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局楼的交直流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936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局楼的交直流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通信局楼的交直流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通信局楼的交直流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通信局楼的交直流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通信局楼的交直流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通信局楼的交直流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通信局楼的交直流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通信局楼的交直流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通信局楼的交直流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通信局楼的交直流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通信局楼的交直流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通信局楼的交直流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通信局楼的交直流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通信局楼的交直流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通信局楼的交直流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通信局楼的交直流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通信局楼的交直流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通信局楼的交直流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通信局楼的交直流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通信局楼的交直流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信局楼的交直流设计.docx

《通信局楼的交直流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局楼的交直流设计.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信局楼的交直流设计.docx

通信局楼的交直流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通信局(楼)交直流供电系统设计

学生:

郭椿贵

指导老师:

XX耿

系别:

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系

专业:

通信工程

班级:

0802

学号:

0830020226

 

2012年6月

XX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作者承诺保证书

 

本人X重承诺:

本篇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真实、可靠。

如果存在弄虚作假、抄袭的情况,本人愿承担全部责任。

学生签名:

年  月 日

 

XX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承诺保证书

 

本人X重承诺:

我已按有关规定对本篇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与内容进行了指导和审核,该同学的毕业设计(论文)中未发现弄虚作假、抄袭的现象,本人愿承担指导教师的相关责任。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通信综合楼交直流供电系统设计

 

摘要

本研究设计立足于当前通信及设备行业的发展,根据通信局楼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通信电源相应的标准化设计。

以新建综合通信大楼的新建供电系统为平台,配置备用柴油发电机组、高压直流供电系统。

利用高压直流对通信设备供电,改变了传统的供电方式,代替UPS供电,具有技术成熟、节能,克服UPS供电存在单点故障的缺点,供电系统能为大楼通信设备提供安全可靠、稳定性高的供电系统。

通过现状分析,电源标准化研究思路,电源标准化方案,工程标准化设计,标准化研究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几方面对面向通信局楼电源标准化研究进行分析研究及设计。

利用工程标准化研究将研究具体化,使其适用于当前通信行业快速发展的现状。

并通过具体的通信局楼的设计进行工程标准设计,将电源标准化研究应用于实际设计。

关键字通信综合楼,交直流供配电系统,工程设计

 

municationIntegratedFloorACandDC

PowerSupplySystem

 

Abstract

Thedesignbasedonthecurrentdevelopmentofmunicationsandequipmentneedsoftheindustry,accordingtotheactualsituationofprehensivebuildingmunication,designmunicationintegratedfloorACandDCpowersupplysystem.AC-DCplexbuildinginthemunicationspowersupply,thepowerequipmentandpowersupplysystemisindispensabletothetwoparts,ofwhichthemainequipment,systemsposedofavarietyofauxiliarypowersupply.AC-DCplexbuildingmunicationspowersupplysysteminvolvestheexchangeofloadestimation,configurationbackupgenerators,UPSuninterruptiblepowersupplyconfiguration,theconfigurationofACandDCpowerdistributionsysteminallaspectsofmunicationssuchaspower,paper,asystematicexpositionofthevariouspartsdesign.Throughtherationalallocationofpowerequipmentanddistributionprogramfortherationalchoice,toensurethesecurityofmunicationnetworks,toavoidpowerfailuresleadtomunicationbarrierstomunicationevenparalysis.

KeywordsmunicationplexBuilding,AC-DCpowersupplyanddistributionsystems,engineeringdesign

1概述

1.1选题背景

通信综合楼交直流供配电系统是向通信设备提供交直流电的电能源,是整个通信网的能量保证,机房IT与通信设备高压直流供电系统(HVDC)是一种新型的供电方式,作为通信电源系统,其安全可靠性以及节能特性得到中国电信的高度认可。

中国电信已把240VHVDC作为近年度推广技术应用内容之一,在2007年就开始对其进行试点,目前中国电信已经在XX、XX、XX等12个省、36个地区进行了HVDC部署或试用。

