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课后考点专攻遗传大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0148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3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课后考点专攻遗传大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三生物课后考点专攻遗传大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三生物课后考点专攻遗传大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三生物课后考点专攻遗传大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三生物课后考点专攻遗传大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高三生物课后考点专攻遗传大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高三生物课后考点专攻遗传大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高三生物课后考点专攻遗传大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高三生物课后考点专攻遗传大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高三生物课后考点专攻遗传大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高三生物课后考点专攻遗传大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高三生物课后考点专攻遗传大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高三生物课后考点专攻遗传大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高三生物课后考点专攻遗传大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高三生物课后考点专攻遗传大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高三生物课后考点专攻遗传大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高三生物课后考点专攻遗传大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高三生物课后考点专攻遗传大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高三生物课后考点专攻遗传大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高三生物课后考点专攻遗传大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课后考点专攻遗传大题.docx

《高三生物课后考点专攻遗传大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课后考点专攻遗传大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生物课后考点专攻遗传大题.docx

高三生物课后考点专攻遗传大题

遗传题

1、果蝇有4对染色体(I~IV号,其中I号为性染色体)。

纯合体野生型果蝇表现为灰体、长翅、直刚毛,从该野生型群体中分别得到了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隐性突变的纯合体果蝇,其特点如表所示。

表现型

表现型特征

基因型

基因所在染色体

黑檀体

体呈乌木色、黑亮

ee

III

黑体

体呈深黑色

bb

II

残翅

翅退化,部分残留

vgvg

II

某小组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探究性状的遗传规律。

回答下列问题:

(1)用乙果蝇与丙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是_______;F1雌雄交配得到的F2不符合9∶3∶3∶1的表现型分离比,其原因是__________。

(2)用甲果蝇与乙果蝇杂交,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表现型为________,F1雌雄交配得到的F2中果蝇体色性状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分离。

(3)该小组又从乙果蝇种群中得到一只表现型为焦刚毛、黑体的雄蝇,与一只直刚毛灰体雌蝇杂交后,子一代雌雄交配得到的子二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直刚毛灰体♀∶直刚毛黑体♀∶直刚毛灰体♂∶直刚毛黑体♂∶焦刚毛灰体♂∶焦刚毛黑体♂=6∶2∶3∶1∶3∶1,则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控制刚毛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

【答案】

(1)灰体长翅膀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II号染色体上,不能进行自由组合

(2)EeBb灰体会(3)XAXABB、XaYbb

【解析】

(1)根据表格分析,甲为eeBBVgVg,乙为EEbbVgVg,丙为EEBBvgvg。

乙果蝇与丙果蝇杂交,子代为EEBbVgvg,即灰体长翅。

F1雌雄交配,由于BbVgvg均位于II染色体,不能自由组合,故得到的F2不符合9∶3∶3∶1的表现型分离比。

(2)甲果蝇与乙果蝇杂交,即eeBBVgVg×EEbbVgVg,F1的基因型为EeBbVgVg,表现型为灰体。

F1雌雄交配,只看EeBb这两对等位基因,即EeBb×EeBb,F1为9E_B_(灰体):

3E_bb(黑体):

3eeB_(黑檀体):

1eebb,发生性状分离。

(3)子二代雄蝇:

直刚毛:

焦刚毛=(3+1):

(3+1)=1:

1,雌蝇:

直刚毛:

焦刚毛=8:

0=1:

0,表明A和a基因位于X染色体。

子二代雌蝇都是直刚毛,表明直刚毛是显性性状,子一代雄蝇为XAY,雌蝇为XAXa,亲本为XAXA×XaY。

关于灰身和黑身,子二代雄蝇:

灰身:

黑身=(3+3):

(1+1)=3:

1,雌蝇:

灰身:

黑身=6:

2=3:

1,故B和b位于常染色体,子一代为Bb×Bb。

综上所述,亲本为XAXABB、XaYbb。

2、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基因A、a和D、d控制.图一表示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图二为Ⅱ4体细胞中控制甲乙两病的基因所在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示意图.

(1)乙病的遗传方式为,其判断理由是.

(2)Ⅱ1与Ⅱ2的后代中,理论上基因型有种,表现型有种(考虑性别);Ⅲ5与Ⅱ3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3)Ⅲ7的基因型为,甲病致病某因最初来源于I代的.若Ⅲ7的染色体组成为XXY,则异常生殖细胞的来源是(父方/母方/父方或母方).

