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9回风石门揭煤安全技术措施129剖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2743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5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79回风石门揭煤安全技术措施129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879回风石门揭煤安全技术措施129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879回风石门揭煤安全技术措施129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879回风石门揭煤安全技术措施129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879回风石门揭煤安全技术措施129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879回风石门揭煤安全技术措施129剖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879回风石门揭煤安全技术措施129剖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879回风石门揭煤安全技术措施129剖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879回风石门揭煤安全技术措施129剖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879回风石门揭煤安全技术措施129剖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879回风石门揭煤安全技术措施129剖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879回风石门揭煤安全技术措施129剖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879回风石门揭煤安全技术措施129剖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879回风石门揭煤安全技术措施129剖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879回风石门揭煤安全技术措施129剖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879回风石门揭煤安全技术措施129剖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879回风石门揭煤安全技术措施129剖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879回风石门揭煤安全技术措施129剖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879回风石门揭煤安全技术措施129剖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879回风石门揭煤安全技术措施129剖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79回风石门揭煤安全技术措施129剖析.docx

《879回风石门揭煤安全技术措施129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79回风石门揭煤安全技术措施129剖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879回风石门揭煤安全技术措施129剖析.docx

879回风石门揭煤安全技术措施129剖析

 

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石门揭煤工作面安全技术措施

 

矿别:

 朱仙庄煤矿 

措施名称:

879回风石门揭煤

安全技术措施

编制单位:

瓦斯办

编制日期2015年1月23日

审批记录

措施名称:

879回风石门揭煤安全技术措施2015年1月日

编制

单位

编制人

瓦斯办

技术科

通风区

地测科

防突区

安监处

掘进一区

机电科

保运二区

南二风井

矿山救护队

安全信息中心

地质副总

通风副总

技术副总

机电副总

掘进副总

安全副总

总工程师

备注

87采区879回风石门揭煤

安全技术措施

根据矿生产接替安排及地测科下发的掘进工作面揭煤预报,879回风石门将从原停头位置(距煤法距10.5m)继续向前施工,预计施工10.5m(斜)处揭露8煤层,为了确保施工安全,特编制石门揭煤安全技术措施。

一、概况

1、巷道工程

(1)879工作面位于87采区南翼第五区段,南至朱仙庄矿与芦岭矿的井田边界,北到F5-1断层,上邻四区段877工作面(已回采完毕),下邻二水平Ⅱ5采区南翼Ⅱ851工作面(未开采)。

工作面标高为-350.0⊥~-408.0⊥,其中石门揭煤处标高为-353.6m⊥。

(2)879回风石门拨门后向前施工22.16m甩车场,设计为半圆拱形断面,净宽×净高=4.6×3.5m,后断面为净宽×净高=4.6×3.5m,巷道优先采用锚网喷支护,围岩破碎时采用同等规格U型棚+喷浆支护。

综合平面布置图见附件1。

2、施工组织

879回风石门设计从876集中巷GB点前16.2m处拨门,拨门方位为56°34′57″,巷道以3‰坡度施工22.16m,再按15°下山施工47.2m,最后变平施工17.3m至超过风巷拨门位置3m处,设计全长86.7m。

现石门已施工至迎头H0测点前18m处停头(距8煤法距为10.5m),向前施工4m平巷然后变15°下山施工至H0测点前28.5m(斜)处将揭露8煤层,向前施工完全进入8煤层,至超过风巷拨门位置3m处结束。

该工程计划由矿掘进一区2队负责施工。

3、防突工程

879回风石门在拨门口向前施工8.5m处(距煤层法距20m)施工了超前地质探查孔,并在距煤法距10.5m处实施了煤层原始瓦斯含量及压力的测定,同时根据煤层赋存状况设计并施工了穿层预抽钻孔,预抽1个半月后实施了区域瓦斯治理效果检验,其检验石门段残余瓦斯含量和残余瓦斯压力均小于突出危险临界值。

2015年1月22日由矿长组织相关部门对石门区域瓦斯治理工程进行了验收,经验收各项防突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石门已达到预抽消突目标,可以进行石门揭煤。

二、防突设计执行情况

1、前探钻孔

为掌握石门段煤层赋存情况,879回风石门在拨门前距煤法距20m位置,由地测科设计了7个控制巷道前方及两侧的地质探查孔(探查孔设计见附件2),由于实际施工时前方煤层赋存情况较为复杂,后有补充施工了6个地质探查孔,共计施工了13个地质探查孔,探明了揭煤处的煤层赋存情况。

