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1388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x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学案人民版必修3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学案人民版必修3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学习本专题,一要认识到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教育的发展,与同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关系极为密切,应注意紧密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及其与政治、经济的相互影响;二要注意将中国现代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三要

注意与西方科技,尤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相联系。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

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1。

了解“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理解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难点)

2。

掌握“双百”方针与“二为”方向的含义、意义及取得的成就。

(重点)

一、“双百”方针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1。

背景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化事业万象更新。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大规模经济建设逐步展开。

(3)国家面临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迫切任务。

2。

提出:

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

内容:

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4。

意义:

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5。

成就

类别

作品名称

文学

《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保卫延安》《谁是最可爱的人》《林海雪原》《雷锋之歌》等

电影

《上甘岭》《南征北战》《英雄儿女》《青春之歌》《李双双》《五朵金花》《早春二月》等

戏剧

《龙须沟》《茶馆》《蔡文姬》《关汉卿》《文成公主》等

歌舞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歌剧——《洪湖赤卫队》、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思维点拨]

“双百”方针的实质是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不是一“花”一“家”的单调形态。

“双百”方针是团结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情感纽带,是允许和鼓励不同观点、不同流派的文化形态自由发展的政策依据。

1。

(教材第83页学习思考)

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提示 

(1)内容上:

提倡“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热情讴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

(2)方针上:

“双百”方针。

(3)形式上:

革命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相结合。

(4)成就上:

文学艺术作品创作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高潮。

二、“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

1。

“十年动乱”

(1)1965年,《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的发表,成为引发“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2)“文化大革命”爆发后,“红卫兵”在全国各地破除“四旧”,“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3)“文化大革命”中江青等鼓噪破除“文艺黑线专政”。

2。

文化凋零

(1)表现:

无数优秀的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戏曲电影中“样板戏”一枝独秀;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到农场、干校“改造”,接受“再教育”。

(2)后果:

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

2。

下面的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造成了什么影响?

提示 

(1)问题:

反映了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后,“双百”方针的贯彻遭到了严重破坏和损害。

(2)影响:

导致许多热爱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蒙冤受屈,长期受到歧视和压抑,严重损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文艺界出现“百花凋零”的局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基本停止。

三、文化事业的繁荣

1。

背景

(1)“文化大革命”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中国文化事业开始逐步复苏。

(2)1979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

2。

表现

(1)在“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指导下,改革开放后的文艺创作再现勃勃生机。

(2)国家相继设立了一批文化艺术奖项,如“鲁迅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以及电影、戏曲艺术方面的政府奖等。

3。

作用:

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开放时期文化精品的创作和繁荣,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在全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思维点拨]

“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坚持这一方针,才能促进文化艺术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其发展。

3。

(教材第86页自我测评)

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哪两个高峰期?

简析产生这两个高峰期的主要原因。

提示 两个高峰:

一个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一个是指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文学艺术创作取得丰硕成果。

主要原因: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开始,党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促进了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行改革开放,党中央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向,概括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根本目的,推动了文学艺术创作的又一高峰。

(3)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

主题 “双百”方针的经验和教训

1。

“双百”方针的贯彻及曲折历程

史料一 在新中国的电影历程中,1959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

就在这一年,以向建国十周年献礼为契机,广大电影工作者一鼓作气,共推出了风格多样、题材不同、高质量的18部献礼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被广大观众和电影从业人员称为①“难忘的1959年!

”。

史料二 ②音乐学院院长领头在全院批判贝多芬是大地主、封建官僚、大资产阶级买办的代言人……夏初,红卫兵运动兴起,顺理成章地传出了“跳芭蕾的斩腿,弹钢琴的斩手”的风声……——一个音乐人的回忆

①形象地说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时,我国电影业发展成绩巨大;②表明政治运动扩大到文化领域,“双百”方针的贯彻遭到了破坏。

这些表明政治对文化有重要影响。

 

(1)结合史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难忘的1959年”为什么会出现?

(2)“一个音乐人的回忆”反映了什么问题?

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 

(1)中国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党和政府提出“双百”方针,提倡在文学艺术领域“百花齐放”;知识分子(电影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高涨。

(2)问题:

“文化大革命”时期“双百”方针的贯彻遭到破坏,把文学艺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

影响:

文艺园地百花凋零,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伤害;学术领域也受到沉重打击。

2。

“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

史料 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①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②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

①②表明“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执行,这反映了新时期政治经济变化的要求。

 

(1)史料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2)“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的文艺工作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对此你有何认识?

