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电视节目副语言的重要性.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2573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2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电视节目副语言的重要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论文电视节目副语言的重要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论文电视节目副语言的重要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论文电视节目副语言的重要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论文电视节目副语言的重要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论文电视节目副语言的重要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论文电视节目副语言的重要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论文电视节目副语言的重要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论文电视节目副语言的重要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论文电视节目副语言的重要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论文电视节目副语言的重要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论文电视节目副语言的重要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论文电视节目副语言的重要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论文电视节目副语言的重要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论文电视节目副语言的重要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论文电视节目副语言的重要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论文电视节目副语言的重要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论文电视节目副语言的重要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论文电视节目副语言的重要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电视节目副语言的重要性.docx

《论文电视节目副语言的重要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电视节目副语言的重要性.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文电视节目副语言的重要性.docx

论文电视节目副语言的重要性

 

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论电视节目主持人副语言的重要性

 

学生姓名张红彬

院系名称传媒系

专业名称表演(主持与出镜)

班级2008级1班

学号200816085135

指导老师段梅(教授)

答辩时间2011年12月10日

论电视节目主持人副语言的重要性

学生姓名:

张红彬指导老师:

段梅(教授)

内容提要: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一项对业务能力和素质要求非常高的职业,一名好的播音员主持人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播音品质、扎实的文化功底与文学素养以及稳定的心理素质。

这些素质是很重要的,但是拥有了这些就能够说是一名优秀的主持人了吗?

显然不是,想真正演绎好一档观众参与度高、现场感强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掌握一项非常重要的专业技能——副语言。

副语言是播音主持工作中的非语音因素,是通过各种无声的体态语言将主持人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向外表达的手段,它传达着比语言交流丰富得多的内涵,作为播音主持工作者,恰如其分地运用非语言手段,能更充分地传情达意,乱用或不恰当地使用都会影响节目的质量和主持人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

主持人对副语言恰当的运用能有助节目更好的表达,吸引观众的目光,相反如果运用不恰当的话,不仅会有哗众取宠的感觉,还会直接影响节目的收视。

本文的研究就是希望能令更多人明白,对副语言定位取舍会对主持效果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

电视节目副语言非语音因素体态语言

TheTVpresentersidetheimportanceofparalanguage

Abstract:

TVhostisanoperationalcapacityandqualityrequirementsareveryhighoccupation,agoodannouncerhostshouldhaveagoodideologicalandmoralqualities,goodairquality,solidculturalfoundationandliteraryattainmentsandstablepsychologicalquality.Thesequalitiesareveryimportant,butwiththesecansaidtobeagoodhost?

Obviouslynot,reallywanttoperformwellinanaudienceparticipationishigh,strongsenseofthesceneofthetelevisionprogram,thehostmustholdaveryimportantprofessionalskills--language.Paralanguageisbroadcastingworkinthenonlinguisticfactors,isthroughavarietyofsilentbodylanguagewillhosttheinnerthoughtsandfeelingsoftheoutwardexpressionofthemeansoflanguagecommunication,itconveysismuchricherconnotation,astheradiohosts,toaproperextentbymeansofnon-language,canfullyexpress,withchaosorimproperusewillaffectthequalityofprogramsandhostspublicimage.Thepresentersonthelanguageproperusecanhelpshowbetterexpression,attracttheattentionoftheaudience.Incontrast,theuseofinappropriatewillnotonlyhavethecurryfavourbyclaptrapfeeling,butalsodirectlyaffecttheprogram.Thisstudyistomakemorepeopleunderstand,toassociatelanguagelocalizationtrade-offsonmoderatedeffectsissignificant.

Keywords:

Televisionprograms;language;aphoneticfactors;bodylanguage

 

 

论电视节目主持人副语言的重要性

一、绪论

语言是人类交际和思维的重要工具,是人类文明以及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方式。

语言在当今电视节目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一位优秀的主持人除了富有感染力的有声语言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能把信息有效、直接传达给受众那?

