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考试说明化学题型示例印刷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0562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8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考试说明化学题型示例印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新课标考试说明化学题型示例印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新课标考试说明化学题型示例印刷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新课标考试说明化学题型示例印刷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新课标考试说明化学题型示例印刷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新课标考试说明化学题型示例印刷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新课标考试说明化学题型示例印刷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新课标考试说明化学题型示例印刷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新课标考试说明化学题型示例印刷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新课标考试说明化学题型示例印刷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新课标考试说明化学题型示例印刷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新课标考试说明化学题型示例印刷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新课标考试说明化学题型示例印刷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新课标考试说明化学题型示例印刷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新课标考试说明化学题型示例印刷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新课标考试说明化学题型示例印刷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新课标考试说明化学题型示例印刷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新课标考试说明化学题型示例印刷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新课标考试说明化学题型示例印刷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新课标考试说明化学题型示例印刷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考试说明化学题型示例印刷版.docx

《新课标考试说明化学题型示例印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考试说明化学题型示例印刷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考试说明化学题型示例印刷版.docx

新课标考试说明化学题型示例印刷版

2016年新课标考试说明化学题型示例

例1 背景材料:

①2006年春季,宁夏大部分地区进行了人工降雨;②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在食用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③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用乙醇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的燃料;④莽草酸是合成治疗禽流感的药物——达菲(Tamiflu)的原料之一,它的一种同分异构体a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gI和干冰都可用于人工降雨

B.用米汤检验含碘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

C.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

D.1mola能与4molNaOH完全反应a的结构简式

(2007年宁夏考试说明·例1)

【说明】本题主要涉及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的内容。

主要通过设置化学与生活、环境、能源等相互关系的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再现、辨认的能力;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能力。

例2 图中曲线a表示反应X(g)+Y(g)

Z(g)+M(g)+N(g),△H<0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

B.加大X的投入量

C.加催化剂

D.增大体积

(2004年广东高考题·T18)

【说明】本题主要涉及等候模块“化学反应与原理”的内容。

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考查考生对曲线的观察能力;检验考生根据曲线提供的信息,通过图像分析和逻辑推理的方式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的准确性和思维的严密性。

例3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

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

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

用饱和碳酸氢

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③除去CO2中少量的SO2:

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

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2007年宁夏理综题·T8)

【说明】本题考查简单化合物的分离以及去除杂质相关实验的操作。

利用不同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即可进行分离。

例4 图标

所警示的是

A.当心火灾——氧化物B.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C.当心爆炸——自燃物质D.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

(2008年宁夏理综题·T7)

【说明】本题考查考生对化学实验安全图标的识别。

在《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化学实验基础部分中,都明确要求“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本题的4个选项都与实验安全有关。

规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安全、合理、准确、顺利完成化学实验的基本保证;一些常用化学危险品的标志是对已知或未知化学品的潜在危险给予一种直接的警示;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则是综合运用上述知识和技能对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等突发事件具有预防和处理能力的要求。

例5 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4I(s)

 NH3(g)+HI(g)②2HI(g)

H2(g)+I2(g)

达到平衡时,c(H2)=0.5mol/L,c(HI)=4mol/L,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A.9B.16C.20D.25

(2008年宁夏理综题·T12)

【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化学平衡常数。

考生对平衡常数的表达式要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准确回答此题。

例6 已知H2(g)、C2H4(g)和C2H5OH

(1)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1411.0kJ/mol和-1366.8kJ/mol。

则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H为

A.-44.2kJ/molB.+44.2kJ/molC.-330kJ/molD.+330kJ/mol

(2008年宁夏理综题·T13)

【说明】本题涉及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主要考查考生对于化学反应热和盖斯定律的理解和简单计算的能力。

例7.如图表示水中c(H+)和c(OH-)的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两条曲线间任意点均有c(H+)×c(OH-)=KW

B.M区域内任意点均有c(H+)

C.图中T1

(2013年全国大纲卷·T12)

【说明】此题设计新颖,图中给出了不同温度下c(H+)和c(OH)的关系,考查考生对水中离子积、c(H+)和c(OH)的关系以及c(H+)与pH的关系的理解,同时考查考生获取图像信息和数据,进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8.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

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漫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

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3Ag2S=6Ag+A12S3

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

(2013年全国I·T10)

【说明】本题紧密联系生活,以电化学原理为基础,考查考生对原电池的构成要素、工作原理、电极反应等知识的程度。

原电池工作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其基本工作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

因此,本题也考查了考生将“三大守恒原理”(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应用到原电池中解决实际化学问题能力。

考查内容还涉及常见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性质及应用研究、盐类水解原理等知识,要求考生不仅能够对中学化学的相关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再现与辨认的能力,而且具备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提取实质性内容的能力。

例9.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溶于水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重结晶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2013年全国I·T13)

