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山镇基础资料汇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0516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齐云山镇基础资料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齐云山镇基础资料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齐云山镇基础资料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齐云山镇基础资料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齐云山镇基础资料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齐云山镇基础资料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齐云山镇基础资料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齐云山镇基础资料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齐云山镇基础资料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齐云山镇基础资料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齐云山镇基础资料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齐云山镇基础资料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齐云山镇基础资料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齐云山镇基础资料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齐云山镇基础资料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齐云山镇基础资料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齐云山镇基础资料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齐云山镇基础资料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齐云山镇基础资料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齐云山镇基础资料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齐云山镇基础资料汇编.docx

《齐云山镇基础资料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齐云山镇基础资料汇编.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齐云山镇基础资料汇编.docx

齐云山镇基础资料汇编

一、概况

1.地理区位

齐云山镇位于安徽省南端、休宁县西部,地处东经117°57'~118°7'、北纬29°7'~29°50'之间。

南与渭桥乡紧挨,北与蓝田镇相连,西与黟县渔亭镇接壤,东与休宁县城毗邻。

全镇土地总面积108.88平方公里。

齐云山镇区位优势明显,是周边地带物资、商品的集散地,是黄山大旅游格局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东距黄山市府及飞机场33公里,西临古民居西递12公里,北距黄山景区40公里,皖赣铁路,省道慈张公路东西穿境而过。

镇区境内有岩前火车站,交通十分便捷。

2.历史沿革

齐云山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称“岩前”,因位于齐云山白岳峰前方而得名为岩前。

1988年改“岩前”为“岩前区”。

1992年撤区并乡后,为适应发展齐云山旅游形势需要,树立齐云山旅游品牌,特改“岩前区”为“齐云山镇”。

休宁县于2004年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将兰渡乡镇建制并入齐云山镇。

二、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齐云山镇所在陆地属原始江南古陆,在距今约18~6亿年的震旦纪的地壳褶皱运动中诞生。

境内地貌以中低山及丘陵地貌为主。

2.气候特征

齐云山镇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2℃,常年平均降水量1613.7毫米,无霜期230天左右,70%的降雨集中在春夏两季。

主导风向以东北风和偏东风最多,夏季多西南风或偏东风,冬季多东北风,春秋季节风向比较紊乱,但仍以东北风和东风较多。

3.水文条件

3.1.1横江概况

境内主要河流横江发源于黟县白顶山南麓,全长69.8公里,有大小支流49条,流域面积997平方公里,在休宁县境内长40.2公里,流域面积556平方公里。

该河自西向东横贯齐云山镇。

流经本镇东亭、岩前、岩脚、环居、兰渡、典口、六个行政村,镇域总产12公里。

横江正常水位在155.50m,年最低水位为154.00m。

最高水位为158.00米,年平均最大径流量为1134.4万m³。

最高程156.00m。

河道底平均宽度150m。

镇域内横江支流共有8条,其中,最大支流为东亭河,发源于黔县殷溪岭,其次为龙源河和渠口河,发源地分别位于本镇余家坦和渭桥乡凤山。

横江的主要防洪设施以兴建在河上的拦蓄水碣坝及沿河防洪堤为主。

镇域内横江河床共建碣坝8座,砌块石防洪堤1处,长780m,堤坝顶标高157.50m。

防洪设施以30年一遇设计,50年一遇校核。

碣坝工程除拦蓄水洪水外,还担负农田灌溉效益。

据史料记载,我镇域内遇重大洪灾三次,其中最大一次发生在1996年6月底至7月初,是五十年一遇洪灾,洪水最高水位达158.00m,造成我镇江村、张村、兰渡、塘坞等12个村民组受淹,农户住房进水,部分房屋坍塌,水利、电力设施严重受损,经统计核算,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

另外两次洪灾发生在1954年和1969年。

横江河床现有桥梁8座,其中,明清时代条石拱桥两座,分别为齐云山风景区的登封桥,全长140m,桥面宽5m,单孔跨度8m;兰渡古桥长120m,桥面宽4.5m,单孔跨度8m。

