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2331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5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docx

《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docx

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

窗体底端

2002-2010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2010年)

  6.法律格言说:

"不知自己之权利,即不知法律。

"关于这句法律格言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2010年卷一单选第6题)

  A.不知道法律的人不享有权利

  B.任何人只要知道自己的权利,就等于知道整个法律体系

  C.权利人所拥有的权利,既是事实问题也是法律问题

  D.权利构成法律上所规定的一切内容,在此意义上,权利即法律,法律亦权利

  

  7.张女穿行马路时遇车祸,致两颗门牙缺失。

交警出具的责任认定书认定司机负全责。

张女因无法与肇事司机达成赔偿协议,遂提起民事诉讼,认为司机虽赔偿3,000元安装假牙,但假牙影响接吻,故司机还应就她的"接吻权"受到损害予以赔偿。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2010年卷一单选第7题)

  A.张女与司机不存在产生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

  B.张女主张的"接吻权"属于法定权利

  C.交警出具的责任认定书是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D.司机赔偿3,,000元是绝对义务的承担方式

  8.我国某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该省的《食品卫生条例》,关于该地方性法规,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 )(2010年卷一单选第8题)

  A.该法规所规定的内容主要属于行政法部门

  B.该法规属于我国法律的正式渊源,法院审理相关案件时可直接适用

  C.该法规的具体应用问题,应由该省人大常委会进行解释

  D.该法规虽仅在该省范围适用,但从效力上看具有普遍性

  

  9.谢某、阮某与曾某在曾某经营的"皇太极"酒吧喝酒,离开时谢某从楼梯摔下,被扶起后要求在酒吧休息,第二天被发现已死亡。

经鉴定,谢某系"醉酒后猝死"。

该案审理中,合议庭对"餐饮经营者对醉酒者是否负有义务"产生争议。

刘法官认为,我国相关法律对此没有明确规定,但根据德国、奥地利、芬兰等国判例,餐饮经营者负有确保醉酒顾客安全的义务,认定曾某负赔偿责任符合法律保护弱者的立法潮流。

依据法学原理,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2010年卷一单选第9题)

  A.刘法官的解释属于我国正式法律解释体制中的司法解释

  B.刘法官在该案的论证中运用了有关法的非正式渊源的知识

  C.从法律推理角度看,"经鉴定,谢某系'醉酒后猝死'"是推理的大前提

  D.从德国、奥地利、芬兰等国家存在判例的情形看,这些国家的法律属于判例法系

  

  10.法律解释是法律适用中的必经环节。

关于法律解释及其方法,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2010年卷一单选第10题)

  A."欲寻词句义,应观上下文",描述的是体系解释方法

  B.文义解释是首先考虑的解释方法,相对于其他解释方法具有优先性

  C.历史解释的对象主要是法律问题中的历史事实,与特定解决方案中的法律后果无关

  D.客观目的解释中,一些法伦理性的原则可以作为解释的根据

  

  11.2000年6月,最高法院决定定期向社会公布部分裁判文书,在汇编前言中指出:

"最高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由于具有最高的司法效力,因而对各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还可以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提供参考,也是法律专家和学者开展法律教学和研究的宝贵素材。

"对于此段文字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2010年卷一单选第11题)

  A.最高法院的裁判文书可以构成法的渊源之一

  B.最高法院的裁判文书对各级法院审判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

  C.最高法院的裁判文书具有最高的普遍法律效力

  D.最高法院的裁判文书属于司法解释范畴

  

  12.甲、乙签订一份二手房房屋买卖合同,约定:

"本合同一式三份,经双方签字后生效。

甲、乙各执一份,留见证律师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关于该条款,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2010年卷一单选第12题)

  A.是有关法律原则之适用条件的规定

  B.属于案件事实的表述

  C.是甲乙双方所确立的授权性规则

  D.关涉甲乙双方的行为效力及后果

  

  (2009年)

  1.2007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重要观点。

有关“三个至上”中“宪法法律至上”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A.“宪法法律至上”是指宪法和法律在效力上地位相同,都具有最高效力

  B.“宪法法律至上”仅仅强调实现法律效果,是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

  C.肯定“宪法法律至上”是执政党在思想认识上的一个重大转变

  D.“宪法法律至上”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原则,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

  

  2.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 )

  A.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权思想

  B.马克思主义有关法的本质和作用的思想

  C.研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方法论

  D.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3.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本质区别,它与后者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

  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

  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价值指引

  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身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体系

  

  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有关这一表述,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成立的?