【说明】本题是物质分离和提纯方面的实验题,要求考生具有对中学化学相关实验知识融会贯通

,有正确复述、再现与辨认的能力。

形式上,本题将实验目的、分离方法与原理等内容以表格形式融于一体;内容方面,本题涉及的物质既有无机物,也有有机物,涉及的物质基本性质有溶解度、密度与沸点等。

既考查了考生对化学实验常用分离和提纯方法(如萃取、分液、蒸馏及重结晶等)具体应用范围的掌握,也考查了考生对这些分离和提纯方法所涉及原理的理解程度与应用能力。

要求考生能在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萃取、分液蒸馏及重结晶等方法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

 

例10.(2015全国I.13.6分)

13.浓度均为0.10mol/L、体积均为V0的MOH和R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随lg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MOH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

B.ROH的电离程度:

b点大于a点

C.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相等

D.当lg

=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

c(M+)/c(R+)增大 

2015年课标I卷13题

【说明】本题创建了pH- 

  关系图的新情景,考查考生从中准确提取关键信息,应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巧妙地利用图像提供多种信息,分别用于选项中的相应问题的解答,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4个选项呈现多角度的设问,综合程度较高。

例11.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正极反应中有CO2生成

B.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D.电池总反应为C6H12O6+6O2=6CO2+6H2O

2015年课标I卷11题

【说明】 

 本题以“微生物电池”为载体,以“燃料电池工作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考查的具体内容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燃料电池工作原理、正极与负极的判断、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书写正确性的辨析、微生物在电池中作用的机理、质子交换膜的作用、质子概念以及质子移动方向等。

要求考生能对中学化学的相关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再现和辨认的能力。

 

(二)必考非选择

题示例

例12  光气(COCl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高温下CO与Cl2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

(1)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与CO2进行高温重整制各CO,已知CH4、H2和CO的燃烧热(△H)分别为-890.3kJ/mol、-285.8kJ/mol和-283.0kJ/mol,则生成1m3(标准状况)CO所需热量为__________;

(3)实验室中可用氯仿(CHCl3)与双氧水直接反应制备光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COCl2的分解反应为COCl2(g)===Cl2(g)+CO(g)△H=+108kJ/mol。

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下图所示(第10min到14min的COCl2浓度变化曲线来示出):

 

①计算反应在第8min时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比较第2min反应温度T

(2)与第8min反应温度(T8)的高低:

T

(2)____T(8)(填“<”、“>”或“=”);

③若12min时反应于温度T(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c(COCl2)=_______________mol/L;

④比较产物CO在2~3min、5~6min和12~13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

(2—3)、

(5—6)、

(l2-13)表示]的大小____________;

⑤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min和15-16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

(5-6)

(15-16)(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012年新课标理综题·T27)

【说明】本题以光气制备和分解的研究与应用为情境,考查了中学课程中一些基本物质的制备反应,并且除涵盖运用燃烧热数据计算反应热之外,还要求考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平衡常数、转化率、平均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特别是根据相关数据关系图来正确判断温度、浓度等的变化对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

试题体现了对化学学科内基础知识整合的基调,特别是对化学基本原理的充分理解和融会贯通。

 

例13  0.80gCuSO4·5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确定2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                要求写出推断过程。

(2)取270℃所得样品,于570℃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和一种氧化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把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经浓缩、冷却,有晶体析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其存在的最高温度是               。

(3)上述氧化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浓溶液与Cu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在0.10mol·L−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8时,c(Cu2+)=                mol·L−1(KSP[Cu(OH)2]=2.2×10−20)。

若在0.1mol·L-1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u2+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                mol·L−1。

(2011年新课标理综题·T26)

【说明】本题通过热重分析实验中化合物的一系列变化,引导考生分析化学中的基本计量关系、化合物的性质等。

特别是通过严格和定量的化学实验来证明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虽然中学化学没有涉及热重分析的内容,但考生完全可以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和适当的引导,应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分析方法回答相关问题。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并应用信息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标准高考化学的评价目标。

例14. 某种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

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

将适量稀硝酸加入少许样品中,加热溶解;取少许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

一位同学由此得出该催化剂中铁元素价态为+3的结论。

(1)请指出该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由:

                             。

(2)请完成对铁元素价态的探究:

限选实验仪器与试剂:

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滴管、酒精灯、试管夹:

3mol/LH2SO4、3%H2O2、6mol/LHNO3、0.01mol/LKMnO4、NaOH稀溶液、0.1mol/LKI、20%KSCN、蒸馏水。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

               ;假设2:

               ;假设3:

               。

②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

③实验过程:

根据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请按下表格式写出实验操作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2008年广东高考题·T21)

【说明】本题以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为背景,考查Fe2+和Fe3+的转化、Fe3+的检验等相关知识;以探究实验的核心环节为载体,考查考生对实验方案评价和设计的能力。

 例15 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

序号

金属质量

/g

金属

状态

c(H2SO4)

/mol·L-1

V(H2SO4)

/mL

溶液温度/℃

金属消失

的时间/s

反应前

反应后

1

0.10

0.5

50

20

34

500

2

0.10

粉末

0.5

50

20

35

50

3

0.10

0.7

50

20

36

250

4

0.10

0.8

50

20

35

200

5

0.10

粉末

0.8

50

20

36

25

6

0.10

1.0

50

20

35

125

7

0.10

1.0

50

35

50

50

8

0.10

1.1

50

20

34

100

9

0.10

1.1

50

20?