提示 

(1)新时期要继续坚持“双百”方针。

(2)变化:

活力显现——遭遇挫折——重现春天。

原因:

“双百”方针能否贯彻;国家政治环境的变化。

认识:

“双百”方针实质上是文化领域的民主化,实施的目的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双百”方针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必须坚持贯彻“双百”方针。

“双百”方针的经验和教训

(1)党和政府要始终坚持用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处理问题。

(2)科学与文化的发展需要宽松的环境,需要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坚持“双百”方针,必须在宪法范围内。

(3)“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技发达的方针。

(4)坚持“双百”方针,使科技、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5)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①科学与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

②科学与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③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

[记知识纲要]

[背核心术语]

1。

“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成为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

2。

“文化大革命”导致文艺园地百花凋零,为人们提供了沉痛的教训。

3。

改革开放后,“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的实行,推动了中国文化事业逐步走向新的繁荣。

1。

毛泽东说: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下列各项中,属于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背景的是(  )

A。

新中国即将成立,未雨绸缪

B。

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

C。

新中国举行开国大典,万象更新

D。

“文化大革命”结束,春回大地

答案 B

解析 毛泽东是在1956年4月提出“双百”方针的,此时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

2。

1956年5月26日,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在阐述毛泽东提出的一项方针时指出:

“文艺工作,如果‘一花独放’,不论那朵花怎么好,也是不会繁荣的。

……有了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

春秋旧中国时代同现在的情况是大不相同的。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提出这一方针的主要目的是(  )

A。

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

B。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C。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学艺术水平

D。

指出文艺工作要为工农阶级服务

答案 B

解析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双百”方针给知识分子,学术争鸣和文艺创作的自由,其主要目的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3。

20世纪50年代,郭沫若和范文澜这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中国历史的分期问题看法截然不同,有些学者想提请中央宣传部决定,但中央还是认为应由历史学家自己去讨论决定。

这反映了中央积极贯彻(  )

A。

“一枝独秀”的做法

B。

“百家争鸣”的方针

C。

“百花齐放”的方针

D。

压制学术争论的政策

答案 B

解析 在对中国历史分期这样的学术问题上中央提倡由历史学家自由讨论决定,这是对“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故选B。

4。

1968年3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专门班子,宣布要“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批判相对论,革相对论的命”。

这表明(  )

A。

自然科学也具有阶级性

B。

相对论的科学性受到质疑

C。

“双百”方针遭到了破坏

D。

科学理论有了革命性发展

答案 C

解析 从时间“1968年”来看,此时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从“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批判相对论,革相对论的命”可以推断是在用阶级斗争的方法来处理科学问题,所以可见当时“双百”方针遭到了破坏,故选C。

5。

宋德金在《(历史形容):

新中国历史学发展的缩影》中介绍:

“从1979年起,《历史研究》开始实现向学术刊物回归……开拓研究领域,借鉴国外史学研究成果,倡导社会史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这是因为我党(  )

A。

重新贯彻了“双百”方针B。

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C。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

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

答案 A

解析 材料是强调改革开放后由于重新贯彻了“双百”方针,出现了历史研究的活跃局面。

[基础达标]

1。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的客观要求。

”这里的“客观要求”指的是(  )

A。

发展科技文化B。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C。

避免学术问题政治化D。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答案 A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客观要求”。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针对科技文化领域提出的方针,故A项正确。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避免学术问题政治化是“双百”方针在实施过程中的教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

2。

(20xx·汉中高二检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百家争鸣”主要针对的是(  )

A。

艺术领域B。

政治领域

C。

经济领域D。

学术领域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指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3。

当有人报告一位在华讲学的苏联学者不同意《新民主主义论》中的一些观点时,毛泽东说:

“我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

这是对学术思想的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如果企图禁止,那是完全错误的。

”毛泽东的这番话符合(  )

A。

“一边倒”政策B。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

C。

“双百”方针D。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毛泽东认为对学术思想的不同意见可以自由谈论,自由争论,不应该限制,结合所学可知,这番话符合“双百”方针,C项符合题意。

4。

1959年文化部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新片展览月”,一共展出了35部优秀影片,电影界将这一年称之为“难忘的1959年”。

这一盛况的出现直接得益于(  )

A。

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

B。

人民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

C。

“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贯彻

D。

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贯彻的“双百”方针促进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故选C项。

5。

1958年3月13日的《光明日报》记载:

“资产阶级的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对我们只有一个用处,就是当作毒草来研究,以便使我们……把毒草锄掉变为肥料。

”这反映出(  )

A。

“双百”方针受到干扰和损害

B。

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强化阶级斗争

C。

“右”倾错误影响到科学文化发展

D。

批判“毒草”是当时政治发展的需要

答案 A

解析 1958年,我国“左”的错误逐渐发展,在文学艺术领域背离了“双百”方针,由“当作毒草来研究”可见把学术、文艺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来对待,故选A项。

结合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可以判断B、C、D三项错误。

6。

“文化大革命”期间盛行“阶级斗争”文艺,国内的戏剧创作不再是“百花齐放”,而是“百花凋零”,“样板戏”一枝独秀。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大量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劳动改造

B。

传统戏剧失去了观众群

C。

“左”倾错误的持续发展

D。

戏剧艺术得到了空前提高

答案 C

解析 “左”倾错误的严重泛滥使当时的文艺界出现了艺术僵化局面。

A只是“左”倾错误的一个表现,与“主要原因”不符;B、D与史实不符。

7。

人们对当时的景象用戏言表示:

跑了吭大吭,看个沙家浜;跑着上气不接下气,看个红灯记。

该时期最可能是在(  )