(4)请在图二中对Ⅱ2的基因组成进行标注定位.

【答案】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和Ⅱ2个体不患乙病,而Ⅲ1患乙病

(2)8121/2

(3)DdXaY1母方

(4)

【解析】

(1)根据分析,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Ⅱ1正常,Ⅲ1患乙病,Ⅲ3患甲病,所以Ⅱ1的基因型为DdXAXa,则Ⅱ2(患甲病)的基因型为DdXaY,他们的后代表现型有2×2×2=8种(考虑性别),基因型有3×4=12种;Ⅲ5正常,Ⅱ4患乙病,Ⅲ7患甲病,所以Ⅲ5的基因型为DdXAXA或DdXAXa.Ⅱ3正常,Ⅲ4患乙病,Ⅲ7患甲病,所以Ⅱ3的基因型为DdXAXa,因此Ⅲ5与Ⅱ3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3)由于Ⅲ7患甲病,其父亲患乙病,所以其基因型为DdXaY,他的甲病致病基因a来自于母亲Ⅱ3,而母亲的致病基因来自于外祖母I1.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基因型为XaXaY,其父亲为XAY,所以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

(4)已知Ⅱ2(患甲病)的基因型为DdXaY,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下图:

3、油菜物种I(2n=20)与Ⅱ(2n=18)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一个油菜新品系(I的染色体和Ⅱ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会相互配对).

(1)秋水仙素通过抑制分裂细胞中  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获得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  (会/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2)观察油菜新品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应观察  区的细胞,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

(3)该油菜新品系经过多代种植后出现不同颜色的种子,已知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R/r影响.用产黑色种子植株(甲)、产黄色种子植株(乙和丙)进行以下实验:

组别

亲代?

F1表现型

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一

甲×乙

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

产黑色种子植株:

产黄色种子植株=3:

1

实验二

乙×丙

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

产黑色种子植株:

产黄色种子植株=3:

13

①由实验一得出,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  性

②分析以上实验可知,当  基因存在时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实验二中丙的基因型为  ,F2代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

③有人重复实验二,发现某一F1植株,其体细胞中含R/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其中两条含R基因),请解释该变异产生的原因:

  .让该植株自交,理论上后代中产黑色种子的植株所占比例为  .

【答案】

(1)纺锤体不会

(2)分生76

(3)①隐②RAARR

③植株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植株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R基因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

【解析】

(1)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形成纯合体,所以获得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2)由于油菜新品系是油菜物种Ⅰ(2n=20)与Ⅱ(2n=18)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所以细胞中含有(10+9)×2=38条染色体.观察油菜新品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应观察分裂旺盛的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所以含有76条染色体.

(3)①由实验一可判断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隐性.

②由实验二的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产黑色种子植株:

产黄色种子植株=3:

13,可判断F1黄色种子植株的基因型为AaRr;子代黑色种子植株基因型为A_rr,黄色种子植株基因型为A_R_、aaR_、aarr,可判断当R基因存在时,抑制A基因的表达;实验一中,由于F1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则乙黄色种子植株的基因型为aarr;实验二中,由于F1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AaRr),则丙黄色种子植株的基因型为AARR;F2中产黄色种子植株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RR、aaRR、aarr,占

,所以F2代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1

③就R/r基因而言,实验二亲本基因型为RR和rr,F1体细胞基因型为Rr,而该植株体细胞中含R基因的染色体多了一条,可能是植株丙在产生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含R/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产生的配子为RR:

Rr:

R:

r=1:

2:

2:

1.因此,该植株自交,理论上后代中产黑色种子(A_rr)的植株所占比例为

4、某植物(2n=10)花蕊的性别分化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B和E共同存在时,植株开两性花,表现为野生型;仅有显性基因E存在时,植株的雄蕊会转化成雌蕊,成为表现型为双雌蕊的可育植物;只要不存在显性基因E,植物表现为败育。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

(1)该物种基因组测序应测_____条染色体,在雌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内可形成____个四分体。

(2)纯合子BBEE和bbEE杂交,应选择______做母本,得到的F2代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

(3)BbEe个体自花传粉,后代可育个体所占比例为___,可育个体中纯合子的基因型是_____。

(4)请设计实验探究某一双雌蕊个体是否为纯合子。

提示:

有已知性状的纯合子植株可供选用。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植株为纯合子;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植株为杂合子。

【答案】

(1).5

(2).5(3).bbEE(4).野生型:

双雌蕊=3:

1(5).3/4(6).BBEE和bbEE(7).让该双雌蕊植株与野生型纯合子杂交,得到F1(8).F1自交,得到F2(9).F2中没有败育植株出现(10).F2中有败育植株出现

【解析】试题分析:

(1)该植物有5对同源染色体,由于每对同源染色体的基因基本相同,故因组测序应测5条非同源染色体。

1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联会形成1个四分体,5对形成5个四分体。

(2)bbEE为表现型为双雌蕊的可育植物,无雄蕊,故要选择bbEE为母本,BBEE为父本,F1代为BbEE,F2代为3B_EE(野生型):

1bbEE(双雌蕊)。

(3)BbEe个体自花传粉,子代为9B_E_(可育):

3B_ee(不育):

3bbE_(可育):

1aabb(不育),故可育个体所占比例为12/16=3/4。

可育个体中纯合子的基因型是BBEE和bbEE。

(4)双雌蕊个体为bbEE和bbEe。

如果是bbEE,与BBEE杂交,F1代为BbEE,F2代为3B_EE(野生型):

1bbEE(双雌蕊)。

如果是bbEe,与BBEE杂交,F1代为1BbEE:

1BbEe,BbEe自交子代出现B_ee和bbee,都是败育植株。

故让该双雌蕊植株与野生型纯合子杂交,得到F1②F1自交,得到F2,如果F2中有败育植株出现,则为杂合子,否则,为纯合子。

考点:

本题考查遗定律运用和遗传实验设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能力。

5、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有黄色、紫色和白色三种颜色,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a)控制,A+决定黄色、A决定紫色、a决定白色,并且显隐关系为A+>A>a,基因型为A+a和Aa的两种个体杂交,子一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为黄色:

紫色:

白色=2:

1:

1。

回答问题:

(1)上述子一代表现型和比例的出现,理论上必须满足的条件有:

亲本中控制_____________的三个基因必须位于_____________同源染色体上,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要分离,且各种类型的配子育性相同,受精时雌雄配子要_____________,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要相等,后代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2)鉴定子一代中黄色植株基因型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3)已知该植物的抗病(R)与易感病(r)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纯合抗病紫色植株和易感病白色植株若干,设计实验探究花色基因与抗病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

实验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写出表现型和比例)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相对性状一对随机结合

(2)自交(3)让纯和抗病紫色植株与易感病白色植株杂交,得到F1,让F1自交得到F2,观察F2的表现型和比例。

如果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抗病紫色:

抗病白色:

易感病紫色:

易感病白色=9:

3:

3:

1,则花色基因与抗病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紫色:

易感病白色=3:

1,则花色基因与抗病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让纯和抗病紫色植株与易感病白色植株杂交,得到F1,让F1与纯合易感病白色植株杂交,得到F2,观察F2的表现型和比例。

如果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抗病紫色:

抗病白色:

易感病紫色:

易感病白色=1:

1:

1:

1,则花色基因与抗病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紫色:

易感病白色=1:

1,则花色基因与抗病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解析】试题分析:

复等位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基因,每一个个体只含有其中的一种或两种,符合基因分离定律;要检测子一代黄色植株基因型,可以用自交或测交的方法,自交较为简单,只需套袋隔离,然后对子二代花色统计:

全为黄色,子一代为纯合子;若有白花出现,则为杂合子。

(1)上述子一代表现型和比例的出现,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按照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释:

理论上必须满足的条件有:

亲本中控制相对性状(花色)的三个基因必须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要分离,且各种类型的配子育性相同,受精时雌雄配子要随机结合,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要相等,后代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2)鉴定子一代中黄色植株基因型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自交,只需套袋隔离即可。

(3)纯合抗病紫色植株(AARR)和易感病白色植株(aarr)若干,可以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来设计实验探究花色基因与抗病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

实验过程:

(方法一)让纯和抗病紫色植株与易感病白色植株杂交,得到F1,让F1自交得到F2,观察F2的表现型和比例。

如果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抗病紫色:

抗病白色:

易感病紫色:

易感病白色=9:

3:

3:

1,则花色基因与抗病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紫色:

易感病白色=3:

1,则花色基因与抗病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方法二)让纯和抗病紫色植株与易感病白色植株杂交,得到F1,让F1与纯合易感病白色植株杂交,得到F2,观察F2的表现型和比例。

如果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抗病紫色:

抗病白色:

易感病紫色:

易感病白色=1:

1:

1:

1,则花色基因与抗病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紫色:

易感病白色=1:

1,则花色基因与抗病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6、某种鸟的羽色受两对相互独立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a基因在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B、b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位置如图甲所示.该鸟羽毛颜色的形成与相关基因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请回答:

(1)图甲所示个体为______(填性别);该个体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经减数分裂会产生______个成熟的生殖细胞.

(2)据图甲、乙分析可知,雄性黑色鸟的基因型有______种,雌性灰色鸟的基因型是______。

(3)该鸟体内还有一对等位基因D和d,D能使灰色或黑色羽毛出现有条纹,d为无条纹.如果将黑色无条纹雄鸟和灰色有条纹雌鸟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黑色有条纹:

黑色无条纹:

灰色有条纹:

灰色无条纹=1:

1:

1:

1,该结果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B和D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______。

(4)若在某特定的环境中,灰色羽毛使鸟利于躲避敌害,长期的自然选择导致B基因的基因频率会______。

【答案】

(1).雌性

(2).1(3).4(4).bbZAW(5).不能(6).无论B、b与D、d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都会出现该结果(7).下降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性别决定、伴性遗传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考查对伴性遗传规律的理解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解答此类题目注意区分性别决定为XY型和ZW型的生物雌雄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的不同。

(1)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图甲所示个体性染色体组成为ZW,为雌性;该个体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经减数分裂会产生1个成熟的生殖细胞。

(2)据图甲、乙分析可知,雄性黑色鸟的基因型为ZAZB,有4种,雌性灰色鸟的基因型是bbZAW。

(3)将黑色无条纹雄鸟ZAZBdd和灰色有条纹雌鸟ZAWbbD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黑色有条纹∶黑色无条纹∶灰色有条纹∶灰色无条纹=1∶1∶1∶1,说明双亲基因型为ZAZABbdd和灰色有条纹雌鸟ZAWbbDd,该结果不能说明B和D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无论B、b与D、d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双亲均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都会出现该结果。

(4)若在某特定的环境中,灰色羽毛使鸟利于躲避敌害,长期的自然选择导致黑色个体减少,B基因的基因频率下降。

7、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

(1)图1是人类性染色体的差别部分和同源部分的模式图。

有一种遗传病,仅由父亲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该致病基因位于图中的______________部分。

(2)图2是某家族系谱图。

①甲病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遗传病。

②从理论上讲,Ⅱ-2和Ⅱ-3的女儿都患乙病,儿子患乙病的概率是

由此可见,乙病属于________________遗传病。

③若Ⅱ-2和Ⅱ-3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

④设该家系所在地区的人群中,每50个正常人当中有1个甲病基因携带者,Ⅱ-4与该地区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患甲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

(1)Y的差别

(2)①常染色体隐性 ②伴X染色体显性 ③1/4④1/200

【解析】

8、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受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的三对基因(用Ii、Aa、Bb表示)控制。

研究发现,体细胞中b基因数多于B时,B基因的表达减弱而形成粉红花突变体。

基因控制花色色素合成的途径、粉红花突变体体细胞中基因与染色体的组成(其它基因数量与染色体均正常)如图甲乙所示。

请分析并回答:

(1)正常情况下,甲图示意的红花植株基因型有_________种。

(2)突变体①、②、③的花色相同,这说明花色色素的合成量与体细胞内_________有关。

对B与b基因的mRNA进行研究,发现其末端序列存在差异(见下图所示)。

二者编码的氨基酸在数量上相差_________个(起始密码子位置相同,UAA、UAG与UGA为终止密码子),其根本原因是B基因和b基因的_________不同。

(3)基因型为iiAaBb的花芽中,出现基因型为iiAab的一部分细胞,推测这是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_________变异导致的。

基因型为iiAAb的突变体自交所形成的受精卵中约有1/4不能发育,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

(4)欲确定iiAaBbb植株属于图乙中的哪种突变体,设计实验如下。

假设:

图乙所示的染色体上不携带I与i、A与a基因;实验过程中不存在基因突变与交叉互换;各型配子活力相同。

实验步骤:

让该突变体植株与基因型为iiAAbb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预测结果:

Ⅰ.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则该突变体植株属于突变体①类型;

Ⅱ.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则该突变体植株属于突变体②类型;

Ⅲ.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则该突变体植株属于突变体③类型。

【答案】

(1)4

(2)基因(B与b)的数量4脱氧核苷酸对(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3)数目或结构B或b基因是受精卵发育所必需的

(4)Ⅰ.红:

粉红:

白为1:

1:

2

Ⅱ.红:

粉红:

白为1:

2:

3

Ⅲ.红:

白为1:

1

【解析】略

9、正常的水稻(雌雄同株)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现有一种三体水稻,细胞中7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即染色体数为2n+1=25.如图为该三体水稻细胞及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示意图(6、7为染色体标号;A为抗病基因,a为非抗病基因;①~④为四种类型配子).已知染色体数异常的配子(如①、③)中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其他配子均能参与受精作用且个体存活.请问答:

(1)图中“?

”处的基因是  ,若减数分裂过程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交叉互换,则配子②和④  (填“可能”或“不可能”)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2)有一些抗病水稻,其中有部分杂合子,现通过连续自交并每代拔除感病植株来提高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若该过程中,产生了一些7号染色体的三体植株,这些三体植株的存在不会影响育种目的,因为该过程中随着感病植株被拔除,  不断降低;为了进一步简化操作,拟除去套袋环节,改为每代自然传粉并拔除感病植株,也可以达到提高纯合抗病植株比例的目的,但这种方法相对于连续自交来说,育种进程将  .(填“加快”或“减慢”或“不变”).

(3)现有一株基因型为Aaa的抗病植株,可能是三体植株(假说1);也可能是如⑤所示由于  导致的(假说2).请设计一最简捷交配实验方案(设假说2中产生的各种配子均能受精且后代均能存活),探究何种假说成立.(写出实验设计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实验思路:

  

预期结果和结论:

  .

【答案】

(1)A不可能

(2)a基因频率减慢

(3)让该植株进行自交实验如果自交后代抗病:

不抗病=2:

1,则可能是三体植株(假说1);自交后代抗病:

不抗病=3:

1,则是如⑤所示的染色体结构变异

【解析】

(1)由题图可知,7号染色体三体的植物的基因型是AA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任意2个7号染色体形成一个四分体,另一个7号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因此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A:

a:

Aa:

A=1:

1:

2:

2,因此图中“?

”应该是基因A;配子②的基因型是a,配子④的基因型是A,若减数分裂过程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交叉互换,则配子②和④合起来的基因型是Aa,与亲本AAa不同,因此不可能是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2)连续自交并每代拔除感病植株来提高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会使不抗病基因a的基因频率逐渐降低;除去套袋环节,改为每代自然传粉,水稻可以进行杂交,使水稻纯合度降低,会减慢育种进程.

(3)基因型为Aaa的抗病植株,如果是三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

aa:

Aa:

a=1:

1:

2:

2,雄配子aa、Aa不能参与受精,能参与受精的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

a=1:

2,自交后代不抗病的比例是

,抗病比例是A_=

,抗病:

不抗病=2:

1;如果是⑤的类型,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

aa=1:

1,由于aa是染色体片段的重复,不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因此都能受精,自交后代的不抗病的比例是aaaa=

,A_=

,抗病:

不抗病=3:

1.

10、某科研小组利用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将携带R(抗倒伏基因)和A(抗虫基因)的豌豆染色质片段直接导入玉米体细胞,两种染色质片段可随机与玉米染色质融合形成杂交细胞,将杂交细胞筛选分化培育成既抗虫又抗倒伏性状的可育植株(F1),过程如下图。

据图回答。

(1)豌豆基因在玉米细胞中翻译的场所是,杂交细胞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类型是。

(2)杂交细胞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时含有个A基因(不考虑变异),A基因复制的模板是,杂交细胞能够培育成F1植株的原理是。

(3)若杂交植物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则杂交植物在代首次出现性状分离,其中既抗虫又抗倒伏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4)植物染色体杂交育种的优点是①;②。

(要求写两点)

【答案】

(1)核糖体染色体结构变异

(2)2A基因(DNA)的两条单链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