“预计今后每年通信行业HVDC需求数量会有30%的增长幅度。

” 本研究设计立足于当前通信及设备行业的发展,根据综合枢纽楼的实际情况,针对实际的电源工程,对实际的通信综合楼做设计。

通过现状分析,了解通信局综合楼近远期的实际需求,并根据需求对通信局楼做相应的规划和设计。

1.2工程设计的目标

某通信综合楼为一栋新建5层综合性大楼,每层建筑面积为750平方米,为了保障大楼用电安全,本设计方案根据大楼功能规划进行负荷估算,对该综合楼供配电方案进行综合考虑,提出安全、可靠供电方案。

1.3编制依据

(1)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YD/T1051-2000)。

(2)通信行业标准(YD5040-2005)“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X”。

(3)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X(YD5098-2005)。

(4)机械工业部《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X》(GB50053-94)。

(5)相关专业提供的资料及现场勘查取得的资料。

本设计为通信综合楼交直流供电系统工程一阶段设计。

2设计X围、分工及局楼现状分析

2.1设计X围

本设计包括:

通信楼一套低压配电系统和两台发电机组的安装设计。

负责对机房新增交直流配电系统、接地系统进行设计。

2.2设计分工

本设计主要是配电系统的设计分工:

市电引入由电力部门负责,一套低压配电系统、一台发电机组的设计、一台备用发电机组、开关电源、直流配电屏、蓄电池组等新增整套交换局配套电源系统的设备安装及线缆布放由本设计负责。

2.3局楼现有状况

各楼具体功能划分如下:

表2-1

表2-1楼层规划功能表

楼层

楼层功能划分

大楼一层

营业厅(500平方米)、电力室

大楼二层

营业厅(300平方米)、仓库(450平方米)

大楼三层

机房

大楼四层

办公室

大楼五层

办公室

为了减少噪声、油烟、油污等污染,故另建油机房据通信大楼5米处。

2.4大楼电力负荷分析

2.4.1综合楼负荷功耗估算

考虑到今后网络建设中核心网将主要采用软交换和3G设备,一方面网络设备将分布在各市、县公司枢纽楼,另一方面由于设备集成度与传统交换设备相比大大提高,因此预计地市公司交换机房所需面积有较大下降,为通信设备机房总面积的50%左右;随着数据新业务的发展,接入设备的增加,数据、支撑、传输机房所需面积相应增加,分别占通信机房总面积的30%、10%和10%左右。

市、县公司机房内电力、电池不小于通信设备机房面积的20%。

各专业机房比例分配表表6

设备类型

交换

传输

数据

支撑

合计

各专业机房面积比例

50%

10%

30%

10%

100%

拟以各机房的单位面积功耗如下:

拟各单位面积平均功耗如下:

办公室按100W估算,营业厅按100W估算,传输专用机房按240W估算,交换专用机房按560W估算,数据专用机房按600W估算,支撑专用机房按1200W,通信机房专用配套空调功耗=(机房设备功耗×0.9+建筑面积×0.2)×1.125/2.5估算,电力机房专用配套空调功耗=(机房设备功耗×0.1+建筑面积×0.2)/2.9估算,各个机房的面积终期使用率为75%的装机。

该综合楼办公面积约为750×2=1500平方米,远期耗电量合计约1500×0.1=150KW,营业厅面积约为800平方米,近期耗电量合计约800×0.1=80KW。

各机房面积:

交换机房面积为750×50%=375平方米,传输机房面积为750×10%=75平方米,数据机房面积为750×30%=225平方米,支撑机房面积为750×10%=75平方米。

各机房设备面积功耗:

交换机房面积功耗为0.56×375=210KW,传输机房面积功耗为0.24×75=18KW,数据机房面积功耗为0.6×225=135KW,支撑机房面积功耗为1.2×75=90KW。

由上可得,机房设备面积总功耗=210+18+135+90=453KW

各机房75%的装机面积功耗:

交换机房75%的装机面积功耗为210×75%=157.5KW,传输机房75%的装机面积功耗为18×75%=13.5KW,数据机房75%的装机面积功耗为135×75%=101.25KW,支撑机房75%的装机面积功耗为90×75%=67.5KW。

由上可得,机房75%的装机面积总功耗(即通信设备总功耗)=157.5+13.5+101.25+67.5=339.75KW。

故直流电源系统充电功耗=339.75×30%=101.925KW

各机房空调耗电量:

交换机房空调耗电量为(157.5×0.9+375×0.2)×1.125/2.5=97.5KW,传输机房空调耗电量为(13.5×0.9+75×0.2)/2.22=12.2KW,数据机房空调耗电量为(101.25×0.9+225×0.2)/2.22=61.256KW,支撑机房空调耗电为(67.5×0.9+75×0.2)/2.22=34.8KW。

通信机房空调总耗电量=97.5+12.2+61.256+34.8=205.86KW

通信负荷估算表表2—3

专业机房名称

交换

传输

数据

支撑

合计

所占面积比例

50%

10%

30%

10%

100%

750平方米可装机面积

375

75

225

75

750

设备面积功耗(KW)

210

18

135

90

453

75%装机面积功耗(KW)

157.5

13.5

101.25

67.5

339.75

空调耗电量(KW)

97.5

12.2

61.256

34.8

205.86

综上可得,750平方米面积机房总耗电量=设备总功率+直流电源+空调功率=339.75+101.925+205.86=646.86KW。

综上所述,该综合楼耗电量=机房总耗电量+办公室总耗电量+营业厅总耗电量=150+80+646.86=876.86KW。

2.4.2负荷估算小结

设备的平均功率因数按枢纽楼标准化研究方案选取为0.8,为了使电压器的高压侧功率因数达到0.9,则在变压器的低压侧,功率因数需要补偿到0.92则补偿电容的需求容量可按下式计算

=876.86×(tanarccos0.8-tanarccos0.92)

=876.86×0.326=285.85636kvar故选取6组50kvar的补偿电容。

所需变压器容量:

式中,K为同时利用系数,考虑到负荷的不同时使用,取K=0.9。

所以,

=857.18KVA;所以,

S=857.18KVA

负荷估算小结表表8

局楼

功耗需求

变压器(KVA)

油机(KW)

857.18

646.86

3.通信综合楼交直流供电系统设计方案

3.1变压器选择方案

专用变压器容量应按满足近期负荷并考虑一定的发展负荷需要配置考虑,

所以,选择1000KVA的变压器。

3.2油机发电机组的选择方案

(1)本期工程所选择的油机相关参数如下:

备用功率为800KW/1000KVA

备用电流1519A380V,

尺寸大小为:

长4050mm、宽1100mm、高2160mm

机身重量5500KG

机油容量38公升

冷却水容量:

发动机部分20.8公升、散热器部分33.7公升

(2)安装方案及工艺要求

根据YD/T502-2007,通信用柴油发电机组,

油机基础长度L:

两头各比油机底座长度长0.3米。

油机基础宽度W:

两头各比油机底座宽度宽0.3米。

油机基础深度H(米):

其中:

K:

与发动机有关的常数,取1.3至1.5,对于容易出现振动的机型,选此值的上限。

当油机采用减振器时,K取下限值。

M:

发动机的运行重量(公斤)=油机净重+机油容量*机油密度+冷却水容量*水的密度;

L:

油机基础长度(米);

W:

油机基础宽度(米);

D:

混凝土密度,2403(kg/m3)

进风洞孔面积:

S1:

进风洞孔面积(米2);

P1:

油机排风量(米3/秒);

P2:

油机排烟量(米3/秒);

P3:

油机燃气量(米3/秒);

V:

进排风洞孔有效截面空气流速,一般取5米/秒;

K:

面积系数,只安装进排风百叶窗时取1.25,考虑降噪时K取1.5。

导风罩洞孔面积:

S2:

导风罩洞孔面积(米2);P1:

油机排风量(米3/秒);V:

进排风洞孔有效截面空气流速,取5米/秒。

排风洞孔面积:

S3:

排风洞孔面积(米2);P1:

油机排风量(米3/秒);V:

进排风洞孔有效截面空气流速,取5米/秒;K:

面积系数,只安装进排风百叶窗时取1.25,考虑降噪时K取1.5。

因本通信楼采用二类市电,根据YD/T5040-2005《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X》的相关规定,二类市电应配备两台柴油发电机组。

 

3.3市电分类及供电

通信用交流电源宜利用市电作为主用电源,主要从10KV(线电压)高压电网引入。

重要通信枢纽局由两个变电站引入两路10KV高压市电,并由专线引入,一路主用,一路备用;其他通信局(站)一般引入一路10KV高压市电。

用电量小的通信局(站)则直接引入220/380V(相电压220V,线电压380V)低压市电。

根据我国通信行业标准YD/T1051-2000《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将市电供电方式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和四类。