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副语言。

想真正驾驭主持好一档观众参与度高、现场感强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就必须对副语言的掌握具有相当高造诣,副语言的运用得当也直接体现着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业务水平与素养。

那究竟何为电视节目主持人副语言?

副语言的表现形式和特点有哪些?

主持人副语言对于主持人和节目本身而言具有哪些重要性?

我将通过本文的论述为大家介绍副语言对于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重要性。

二、什么是副语言

(一)主持人语言的分类

电视语言不但是传递感情、态度和性格的最佳媒体,而且,同其他媒体的语言比较起来,它还显示出独特的可靠性、隐喻性以及强烈的感染性和吸引力。

这些性能正是电视节目完成传播效能全过程的必要因素。

主持人如果已具有相当的语言魅力,将这些因素运用得恰到好处,必将大大提高传播效力,丰富传播的内在形态,让人赏心悦目。

从广义上来说,电视节目的主持人语言可以分为有声语言、副语言两大类。

有声语言,也就是口语,是主持语言中最直接、最普遍的一种表现形式。

主持人的有声语言是相对于无声副语言而言的。

它节目主持人进行工作的基本工具,也是节目主持人赖以沟通媒介与受众的主要手段。

除了有声语言,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副语言”。

语言学对副语言狭义的定义是“类语言”,是指伴随口头语言出现的音幅、音速、语顿、重音等语言现象,以及笑声、叹息声、哭声、呻吟声等等。

(二)副语言的概念

本文讨论的对电视节目有重大影响的副语言,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指电视节目中的各种非语言符号,即除了语言文字之外,各种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负载信息的标志或记号,包括体语(表情、姿态和动作)、辅助语言(与语言相伴随的音调、音量、音速等)、服装饰物、环境布置、人体距离、艺术(绘画、摄影、雕塑、音乐、舞蹈)等。

而副语言在广义的电视传播符号的定义中,包括眼神、面部表情、体态、服饰、时空感觉显示等。

在电视新闻传播中,也有学者提出“副语言”的概念,关于电视主持人所运用的副语言,张颂老师曾提出:

“副语言是语言的副产品,体语伴随着语言,附属于语言,辅助语言共同完成表情达意、言志传神的任务”。

张颂老师所说的副语言概念,除体语外,还包括各种背景环境气氛、布景等空间语言。

而副语言和有声语言都是来自人的主观信息传播,两者在主持人传达信息的方式上具有同等的地位,因为电视传播是“视听”艺术,受众在“听”的同时眼睛的分辨力也把对主持人的评价反映在个人脑海里。

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副语言又是“另类”的语言,它的表现有时比有声语言更具有说服力,传达的信息更为准确,并不能说副语言仅仅是“附属”于有声语言。

副语言的表达是从内心反映出的真实感受,人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加以控制,所以体语(既副语言)是最能直接的感受到主持人最真实想法以及传达效果。

三、副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一)语言的根本属性在于体语的表达

世界著名潜能大师波恩崔西在NAC心理学神经链中谈及:

“语言的形成与身体的其他动作密切相关,最初的语言(声音)仅仅是姿势的伴随物,在声音可以分离开来以后,它们仍然保留了姿势的意义,所以语言的含义归根到底是姿势、动作等行为的含义,即语言的本意实际上就是非语言(副语言)传播的意思”。

不仅如此,有些学者指出,语言归根到底就是一种姿势行为体系,其特点在于:

语言的每个姿势都产生一种有特征的声音,从而使它既能通过耳朵又能通过眼睛加以领会。

英国哲学家科林伍德就持这种观点,他甚至提出:

语言本质上就是一种使用肺、喉、口腔、鼻而形成的姿势体系。

他认为一切不同种类的语言与身体姿势或其他动作都有这样的关系,各种语言都是专门形成的身体姿势。

所以,我们能够根据你说话的口形、手势等姿势,判断出你所说的大概意思,即便我们听不懂也可以看懂。

在电视节目中,我们可以根据主持人的行为姿势判断出主持人的立场、态度、心情;在新闻性节目中,我们可以根据主持人、现场人物的姿态动作,弄清楚他们的真实意思;根据口形变化判断出他们的讲话是否是同期声,还可以根据现场人物的手势、微笑、点头等行为动作判定是否夹杂着表演痕迹,从而可以弄清节目的真实性。

