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操作要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0352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操作要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操作要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操作要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操作要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操作要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操作要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操作要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操作要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操作要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操作要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操作要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操作要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操作要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操作要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操作要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操作要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操作要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操作要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操作要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操作要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操作要领.docx

《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操作要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操作要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操作要领.docx

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操作要领

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操作要领

一、视觉教具—粉红塔

教具构成

1、由10个粉红色的木制立方体构成,立方体的各边长度从10cm到1cm递减。

最大的立方体体积为100cm³,最小的立方体仅1cm³

2、工作毯一块。

适用年龄与日常生活练习并行,两岁半以上。

基本操作

1、介绍粉红塔,准备工作毯。

2、从粉红塔基座上拿取粉红塔,并示范粉红塔的拿法。

用五指从塔顶抓拿最小的立方体,至于手心,再将其余的立方体一一拿到工作毯上,手势是呈现虎口捏住立方块,拿取较大的立方体时可用两手托住底面搬运。

10个立方体不依顺序散置在工作毯上。

3、老师坐在孩子的右边。

4、示范立方体的垒塔的方法。

先选出最大的立方体,放在老师和孩子之间,再让孩子去比较其他的立方体,选出次大的,将它放到最大的立方体之上。

5、按照顺序依次垒高,一直垒到最小的立方体为止。

6、搭完后,请幼儿从塔顶以及它的四周欣赏欣赏粉红塔的整体的协调感。

7、问孩子:

“要不要做做看?

”让孩子清楚地看到塔的

变化活动

变化1——同棱垒高

(1)将立方体的两面以其夹角对齐,垂直向上积高。

(2)将1cm³的小立方体依次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排列,比较每个立方体之间的差别。

变化2

将10个立方体水平排列,最大的一块在左边。

变化3

可以排列成螺旋状及玫瑰花状。

延伸活动

1、记忆练习。

2、蒙上眼罩。

3、基础卡片。

4、合作操作。

5、用三段式教学法进行大小的名称练习。

二、红棒(长棒)

教具构成

1、由10根红色的木制长方形棒构成,棒长从10cm至100cm,每根相差10cm,每根的横断面均为2.5cm×2.5cm。

2、工作毯1——2块

适用年龄两岁半以上

基本操作

1、引导孩子,介绍长棒并准备工作毯。

2、示范长棒的拿法。

两手握住最短长棒的两端,轻轻放在工作毯上。

按同样方法顺次一根一根地拿其他长棒。

稍长的棒要握其稍内侧,并竖起来拿,以防碰到其他小朋友。

10根长棒不依顺序散置于工作毯上,但其左端要沿工作毯的左端对齐。

3、老师坐在孩子的右边。

4、示范长棒的排法。

首先用眼睛找出最长的棒,放在工作毯另一半的最上端,然后再找次长的棒紧靠前一根依顺序排列,排到最短的棒为止。

让棒的最左端排列整齐。

5、将最短的一根依次放到其他棒的末端,用双指比量长短差异,然后归回原位。

6、排完后仔细观察全体。

7、询问孩子:

“要不要做做看呢?

”把10根长棒随意放置,让孩子尝试练习。

8、工作结束后,协助孩子从最长的棒开始,按顺序将长棒放回教具架上。

错误控制视觉上有明显的不协调。

直接目的

1、通过视觉的辨别,在知觉上对长度的差异有正确的了解。

2、锻炼孩子的手部肌肉。

3、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性。

间接目的

1、增强孩子的专注力。

2、为数学教育对度量的认识和加减运算做间接准备。

3、为使用数棒做准备,是数量、基本运算以及十进位等的直接预备教具。

变化活动

1、以一个长度为基准,通过视觉把两根长棒组合成这个基本长度的练习。

2、以基准棒二分之一的长度的长棒来进行倍数的操作。

延伸活动

1、鼓励幼儿用粉红塔和棕色梯同红棒进行对比,比较它们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2、记忆游戏

3、通过把长棒垂直、平放叠高、搭建成扇形和迷宫等进行创造性变化,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三、视觉教具—插座圆柱体

教具构成:

