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八年级政治历史合卷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2567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八年级政治历史合卷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八年级政治历史合卷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八年级政治历史合卷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八年级政治历史合卷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八年级政治历史合卷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年八年级政治历史合卷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年八年级政治历史合卷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年八年级政治历史合卷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年八年级政治历史合卷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年八年级政治历史合卷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年八年级政治历史合卷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年八年级政治历史合卷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年八年级政治历史合卷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年八年级政治历史合卷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年八年级政治历史合卷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年八年级政治历史合卷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年八年级政治历史合卷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八年级政治历史合卷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

《学年八年级政治历史合卷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八年级政治历史合卷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八年级政治历史合卷第一学期期末考试.docx

学年八年级政治历史合卷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八年级思想品德(教科版)·历史(人教版)试卷

1.本卷思想品德、历史均为全开卷考试试卷,考试时间共计100分钟。

考生可携带和查阅相关资料。

考试时禁止讨论、交流资料等行为。

2.本卷满分100分:

思想品德60分,历史40分。

3.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

否则不给分。

 

思想品德部分

一、选择题(第1~8小题为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第9~12小题为多项选择,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3分。

共28分)

1.有人这样理解family(家)一词:

f代表father(父亲),a代表and(和),m代表mother(母亲),i代表I(我),l代表love(爱),y代表you(你们)。

下列诗句表达的思想与此不一致的是

A.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B.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C.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D.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2.有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

“我很爱戴我的老师,但同时也很害怕我的老师;我有许多话想和老师说,但又不敢说;我希望能和老师成为朋友,可又担心老师瞧不起我。

”这也是很多同学内心的矛盾。

对此,你的针对性建议是

①要理解老师的想法,化解与老师的矛盾②多交几个朋友,多和同学们沟通交流

③要学会换位思考,老师是我们的朋友,也是普通人

④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多主动与老师交往、沟通

A.③④B.①②C.①③D.②④

3.“种树莫种垂杨枝,结交莫结轻薄儿。

杨枝不耐秋风吹,轻薄易结还易离。

君不见昨日书来两相忆,今日相逢不相识!

不如杨杖犹可久,一度春风一回首。

”这首诗告诫我们结交朋友时

①要慎交友,对友情做出明智而谨慎的把握②要广交友,但切莫轻交甚至滥交朋友

③人无完人,要宽容对待自己的朋友④交友是个平等互惠的过程,对朋友要多做让步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4.某班举行春游活动,以下做法不妥的是

①男生小强和女生小华离开集体,单独行动②小丽不肯和男生同行

③王涛帮助瘦小的女生李芳背书包④野餐时男女生互相配合,做出可口的饭菜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5.“根在泥土中吸收营养,鸟在鸣叫中寻找知音,鱼在竞争中方能生存,人在患难中识别友谊。

”这句话说明

A.患难之际最能检验真情B.平时人与人之间没有真情

C.只有患难才有真情D.平时的友情靠不住

6.青少年在崇拜偶像明星时,正确的态度是

A.崇拜其外部形象B.崇拜其内在品质和精神C.欣赏其动作D.欣赏其性格

7.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每天有8万名青少年成为烟民,许多青少年更因为吸烟而慢慢染上烟瘾。

青少年吸烟

A.是追求时尚的表现B.不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C.是沉迷不良诱惑的表现D.是个人行为,我们不必大题小做

8.“人生如同调味瓶,苦辣酸甜伴你行。

万事难尽遂人愿,何不高歌去探求。

”这首诗告诉我们

①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是普遍存在的②做中学生不易,做一个好学生更难

③不要苛求生活,应该积极的创造生活④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对待逆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温馨提示:

第9~12小题为多项选择,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选项。

9.“试试吧,没关系……”这句话使多少青少年误入歧途,一发而不可收拾。

“千万不要尝毒品,只要有第一次,就会恶魔缠身,难以摆脱。

”这告诉我们

A.对自己行为负责就不会犯错误

B.做任何事情都要对自己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做出判断

C.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相信别人

D.要明辨是非,不盲目从众

10.下列做法有助于建立真挚的友谊、让友谊之树常青的是

A.答应朋友提出的所有要求,并能“一诺千金”,信守诺言

B.不说伤害朋友自尊心的话,不做伤害朋友自尊心的事

C.对朋友不求全责备,并虚心接受朋友提出的合理化的建议

D.朋友遇到困难时,热情的给予帮助

11.“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些古语告诉我们

A.有不良行为而不及时改正就极可能走向犯罪B.许多犯罪行为是从犯小错开始的

C.有错不改可能发展成大错D.青少年要依法律己

12.一次触电事故,不仅让刘伟失去了双臂,更剥夺了他在绿茵场奔跑的权利。

12岁那年,他进入北京残疾人游泳队,两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金一银。

谁知厄运又来纠缠,他患上了过敏性紫癜,必须停止训练,否则危及生命。

无奈之下,刘伟走进了音乐世界。

他琢磨出一套“双脚弹钢琴”的方法。

每天七八个小时,练得腰酸背疼,双脚抽筋,脚趾磨出了血泡。

三年后,刘伟的钢琴水平达到了专业七级。

刘伟说:

