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词五首》教学尝试与反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2251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环境下《词五首》教学尝试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网络环境下《词五首》教学尝试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网络环境下《词五首》教学尝试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网络环境下《词五首》教学尝试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网络环境下《词五首》教学尝试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网络环境下《词五首》教学尝试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网络环境下《词五首》教学尝试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网络环境下《词五首》教学尝试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网络环境下《词五首》教学尝试与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环境下《词五首》教学尝试与反思.docx

《网络环境下《词五首》教学尝试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环境下《词五首》教学尝试与反思.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网络环境下《词五首》教学尝试与反思.docx

网络环境下《词五首》教学尝试与反思

网络环境下《词五首》教学尝试与反思

【摘要】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可能。

本文在网络环境之教学理论依据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实践,并谈了几点思考体会。

 

21世纪是个信息化的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已走进大多数校园。

的确,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便利的空间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网络环境下,基于资源的学习,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完成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建设理想的学习环境,构建新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追求。

 

一、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依据:

通过网络这一新的教学体系,提高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和积极思考的状态,主动进入探索角色,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教育学依据: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效果的好坏离不开教师创设的学习环境,并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的方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造性思维越活跃,知识技能掌握就越牢固。

 

3、信息论和控制论依据:

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流程的控制、调节,使课堂教学结构形成了一个交互系统,反馈周期越短、控制越及时,效果就越好。

 

4、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依据:

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真正的理解只能是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

 

二、《词五首》的教学实践

 

1、准备工作:

 

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前期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是进行网站建设。

针对语文教学,我建的网站中包括课文参考资料和论坛两大部分。

我根据课文从网上搜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加入到课文参考资料中,里面有课文分析、相关图片及音频视频资料、相关文章、同步练习等,供学生自由选择浏览。

在语文论坛中每个学生都注册了用户,学生可在里面发表文章进行讨论。

论坛中主要以语文研究为主,学生浏览完有关资料后可在相应课文论坛提问、讨论。

论坛具有用户等级功能,学生发表一定数量的文章后就可以上升一个等级,起到激励作用。

 

2、课堂教学:

 

《词五首》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上册中的第25课,包括《望江南(梳洗罢)》《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武陵春(风往尘香花已尽)》《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五首词,本课的学习重点是对诗词进行欣赏。

我们知道,文学欣赏是一个创作性的过程,学生的欣赏过程绝不是对教师讲解内容的机械复制,而是学生构建出自己的独特意义。

这篇课文共五首词,内容较多,如果按传统讲授方式教学,仅靠教师的分析描述,不仅难以充分展示作品的背景资料,使学生真正理解词内容,而且难以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讲解,这样费时且效率较低,很难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于是我便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在多媒体电教室学习这篇课文。

 

我用三个课时、分三个学习阶段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

 

第一个阶段:

尝试一般研讨

 

〖学习目标〗

 

1、熟悉学习环境,培养信息素质;

 

2、了解、熟悉课文的背景资料;

 

3、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的能力;

 

4、进行诗词欣赏的初步尝试。

 

〖教学过程〗

 

一、学生阅读短文:

《谈谈诗词的欣赏》

 

1、作者及花间派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

晚唐太原祁人。

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花间派:

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

他们多写闺情。

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2、作品内容:

 

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

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

 

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

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二、根据课文,向学生提出以下学习任务

 

1、阅读网站内关于五首词的资料;

 

2、根据有关资料任选一:

 

首词写一份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简介,并推测作者写诗词时的心情。

将这些内容写成短文发表在论坛内;

 

3、任选两首诗词尝试进行赏析,并把自己的观点发表在论坛内。

 

三、进行小结

 

第二阶段:

引导重点合作研究。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研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2、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信息素质;

 

3、指导学生进行诗词欣赏。

 

〖教学过程〗

 

一、熟悉作者和内容

 

1、介绍作者:

大屏幕显示作者资料,同时把学生论坛中的作者介绍展示出来;(如一学生的发帖)

 

2、朗读诗歌:

配乐朗读后学生自由朗读。

 

⑴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言志。

这首词上片写了什么景或事?