根据探查资料,绘制了石门探查地质剖面图,其石门巷道见煤点标高预计为-353.5m,煤厚15m。

该处施工地质钻孔期间未出现瓦斯喷孔等动力现象,但受断层构造影响,煤层被拉伸的较厚,揭煤时要加强顶板管理,强化金属骨架施工及煤体固化。

(20m位置前探钻孔成果图及煤、岩层综合柱状图见附件3);

图1:

探查钻孔成果平、剖面图

2、预测预报

(1)为掌握揭煤段煤层瓦斯压力参数,在距煤法距10.5m的位置施工了4个测压钻孔,并取煤芯对瓦斯含量进行了测定,钻孔施工完成后安装JD-WFK-2型速凝膨胀剂套件实施压力测定。

测压孔布设见附件4。

瓦斯压力测定方法:

在探查钻孔施工中,准确记录钻孔参数、钻孔见煤时间、终孔时间,钻孔见煤深度等。

安装测压管和回浆管:

测压管为8×1.5mm的PA11尼龙压力管,测压管的总长度与钻孔长度一致,测压管最前端用纱布包裹,防止煤渣进入测压管;回浆管为2m一节的PVC管,用管箍相连,胶水密封,回浆管末端带有阀门;将测压管和回浆管一起送入钻孔,回浆管在煤层底板位置设置三通,三通下方用棉线缠绕,棉线沿回浆管缠绕长度为500mm,厚度10mm。

安装注浆管:

注浆管为4m长的黑布胶管,带有阀门和高压胶管快速接头,钻孔施工到位后将注浆管送入钻孔。

密封钻孔口:

为了防止注浆时浆液流出钻孔,提前对钻孔孔口采用聚胺脂、毛巾等进行密封。

注浆:

待聚胺脂凝固后,用注浆泵把水泥浆通过注浆管注入钻孔,直至回浆管有浆液流出后停止注浆关闭注浆管阀门。

瓦斯压力观测:

瓦斯压力观测采取定期观测记录,直至瓦斯压力稳定为止。

即各钻孔在封孔后前5天每小班观测并记录压力表读数和观测的时间,以后每1-2天观测一次,压力观测累计不少于15天。

瓦斯压力测定示意图见图2。

图2:

瓦斯压力测定示意图

瓦斯压力测定结果:

在测压过程中,表压上升平稳无异常波动,测压期间孔内有少许积水,前一周内表压成均匀上升状态,后期表压趋于稳定,其实测最大瓦斯压力0.5MPa,测定煤层赋存瓦斯含量为4.0464m³/t。

瓦斯压力测定及瓦斯含量实测结果见表1。

(压力测定表见附件7)

瓦斯压力测定和瓦斯含量测定值表1

位置

孔号

瓦斯压力P/MPa

瓦斯含量W/(m3*t-1)

法距

10.5m

1#

0.5<0.74

2.9018<8.0

2#

0.2<0.74

3.0106<8.0

3#

0.43<0.74

4.0464<8.0

4#

0.14<0.74

3.4226<8.0

(2)石门距煤法距10.5m位置施工测压孔期间,为收集煤层f值及a、b吸附常数,工业指标,瓦斯含量等参数,通过测压孔1#、2#、3#、4#见煤段采用套管实施取芯,通过通防实验室对相关参数进行化验。

DGC瓦斯含量测定方法:

煤层瓦斯含量测定采用直接测定法,主要通过井下取芯、井下解吸,煤样取出送达地面后,在实验室通过对煤样地面解析、煤样称重、粉碎、水分测定等对煤样瓦斯含量进行综合测定,从而得出煤层瓦斯含量。

同时在钻孔施工期间确定取芯钻孔倾角、方位、钻头直径、开孔高度、取芯管及钻机型号,并做好相关记录。

通过对钻孔煤样化验分析,测得煤样f值、a、b吸附常数和瓦斯含量值等。

(瓦斯参数测定指标见附件8)

(3)预测预报结论:

矿井8煤层为突出煤层,根据七采区8煤区划资料,879回风石门位于8煤突出危险区,经石门段压力和瓦斯含量等参数测定,该石门揭煤处实测最大瓦斯压力0.5MPa,煤层赋存瓦斯含量为4.0464m³/t,无突出危险性。