“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这启示我们

A.要用正确的态度面对挫折B.坚强意志是实现人生目标的有力保障

C.逆境更能促进人的成长D.顺境与逆境会相互转化

二、综合题(紧扣题意,条理清楚。

第13题10分,第14题9分,第15题6分,第16题7分,共32分)

13.【化解家庭烦恼】八年级学生小松和妈妈都有记日记的好习惯,以下是近期所写日记的部分内容。

时间

小松的日记

妈妈的日记

9月6日

我都上初二了,父母还把我当成小孩子看待。

无论我交朋友、穿着打扮,还是吃东西、看课外书,只要是我的事,他们都要干涉,我一点自由都没有,简直烦死人了。

儿子上初二了,有些听不进意见了,关心他的话,也不领情。

10月22日

这几天和住同一小区的女同学结伴上学,被妈妈撞见了。

回家后,发现我的日记本异常,经追问,妈妈承认偷看了我的日记。

我暴怒……

最近看见儿子总是跟一个女孩在一起,我的第一反应是:

儿子早恋了!

回家后,我偷翻了他的日记。

儿子发现后,很恼火。

(1)阅读9月6日的日记,分析导致小明感觉“烦死人了”的原因是什么?

(2分)你认为如何消除小松应与妈妈的隔阂?

请给小松提几条建议。

(2分)

(2)阅读10月22日的日记,请对母子俩的行为进行评析。

(4分)

【回报家庭关爱】刘普林,武汉理工大学学生。

两年来,刘普林在搞好学习之余坚持替在环卫所打工的母亲清扫大街,其孝心感动了很多人,被人们称为“马路孝子”。

刘普林说:

“天下的妈妈给予儿女的都是不求回报的爱,我帮母亲扫马路是儿子应尽的本分。

我首先是一位母亲的孩子,其次才是一名大学生。

(3)请分析90后大学生刘普林是如何孝敬父母的?

(2分)

14.(10分)材料一2012年5月8日晚,黑龙江省佳木斯市“80后”青年女教师张丽莉,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义无反顾地一把推开了两个学生,自己却被车轮碾压,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

她的事迹传遍全国,她的伤情牵动着人们的心,人们通过各种方式为这位“最美女教师”祈祷、祝福……

(1)【我评价】柔弱的女性,用阳刚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为人师表的深层含义。

请分析“最美女教师”美在哪?

(2分)

(2)【我宣传】教师节期间,班委会决定向同学们宣传张老师的英雄事迹,请你提出两种好方式?

(2分)

(3)【我发现】身边老师的工作是平凡的,但平凡中孕育着伟大。

某班开展“谢师恩——我给老师写评语”活动,邀请你参加。

示例——写给语文老师:

“您像春雨,把点点滴滴的知识撒在我们的心里;您像一把金钥匙,把无知的我们领进智慧的宝库。

”(1分)

写给老师:

材料二2012年12月7日,张丽莉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接受康复治疗已为期3个月,目前康复情况良好。

她说:

“身体变故所带来的生活变化,我正在努力适应。

在康复训练课程中,我认真学习轮椅技巧,通过打球锻炼平衡……我在向生活证明自己的积极努力与乐观坚强。

(4)【我思考】材料二张丽莉中的话给我们对战胜人生道路上的挫折有什么启示?

(4分)

15.(6分)在这个寒冷的冬日,如果问什么东西卖的最火?

相信不少人回答是保暖用品,但在四川、湖北、济南、长春等地,不断上演的“疯抢蜡烛”景象会告诉你,蜡烛才是今冬“抢手货”。

一则12月21日后地球将会连黑三天的末日谣言,让已基本退出世界照明市场的蜡烛重新焕发生机,并带动石蜡价格也在趁机摆脱两年来的最低点。

(1)材料中社会上一些人听信谣言跟着疯抢蜡烛是一种什么现象?

