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7130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政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教学课时

1课时

文化生活(必修3)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

 

知识目标:

1.识记传统文化的含义及其继承性的表现,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以及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

3.理解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懂得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理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1.结合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我国的发展道路,体会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

2.学会辩证地观察问题、认识问题,善于区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3.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我们要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确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理解继承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成为传统文化自觉的传承者和享用者。

2.形成历史厚重感和使命感。

树立起中华文化的非阿Q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难点: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正确的态度,立场,方法来看问题。

重点:

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发展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音频和视频、图片、传统教学工具

图片展示法,现场模拟法和分组讨论说教结合等多种方法相互运用

 

 

 

 

 

环节一:

导入新课(5分钟)

学生活动:

P39的活动材料,展示针灸的多媒体图片,并说明:

1.针灸起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针刺法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时,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

最早的针具是砭石,后来逐渐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到现在用的不锈钢针。

灸法的起源与火的发现和使用有着密切关系,当身体有不适时,用火烘烤得以减轻,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逐渐发展到针灸。

针灸早在公元6世纪就传到了朝鲜、日本等国,现在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已传到世界各地。

2.京剧在清朝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

其前身为徽剧,通称皮簧戏,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

同治、光绪年间皮簧班中陆续出现了一批著名演员,他们善于吸取其他地方戏的各种优点,并在艺术形式方面敢于革新尝试,迅速促进了皮簧戏的发展,终于形成一个崭新的剧种----京剧。

近百年来,这个剧种遍及全国,已成为中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剧种。

用手机或其它设备为学生现场播放京剧《四郎探母》一部分或者表演秦腔《游龟山》其中一段,并帮助学生体会不同剧种的审美区别。

3.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近代经过考证,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的黄河中游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

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种形体逐渐形成。

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

为学生展示《三希堂法帖》图片并加以说明。

(王羲之《时雪快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

环节二:

讲授新课(30分钟)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0分钟)

1、传统文化的含义: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

2、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文化的继承性表现在文化经过积累和较长时间的发展一旦形成,就

薪火相传,不断延续下去。

——稳定并持久,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

3、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

(1)传统习俗的继承

概念:

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地位:

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例如: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用短视频的方式展示中秋节的庆祝活动,教师加以说明和引导学生思考,感受传统习俗的继承。

(2)传统建筑的继承

地位:

(建筑是立体的文化,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以自己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例如:

我国的建筑分为宫廷建筑(如紫禁城)、民用建筑(如四合院)、宗教建筑(如少林寺)、桥梁建筑(如赵州桥)、园林建筑(如苏州园林)和城市建筑(如古城西安)几大部分。

用幻灯片展示并介绍故宫太和殿的构造艺术。

(3)传统文艺的继承

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

画坛巨星《清明上河图》

作品

字数(万)

人物数(人)

《红楼梦》(程高本全120回)

73

975

《三国演义》

64

1195

《水浒传》

96

785

《西游记》

87

1141

《清明上河图》

25.5cmx525cm

1659人.209牲畜

再如:

文学巨著《红楼梦》

“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

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在我的眼下的宝王,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

”——鲁迅

“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的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

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它那文章的旖旎和缠绵,倒还是其次的事。

”——《中国小说史略》

最后:

向学生介绍我的一首七言古体诗《庚寅年阳春遥寄诸弟妹短歌》供参考体会。

(4)传统思想的继承

概念:

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是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地位:

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和整个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中华民族经济文化的核心。

例如:

古语云:

“君子和而不同”,“和为贵”、“家和万事兴”、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

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教学重点10分钟)

1、传统文化的特点

(1)相对稳定性

(2)鲜明的民族性

2、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学生活动:

阅读P1-3/42,了解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发展具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并举例分析。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A.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稳定性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相对稳定性

学生活动:

举例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例如:

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南京一中的“正人文明公约”,增加了学生的修身养性。

用幻灯片打出不同时期的美德,和学生一起分析其发展变化。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精神根基)

(3)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和双重作用

A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能够而且必须因时而变。

B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学生活动:

