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脱诊疗规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0285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颈脱诊疗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颈脱诊疗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颈脱诊疗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颈脱诊疗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颈脱诊疗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颈脱诊疗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颈脱诊疗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颈脱诊疗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颈脱诊疗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颈脱诊疗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颈脱诊疗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颈脱诊疗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颈脱诊疗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颈脱诊疗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颈脱诊疗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颈脱诊疗规范.docx

《颈脱诊疗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颈脱诊疗规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颈脱诊疗规范.docx

颈脱诊疗规范

颈痹(颈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病名】

颈痹是由于气血津液不足,或风寒湿等邪气弊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部疼痛、重着酸楚、屈伸不利,上肢麻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颈椎间盘突症是因急慢损伤引起颈椎间盘向后外侧突出,继发性椎管内软组织病变刺激或压迫颈脊神经或脊髓而引起症状的疾病。

【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标准及症候分型

(一)中医诊断标准

主症:

颈项痛伴左/右上肢麻木疼痛。

(二)中医症候分型

1、外感寒湿证

主症:

颈项肩背疼痛重着,肌肤如冰,恶寒挛急(项背疼痛重着,如坠重物,拘挛不适,局部皮温较低),屈伸不利,转侧不便,喜温喜按,静卧不减,左/右上肢麻木疼痛,握物无力,舌质淡,苔薄白/白滑,脉紧或濡。

2、正虚外感证

主症:

颈项肩背痛,持续性酸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得热痛减,遇寒痛甚,屈伸不利,活动受限,左/右上肢麻木疼痛,握物无力,肢体倦怠,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弦细。

3、肝肾阴虚证

主症:

颈项肩背酸痛,遇劳加重,面时潮红,口苦耳鸣,左/右上肢麻木疼痛,握物无力,腰膝酸软,心悸虚烦,少寐多梦,舌质红,苔薄黄/白,脉弦细。

4、气血亏虚证

颈项肩背酸痛或隐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头晕,忧劳则发,面色少华,唇甲色淡,发色不泽,心慌眠少,畏寒肢冷,左/右上肢麻木,握物无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5、气血瘀滞证

颈项肩背疼痛,痛如锥刺,动辄痛甚,痛处不移,痛处拒按,入夜尤甚,屈伸、转侧不利,左/右上肢麻木疼痛明显,握物无力,舌质暗,有少量瘀斑,苔薄白,脉弦涩/细涩。

6、外感风寒证

颈项肩背或肢体疼痛,得热痛减,遇寒痛甚,屈伸不利,活动受限,时有游走窜痛,左/右手握物无力,恶风畏寒,舌质淡,苔白,脉弦浮或弦紧。

二、西医诊断标准

(一)、症状与体征

1、症状颈部不适,表现为痉挛或束带样感觉。

下颈部疼痛,可放射至一侧肩部部与上肢及上胸部。

前臂与手的桡侧感觉异常,如刺痛或麻木感。

本病症状与缓解常间歇存在且逐渐加重。

颈部活动、咳嗽、打喷嚏等均能加重疼痛,夜间疼痛往往影响睡眠。

严重中央型间盘突出,可现两下肢痉挛性瘫痪及大小便失禁。

2、体征颈肌痉挛,活动受限,颈部变直。

头顶加压症状加重。

中线旁突出间隙有压痛。

若颈5~6间盘突出,颈6神经根分布区感觉迟钝,肱二头肌肌力减弱及腱反射减弱。

若颈6~7间盘突出,则颈7神经分布的皮肤感觉异常或消失,肱三头肌肌力及腱反射减弱。

颈间盘突出spurling试验阳性合并单侧脊髓受压时,可出现同侧下肢肌张力增加,腱反射亢进。

Babinski征阳性,对侧有自下而上的感觉障碍。

中央型间盘突出时以脊髓受压表现为主,两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双侧Babinski征阳性,大小便失禁,自上而下的感觉异常至完全消失。