由于该揭煤处位于断层带附近,为保证安全揭煤,仍继续施工预抽钻孔对揭煤区域瓦斯进行预抽。

3、防突措施

(1)石门预抽防突钻孔施工情况

在距离煤层法距10.5m位置处,施工底板穿层钻孔,预抽钻孔孔径为113mm,按照矿井8煤层有效抽放半径2.5m标准,钻孔布设轴间距3m。

钻孔控制范围为巷道两帮不小于12m、石门揭煤处巷道上下沿层面距离不小于12m(钻孔控制范围,还必须同时满足巷道轮廓线上下不小于5m)。

(钻孔设计施工图见下图3和附件9)

预抽钻孔设计平面图预抽钻孔设计剖面图

图3:

预抽钻孔设计平、剖面图

石门预抽钻孔施工联管情况:

预抽钻孔于2014年11月19日开始施工,2014年12月15日施工结束,累计施工钻孔125个,工程量4632m,钻孔施工完毕后即封孔联入抽放系统实施抽放。

钻孔竣工图见附件10。

(2)钻孔施工状况

石门预抽钻孔施工期间,所有钻孔均采用水力冲孔工艺,累计冲煤量147t,冲煤率0.72%,水力冲孔和钻孔穿煤期间无喷孔现象。

(3)钻孔验收和成孔情况

根据矿瓦斯治理钻孔验收管理规定,钻孔施工期间要加强验收力度,严格记录钻孔施工参数,防突区施工人员认真记录钻孔穿煤和冲煤量。

(4)钻孔竣工

根据预抽钻孔现场记录施工参数,由瓦斯办技术人员在钻孔施工结束后即对钻孔进行上图分析,根据钻孔分析结果确定补孔参数,对出现异议和施工不到位的进行及时补孔施工,确保预抽钻孔无空白带,同时为保证钻孔施工质量,在施工预抽钻孔期间提取一定钻孔进行测斜,经测定石门段预抽钻孔控制范围满足要求,孔间距控制在3m以内,符合防突设计要求。

(5)预抽瓦斯情况

根据879回风石门揭煤段煤层赋存资料,预抽钻孔控制区域内赋存煤量约为2.04万吨,煤层赋存瓦斯总量预计在8.3万m³。

按照钻孔2014年12月15日施工结束至2015年1月16日止,累计抽放瓦斯总量为3.2万m³,瓦斯预抽率38.6%,钻孔所控范围瓦斯抽排效果较好,符合规定。

4、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1)区域措施效检方法

校检指标规定:

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五十二条规定,为验证实施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效果,采用直接测定残余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方法,对预抽钻孔控制区域煤层残余瓦斯压力和含量进行测定,同时在检验期间记录钻孔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喷孔、顶钻及其他突出预兆。

考察确定的突出临界值评判标准为:

预抽区域煤层残余瓦斯压力小于0.74MPa、残余瓦斯含量小于8m3/t,确定为无突出危险,否则,即为突出危险区,预抽防突效果无效;但若检验期间在煤层中进行钻孔等作业时发现了喷孔、顶钻及其他明显突出预兆时,发生明显突出预兆的位置周围半径100m内的预抽区域判定为措施无效,所在区域煤层仍属突出危险区。

同时对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均应首先分析、检查预抽区域内钻孔的分布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不予检验。

校检钻孔布设参数:

在879回风石门迎头施工5个区域效果检验钻孔,分别位于石门的上部、中部、下部和两侧,其中2个钻孔位于预抽放区域内接近边缘的部位,即位于边缘线内侧不大于2米处。

效检孔布设保证每个钻孔避开已施工的区域预抽钻孔,检验测试点布置于所在部位钻孔密度较小、孔间距较大、排放时间较短的位置,并尽可能远离测试点周围的各排放钻孔。

(效检钻孔设计参数及平、剖面见附件9)

校检测定过程:

根据石门揭煤区域防突设计,经预抽钻孔预抽后,于2015年1月16日-1月21日,在石门巷道距煤层法距10.5m位置施工5个校检钻孔,所有钻孔均实施取煤芯方式,采用直接测定法测定石门段预抽区域煤层残余瓦斯含量,同时通过校检孔安装JD-WFK-2型速凝膨胀剂套件实施残余瓦斯压力测定,测压装置安设和测定方法如上措施4、5页说明。

校检钻孔质量:

通过对校检钻孔实际施工资料、抽采时间及钻孔上图分析,879回风石门共设计施工5个效检钻孔,经单孔测斜,校检钻孔方位、倾角施工均符合设计要求(钻孔竣工图见附件10)。

