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考试指南讲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0234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指南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指南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指南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指南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指南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指南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指南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指南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指南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指南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指南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指南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指南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指南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指南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指南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指南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指南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指南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指南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指南讲义.docx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指南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实务考试指南讲义.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指南讲义.docx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指南讲义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指南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第一节接案

  ——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

  n一、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

  n接案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第一步,也是整个助人过程的基础和起点。

成功的接案是专业助人活动的前提。

  n接案阶段的主要工作和步骤:

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原因和求助过程;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决定是否接案;订立初步协议。

  n

(一)接案前的准备

  n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

  Ø主动求助者(自己找来的)

  Ø他人转介而来的(别人介绍的)

  Ø社工主动接触的(通过外展工作主动接触的) 社会工作师通关秘笈!

  n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

  Ø自愿性服务对象(自己找来的,动机强,工作好做)

  Ø非自愿性服务对象(有抗拒,不好处,难度大不好对付)

  n3、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

  n前来社会工作机构求助的服务对象通常带有不同的问题和不同层次的需求。

  n一般来说,大多数服务对象来求助是在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不果后所作的最后选择。

  n4、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n那些尚未使用或接受社会工作资源帮助、但未来可能需要服务资源和协助的服务对象,或者当服务对象并没有求助,但可能需要协助,或者是虽然没有求助但已妨碍他人或其它系统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时,他即成为“潜在的服务对象”。

工作者的任务是不仅要与“现有服务对象”建立关系,同时还要联系潜在的服务对象,使其了解接受社会工作服务对他们的意义,促使“潜在服务对象”也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二)面谈

  n面谈是接案阶段的第二个主要工作。

  n1.面谈的目的和面谈的场所的安排

  n面谈是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一种面对面地讨论问题以确定是否建立专业协助关系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有意识、有目标的人际互动。

  n面谈地点尽量让服务对象感觉自由、舒畅和随意,促进无拘束的沟通与交流

  n2、面谈的主要任务

  n

(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他有什么问题)

  n

(2)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想干什么,社工与服务对象的格子期望)

  n(3)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别急,慢慢讲)

  n(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你有没有试过?

  n(5)达成初步协议

  n(6)决定工作进程

  n3、面谈的技巧

  n

(1)主动介绍自己。

  n向服务对象说明协助的目的,主动介绍机构的目标和功能、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专长,对求助受助的看法等。

这些都会有助于消除服务对象的疑虑,使他们顺利进入受助者的角色。

  n

(2)沟通。

  n内容包括:

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交流双方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和社会工作机构的功能、以及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的看法和期望。

  n沟通要注意运用同理(同感)表达:

指工作员进入并了解案主的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案主的过程。

以简短正确的话语,表达出当事人感觉、情绪;不分析、不评价。

如:

你会觉得自己……对你来说好像……好像你会觉得……你认为……你觉得-、你感到-、对你来说-、是不是你会觉得-、我听到好像你觉得-”

  n(3)倾听

  n倾听包括五个条件:

不批评;不判断;尊重;敏锐;以对方为中心。

  n鼓励支持:

指工作员透过适当的话语和身体语言,鼓励案主继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如“嗯”、“好”、“接着说”、“还有呢”、“以后呢”、“别的情况下如何”、“我明白”之类过渡性短语来强化来访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进一步讲下去

  (三)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

  n1、资料收集的内容和范围

  n

(1)服务对象个人资料。

籍贯、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收入等;

  n

(2)身体状况:

对服务对象病史的了解,有无疾病、遗传病及慢性疾病等,现在情况怎样(身体和精神);

  n(3)服务对象的能力和特点。

  n(4)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

  n2、资料收集的途径和方法

  n询问:

问服务对象;咨询:

问专业人士;观察:

进行家访、座谈会、访问社区;问卷调查:

让服务对象填写问卷。

  (四)做接案会谈记录

  n进行接案会谈后社会工作者要将会谈的内容和结果记录下来。

记叙性记录是常用的形式,内容大致包括:

面谈目的;面谈过程;对面谈总体评估;对以后面谈的建议。

  二、接案应注意的事项

  n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基本上都是人命关天或安全性问题)

  n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

理问题;(不要硬拗)

  n3、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尊重案主,先处理简单问题)

  n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

第二节预估

  ——初步评估认定问题

  考纲要求:

  n预估的目的、任务

  n预估的基本步骤

  n一、预估目的、任务

  n

(一)什么是预估

  n预估就是一句既定情景中的事实与特点推论出有关问题含义的暂时性的结论的逻辑过程。

  n

(二)预估目的

  n预估是一个认识服务对象的过程。

目的是达到对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的问题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的了解,并对之形成概念化的认识,从而构建一个计划去解决或消除问题。

预估最终目的是要对于正确的计划作出贡献。

  (三)预估的任务

  n1、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背景资料、所处环境、问题发生与持续时间、为解决问题所做的努力)

  n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认识问题在服务对象处境中的意义、对问题的感受)

  n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及使问题延续的因素;

  n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素;(优势视角)

  n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n预估的基本步骤:

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需要;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作出预估摘要。

 

  n 收集资料:

个人、环境、方法

  n 分析资料:

排序、发现、解释

  n 认定问题:

描述、如何发生、处境

  n 预估报告:

清楚认识,制定计划

  n专业的评估:

事实+经验+理论

第三节计划

  ——制定目标及行动方案

  考纲要求:

  n服务计划的构成

  n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

  n制定服务计划的方法

  n计划是一个理性思考及作决定的过程,包括制订介入目标及选择为了达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

计划是为下一步的介入行动服务的,也是介入行动的蓝图。

  n一、服务计划的构成

  n

(一)目的和目标

  n目的是指:

介入工作总体要达到的方向和最后的结果。

  n目标是指:

具体的工作指标,是为了实现最终结果而做工作的过程和中间阶段要获得的、具体的、近期的阶段性的成果。

  n关系:

目的是介入工作的长远目标,目标则是每个阶段的近期具体计划。

只有实现一个个具体目标,才能达到总体的目的。

  n目标是具体的工作,是对总体工作目的的分解。

  n制定目标时,可分为长期的目标及短期目标,分阶段完成,最后达到改变的总目的。

  n

(二)关注的问题与对象

  n社会工作介入所关注的问题是指:

介入工作要加以处理、以改善服务对象社会功能的问题。

  n计划中要正确和详细写出在预估阶段工作者和服务对象所共同认定的问题,以便在介入阶段督促服务对象为解决问题而努力。

  n关注对象是指介入行动要改变的系统,即目标系统,它是整个介入工作的核心焦点。

  n社会工作实务活动的关注对象:

个人、家庭、群体、组织、社区。

  n(三)介入的方法和介入行动

  n介入方法:

个人辅导、小组活动、社区介入、网络建构、政策倡导。

  n介入行动:

危机干预、物质支持、心里辅导等多种行动。

  二、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

  n1、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

  n2、要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

  n3、计划要详细和具体

  n4、计划要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合

  n5、计划要能够总结与度量,方便评估

  三、制订服务计划的方法(P17)

  

(一)设定目的和目标

  1、目的是指服务总体上要达到的结果,是工作的大方向,通常是不可测量的。

  2、标设定包括的程序和工作

(1)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2)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3)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筛选目标、定义目标);(4)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课可能的利弊;(5)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

  

(二)构建行动计划

  n1、选择介入系统(个人、家庭、小组、社区、宏观社会系统)。

  应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决定介入系统。

  n2、选择介入行动

  Ø

(1)危机干预(紧急干预或通报)

  Ø

(2)资源整合

  Ø(3)经济援助(常规援助:

制度性帮助;临时援助)

  Ø(3)安置服务(通常包括儿童、老人、吸毒人员、精神病人、流浪乞讨人员等)

  四、签订服务协议的形式

  (考纲不作要求)

  1、服务协议的涵义

  n服务

协议也称为服务合同、工作契约等,是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经过讨论协商所达成的满足服务对象需要和解决他们总是的工作方案,是双方对解决问题的承诺,是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合作计划,体现了双方的伙伴关系。

服务协议具体地标明了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对总是的认识与界定,工作的目标及相互责任。

  n2、服务协议的形式

  n书面协议

  n列明各项工作目标及双方的义务和责任,这样的协议对于改变过程是有积极帮助的,所以,一般来说最好是能够制订书面协议,使其起到督促双方的作用

n口头协议:

在效用上与书面协议没有明显的不同,一般用于专业关系建立的初期,是服务对象还不习惯签订协议时的变通。

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实务

考纲要求

  1.儿童的特点及需要

  2.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3.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一节儿童社会工作概述

  案例:

现在在有些城市的街头经常会看到一些流浪儿童在沿街乞讨,有的身患残疾的孩子更加令人同情,但估计你怎么也想不到,这其中的一些孩子竟然是被犯罪团伙以几千元不等的价格租来进行乞讨的。

他们的残疾被当作博取人们同情以赚钱的工具。

最近,深圳市公安局连续出击,打掉了12个这样的黑心团伙,解救出47名儿童。

  被解救儿童王某今年只有11岁,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

记者见到他时,他被暂时寄养在深圳市救助管理站。

2005年,他被一个叫宫继兰的女人以2300元租用后,从安徽带到深圳。

在被警方解救之前,王某在宫继兰的操控下,必须每天向路人乞讨,然后将讨来的钱如数上交给宫继兰。

  被救助儿童:

“要不到钱他打我。

  和王某在一起行讨的还有一个姓宫的孩子。

经查明,他是被一个叫宫春备的人租用后又转给宫继兰的。

两个小伙伴长期在一起,只有王某能听懂他含糊的语言。

  被救助儿童:

“他叫他妈,他说他想他妈妈。

  记者申宇红:

“他这个样子,怎么可以去讨饭呢?

” 社会工作师通关秘笈!

  被救助儿童:

“他讨不到了,打他的这个头嘛。

  一这些流浪儿童被犯罪嫌疑人以或租或买的形式逼迫他们进行乞讨。

生活上得不到任何照料,身体上的疾病更得不到及时救治,许多孩子都有着同样的经历。

  记者:

“要不到咋办?

  被救助儿童:

“要不到挨打。

  记者:

“挨打?

  被救助儿童:

“嗯。

  记者:

怎么打呀?

  被救助儿童:

要不上钱的话,拿扫帚打头,打我的头,打我的脸呀。

  一、儿童的年龄界定

  “儿童”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词语,但是儿童具体指那个年龄段的孩子,如何界定,不同的研究领域的学者对儿童年龄的界定不尽相同,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年龄的界限是0—15岁,中国学者陆士桢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14岁,等等。

具体应该采取那种界定方式,应该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的特征以及我国儿童工作的具体情况而定:

  首先,就普遍状况来说,我国儿童的青春期约在13—14岁之间,特别是男童,其青春期大多数在14岁左右,这样,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14岁,比较符合我国儿童的实际情况。

  其次,我国青年、少年、儿童工作在体制上划分为三个阶段:

0—5岁主要由全国的妇联组织负责,6—14岁主要由共青团组织的少年儿童工作部负责,14岁以上为共青团组织的工作对象。

将儿童年龄界定为0—14岁有利于和实际工作的接轨。

  二、儿童的特点及需要

  

(一)儿童的特点

  1、基础性

  

(1)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在于儿童的整体状况,儿童是社会的根基;

  

(2)儿童个体的生涯发展在于儿童期的经历,儿童期的许多方面的经历都会对其今后一生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说儿童是人的一生的奠基期。

  2、发展性

  

(1)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里和社会性发展特别快的时期,即一个人的快速生长期;

(2)儿童时期是人的生理、心里发生质变最多的一个突出阶段,即一个人的主要发育期。

  3、未来期

  儿童的成熟在未来、希望在未来、成就在未来。

未来为儿童的努力和发展知音了方向,但也蕴涵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二)儿童的需要

  1、获得基本生活照顾的需要(基础性需要)

  2、获得健康照顾的需要(身心医疗照顾、预防保健服务等,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3、获得良好家庭生活的需要(物质的、精神的)

  4、满足学习的需要(受教育的需要)

  5、满足休闲和娱乐的需要

  6、拥有社会生活能力的需要(人际交往技巧、适应能力、价值观)

  7、获得良好心理发展的需要(自我认同)

  8、免于被剥削、伤害的需要

  二、儿童社会工作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定义

  1、定义:

儿童社会工作是指以全体儿童为工作对象,在有关儿童发展理论的指引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帮助解决儿童问题、满足儿童需求、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2、儿童社会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儿童社会工作是一种事后补救性工作,它以处于特殊困难境地的儿童为对象,多采取机构服务的方式,救助和保护那些家庭或父母无力抚养的儿童或者有各种问题的儿童,如孤儿、残疾儿、流浪儿、弃婴、受虐儿童、情绪或行为偏差儿童等。