A。

反右斗争扩大化中B。

“文化大革命”中

C。

1958年“大跃进”中D。

人民公社化运动中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由“沙家浜”“红灯记”可看出当时的“样板戏”一枝独秀,“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文艺界呈现出“百花凋零”的局面,这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现象。

8。

该作品问世时,正值中国的(  )

A。

“文化大革命”后期民众逐步觉醒

B。

拨乱反正成为时代呼声

C。

徘徊前进寻找新的方向

D。

对外开放正向内地深入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该作品在新时期诗歌史开篇之际的地位,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拨乱反正,揭开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故选B。

9。

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提到:

2020年文化产业成支柱产业。

我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应遵循的原则或指导方针包括(  )

①“双百”方针 ②与社会主义制度和先进生产力相适应

③文学艺术为人民群众服务 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A。

①②④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D。

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或指导方针,①②③④表述都正确。

10。

(20xx·昆明高二检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但在贯彻过程中曾历经曲折,主要原因是(  )

A。

“百花齐放”使大部分文艺作品偏离了主题

B。

“百家争鸣”仅仅局限在科学上的不同派别

C。

这一方针否认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的社会现实

D。

将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

答案 D

解析 “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遭遇挫折的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只有D是“左”倾错误的重要表现,故选D。

[能力提升]

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

A。

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B。

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

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

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答案 D

解析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主张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各阶级各阶层提出的不同的治国主张。

故应选D。

12。

1960年春天,电影《五朵金花》在埃及开罗举办的第二届亚非国际电影节上放映,担任主演的杨丽坤荣获了“银鹰奖”的“最佳女演员”,王家乙同获“银鹰奖”的“最佳导演”,埃及总统纳赛尔点名请杨丽坤亲自前往埃及,领此大奖。

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

A。

“双百”方针的提出

B。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

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

D。

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

答案 A

解析 《五朵金花》在国际上获奖说明了当时我国电影事业的繁荣。

其主要原因是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我国的文艺界出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13。

(20xx·洛阳高二检测)新时期开始时,我国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了“反思文学”“伤痕文学”。

这里的“反思”“伤痕”的主题是对(  )

A。

过渡时期建设中的问题反思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的反思

C。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反思

D。

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的反思

答案 C

解析 “文革”期间,中国文艺工作遭受破坏,新时期即改革开放后的反思是对“文革”教训的反思。

14。

1961年8月,北方昆曲剧院公演《李慧娘》,受到首都文艺界的广泛赞誉;1963年5月《文汇报》发表文章,公开批判《李慧娘》。

“文化大革命”期间,北方昆曲剧院被解散;1979年4月,北方昆曲剧院恢复建制,《李慧娘》一剧恢复上演。

上述状况揭示的本质问题是(  )

A。

文艺发展受到政治运动的左右

B。

该剧剧本存在严重的问题

C。

“双百”方针贯彻的曲折

D。

党的文艺指导方针不断变化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看,该剧经历了好评——批判——恢复上演的曲折经历,在这一曲折过程中,因为受到了“左”倾思想的影响而遭受批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项事业拨乱反正,一切又重回正轨。

15。

新时期以来,邓小平强调:

“无论何时,思想理论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一定要坚决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这是三中全会决定了的,现在重申一遍,不允许有丝毫动摇。

”据此我们可以判断(  )

①“双百”方针得到恢复 ②新时期文化事业又走上了健康的发展轨道 ③“双百”方针具有长久性的指导意义 ④文化事业成为我党的工作重心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

C。

①②③D。

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邓小平的讲话反映出新时期我国的文化事业又恢复了正确的指导思想,走上了健康的发展轨道。

“双百”方针不是一个临时的政策而是一个长期的政策,所以①②③均正确。

但这并不能说明文化事业成为我党的工作重心,党的工作重心依然是经济建设,故④错误。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6年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巴金、周信芳等文艺界著名人士。

材料二 以下是巴金先生的简历:

巴金(1904年11月~20xx年10月),1950年后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

1953年9月后先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

1962年后任××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

1977年至1983年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市政协副主席。

1983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20xx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20xx年11月,国务院授予巴金先生“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中国新文学大系》

请回答:

(1)毛泽东接见巴金、周信芳等文艺界著名人士这一年,为推动科技文化的健康发展,提出了什么方针?

这一方针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实质是什么?

(2)为什么巴金等文艺工作者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冲击?

这一冲击对我国文化发展造成了哪些消极影响?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巴金等文艺工作者迎来了科学文艺工作的又一个春天。

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答案 

(1)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其基本含义是在科学文艺工作中,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其实质是科技、文艺工作者在文学艺术、科技领域可以自由争论和自由发展。

(2)受冲击的原因:

国际形势的变化,“左”倾思想的影响,一些学术问题被当作政治问题,甚至把学术争论说成是阶级斗争,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是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消极影响:

一些知识分子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使这些人的身心受到了伤害,也妨碍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正常发展。

(3)措施:

明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即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提出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对我国发展科学文化的重大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