(二)有声语言和副语言是同质异构的互补关系

既然语言的起源是富有表现力的动作姿势,而且语言本质上也是一种姿势体系并与其他身体动作相关。

换句话说,副语言和有声语言表达在人际交流中处于同样的地位和作用,二者是同质异构的互补关系,它们之间并没有附属关系,更不是谁是谁的副产品。

副语言不是语言的副产品,不是有声语言的附属,所以副语言具有独立性、主动性,它可以独立表达意思,传播信息。

电视媒介的普及使整个人类社会视像化了。

受众收看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言”与“行”是被受众的听觉和视觉一并接收的。

主持人的体态语在传播信息、交流思想感情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与有声语言相配合,共同达到传情达意的目的。

从受众的角度看,视觉与听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可以产生使两者同时获得提高或同时遭到削弱的结果。

体态语要与有声语言配合。

体态语中的表情、姿态、服饰要风格统一、浑然一体。

主持人现场报道时,如果副语言和有声语言表达产生了互斥,不仅抵消或否定语言表达的意思,而且造成信息混乱,堵塞观众的信息接收通道,分散或影响观众的注意力,影响节目的传播效果。

四、副语言的特点

(一)副语言在传播过程中具有连续性

一个十岁的孩子认为:

电影是银幕上的人自己与自己说话,电视是主持人与我们说话。

这位孩子用非常质朴的语言道出了电视的一个最大特点——主持人不断与观众进行着交流。

也就是说主持人无时无刻不在和观众进行交流和传播,其眼神、神态、目光等都在无声地或有意识地向对方发出信息。

说完话或者不说话,并不是中止了信息的交流和传播,沉默也是一种表达。

美国心理学家经过实验总结出一个公式:

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这个公式表明,非语言符号具有非常重要的连续沟通作用。

(二)副语言传播是多渠道和多方位的

语言符号一般只是通过文字和声音两种通道、运用视觉和听觉来交流信息,渠道是平面的,方位是单一的。

非语言符号可以同时刺激传、受双方的多种感官,调动双方的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参与传播。

因此,非语言传播是立体的传播,传播多方位的立体信息。

(三)副语言具有互动性

在传播过程中非语言符号基本上是自然地流露,具有无意识性,也叫非自制性。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类心理活动的发生都伴有情感因素的参与,情感变化时,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这些机体内部变化体现出的外部表征,人的意志是无法控制的,这些外化的表情动作,能真实地表露其内心秘密,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是只有“动真情才能真动情”,同时情感通过副语言的表达更真切,更加促进了主持人与受众的真心交流和传播。

五、副语言的形式

对播音主持工作者来说,语言交流是通过各种传媒工具向受众传达信息最常用、最基本、最直接的一种手段,而非语言因素是通过各种无声的体态语言将主持人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向外表达的手段,它传达着比语言交流丰富得多的内涵,可以弥补语言交流的缺陷,帮助人们加深对彼此的理解,领会对方的真是意图,防止误会和歧义的发生。

同时,播音主持工作者处于社会的大环境中,他们的非语言交流方式受社会普遍规律的支配,要利用好非语言因素,就要使用社会大众约定俗成、普遍认可的各种方式,认真提炼,力图准确、生动地表达要求,为语言交流起配合、修饰的作用。

在电视主持中,副语言的体现除此空间、主持现场布局、主持人的衣着外,所包含的元素还有很多,还包括表情和手势等等。

(一)表情

面部表情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情绪,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人的面部表情来传递、交流。

