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0538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7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刑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刑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刑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刑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刑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刑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刑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刑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刑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刑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刑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刑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刑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刑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刑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刑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刑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刑法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刑法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刑法试题.docx

《刑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试题.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刑法试题.docx

刑法试题

刑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刑法解释的方法和分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经许可经营香烟情节严重的,可成立非法经营罪。

据此,未经许可经营假冒伪劣香烟情节严重的,也可成立非法经营罪。

这是反对解释

B.《刑法》第50条规定: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据此,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没有满二年的不得减为无期徒刑。

这是当然解释

C.使用非暴力手段骗取儿童的可成立拐骗儿童罪。

因此,使用暴力手段抢劫婴儿的,也可以成立拐骗儿童罪。

这是当然解释

D.甲将自己刚刚生下的婴儿溺死,该行为属于溺婴行为。

规定溺婴罪,所以该行为不构成犯罪

2.关于刑法基本原则及其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犯罪和刑罚必须由立法机关以成文法的形式进行规定,习惯法不得规定刑罚,这体现的是严格的罪刑法定由于我国刑法没有习惯法不得规定刑

B.在解释刑法时,不得采用不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这体现的是确定的罪刑法定

C.刑法应为良法、善法,不得使用酷刑、残虐的刑罚,这体现的是成文的罪刑法定

D.我国刑法关于时间效力规定了从旧兼从轻原则,体现的是事前的罪刑法定

3.甲欲杀乙而向乙开枪射击,子弹从乙的衣袖穿过,恰巧击中了与乙同行的丙,致丙轻伤,但丙系血友病患者,流血不止而死亡。

如何认定甲的行为?

A.以故意杀人罪(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罪并罚

B.以故意杀人罪(未遂)与过失致人重伤罪并罚

C.以故意杀人罪(既遂)罪论处

D.以故意杀人罪(未遂)论处

4.根据《刑法修正案(八)》,下列自然人可以适用死刑的是:

A.甲73周岁时实施杀人行为,由于案件一直处于侦查审查起诉等司法程序,审判该案件时甲已经76周岁

B.乙17周岁时实施了轮奸行为,该案件审判时乙刚好过了18周岁的生日

C.丙妇女因涉嫌爆炸罪在羁押期间与看守人员自愿发生性关系,案件审判时自己已怀孕

D.丁77周岁时采用泼硫酸的方式实施伤害行为,被害人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5.甲的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A.甲持刀杀乙,乙在负伤逃跑过程中被其仇人丙发现,丙认为复仇良机不可失,便拔枪击中乙,致乙死亡

B.甲杀乙致乙受伤,乙在住院治疗中,丙故意放火烧毁医院,乙因伤逃避不及而葬身火海

C.公务员甲徇私枉法严重损害丙的利益,致丙产生持枪杀甲之念。

公安人员乙极力制止丙的行为,丙开枪杀死乙

D.甲开枪射击立于悬崖之上的乙,乙虽未被枪击中,但因枪声所吓导致失足坠崖而死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与乙是好友,一日甲到乙家探访,只有乙妻一人在家,后甲对乙妻进行调戏,并抚摸乙妻胸部,乙妻表示反对,甲仍继续纠缠。

乙妻借故脱身,从里屋拿出一把小宝剑,藏在身后。

当甲再次无礼时,乙妻遂持宝剑朝甲的胸部猛捅,甲拼命反抗,乙妻持宝剑又朝甲腹、背等处乱捅数下,致甲当场死亡。

经查,甲的要害部位共被捅刺20余刀。

对于乙妻的行为,不成立特殊防卫

B.甲带着名贵猎犬,乙带着土狗散步,突然乙之土狗咬住猎犬之颈部(甲乙均无过失与故意),甲用猎枪将乙土狗射杀,甲构成正当防卫

C.张三同意捐血250毫升,但医生见张三血型稀有,便擅自抽取张三500毫升血液,医生的行为属于正当的业务行为

D.医生对于同时送来的多位急救病人,只能救助其中一名,这属于紧急避险拳

7.关于刑法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刑法》第277条第4款规定: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定妨害公务罪。

因此,如果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属于法无明文规定的行为,不应认定为犯罪,否则就属于类推解释

B.根据《刑法》第316条规定:

“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的”,定脱逃罪。

对这里“依法”的判断,应根据行为时的状况进行判断。

因此,原则上只要司法机关在关押的当时符合法定的程序与实体条件,就应认为是依法关押,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就可以成为脱逃罪的行为主体

C.《刑法》第50条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因此,死缓犯在二年考验期内犯任何故意犯罪的,都应当改为死刑立即执行,这符合刑法的文理解释的要求

D.根据《刑法》第240条的规定:

“将妇女、儿童卖往境外的”,是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加重处罚情节。

由于“将妇女、儿童从中国境外卖往中国境内”与“将妇女、儿童卖往境外”是两种不同的行为,因此,对前一种行为就不应认为属于该罪的加重处罚情节,否则就是类推解释。

8.关于刑事管辖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实施了国际条约所规定的侵犯各国共同利益犯罪的犯罪人,我国既有权利也有义务对其进行管辖,这是普遍管辖原则的要求。

因此,即使这样的犯罪人身处国外,我国也能对其进行追诉和审判

B.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我国一律可以根据属地管辖的原则,对其适用我国刑法

C.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经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我国刑法进行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犯罪行为或犯罪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就属于在我国领域内犯罪,适用我国刑法。

因此,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均在我国领域内发生的,自然更应该适用我国刑法。

这不仅是属地管辖原则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刑法当然解释的必然结果

9.下列行为中,应当以共同犯罪论处的是:

A.在甲某的组织卖淫活动中,乙某被其聘请负责保安工作,以协助其组织卖淫活动

B.乙某等数人组织了一恐怖活动组织,准备实施恐怖活动,其老乡甲某为其提供了住房、交通工具以及大量物资

C.某建筑公司与建材公司合谋,相互串通并利用虚假合同、资信证明等方式,骗取市某中学的信任,在签订和履行学校教学楼工程的承包合同过程中,共骗取该校近百万元的物资

D.王某明知张某、重某等人组织了旨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中共领导的“天龙会”集团,而为其提供大量物资资助的行为

10.关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境内外机构、组织或者个人只有在资助境内组织或者个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时,才能成立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

B.国家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的,成立叛逃罪

C.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叛逃境外的,只有危害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时,才成立叛逃罪

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的,即使没有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也成立叛逃罪

11.以下行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有:

A.甲因开黑车被城管处罚,心生不满,遂向市电视台、市领导办公室投寄石灰粉,并谎称为炭疽粉,造成电视台等关闭数小时,直接经济损失达上百万,一时间人心惶惶

B.乙闯入火车驾驶室,用手枪威逼司机,劫持火车去朝鲜

C.丙在公共汽车上扒窃,被司机李某发现后故意采取急刹车、提醒乘客注意等措施而未能得逞。

丙恼羞成怒,走到李某背后,对驾驶车辆的李某突然实施暴力袭击,导致车辆偏离车道,与另一车相撞,数人受伤,李某被打成脑震荡

D.丁因仇恨社会,到处盗窃下水道井盖,导致多辆车翻车事故

12.下列选项中,成立抢劫罪的有:

A.甲为了给妻子切菜用从商店购买了一把菜刀放在背包里,回家途中,见一女士乙刚从银行取完钱出来,于是跟踪乙到僻静处,突然乘乙不备,夺下乙的皮包就跑

B.甲深夜入室盗窃,被主人乙发现后为了摆脱乙踩了其一脚,然后逃离现场

C.甲和乙在同一条街上各开了一家饭店,由于管理方面的原因,乙经营的饭店比甲的生意红火得多,甲因此对乙怀恨在心。

某日,甲叫来家族成员共十多人冲进乙的饭店,任意摔椅子、砸玻璃,造成了将近10万元的财产损失

D.甲在乙下班途中堵住乙,以暴力威胁让其交出3万元,乙称自己身上仅有百十来块钱,甲一暴躁正准备狠打乙一顿,惊吓之下乙赶紧说他的钱锁在办公室的保险柜里,共有2万元,但是保险柜的钥匙由其妻子保管。

