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SIP规范第一分册总体要求.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0599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0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电信SIP规范第一分册总体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国电信SIP规范第一分册总体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国电信SIP规范第一分册总体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国电信SIP规范第一分册总体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国电信SIP规范第一分册总体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中国电信SIP规范第一分册总体要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中国电信SIP规范第一分册总体要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中国电信SIP规范第一分册总体要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中国电信SIP规范第一分册总体要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中国电信SIP规范第一分册总体要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中国电信SIP规范第一分册总体要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中国电信SIP规范第一分册总体要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中国电信SIP规范第一分册总体要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中国电信SIP规范第一分册总体要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中国电信SIP规范第一分册总体要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中国电信SIP规范第一分册总体要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中国电信SIP规范第一分册总体要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中国电信SIP规范第一分册总体要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中国电信SIP规范第一分册总体要求.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中国电信SIP规范第一分册总体要求.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电信SIP规范第一分册总体要求.docx

《中国电信SIP规范第一分册总体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信SIP规范第一分册总体要求.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电信SIP规范第一分册总体要求.docx

中国电信SIP规范第一分册总体要求

中国电信SIP初始会话协议规范(第一分册)

总体要求

(暂行版)

 

2004年4月发布2004年4月试行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发布

 

前言

SIP协议是下一代网络中的接口协议之一,属于应用控制协议。

本标准是以IETF和ITU-T的相关标准为基础,结合中国电信网络的实际情况,并综合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对下一代网络的实验成果制定的。

它是中国电信在下一代网络建设中引进、测试和研发软交换设备、SIP终端设备以及其他基于SIP协议相关设备的规范和依据。

鉴于SIP协议应用范围广泛,项目组在编写时将整个协议规范分为3个分册:

第一分册:

《总体要求》

第二分册:

《协议细则》

第三分册:

《信令流程》

本分册为《总体要求》分册

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归口。

本标准于2004年4月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负责解释

目录

1范围1

2术语说明1

3参考标准1

4符号及缩写3

5SIP网络系统结构4

5.1系统框架4

5.2实体说明5

5.3接口说明5

5.3.1NNI接口5

5.3.2UNI接口5

5.3.3其它接口5

6实体能力要求6

6.1用户终端(UserTerminalUA)6

6.1.1协议支持6

6.2代理服务器(Proxy)6

6.2.1协议支持7

6.2.2路由7

6.2.3安全性7

6.3注册服务器(Registrar)8

6.3.1协议支持8

6.3.2功能要求8

6.3.3注册及更新8

6.3.4注销8

6.3.5其他要求9

6.4重定向服务器(RedirectServer)9

6.5SIP-ISUP互通单元9

7SIP网络与PSTN的互通9

7.1网络互通模型10

7.1.1PSTN用户-SIP用户10

7.1.2SIP用户-PSTN用户11

7.1.3PSTN用户-SIP网络-PSTN用户11

7.2SIP-ISUP互通单元能力要求13

8业务和应用14

8.1B2BUA14

8.1.1定义及实现14

8.1.2呼叫和业务控制14

8.2即时消息14

8.2.1业务体系14

8.2.2协议支持15

8.3Presence15

8.3.1业务体系15

8.3.2协议支持16

8.3.3与其他业务相结合17

8.4并行、串行寻址17

8.4.1串行寻址:

17

8.4.2并行寻址17

8.5SIP用户的呼叫等待业务18

8.6应用服务器和软交换之间的SIP接口18

8.7SIP协议在业务控制方面的应用18

8.8跨域智能业务的考虑18

8.9软交换控制下的IAD用户对局间信令的要求19

8.10语音提示音的播放19

8.11媒体端口打开与计费点启动的考虑19

图51SIP网络系统逻辑结构示意4

图71PSTN用户-SIP用户10

图72SIP用户-PSTN用户11

图73PSTN用户-SIP网络-PSTN用户12

图81基于SIP的Presence业务体系15

1范围

本分册主要对SIP网络系统结构做出规定,对其中涉及到的接口以及相关实体的功能作出简要说明和要求。

由于下一代网络需要融合PSTN网络,本规范对其中涉及到的互通模型作了说明,对每种模型涉及到的消息处理方式作出规定。

本分册同时还对一些业务和应用,例如B2BUA、Presence、Fork等作出框架性说明。

1)本规范暂不要求支持Tel-URL,AbsoluteURI,SIPS-URI,TLS,S/MIME,SCTP。

2)MPEG4的SDP描述顺从RFC3016的描述。

3)T.38传真的SDP描述顺从T.38的AnnexD

4)对会话属性进行修改的行为有如下要求:

re_INVITE用在Dialog已建立的环境;UPDATE用在已建立EarlyDialog或没有建立Dialog的环境

5)暂不要求支持多播(multicast)和IPv6。

6)暂不允许终端通过OPTIONS消息查询网络实体的能力。

7)暂不允许网络实体之间进行鉴权的行为。

8)暂不允许在UNI接口上出现SIP-I消息

9)如果18*消息中带有SDP信息,要求可靠传送

10)网络服务器在处理用户请求前应当确认该用户为合法用户,否则拒绝处理该用户的任何请求

2术语说明

本规范中,“暂不要求”指的是某种行为或情形目前暂时不要求实现,当所涉及的行为发生时,实体可以拒绝并给予响应。

“暂不允许”表明该种行为当前不允许发生,当所涉及的行为发生时,实体必须拒绝并给予响应。

在SIP域内存在一个账号下绑定多个地址的情况,即对同一个SIP账号,可寻址的终端包括多个,在本规范中将该种情况称为“同一个用户下的多个终端”

本规范列出了各个SIP逻辑实体所需支持的规范,但仅仅局限于逻辑实体的基本动作,不覆盖所有业务的需求。

以下术语主要有以下几个含义:

必须:

表明实体必须满足相关规范之规定,如果中国电信对该规范存在修改,需满足修改后的规范之规定。

由于所有标准都存在修改的可能,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当探讨使用引用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可选:

表明目前可能没有明确要求,但不排除以后的行为

3参考标准

1)YDN038-1997“国内NO.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

2)YDN038.1-1999“国内NO.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补充修改件)”

3)ITU-TTRQ.BICC/ISUPSIP“RequirementsforInterworkingBICC/ISUPNetworkwithOriginating/DestinationNetworksbasedon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andSessionDescriptionProtocol”

4)ITU-TQ.1912.SIP“InterworkingBetween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SIP)andBearerIndependentCallControlProtocolorISDNUserPart”

5)IETFRFC2046“MultipurposeInternetMailExtensions(MIME)PartTwo:

MediaTypes”

6)IETFRFC2327“SDP:

SessionDescriptionProtocol”

7)IETFRFC2617“HTTPAuthentication:

BasicandDigestAccessAuthentication”

8)IETFRFC2778“AModelforPresenceandInstantMessaging”

9)IETFRFC2779“InstantMessaging/PresenceProtocolRequirements”

10)IETFRFC2806“URLsforTelephoneCalls”

11)IETFRFC2833“RTPPayloadforDTMFDigits,TelephonyTonesandTelephonySignals”

12)IETFRFC2916“E.164numberandDNS”

13)IETFRFC2976“TheSIPINFOMethod”

14)IETFRFC3204“MIMEmediatypesforISUPandQSIGObjects”

15)IETFRFC3219“TelephonyRoutingoverIP(TRIP)”

16)IETFRFC3261“SIP:

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

17)IETFRFC3262“ReliabilityofProvisionalResponsesinthe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SIP)”

18)IETFRFC3263“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SIP):

LocatingSIPServers”

19)IETFRFC3264“AnOffer/AnswerModelwiththeSessionDescriptionProtocol(SDP)”

20)IETFRFC3265“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SIP)-SpecificEventNotification”

21)IETFRFC3303“Middleboxcommunicationarchitectureandframework”

22)IETFRFC3304“MiddleboxCommunications(midcom)ProtocolRequirements”

23)IETFRFC3311“The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SIP)UPDATEMethod”

24)IETFRFC3312“IntegrationofResourceManagementand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SIP)”

25)IETFRFC3323“APrivacyMechanismforthe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SIP)”

26)IETFRFC3325“PrivateExtensionstothe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SIP)forAssertedIdentitywithinTrustedNetworks”

27)IETFRFC3326“TheReasonHeaderFieldforthe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SIP)”

28)IETFRFC3372“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forTelephones(SIP-T):

ContextandArchitectures”

29)IETFRFC3398“IntegratedServicesDigitalNetwork(ISDN)UserPart(ISUP)to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SIP)Mapping”

30)IETFRFC3428“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SIP)ExtensionforInstantMessaging”