有何特点?

下片抒发了什么感情?

 

⑵这首词与《破阵子》比有什么异同?

 

二、研讨课文(通过论坛讨论。

 

1、概括诗歌内容(3~5句话);分析你认为诗中最精彩、最感人的句子。

 

2、深入理解课文(以问题的形式,如课件3)。

(学生根据资料发表观点,进行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反馈信息,适时指导和评价)

 

三、诵读和小结

 

第三阶段:

自主深入探究。

 

(通过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懂得诗词的欣赏,为自主深入探究打下了基础。

 

1、提供赏析参考例文:

李世中的《〈南园〉赏析》。

 

2、除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外,要求学生在其余四首词中任选一首进行深入研究,并在论坛中进行讨论。

我也参与讨论,与学生一起交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景物依旧,人事俱非,欲说无语,是百感交集,无从说起;千言万语,欲诉无人,于是,唯有借诸两行热泪以倾泻心中的无限哀愁了……

 

──《武陵春》赏析

 

……“可怜白发生”,最后的一声浩叹凝聚着作者万千感慨:

由梦境返回现实,情绪一落千丈。

但我认为这里的“可怜”有着另一番意味,那就是壮志难酬的郁闷和惆怅……

 

──学习《破阵子》

 

3、知识延伸:

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古人还有很多人书写自己爱国的激情,请举出几个爱国事例或爱国诗句。

 

4、总结归纳。

 

三、课后反思

 

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这篇课文,是抱着尝试的态度进行的,但收获不小。

我和学生共同体验了学习过程中的无穷愉悦,所有学生均参加了讨论,学生兴趣的高昂、思维的活跃、见解的独到都让我感到吃惊。

课后思考,有一些体会。

 

1、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育学认为,学生学习的真正的持续的动力来自内在的、自发的学习动机,而不是外在的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

在传统的学习环境中,固然有着许多有效的刺激学生学习的力量,如奖惩手段、社会环境的潜在影响等,但大多最终指向今天的学习对未来生活的影响上,如果缺少学习的真正内在的兴趣,学生很难为了一个遥远的目标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

而在网络环境中学习,学生的表现欲望被激发并得到满足,他们在深入学习课文后发表看法,有一种成就感,从而进一步强化学习动机。

 

2、跃活了学生的思维:

 

网络环境下,每个学生都处在一种交流的过程中,交流中能不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

另外,这样的学习环境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自己的学习进程,进行真正的思考。

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有很多时候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只好急迫地把答案塞给学生,学生缺少足够的时间去作深入的思考。

有时表面上课堂活跃,有问有答,但学生那种快速的反应只是表层思维的活跃,思考缺乏深度,久而久之,学生真正的思维能力就会丧失。

 

3、实现了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讨论交流,根据自己的情况建构了知识框架。

对于这次古诗词欣赏教学来说,学生的个性思维表现得尤为突出。

 

4、使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真正落实:

 

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单独学得多,合作探究少,缺少足够的交流,师生交流可能有一些机会,但生生交流却难以充分的进行。

在网络环境下,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进行的,学生在自主学习后,通过网络合作讨论互相提供信息,交流思想,共同完成学习过程,实现完全交流。

 

5、达到了还语文课本来面目的目的:

 

传统的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对课文进行架空的技巧分析,分析字词、段落大意、篇章结构等,学生缺少表达和交流的舞台,而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需要用语言表达和交流。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通过语言来表达、交流自己的思想,在语言运用中去学习语文,实现了真正的语文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还刚刚起步,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去不断探索,做进一步的研究,这样才能让信息技术在我们的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参考书目】

 

⑴《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方式之研究与实践》

 

刘春林

 

2004.6《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⑵《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何克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