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2040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docx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docx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

核算

宏观经济学

高鸿业(第四版)

参考书目:

1、易刚、海闻主编,欧阳明、袁志刚著,《宏观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97年版

2、汪祥春主编《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东北财政大学出版社,2000

3、李鹏编著《一次读完25本经济学经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4、吴易风、刘汉良、吴汉洪《西方经济学》,中国人大出版社,1998

5、胡代光主编《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及其影响》,北大出版社,1999

书目

6、大卫?

格林纳尔主编,杜两省译,《宏观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

7、布赖恩.斯诺登、霍华德.R.文主编,《现代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反思》,商务印书馆,2000

8、<英>布赖恩?

斯诺登、霍华德?

R?

文、彼得、温纳齐克著《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各思想流派比较研究引论》,苏剑等译,商务印书馆,1998

9、宋承先《西方经济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

10、N?

格里高利?

曼昆,梁小民译,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是宏观经济学的度量衡,

解决国民收入“是什么”

的问题

我们身边的宏观经济形势:

1、宏观经济形势如2009年的经济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在什么水平上是合理的,政府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2008年的中国经济.doc

2、我们在经历了6年(1997-2002)的通货紧缩之后是不是要进入新一轮的经济腾飞,

3、国企改革过程中的下岗问题怎么看,怎们帮助下岗人员再就业,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失业人员,政府的政策如何减少这些事件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二、2009年宏观经济形势及未来走势

1、2009年宏观经济形势判断

--政策效果显现

投资明显回升;信贷大幅扩张;房地产加剧消化库存,汽车消费活跃;工业增长环比反弹。

--2009年不言底

是政策性回升,不是内生的回升,市场底还很远

出口部门面临三重压力

大宗商品价格冲击

住房市场全面冻结

消费增长拐点已现

财政、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

流动性供求正在逆转

内容提要

服装、玩具等产品出口增长(%)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CEIC,安信证券

注:

今年4季度数据为10,11月数据

机电类产品出口增长(%)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CEIC,安信证券注:

4季度数据仅包括10、11月

数据来源:

安信证券

注:

此处数据源引自:

PochihChen,ChiSchive,andChengChungChu所

著“ExportStructureandExchangeRateVariationinTaiwan:

ACComparison

withJapanandtheUnitedStates”一文台湾出口结构变化——要素密集程度(,)数据来源:

CEIC,安信证券

商品房销售增速(年度,,)

数据来源:

CEIC,安信证券

注:

商品房销售数据截止2008年11月,住宅销售数据截止2008年10月

建筑业总产出的增长(季度数据,%)数据来源:

CEIC,国家统计局,安信证券注:

此处增长未扣除价格因素

股票市场财富增减占GDP比例(%)

数据来源:

CEIC,安信证券

2008年9月与2007年底比较:

流通市值损失占GDP比例超过20,

总市值损失占GDP比例接近90,

中国贸易顺差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

CEIC,安信证券

注:

2008年10月、11月为月度数据,其它为季度数据数据来源:

CEIC,安信证券

注:

此处消费数据平滑了1-2月的春节波动。

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

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数据来源:

CEIC,安信证券

注:

2008年前后数据不完全可比;但比较历年1-8月的工业企业资产负债

率,可以看到该数据在08年出现了小幅抬升的现象,值得关注。

相对十年前,中国经济具有较强的弹性

1、中国的企业对于需求和价格信号已经具有灵敏的反映

面对需求的快速下滑,企业削减生产、降低价格、控制库存和投资、降

低人工成本的努力相当普遍,这在以前是难以看到的

2、这样的微观机制是降低需求冲击的破坏力,并使得经济可以快速修复和

恢复的重要基础

中国经济:

2009年后的三重接力

跑在第一棒的是:

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

其目的是弥补私人部门需求的下滑,为经济调整留出必要的时间和空间,这也许需要1-2年的时间

将要跑的第二棒是:

房地产市场的解冻和恢复,并带动相关投资和消费的增长

这时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就可以逐步正常化,这可能要到2010年以后才会出现

最后一棒是:

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调整的基本完成

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实现

我们身边的宏观经济:

4、美联储升息、美元贬值之后会对其他各国的进出口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5、据经合组织估计,美国2006年的经常项目逆差将达到8780亿美元。

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无疑会使其贸易逆差缩小,但这将是短暂的,逆差仍然会作为常态在美国经济中持续下去。

据美国商务部13日公布的数据,2006年,美国商品和服务对外贸易逆差比前一年增加6.5%,达7636亿美元,连续第五年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美国经济

在美国布什政府公布的2007年财政预算案中,财政赤字达到4,26>30亿美元,高于2006年的3,180亿美元,原因在伊拉克战争及飓风后重建的支出。

但美国政府称,在2009年之前能够将财政赤字减半至2,080亿美元。

市场人士表示,由于对该政策持批评态度的人在过去以抛售美元来表达对美国财政政策的反

对,因此该份报告可能使人重新聚焦美国的双赤字问题,并令市场倾向卖出美元。

美国经济

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税收收入上涨,在9月30日结束的2006财政年度里,美国政府财政赤字降至4年来的最低水平,为2477亿美元。

美国总统布什当天引用这一数据说,与民主党相比,共和党是美国经济更为称职的管家。

他同时表示,政府提前3年达到了将财政赤字削减一半的目标。

不过民主党表示,2006年度财政赤字的减少只是一种暂时现象。

他们预计,除非政策发生转变,否则财政赤字在未来几年仍会向上攀升。

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和高额的财政赤字会对其经济运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身边的宏观经济

6、2005年7月,为什么人民币升值2%,而不是5%,

汇市新闻:

3月6日人民币汇率官方中间价7.7453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07年3月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

1美元对人民币7.7453元,1欧元对人民币10.1431元,100日元对人民币为6.6822元,1港元对人民币0.99122元,1英镑对人民币14.8862元。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03/06)

为什么人民币升值2%,而不是5%,

中国人民银行一纸《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明确指出:

自2005年7月21日起,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

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

这次汇改的内容:

一是人民币汇率机制从盯着单一美元转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二是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美元兑,.,,上升为,.,,元人民币,升值,,;三是现阶段每日美元兑人民币波动幅度限定在千分之三。

人民币升值

这次人民币汇率水平为什么升值,,,就是根据中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的承受能力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

也就是说,今后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变化,将取决于实体经济的变化,取决于国内外经济的发展水平,而不是理论模型的高估或低估。

这也预示着今后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可能会有向上或向下的浮动,并非人民币仅是升值。

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的汇率水平还得参考一篮子货币来调节。

也就是按照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实际情况,选择世界若干种主要货币,每一种货币给予一定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金融市场变化,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与调节,以此来保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汇率,可能通过引入国际金融市场的汇率波动,引导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来化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一篮子货币属于国家中央银行保密的范畴

人民币有效汇率(2000,100)

数据来源:

BIS,安信证券

美元有效汇率(2000,100)

数据来源:

CEIC,安信证券

美元贬值

2004年度的美国财政赤字为4220亿美元,欧元区一些国家和日本等的财政赤字也居高不下。

二是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继续窜升,2004年高达6000多亿美元。

三是美国“双赤字”导致美元处于长期贬值态势。

美元贬值有利于美国扩大出口、纠正贸易失衡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财政赤字增加及国民储蓄下降,又使美国政府加速向外举债,成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

由于美国的外债绝大部分是以美元计价的,美元贬值实际上意味着债务负担的减轻,并使其他国家购买的美元债券蒙受损失。

美元贬值

可见,美元贬值对美国具有多重意义,这就是美国口头上说要“维持美元的强势地位”,而实际上任由美元贬值的原因。

由于政府财政赤字大幅度上升,又势必引起利率上调。

利率不断上调势必增加企业生产成本,进而影响消费和经济增长。

尽管美国经济存在的种种问题目前还没有使美国经济脱离基本正常的轨道,但如果美元贬值失控将会动摇美元的霸主地位。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它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对其自身和其他国家都会产生正反两面作用。

美国与中国经济增长比较

.