31)IETFRFC3489“STUN-SimpleTraversalofUserDatagramProtocol(UDP)ThroughNetworkAddressTranslators(NATs)”

32)IETFRFC3515“The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SIP)ReferMethod”

33)IETFdraft-ietf-sip-session-timer-09.txt“SessionTimersinthe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SIP)”

34)IETFdraft-ietf-avt-rtp-mime-06.txt“MIMETypeRegistrationofRTPPayloadFormats”

35)IETFdraft-ietf-sipping-reg-event-00.txt“A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SIP)EventPackageforRegistrations”

36)IETFdraft-ietf-simple-presence-09.txt“APresenceEventPackageforthe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SIP)”

37)

38)IETFdraft-ietf-impp-cpim-pidf-07.txt“CommonPresenceandInstantMessaging(CPIM)PresenceInformationDataFormat

39)IETFdraft-ietf-sipping-mwi-01.txt“AMessageSummaryandMessageWaitingIndicationEventPackageforthe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SIP)”

40)IETFdraft-ietf-sipping-overlap-04.txt“MappingofISUPOverlapSignalingtoSIP”

41)IETFdraft-avt-rtp-clearmode-00.txt“RTPPayloadformatfora64kbit/svoicebanddatacall”

42)draft-rajeshkumar-mmusic-gpmd-03.txt,“SDPattributeforqualifyingMediaFormatswithGenericParameters”

43)IETFdraft-ietf-sipping-3pcc-03.txt,“IETFDraftfor3rdpartycallcontrol”

44)draft-ietf-simple-event-list-04.txt,“A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SIP)EventNotificationExtensionforResourceLists”

45)draft-ietf-simple-winfo-package-05.txt,“AWatcherInformationEventTemplate-Packageforthe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SIP)”

46)draft-ietf-simple-winfo-format-04.txt,“AnExtensibleMarkupLanguage(XML)BasedFormatforWatcherInformation”

47)draft-ietf-simple-publish-reqs-00.txt,“SIMPLEPresencePublicationRequirements”

48)draft-ietf-simple-publish-01,“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SIP)ExtensionforPresencePublication”

4符号及缩写

NGN:

下一代网络

ISUP:

ISDN用户部分

NAT:

网络地址翻译

NNI:

网络-网络接口

SDP:

会话描述协议

SIP:

会话初始协议

SIP-I:

带有ISUP封装的SIP

UA:

用户代理

UNI:

用户-网络接口

IAD:

综合接入设备

AG:

接入网关

MGC:

媒体网关控制器(软交换机)

MG:

媒体网关

B2BUA:

背靠背用户代理

PSTN:

公共电话交换网

TLS:

传输层安全

URI:

统一资源标示符

5SIP网络系统结构

5.1系统框架

SIP(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是一个应用层控制协议,它用来创建、修改和终结会话。

会话的类型包括Internet电话呼叫、多媒体会议和多媒体传输等,会话的参与者可以是一方或多方。

SIP用INVITE请求消息携带会话描述信息,允许会话的参与者就会话所采用的媒体方式、类型等进行协商。

SIP通过代理服务器(Proxy)将请求消息路由到被叫用户的当前位置,对用户的业务请求进行鉴权和授权,实现一定的路由策略,以及向用户提供某些业务特性等。

SIP还提供注册功能,使得用户能够更新他们当前位置信息,以便代理服务器能够根据最新位置信息查找用户。

当SIP网络和PSTN互通时,为了在SIP网络中透明传送PSTN信息,需要将ISUP消息封装在SIP消息体中。

此时又将SIP称作SIP-I,即带ISUP封装的SIP(SIPwithEncapsulatedISUP)。

SIP网络系统的逻辑结构参见图51。

图51SIP网络系统逻辑结构示意

5.2实体说明

RFC3261中定义的SIP逻辑实体包括用户代理(UA,UserAgent),代理服务器(Proxy),注册服务器(Registrar),重定向服务器(RedirectServer),B2BUA(Back-to-BackUserAgent)。

各逻辑实体的定义参见RFC3261。

B2BUA实质上是SIPUA的一种应用,是一种特殊的SIP逻辑实体,适用于SIP网络中需要呼叫和业务控制的场合,相关分析参照8.1节。

5.3接口说明

5.3.1NNI接口

下列位置的NNI接口同SIP网络的路由、SIP网络与PSTN的互通等问题密切相关,对代理服务器、B2BUA和SIP-ISUP互通单元的能力要求有着重要的影响,故将其作为关键的NNI接口识别出来。