于是,甲胁持乙到其办公室,并让乙打电话给其妻子让她把保险柜的钥匙马上送过来,乙的妻子说有事在外面,要晚些才能过来。

乙在被甲非法扣押2个小时后,其妻子终于托好友丙送了钥匙过来。

乙拿到钥匙后取出钱给了甲

13.下列关于共同犯罪人的定性正确的是:

A.小林在他人的诱骗下参与了绑架,对其应以胁从犯论处

B.小林打算3个月后去抢劫某商业银行,大宇得知后,对小林说,该银行明天将有一批现金运来,不如明天你就动手吧,小林遂去抢劫了银行,大宇不属于教唆犯

C.小林对上司心存不满,于是雇来小混混大宇,让其去杀死其上司,小林以为大宇不满14岁,实际上大宇已经年满16岁,小林不构成教唆犯

D.教唆的内容必须明确,但单纯的使眼色等不明确的举动也可以认为是教唆行为

14.下列哪项行为构成洗钱罪:

A.张医生利用开处方之便,收受医药代表大量回扣,甲明知此钱来路不正,仍为该医生将回扣汇往境外

B.毒贩李某让老乡乙将其贩毒的钱物带到老家,乙明知此人从事毒品生意,仍然利用回家省亲之机,帮其携带40万给毒贩的妻子

C.钱某(非国家工作人员)侵占单位大量财物,嘱托丙为其汇往境外,但告知丙此钱为走私所得,丙信以为真,帮助钱某带往境外

D.刘某伪造货币,获利颇丰,并告诉丁此钱是盗窃所得,让丁帮其投资,掩饰犯罪所得

15.关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妇女和丈夫不能成为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主体

B.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行为直接造成被害人重伤后果的,属于想象竞合犯,应从一重罪处罚

C.行为人偷看妇女洗澡的,应以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论处

D.在公共场所露阴、自慰,即使不强迫妇女观看,也以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论处

16.下列关于犯罪预备的判断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因琐事与同学张某发生争吵,遂在日记中写下“张某这人太坏了,总有一天自己要让张某死无全尸”之类的话。

此后,甲无任何异常行为,后甲的日记被其辅导员偶然发现,并报警。

甲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B.乙欲杀死仇人李某,遂尾随李某身后多日欲寻机将其杀死,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后因形迹可疑被联防队员抓获。

乙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C.丙欲抢劫运钞车,苦于人手不够,遂在网上发帖诚征合作伙伴,帖子发出不久即被公安机关抓获。

丙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D.李某欲盗窃银行保险柜,遂与开锁工丁商议此事,并委托丁代为制作一把万能钥匙。

丁称:

“我不想听也不想知道你要做什么,我不会跟你一起做的,但只要给钱我可以帮你制作一把万能钥匙,今后你出什么事与我无关。

”钥匙刚制成即事发,因丁系替别人制作犯罪工具,而不是为自己犯罪制作工具,故不构成犯罪预备

17.甲欲杀死仇人乙,遂持枪将仇人乙挟持到一僻静丛林中去,在5米外对准乙的头部连开两枪,因枪法不佳,未中。

下列关于甲的行为说法错误的是:

A.若乙害怕跪地求饶,甲看乙可怜,在能继续开枪的情况下,放过了乙。

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B.若乙害怕跪地求饶,甲看乙可怜,在能继续开枪的情况下,放过了乙。

事后查明,甲手枪内所余子弹均为不能击发的臭弹。

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C.若甲自幼迷信,自思两枪未中,乙必有神助,害怕继续开枪会遭到神的报应,放过了乙。

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D.若此时,恰好一辆消防车从丛林外面鸣笛经过,甲误以为是公安局的警车,怀疑自己的罪行已被警察发现,慌乱中弃乙而逃。

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18.某工商机关负责人甲某,在负责查处一起数额巨大的制假案件时,本应移送检察机关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但因本案涉及其顶头上司的公子,为保住自己的职位,甲便以行政处罚代替了刑事处罚,从轻处理了此事。

甲某的行为构成:

A.不构成犯罪B.滥用职权罪

C.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D.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19.甲、乙二人共谋盗窃。

约定由甲入室行窃,乙在墙外望风。

甲在室内搜寻半天,只在客厅茶几上找到手表一块,刚要离开时,不慎将茶几上的一个花瓶碰翻在地上,隔壁卧室内熟睡的女主人被惊醒,走出客厅大声喝问“谁”,并伸手抓住了甲一只手的手腕。

