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标点符号复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503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标点符号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标点符号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标点符号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标点符号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标点符号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标点符号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标点符号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标点符号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标点符号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标点符号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标点符号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标点符号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标点符号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标点符号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标点符号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标点符号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标点符号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标点符号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标点符号复习.docx

《高考标点符号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标点符号复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标点符号复习.docx

高考标点符号复习

标点符号复习

考点分解释要

高考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测试,一般都带有较高程度的综合性和技巧性,分值在2-5分之间。

考试频率最高的知识点有:

①问号的使用。

②引号与相关点号的位置关系。

③用句号、冒号、分号、逗号、顿号显示文句的层次。

本考点的命题形式有两种,一是单项选择题,一是综合语用题中的改错题。

标点总的作用

1、停顿。

2.层次。

3.语气。

4.表意。

知识要点梳理

一、标点符号的种类和用法

[点号]

1.句末点号。

包括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

(1)   句号(。

陈述句或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的停顿。

①一个句子中不能用句号,别被是或像句子的句子成分迷惑。

例: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

②要能区分感情强烈的祈使句和语气舒缓的祈使句。

例:

小王气愤极了,高声喊道:

“你给我出去。

(!

)”

③复句中,语意连贯紧密处不用句号。

例:

没有朋友,一个人是孤单的,做什么事都很难顺心。

(:

)爬山没有劲,打球没有趣,连看电影、看比赛都缺乏滋味。

小张为人忠厚,对自己严格要求,说到做到。

(;)对他人则宽大为怀,热情周到。

④在引用的话语结束后,在“说”(道、讲、问、答)之后的标点只能用句号,不能用逗号及其它标点符号。

他(霍永诚)问:

“有事?

”“有事。

”高旭初答,这两个字吐得很重,像两块石头,砸得霍永诚有些发蒙。

划线处为句号。

⑤所言话语前后连贯,句意未完的则用逗号,而不用句号。

“冯小刚,”网友问,“你的《集结号》好看不?

“他说得到做得到,”拿侬嚷道,“先生,你一生一世总得讲一次理吧。

(2)   问号(?

问号用在问句(疑问句、反问句和设问句)的末尾。

问号用在说与听的交流情景之中。

不管是有疑而问,还是无疑而问,语境中都有一个听话者在现场。

1有的句子里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包含疑问词的所谓的句子其实仅仅是大句子一个成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达一个陈述语气,因而应用句号。

例:

我不知道他去车站接谁?

(。

我没什么,可不知道人家怎么想?

(。

至于谁来当我们出版社的总编辑?

(,)直到现在还没有人知道。

要在城西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怎么办。

②选择问句是一个句子,只在句未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用逗号;但有时为了强调各选项的独立性,也可以在各项之后都用问号(一般超过两项)。

例:

她是从四叔家里出去就成乞丐的呢?

(,)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

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

)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

)还是站在人们的对立面反对他们呢?

③如果是连续问句,应在每一个问句的后面加问号

例如:

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

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

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须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吗?

那么人呢?

如果连续问句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每句问话后都不能用问号

例如:

她认真地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茫茫宇宙到底有没有外星人,生命能不能合成,人果真由命运主宰,这一切都引起人们深深地思考。

④有的问句,主语和谓语倒置,应注意把问号放在句未。

例:

怎么啦,你?

“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

”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

(3)感叹号(!

①感叹号用于感情或语气很重,很强烈的感叹句、祈使句以及反问句句末。

例:

祥林嫂,你放着罢!

世界上哪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

2有的感叹句,主语和谓语倒置,应注意把感叹号放在句未。

例:

跟我上!

(,)兄弟们。

(!

多美啊,黄山的风景!

歌唱吧,为迎接这辉煌的胜利!

