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和眼镜 习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2066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睛和眼镜 习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眼睛和眼镜 习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眼睛和眼镜 习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眼睛和眼镜 习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眼睛和眼镜 习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眼睛和眼镜 习题 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眼睛和眼镜 习题 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眼睛和眼镜 习题 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眼睛和眼镜 习题 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眼睛和眼镜 习题 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眼睛和眼镜 习题 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眼睛和眼镜 习题 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眼睛和眼镜 习题 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眼睛和眼镜 习题 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眼睛和眼镜 习题 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眼睛和眼镜 习题 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眼睛和眼镜 习题 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眼睛和眼镜 习题 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眼睛和眼镜 习题 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眼睛和眼镜 习题 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眼睛和眼镜 习题 含答案.docx

《眼睛和眼镜 习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睛和眼镜 习题 含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眼睛和眼镜 习题 含答案.docx

眼睛和眼镜习题含答案

眼睛和眼镜习题(含答案)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一架显微镜的目标上标有“10×”、物镜上标有“8×”使用该显微镜时像扩大的倍数是

A.10倍B.8倍C.18倍D.80倍

【答案】D

【解析】

【详解】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目镜上标有“10×”,物镜上标有“8×”,其放大倍数是10×8=80,是80倍.故选:

D.

2.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

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C.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D.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答案】A

【解析】

【详解】

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都对物体起放大作用,物体通过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此实像经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由此可知:

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如图是刘老师看物体时眼睛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用的透镜是

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成像情况图……需用的透镜”可知本题考查眼病及矫正,根据物体所成像的位置可以判断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还是后方,而后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据图能看出,此时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所以此时是远视眼的示意图,为了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所以应该使原来的光线会聚,故应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进行矫正,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共享单车极大地便利了市民的出行。

使用者用手机扫车牌上的二维码,获得验证后自动开锁即可使用,关于单车的使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车牌上的二锥码是光源

B.二维码上的白色部分能反射各种色光

C.手机上的摄像头的成像原理与放大镜成像原理相同

D.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能自身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2)白色可以反射所有的光,黑色可以吸收所有的光;

(3)手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4)摄像头的原理与照相机相同,物体应位置其镜头的2倍焦距之外。

【详解】

A.车牌上的二锥码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白色可以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可以吸收所有的色光,因此,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吸收光,白色部分反射光,故B正确;

CD.摄像头的原理与照相机的相同,物体应位置其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此时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D错误。

故选B。

5.下列关于生活中光学元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利用凹透镜制成的

B.幻灯机是利用凹透镜来成像的

C.利用照相机拍摄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D.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A

【解析】

【分析】

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基本作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应配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凸透镜成实像时,一定都是倒立的,虚像一定都是正立的,幻灯机是放大实像的应用,照相机是缩小实像的应用,据此解答。

【详解】

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故A正确。

B、幻灯机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利用照相机拍摄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物距小于焦距,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

A。

6.对于正常的眼睛来说,外界的物体不管是远处的还是近处的,在视网膜上成像后,所成的像都是

A.正立、等大的虚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虚像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

【详解】

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故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B.

7.变焦照相机可实现把远处的景物“拉近”进行拍摄,就是说,虽然被拍摄的景物和照相机镜头之间的距离基本不变,但仍可以使底片上所成的像变大。

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焦距变小,像距变大B.焦距变大,像距也变大

C.焦距变大,像距变小D.焦距变小,像距也变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变焦的照相机,当照相机的焦距增大时,虽然物距基本不变,但是由于照相机的焦距变大,物距相对减小,所以当物距相对减小时,像距也变大,像也变大.

【详解】

照相机和被拍照的物体保持不变时,照相机的焦距增大时,物距相对减小,像距要增大,像会变大;照相机的焦距减小时,物距相对增大,像距要减小,像会变小。

故选B.

8.人工智能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华人青年王孟秋发明了一款功能强大的便携式家用“无人相机”,相机内装有多种高科技传感器,底部装有镜头和声呐(发射超声,同时能接受超声的装置),机身只有240克。

你认为向下发射超声的“底部声呐”可能与下列相机的哪个功能有关

A.用手机控制相机B.相机能自动悬浮停在合适高度拍摄

C.笑脸抓拍D.相机水平位置运动时遇到障碍物会自动避开

【答案】B

【解析】

【分析】

和“B超”的原理类似,“底部声呐”发出超声波,被景物反射的超声波再被吸收,据此形成影像,完成拍摄.

【详解】

A.用手机控制相机,属于电磁波的应用,与声呐功能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底部声呐”向下发出超声波,该超声波被景物反射,“底部声呐”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自动测量出相机到景物之间的距离,以便相机悬浮停在合适的高度上进行拍摄;故B符合题意;

C.拍摄笑脸属于光现象,与声呐功能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无人相机”是向下发射超声的“底部声呐”,与相机水平位置运动时遇到障碍物会自动避开功能无关。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对下列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①平面镜成像、②放大镜成像、③小孔成像、④照相机照相、⑤岸边看水中鱼的像、⑥投影仪成像

A.所成像是虚像的有①②⑤

B.所成像是实像的有③④⑤⑥

C.应用光的折射定律的是②③④⑤

D.应用光的反射定律的是①②⑥

【答案】A

【解析】

【分析】

①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②放大镜成像,是利用光的折射,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③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成倒立的实像.

