这些复杂关系的大师。

⑹它不靠捕杀谁猎获谁而生存,但它活得最长久。

这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连草也不吃,连一只小虫子的肉也不吃,但它却能长得最高大、最粗壮、最漂亮。

这才是奇迹呢,树不用吃饭。

真正有生命活力的大树全都已经与天地风云融为一体了,它与山河共呼吸,取万物之精气,反过来又养育万物;得日月之灵华,结果又陪衬日月。

若是说什么气功,树才是真懂气功的大师。

要说什么“天人合一”,人类不过从树那儿学了一点皮毛。

⑺我在塔克拉玛干边缘的墨玉县见到过一棵八百年的梧桐树王,那样干旱的沙漠边缘,它得有多么大的道行才能活过来呀!

何况它不仅活着,而且枝叶繁茂,生机勃勃,它像一个巨人一样健康地屹立着,襟怀博大,人和梯子在它脚下显得极其可笑。

⑻它的王者风范不是靠什么前呼后拥的声势造就的,它靠它的阅历、它的顽强生命力、它的光辉的生命形态,使人望之而生敬仰之心、爱慕之情,使人认识到伟大、高贵、智慧这些词语从人类头脑中产生时的本义。

⑼我还见到过五百年高龄的无花果王,这件事我也在《和田行吟》一文中描述过。

它占地数亩,落地的无花果使它周围散发着甜腻的腐败味儿和幽深的清香,它的枝干如同无数巨蟒纠缠盘绕,四处爬伸。

它达到了它这种植物的极致,造就成、编织成一座自己的宫殿。

⑽但是树和人一样,同样有各式各样的苦难伴随,除了被砍伐之外,还有各种艰难。

在天山南麓温暖干燥的农村,白杨是路边、渠旁、屋后、田畔常栽的树,它绿叶飒飒直耸高天。

可是有一年冬天,南疆奇冷,这些适应了温暖干燥气候的白杨遭受了打击。

有些已经非常粗壮高大的白杨被生生从中间冻出一条裂缝,裂缝一指宽,从树这边透过裂缝可以一眼看到那边的农田。

⑾还有一年八月北疆下大雨,下着下着,变成了大雪。

大雪里饱含水汽,落在仍然枝叶翠绿茂密的树上,积成很厚、很重的银冠。

第二天阳光一照,十分奇丽壮观。

但是不少树承受不了了,枝丫被压得劈开。

银雪、绿叶之下,被劈折后露出的白生生的枝丫的内质,望过去就像人的白骨被折断后的模样,一样的惊心动魄。

树无声,可是你完全可以感受到它的疼痛。

⑿一棵树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灾难,但它要是都挺过去了,经历了时间的考验。

它就会成为一棵大树。

这样的大树会引起人们特殊的敬意。

比如在哈密,就有一些幸存下来的百年老柳树。

它们的形态确实不同寻常,一看就知道,是具有特殊生命力和特殊经历的树。

它们身上都有编号挂牌,就像勋章一样,代表着特殊的荣誉。

这些柳树就是大名鼎鼎的“左公柳”——左宗棠平阿古柏后沿途栽下的柳树。

可是当年“遍栽杨柳三千里”,能活到今天的,就只有这些了。

⒀你细细端详这些巨大的柳树,会从它们每一棵树的神态雄姿上,找到左宗棠的神韵。

一派大人物风范。

我当时就颇觉疑惑,心想,难道树也会遗传栽树人的风貌吗?

要是果然如此,那树就是通神通灵的生物了。

⒁看来我们对它们了解得还远远不够。

10.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哪些地方的树?

又用这些树说明了哪些观点或见解?

请分点回答。

(6分)

 

11.文中第4段中说“在人的心目中,树是傻瓜”,作者为什么这样讲?

请分点回答。

(6分)

 

12.这篇散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样写有哪些好处?

请分点回答。

(4分)

 

13.文章开头就说大树“就是伟人、高贵和智慧”,“它会教会你许多东西”,阅读了这一篇文章,你觉得大树的哪些东西值得你学习?