(二)、辅助检查

1、CT检查因为颈椎间盘较薄,椎间隙相对于胸腹段椎间隙较窄,因此,怀疑颈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一般不作X线平片检查,而直接使用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

大多数颈椎间盘突发在颈5~6和颈6~7,在CT图像上表现为突出椎间盘的密比腱鞘囊或者脊髓的密度稍高,后缘向外凸的软组织影。

颈椎间盘的气体也提示髓核退变。

如果外伤后发生的急性椎间盘突出,CT不能区别椎管内突出的间盘和外伤后其它的软组织,进一步检查需MRI帮助。

2、MRI检查在MRI图像上可显示间盘变薄、梯形变,信号不均匀,裂隙点状变性,真空现象,椎间盘的外缘超出椎体的外缘。

Tl和T2加权像值均缩短,纤维环与髓核的间隙消失。

脱出的髓核与间盘分离,上下移动数厘米。

【鉴别诊断】

一、中医鉴别诊断

痹症主要与痿证相鉴别

痹症:

颈项痛伴左/右上肢麻木疼痛

痿证:

肌肉瘦削,四肢痿软无力。

二、西医鉴别诊断

颈椎间盘脱出症与肩周炎、胸廓出口综合症、腕管综合症、进行性脊肌萎缩症、椎管内肿瘤、强直性脊椎炎、枕颈部畸形、颈椎结核等疾病相鉴别。

(一).肩周炎多为50岁前后发病,尤其多见于男性。

鉴别要点如下:

肩周炎时肩关节局部因疼痛而使活动受限,肩周组织有压痛、肿胀,咳嗽、打喷嚏不诱发加剧,疼痛多在肩关节,与颈部活动无关,颈神经根无压痛,肩关节局部激素封闭多有效。

颈椎病一般不影响肩关节活动,激素封闭无效,X线片可见颈椎生理弧度消失,颈椎不稳。

(二).胸廓出口综合症系由于锁骨与第1肋骨间隙狭窄,引起臂丛和锁骨上动脉受压所致,出现第8颈神经、第1胸神经和血管功能障碍的表现。

鉴别要点如下:

胸廓出口综合症疼痛多呈针刺样或烧灼样,可出现典型的臂丛神经痛,疼痛多从受压点向患侧颈部、腋下、前臂内侧及手部放射。

患侧手高举而不耸肩时,锁骨动脉受压,出现手部皮肤变冷、苍白,甚至出现典型的雷诺现象。

(三).腕管综合症是指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迫,而导致手指麻木、疼痛和雷诺现象。

本病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鉴别要点如下:

本病与掌腕过度背屈有关,如洗衣、揉面,突出症状是麻木,一般限于桡侧3个手指,几乎所有病人在夜间发作或加剧,影响睡眠,腕管韧带加压实验(手指压迫或叩诊锤叩打腕横韧带近侧缘)阳性,腕关节背屈试验阳性,但颈神经根牵拉试验、压顶试验阴性,颈椎X线片无异常。

神经根型颈椎病往往出现手指或上臂持续麻木,颈神经根牵拉试验、压顶试验阳性,颈椎X线片可见椎节不稳、颈椎生理曲线变异、椎间孔狭窄、钩椎关节增生等改变。

(四).进行性脊肌萎缩症的病理损害以脊髓前角细胞变性为主,首先出现一侧手大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并逐步波及到对侧手部至肩背部、颈部和躯干等肌肉,以后下肢肌肉也受损。

本病可与颈椎病手部肌肉或上臂肌肉萎缩相混淆。

鉴别要点如下:

进行性脊肌萎缩受累肌群常有肌束颤动,但无颈部僵硬,颈椎X线检查正常,如有下肢瘫痪应为迟缓性瘫痪,萎缩的肌肉出现高振幅电位及同步电位。

而颈椎病出现的下肢瘫痪多为痉挛性瘫痪,可有病理反射;颈椎病萎缩的肌肉可出现去神经电位和多相电位。

(五).椎管内肿瘤包括髓内肿瘤和髓外肿瘤,后者包括硬膜内及硬膜外肿瘤。

脊髓型颈椎病是髓外压迫,与髓外肿瘤的鉴别很重要。

鉴别要点如下:

髓外肿瘤一般起病缓慢,但进行性发展;颈椎病往往初期症状可缓解。

颈椎X线检查,髓外肿瘤椎板蒂间距离加宽,可见哑铃性神经纤维瘤及椎间孔扩大,椎体后缘呈弧行压迫和硬化;如为恶性肿瘤则有骨质破坏,骨髓碘油造影可呈粗大梳齿或口状表现。

颈椎病病人则椎间孔缩小,椎体缘骨赘呈唇状,如为多发性横贯性后缘骨赘,则脊髓造影可呈“洗衣板”样凸凹起伏。

仍难分辨者需作CT或MRI检查。

(六).强直性脊椎炎多先侵犯骶髂关节,上行发展至腰、胸、颈椎。

颈椎受累后可引致颈痛、颈僵板,只要注意颈椎以外的全身表现,不难与颈椎病相鉴别。

但若病变局限在颈椎,则甚易相混,可根据下述检查排除。

多次检查无全身症状,血沉正常;X线检查可见颈椎病骨桥形成且仅限于两个椎体之间,以椎间盘为中心,该椎间隙有狭窄。

强直性脊椎炎呈竹节样且病变较广泛,绝不会表现在两个椎体之间,可有小关节改变,椎间隙不狭窄。

(七).颈椎结核根据颈椎表现有时与颈椎病难区别,但根据颈椎结核特点则易鉴别。

该病多有低烧、虚弱等全身性表现,血沉快;X线片可见椎体破坏及椎间隙消失,有的同时有冷脓肿。

【治疗方案】

一、中医治疗方案

(一)中药辨证治疗方案

1.外感寒湿证

治则:

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方剂名称:

薏苡仁汤

方药组成:

薏苡仁、苍术、甘草、羌活、独活、防风、川乌、麻黄、桂枝、当归、川芎、生姜

用法:

水煎口服

2.正虚外感证

治则:

祛风散寒,通络扶正

方剂名称:

独活寄生汤

方药组成:

独活、防风、秦艽、细辛、肉桂、人参、茯苓、甘草、当归、地黄、芍药、杜仲、牛膝、寄生

用法:

水煎口服

3肝肾阴虚证

治则:

镇肝潜阳,滋阴通络

方剂名称:

镇肝熄风汤

方药组成:

白芍、天冬、玄参、天麻、钩藤、石决明、牛膝、夜交藤、生地、龙牡、龟板、赭石、青蒿、川楝、甘草

用法:

水煎口服

4、气血亏虚

治则:

益气养血,温阳通络

方剂名称:

归脾汤加减。

方药组成:

白术、茯苓、黄芪、当归、桂圆、人参、枣仁、远志、木香、桂枝、干姜、甘草

用法:

水煎口服

5气血瘀滞

治则:

活血化淤,通络止痛

方剂名称:

桃红饮

方药组成:

桃仁、红花、威灵仙、当归、川芎

用法:

水煎口服

6外感风寒

治则:

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剂名称:

防风汤

方药组成:

防风、秦艽、麻黄、肉桂、当归、葛根、茯苓、生姜、大枣、甘草、羌活、白芷、灵仙、川芎

用法:

水煎口服

(二)针灸辨证治疗方案

针灸疗法针灸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可减轻神经根水肿,缓解临床症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是中医学综合治疗中一种重要的辅助疗法。

1、外感寒湿

治则:

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主穴:

风池、完骨、夹脊穴、大椎、肩禺、曲池、手三里、内关、合谷、头维

配穴:

列缺、阳溪

刺法:

头部穴位平刺0.5寸,躯干部直刺1.5寸,四肢直刺1.5寸。

平补平泻,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20-30分钟,7次为一疗程。

2、正虚外感

治则:

祛风散寒,通络扶正

主穴:

风池、夹脊穴、完骨、大椎、肩禺、曲池、手三里、内关、合谷、头维

配穴:

百会、气海、足三里

刺法:

头部穴位平刺0.5寸,躯干部直刺1.5寸,四肢直刺1.5寸。

平补平泻,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20-30分钟,7次为一疗程。

3、肝肾阴虚

治则:

镇肝潜阳,滋阴通络

主穴:

风池、完骨、夹脊穴、大椎、肩禺、曲池、手三里、内关、合谷、头维

配穴:

太冲、太溪

刺法:

头部穴位平刺0.5寸,躯干部直刺1.5寸,四肢直刺1.5寸。

平补平泻,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20-30分钟,7次为一疗程。

4、气血亏虚

治则:

益气养血,温阳通络

治则:

镇肝潜阳,滋阴通络

配穴:

气海、关元、胃腧

刺法:

头部穴位平刺0.5寸,躯干部直刺1.5寸,四肢直刺1.5寸。

平补平泻,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20-30分钟,7次为一疗程。

5、气血瘀滞

治则:

活血化淤,通络止痛

主穴:

风池、完骨、夹脊穴、大椎、肩禺、曲池、手三里、内关、合谷、头维

配穴:

膈腧、气海

刺法:

头部穴位平刺0.5寸,躯干部直刺1.5寸,四肢直刺1.5寸。

平补平泻,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20-30分钟,7次为一疗程。

6、外感风寒

治则:

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主穴:

风池、完骨、夹脊穴、大椎、肩禺、曲池、手三里、内关、合谷、头维

配穴:

商阳、外关

刺法:

头部穴位平刺0.5寸,躯干部直刺1.5寸,四肢直刺1.5寸。

平补平泻,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20-30分钟,7次为一疗程。

(三)

1、中医外治法

(1)、贴法:

复方南星止痛膏本品具有散寒、除湿、活血止痛。

(2)、熨法:

熨风散:

本方适用于颈部损伤瘀血或风寒湿邪痹痛者。

烫药方、热敷散:

可用于各型,皆有舒筋活络、温经止痛、祛风散寒之功。

(3)拔罐:

适用于瘀血或风寒湿邪痹痛的患者。

2、推拿疗法

推拿治疗本病以解痉止痛、疏筋活血、理筋整复为原则。

通过手法的施治可使局部气血通畅,突出的颈椎间盘还纳,则由椎间盘压迫产生的各种临床症状随之消失。

3、中药熏蒸治疗中药熏蒸疗法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状态的作用,以解除由于椎间盘突出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尤以针对本病所引起的局部及肩、上肢部疼痛、麻木等有较好疗效。

二、西医治疗方案

(一)药物治疗

1.剧烈的疼痛不但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影响睡眠和休息,甚至可造成患者某些生理机能的紊乱,因而对这类患者在进行确定性治疗之前,也可先服用适当的镇痛药物。

一般应用布洛芬、消炎痛、双氯灭痛等消炎止痛药。

2.使用调节神经药物维生素B1、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甲钴胺。

3.脱水剂甘露醇、七叶皂苷钠。

可以解除脱出的间盘、神经根及周围软组织的水肿,达到消肿抗炎的目的。

4.复方骨肽注射液,适用于骨质疏松或骨含量减低者。

5.必要时应用激素制剂。

(二)颈部牵引

颈部牵引在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解除肌肉紧张或痉挛,减少椎间盘压力,扩展椎管容积,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松解椎管内的粘连等。

(三)理疗

选用离子透入或蜡疗、中频、超短波。

作用:

增加病变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软组织或神经根的炎性水中,有利于无菌性炎症恢复。

缓解肌肉痉挛。

(四)注射疗法

可分为局部注射疗法,椎间孔注射疗法,颈椎椎体外注射疗法,颈硬膜外腔注射疗法。

药物可选择应用止痛剂、镇静剂、维生素(如B1、B12),血管扩张剂及中草药等,对症状的缓解有一定的效果。

(五)手术

对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反复发作及严重疼痛或瘫痪病例,应采取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后路椎板切除术、前路椎间盘切除术等。

【疗效判定】

治愈:

原有各症状消失,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正常工作。

、.