④照相机成像,是利用光的折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⑤岸边看水中的鱼是利用光的折射,看到的是鱼的虚像.

⑥投影仪成像是利用光的折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详解】

A.平面镜,放大镜和岸边看谁中的鱼成的像都是虚像,故A正确。

B.小孔成像、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实像,而岸边水中的像成的是虚像,故B错误;

C.放大镜、照相机、岸边看水中鱼的像都是利用光的折射定律,而小孔成像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

故C错误;

D.平面镜利用的是光的反射,而放大镜成像、投影仪成像是光的折射。

故D错误;

故选A。

10.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中的甲和乙,则

A.小红的照相机离小强的距离近

B.小明和小红的照相机离小强的距离相同

C.小红的照相机离小强的距离远

D.小明的照相机离小强的距离远

【答案】C

【解析】

【分析】

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详解】

小红拍的像比小明拍的像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成的像越小,此时的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所以小红拍摄时,相机与人的距离较大,即小红离小强同学的距离远,小明离小强同学的距离近。

所以选项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1.第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于2017年9月29日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开幕,如图所示为拍摄的园博会一景点照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B.倒影看起来比较暗,是由于一部分光折射到了水中

C.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D.若相机镜头焦距为f,拍摄时镜头到物体的距离要大于2f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此题考查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凸透镜成像,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

2、塔在水中的倒影应用的是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倒影是景物反射的光线到水面,在被水面吸收一部分后再反射出来,所以亮度肯定不及景物本身了;

4、凹透镜的中间比边缘薄,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用于矫正近视眼;

5、照相机的原理:

凸透镜满足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详解】

A、塔在水中的倒影等同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倒影看起来比塔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塔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了折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远视眼是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要想使像呈在视网膜上,应戴一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所以该眼镜可以用以矫正远视眼,近视眼应该利用凹透镜矫正,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照相机的原理:

凸透镜满足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相机镜头焦距为f,拍摄时镜头到塔的距离要大于2f,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活动课中自制的一个水滴显微镜,它是以小水滴作为物镜的,小明利用自制显微镜看到了肉眼看不到的细盐粉、头发丝的细微部分.微小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再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下列有关水滴显微镜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水滴和目镜一样都起到放大镜的作用,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B.水滴和目镜一样都起到放大镜的作用,所成的像都是虚像

C.水滴所成的像为虚像,目镜所成的像为实像

D.水滴所成的像为实像,目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答案】D

【解析】

【分析】

显微镜有物镜和目镜组成,微镜的物镜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详解】

水滴作为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就是一个放大镜。

故选:

D。

13.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的介绍有一项不切实际,它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与相机的距离是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略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详解】

A、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照相机的原理是将2倍焦距以外的物体成像在胶片上,所以照相时应该站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会聚一点,热量集中,温度较高可以点燃纸屑,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B.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C.凸透镜可矫正近视眼D.凹透镜可矫正近视眼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2)凸透镜能成倒立的实像,也能成正立的虚像;

(3)矫正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用凸透镜。

【详解】

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的像,也可以成正立的像,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5.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由于长时间的使用手机,导致看远处物体时感到非常模糊。

这种视力缺陷类型以及矫正示意图是

A.②④B.①③C.①④D.②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近视眼是由于眼睛的晶状体的厚度变大,弹性变小,使物体成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详解】

由物理知识可知:

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故选A.

二、多选题

16.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B.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C.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答案】A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可知,本题考查凸透镜、凹透镜的对光线特点。

根据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运用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像规律,及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方法进行分析。

【详解】

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即折光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会聚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

因此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因此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综上分析,只有选项AD正确。

故选AD.

17.用如图所示看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处时

A.光屏在“Ⅰ”区域内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B.光屏在“Ⅱ”区域内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C.在光屏上得到的是缩小、倒立的像

D.在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倒立的像

【答案】AC

【解析】

【分析】

做透镜成像这类题目首先分清楚哪一段是物距,哪一段是像距;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解答。

【详解】

凸透镜焦距是15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物距为50cm-15cm=35cm,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即在光具座的“Ⅰ”区域内(65cm-80cm之间)可以找到清晰的像。

故选AC。

三、填空题

18.普通照相机利用“快门”控制_______;在拍摄远近不同的景物时,要调节镜头,使底片上得到清晰的像,摄影术语称为“调焦”,其实这种操作并不是改变焦距,而是改变________.

【答案】曝光时间像距

【解析】

【详解】

普通照相机利用“快门”控制曝光时间的;在拍摄远近不同的景物时,要调节镜头,使底片上得到清晰的像,摄影术语称为“调焦”,其实这种操作并不是改变焦距,而是改变像矩.

19.照相机上控制镜头伸缩的装置叫做_______,光圈和快门是照相机中控制_______的装置,光圈是照相机控制________的装置,快门是照相机控制________长短的装置.