另外,均为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板。

其中,黄祁景高速路口一座,长130m,桥面宽16m;齐云山旅游桥一座长140m,桥面宽6m。

典口、西馆、坞溪三座漫水桥,均长130m,桥面宽4.5m尚有一座观景桥正在新建中。

3.1.2水坝分布

全镇共有小

(二)型水库四座,分别位于:

龙源村酸梅树水库,坝型为土石混合溢流坝,坝顶高程272.33m,最高坝高15m,坝长48m,放水口最大流量0.6m³/s,溢洪道最大泄流量216立方米/s。

灌溉面500余亩。

总库容24万m³。

环居村馆塘水库,坝型为心墙土坝,坝顶高程182.91m,最大坝高10m,坝长为30m。

放水口最大流量0.2m³/s。

溢洪道最大泄流量4.2m³/s,灌溉面积300亩,总库容12.8万m³。

典口村江源水库,坝型为心墙土坝,坝顶高程155.88m,最大坝高8m,坝长为70m。

放水口最大流量0.4m³/s。

溢洪道最大泄流量5.6m³/s,灌溉面积200亩,总库容10万m³。

兰渡村下窑水库,坝型为心墙土坝,坝顶高程157.78m,最大坝高4.5m,坝长为50m。

放水口最大流量0.3m³/s。

溢洪道最大泄流量2.6m³/s,灌溉面积200亩,总库容10.2万m³。

三、资源条件

1.土地资源

全镇总面积108.88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5%,共有耕地14580亩,林覆盖率达76%,生态环境保护良好。

2旅游资源

全镇森林覆盖率达76%,植被完好。

2007年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镇域内横江之畔的齐云山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全国著名道教圣地。

齐云山镇境内有着古山、古水、古桥、古村落等众多的人文古迹,自古就以“环境清幽、风景优美”而自居,更是以境内有齐云山山上山下协调发展,依托齐云山等丰富优美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不断加大旅游投入,在抓好齐云山上风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建设的同时,搞好齐云山同山下小城镇的规划与建设,准确定位和完善集镇的旅游休闲功能,不断提升经济强镇的服务层次和水平。

一方面立足于增强中心镇的综合功能和带动能力,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形成布局合理的小城镇体系;另一方面在高起点规划建设小城镇的同时,重点加强城镇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服务功能,尤其是吃、住、购、娱方面的设施功能建设,从而不断提高齐云山镇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档次。

3.农业资源

农业生产以水稻、玉米、油菜、茶叶、大豆为主,其中2009年茶园面积为399公顷,茶叶总产量为308吨。

土特产品

齐云山犹如一颗断熠熠闪光的明珠,镶嵌在安徽省皖南风景旅游区。

这里气候温和,土壤肥沃,蕴藏着丰富的物产资源。

 齐云山土特产资源也很可观,品类多达数百种。

名闻遐迩的“白岳黄芽”是此山出产的名茶。

其色泽黄中隐翠,一叶包一芽,恰似金边镶银箭,外观雅致,冲泡后有独特的兰花芳香,具有“鲜、醇、浓、甘”的特色。

此外,本山还产“弹琴蛙”、“东方蝾螈”珍稀动物和刺胸蛙、鹰嘴龟、竹鸡、斑鸠、山雉、野兔、麂子、果子狸、小竹笋石耳、红花菜、山蕨菜等山珍野味。

齐云山小竹笋曾作为礼品赴北京参加国庆十周年土特产品展览。

近年来,这里生产的香菇、鲍鱼菇、凤尾菇、石鸡等已成为制作我省著名的徽帮菜系的主要原料,是享誉很高的佐餐珍品。

4.生态资源

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云豹、黑麂等,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山鹿、大鲵、猴面鹰、四不象、穿山甲、翠鸟、双尾褐风蝶。