美国

中国

年份

年份

增长率

增长率

1900

1950

我们身边的宏观经济:

——物价水平、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

——失业

——政府的经济政策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及其特点

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1、宏观经济学:

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GDP、消费总量、投资

总量、通胀率、失业率、财政收支、货币供应等。

最常见的总量指标:

GDP、CPI、失业率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通货膨胀、国际

经济、宏观经济政策

CPI

CPI的调查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

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251个基

本分类,约700个规格品种的商品和服务项目。

其中,居住类商品和服务中包含了房价的变动。

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消费价格处处长刘文华解释说,就住房而言,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对租房的人而言,其住房的价格变动是通过实际租金来体现的;另一种对于自己拥有住房的,其住房的价格变动是通过其拥有住房的虚拟租金来体现的。

CPI

“居住类主要包括建房及装修材料、房租、物业费及其他与居住有关的服务、水、电、燃气等。

目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商品分类目录和编制方法始于2000年。

刘文华告诉记者,无论规格品的选择还是每个基本分类所占的权数,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彩电,哪些品牌卖得比较火,就会相应地把它列为代表规格品;像BP机,现在已经没有了,就要换成别的。

”此外,调查项目所占的权数也会根据居民消费支出中其所占比例的变动进行相应的调整,基本上是“五年大调整,每年适当微调”。

二、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年轻而又不完善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一词是由挪威著名经济学家、首届诺贝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R?

费瑞希(R?

Frisch)在1933年提出来的。

现代宏观经济学一般认为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

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的标志。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1、古典宏观经济学(17世纪中叶——20世纪30年代)

2、以凯恩斯主义为中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形成时期(20世纪30年代——70年代)

3、凯恩斯主义与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分庭抗礼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一)古典宏观经济理论

1、古典经济理论的特点:

第一,以经济增长为宏观经济,以至整个经济学的中心。

理论与政策的分析都围绕这一中心展开。

第二,以价值理论为基础。

有关价值决定问题的论述是分析所有经济问题的基础。

但在有关是劳动决定价值还是生产成本等其他因素决定价值上却有不同的看法。

第三,所用的宏观分析方法是一种总体分析,而不是以后广泛使用的均衡分析方法。

2、古典经济学家的基本框架

——关于就业与国民收入的一些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A、经济总是接近,或者就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之上。

这就意味着几乎没有,或者不存在着资源的闲置;

B、不存在非自愿失业。

这就意味着在现行市场工资率水平下,愿意工作的每一个人都有工作。

换言之,经济总是接近于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C、所生产出来任何产出均有需求。

资料:

2002年末,中国就业人员737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5万人,其中城镇

就业人员24780万人,增加840万人。

年末国有企业下岗未实现再就业职工人数为41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05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比上年末增加0.4个百分点。

2006年,城镇新增就业,,,,万人。

3、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依据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具有一种内在的、自我调节的机制。

如果允许调整的时间足够长的话,它可以将该经济稳定在充分就业水平上。

这一结论主要基于以下三点:

萨伊法则、利率灵活变动性、工资一价格灵活变动性。

A、首先,我们用一个以物易物经济来理解萨伊法则。

需求必然等于供给。

整个经济都不会出现过度生产(总供给大于需求)或者生产不足(总供给小于总需求)。

现在一个货币经济中考虑萨伊法则,它还成立吗,卖以后他必须全部购买吗,他可以储蓄一部分收入。

因此,他的供给予就有可能会大于他的需求。

对整个经济也是如此。

据此有些西方学者可能会认为,萨伊法则在一个货币经济中不能成立。

但是,古典经济学家不同意~他们争辩道:

储蓄并不一定代表着消费不足。

通过利率可灵活变动的资金市场,所储蓄的每一块钱都可能转化为企业的投资。

B、利率灵活变动性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利率的灵活变动性(interestrateflexibility,又译利率的伸缩性)可以确保储蓄正好等于投资。

在他们看来,储蓄是利率的正函数,而投资则是利率的反函数。

如果在某一利率水平上,储蓄大于投资,利率有下降的倾向;储蓄小于投资,利率则有上升的趋势。

正是利率的这种上下灵活变动的

性质,使得信贷市场(creditmarket)处于均衡状态,即储蓄量等于投资量,或曰市场出清。

C、工资一价格灵活变动性

a)居民户的储蓄比企业意愿投资要多,结果导致总支出减少。

b)古典经济学家认为,随着需求下降,竞争性的商品生产者将降低其价格以避免出现生产过剩。

如果需求和价格下降,依然有可能销售原来在高需求和高价格水平上抽销售的同样数量的商品。

因此,灵活变动的价格使得商品市场出清。

c)劳动力市场在灵活可变的工资率的情况下同样出清。

他们还认为,工资下降的比率会恰好等于价格下降比率。

(二)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形成

1、古典经济理论:

S?

D,政府没有必要干预经济

2、凯恩斯理论的核心:

有效需求

A、决定需求的三个心理因素:

边际消费倾向、资本的预期收益、流动性偏好

B、理论基石及理论的政策含义:

乘数原理、流动性偏好、预期因素、充分就业

3、凯恩斯理论的进一步拓展:

希克斯-汉森的IS-LM模型,消费、投资和货币需求理论、增长理论、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阅读: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20世纪30年代凯恩期革命的出现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第一个阶段,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

第二阶段是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为完整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完

成时期。

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大量发展,并与凯恩斯主义分庭抗礼的时期。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20世纪3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开始出现了很大变化,即发生了“凯恩斯主义的革命”。

基本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思想倾向,重新提倡国家干预主义的经济思潮。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出版了他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对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体系进行了变革。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理论上凯恩斯反对代表新古典经济学传统理论观念的“萨伊定律”,强调总需求对决定国民收入水平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提出了三大心理规律(消费倾向规律、流动性偏好规律和资本边际效率规律),有效需求不足将导致大规模失业和生产过剩,而市场自动调节机制无法发挥有效作用。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在方法上,凯恩斯回到了重商主义研究的宏观经济问题,开创宏观经济的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

他关心经济中的总量(总产量或国民收入总量、总消费、总投资、总就业等)行为活动,特别是总支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所产生的收入效应。

同时,改变了过去的“二分法”,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合为一体。

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和“无为而治”,主张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

凯恩斯简介

约翰?

?

梅纳德?

?

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1883,1946),现代西方经

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

他7岁进入波斯学校,2年后进入圣菲斯学院的预科班。

几年以后他的天才渐渐显露,于1894年以全班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第一个数学奖。

一年后,他考取伊顿公学,并于1899和1900年连续两次获数学大奖。

他以数学,历史和英语三项第一的成绩毕业。

1902年,他成功考取剑桥国王学院(剑桥大学)的奖学金。

凯恩斯简介

到大学四年级,师从马歇尔和庇古。

1906,1908年在英国财政部印度事物部工作,1908年任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的经济学讲师,1909年创立政治经济学俱乐部并因其最初著作《指数编制方法》而获“亚当(斯密奖”。

1911,1944年任《经济学杂志》主编,1913,1914年任皇家印度通货与财政委员会委员,兼任皇家经济学会秘书。

凯恩斯简介

1919年任财政部巴黎和会代表,1929,1933年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工作,1942年被进封为勋爵,1944年出席布雷顿森林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并担任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

1946年猝死于心脏病,时年63岁。

凯恩斯一生对经济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一度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等美称。

凯恩斯出生于萨伊法则被奉为神灵的时代,认同借助于市场供求力量自动地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就能维持资本主义的观点,因此他一直致力于研究货币理论。

凯恩斯简介

事实上,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是自从亚当?