一类市电供电方式:

从两个稳定可靠的独立电源引入两路供电线。

该两路电源不应同时出现检修停电,平均每月停电不大于一次,平均每次故障时间不大于0.5h,市电的年不可用度应小于6.8×10-4。

两路电源供电线宜配置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

  二类市电供电方式:

允许有计划检修停电,平均每月停电不大于3.5次,平均每次故障时间不大于6h,市电的年不可用度应小于3×10-2。

还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

  1)从两个以上独立电源构成的稳定可靠的环形网引入一路供电线或从一个稳定可靠的电源(输电线)环形网引入一路供电线。

   2)由一个稳定可靠的独立电源或从稳定可靠的输电线路上引入一路供电线。

   三类市电供电方式:

从一个电源引入一路供电线。

平均每月停电不大于4.5次,平均每次故障时间不大于8h,市电的年不可用度应小于5×10-2。

四类市电供电方式:

从一个电源引入一路供电线。

经常昼夜停电,供电无保证,达不到三类市电供电要求;或者有季节性长时间停电,甚至无市电可用。

通信局(站)宜采用专用变压器。

通信局(站)局内低压供电线路不宜采用架空线路。

市电引入线路过长或无市电的通信局(站),当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h、负荷小于1KW时,宜采用太阳能电源供电;负荷小于50KW、年平均风速大于4m/s时,宜采用风力发电电源供电。

综上所述,本通信楼应采用二类市电供电方式。

3.4供电系统

3.4.1交流供电系统

由市电和自备发电机组电源组成的交流供电系统宜采用集中供电方式供电。

低压交流供电系统应采用三相五线或单相三线制供电。

局(站)变压器容量为630kVA及以上的应设高压配电装置。

设有备用市电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的两路市引入的供电系统,其变压器容量在630kVA及以上时,市电自动投入装置应设在高压侧;其变压器容量在630kVA以下时,市电自动投入装置可设在低压侧。

3.4.2直流供电系统

由整流配电设备和蓄电池组成的直流供电系统,对通信设备可采用分散或集中供电方式供电。

分散供电方式应根据通信容量、机房分布、维护技术和维护体制等条件,使电源设备尽量靠近负荷中心,并能提供机动灵活的扩容条件。

对于大型通信枢纽、大型或重要的通信局(站),宜采用分散供电方式。

电源设备安装于通信机房内时,必须采用高频开关型开关电源、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组。

-48V直流供电系统由交流配电屏、开关电源、直流配电屏、阀控式密封蓄电池组成,电池组接入直流配电屏电池保护熔丝后,采用低压恒压充电,无论浮充、均衡充电或放电状态,蓄电池均能满足供电运行状态。

而采用直流高压系统给通信设备供电可以克服-48V供电系统存在的问题。

目前,通信机房设备采用高压直流供电,电压240V。

3.5本期工程供配电系统建设方案

3.5.1交流供电系统现状

通信大楼机房为1路市电引入,为2类供电方式。

3.6本期新增设备用电需求

3.6.1直流负荷计算

计算所得本期所有新增设备的直流需求如表3-3所示下:

表3-3新增设备用电需要表

耗电设备

单机架

本期

近期

功耗(W)

直流电(A)

机架数

直流电(A)

机架数

直流电(A)

传输设备

2400

10.0

2

20.0

3

30.0

交换设备

2400

10.0

2

20.0

3

30.0

支撑设备

1200

5.0

2

20.0

4

40.0

数据设备

2500

10.5

2

21.0

4

42.0

小计

30.5

81.0

142.0

根据上表计算可知,本期新增的设备用电需求如表3-5所示下:

表3-5新增设备用电需求表                       

序号

电源系统

蓄电池容量(AH)

直流本期(A)

直流近期(A)

1

新增电源电源系统

1600

81

142

3.7本期工程新增电源系统容量计算及配置

3.7.1蓄电池组容量计算

蓄电池的容量计算

二类市电条件的蓄电池的总放电小时数按1~2小时配置,但考虑到运营商需求,二类市电条件的蓄电池的总放电小时数按3~4小时配置,本设计按4小时放电配置。

根据蓄电池配置:

                             

Q——蓄电池容量(Ah);

K—— 安全系数,取1.25;