不同节目类型的主持人,他们的表情应有所不同,主持人不能“表错情”、“滥表情”或“无表情”。

例如,新闻性节目主持人,主持节日中就要把握好表情分寸,既不能表情冷冰冰也不能像主持文艺晚会一样眉开眼笑,眉飞色舞,要注重新闻的真实可信,嘴角略带一丝微笑即可。

如果表情过于丰富,则会使人怀疑新闻真实性和可信性。

  凝视通常代表倾听,表现出关心、热情和特殊兴趣;躲避目光则代表不感兴趣或拒绝。

主持人眼神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注视时间,注视距离,注视方向及视线投射角的变化上。

视幅可以表现主持人一定的感受扩张力,视角有相对固定的表意功能,如视角偏高则似若有所思,偏于上则显得倨傲,偏于下则略显拘束。

视线虽说是无形的,但根据受众的心理感受则会有长、短、软、硬之分,包含一定的副语言信息。

主持人最重要的是根据主持内容与现场情态合理发挥,尽量达到用目光“留住”观众的最佳效果。

少儿节目主持人鞠萍,由于她对孩子有一份纯真的爱心,所以她在主持节目中脸上总有发自内心的、带点稚趣的微笑,亲切、温和、朴实、爽朗、活泼,使孩子们不由自主地产生与其交流的欲望。

图1少儿节目主持人鞠萍图2倪萍“招牌式”的微笑

还有主持人倪萍,她的节目一般比较乎和,所以她脸上总是挂着饱含女性温馨的笑,让受众从中感受到恬静与温馨,从而达到感情的升华。

再如,崔永元,他主持的《实话实说》谈谐、幽默,从细微的事情延伸社会问题,所以,他总是嘴角斜斜的,一股似笑非笑的表情,偶尔给受众一种调侃,往往使受众产生强烈的诉说欲。

央视新闻频道的一档《社会纪实》栏目,主持人阿丘的风格就令观众耳目一新,许多观众尤其喜欢他眼镜后面的眼神。

毫不夸张地讲,如果把电视机声音关掉,单凭他眼神的变化,观众似乎仍能读懂播讲的内容是在谴责,或是在褒赞;是在同情,或是在鼓励;是在诉说故事的悬念,或是在发表激昂的评论……我想很多观众也都忘不掉赵忠祥那深邃的目光中透出的沉稳和大气,也忘不了倪萍的真诚和激情,水均益的直率、睿智,白岩松的书卷气。

而敬一丹的平和更让男女老幼的观众都感到无比亲切。

所以眼神也代表了一个人,主持人眼神来自内心,在于心中有没有观众。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它属于“注意力”范畴,既与天分有关,也与经验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主持人的学识、道德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等等内在的素养。

尽管演播室里只有摄像机镜头和刺眼的灯光,但在优秀主持人的眼中,面前是自己的朋友、观众和亲人。

图3《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

图4《社会纪实》主持人阿丘

(二)目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眼神正是反应了人的内心状态。

生活中人人都会与他人进行目光交流,可对主持人来说,这种沟通在一定意义上具有职业色彩。

主持人应采用社交性的较亲切的目光,并与副语言和面部表情相互配合来加强沟通。

举两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开心辞典》主持人王小丫和《幸运52》主持人李咏。

《开心辞典》是一个益智性节目,难能可贵的是,王小丫眼神里透露出的绝非是居高临下的裁判,而是一种常常比答题者还着急的善意。

有一次,一个选手希望把自己得到的第一份奖金捐给希望工程,但他紧张得直出汗。

王小丫和蔼地对他说:

“你是在怕因为自己没答对题而使穷困山区的孩子们上不了学?

别担心,我们一起来努力。

”再辅之以一种温和、鼓励的眼神,对方马上如释重负。

图5王小丫主持《开心辞典》图6李咏主持《幸运52》

而《幸运52》主持人李咏的眼神,又是一种特点。

如果把王小丫的眼神比作一泓秋水,那么,李咏则如同滔天波浪,始终充满了激情,热烈而跌宕。

李咏的眼神经常在答题者与观众之间飘来飘去,实际上是在向嘉宾送着一个个的暗示,启发每个人开动脑筋。

他的眼神起到了调动观众主体意识的效果。

一次,他问嘉宾:

塞万提斯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典型人物?