( )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逐渐结合的产物

  B.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进程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创新

  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题

  

  5.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这个理论体系包含邓小平理论。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代表邓小平曾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具体的法律思想。

判断下列哪一项不是邓小平理论法律思想的重要内容?

( )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

  B.一手抓建设和改革,一手抓法制

  C.用法律措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D.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

  

  6.法律格言说:

“紧急时无法律。

”关于这句格言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A.在紧急状态下是不存在法律的

  B.人们在紧急状态下采取紧急避险行为可以不受法律处罚

  C.有法律,就不会有紧急状态

  D.任何时候,法律都以紧急状态作为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7.奥地利法学家埃利希在《法社会学原理》中指出:

“在当代以及任何其他的时代,法的发展的重心既不在立法,也不在法学或司法判决,而在于社会本身。

”关于这句话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

  A.法是社会的产物,也是时代的产物

  B.国家的法以社会的法为基础

  C.法的变迁受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D.任何时代,法只要以社会为基础,就可以脱离立法、法学和司法判决而独立发展

  

  8.《摩奴法典》是古印度的法典,《法典》第五卷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

“妇女要终生耐心、忍让、热心善业、贞操,淡泊如学生,遵守关于妇女从一而终的卓越规定。

”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

“不忠于丈夫的妇女生前遭诟辱,死后投生在豺狼腹内,或为象皮病和肺痨所苦。

”第八卷第四百一十七条规定:

“婆罗门贫困时,可完全问心无愧地将其奴隶首陀罗的财产据为己有,而国王不应加以处罚。

”第十一卷第八十一条规定:

“坚持苦行,纯洁如学生,凝神静思,凡十二年,可以偿赎杀害一个婆罗门的罪恶。

”结合材料,判断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

  A.《摩奴法典》的规定表明,人类早期的法律和道德、宗教等其他规范是浑然一体的

  B.《摩奴法典》规定苦修可以免于处罚,说明《法典》缺乏强制性

  C.《摩奴法典》公开维护人和人之间的不平等

  D.《摩奴法典》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与现代法律精神不相符合

  

  9.关于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下列哪一说法可以成立?

( )

  A.作为一种法律思维活动,法律推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绝对事实和真相

  B.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活动,法律推理完全独立于法律解释

  C.法官在进行法律推理时,既要遵守和服从法律规则又要在不同利益冲突间进行价值平衡和选择

  D.法律推理是严格的形式推理,不受人的价值观影响

  

  10.《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规定: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关于这一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

  A.从法的要素角度看,该规定属于任意性规则

  B.从法的适用角度看,该规定在适用时不需要法官进行推理

  C.从法的特征角度看,该规定体现了法的可诉性特点

  D.从法的作用角度看,该规定为行为人提供了不确定的指引

  

  11.《物权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

“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

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

”关于这一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

  A.该规定属于法律要素中的确定性法律规则

  B.该规定对于具有物权孳息关系的当事人可以起到很明确的指引作用和预测作用

  C.该规定事实上允许法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以习惯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

  D.对“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重要法律概念含义的解释应该首先采用客观目的解释的方法

  

  12.《集会游行示威法》第四条规定:

“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关于这一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

  A.该条是关于权利的规定,因此属于授权性规则

  B.该规定表明法律保护人的自由,但自由也应受到法律的限制

  C.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因此国家利益是我国法律的最高价值

  D.该规定的内容比较模糊,因而对公民不具有指导意义

  

  (2008年)

  1.西方法律格言说:

“法律不强人所难”。

关于这句格言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凡是人能够做到的,都是法律所要求的

  B.对人所不知晓的事项,法律不得规定为义务

  C.根据法律规定,人对不能预见的事项,不承担过错责任

  D.天灾是人所不能控制的,也不是法律加以调整的事项

  

  2.关于法律与自由,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自由是至上和神圣的,限制自由的法律就不是真正的法律

  B.自由对人至关重要,因此,自由是衡量法律善恶的唯一标准

  C.从实证的角度看,一切法律都是自由的法律

  D.自由是神圣的,也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应由法律来规定

  

  3.我国《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该条文中的价值平衡,适用的是下列哪一项原则?