安徽省一级保护动物有狐、花面狸、豹猫、灰喜鹊、雨燕。

名贵植物有香果树、杜仲、银杏、金钱松、三尖杉、厚朴、毛红楝子等。

森林覆盖率73.1%,树种以松树、杉木、毛竹为主,活立木蓄积量超过5万立方米。

名木古树有榔梅、木瓜、紫薇、银杏等,树龄大多在200年以上,最长的有500年。

生物多样性

“春有桃柳夏有荫,金秋菊桂冬有梅。

”一年四季,齐云山以其迷人的景致吸引着广大游客。

景区林木繁茂,松、柏、榉、银杏、紫楠、香果、枫香等百年古树和珍稀树种遍布全山,各种珍贵树木达二百余种。

有的盘根错节,华盖如伞;有的花红似火,叶绿如翠。

这些树木历经沧桑,阅尽白岳春秋。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一级保护树种“三尖杉”,它的根、茎、树干、树皮中所提炼出来的酯碱,对肿瘤有明显的抑制功效。

  齐云山中药资源门类繁多,出产的前胡、百部、首乌、木瓜、黄精、桂皮、灵芝、马勃、望春花、石楠藤、金樱子、天视子、绿梅花、刺猬、蟾蜍、祁蛇、眼睛蛇等动植物药材计三百九十多种,可谓“天然药库”。

其中,“香风茶”是治疗感冒的良药,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产量居全省之冠。

四、人口现状

2011年末齐云山镇全镇在籍人口为13199人,户数4177户。

其中非农业人口为592人。

从历年人口变化中可以看出,由于外出务工人数的较多,齐云山镇前几年净增人口为负增长,但随着齐云山镇大力发展旅游等产业,全镇净增人口开始由负回正。

 

近三年齐云山镇人口统计年报表

 

年末总户数(户)

年末总人口

本年度人口变动(人)

 

 

合计中:

性别

年龄

出生

死亡

迁入

迁出

非农业人口

未落常住户口人员

18岁以下

18-35岁

35-60岁

60岁以上

合计

合计

省内迁入

省外迁入

迁往省内

迁往省外

2009

4175

13486

582

6783

6703

1721

3210

6102

2453

109

49

60

31

21

10

46

16

63

27

2010

4154

13110

575

7239

6673

1783

3461

6224

2444

94

58

36

47

20

27

97

22

200

34

2011

4177

13199

592

6675

6524

1582

3338

5906

2373

103

51

52

17

12

5

100

32

103

18

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统计表

 

外出务工经商人员

外出人员流往地区

省内

北京

天津

上海

广东

福建

江苏

浙江

其他

人数

育龄妇女数

人数

育龄妇女数

人数

育龄妇女数

人数

育龄妇女数

人数

育龄妇女数

人数

育龄妇女数

人数

育龄妇女数

人数

育龄妇女数

人数

育龄妇女数

人数

育龄妇女数

2009

3196

1273

380

230

38

11

18

5

353

140

230

71

37

12

187

69

1750

681

203

54

2010

3207

1339

390

201

28

9

12

5

320

130

234

70

36

11

174

75

1803

780

210

58

2011

3262

1087

330

210

30

7

10

4

302

142

212

65

28

10

186

72

1966

528

198

49

五、社会经济

1.经济概况

2011年,全镇上下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目标,集思广益、科学定位,不断创新发展理念,突出工作重点,使全镇经济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跨越性的突破。

全镇财政收入已完成1520万元,同比增长398%;固定资产已达5.759亿元,本镇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全力做好大招商、大建设发展篇章,项目建设进展见真效。

云山诗意一期67套别墅已销售一空,项目区内的二期与“非常道”步行街已开工,项目区内被征迁户得到平稳过渡和安置。

博明休闲养生之都63000平方米酒店主体工程2组基本封顶。

由徽翰公司投资新项目白岳会所已着手进行征迁。

祥源集团合作开发建设的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项目成功入户,建设计划5年,总投资规模105亿元。