  广义的儿童社会工作是指社会的方方面面,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工作对象是所有

有儿童群体,在内容上包括:

文教、卫生、医疗、保健、体育、娱乐、社区、家庭保障、儿童权益保护等方方面面,已逐渐成为儿童工作的发展方向。

  广义的儿童社会工作和狭义的儿童社会工作两者呈交叉关系。

  

(二)儿童社会工作概念的要素

  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从组成的内涵角度,主要包含三个基本要素:

  1、儿童社会工作是面向儿童的工作;

  2、儿童社会工作的目的是激发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潜能,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地发展;

  3、儿童社会工作的需要运用专业的手段。

  (三)儿童社会工作的功能

  儿童社会工作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儿童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化、制度化的儿童服务的活动,其功能在于对儿童和社会的贡献。

包括:

  1、促进儿童发展的功能

  儿童社会工作促进儿童发展的功能是从对处于困难境地的儿童的解困和解难、对所有适龄儿童进行成长辅导、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等几个方面来实现的。

  2、促进社会安全与发展的功能

儿童社会工作直接的结果是减少目前儿童的痛苦和问题,促进儿童的幸福与发展,间接结果则是防止将来社会问题的产生,为未来社会提供大批高素质的人材。

儿童社会工作担负着社会人力资源前期开发的重要任务,对于社会的总体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三章青少年社会工作

考纲要求

  青少年的特点及需要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一节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一、青少年的界定

  1、多维性。

生理观点:

设立各方面快速发育,即将具有生育能力的时期;心里观点:

心智达到一定的成熟状态,具有抽象与逻辑思考能力,情绪稳定;社会学观点:

具有应付社会与生活问题的能力并受到社会认可,就进入成人阶段。

 社会工作师通关秘笈!

  2、多元性和动态性。

青少年是从不成熟转变至成熟的发展阶段。

  二、青少年的特点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快速而不平衡的具有过度性、主要性和关键性的阶段,最主要的特点:

多变、创新、反叛。

有学者将青少年文化(行为特点)分成四类:

正真青年;问题青年;文化叛逆青年;政治偏激青年。

  三、青少年的需要

  从发展的角度,我们可以把青少年个体的发展性需要作以下概括:

  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符合社会所规范之性别角色期望。

  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追求个体的情绪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

  自食其立,寻求经济独立

  对未来的生涯做准备

  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

  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与追求理想和抱负。

  对未来的婚姻和家庭做准备

  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四、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定义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把青少年作为工作和服务对象,通过运用关于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理论、方法和技巧,来最大限度地发掘青少年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专业活动。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分类

  青少年社会工作一般可分为

  微观:

针对青少年个体而开展的个案辅导服务;

  中观:

(家庭和小组社会工作服务),针对青少年家庭以及有相同需要或背景的青少年群体而开展的社会工作;

  宏观:

指组织和社区社会工作,或者是针对法规或政策而进行的倡导或改变性的工作。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1.社会工作价值观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核心基础

  社会工作者对待青少年需要秉持和运用接纳、不批判、尊重、保密、个别化和当事人自决等社会工作价值原则。

  2.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是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手段

  通过融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个别辅导、角色扮演、小组游戏、技巧训练、集体活动等,启发、帮助和促进青少年的发展。

  3.“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介入焦点

  社会工作者了解青少年的发展性需求、成长的社会环境及其影响等,并从青少年群体本身、社会环境及两者的互动过程中去开展各类社会工作服务。

  4.青少年社会功能的改善和提高,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目标。

第二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发展性的、矫正性的和预防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一、发展性青少年社会工作

  1、定义:

指能够发展社会资源和青少年潜能,使青少年的能力得到增强的社会工作服务。

  工作涉及青少年本身和他们生活环境。

  2、主要内容:

  提供文化、体育、娱乐场所;设计或举办各种活动;提供国内外时事讯息的服务;提供生理、心里、性、情绪、行为、人际交往、法律常识、社会适应等的知识的辅导;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辅导。

  二、治疗性青少年社会工作

  1、定义:

指运用各类专业方法,协助青少年恢复失调的社会功能。

这里的治疗性指的是当青少年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之后,由社工实施服务和帮助。

  2、主要内容:

  提供就学或生活补助;为被忽略或虐待的青少年提供保护服务;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安全保护、收容及安置服务;为不良青少年提供治疗性服务;为犯罪青少年及过失青少年提供矫正服务。

  三、预防性青少年社会工作

  1、定义:

是指通过社会工作的各类服务,对一些潜在的、阻碍社会功能有效发挥的条件和情景进行早期发现和控制的过程。

  2、主要内容:

  改善家庭环境,提供亲职教育机会和父母管教的技巧;改善学校生活环境,加强学业辅导;改善社区生活环境,整合社区资源;建立学校、家庭、社区良性互动的模式;倡导有效的青少年服务和发展政策等。

  发展性、治疗性、预防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实际工作中,三者很难完全分离。

在服务过程中,三个层面的工作也是综合性的。

第三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个人层面的社会工作作方法的运用

  个人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

一般称之为个案工作,即以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对个人或家庭进行服务。

  1、主要针对个人或家庭的面谈辅导服务;

  2、必须对青少年服务对象的服务需求作出专业判断;

  3、注重社会工作理论模式;

  4、明确个案服务的目标和步骤;

  5、注重评估;

  6、服务对象的改变动机和参与是个案取得成功的关键;

  7、专业关系有助于个案过程的顺利和个案目标的达成。

  二、家庭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

  家庭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

视家庭为一个整体,服务过程中应顾及家庭内每一个成员的需求。

家庭层面的社会工作的介入包括对整体家庭及个家庭成员两者的需求预估、介入及评估等。

  社会工作一直强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在微观、中观、宏观的环境中,家庭的影响是最大的。

  家庭可能出现的问题:

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关系不平衡,互动不合理等,家庭层面的社会工作服务是青少年社会工作重要组成部分。

社工通过协调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关系,培养家庭成员的认知行为,优化家庭结构,使青少年获得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群体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

  

(一)群体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

主要是小组工作方法的运用。

  小组既是过程也是手段,它通过小组成员的支持,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和他们应对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

小组工作方法强调小组过程及小组动力去影响服务对象的态度和行为。

在小组工作者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指导下,小组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能通过成员间的相互分享、相互分担和相互支持而发挥出来。

  

(二)小组工作在青少年服务中的功能

  1.小组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同伴增强的机会。

(经常性、多样性的鼓励、赞许,远比成人给予的增强有效)

  2.小组的过程更能刺激出大多数当事人的真实世界。

  3.小组规范会对规范小组组员的行为起到很好的制约作用。

  4.小组能够提供很多的示范者、行为预演的协助者,这样不同性格的人相互交流和反馈,有助于组员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和行为习惯。

  5.小组工作为青少年创造了安全开放的交往环境,增强了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能力,改变他们与社会隔离的封闭状态。

  四、社区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

  

(一)社区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

以社区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

  

(二)特点

  1、以社区为对象,包括地域社区和功能社区

  2、以结构导向的角度分析问题,认为个人不是问题产生的原因,社区环境、制度、政策影响了人们的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

  3、介入的层面比较广泛。

(社区居民的介入,制度、政策和环境改善的倡导,社区资源的整合)

  4、强调居民的参与。

  5、社会主要的广泛运用。

  五、社会工作行政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一)社会工作行政:

是一个把服务机构的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的行为。

  

(二)三个层面

  1、根据青少年发展需要及社会政策要求,制定青少年服务发展规划和相应政策。

  2、把规划和政策化为具体的青少年服务活动;同时根据实际服务过程归纳经验并修改机构服务规划和政策。

  3、建立机构内部管理制度、机制和程序,保证青少年服务的正常有效进行。

(如规划、组织、人事管理、领导、督导训练、预算、公共关系、报告、评估和研究)

  六、社会工作研究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一)社会工作研究:

是获取知识和发现事实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及其他领域的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使用社会工作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与社会工作有关的资料,以协助达成社会工作目标。

  

(二)社会工作研究的内容

  1、青少年群体特征和社会环境状况研究;

  2、青少年需求调查和服务设计研究;

  3、服务过程研究;

  4、社会服务与政策改善研究;

  5、社会工作理论研究。

  

(二)社会工作研究的方法

  社会工作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