斯密以来英国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也是二战中丘吉尔内阁的金库。

一战之后他曾撰文,言词激烈地反对

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他警告说,如果战胜国坚持使战败国贫困化的政策,“我敢说,复仇绝不会姗姗来迟的”。

在他不幸而言中之后,他的“一个压倒一切的目标”便是使同盟国“比上一次要做得出色”。

而由于凯恩斯折服人的辩才,同盟国一方也确实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达到了目的。

(三)新古典学派与新凯恩斯学派的争论

1、市场机制的有效性:

新古典学派认为由于理性预期的存在,价格、工资就具备完全伸缩性,市场是能够出清的

2、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新古典学派认为政府干预经济是没有必要的

(四)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结论

1、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结论是:

资本主义经济不存在着一种“自我协调”的机制以确保实现充分就业。

2、资本主义经济在偏离充分就业状态时就应该施以宏观经济稳定政策,以便使之更加接近于充分就业水平。

因此,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是一种积极的政府干预性政策。

(五)凯恩斯将古典理论视作自己理论的一个特例

凯恩斯他认为古典理论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方能成立。

其条件为:

1(价格和工资完全可以自由变动,特别是下降方向可自由变动;

2(在不甚严重的经济活动下降时,如不产生大规模地削减工资时,才有可能使之调整到充分就业水平;

3(存在着一些制度,使得投资和储蓄对利率的变化比较灵敏。

五、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框架

第一,突破了传统的充分就业均衡理论。

第二,把国民收入的决定作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

第三,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来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四,建立了以需求为中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

第五,对货币与实物经济进行整体分析的货币理论。

第六,明确提出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主张。

阅读: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沿着国家干预主义经济思潮和经济自由主义思潮的道路,又衍生出许多具体的流派。

1、由凯恩斯的追随者对凯恩斯经济学说进行了不同的解释和补充而形成的不同经济学理论流派。

一是新古典综合学派,他们的论点称为新经济学。

代表人物是汉森(AlvinHansen)、萨缪尔森(PaulSamuelson)、托宾(JamesTobin)、索洛(RobertSolow)和莫迪利安尼(FrancoModigliani)等。

另一派是新剑桥学派,又称为新凯恩斯学派。

流派

它的代表人物是琼.罗宾逊(JoanRobinson)、卡尔多(NicholasKaldor)、卡恩(RichardKahn)、斯拉法(PieroSraffa)和帕西内蒂(LuigiPasinette)等。

相近于新剑桥学派是七十年代称为原教旨主义的凯恩斯学派,八十年代又自称为后凯恩斯学派。

代表人物有歇克尔(G.L.S.Shackle)、温特劳布(SidneyWeintraub)、戴维森(PaulDavidson)、明斯基(HymanMinsky)、艾克纳(AlfrenEichner)和克里盖尔(JanKregal)等。

流派

2、20世纪60年代末应对凯恩斯学派对“滞胀”问题的应对失效而产生的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奥地利学派、伦敦学派、弗莱堡学派、芝加哥学派、公共选择学派、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派等。

新古典学派对凯恩斯学派的一个重要的质疑是其理论分析缺乏必要的微观基础。

3、不同于凯恩斯学派也不同于反凯恩斯学派的瑞典学派、希克斯的经济学体系、熊彼特的经济理论体系、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新制度学派、激进政治经济学派。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GDP)

一、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按产品功能来划分

铁矿石?

生铁?

钢条?

钉子

1、中间产品(intermediategoods)

2、最终产品(finalgoods):

电、牛奶、糖、可可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

二、GDP的定义:

一国在一定时期所生产的最终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的理解要点:

1、是市场价值,而非产量。

从而各国的GDP具有可比性。

2、包括有形物质产品和无形劳务的价值

3、指最终产品的价值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