好转:

原有各症状明显减轻,肢体功能明显改善,但症状没完全消除,还有部分功能障碍,尚未完全恢复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和鸣主编,中医伤科学,第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柳登顺主编,实用颈腰肢痛诊疗手册,第二版,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附:

【修订说明】

拔罐:

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作用。

疗效确切,为广大患者所接受。

 

修订人:

商雷

2011年11月修订

 

一、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

颈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每种方法都有其使用范围和优、缺点。

因此,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应选用不同的方法。

反过来说,由于颈痹(颈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时病因病机的复杂性,常使单一或两种方法不能解除其病理。

所以,临床上常选用2~4种方法组成一综合疗法来治疗某一病例。

如手法+牵引+中药熏蒸是最为常用的组合。

手法对肌肉痉挛及小关节错位的治疗常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维持的时间不长,也不能解决椎节松动、根管狭窄等病理改变,而这方面,牵引则有优势。

手法与牵引两种外治法联合使用,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手法治疗在医院进行,1天1次或数天1次,或者只做1次复位手法,而牵引疗法早期在医院进行,稍后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家庭开展。

能缓能急,简单有效。

可用中药内服及针灸疗法,通过活血化瘀,能改善脊髓的血液供应,改善脊髓的营养,减少粘连和压迫;通过益气温阳利水等法,能促进脊髓慢性炎症的吸收,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通过补肾能强筋壮骨,能减缓或终止颈椎的退行性变。

总之,对颈痹的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应考虑综合疗法,所选的几种疗法,最好有主有次,或有先有后,几种方法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又有在不同的治疗阶段,根据病情的需要,可更换疗法,做到有的放矢。

人类的退行性变,至今为止仍是一个难于控制的现象,颈痹是一种退行性疾病,其发生首先与颈椎间盘的退变有关,任何会加重椎间盘病损的原因,都可能导致颈痹的发生和进展。

但颈痹经过系统有效的治疗后,大多数仍然是可以治愈的。

目前对95%的患者可以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也可减少疾病的发作。

当然,治疗的难度和预后,与其病变的程度和个人的情况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治疗效果与其病理改变成反比。

其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一样,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表现为几种不同类型的症状,如不能得到良好的治疗,致病因素不能解除,则病变会发展,脊髓及神经根、椎动脉的病损可加重,甚至出现不可逆的病理改变,如发生脊髓变性液化,其受损的神经功能将无法恢复。

 

二、颈痹(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

1、疗效统计

选择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临床治疗颈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共116例,男52例,女64例。

年龄:

26--70岁,平均45岁。

疗效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颈痹(颈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疗效评定标准拟定。

治愈:

颈痛及肢体麻木疼痛症状消失,眩晕明显减轻,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

显效:

颈痛及肢体麻木疼痛症状明显减轻,能参加一般劳动和工作。

有效:

上述症状略有缓解,能适应一般劳动和工作。

无效:

症状无改善。

总有效率达到90.5%.

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优良率

例数例数例数例数%

全部病例116373535992.5

2、优势分析

(1)推拿手法的应用

推拿手法实验通过观察对脊髓、脊神经、椎动脉、椎间孔和椎管的影响,证明手法复位会影响椎间孔形状与大小,因而可以改变脊神经及周围病变的位置关系,起到治疗作用。

对于椎管外受到刺激和压迫的交感神经纤维,也能起到调节作用。

手法复位时,受旋转最多的部位在颈1~2,次为颈中段,旋转变化最小的部位在下颈段。

此外,人体标本在颈椎向对侧旋转到50°以后,开始出现椎动脉血流缓慢,继续向对侧旋转血流逐渐阻断。

因此,对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的颈椎病患者,旋转手法尤其要慎重。

推拿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引起的颈肩臂痛的有效缓解率达到70%。

(2)中药熏蒸并针刺的应用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应为痹症范畴。

特点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临床上正虚邪实兼杂合而发病,其病机无外乎外力损伤,肝肾亏虚,外感风寒湿邪,瘀血阻滞。