前面我们学过的文化具有怎样的双重作用?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起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起阻碍作用)

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消极作用。

(提示:

划分标准不是性质的优与劣,而在于是否变化发展)

例如:

对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的重新审视:

三纲即: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

仁义礼智信。

鲁迅先生说:

“道德这个东西一旦僵化还不如没有的好。

”,但是如果能把这里面的内容加以重新提炼和改造将对目前正急需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有裨益。

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简单介绍孔子学院以及所包含的中国的传统文化。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学难点10分钟)

学生活动:

P43的观点(幻灯片打出),你赞成哪一个,为什么?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意义)

(1)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2)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例如:

忠、愚忠、义气;忠、忠于人民(而不是某个人、君主)的利益、以社会发展为己任。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学生活动:

列举一些积极的传统文化内容

例如:

宽容、仁厚、诚信

(2)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例如:

对古代孝子贤孙的道德要求应重新考量,孝不能没有但也不能僵化。

“二十四孝图”中的“刻木事亲”“埋儿奉母”的故事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这些具体做法是不可取的。

老莱娱亲目的纯正行为却是迂腐的,鲁迅先生批评《二十四孝图》“正如将肉麻当有趣,教坏了后人,污蔑了古人!

”展示相关案例的图片,与学生一起讨论、思考,使学生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环节三:

教学总结及板书设计(7分钟)

教学总结: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一对辩证关系,要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正确的态度、方法来看问题。

要把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要有“悟已往之不谏”的危机感,又要有“知来者之可追”的紧迫感。

熟记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性质,正是它具有民族性和稳定性才能在历史的长河源远流长,但是传统文化的稳定性也会因时而变,保留至今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使传统文化具有了时代感。

还要理解传统文化的作用,正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因此要求我们形成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板书设计:

(幻灯片展示)

环节四:

课后作业(3分钟)

思考如何才能让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文化“老树开新花”?

(可以在互联网上查询最新事件,下节课就最新事件结合本节课知识展开讨论)

教学反思

(课后完成)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第四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课后知能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一、选择题

1.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度,东经103.0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

地震给人民生活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和影响。

残酷的事实再一次表明(  )

A.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B.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同自然和谐相处

C.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D.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解析】 地震给人民生活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和影响,说明自然灾害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符合题意;A、B、D均与材料无关。

【答案】 C

2.从哲学角度看,漫画中此人的错误在于(  )

①没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②没有看到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③没有认识到自然界是可以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④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做好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漫画的讽喻之意。

漫画中的人物浪费了水资源,没有看到自然界的客观性,也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①②符合题意,③错误。

④不是哲学道理。

【答案】 A

3.有人断言:

“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创造出来。

”这种观点(  )

①认为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②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 ③否认了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④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属于唯心主义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材料中的观点属于神创论,这否认了自然界的客观性,故①错误,②③④符合题意,因此选B。

【答案】 B

4.由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的中国团队首次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物理学界的突破性发现,从哲学上看,这佐证了(  )

①物质世界的演变是人类智力发展的结果 ②这种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可知性 ③这种物质是由人创造的

④世界的本原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解析】 物质世界的演变是客观的,①错,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客观的,不是由人创造的,故③错误;②④符合题意,因此选C项。

【答案】 C

5.马克思说:

“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人的意识永远落后于客观物质世界

C.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D.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解析】 从字面上看,“人……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才能”说明这是一个前提条件,所以本题最确切的选项为C项。

A、D两项与题意不吻合,B项表述错误。

【答案】 C

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

①厦门特区成立33周年 ②xx年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 ③科学发展观 ④我国制定的“十二五”规划 ⑤薛其坤院士及其团队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A.①③⑤B.①②⑤

C.②④⑤D.②③④

【解析】 ③④属于意识范畴,①②⑤符合物质范畴,因此选B。

【答案】 B

7.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同于自然界,社会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

但从本质上看,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这是因为(  )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③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④人的意志不能影响和决定社会的发展

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 人类社会的客观性从产生、存在、发展和构成要素的客观性都可以证明。