(1分)这种现象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1分)

(2)分析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2分)

(3)我们学生当中也有不少同学有类似现象,请你告诉他们克服这类现象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2分)

16.(7分)十五六岁本正是上学读书的幸福时光,但一群在网吧或溜冰场结识的、年龄相仿的花季少年却肆意挥霍消费,钱不够时就持刀抢劫路边情侣,作案手段也从最初的侵财型逐渐向暴力型发展,谁稍有反抗即被狠捅几刀予以“教训”,作案数十起,该团伙成员人数不断增多,从今年6月初的3个人扩展到近20人,最近,这个重大抢劫犯罪团伙被汕头警方端掉,19人锒铛入狱。

八年级某班同学就上述案例展开了学习探讨,请你参与进来,完成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中的花季少年的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

哪些行为是犯罪行为?

(2分)

(2)持刀抢劫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应受什么处罚?

(2分)

(3)为了避免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我们青少年学生应如何设防?

(3分)

历史部分

(人教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民族第一功臣,此左宗棠也。

”材料称赞左宗棠为“民族功臣”的依据是()

A.痛击阿古柏,收复新疆B.出使俄国,收回伊犁

C.查缴鸦片,虎门销烟D.黄海大战,壮烈牺牲

2.清政府在多次与列强较量中都以失败而告终,其根本原因是()

A.清朝军队武器装备落后B.清政府的军事指挥不利

C.清政府闭关锁国D.清朝封建制度腐朽

3.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建立了中华民国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4.下列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中全面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是()

A.陈独秀B.李大钊C.胡适D.鲁迅

5.口号是供人们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明显的特定时代气息。

下列口号中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取消“二十一条”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在电影《西安事变》中,有这样一个镜头:

周恩来与蒋介石见面时,互称“蒋校长”和“周主任”。

他们相互这样称呼源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

A.黄埔军校的建立B.西安事变

C.重庆谈判D.北平和谈

7.某班模拟了一次“红色旅游”的推介活动。

下列主题适用于介绍井冈山的是()

A.红色的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B.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军魂

C.革命的摇篮---开创了革命新道路D.七大的会场---指明了光明前途

8.下面的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

9.下列现象和近代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一项叙述有知识性错误的是()

A.张某参加由洋务派创立的新式学堂学习外语和军事

B.刘某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C.维新变法运动期间,李某来到京师大学堂听课

D.《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0小题7分,第11小题7分,第12小题8分,共22分)

10.(7分)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纵观历史,我国悲惨近代史是从海洋开始,而当今海洋问题亦是个棘手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用他们的坚船利炮不断地侵略中国。

请你写出中国近代史上遭受的第一次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及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2分)

(2)中国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创建于什么运动中?

它在哪次战争遭到毁灭性的惨败?

(2分)

(3)面对侵略与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

请你写出中国近代史上为国捐躯的一位海军将领名字。

(1分)

(4)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当前,周边各国不断在我国钓鱼岛、南海诸岛等海域挑起争端。

面对严峻的海洋主权形势,你认为我国应如何解决这些争端?

(至少写出两点,2分)

1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

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

小朋友!

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

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总共有30多万人丧生。

请回答:

(1)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后?

(1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

(1分)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抗日主张?

(1分)写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名称。

(1分)

(3)材料三控诉的是日本法西斯制造的什么事件?

(1分)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2分)

12.(8分)中国人的“中国梦”,历经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

这些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

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运动倡导者的梦想”带来的积极影响。

(1分)作者认为“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这一观点是否正确?

(1分)简要说明理由。

(1分)

材料二 1933年的新年,上海《东方杂志》推出了一个“新年的梦想”特刊,国内各界人士同做一场“中国梦”。

在各色的梦里,20多位教授、作家梦想未来的中国是一个没有阶级压迫的平等社会;有人梦想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94岁高龄的马相伯梦想:

“未来的中国,乃民治的国家,法治的国家。

”……

——《一个时代的“新年梦想”》

(2)根据材料二,人们提出了哪些“新年梦想”?

(1分)当时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新年梦想”?

(2分)

材料三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

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费正清《观察中国》

(3)材料三中“两种梦想”,今天正在变为现实。

中国人的梦想,生生不息、永无止境。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拥有怎样的“中国梦”?

(2分)

 

市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统考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科版)·历史(人教版)答题卡

座位号

思想品德部分

题号

1~12

13

14

15

16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

答案

二、综合题

13.

(1)(4分)

 

(2)(2分)

 

(3)(2分)

 

14.