2.特色产业

铁扫帚别名铁马鞭、竹帚子、地面草等,因其茎具有分枝多、细、柔韧性极好,不吸水、弹性强、不易折断等优点,故多为家庭、单位作扫把之用。

近年来,齐云山镇党委政府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铁扫帚种植业。

群众纷纷利用家前屋后、田边地角、菜园旱地种植铁扫帚。

该镇半源村还发展了270亩种植基地,铁扫帚种植业已成为该镇特色产业。

3.经济结构分析

第一产业:

镇域耕地面积972公顷,其中水田950公顷,旱地有22公顷。

第二产业:

齐云山镇工业有一定基础,但是不主张大力发展。

第三产业:

齐云山镇第三产业以齐云山镇商贸为主,其旅游服务具有一定规模,但是档次和规模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齐云山镇产业结构变化,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总量增幅很小,第三产业总量增幅较大。

从整体来看,三产比呈现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下降,第三产业递增。

4.民生工作

2011年1-10月份,全镇23项民生工程除个别跨年度实施的项目外,其他均已完工。

镇综合文化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150幢的危房改造正全面进行,总投资65.4万元的36个一事一议项目完成。

发放惠农、涉农资金20项共计419.05万元,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失地农民成功就业累计3712人。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全面展开,参保率与续保率位于全县前列,得到了人社部及各级领导的肯定。

5.环境整治

2011年,镇政府以横江为域、以慈张线为线、以镇区为节点,出重拳、下大力,先后投入600余万元,开展环境整治工作,效果已初步显现。

六、城镇体系

经过最新一轮的村庄整合工作,齐云山镇由原先所辖的岩前村、岩脚村、东亭村、坞口村、兰渡村、半源村、环居村、典口村、龙渊村、青春村、西馆村、北山村12个行政村调整为现辖的岩前村、岩脚村、东亭村、环居村、兰渡村、典口村、龙源村7个行政村。

东亭村:

由原东亭、坞口村合并而来。

全村现辖十四个村民组,2424人,耕地2261亩。

慈张公路、东兰公路和皖赣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突出,区位优势明显。

村内有小型企业数家,并依托齐云山景区创办农家乐旅游,促进了快速经济发展。

岩脚村:

全村现辖八个村民组,1048人,茶园230亩,耕地963亩,山场7000余亩。

该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处在黄山、黟县古民居游览线上,紧邻皖赣铁路、慈张线公路,齐云山旅游公路环村修建,直达齐云山景区。

岩前村:

全村现辖十二个村民组,1915人,耕地1576亩。

该村发挥齐云山旅游区位优势,抓住齐云山旅游公路建成机遇,组织齐云山乡村旅游产业公司,创办了乡村农家乐餐厅,建设了乡村旅游垂钓中心,积极筹建了齐云山旅游工艺品厂,填补齐云山没有旅游工艺品的空白点。

环居村:

全村现辖十五个村民组,2518人,耕地2866亩。

该村(原半源村)大力发展铁扫帚种植,将铁扫帚业打造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

兰渡村:

全村现辖七个村民组,1080人,耕地6000亩.兰渡村位于县城西部,皖赣铁路、慈张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是全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齐云山的东大门。

该村历史悠久,古有“齐云山东起兰渡”之说,古驿道石板路至今犹存。

唐代前这里已形成商埠。

明弘治十年(1498年)兴建的兰渡古石桥,更是当地的一道美景,特色产业有“三元猪”“菊花”,特别是“三元猪”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典口村:

典口行政村,位于齐云山镇东部。

与兰渡村、江村村接壤,全村现辖九村民组,1647人,耕地3571亩。

境内道路方便,水利完好,过去是粮种基地,种植水稻方面有独到之处。

由于农业上突出的作用,家家户户有余粮,从而为发展畜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农民大力发展菊花种植,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收入。

村内有几个大塘库、林场,面积500亩以上的天地成片,形成大桥、横江、垂钓炊烟、农庄,交相辉映,已成为众多游客休闲踏青、投资经商的好地方。

龙源村:

全村现辖二十三个村民组,2461人,耕地2729亩。

主要经济收入以竹、林、茶(茶叶、茶籽油)、菊为主,其次是外出务工和生猪养殖等其它经营。

齐云山镇村级规模调整表

调整前

调整后

原村

名称

村址

村名组数(个)

人口(人)

户数(户)

森林面积

耕地面积

调整后村名

村址

村名组数(个)

人口(人)

户数(户)

森林面积

耕地面积

坞口村

坞口

5

834

259

390

582

东亭村

东亭

14

2424

759

16314

2261

东亭村

东亭

9

1590

500

12414

1679

岩脚村

岩脚

8

1048

339

7123

963

岩脚村

岩脚

8

1048

339

7123

963

岩前村

岩前

12

1915

746

14665

1576

岩前村

岩前

12

1915

746

14665

1576

半源村

半源

4

739

185

10500

496

环居村

环居

15

2518

738

17500

2866

环居村

环居

7

1068

354

3000

1356

西馆村

西馆

4

711

199

4000

1014

兰渡村

兰渡

7

1080

388

6000

1360

兰渡村

兰渡

7

1080

388

6000

1360

典口村

江村

9

1647

495

3571

2835

典口村

江村

9

1647

495

3571

2835

青春村

青春

7

725

206

9000

932

龙源村

龙源

23

2461

708

2459

2729

龙源村

龙源

5

724

222

1590

872

北山村

北山

11

1012

280

14000

915

合计

88

13093

4173

86253

14580

88

13093

4173

86253

14580

七、道路交通

1.对外交通

徽杭高速距齐云山镇仅有25公里,合铜黄高速在休宁县设有出入口,距本镇仅有18公里。

距本镇25公里处有205国道经过;有省道穿越本镇通过;S326省级公路直穿齐云山镇区;镇内有岩前火车站;有市府到本镇的6辆直通车;屯溪到黟县、祁门、池州、安庆等地的大中巴车和小型客车,中途都在齐云山镇停顿;县城休宁有8辆直达齐云山镇的小型中巴;齐云山景区和镇区融为一体,省道穿越而过,目前已建成的齐云山旅游公路加大了景区可进入性。

全镇公路现状情况表(2011年)

道路名称

方向

长度

宽度

路面铺装情况

质量情况

S326

东西

16m

沥青

一般

兰渡至典口

东西

1.5km

4m

混凝土

较好

典口至江村

东西

1.5km

4m

混凝土

较好

兰渡至渭桥

南北

12m

沥青

一般

兰渡至龙源

南北

2.5km

3.5m

混凝土

龙源至辛田

南北

1.2km

3.5m

混凝土

较好

龙源至北山

南北

1.6km

3.5m

混凝土

较好

龙源至青春

南北

1.5km

3.5m

混凝土

较好

环居至半源

南北

2.3km

3.5m

混凝土

较好

环居至环坑

南北

2.3km

3.5m

混凝土

岩前至黄尖坞

南北

2.1km

3m

混凝土

较好

齐云山至蓝田

南北

8m

沥青

一般

S326至齐云山

环山

2.5km

6m

沥青

东亭至坞口

南北

2.6km

5m

混凝土

一般

2.内部交通

齐云山镇实现村村通公路率达100%,下辖16个行政村,村村通有公路。

村村通公路路面为柏油路面或水泥路面,公路硬化条件良好。

镇区道路现状情况表(2011)