I ——负荷电流(A);

T—— 放电小时数(h);

η——放电容量系数,如表3-6所示;

t——实际电池所在地最低环境温度数值。

所在地有采暖设备时,按15℃考虑,无采暖设备时,按5℃考虑;

α——电池温度系数(1/℃),当放电小时率≥10时,取α=0.006;当10>当放电小时率≥1时,取α=0.008;当放电小时率<1时,取α=0.01。

      

 表3-6铅酸蓄电池放电容量系数(η)表                     

电池放电小时数(h)

0.5

1

2

3

4

6

8

10

≥20

放电终止电压(V)

1.7

1.75

1.75

1.8

1.8

1.8

1.8

1.8

1.8

1.8

≥1.85

放电容量系 数

阀控

电池

0.45

0.4

0.55

0.45

0.61

0.75

0.79

0.88

0.94

1

1

所以,蓄电池配置容量为:

所以Q=1070.0(Ah)

Q=1600AH,配两组800AH蓄电池组,采用双层双列安装方式。

蓄电池充电电流:

I2=Q×C=1600×0.1=160(A)                  式3-3

其中C为放电常数,取值0.1。

本工程设备使用240V基础电源,电压X围为216-312V,电池的放电终止电压为216/120=1.8V/单体。

电源系统采用全浮充供电方式,电池的浮充电压为2.23V/单体(25℃时),则240V供电系统的浮充电压为(2.23×120=267.6)267.6V。

市电正常时由高频开关电源供电给通信设备,同时对蓄电池组进行浮充充电;市电中断且油机未启动时,由蓄电池组放电供电给通信设备。

当市电恢复或油机启动后,系统控制设备中的蓄电池自动充电装置控制高频开关电源启动对蓄电池进行恒流充电,待电池电压上升到设定值时,自动切换至浮充供电。

因为蓄电池的均充电压为267.6(25℃时),所以开关电源的工作电压应设在能够保证蓄电池的端电压为267.6V(25℃时)的电压值,并且满足均充电压267.6V的要求。

(2)整流设备的配置

本期设备总耗电量为81A/240V,蓄电池充电电流按10小时率充电电流计算,蓄电池合计充电电流160A,总的电流合计为241A。

近期设备总耗电量为142A/240V,蓄电池充电电流按10小时充电电流计算,蓄电池合计充电电流是160A,总的电流合计为302A。

开关电源按近期配置,最大负荷电流:

I=I1+I2=142+160=302(A)

即需要配置2架DUM240V/20的开关电源及3块100A的整流模块(包括冗余模块1块)。

3.7.1蓄电池组参数设置

蓄电池浮充功率计算公式,如式3-1所示:

P1=浮充电压×电池节数×I负载/(0.91×1000)(KW)                        

浮充电压每节为2.23,电池节数为120,分母为整流器效率。

蓄电池浮充功率 

=17.6KW

蓄电池充电功率

=29.51KW

其中3-1公式为单节电池充电电压,充电时间为10小时,温度系数为0.84,整流器效率为0.91.

3.7.3直流配电设备的配置

机架容量按远期负荷配置,本工程配置2架400A的直流配电屏。

直流配电屏机架内含直流配电。

3.7.4交流配电设备的配置

本工程市电供应为二类市电。

本工程配置一架400A/380V的交流配电屏,提供输出分路(2个250A/3P、2个160A/3P、4个100A/3P,4个32A/3P,6个16A/1P)。

本期由交流配电屏AC3提供一路250A的三相空开,向新增的一架开关电源供电。

本期新增的交流配电屏AC3由低压配电柜AC1、AC2各提供一路400A的三相空开。

 

4.接地系统及电力电缆选择

4.1接地系统设计依据

YD/T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X》和YD/T1429-2006《通信局(站)在用防雷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4.2接地系统要求

本期工程通信楼的接地系统采用联合接地方式,按单点接地原理设计,即通信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建筑物的防雷接地共用一个接地系统的联合接地方式。

变压器的接地地网离通信楼30米之内时,应采用水平接地体将各地网联通。

4.3接地电阻要求

本工程通信楼采用联合接地系统,即新大楼全部接地采用这个联合接地网。

建议通信综合楼1层及3层通信机房接地的建设采用等电位环,并从大楼的联合接地网上至少2处引入地线连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