(1)(2分)

 

(2)(2分)

 

(3)(2分)

 

(4)(4分)

 

15.

(1)(2分)

 

(2)(2分)

 

(3)(2分)

 

16.

(1)(2分)

 

(2)(2分)

 

(3)(3分)

 

历史部分

(人教版)

题号

1-9

10

11

12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0题7分,第11题7分,第12题8分,共22分)

10.(7分)

(1)(2分)

(2)(2分)

(3)(1分)

(4)(2分)

11.(7分)

(1)(1分)

(2)(3分)

(3)(1分)

(4)(2分)

12.(8分)

(1)(3分)

 

(2)(3分)

 

(3)(2分)

 

市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统考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科版)参考答案

单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A

C

A

A

B

C

D

BD

BCD

ABCD

AB

13.

(1)原因是:

进入青春期后,小松的独立性开始增强,期待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自己;但是在家长眼里,他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对他越来越严格;由于年龄和阅历差异导致的代沟阻碍了父母与他的正常交往;小明存在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等。

(每点1分,回答到2点即可,共2分)

给小松的建议:

换位思考,努力消除“代沟“,克服逆反心理;学会感恩,尊重理解妈妈的行为;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心情,说出自己的意见等。

(每点1分,回答到2点即可,共2分)

(2)小松与女同学的正常交往是必要的、有益的,但应注意把握交往的原则与尺度;妈妈应支持小松与同学正常交往,不能主观武断,要了解情况后给予指导;小松应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注意与妈妈沟通的态度与方法。

(每点2分,回答到2个要点即可,共4分)

(3)体谅父母的困难,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等。

(每点1分,共2分)

14.

(1)关爱学生,品德高尚;舍己救人,弘扬正义;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等等。

(每点1分,回答到2点即可,共2分)

(2)出一期宣传张老师事迹的黑板报;召开学习张老师的班会;举办一次颂师德演讲比赛等。

(每点1分,回答到2点即可,共2分)

(3)例答——写给英语老师:

“您用心地培育着我们,却把劳累和辛苦偷偷地埋在了心底。

自从遇见了您,我们才发现原来英语如此有趣;自从遇见了您,我们才感到班级这个大家庭如此甜蜜。

”(言之有理即可,2分)

(4)①首先要正确认识挫折,树立正确的态度;②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努力在实践中锻炼、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③要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④要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每点1分,共4分)

15.

(1)从众现象;(1分)心理从众和行为从众(1分)

(2)①缺乏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②社会群体的压力和影响。

③缺乏抵御非正式团体和外部不良影响的能力。

(每点1分,回答到两点即可,共2分)

(3)①要避免盲目从众,就要努力学习知识、积累经验、锻炼能力,特别要注意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明辨是非的能力。

②全面的发展自我,特别是增强自主作出合理的、负责任的选择和行动的能力,是青少年避免盲目从众的重要途径。

③增强抵挡团体不合理压力的能力,学会抵制外部不良的诱惑,是青少年避免从众的重要措施。

(每点1分,回答到2点即可,共2分)

16.

(1)进出网吧,挥霍钱财是不良行为;(1分)持刀抢劫,捅刀子伤人是犯罪行为(1分)

(2)持刀抢劫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2分)

(3)例答:

①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要从克服各种小缺点,小错误、坏习气、坏作风开始,防患于未然,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②知错就改,成长过程中有了过错,一定要正视并勇于改正;③学会辩别和抵制不良诱惑,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④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律意识筑起我们人生的防线,预防违法犯罪。

(每点1分,回答到3点即可,共3分)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统考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人教版)

选择题

1-5ADDBB6-9ACCB

一、综合题

10.

(1)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2分)

(2)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2分)

(3)邓世昌;(1分)

(4)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维护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言之成理即可,至少写两点)(2分)

11.

(1)九一八事变(1分)

(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1分)

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百团大战。

(2分)

(3)南京大屠杀。

(1分)

(4)表示强烈的愤慨和严正抗议;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牢记历史,珍爱和平;面向未来、加强合作;谋求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答出其中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

(2分)

12.

(1)影响:

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分)观点:

正确。

(1分)理由:

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1分)

(2)梦想:

实现社会平等;实现民族团结;实现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建立民主法治国家。

(言之有理,答对两条即可得1分)原因:

社会存在阶级压迫;国家处于内战状态;日本扩大侵略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缓慢;民主思想传播;人们渴望民族振兴等。

(言之有理,答对二条即可得2分)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答案只要符合“中华民族振兴”的主题即可得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