道路名称

方向

长度

宽度

路面铺装情况

质量情况

S326

东西

16m

沥青

一般

滨江路

东西

1.3km

6m

混凝土

较好

小学路

东西

1km

4m

混凝土

较好

新村路

南北

500m

6m

混凝土

较好

3.客货运

齐云山镇现有岩前火车站,主要用于货物运输车站。

现有齐云山至休宁班车7辆,此外屯溪至祁门、黟县班车途径我镇,基本满足我镇村民出行需求。

不过暂无客运站,需在镇区规划建设客运站。

八、市政基础设施

1.电力工程

镇区内现有1座35KV齐云山变,目前供镇区使用按35KV荷载供电,上级变电所是大路口变电所,电压等级110KV,距离齐云山变电所20公里。

现状系统电网的配网不合理,线路截面不适应负荷增长速度,可靠性较低;电网自动化水平较低。

2.给排水工程

齐云山镇现分行政村或自然村采取地下抽水或高出存水以保证生产生活用水。

2009年已立项在东亭村新建自来水厂,规划、地质勘查、招商等前期工作已完成,预计投产后可满足镇区4000多人生产生活用水。

齐云山镇暂无污水处理厂,日常生活生产污水大都采用蓄积灌溉或直接排入横江,急需新建齐云山镇污水处理厂。

3.水利工程

齐云山镇境内拥有大小河流数条,其中较长河流有:

横江、东亭河、龙源河、渠口河等。

齐云山镇小型水库情况表(2011)

水库名称

集水面积(km2)

总库容(万m3)

坝型

洪水标准(年)

灌溉面积(亩)

安全类别

江村

0.23

10

心墙

20

200

2

下窑

0.3

10.2

心墙

20

200

2

酸梅树

7

24

混合

20

500

3

官塘

0.1

12.8

心墙

20

300

3

4.环卫

齐云山现有垃圾中转站一座,位于兰渡村,采用压缩转运方式,拥有垃圾收集房2个,收集池50余个,垃圾桶覆盖整个齐云山镇(含农村),卫生情况良好。

5.电信、邮政工程

齐云山镇区现有电信支局一处,有职工4人,占地面积7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营业额96万元。

 现有电话装机总容量3800,上年未实际装机数2874部,公用电话数量48部,电话普级率:

79.39%,移动用户到达数1661户。

齐云山镇现有银行业务的2家机构:

邮政储蓄银行,购买店面两间,建筑面积190余平米,现有职工11人。

农村合作银行购买店面2间,建筑面积190余平米,现有职工14人,上年存款余额总量9503万;上年贷款投向及贷款回收状总值3657万。

九、齐云山风景名胜区

1.齐云山概况

齐云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徽州(今黄山市)休宁县城西约15公里处,古称白岳,与黄山南北相望,风景绮丽,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誉,因最高峰廊崖“一石插天,与云并齐”而得名,乾隆帝称之为“天下无双胜景,江南第一名山”。

它由齐云、白岳、歧山、万寿等9座山峰组成,齐云山又是道家的“桃源洞天”,为著名道教名山之一。

风景区面积110平方公里,以山奇、水秀、石怪、洞幽著称。

共分月华街、云岩湖、楼上楼三个景区。

有奇峰36座,怪岩44处,幽洞18个,飞泉洞27条,池潭14方,亭台16座,碑铭石刻537处,石坊3个,石桥5座,庵堂祠庙33处,真是丹岩耸翠,群峰如海,道院禅房为营,碑铭石刻星罗棋布。

齐云山是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供奉真武大帝。

齐云山与武当山均供奉真武大帝,故有“江南小武当”之美称。

唐代元和年间,道教传入齐云山,宋、元元两朝,基业初奠,明代嘉靖和万历间,江西龙虎山嗣天师正一派张真人祖师三代奉旨驻留齐云山,建醮祈祷、完善道规、修建道院,香火日盛,渐渐成为江南道教活动中心。

以嘉靖皇帝敕建的“玄天太素宫”为主体的月华街一带是道士和香客向往圣地。

齐云山独具特色的丹霞地貌使整座齐云山显得紫衣赭裳群山如海,丹崖耸翠的景观相互映衬,美不胜收。

齐云山自晋朝至今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墨客、显官巨贾纷至沓来,李白、朱熹、朱升、唐寅、海瑞、戚继光、徐霞客、郁达夫等人慕名登山,以一睹齐云神山秀水为人生一大快事,他们寄情于峰岩之上,或赋诗题词,或树碑为记,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珍贵文化遗产。

除了道教的宫、殿、院、坛、阁等108处外,尚有摩崖石刻和碑刻537处,主要分布于真仙洞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