  A.价值位阶原则

  B.个案平衡原则

  C.比例原则

  D.功利原则

 

  4.市民张某在城市街道上无照销售食品,在被城市综合管理执法人员查处过程中暴力抗法,导致一名城市综合管理执法人员受伤。

经媒体报道,人们议论纷纷。

关于此事,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王某指出,城市综合管理执法人员的活动属于执法行为,具有权威性

  B.刘某认为,城市综合管理机构执法,不仅要合法,还要强调公平合理,其执法方式应让一般社会公众能够接受

  C.赵某认为,如果老百姓认为执法不公,就有奋起反抗的权利

  D.陈某说,守法是公民的义务,如果认为城市综合管理机构执法不当,可以采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方式寻求救济,暴力抗法显然是不对的

 

  5.张某过马路闯红灯,司机李某开车躲闪不及将张某撞伤,法院查明李某没有违章,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判李某承担10%的赔偿责任。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道路交通安全法》属于正式的法的渊源

  B.违法行为并非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唯一根源

  C.如果李某自愿支付超过10%的赔偿金,法院以民事调解书加以确认,则李某不能反悔

  D.李某所承担的是一种竞合的责任

 

  6.在一起案件中,主审法官认为,生产假化肥案件中的“假化肥”不属于《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中的“产品”范畴,因为《刑法》第一百四十七条对“生产假农药、假兽药、假化肥”有专门规定。

关于该案,法官采用的法律解释方法属于下列哪一种?

  A.比较解释

  B.历史解释

  C.体系解释

  D.目的解释

  

  7.孙某的狗曾咬伤过邻居钱某的小孙子,钱某为此一直耿耿于怀。

一天,钱某趁孙某不备,将孙某的狗毒死。

孙某掌握了钱某投毒的证据之后,起诉到法院,法院判决钱某赔偿孙某600元钱。

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孙某因对其狗享有所有权而形成的法律关系属于保护性法律关系

  B.由于孙某起诉而形成的诉讼法律关系属于第二性的法律关系

  C.因钱某毒死孙某的狗而形成的损害赔偿关系属于纵向的法律关系

  D.因钱某毒死孙某的狗而形成的损害赔偿关系中,孙某不得放弃自己的权利

  

  (2008年·四川)

  1.西方法律格言说:

“任何人不得因为自己的错误而获得利益。

”关于这个格言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错误不是构成合法利益的前提

  B.任何时候,行为人只要没有错误,就应获得利益

  C.任何人只要行为正确,其利益就应得到保护

  D.利益的获得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行为的正确与错误

  

  2.某法院法官在审理案件中推理如下:

《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张某殴打他人造成轻伤,所以对其判处二年有期徒刑。

这位法官所用的是下列哪一种推理?

  A.类比法律推理

  B.归纳法律推理

  C.演绎法律推理

  D.设证法律推理

  

  3.关于法定继承,《继承法》第十条规定,“第一顺序:

配偶、子女、父母。

”第七条第三款规定,“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丧失继承权。

甲作为法定继承人,被乙告上法庭,声称甲虐待被继承人,不应享有继承权。

本案审理法官查明甲虐待行为未达到情节严重,依法驳回乙的诉讼请求。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本案体现了法律的可诉性

  B.“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规定是本案审理法官推理的大前提之一

  C.“第一顺序:

配偶、子女、父母。

”这样的规定不是法律规范

  D.《继承法》第十条和第七条第三款均可作为法律论证中的内部证成的支持性理由

  

  4.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体器官移植成为可能,产生了自然人享有对自己的器官进行处理的权利。

美国统一州法律全国督查会议起草的《统一组织捐献法》规定:

“任何超过18岁的个人可以捐献他的身体的全部或一部分用于教学、研究、治疗或移植的目的”:

“如果个人在死前未作出捐献表示,他的近亲可以如此做”:

“如果个人已经作出这种捐献表示的,不能被亲属取消。

”之后,美国所有的州和哥伦比亚特区采取了这个法令。

关于这一事例,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科技进步对法律制度的变迁有较大的影响

  B.人权必须法律化才能获得更大程度的保障

  C.人权归根结底来源于国家的承认

  D.器官捐献是一种自由处分的权利,而不是义务

  

  5.《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关于这个条文,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该条规定不属于法律原则

  B.该条规定属于法律规则中的授权性规则

  C.该条规定对于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具有指引作用

  D.审理劳动合同纠纷的仲裁员可以该条规定判断劳动合同的相关条款合法还是违法、有效还是无效,就此而言,该条规定具有评价作用

  

  6.甲与乙因琐事发生口角,甲冲动之下将乙打死。

公安机关将甲逮捕,准备移送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这时,甲因病而亡。

公安机关遂做出撤销案件的决定。

公安机关是基于下列哪一种原因撤销案件的?

  A.法律行为

  B.违法行为

  C.事实构成

  D.自然事件

  

  7.从1999年11月1日起,对个人在中国境内储蓄机构取得的人民币、外币储蓄存款利息,按20%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

某居民2003年4月1日在我国境内某储蓄机构取得1998年4月1日存入的5年期储蓄存款利息5000元,若该居民被征收了1000元的个人所得税,则这种处理违背了下列哪一项法的效力原则?