【答案】调焦环曝光光线数量曝光时间

【解析】

【详解】

照相机上控制镜头伸缩的装置叫做调焦环,光圈和快门是照相机中控制曝光的装置,光圈是照相机控制光线数量的装置,快门是照相机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

20.李琳学以了物理之后,养成了爱观生活的好习惯:

(1)小琳和妈妈在园博园骑双人自行车游玩时,李琳认为自已是静止的,她是以_____为参照物,但站在旁边的爸爸认为她是运动的,这表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

(2)学习了声现象后,能分辨出是语文老师在朗读课文,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来判断的:

老师要求同学们高声朗读课文,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_____(均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3)在学习光学知识后,知道了走廊上的“整衣镜”是_____,眼晴近视的同学佩戴的是_____(均选填“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答案】妈妈或自行车相对的音色响度平面镜凹透镜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中“平面镜成像、参照物的选择”可知,本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选择、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依据选择参照物的方法,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运用机械运动的定义进行分析。

(2)根据题中“音色”的判断可知,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根据声音的特点运用声音的特性进行分析。

(3)根据题中“整衣镜”、“近视镜”可知,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和透镜的成像特点,根据它们的成像特点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和透镜的成像规律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分析。

【详解】

(1)小华认为自己是静止的,说明小华与所选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变化,根据题意可知,以妈妈或自行车为参照物,小华与妈妈或自行车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变化,因此他是以妈妈或自行车为参照物。

以爸爸自己或地面为参照物,小华与爸爸或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站在地面上的爸爸认为他是运动的,这表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能分辨出是语文老师在朗读课文,这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老师要求同学们高声朗读课文,这增大声音的响度。

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向度,

(3)在学习光学知识后,知道了走廊上的“整衣镜”是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眼晴近视的同学佩戴的是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

21.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都是光通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形成的,能用光屏接收,因此是______像.小孔成像成的也是物体的______像.

【答案】实实

【解析】

【分析】

掌握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详解】

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都是实际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形成的,能用光屏接收,因此是实像.小孔成像成的也是物体的实像.

22.如图所示的两幅图中能反映近视眼成因的是________.把一滴水滴在写字台的玻璃板上,会看到玻璃板下的物体好像变大了,这是因为水滴相当于________.

【答案】乙凸透镜

【解析】

【分析】

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要戴一个凹透镜来矫正。

中间比边缘厚的透明物质制成的透镜是凸透镜。

【详解】

图甲中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乙图中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而物体与水滴间的距离小于焦距,所以物体经过水滴的折射后形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23.小区楼道装有多功能电子门铃,可以通过其内置摄像镜头来识别来访者.其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该摄像镜头所成的是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________像;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cm.

【答案】倒立缩小实20

【解析】

【分析】

由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之一: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来解答。

【详解】

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摄像头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工作的。

镜头的焦距是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镜头的二倍焦距,即u>20cm。

24.如图为国际空间站上宇航服通过悬浮水珠成像的情景。

图中水珠相当于________镜,生活中与该水珠这一成像原理相同的光学仪器有________。

【答案】凸透照相机

【解析】

【分析】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详解】

图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那么水珠相当于凸透镜,照相机(或摄像机等)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

25.若吴翔所戴近视眼镜镜片的焦距为0.2m,该镜片的焦度为____m-1,度数为____度.

【答案】5-500

【解析】

【分析】

眼镜的度数等于焦距倒数的100倍,焦度是焦距的倒数。

【详解】

根据眼镜的度数等于焦距倒数的100倍,近视眼镜镜片是凹透镜,度数为负数;

视眼镜镜片焦距为0.2m时,它的度数是

因为眼镜的镜片的焦距0.2m,它的焦度是

26.拿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移走近视眼镜,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______) 

A.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适当远离凸透镜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移走近视眼镜,像成在光屏的前侧,为了能在光屏上再得到清晰的像,可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

【解析】

【分析】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利用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和像距关系分析。

【详解】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拿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移走近视眼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消失,蜡烛的像会成在光屏前方,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则需要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故C项正确。

理由: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移走近视眼镜,像成在光屏的前侧,为了能在光屏上再得到清晰的像,可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

四、综合题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好奇地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发现仍可以在屏幕上成像,拿开眼镜后,像变得模糊不清,把屏幕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又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材料二:

如图是人的眼球结构图,正常人的眼睛通过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可以看清近处和远处的物体.根据上面的材料,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近视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

(2)与凸透镜成像对比,人的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________,视网膜相当于________.

(3)下列哪种光学仪器成像原理与人眼球成像原理一样?

________(填序号)

①潜望镜②照相机③投影仪④放大镜

【答案】凹发散凸透镜光屏②

【解析】

【分析】

观察图中眼球的构造,对比凸透镜成像,分析晶状体和视网膜相当于凸透镜成像的哪些器材,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近视要用凹透镜来矫正。

【详解】

(1)近视眼的晶状体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外界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方,佩戴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使进入眼睛的光线发散一些后再通过晶状体,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2)如图是人的眼球结构图,与凸透镜成像对比,人的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3)人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所以照相机与人眼球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故选②。

28.某同学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利用以下装置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