治疗上采用羌活、威灵仙、草乌、白芷以祛风除湿散寒;乳香、没药、当归、川芎、赤芍、元胡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狗脊、续断以补益肝肾,扶助正气。

中药熏蒸疗法,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大大增强了治疗效果。

现代实验研究认为,针灸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针刺信号经传入神经进入脊髓后,可通过中枢内痛觉调治系统与痛觉冲动相互作用,对痛觉信号加以调治,从而产生镇痛作用。

另外,针刺对于改善组织微环境,消除炎性介质亦有一定的作用。

以上两法合用,共奏补益肝肾、祛风除湿散寒、活血化淤、通络止痛之功,对颈椎退变骨质增生刺激血管神经而出现的疼痛、水肿有缓解、消减作用。

三、中医药特色优势分析

1、活血化瘀法的应用

中医认为颈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与血瘀有密切的关系,无论是风寒湿等外邪入侵或积累性损伤,必然在发病的过程中出现血瘀的病机,尤其是表现为疼痛者。

结合其病机的情况,在各种治法中加上活血化瘀之法。

当病机非血瘀为主时,则作为辅助的治法,当病机以血瘀为主时,则重用活血化瘀之法。

如风寒阻络者,治以祛风散寒佐以活血,以羌活、白芷为主配以川芎、红花;气血不足者则以益气养血为主,佐以活血化瘀,用八珍加丹参、鸡血藤、三七;肾阳虚以温肾壮阳为主佐以活血化瘀,常用熟附片加川芎、红花;肝肾阴虚者以滋阴养肾为主,以六味加桃仁、赤芍;痰湿内阻者则化痰祛湿的同时,更注重使用既能祛痰又能化瘀通络的药物,如乳香、没药、蜈蚣、全蝎。

除了在中药煎剂中使用活血化瘀中药外,亦可使用活血化瘀之成药,如复方丹参片、灯盏花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等。

2、温通法的应用

针对颈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往往有肾(阳)虚和痰瘀交阻而闭塞不通的病机特点,故治疗时常以温阳补肾治其本,祛瘀通络和化痰通络治其标,常可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血属阴,瘀血则为阴邪,痰湿亦为阴邪,其遇寒则凝,遇热则通,痰瘀之邪非温阳而难于化之,且温阳补肾能健脾益气、推动气血之运行,加强水湿之运化,从根本上去除了痰瘀内生的病因,故临床疗效明显,且疗效稳定,可减少复发。

四、难点分析

随着人类社会的老年化,颈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正在增长,而对颈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也不断地深入。

但至今为止,仍然认为颈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和临床表现是复杂的,部分类型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

对颈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较多,但所有的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都无法完全阻断其病理过程,所以从这种意义讲,颈痹(颈椎间盘突出症)是难于根治的。

可以说,对颈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上,仍然有较多的难点有待我们去解决。

难点之一:

颈痹(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如何治疗

国内大部分的学者均认为颈痹(颈椎间盘突出症)需手术治疗,精细成功的手术,能解除病理因素对脊髓的压迫。

但手术后脊髓功能的恢复尚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其中良好的血运和营养,是关键的因素。

手术后,脊髓的水肿和无菌性炎症仍然存在,血运也存在相当的问题,因此,术后抗炎、利水、活血、营养等治法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国内外学者仍然认为术后短期内使用糖皮质激素(甲强龙或地塞米松)和脱水剂是必要的。

如果不是使用了牢靠的内固定,早期戴颈围制动也是必要的。

而中医的针药在术后的病人治疗过程中也起到很大的帮助。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肾精的盛衰与骨骼、脊髓及周围组织的生长、代谢有密切关系,颈痹(颈椎间盘突出症)多属本虚标实之证,肾之精气不足为本虚,气血痰瘀痹阻为标实。

术后1~2周后,由于手术因素和使用激素的因素,表现为气滞血瘀和水湿停留的征象更为明显,因而中药用汤剂煎服,以活血化瘀、利水除湿为主法,用血府逐瘀汤等,可取得一定的疗效。