木制圆柱体4组,外形类似枕木,上面有连着小圆柄的10个圆柱和10和圆穴。

1、圆柱体A,圆柱高度一定,约5.5厘米,直径以0.5厘米递减,最粗5.5厘米,最细1厘米。

2、圆柱体B,圆柱直径一定,约2.7厘米,高度以0.5厘米递减,最高5.5厘米,最低1厘米。

3、圆柱体C,圆柱直径和高度同时递减,直径从5.5厘米以到1厘米,高度从5.5厘米到1厘米。

4、圆柱体D,圆柱直径递减而高度递增,直径从5.5厘米以到1厘米,高度从1厘米到5.5厘米。

适用年龄两岁以上

基本操作一:

1、引导孩子,介绍插座圆柱体并准备桌子。

2、把A拿过来,示范用三指捏,将最粗的圆柱抽起,放在插座的前面,其余的依次抽出,按顺序摆放。

3、示范找出和圆柱体相同的圆穴及嵌进圆柱的方法。

从左边开始,拿起第一个圆柱,将援助底部和圆穴进行比较,再将圆柱轻轻嵌入,依次把所有的圆柱嵌入。

4、让孩子尝试,

5、整理圆柱体A,将教具放回原处。

操作二

1、准备工作和操作一相同。

2、将抽出的圆柱散发,然后随意取圆柱嵌入,可不依照顺序操作。

3、此操作在操作一的基础上进行。

错误控制:

每个圆柱只能嵌入相吻合的圆穴。

直接目的:

1、培养辨别大小的视觉能力,进而理解大小的概念。

2、培养用小肌肉控制动作的能力、灵巧性和手眼协调性。

间接目的:

1、培养幼儿的专注力、秩序感、协作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

2、间接为握笔写字做准备。

3、为以后学习数学做准备。

变化活动:

变化一

1、用两组圆柱体,组成倒V型排列。

2、将两组圆柱体的圆柱拿出并混合散发。

3、把圆柱体插回两个插座,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将所有圆柱体都插入插座中。

变化二

1、用三组圆柱体组成三角型排列。

2、把圆柱体全部拿出散放在三角形空隙内。

3、从顶点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将圆柱体全部插回插座。

变化三

1、用四组圆柱体组成四方形排列。

2、把圆柱体全部拿出散放在四方形空隙内。

3、从左上端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将圆柱体全部插回插座。

延伸活动

1、记忆游戏

2、蒙眼游戏

3、把圆柱体置于身后

4、合作操作

四、视觉教育—色板

教具构成:

第一盒:

红、黄、蓝三原色色斑各两枚,合计六枚。

第二盒:

红、黄、蓝、橙、绿、紫、粉红、棕、灰、黑、白色板各2枚,合计22枚。

第三盒:

红、黄、蓝、橙、绿、紫、桃红、棕、灰九色,各有七级明暗渐进的色板,合计63枚。

适用年龄:

两岁以上

操作一颜色配对

1、引导孩子,介绍色板,准备桌子。

2、将第一盒色板轻轻地拿到桌子右侧。

3、教师示范从盒子中取出色板,用拇指和食指把色板从盒子里拿出。

注意手要拿色板两边的白色相框,不触颜色。

4、依次将色板取出,排成一排。

教师把颜色相同的色板进行配对,左右并排。

5、让孩子尝试。

6、将教具放回原处。

操作二颜色排序

1、把第三盒色板介绍给完成第二盒练习的孩子。

准备工作毯。

2、让孩子从第三盒9色的色板中选出他最喜欢的颜色,把这一色系的7枚色板全部取出,放在盘子里面,搬到工作毯上。

3、老师从其中选出最暗的一枚色板,跟其余的色板比较。

4、从其余6枚中选出次暗的色板,按最暗至最明亮的顺序排列。

5、询问孩子要不要做做看

6、再次打乱7枚色板的顺序,重新练习。

7、做完后,收拾教具,放回原处。

错误控制:

教师和孩子视觉上的不协调

直接目的

认识颜色

间接目的

1、做颜色的对比及组合的预备,发展儿童视觉的敏感度。

2、培养对色彩的美感。

延伸活动

1、拿色板到周围环境中取寻找相同的颜色。

2、记忆练习

五、几何图形橱柜

教具构成

一个木制橱柜,包含六层抽屉,每一层抽屉都有蓝色的带园柄的几何图形嵌板以及与其相匹配的原木色的木制边框,每一层抽屉的底部都是和嵌板相同的蓝色。

六层抽屉中装有几何图形嵌板,总计32﹢1枚,各层的内容如下,“﹢1”为后述的锐角不等边三角形。

第一层抽屉(从上层开始计)

直径从10cm到1cm逐渐缩小的图形6个。

第二层抽屉

正方形的横边从10cm到1cm缩小的四边形6个(正方形1个,长方形5个)。

第三层抽屉

边长及形状各异的三角形6个(正三角形、直角等腰三角形、钝角等腰三角形、锐角等腰三角形、直角不等边三角形以及钝角不等边三角形各1个)。

另有一个锐角不等边三角形(在别的抽屉内)。

第四层抽屉

从正五边形到正十边形的正多边形6个(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七边形、正八边形、正九边形以及正十边形各1个)。

第五层抽屉

和第二层抽屉不同的四边形,包括平行四边形2个、等腰梯形1个以及不等边梯形1个。

第六层抽屉

和第一层抽屉的圆形相异的曲线圆形4个(卵形、椭圆形、花边形以及曲线三角形各1个),另再加1个锐角不等边三角形。

适用年龄

两岁半以上。

基本操作

进行各抽屉的图形练习。

1、给完成示范匣的孩子介绍几何图形嵌板,准备工作毯。

2、将第一层抽屉拉出一点,再用两手握住两边,慢慢地把抽屉拿出来放到工作毯上。

指导孩子平稳地搬运抽屉。

3、老师坐在孩子的右边。

4、老师对孩子说:

“这些都是圆形。

”然后抓起6个圆形的圆柄,按顺序依次散放在工作毯上。

5、左手拿起第一个圆形,右手双指触摸边缘,翻转过来看嵌板的底部轮廓。

6、凭借视觉,找出与此圆大小相等的图形框。

7、其他5个圆形的练习也用同样方法进行。

8、老师询问孩子:

“要不要再做做看?

”让孩子有练习的机会。

9、工作结束后,协助孩子将抽屉搬回木橱,放在它们原来的位置。

注意:

老师只需做一层的示范练习,其余第二层到第六层抽屉的练习都可以由孩子自己来进行。

直接目的

1、培养通过触觉和视觉认识平面几何图形的能力。

2、加大手部肌肉运动的控制力,发展手、眼协调。

间接目的

1、为以后学习几何、设计和艺术做基础。

2、间接地为语言学习做准备。

3、可以学习与几何相关的词汇,为以后学习教学做准备。

4、介绍常规的平面几何图形,为认识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图形以及学习艺术和建筑做准备。

5、作为几何学立体组教具练习的导人。

变化活动

变化1

可以将几个嵌板盒组合起来操作,加大难度。

变化2

在最大的圆形内,依次嵌插各个多边形,这样可以使孩子清楚地看到:

正多边形的边越多,就越接近一个圆。

延伸活动

1、记忆游戏。

2、蒙眼游戏。

3、环境练习。

4、名称练习。

注意事项

1、几何图形嵌板使用的词汇有圆形、三角形和四角形(正方形——对理解力较高的孩子使用的名称)。

2、抽屉是以孩子操作时的难易度(由易到难)排放的。

但是,如果要从图形的角度来教孩子认识几何图形,就以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形……的顺序进行。

3、名称练习与示范步骤同时或在其后进行。

4、树叶形状嵌板橱属于植物教具,但因涉及感觉里的形状认识,所以可以借助它进行对形状更加精确的认知练习,其具体的操作方式同几何图形橱柜。

六、几何学立体组

教具构成

10个木制的涂成蓝色的几何形状的立体:

球体、椭圆体、卵体、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三棱锥、四棱锥、三棱柱以及长方体。

其边长或直径为6cm,高约10cm,全部盛放在托盘或篮子里。

适用年龄

完成几何图形嵌板及触觉教具之后,3岁以上。

基本操作

1、邀请孩子一起来做“几何学立体组”的练习,把篮子放到工作毯上。

2、从篮子中选取差异最大的3个立体进行介绍(如:

球体、圆柱体和长方体)。

示范时闭上眼睛,用双手仔细触摸立体的各个表面。

3、把立体放在地毯上,用手轻轻地推一下,看其能否滚动。

4、老师示范完一个立体后,把它递给孩子,让孩子按老师的方式进行操作。

5、也可以放在沙盘里滚一下。

6、用三阶段教学法帮助孩子记忆所演示的立体的名称。

直接目的

1、刺激孩子的立体感觉。

2、发展孩子对立方几何形状的感官认识,了解其特征。

间接目的

1、为学习几何学做前期预备。

2、加强肌肉触觉对立体几何的记忆。

延伸活动

1、环境练习。

2、蒙上眼罩。

3、神秘袋。

4、“丢失了哪一个?

注意事项

1、在几何图形橱柜的操作结束后,可以进行这项练习。

2、不要依次全演示,每次可以选用差别比较大的立体积木进行练习。

七、构成三角形

教具构成

5个构成三角形的盒子:

三角形盒、大六边形盒、小六边形盒、长方形盒1和长方形盒2。

其内容如表所述。

另外,有一盒蓝色三角形,含12枚蓝色直角三角形,属于增加部分。

构成三角形教具及教学内容

形状

内容

目标

第一盒

长方形1

2对直角等腰三角形:

黄2枚、绿2枚

3对直角不等边三角形:

灰2枚、绿2枚、黄2枚

1对正三角形:

黄2枚

2个相异的三角形:

红2枚(直角不等边三角形和钝角等腰三角形)

使用各种三角形来构成或分解四边形。

第二盒

长方形2

直角等腰三角形:

2枚

直角不等边三角形:

3枚

正三角形:

2枚

钝角等腰三角形:

1枚(全部为蓝色)

第一盒的四边形的再组合。

第三盒

三角形

大的正三角形:

灰1枚

1对直角不等边三角形:

绿2枚

钝角等腰三角形:

黄3枚

小正三角形:

红4枚(3枚在底边,令1枚各边有黑线)

由各种三角形的构成和分解而了解等值的关系

第四盒

六边形(大)

钝角等腰三角形:

黄6枚(3枚在底边、其他在另外两边有黑线)、红2枚、灰2枚

大正三角形:

黄1枚

学习六边形的构成与分解。

了解用2枚钝角等腰三角形合成的四边形是正六边形的一部分(三分之一)。

了解等值(正三角一1和3枚等腰三角形或6枚等腰三角形)。

第五盒

六边形(小)

小正三角形:

灰6枚、绿3枚、红2枚

中间位置的正三角形:

黄1枚

钝角等腰三角形:

红6枚

用正三角形来组成六边形,以及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来构成或分解六边形,认识等值。

直接目的

1、加强孩子对各种三角形的特性的认识和理解。

2、发展孩子的手眼协调的能力。

3、为学习数学当中更复杂、更抽象的几何做准备。

4、探索不同的几何形状之间的相互组合方式。

5、加强孩子对形状的判断能力。

(一)长方形盒子1

教具构成

1个木制的长方形的盒子,里面包括:

2个大的绿色的直角等腰三角形;2个大的黄色的锐角三角形;2个灰色的直角三角形;2个绿色的直角三角形;2个黄色的直角三角形;2个小的黄色的正三角形;2个不同的红色三角形(直角不等边三角形和钝角等腰三角形)。

适用年龄

3岁以上。

基本操作

1、邀请孩子和老师一起进行这项练习。

2、告诉孩子正确的教具名称“长方形盒子1”,把盒子拿到工作毯上。

3、让孩子从盒子里取出所有的三角形,盖上盒盖后将盒子放在地毯右上角。

4、老师说:

“现在请把同样形状、同样颜色以及同样大小的三角形摆在一起(排成一对一对)。

”用手指摸黑线,将它们轻轻地拼合在一起。

5、但是红色的钝角不等边三角形和直角不等边三角形都只有一枚无法配对。

这时老师说:

“形状和大小虽然不同,因为都是红色的,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

6、老师再次确认是否相同的三角形都搭配成对了。

7、老师先拿一对绿色直角等腰三角形,对孩子说:

“注意看怎么做。

”将有引导线(黑色)的两边相对拼成一个正方形,同时说:

“像这样把黑线合在一起。

8、拿出另外一对三角形让孩子组合成四边形。

9、以同样的方法拼出几个四边形。

第一盒共可做出7个。

10、问孩子:

“要不要再做做看呢?