答题者懵了,回答是“钦差大臣”。

此时,李咏的小眼睛眨了眨,显出一副悲天悯人的神情。

然后,又把目光扫向了观众,他的眼神在瞬间发出了两个信息,一是参与者答错了;二是希望每位观众在心中思考一下正确的答案,节目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先哲说:

眼睛的美是一种灵魂的美,它流露的崇高是天使的崇高。

这里说的灵魂美,实际上就是人性之美。

人类天生渴望关怀,期盼呵护,惟有眼神才能传递无声的关怀。

语言能够造假,而眼神是很难造假的。

电视主持人要想美化自己的形象,必须得锤炼自己的眼神目光这一重要的副语言工具。

播音主持工作者的非语言交流能力的养成,既包括先天素质,也包括后天的培养和训练。

不同的主持人,在先天或后天上的能力都有所差别。

先天的条件无法改变,只能通过后天的培养来提高,在已有知识和固有气质的基础上,积极、刻苦地学习和锻炼,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时间久了就会有所获益。

(三)手势

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说过:

“手应当像脸一样地富有表情”。

[5]事实上,手的确是表现情感的重要器官。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手势语更能起到直接沟通的作用。

手势语是电视节目主持人最常用的体态语,也是诸多体态语中较难处理的一种。

作为表情达意的符号,表情、眼神重在意味的流露,而手势则用于具体意思的传达。

从非语言行为中所流露出的无意识冲动,经常显示在手的动作、位置和紧张程度上。

就表现力而言,可以说手势仅次于面部表情。

对主持人来说,手势语有两大作用:

一是能展示形象。

二是能表达感情。

在主持中,主持人的手势语不是个人靠“闭门造车”“设计”出来的,而是在个人情感的支配下,随着特定的主题、语境、对象、氛围自然而然地喷发出来的。

它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规定的角度,也无需“导演”的指导规划。

但在一定的主持中,主持人上台前通常都会有一番自我形象设计,并按自我设计在主持中“表演”出来。

因此,这种有意识的渗入与无意识的流露通常都杂合着逞现在观众面前。

如果手部动作运用得好,无疑会增加主持人的魅力与节目的精彩度,甚至达到良好的移情效果。

图7李咏在《非常6+1》中的招牌手势

众所周知,李咏主持的《非常6+1》栏目的特定手势无疑为他个人魅力增添了不少,《幸运52》潇洒的扔掉问题卡片也为他的帅气蒙上了精彩的砝码。

观众不仅喜欢这档栏目,更喜欢主持人的特色,所以说节目中主持人使用副语言是必要的。

一些初上镜头的节目主持人和播音员,常常在手势上暴露了其内心紧张准备不足或使用副语言过度的弱点。

在电视镜头前,人体的所有细微动作,都显现在观众面前,具有极强的传真性。

任何内心的空虚、紧张、底气不足都会在手势语中暴露出来。

  由此可见,节目中主持人学会正确使用副语言是非常必要的。

如湖南卫视的名嘴李锐在主持《晚间》时就擅长应用肢体语言表达个人的感受,体现出自己独特的主持风格。

他经常用上身前倾以强调语言的力量,用竖拇指、点头摇头等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补充。

体态语言在传递更丰富意义的同时,也能传达一个更丰富的自我。

可以这样认为,当一个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如果他的手势能够运用自如,大方得体地展示自己的荧屏形象,那么他的体态语就会与有声语言协调同步,并且适度有效地发挥各种体态语元素在扩充有声语言功能中的作用,从而大大增强有声语言的传播效果。

  (四)衣着服饰

穿衣打扮本是个人的事情,但是镜头前的主持人作为节目的代言人,一定要符合节目的定位和受众的审美标准。

如新闻节目《新闻联播》《朝闻天下》等,服饰打扮上就应有新闻节目固有的严谨与端庄,大方得体;而时尚娱乐类的节目,受众多为年轻人,思想观念比较前卫,就可在衣着打扮上走比较时尚、休闲的路线,《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诸多主持人的服饰搭配风格统一,时尚前沿而不落俗套,既切合了自身节目的定位,也增加了主持人自身的魅力与辨识度!