术后的患者大多数均以肾虚为主,兼瘀、痰、湿、火等,治法上当以补肾为主,温补肾阳或滋肾填精、强筋壮骨、活血化瘀、祛痰通络,使督脉通,经气循环。

腹针对于改善患者术后肢体麻痹等症状有奇妙的效果。

难点之二:

顽固性的颈痹(颈椎间盘突出症)如何治疗

颈痹(颈椎间盘突出症)通常治疗采用牵引+手法推拿+药物的组合进行治疗,尤其是牵引疗法,对椎间隙狭窄者疗效较好。

但是,临床上有部分病人不但反复发作,甚至日益加重,一般的治疗难有效果。

对此,我们认真地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①病理改变是否严重:

有些患者其颈椎退变非常严重,椎体后方的骨赘,尤其是侧后方的骨赘长得很大,或者椎间盘退变严重,椎间隙狭窄,使椎间孔也狭窄,神经根受到骨性压迫明显,加上神经根的水肿和炎症,因而症状明显。

②以前的治疗是否得当:

对其治疗,通常是从两个方面来起到作用的。

一是使神经根与后突之椎间盘或骨赘的位置改变,达到缓解压迫的目的,对此采用的方法有推拿、牵引、手术等;二是消除神经根的炎症和水肿,对此采用的方法有药物、理疗、制动、针灸等。

治疗的失误常在第一方面。

推拿对颈椎小关节的错位非常有效,但假如骨赘太大,椎管和神经根出口严重狭窄,推拿则易引起神经根磨损加重的可能,非但没有疗效反而使病情加重。

牵引是较好的方法,可以使椎间隙增宽,改善椎节的顺列。

但骨赘明显时,椎间韧带常钙化或骨化,减低了这种作用。

同时牵引的方向也非常的重要,因为前屈位牵引时,前方的骨赘易压迫颈髓和神经根,后伸位牵引时;后方增生的关节突和黄韧带易造成压迫。

因此,牵引前必须仔细阅片,明确压迫来自哪里,从而选择正确的的牵引方向。

当前后方有压迫时,应选择颈椎的中立位,即顺颈椎牵引,牵引绳的方向与躯干方向呈15°~20°,且重量由轻开始,慢慢加重,如有出现病情加重或有脊髓压迫症则应停止牵引。

我们认为卧位牵引较坐位牵引的效果明显,牵引的时间应在每天4小时以上。

药物治疗也要跟上去,除中医辨证用药外,适当使用激素和血管扩张药物,如得宝松lml,肌内注射,每周1次,川芎嗪静滴等。

2周无效则进一步用颈封治疗。

③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如果已经长期正确的非手术疗法治疗无效,其病理基础又严重,如上所述,骨赘明显或椎管严重狭窄,那么,则需要手术治疗。

严重的根性痛,应该前路手术,并对压迫神经根的椎体前外侧进行有效的减压。

五、解决难点的思路和措施

1、探索颈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治疗

脊髓在中医属奇恒之腑,与骨髓统称为髓,髓由肾的精气和水谷精微所化生,其形成和功能与先天之肾气和后天脾胃之气密切相关。

根据临床表现,颈痹(颈椎间盘突出症)常虚实夹杂。

表现以拘挛失用为主证者,见双下肢肌张力增高,束胸感,Hoffman征阳性者,多从“痉”证论治。

表现以痿软无力为主证者,见下肢乏力,易跌倒,双手内在肌萎缩,系扣持筷不能,多从“痿”论治。

目前认为,颈椎间盘突出后,对脊髓形成持续性或间歇性钳夹作用,引起脊髓内压力增高,血——脊髓屏障破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内产生水肿,进一步加重脊髓的受压,引起神经功能障碍。

同时,髓核脱离椎间盘后,其含有的蛋白多糖具有亲水特性,髓核吸收水分后充盈、膨胀,进一步加重脊髓的压迫。

提倡的“以气为主,以血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