44

40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4和5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________________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验序号是___________。

(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相近,推测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7年海南高考题·T17)

【说明】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知识以及考生对实验数据的查阅、分析能力。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中提出来,要“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本题就是按照这一课程目标考查的。

 

例16 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CH3CH2OH→CH2=CH2

CH2=CH2+B2→BrCH2CH2Br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

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水生成乙醚.

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1,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g•cm﹣3

0.79

2.2

0.71

沸点/℃

78.5

132

34.6

熔点/℃

﹣130

9

﹣116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各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b.加快反应速度c.防止乙醇挥发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C中应加入      ,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b.浓硫酸c.氢氧化钠溶液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判断该制各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      ;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      层(填“上”、“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      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b.氢氧化钠溶液c.碘化钠溶液d.乙醇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      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      ;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      .

 

(2012年海南高考题·T17)

【说明】本题是一道有机化学实验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有机实验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对所提供的实验信息及物理常数的解读能力,要求考生利用已经学过的基础化学实验和基本技能并结合获取的数据信息,回答合成有副产物生成的有机反应及实验操作的相关问题。

例17 氧化锌为白色粉末,可用于湿疹、癣等皮肤病的治疗。

纯化工业级氧化锌(含有Fe(Ⅱ)、Mn(Ⅱ)、Ni(Ⅱ)等杂质)的流程如下:

工业ZnO

浸出液

 

滤液

滤液

滤饼

ZnO

提示:

在本实验条件下,Ni(Ⅱ)不能被氧化;高锰酸钾的还原产物是MnO2。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②中除掉的杂质离子是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在加高锰酸钾溶液前,若pH较低,对除杂的影响是     。

 

(2)反应③的反应类型为    ,过滤得到的滤渣中,除了过量的锌外还有    。

 

(3)反应④形成的沉淀要用水洗,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

 

(4)反应④中产物的成分可能是ZnCO3·xZn(OH)2。

取干燥后的滤饼11.2g,煅烧后可得到产品8.1g,则x等于    。

 

(2013年全国II·T27)

【说明】此题是根据纯化工业级氧化锌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化学变化进行的讨论,考查考生对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变化的条件、化学变化的实质等的掌握与了解;同时考查考生利用化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如化学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例18.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广,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

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

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6C+xLi++xe-

LixC6。

现欲利用以下工艺流程回收正极材料中的某些金属资源(部分条件未给出)。

回答下列问题:

(1)LiCoO2中,Co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写出“正极碱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酸浸”一般在80℃下进行,写出该步骤中发生的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可用盐酸代替H2SO4和H2O2的混合液,但缺点是          。

 

(4)写出“沉钴”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充放电过程中,发生LiCoO2与Li1-xCoO2之间的转化,写出放电时电池反应方程式          。

 

(6)上述工艺中,“放电处理”有利于锂在正极的回收,其原因是              。

在整个回收工艺中,可回收到的金属化合物有          (填化学式)。

 

(2013年全国I·T27)

【说明】本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再生利用工艺为背景,考查内容涉及常见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与电极反应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与配平,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及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反应条件对产物的控制与影响,离子反应概念、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例19 二甲醚(CH3OCH3)是无色气体,可作为一种新型能源。

由合成气(组成为H2、CO和少量CO2)直接制备二甲醚,其中的主要过程包括以下四个反应:

甲醇合成反应:

(ⅰ)CO(g)+2H2(g)

CH3OH(g)ΔH1=-90.1kJ·mol-1

(ⅱ)CO2(g)+3H2(g)

CH3OH(g)+H2O(g)ΔH2=-49.0kJ·mol-1

水煤气变换反应:

(ⅲ)CO(g)+H2O(g)

CO2(g)+H2(g)ΔH3=-41.1kJ·mol-1

二甲醚合成反应:

(ⅳ)2CH3OH(g)

CH3OCH3(g)+H2O(g)ΔH4=-24.5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Al2O3是合成气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之一。

工业上从铝土矿制备较高纯度Al2O3的主要工艺流程是                     (以化学方程式表示)。

(2)分析二甲醚合成反应(ⅳ)对于CO转化率的影响               。

(3)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另一产物为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增加压强对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的影响           。

(4)有研究者在催化剂(含Cu-Zn-Al-O和Al2O3),压强为5.0MPa的条件下,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C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          。

(5)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效率高等优点,其能量密度高于甲醇直接燃料电池(5.93kW·h·kg-1)。

若电解质为酸性,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一个二甲醚分子经过电化学氧化可以

产生    个电子的电量;该电池的理论输出电压为1.20V,能量密度E=

      (列式计算。

能量密度=电池输出电能/燃料质量,1kW·h=3.6×106J)。

(2013年全国I·T28)

【说明】本题以合成气(组成为H2、CO和少量的CO2)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的实际工业生产为情境,考查了现行中学化学课程中一些基本物质的制备反应,除涵盖熟练应用盖斯定律进行相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运算外,还要求考生能够正确理解相关化学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