涉及到的实体与协议主要包括:

1)SIPProxy之间:

SIP或SIP-I

2)SIPProxy与SIP-ISUP互通单元之间:

SIP或SIP-I

3)SIP-ISUP互通单元之间:

SIP-I

4)SIPB2BUA之间:

SIP或SIP-I

5)SIPProxy与SIPB2BUA之间:

SIP或SIP-I

6)SIP-ISUP互通单元与SIPB2BUA之间:

SIP或SIP-I

本规范建议网络实体间建立信任关系,因而暂不要求NNI接口支持网络实体间的鉴权和授权功能。

5.3.2UNI接口

下列位置的UNI接口是连接SIP用户和SIP网络的主要接口,对SIP用户终端和相关网络实体的能力要求有着重要的影响,故将其作为关键的UNI接口识别出来:

1)SIP用户终端UA与SIPProxy之间:

SIP

2)SIP用户终端UA与SIPB2BUA之间:

SIP

5.3.3其它接口

5.3.3.1位置服务器相关接口

位置服务器与注册服务器、位置服务器与代理服务器(或重定向服务器)与之间的接口为私有接口。

5.3.3.2未识别的接口

根据有关实体的物理组合情况,在5.3.1,5.3.2,5.3.3.1节中未识别或未提及之接口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是SIP或SIP-I,也可以是私有接口。

6实体能力要求

6.1用户终端(UserTerminalUA)

从应用角度,基于SIP的用户终端可分为3种:

SIP软终端、SIP硬终端、基于SIP的IAD或AG设备。

在下一代网络中,IAD或AG设备与软交换设备配合将作为替代目前窄带5类端局的应用,主要完成语音业务,从可运营、可管理的角度出发,不建议IAD或AG设备与软交换之间的协议采用SIP协议。

除非特殊说明,本规范中所指的用户终端主要指的是SIP软终端、SIP硬终端。

SIP终端应当满足《中国电信SIP终端规范》的要求。

暂不要求SIP终端用户之间的鉴权和授权处理。

6.1.1协议支持

用户终端所应支持的协议同它的业务能力相关,但需要支持下列通用性协议:

1)RFC2327,“SDP:

SessionDescriptionProtocol”(必须)

2)RFC3261,“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必须)

3)RFC3262,“ReliabilityofProvisionalResponsein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SIP)”(必须)

4)RFC3264,“AnOffer/AnswerModelwiththeSessionDescriptionProtocol(SDP)”(必须)

5)RFC3311,“The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UPDATEMethod”(必须)

6)RFC3265,“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SIP)-SpecificEventNotification”(可选)

7)RFC3323,“APrivacyMechanismforthe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可选)

8)RFC3325“PrivateExtensionstothe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SIP)forAssertedIdentitywithinTrustedNetworks”(可选)

9)RFC3326,“TheReasonHeaderFieldfor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SIP)”(可选)

10)RFC3515,“The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SIP)ReferMethod”(可选)

11)draft-ietf-sipping-3pcc-03.txt,“IETFDraftfor3rdpartycallcontrol”(可选)

12)draft-ietf-sip-session-timer-12.txt,“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ExtensionforSessionTimer”(建议实现)

当终端支持Presence和即时消息业务时,需要支持的协议请参见第8章“业务和应用”的相关内容。

6.2代理服务器(Proxy)

代理服务器是SIP网络的中间实体,为了处理客户端的请求,它既承担服务器的角色又承担客户端的角色。

对其的主要要求包括:

Ø路由处理,即保证将请求消息发送到离目标用户更近的其它实体。

Ø为了满足电信运营的需要,直接管理用户的代理服务器(类似于目前的5类端局)应当具备获知其下用户状态(例如忙、闲等)的功能(仅局限用户带一个SIP终端的情况,具备Fork功能的代理服务器对此功能不做强制要求),并结合用户的业务属性实现相应的业务

Ø代理服务器还可用于管理策略的实施,比如确认某个用户是否允许发起呼叫等。

Ø代理服务器在转发一个请求消息前需要识别和解释该消息的某些特定组成部分,并在需要的时候改写它们。

Ø当代理服务器具备Fork功能时,功能要求参照8.4节相关之规定。

本规范对无状态的代理服务器(Stat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