(4分)

 

参考答案

1.两个“即刻”表明捕蝶者的毒瓶毒气之强,蝴蝶被残杀之快,也表现了我震惊的心理。

(3分,三个要点各1分)

2.①极其周密的捕蝶准备;②不惜跋山涉水去幽暗处捕蝶;③对专业知识的谙熟;④捕杀蝶时动作的纯熟;⑤制作标本时的精心细致。

3.①用看似平白的诘问和叙述,表现出作者对捕蝶者漠视生命,不动声色的戕害生命行为的深深谴责。

②通过环境描写,暗示捕蝶者以残杀生命来彰显辉煌,用“祭奠”一词,表达了对生命逝去的哀伤。

4.本文采用第二人称来写,便于作者与捕蝶者直接对话,易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能拉近读者与文本的距离,激发读者深入思考。

5.捕蝶者建立伟业与蝴蝶失去生命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捕蝶者为追求美、声誉等外在价值而扼杀生命的行为的愤慨之情,揭示了生命至上的主旨。

【解析】

1.连用两个“即刻”用来修饰“就不动了”,说明了捕蝶者的毒瓶毒气之强,蝴蝶被残杀之快,也表现了我震惊的心理。

2.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4分,一点1分,四点满分

3.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

4分,各2分。

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4.此题考查第二人称的作用,使用第二人称,能够更加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如同和别人对话,显得更加亲切。

4分,各2分。

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5.“建立了伟业”与“失去了生命”进行对比,表达了对捕蝶者为追求美、声誉等外在价值而扼杀生命的行为的愤慨之情,揭示了生命至上的主旨。

5分,三个要点,第一要点1分,二三要点各2分。

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6.A,1分;D,2分;E,3分,BC不得分。

7.①拍摄准备就绪,但被救小学生却不愿出镜,怕在被水呛,家长也不同意,怕有危险;

②找到了会水的孩子愿意替代拍摄,但吴贵平却要带一个救生圈;

③经镇长说服教育,吴贵平同意拍摄,但走到深潭时腿就发飘,原来不会游泳;

④镇长发怒,批评村长,村长批评吴贵平,但吴贵平说当时以为是儿子落水才救的,所以不要奖金、不当英雄了;

⑤镇长要求把落水孩子换成吴贵平的儿子,但村长说吴贵平的儿子一年前就淹死了。

8.①镇长:

应该是尴尬加上羞愧。

为自己有悖为官之德、为人之情的不合理要求尴尬羞愧;

②记者:

羞愧与感动。

为拍摄“再造的新闻现场”却伤害他人而羞愧,为吴贵平的爱子之情而感动。

③吴贵平:

伤心痛苦。

为儿子的死伤心,伤心到误认别人为自己的孩子;因被迫为官员的面子而“再现”救人场景、被迫重念旧事而痛苦。

9.①可以称为英雄。

不管吴贵平救人时出于什么目的救人,但毕竟有了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行为;当今社会,很多人自私冷漠、见死不救,相比之下吴贵平的行动已经让人很敬佩了,为亲人敢于舍弃生命也是英雄之举,也该被宣扬和提倡,以带动更多的人将真情、善良、道义化为行动。

②不能称为英雄。

英雄应该是为大义勇于牺牲的人,而小说中吴贵平的救人之举,毕竟出于一己亲情,不能算作义无返顾的道义之举。

而且当今社会被我们称为英雄的人物,也多为牺牲个人利益、为他人、社会、国家奉献的人。

所以吴贵平的救人令人感动,但不算英雄之举。

【解析】

6.A,“为了把这次报道搞得更加有现场感”不等于“真实、感人”,且“感召他人的作用”会有,但不是主要目的;B,吴贵平勇救落水儿童的原因主要还是出于亲情,出于父母对于孩子不惜生命代价的守护;C,说“小说的社会环境是一个民风淳朴的村庄”没有依据,且对吴贵平救人原因的分析也不当。

7.答出三处波折即可得满分,但每处应包含正常情况和意外情况两个信息点,且不能把不同的波折混答在一起。

8.分析符合小说的情节发展、符合人物的性格,言之成理即可。

9.首先确立观点,可不可以称为英雄,结合文本,2分;理由分析,3分;联系实际,3分

10.

(1)①十三陵的松柏;②墨玉县的梧桐树王;③和田的天花果王;④南疆冻裂的白杨;⑤北疆被雪压劈折的树;⑥哈密的“左公柳”。

(3分)

(2)①用松柏、梧桐树王,无花果王说明它们使人认识到伟大、高贵、智慧。

(1分)

②用南疆、北疆的树说明树也有各种苦难。

(1分)

③用“左公柳”说明树会遗传栽树人的风貌,是通神通灵的生物。

(1分)

11.①树为人们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却从未向人们索取什么。

(2分)

②树用不着人养,在大自然中活得好好的。

(2分)

③树连恳求人们不要砍伐它的意思都不曾流露。

(2分)

12.主要运用了拟人(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1分)

好处:

①这样写使树有了人格和品质,突出了树的精神,使主旨更深刻。

(1分)②引发人们联想,想象,文字新颖,生动,感人。

(1分)③更便于抒发作者的赞美之情。

(1分)