人的意志虽然不能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但还是有所影响的,④错误。

【答案】 C

8.在当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工作中,农业发展尤为重要。

中国农业目前依然以小农经济的小生产为主体,面对社会化大生产,有其脆弱性,而在社会变迁中,又有其稳固性。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相对滞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仍然是个薄弱环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业注定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演进过程。

这个事实体现的哲理是(  )

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B.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D.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自然界的发展而发展

【解析】 题干反映的不是自然问题,而是人类社会问题,但不是人类社会的产生问题,故A、B两项不选,D项与题意无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都是一个较长的演进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体现了C项。

【答案】 C

9.有一个美国高官说,“当今世界,没有美国想办而办不到的事情。

”为了证明“美国人领导世界”的才能,他们摧毁了“支持恐怖组织”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把“不听话”的萨达姆政权推翻,现在又干涉中国南海领土争端……在他们看来“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和目的决定的”。

这种观点(  )

A.是不可知论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B.否定了社会的客观性

C.肯定了社会存在和发展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

D.是一种唯心主义自然观

【解析】 人的愿望和目的决定社会的发展,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否认了社会的客观性,应选B项,排除C项。

题中观点属于对社会的看法,而不是自然观,D项排除。

题中观点与不可知论无关,A项不选。

【答案】 B

10.欧洲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可以在太空真空环境中生存的动物——缓步类,也被称为水熊。

不仅仅是太空,它们中的一部分还可以同时在真空和太阳辐射条件下生存,这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种可以在双重严酷条件下存活的动物。

这说明(  )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②生物的存在与神灵有关 ③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的存在和发展条件 ④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世界客观性的理解。

②说法错误,④与题意不符。

【答案】 B

11.特拉维夫大学的丹·皮尔、利莫纳·马格利特研究出一种可以直接把化疗药物输送到癌细胞,避免与健康细胞发生互动的“纳米车”,这种方法可在增加化疗效果的同时减少副作用。

从哲学角度看,“纳米车”里的纳米粒子是(  )

A.物质B.世界的本质

C.物质的具体形态D.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解析】 纳米粒子属于物质的具体形态,故C入选。

【答案】 C

12.某地曾花30万元移栽一株万年青、50万元移栽一株小叶榕树、60万元移栽一株古银杏树。

这些成年大树由于不适应当地的气候,有的处于“假活”状态,有的接近枯死,有的彻底枯死。

这一教训说明(  )

A.人类改造自然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尊重自然

B.自然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C.人类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D.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相互决定的

【解析】 不顾客观条件、盲目引进树木显然是不尊重自然的表现,最终使树木难以成活。

这告诫人们必须尊重自然,故选A项。

B项与题意不符。

C、D两项表述错误。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3.甲、乙两同学对物质概念进行争论:

甲:

“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乙: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请从哲学的角度对甲、乙两同学的观点加以评析。

【答案】 ①甲、乙的观点都是正确的。

甲的观点是对物质概念而言的,乙的观点是对物质的具体形态而言的。

②甲认为“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是在概括物质世界的共性——客观实在性,是针对整个物质世界而言的,是正确的。

③乙认为任何“事物”(指的是物质的具体形态)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有其特殊性和规律性,同样没有脱离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也是正确的。

14.青蛙是农田的“守护神”,一只青蛙的捕捉量可超过自己的体重,50只青蛙就能使6亩稻田免遭虫害,蛙粪又是上等有机肥料。

青蛙还间接对疟疾及其他一些疾病的爆发有抑制作用。

近年来,有些国家大肆捕食青蛙,破坏了生态平衡,遭到了大自然的惩罚。

如,孟加拉国人从稻田中捕了5000万只青蛙,出口到西方国家的食品市场,其所得不过1000万美元,结果造成虫灾严重,该国不得不每年花3000万美元从国外购买灭虫药,而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又十分严重。

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哲学启示。

【答案】 ①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而不能随心所欲地活动,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②人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有益成果,都是首先肯定自然的客观存在,并服从自然的属性与规律的结果。

因此,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