  A.法律优位原则

  B.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C.法不溯及既往原则

  D.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2007年)

  1.马克思曾说:

“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那是法学家的幻想。

相反,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

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恣意横行。

”根据这段话所表达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强调法律以社会为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其他派别法学的根本区别

  B.法律在本质上是社会共同体意志的体现

  C.在任何社会,利益需要实际上都是法律内容的决定性因素

  D.特定时空下的特定国家的法律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2.我国《宪法》第26条第1款规定:

“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该条文体现了国家政策,是典型的法律规则

  B.该条文既是法律原则,也体现了国家政策的要求

  C.该条文是授权性规则,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权

  D.该条文没有直接规定法律后果,但仍符合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3.关于法律概念、法律原则、法律规则的理解和表述,下列哪一选项不能成立?

  A.法律规则并不都由法律条文来表述,并非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规定法律规则

  B.法律原则最大程度地实现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C.法律概念是解决法律问题的重要工具,但是法律概念不能单独适用

  D.法律原则可以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漏洞

  

  4.关于法律与人权关系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人权的法律化表明人权只能是一种实有权利

  B.保障人权是法治的核心内容之一

  C.人权可以作为判断法律善恶的标准

  D.法律可以保障人权的实现,但是法律并不能根除侵犯人权的现象

 

  5.2005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妇女权益保障法》进行了修正,增加了“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的规定,但没有对“性骚扰”予以具体界定。

2007年4月,某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规定“禁止以语言、文字、电子信息、肢体等形式对妇女实行骚扰”。

关于该《办法》,下列哪一选项可以成立?

  A.《办法》对构成“性骚扰”具体行为所作的界定,属于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立法解释

  B.《办法》属于《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下位法,按照法律高于法规的原则其效力较低

  C.《办法》属于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变通或补充规定

  D.《办法》对“性骚扰”进行了体系解释

  

  6.关于法律语言、法律适用、法律条文和法律渊源,下列哪一选项不成立?

  A.法律语言具有开放性,因此法律没有确定性

  B.法律适用并不是适用法律条文自身的语词,而是适用法律条文所表达的意义

  C.法律适用的过程并不是纯粹的逻辑推理过程,而有法律适用者的价值判断

  D.社会风俗习惯作为非正式的法律渊源,可以支持对法律所作的解释

  

  7.下列哪一选项体现了法律的可诉性特征?

  A.下一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因与上一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冲突而被宣布无效

  B.公民和法人可以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

  C.“一国两制”原则体现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过程中

  D.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

  

  (2006年)

  1.我国《合同法》第41条规定:

“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

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对该法律条文的下列哪种理解是错误的?

  A.该法律条文规定的内容是法律原则

  B.格式条款本身追求的是法的效率或效益价值,该法律条文规定的内容追求的是法的正义价值

  C.该法律条文是对法的价值冲突的一种解决

  D.该法律条文规定了法律解释的方法和遵循的标准

  

  2.关于法与宗教的关系,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法与宗教在一定意义上都属于文化现象

  B.法与宗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人群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C.法与宗教在历史上曾经是浑然一体的,但现代国家的法与宗教都是分离的

  D.法与宗教都是社会规范,都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但宗教同时也控制人的精神

  

  4.关于法与社会相互关系的下列哪一表述不成立?

  A.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法的性质与功能决定于社会,法与社会互相依赖、互为前提和基础

  B.为了实现法对社会的有效调整,必须使法律与其他的资源分配系统进行配合

  C.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强调理性、正义和法律统治三者间的有机联系

  D.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多种手段

  5.某医院确诊张某为癌症晚期,建议采取放射治疗,张某同意。

医院在放射治疗过程中致张某伤残。

张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医院赔偿。

法院经审理后认定,张某的伤残确系医院的医疗行为所致。

但法官在归责时发现,该案既可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过错原则,也可适用《民法通则》第123条的无过错原则。

这是一种法律责任竞合现象。

对此,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该法律责任竞合实质上是指两个不同的法律规范可以同时适用于同一案件

  B.法律责任竞合往往是在法律事实的认定过程中发现的

  C.法律责任竞合是法律实践中的一种客观存在,因而各国在立法层面对其作出了相同的规定

  D.法律解释是解决法律责任竞合的一种途径或方法

  

  6.生物科技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器官移植成为延续人的生命的一种手段。

近年来,我国一些专家呼吁对器官移植进行立法,对器官捐献和移植进行规范。

对此,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其发展、变化能够直接改变法律

  B.法律的发展和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