13.①向人们奉献全部却从不索取;②静而不言,心里什么都清楚;③从不捕杀掠夺;④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和谐相处;⑤遭受苦难却能坚忍不拔……(回答4点即可得4分)

【解析】

10.此题考查概括能力,先结合文段列举出哪些地方的树,再答出这些树说明了哪些观点或见解。

11.结合“傻瓜”的感情色彩作答,由下文中“树的存在为人们贡献了自己的全部,从枝叶到花果根干,却从未向人们索取过什么”,“树却是用不着人养的,它在大自然中间活得好好的”“树甚至连恳求人们不要砍伐它的意思都不曾流露”的总结。

12.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

这篇散文主要运用了拟人、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再答出好处。

13.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点,能力层次为F,侧重“探究”能力的考查。

结合文本探究即可。

美文欣赏

1、走过春的田野,趟过夏的激流,来到秋天就是安静祥和的世界。

秋天,虽没有玫瑰的芳香,却有秋菊的淡雅,没有繁花似锦,却有硕果累累。

秋天,没有夏日的激情,却有浪漫的温情,没有春的奔放,却有收获的喜悦。

清风落叶舞秋韵,枝头硕果醉秋容。

秋天是甘美的酒,秋天是壮丽的诗,秋天是动人的歌。

2、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储蓄的过程,在奋斗的时候储存了希望;在耕耘的时候储存了一粒种子;在旅行的时候储存了风景;在微笑的时候储存了快乐。

聪明的人善于储蓄,在漫长而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学会储蓄每一个闪光的瞬间,然后用它们酿成一杯美好的回忆,在四季的变幻与交替之间,散发浓香,珍藏一生!

3、春天来了,我要把心灵放回萦绕柔肠的远方。

让心灵长出北归大雁的翅膀,乘着吹动彩云的熏风,捧着湿润江南的霡霂,唱着荡漾晨舟的渔歌,沾着充盈夜窗的芬芳,回到久别的家乡。

我翻开解冻的泥土,挖出埋藏在这里的梦,让她沐浴灿烂的阳光,期待她慢慢长出枝蔓,结下向往已久的真爱的果实。

4、好好享受生活吧,每个人都是幸福的。

人生山一程,水一程,轻握一份懂得,将牵挂折叠,将幸福尽收,带着明媚,温暖前行,只要心是温润的,再遥远的路也会走的安然,回眸处,愿阳光时时明媚,愿生活处处晴好。

5、漂然月色,时光随风远逝,悄然又到雨季,花,依旧美;心,依旧静。

月的柔情,夜懂;心的清澈,雨懂;你的深情,我懂。

人生没有绝美,曾经习惯漂浮的你我,曾几何时,向往一种平实的安定,风雨共度,淡然在心,凡尘远路,彼此守护着心的旅程。

沧桑不是自然,而是经历;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

6、疏疏篱落,酒意消,惆怅多。

阑珊灯火,映照旧阁。

红粉朱唇,腔板欲与谁歌?

画脸粉色,凝眸着世间因果;未央歌舞,轮回着缘起缘落。

舞袖舒广青衣薄,何似院落寂寞。

风起,谁人轻叩我柴扉小门,执我之手,听我戏说?

7、经年,未染流殇漠漠清殇。

流年为祭。

琴瑟曲中倦红妆,霓裳舞中残娇靥。

冗长红尘中,一曲浅吟轻诵描绘半世薄凉寂寞,清殇如水。

寂寞琉璃,荒城繁心。

流逝的痕迹深深印骨。

如烟流年中,一抹曼妙娇羞舞尽半世清冷傲然,花祭唯美。

邂逅的情劫,淡淡刻心。

那些碎时光,用来祭奠流年,可好?

8、缘分不是擦肩而过,而是彼此拥抱。

你踮起脚尖,彼此的心就会贴得更近。

生活总不完美,总有辛酸的泪,总有失足的悔,总有幽深的怨,总有抱憾的恨。

生活亦很完美,总让我们泪中带笑,悔中顿悟,怨中藏喜,恨中生爱。

9、海浪在沙滩上一层一层地漫涌上来,又一层一层地徐徐退去。

我与你一起在海水中尽情的戏嬉,海浪翻滚,碧海蓝天,一同感受海的胸怀,一同去领略海的温情。

这无边的海,就如同我们俩无尽的爱,重重的将我们包裹。

10、寂寞的严冬里,到处是单调的枯黄色。

四处一片萧瑟,连往日明净的小河也失去了光彩,黯然无神地躲在冰面下恹恹欲睡。

有母女俩,在散发着丝丝暖意的阳光下,母亲在为女儿梳头。

她温和的把头发理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