11、把四边形分解开来,给孩子反复练习的机会。

12、最后,把三角形整理好放进长方形木盒中,整理时把三角形一枚一枚整齐地放进去。

13、把木盒放回教具架上。

错误控制:

三角形边上的黑线以及三角形的颜色是否吻合。

(二)长方形盒子2

教具构成:

1个木制的长方形盒子,里面包括:

2个蓝色的直角等腰三角形;2个蓝色的正三角形;2个不同的三角形(直角不等边三角形和钝角等腰三角形)。

所有的蓝色的三角形上面没有标示黑线。

适用年龄

3岁以上。

基本操作

1、引导完成第一盒练习的孩子。

2、取出第二盒中的三角形,散置在地毯上。

3、老师坐在孩子右侧。

4、老师说:

“前几天,我们曾用构成三角形拼过各种四边形,现在我们回忆一下,再用这些蓝色三角形拼出相同的四边形。

5、老师先让孩子将同样形状和大小的三角形配对。

6、然后,老师拿起一对三角形(例如直角不等边三角形)拼成四边形。

左手按住一枚固定不动,另一枚,如下图所示,沿着各边顺时针方向绕行一周。

(同样方法也可应用到直角等腰三角形2枚及正三角形2枚)。

7、用和第一盒同样的操作方法,把8枚蓝色三角形拼成7种四边形。

(1)直角等腰三角形2枚:

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直角不等边三角形2枚:

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3)正三角形2枚:

菱形。

(4)直角不等边三角形和钝角等腰三角形:

等腰梯形。

8、让孩子尝试。

9、等练习熟习之后,再把教具整理好放回原位。

注意事项:

如果孩子想不起第一盒的各种四边形,可以再进行一次第一盒的练习,或者将第一盒的四边形叠到第二盒的四边形上面。

(三)三角形盒子

教具构成

1个大的三角形盒子,里面包含:

1个灰色的大的正三角形;2个绿色的直角三角形;3个黄色的钝角等腰三角形;4个红色的小的正三角形。

这些三角形的某些边上画有粗的黑线(提示线)。

适用年龄:

3岁以上。

基本操作

1、邀请孩子和老师一起进行这项练习。

2、告诉孩子正确的教具名称“三角形的盒子”把盒子拿到工作毯上。

3、让孩子从盒子里取出所有的三角形,盖上盒盖后将盒子放在地毯右上角。

4、对孩子说:

“请把形状、颜色和大小都相同的三角形放在一起。

5、然后,指着灰色的正三角形(大)说:

“请拼出和这个相同的三角形。

6、孩子可以借助引导线(黑色)的帮助,简单地拼成三角形。

7、在拼成的三角形上面叠上灰色的正三角形(建立相等的概念)。

8、直角不等边三角形2枚、钝角等腰三角形3枚或正三角形4枚都可拼出和灰色大三角形同样的三角形。

9、可以把上面拼成的四个三角形组合在一起。

10、等练习熟悉之后,再整理好教具放回原位。

错误控制:

三角形边上的黑线和三角形的颜色是否吻合。

(四)大六边形盒子

教具构成:

1个大的六边形盒子,里面包括:

1个大的黄色的正三角形;3歌华有一条黑线的黄色的钝角等腰三角形;3个画有两条黑线的黄色的钝角等腰三角形;2个红色的钝角等腰三角形;2个灰色的钝角等腰三角形。

适用年龄:

3岁以上。

基本操作:

1、邀请孩子和老师一起进行这项练习。

2、告诉孩子正确的教具名称“大六边形盒”,把盒子拿到工作毯上。

3、打开盒盖,把盒盖放在盒子右边或者盒子底下。

4、老师说:

“请将同样形状、颜色和大小的三角形放在一起。

5、老师接着说:

“然后把有黑引导线的地方接合。

6、等孩子对图形以充分理解后再尝试下面的练习。

7、将拼好的六边形中央的大三角形拿掉,换成3枚等腰三角形合成的正三角形。

然后用2枚红色三角形组成四边形叠在六边形上。

本项操作可以帮助孩子了解:

2枚钝角等腰三角形所构成的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三分之一相等。

8、了解正六边形是由6枚钝角等边三角所构成,并且大正三角形2枚和六边形的面积大小相等。

我们只要把外侧的三角形翻向里面内侧重叠就能明白这个道理。

9、灰色三角形2枚构成的平行四边形可以用2枚其他等腰三角形代替。

此平行四边形和红色三角形所组成的菱形大小相等。

10、第四组的图形练习可以不依赖黑色引导线,让孩子自由组合构图。

11、操作结束后,按照相应的顺序依次将各个三角形放回盒子里。

错误控制:

三角形边上的黑线以和三角形的颜色是否吻合。

(五)小六边形盒子

教具构成:

1个小的六边形的盒子,里面包括:

1个大的黄色的正三角形;6个小的红色的钝角等腰三角形;6个小的灰色的正三角形;3个小的绿色的正三角形;2个小的红色的正三角形。

适用年龄:

3岁以上。

基本操作:

1、邀请孩子和老师一起进行这项练习。

2、告诉孩子正确的教具名称“小六边形盒”,把盒子拿到工作毯上。

3、打开盒盖,把盒盖放在盒子右边或者盒子底下。

4、取出1个大的黄色的正三角形,放置在工作毯的左上方。

5、依次取出6个小的红色的钝角等腰三角形从工作毯上方滑下来。

7、左手固定其中1个三角形,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轻轻地触摸各个边上的黑线。

8、采用同样的方法,用左手触摸右边三角形边上的黑线。

9、两个两个地对三角形,使其成为3个菱形。

10、再将3个菱形对在一起,组成1个六边形。

11、把这个六边形放在黄色的正三角形的下方。

12、依次取出6个灰色的正三角形,盖好盒盖。

13、用左手依次把6个灰色的正三角形从工作毯上方滑下来。

14、左手固定其中1个三角形,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轻轻地触摸边上的黑线。

15、采用同样的方法,用左手触摸右边三角形边上的黑线。

16、把黑线对应在一起,构成1个六边形。

17、把这个灰色的六边形放在红色的六边形的右边。

18、依次取出3个绿色的正三角形,盖好盒盖。

19、用左手依次把3个绿色的正三角形从工作毯上方滑下来。

20、左手固定其中1个三角形,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轻轻地触摸边上的黑线。

21、采用相同的方法,用左手触摸右边三角形边上的黑线。

22、把黑线对在一起,组成1个梯形。

23、把梯形放在灰色的六边形的右边。

24、依次取出2个红色的正三角形,盖好盒盖。

25、用左手依次把2个红色的正三角形从工作毯上面滑下来。

26、左手固定其中1个三角形,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轻轻地触摸边上的黑线。

27、采用同样的方法,用左手触摸右边三角形边上的黑线。

28、把黑线对在一起,组成1个菱形。

29、把菱形放在绿色的梯形的右边。

30、操作结束后,按照相应的顺序依次将各个三角形放回盒子里。

错误控制:

三角形边上的黑线以及三角形的颜色是否吻合。

注意事项:

1、第五盒组合的图形可以帮助孩子了解以下概念:

(1)正三角6枚构成1个正六边形。

(2)正三角3枚构成的梯形刚好是正六边形的一半大小。

(3)正三角2枚构成的菱形是正六边形的三分之一。

(4)钝角等腰三角形6枚构成的正六边形和正三角形6枚构成的正六边形大小相同(可重叠求证)。

2、让孩子自由排列,再重叠比较。

3、前几盒教具也可以参照此盒的操作规程来练习,每次只展示1个或2个图形的组合。

反过来,也可按前几盒的操作来简化此盒的操作,是不同环境灵活操作。

(六)蓝色三角形盒子

教具构成:

1个木制的盒子,里面盛放着12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每个三角形两面都漆成蓝色。

适用年龄:

3岁以上。

基本操作:

此盒又叫幻想盒,是幼儿已有前面五盒操作经验基础上进行延伸变化的一盒。

操作此盒时,老师不需示范,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即可。

可以拼成上百种花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