再比如广东电视珠江台的栏目《时尚放送》,栏目定位在都市时尚、新潮动态、流行事物上,男女主持人的服装新潮、热烈、奔放,甚至有些“出位”、“古怪”,但在这个特定栏目里反而觉得是都市时尚,观众见“怪”不怪。

图8充满活力时尚气息的“快乐家族”

图9衣着打扮统一风格的“天天兄弟”主持群

如果过于追求时尚而与节目定位不相符合,则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如某省卫视节目中,一位女主持人做这样的打扮:

一条粗大的珍珠项链,一双又大又长的黑耳环,抓住话筒的手露出一只五团,手指还套着金戒指,一身珠光宝气,显得轻浮、俗气,这种装束不但不会增加美感,反而会引起受众的反感,激起受众的不信任感。

六、副语言表达的基本原则

  

(一)与节目配合

防止不伦不类不同的节目有不同的宗旨、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形式、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对象,还有不同的录制环境,观众在收看不同的节目时会有不同的心理和审美标准。

面对种种“不同”,主持人的副语言也应随之有所调节和选择。

诸如少儿节日《大风车》《阳光快车道》等,主持人针对少儿活泼好动的特点,其副语言应动态性强、动作较为夸张、手势多幅度大;新闻评论类节目,如《实话实说》《焦点访谈》《新闻1+1》等,风格较为严肃郑重,副语言也应具有端庄、沉稳的特点,动作少而有力;在诸如“春晚”等综艺晚会场面大、气氛热烈,副语言应要洒脱、利落,线条优美。

图10小鹿姐姐主持少儿节目

  

(二)与语言配合

防止言行不一副语言要配合有声语言,与有声语言一同传达信息。

如果副语言和有声语言不一致、不和谐,则只能给人以言不由衷的感觉。

比如口里说:

“认识你很高兴!

”眼睛却在寻觅他人,说明说话人并不在意这个人,这时有声语言再“恳切”,也会传达出相反的意思。

要处理好副语言和有声语言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方式是“表里如一”、“言为心声”“,两者不可处于游离状态,更不可南辕北辙。

有的主持人在节目中,口里似乎很谦虚地请教问题,但却没有倾听和回应的体态语,目光游离、表情僵硬,甚至面露“不屑”的神情,对话者和观众对这种“声情脱节”的副语言是十分敏感也十分反感的。

(三)与感情配合

防止虚伪矫饰。

主持人的副语言应该与内心情感的色彩和分寸相一致,不能虚张声势,矫揉造作。

有些主持人表情缺少变化,脸上总是挂着“职业性微笑”,不管节目是什么内容、什么情况,都是“热情洋溢”状,像是戴了一个面具;有的主持人表演成分过重,表情夸张无度,极不自然,让人看了很不自在;有的主持人明明在报道一件令众人伤痛的事,却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如《新闻联播》新主播李梓萌“微笑报空难”事件,虽然是几秒钟的表情,却引来了众多观众的不满,更有甚者,摄像机的红灯一亮,立马笑容满面,灿烂之极,然而一侧身,脸立即拉长。

电视节目主持人不是播报机器,是有血有肉人,虽然不能要求百分百的不出错,但最起码的语言与情感配合一致是必备的素养。

图11《新闻联播》女主播李梓萌

总之,形形色色的“表里不一”、缺乏内心依据的体态语,都会被观众斥责为“表演”而怀疑主持人的真诚。

七、副语言的作用

  

(一)使主持人向受众传达的信息更加丰富

在主持节目中,因为画面的局限性许多东西不能很直接明了的告诉受众,只能以富有表现力的体语表现。

非语言符号所表达的东西比语言符号表达的更丰富。

美国研究体态语言的专家伯德惠斯戴尔估计:

在有两个人传播的局面中,有65%的“社会含义”是通过非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