2.句中点号包括逗号、分号、顿号和冒号四种。

(1)逗号(,)

逗号用于句中一般的停顿,界于顿号与分号之间的停顿。

①复句中,分句内部或分句之间,因为句意连贯紧密,经常用逗号。

例:

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②句子主语(复杂短语作主语)较长,或主语虽短,但需强调时,可用逗号,主语后带有语气词时,主语后面一定要用逗号。

例如:

这巨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吴吉昌击倒了。

他,就是我们班主任刘老师。

你啊,真不争气。

③状语在句首,状语之后用逗号。

例:

眨眼间,岗尖岗尖的四大堆柴草已经准备好!

④用在倒装句子成分之间。

例:

出来吧,你们!

(主谓倒装)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定语后置)

我们的祖国正高速度地向前跃进,沿着胜利的道路。

(状语后置)

⑤用在并列词或短语之间。

例:

桐木岭,黄洋界,朱砂冲,八面山及双马石,是井冈山五大哨口。

(需要强调的并列词或短语)

铅笔,橡皮,电子计算器,各式圆规,大大小小的塑料三角尺,占据了半张办公桌。

(长短不一的较多的并列词或短语)

你在家里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并列词或短语作句子的谓语或补语,其间停顿用逗号,不用顿号)

水稻、小麦、棉花、(,)化肥、石油、煤炭,这些都是国家统购统销的物资。

(各项间有不同的层次分别,逗号用来区分不同的并列层次,顿号用来表示同一层次中各个成分的并列)

注意:

若并列的是词语,一般用顿号,但并列的是词语后有语气词则一定要用逗号。

例:

(场长)介绍给我们看董昆他们打的野物皮子:

狐狸、箱子、水獭、野猫……种类实在不少。

(场长)介绍给我们看董昆他们打的野物皮子:

狐狸呀,箱子呀,水獭呀,野猫呀……种类实在不少。

(2)分号。

分号用于分句之间表并列关系或用以区分相对复杂的句子的层次。

停顿时间界于逗号与句号间。

①前后其中一个分句里用了逗号,并列分句间才能用分号。

例: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一根普通电话线,只能通三路电话;一条微波线路,可通十万路电话;而一条光缆线路,可以通一亿路电话。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②根据具体语境,分号可用于句子中层次的清楚划分,往往用于打逗号不能区分层次,打句号又割裂语意的地方。

例:

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但都完好无缺,令人叹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

他以为那里正是繁华的极点,再过去就是荒凉了;所以让我们多多赏鉴一会儿。

如果两者用上逗号就很容易同前后的意思混淆,如果用上句号又会把前后的意思割断,用上分号就显得前后关系清楚了。

③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是错误的。

“一、学习贵在自觉。

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

要有模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句号是句末点号,分号是句内点号。

既然已经用了句号,表明整个句子已结束,再用分号,便显得不伦不类。

或者句号改为逗号,或者分号改为句号。

④总结语前面误用分号。

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是总结前文,分号改冒号。

误用原因同12,属未搞清前后关系。

(3)顿号(、)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

①并列词语中如果有连词“和、与、及、或、或者”等,就不必再用顿号。

(“和”之类连词一般用在只有两项的并列词语之间或多项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之间。

孩子们给在地里劳动的父母送开水、红薯、和煎饼。

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②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要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要用顿号。

例:

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节目。

③并列作谓语、作补语,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如: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④集合词语中间就不必加顿号。

例如:

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公安干警男女老少中小学生省市领导城乡交流

⑤叠词间一般不用顿号。

例如: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

⑥相邻的两个数字连用表概数,若加顿号则表确数。

例如:

老干部逐步退居到二、三线。

小姑娘十三四岁。

五六十人

初中一、二年级国棉六、七厂八、九两个月

17、18号楼102、103路无轨电车。

⑦并列各项都带有语气词的,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⑧较长的并列成分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

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流水,这鲜艳的山花,使年轻人深深地陶醉了。

(3)   冒号(:

冒号用于语句中的提示或解释,分说或总结。

①用在“某某说”之后,表示下面是引用的话。

张三说: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比较:

①“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张三说。

②“你要不断进步,”张三说,“识字,生产。

”)

注意:

使用“xx说”之类放在引用话之前,用冒号;放在引用话之间,用逗号;放在引用话后面用句号。

②总领或总结。

例:

纺线有几种姿势:

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的站着纺。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冲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

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冒号用在总括性话语之前)

③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未尾,也就是说,冒号要管到句末,不能只管到句中。

如果要管几句话或一段话,一般要用序次语或引号标明。

例如:

必须重申党的纪律:

(一)个人服从集体;

(二)少数服从多数;(三)下级服从上级;(四)全党服从中央。

毛泽东有两句诗: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重庆一中项家院大门门楣上写着:

“动乐静寿”四个大字。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

“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部分引用前误用冒号。

此句引文仅作句子成分,冒号删。

④“即”“便是”“也就是”“就是说”等词语不能在冒号后面同时使用,但可以表述为“即:

”之类。

不犯错误的人有两种:

即一种是已经去世的人,一种是还没有出生的人。

他们加强了施工现场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甚至每一个工点的安全管理。

对于施工中出现的安全事故苗头实行“三不放过”:

即没查出原因不放过,当事人和施工人员没有深刻认识事故苗头的后果不放过,整改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⑤语意连贯紧切无须停顿处,即便有提示作用也不用冒号。

例:

我急忙从车上跳下来,说了声:

“王大爷再见!

”就望家里走。

本省三位中年作家:

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在一起畅谈往事。

⑥一个句子中不能用两层冒号。

心理学研究表明: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有三个重要因素:

遗传、环境和教育。

记者在北京一些小学采访,不少教师反映:

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是:

劳动观念淡薄,缺乏劳动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低,不懂得爱惜财物。

[标号]

(1)引号(“”)

引号表示引用、强调、特定称谓以及讽刺否定等意义。

①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例:

(一位大娘)接着解释:

“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灌正肥哩。

肉香,油多。

俗话说‘八斤灌肉七斤油’啊。

②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是谓独立引用。

例如:

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③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引文只是大句子中的一个成分,而引文又在大句子的末端,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是谓非独立引用。

例如:

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陆游诗云: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④引文部分只是句子中段的一个成分,引文的末尾不用标点。

现在我才体会到“心系一处,全力以赴。

”这八个字对一个高一14班学生有多么重要。

反引号前的句号应删掉,当然,反引号后也不能用句号或逗号。

⑤间接引用与直接引用搞混淆。

残剑在某一天告诉无名说:

“残剑他要只身前去刺杀秦王。

”本是间接转诉的话,弄成了直接引诉。

吴名早上跟我说:

“他脚摔伤了,今天不能来上课了。

”此处显然是间接引用。

如果是直接引用只能是“我脚……不能来上课了。

”应去掉引号并改冒号为逗号。

⑥不是强调、特定称谓或讽刺否定的地方却用了引号,不对。

目前,我国十八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7亿人。

(引号应去掉)

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

根据《标点符号引用法》引号的加引范围可知,句中的“海尔—波普”不是要着重论述的对象,也不是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因此加引不当,属于滥用,应去掉。

⑦并列引语之间的顿号可用可不用。

⑧加引范围不清。

耿大妈对儿子说:

“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

‘礼多人不怪嘛。

’”

此题有两处错误:

一处是加引范围不清。

一般情况下,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一些特定的称谓、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或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此句俗话应为“礼多人不怪”,因此“嘛”字应放在单引号之后,因为它是说话人的语气词。

另一处是“俗话说”后冒号应删去。

(2)破折号(——)

①意思转换,跳跃或转折一定要加破折号。

例:

“好香的干莱——听到风声了么?