甲顿敢害怕,遂腾出另一只手,抄起茶几上的一个烟灰缸向女主人头上砸去,当即致其死亡。

之后,甲仓皇越墙而出,告诉乙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可偷,只找到了这块手表。

后乙将此手表卖掉,得款4000元,甲乙二人各分得2000元。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乙三人在盗窃罪的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

B.对甲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C.对乙应以盗窃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数罪并罚

D.对乙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0.丁某欠甲某现金3万元,甲某多次向丁某索要,但丁某以种种借口拖延不还。

甲某遂与他人将丁某骗到其亲戚家一空屋内关押起来,使用暴力方法逼其还债,致使丁某左眼伤残,丧失视力。

甲某的行为应如何定罪?

A.非法拘禁罪B.故意伤害罪C.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D.绑架罪

21.甲以揭发隐私相要挟,对乙进行敲诈,乙随即报警。

为了掌握确实充分的证据,公安人员要乙按照甲的要求交付现金人民币20万元。

甲在公园拿到乙的20万元后,刚一转身,即被埋伏在四周的公安人员抓获。

甲的行为成立:

A.敲诈勒索罪预备B.敲诈勒索罪未遂C.敲诈勒索罪中止D.敲诈勒索罪既遂

22.甲公司为了牟利,以引进外资建立合资企业为名,从银行贷款l亿元,年息3%,之后将该款转借乙公司使用,乙公司除负担年息3%的银行利息外,每年还需向甲公司支付5%的使用费。

甲公司的行为构成:

A.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B.高利转贷罪C.骗取贷款罪D.挪用公款罪

23.刑法分则条文规定:

犯A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单处罚金”。

被告人犯A罪,但情节较轻,且身无分文。

对此下列哪一判决符合规定?

A.甲法官以被告人身无分文为由,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B.乙法官以被告人身无分文且犯罪情节较轻为由,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期2年执行

C.丙法官以被告人的犯罪情节较轻为由,判处拘役3个月

D.丁法官以被告人的犯罪情节较轻为由,判处罚金1000元

24.下列行为中,构成非法拘禁罪的是:

A.王某在某宾馆住宿后,不付费便想走人,宾馆经理甲设法将其锁在客房后迅速报警

C.甲在抢劫过程中,为压制被害人的反抗,故意将被害人杀死,取走其财物

D.甲盗窃了乙的汽车准备离开时被乙发现,乙站在车前意图阻止甲离开,甲为逃离现场故意开车将乙撞死后逃走

29.甲乙二人系同事,关系十分要好。

某日,乙因外出,遂将笔记本电脑存放于甲处,请甲代为保管。

当晚,甲将笔记本电脑转移藏匿后伪造被盗现场并报案。

甲的行为构成:

A.盗窃罪B.侵占罪C.诈骗罪D.职务侵占罪

30.丙为某派出所所长,为竞争分局经侦大队队长一职欲向主管此事的副局长乙行贿。

丙与乙的秘书甲熟识,丙遂委托甲向乙转交20万元,并要甲看在多年朋友的面上,在转交时一定要向乙代为美言几句。

后乙收下该款,丙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经侦大队队长一职。

关于甲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构成介绍贿赂罪B.甲构成受贿罪共犯C.甲构成行贿罪共犯D.甲不构成犯罪

31.某甲被聘在国有公司担任职务,后因该国有公司与某外商企业合资,国有公司占10%的股份,某甲被该国有公司委派到合资企业担任副总经理。

在任职期间,某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合资企业价值5万元的财物非法据为已有。

对某甲的行为应如何定罪?

A.侵占罪B.职务侵占罪C.盗窃罪D.贪污罪

32.在以下所列情形中,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是:

A.甲在其16周岁生日当天,盗窃某银行并窃得人民币20万元

B.乙(15周岁)在南方某市打工。

为向吴某索要欠他的到期债务1万元,乙将吴某三岁的儿子劫持。

为防止吴某的儿子吵闹,乙用桌布将其嘴堵住,致其窒息死亡

C.丙(15周岁)和父亲一起经营一家超市。

一次,在工商行政管理人员依法查处假冒、伪劣产品的行动中,丙以暴力抗拒执法,将一名执法人员打成重伤

D.丁在15周岁时加入了某黑社会性质组织。

不久,在该组织实施的一次聚众哄抢犯罪中,丁参与抢走了某私营企业的一辆进口轿车

A.故意毁坏、财物罪B.破坏生产经营罪C.盗窃罪D.破坏交通工具罪

38.某外贸公司在缴纳了50万元税款后,采取虚报出口的手段,骗得税务机关退税80万元,后被查获。

对该公司应:

A.以逃税罪论处

B.以骗取出口退税罪论处

C.逃税罪与骗取出口退税罪数罪并罚

D.逃税罪与骗取出口退税罪择一重罪处罚

39.下列哪种情形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A.刑警甲在审讯过程中,刑讯逼供致被害人死亡

B.乙绑架人质后因勒索不得,将被害人杀死

C.丙在抢劫过程中因与被害人发生扭打,失手致被害人死亡

D.丁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诽谤同学戊,戊想不开自杀身亡

40.律师郑某在办理刘某强奸一案时,编造了一份对刘某有利的证言,将刘某用暴力手段强奸陈某的情节,歪曲为陈某同意、半推半就地发生两性关系,并指使证人王某以此为内容向法庭作证,致使刘某被宣告无罪。

郑某构成何罪?

A.伪证罪B.辩护人妨害作证罪C.妨害作证罪D.帮助伪造证据罪

41.甲违反海关法规从境外购买了20公斤黄金,经伪装后偷偷携带进境,不予申报,逃避关税16万元。

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构成犯罪B.构成走私贵重金属罪C.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D.逃税罪

42.甲多次临摹某著名国画大师张某的一副名画,加盖伪造的张某印签后谎称真迹出售,共获得非法收入60万元。

甲的行为:

A.应按诈骗罪与侵犯著作权罪两罪并罚B.应按诈骗罪处罚

C.应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处罚D.应按侵犯著作权罪处罚

43.下列哪一选项中行为人的行为不构成贪污罪:

A.某市公安局局长张某在会见外国友人期间接受赠送给该市的一件雕刻品,张某见做工精美、价格不菲,遂占为已有,没有上交

B.村委会工作人员李某在协助乡政府办理本村土地征用工作时,虚报土地面积,骗取多出的土地征用补偿款1万元归自己所有

C.某国有保险公司理赔人员孙某指使他人故意虚报保险事故,由自己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20余万元据为已有

D.某村村小组组长赵某掌管本组兴修自来水管道集资款,赵某利用管理这笔款项的便利,将部分款项取出给自己盖了一栋住房

44.甲系某看守所工作人员。

一日,所内新进一犯罪嫌疑人乙。

甲因乙进看守所时不懂规矩,没有向其“纳贡”,遂指使看守所内的其他5名被监管人“修理”一下乙,边打并质问乙为何不给其“进贡”,致乙重伤。

问甲构成何罪?

A.暴力取证罪B.虐待被监管人罪C.刑讯逼供罪D.故意伤害罪

45.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只要有人构成受贿罪,就有人构成行贿罪

B.只要是聚众犯罪,就有3人以上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C.伪证罪的主体是证人、鉴定人、记录入、翻译人、辩护人与诉讼代理人

D.贷款诈骗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46.以下哪些行为构成《刑法》第269条规定的转化型抢劫罪?