”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子的对面说。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②插入语一定要用双破折号。

例:

100年前,一位伟大得美国人——我们现在正站在他的灵魂得安息出,签署了《解放宣言》。

③破折号与“即”“就是”等词语并用。

例如:

生长在人际罕至的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即一种很难求得的妇科良药。

破折号和“即”“就是”等词语都可以表示解释说明,但两者不能同时使用。

(3)括号(()[]〔〕)

括号用于对句子或句子的某个部分作解释或补充说明。

①括号里只是注释,应当紧挨着所要注释的正文。

中国猿人在我国的发现,(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简称“北京人,)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括号部分应放到“中国猿人”一短语之后。

芦柴棒躺在床上(其实那不能算“床”,不过是一块门板)。

写文章应力求“句无余字,篇无长语”。

(姜夔《白石诗说》)

②对整个句子的注释,注释部分应放在句末点号之后。

他培育了许多香花,喂养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一条没有母虎的乳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

括号与句号应互换位置,因为括号部分是对整个句子的注释。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③括号里的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句中一部分词语,这叫句内括号。

注释语如果有标点,那么最末一个标点(问号、感叹号除外)应省去;括号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这叫句外括号,注释若有标点,可照样不动,也可不用。

有人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得5克铜,求有多少克氢气参加了反应,这些氢气在标准状!

况下占多大体积?

(氢气的密度是0.09克/升)

④括号部分不是正文部分,不在说话和朗诵范围内。

他说:

“我母亲(一个集中了中国古典女性所有才德的女人)一直深爱着我的父亲,一个并不爱她的人。

⑤括号后面不再用表示停顿的标点符号。

他说: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叶圣陶教育文选》152页),又说:

“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

”(717页)。

反括号后的逗号和句号都要去掉。

(4)省略号(……)

①省略号就表示“等”,“等等”,所以省略号后面不必再用“等”,“等等”。

参加这次献爱心活动的有公务员、警察、教师……等社会各界人士。

表列举的省略号功能和“等”“等等”相同,只能保留其一。

②省略号占两个字的位置,一共六个圆点。

如果省略的是一大段或儿段文字或诗行,可以用十二个圆点表示,单独成行,不顶格。

③省略号前后的标点。

如果省略号前边是完整的句子,省略号放在句末标点后;如果省略号前边不是完整的句子,则直接用省略号,不加其他标点。

省略号后一般不必再用标点符号。

孔乙己低声说道:

“跌断,跌,跌……。

”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去掉引号后的句号。

(4)书名号(《》〈〉)

用于书刊报章的名称。

标题、主题、活动、栏目、课程、培训班等的名称都不能使用书名号。

例如:

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书名号表示书报、文章、剧作、歌曲等的名称,而“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却不属于此,乃机构名,可用引号表示强调。

试以《鲜花与鸦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王芳每天都收看《中央电视台》(第一套)主办的《焦点访谈》。

①书名内还有书名时,外面用双书名号,内用单书名号。

《读〈红楼梦〉有感》

②书名与篇名连用时,先写书名,后写篇名,中间用间隔号,然后加上书名号。

《苟子·劝学》

③并列词语或书名如有引号或书名号,两者间可用可不用顿号。

二、标点符号的位置

句问感分冒逗顿,一个字格右边偏下。

引括书,占一个字格。

前半边可在行首,不能在行末;后半边,可在行未,不能在行首。

省破,在字格中部,占两字格。

可以在行开头,也可在行末,但不能前行未占一格,后行头占一格。

间连,在被间连字词间,占一格,处于格中部。

连接号连接拼音占半字位置,在铁路、公路等交通部门标时运行起迄点时,占两个字格。

着重号和专名号都放在文字的下边,不单独占格。

附:

标点符号解题要略

一)弄清功用

每一种标点符号都有其独特的功用,作为考生就必须切实掌握它们的功用,特别是对于那些易混淆的标点,更要弄清它们的区别,从而正确地使用和判断。

例1: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分析]此题误用顿号。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

此句中的“三四里”表概数,“三”和“四”并非并列关系,所以不应该加顿号,应删去。

例2:

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分析]此例混淆了书名号和引号的功用。

书名号表示书籍、篇章、报刊、剧作、歌曲等的名称,而“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却不是书籍、篇章、报刊、剧作、歌曲等的名称,而是一个需要指出的机构的专名,所以应该用可以表示特定称谓的功用的引号。

例3:

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分析]此题混淆了顿号和逗号的功用。

顿号只能用于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而此句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不是句子内部的成分并列,而是三个分句的并列,所以应该用逗号。

例4:

我校是×××捐资百万美元跨省办起的三所外语培训学校之一,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

[分析]此题误用逗号。

此句中“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三者是动词“有”的宾语(包括“教师队伍”)而且也无层次上的大小,所以三者之间用顿号,就可以了,用逗号就“大材小用”了。

二)揣摩语气

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和语气。

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

其中句末点号除了表停顿外,主要是用来表示语气。

句号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陈述句完了之后的停顿。

问号用在一句话未尾,表示疑问的语气。

感叹号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

判断句子的语气要从整个句子去考虑,不能只看其中的一些词语。

像有的句子虽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所以句末就应该用句号,而不能用问号。

例5:

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

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分析]此句误用了问号。

这一句中尽管有两个疑问词“怎么”,但都是谓语“关心”的宾语,整个句子表达的并不是疑问语气,而是陈述语气,所以,该句的第一处问号改为逗号,第二处问号改为句号。

三)分析结构

句子的结构影响着标点的使用。

我们在做标点试题时,要注意分析结构,不能让标点影响句子结构的完整而形成语病,或因层次不清而影响句意的表达。

如单句内部结构不能用句号问号等句末点号,同样复句结构即复句的分句之间,不能使用顿号。

例6:

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

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分析]此句由于单句内部结构使用句末点号,从而句子被人为的一刀两断,造成前后两句结构均不完整。

应将问号改为逗号。

例7: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同志们。

”厂长严肃地说。

[分析]倒置句虽然有句子成分的倒置,但仍然是一个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全句只能有一个句末点号,如果在倒置成分前用一个句末点号,就会将句子一分为二,从而造成句子结构的不完整。

所以,此句应将“呢”后的问号改为逗号,而将“同志们”后的句号改为问号。

例8: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分析]“越剧、沪剧、淮剧”(都受“上海”修饰)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黄梅戏、河南豫剧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

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

第二层次应改用逗号。

1997年高考试题的一个正确项:

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技术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不少考生认为标点使用不当,就是由于忽视了对句中短语层次的确认。

句子里面有一个有层次的联合短语,层次是“大量的技术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表示第一层次都使用了逗号,表示第二层次都使用了顿号;如果表示第一层次也使用顿号,表示第二层次也使用顿号,表意层次就不能显示出来了。

所以,这个选项没有错误。

例9:

“真个姓唐。

”我说,

(1)“哦,哦,”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兴。

(2)“我也姓过一回唐的。

[分析]原句中

(1)处的逗号使用错误,因为至

(1)处\\\"我\\\"的话已经说完,故应用句号。

(2)处的句号使用不对,因为句中\\\"他\\\"的话分作两部分引用,

(2)处应该使用逗号。

两处误用都破坏了句子结构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凡是在一段引语的中间插\\\"某某说,,,这\\\"某某说,,后面只能用逗号,不能用冒号。

冒号在这里的作用是提示下文。

用了冒号,前面的话便没有着落了。

四)理解文意

标点的使用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文意,因此在我们判断标点使用是否恰当时,要考虑对文意的表达是否有伤害,要注意分析文意对标点使用的限制,也就是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去正确使用标点。

例10:

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

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分析]括号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

括号里话是用来注释前文的,因此判断其使用是否恰当,要看括号的文字是否用来注释前面的内容。

此句括号里的文字“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不是注解“详细地址”的,这里不应该使用括号,可以把括号删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