A.甲在公共汽车上发现乙在偷自己的钱,就抓住乙偷钱的手并呼喊“不许偷钱”。

乙见状,一边恶语威胁,一边用力向外拽钱。

甲拼命护住钱包,乙用拳头猛击甲的头部。

后由于甲仍拼命护住钱包,乙见难以得逞,在车到站时下车逃走

B.某晚,甲尾随女青年乙,趁乙不备抢了乙的手提包就跑,乙见被抢便大声呼救,在附近巡逻的巡警丙闻讯迅速赶来。

乙将甲的逃窜方向告诉丙后丙立即开始追赶,甲见有警察追来惊惶失措,随手捡起一块石头向丙丢去,丙躲闪不及被砸中头部,当场昏厥

C.甲深夜入室盗窃,被主人乙发现后追赶,当甲跨上院墙正准备往外跳时,乙突然上前抓住其脚试图拉住他,甲遂顺势踹了乙一脚,然后逃离现场

D.甲骑摩托车在大街上见妇女乙提着一个精致的皮包在行走,即起歹意,从背后用力拉皮包带,试图将皮包抢走。

乙顿时警觉,拽住皮包带不放。

甲见状,突然对摩托车加速,并用力猛拉皮包带,乙当即被摔成重伤

47.甲、乙先潜入某物资公司进行勘察,并在其磅秤上拴上绳子,次日,再到该物资公司购买钢材,通过事先在磅秤上已经做好的“机关”来控制计量,多装钢材,少称分量。

二人通过这种办法购买了大量钢材,转手倒卖,获利数万元。

甲、乙的行为构成:

A.盗窃罪B.诈骗罪C.抢夺罪D.侵占罪

48.下列关于犯罪未遂说法正确的是:

A.甲深夜摸进某女职工宿舍,欲行强奸。

黑暗中踢到一只脸盆,将熟睡中的女职工吵醒,该女职工遂大声喝问谁,并随手开灯,甲仓皇逃遁。

甲的行为属于强奸未遂

B.乙、丙二人欲抢劫出租车,遂于某日晚间,将铁丝、匕首等犯罪工具放在包内,拦下一辆出租车,假称要到郊外某地。

途中,因二人交头接耳、神色慌张引起司机怀疑,遂将车开至路边派出所内,公安人员在车上将乙、丙二人用于作案的工具搜出,乙、丙二人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

乙、丙二人的行为属于抢劫未遂

C.丁晚间在旅馆住宿时结识了同住一室的李某,见李某随身携带大量现金,顿生歹意,对准李某头部猛击一拳,李某当即昏倒,丁携李某财物跳墙逃出旅馆。

走至半路,恐李某醒来后报案,遂在行李中找出防身用的匕首,返回旅馆,欲将李某杀死灭口。

刚一进门,即被接到报案赶来的公安人员抓获。

丁的杀人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D.戊深夜潜入本单位财务室,欲行盗窃。

不料保险柜异常坚固,戊用尽各种办法也未能打开,适逢保安巡逻至此,将戊抓获。

戊的行为属于盗窃未遂

4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首要分子只能是犯罪集团的组织者、领导者

B.首要分子只能是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C.主犯既可以是首要分子,也可以不是首要分子

D.首要分子都是主犯

50.甲、乙、丙三人共携六件行李在A地登上开往B地的火车,欲在中间站点C地下车。

凌晨2时许列车到达目的地C时,三人于睡眼惺忪之际拿行李下车。

待该趟列车开走时,三人在站台上清点行李,发现多出来一件(内有衣物3件、现金2万元)。

甲提议交车站派出所,乙提议将包内财物平分,这一方案被通过。

后财物所有人报案,警方经反复侦查找到这三人,但他们均不承认多拿行李一事。

对被告人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A.盗窃罪B.侵占罪C.抢夺罪D.抢劫罪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构成要件要素的分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盗窃罪的客观构成要件要素是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非法占有目的”是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

B.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中的“贩卖”是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淫秽物品”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C.《刑法》第389条第3款规定:

“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

”这一规定是行贿罪中的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

D.行为是共同的构成要件要素,特定的行为对象、特殊身份是非共同的构成要件要素

2.关于因果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以杀人故意对丙实施暴力,导致丙遭受濒临死亡的重伤。

丙在医院接受治疗时,医生乙存在轻微的过失,未能挽救丙的生命。

由于存在介入因素,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B.甲劝说乙乘坐火车旅游,希望乙乘坐的火车倾覆而导致乙死亡。

某日,乙乘坐的火车真的发生了倾覆,乙在车祸中遇难身亡。

没有甲的劝说行为乙就不会死亡,因此,甲的劝说行为与乙的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C.甲以杀人故意向乙的食物中投放了足以致死的毒药,但在该毒药还没有起作用时,与甲没有意思联络的丙开枪杀死了乙。

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的条件关系,所以没有因果关系

D.甲想杀死丙,便在丙准备进行穿越沙漠长途旅行的前夜,悄悄地溜进丙的房间,把丙的水壶里的水换成了无色无味的毒药。

乙也想杀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