区域效果检验钻孔布置设计和施工参数见表2。

 

效果检验钻孔布置设计和施工参数表表2

方位(°)

设计参数

施工参数

倾角(°)

见煤深度(m)

穿煤深度(m)

顶板长度(m)

孔深(m)

倾角(°)

见煤深度(m)

穿煤深度(m)

顶板长度(m)

孔深(m)

1#

56°36′

49.3

15.5

11

0.5

27

49

17

10.1

1.0

28.1

2#

56°36′

11.3

13.5

16

0.5

30

11

12

13.5

1.0

31

3#

56°36′

-13.8

46

15

61

-13.5

51

15

66

4#

34°54′

12

14

10

0.5

24.5

12

13

11

1.5

28.5

5#

73°54′

12

15.5

12.5

0.5

28.5

12

14

13.5

1.0

31.5

校检指标参数测定结果:

残余瓦斯含量测定:

残余瓦斯含量采用DGC瓦斯含量直接测定法,即通过井下取芯、井下解吸,煤样取出送达地面后,在实验室通过对煤样地面解析、煤样称重、粉碎、水分测定等对煤样瓦斯含量进行综合测定,从而得出煤层瓦斯含量。

残余瓦斯含量测定结果见表3,残余瓦斯含量校检测定记录表见附件12。

残余瓦斯含量测定结果表3

孔号

1#

2#

3#

4#

5#

瓦斯含量W/(m3*t-1)

3.2777

3.0156

2.7022

2.9064

2.4702

残余瓦斯压力测定:

利用5处校检孔实施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测定,在测压过程中,表压上升幅度较小,所测压力值无异常波动,测压期间孔内有少许积水,前2天内测压表压力值成均匀上升状态,后期表压趋于稳定,其实测最大瓦斯压力为0.32MPa,实测煤层残余瓦斯含量最大为3.27m³/t。

瓦斯压力测定结果见表4,压力测定校检记录表见附件11。

残余瓦斯压力测定结果表4

孔号

1#

2#

3#

4#

5#

瓦斯压力P/MPa

0.23

0.26

0.08

0.32

0.30

(2)校检钻孔施工状况

石门校检钻孔施工期间,钻孔在穿煤期间迎头瓦斯情况正常,未出现顶钻、吸钻、喷孔等瓦斯动力现象,在穿煤期间供风量400m3/min,其回风流瓦斯浓度在0.6%以下。

(3)瓦斯抽采参数

根据石门V锥自动计量实时监控数据和钻孔人工实测参数比对,石门预抽钻孔在施工结束后,预抽瓦斯浓度在30%以上,瓦斯抽采量保持在1m3/min,单孔瓦斯抽采浓度30%以上,单孔抽采流量达0.0267m3/min,随抽采时间延长,预抽瓦斯量和单孔抽采量均有所降低,其后期石门预抽瓦斯浓度保持在20%左右,瓦斯抽采量保持在0.7m3/min,单孔瓦斯抽采浓度15%以上,单孔最低抽采流量保持在0.0373m3/min以上。

(4)预抽瓦斯消突评价

根据879回风石门瓦斯赋存等基础资料,结合石门区域预抽瓦斯量和措施效果检验结果,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①通过对879回风石门预抽钻孔填图分析,钻孔控制预抽范围大于巷道轮廓线以外12m,钻孔间排距3×3m,底板预抽穿层钻孔施工符合设计要求。

②采用石门底板穿层密集预抽区域性瓦斯治理措施,879回风石门预抽钻孔控制煤量2.04万吨,采用水力冲煤147t,冲煤率0.72%;石门预抽时间达到1个月以上,累计预抽瓦斯量3.2万m3,瓦斯抽放率为38.6%。

经计算石门揭煤段钻孔预抽区域8煤层瓦斯含量由4.0464m3/t降至2.5m3/t;经直接测定石门揭煤段煤层残余瓦斯含量最大为3.27m3/t,测定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最大为0.32MPa。

经区域措施效果检验,879回风石门区域治理措施有效。

通过以上预抽指标和校检参数,879回风石门预抽瓦斯量和实测残余瓦斯含量、压力等参数均已满足解突要求,实现消突目标。

三、保证控制煤层层位措施

石门在揭煤期间,为有效控制煤层层位防止误揭煤层,在掘进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先探后掘,边探边掘”超前探查措施,严格控制距煤法距,具体要求如下:

1、地质科根据探查资料,绘制石门揭煤预想剖面,并下发近煤掘进预报单,明确施工至距煤法距5m、3m、2m及揭煤相应进尺距离,防止误掘超掘。

2、生产单位在向前施工期间,应注意观察迎头岩性变化和瓦斯情况,发现异常变化时,需及时向瓦斯办、技术科及相关部门反馈信息,确保相应防范措施跟进。

3、施工单位配齐不少于8m长锚索钎子,施工机具保持完好。

从现巷道迎头距8煤层法距10.5m开始,每次爆破前必须准确探明煤层层位,其探查孔位置设计在巷道底板向上1.0m处,按照巷中与巷道方向一致施工一个10°探眼,巷帮两个外偏15°按0°施工探眼,每次探眼探至见煤为止。

在打探眼的过程中,留心观察钎子的见煤距离与钻进速度,专人观察,并在探眼记录台账上写明探眼情况。

4、施工探眼期间对出现的夹钎、顶钻、出现压力水、瓦斯喷孔等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止作业,但不得拔出钎子,情况紧急时,立即撤除所有受威胁的人员,并向安全信息中心和区值班人员汇报。

探查钻孔布置见下图4。

图4:

探查钻孔布置图

四、石门揭煤局部防突管理

石门揭煤期间,当石门分别施工至距煤法距5m和2m处时,需施工穿透全煤的预测钻孔,采用钻屑指标法,测定瓦斯解吸指标K1和△h2,对石门前方煤体进行突出危险性预测,只有经预测确定无突出危险后,方可采取远距离爆破方式直至揭开煤层。

1、距煤法距5m位置防突管理

根据煤层探查资料,在石门掘进至距煤层法距5m处时,采用钻屑指标法实施煤层突出危险性预测。

(1)突出危险性预测

在石门工作面掘进至煤层法距5m时,石门停止掘进,并加强对迎头顶部和山墙支护,同时根据探明的煤层赋存资料,设计施工5个直径为94mm的穿透全煤预测钻孔(预测钻孔设计平、剖面见图5和附件13),并在钻进煤层时,用1~3mm的筛子筛分钻屑,测定瓦斯解吸指标(

),测定方法严格按照《防突规定》所列的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危险预测的方法进行的规定进行。

5m处预测钻孔平面布置图5m处预测钻孔剖面布置图

图5:

距煤法距5m处预测钻孔平面布置图

(2)验证参数临界值

经验证无突出危险性,方可采取远距离爆破措施掘进至距煤层法距3m处。

当瓦斯解吸指标超过临界值规定,或在区域验证过程中出现喷孔、顶钻等突出预兆时,工作面即判定为突出危险工作面需要采取5m处局部防突措施。

预测指标临界值见下表5。

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突出临界值表5

煤样

钻屑解吸指标临界值

△h2/Pa

/mL/g.min1/2

干煤

200

0.5

湿煤

160

0.4

(3)距煤层法距5m前防突措施设计

在石门揭煤施工至距煤法距5m前进行突出危险性预测时,所测指标接近或超过突出危险临界值或效检孔施工过程中出现喷孔、顶钻等突出预兆时,在法距5m的位置采用迎头施工排放钻孔对煤层瓦斯实施排放,消除该区域内煤层的突出危险性。

排放钻孔设计孔径94mm,孔底间距4m,钻孔控制巷道轮廓线两侧和上下不小于5m,钻孔总数56个,排放钻孔施工过程中采用水力冲孔工艺。

排放钻孔在施工结束并自然排放满8小时后,采用钻屑指标法进行防突措施效果效检,经检验确认措施有效后,方可采取先探后掘控制煤层层位和远距离爆破措施掘进至距煤法距3m处。

(排放、校检孔平、剖面布置见图6和附件14)

排放、效检钻孔平面布置图排放、效检钻孔剖面布置图

图6:

排放、效检钻孔平、剖面设计图

2、距煤层法距3m位置防突管理

879回风石门揭煤位置煤层受断层拉伸,煤厚较厚,因此在距煤层法距3m前开始采用金属骨架实施煤体固化措施,并继续先探后掘执行远距离爆破措施。

距煤法距3米后,施工单位开始停止使用钢丝绳牵引的耙矸机进行出货,改为人工出货的方式,以保证揭煤过程中的生产安全。

(1)金属骨架

为了防止巷道顶部煤体在矿山压力、煤体自重及煤体松软结构的作用下发生压出和冒顶等事故,在石门上部0.5~1.0m范围内布置骨架孔。

骨架孔应穿过煤层并进入煤层顶板至少0.5m,当钻孔不能一次施工至煤层顶板时,则进入煤层深度不应小于15m。

骨架参数如下:

①骨架钻孔直径94mm;

②骨架钻孔数目为29个;

③骨架间距不大于0.2m;

④金属骨架采用直径50mm的钢管,每节长度4m;

⑤骨架钻孔向上倾角为8°;

⑥每个骨架钻孔打完之后,立即将孔内残渣清除干净,随后把预先准备好的钢管(直径50mm)插入到孔底,在固化结束之后注水泥浆进行加固和密封。

骨架露在孔外一端应架设并固定在坚固的U型棚上。

⑦骨架在掘进头距煤层法线距离3m之前开始施工,揭煤后不得拆除金属骨架。

(2)煤体固化

利用金属骨架孔注入固化材料,

其措施要求:

石门掘至距8煤法距3m时,开始实施煤体固化。

利用专用注液泵进行注液,该泵注液压力10MPa以上。

此揭煤石门工作面注固化材料预计8吨左右。

(金属骨架钻孔布置平、剖面设计图具体见图7和附件15)

金属骨架钻孔布置剖面图金属骨架钻孔布置平面图

图7:

金属骨架钻孔布置平、剖面设计图

3、距煤层法距2m位置防突管理

石门巷道掘进施工至距煤层法距2m位置时,石门停止掘进加强迎头支护,同时按设计施工4个直径为94mm的穿透全煤预测钻孔,2m处实施最后验证,即按照《防突规定》所列突出危险预测的方法,在钻进煤层时采用1~3mm的筛子筛分钻屑,测定瓦斯解吸指标(

)。

检验有效后方可采取远距离爆破和浅进浅掘措施直至揭开煤层。

(预测钻孔设计平、剖面见下图8和附件16)

2m处验证钻孔平面布置图2m处验证钻孔剖面布置图

图8:

距煤法距2m位置验证钻孔平、剖面布置设计图

4、石门穿煤段防突管理

石门揭开煤层及巷道未完全进入煤层前的放炮破岩,均需采用远距离爆破要求执行,在巷道揭开煤层后,即采用工作面连续突出危险性预测的方式实施局部防突管理。

预测钻孔设计施工4个,钻孔直径42mm,预测钻孔分别布置在巷道上部、中部和两侧,钻孔控制在巷道顶和两侧2~4m位置。

钻孔采用风动钻机施工,按照《防突规定》规定,采用钻屑指标法进行突出危险预测,即采用1~3mm的筛子筛分钻屑,测定瓦斯解吸指标

指标(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突出临界值见下表6),经检验无突出危险性后,每循环保留≮2m的预测投影超前距,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实施掘进作业。

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突出临界值表6

煤样

钻屑解吸指标临界值

△h2/Pa

Smax/kg

干煤

200

6

湿煤

160

/

在采用钻屑指标法进行预测过程中,当测定瓦斯解吸指标

接近或超过临界值时,需立即停止采掘作业,施工排放钻孔等局部防突措施,并经连续两次校检均不超标情况下,方可恢复生产。

(预测钻孔设计见附件16、排放钻孔设计见附件17)

五、各类钻孔施工保障及安全技术措施

1、各类钻孔施工前,防突区均根据现场环境和设计要求,编制相应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措施要求,组织钻孔施工。

2、井下搬运钻机时由安全责任人统一指挥。

起吊钻机时把车皮固定掩实。

用起重设备装卸钻机和其它重物时,首先检查起重设备以及钢丝绳结和承载点的可靠性和牢固性,起重工作时要有专人指挥,起落范围内不得有人员活动。

3、搬运钻机时,手拉葫芦可用不低于4′的钢丝绳连结在起吊锚杆上。

操作手拉葫芦时要均匀,不能硬拉硬拽。

无论是往上拉,还是向下松,钻机下方不得有人。

人员在钻机一侧,距离不少于0.5米。

4、钻机要安装平稳,压车柱要正规、牢固、可靠,能确保钻机安全钻进。

管线及电缆要吊挂好,钻场周围环境要保持整洁,后路要畅通。

5、地测科负责现场给钻孔确定方位,防突区施工人员开孔时要准确校正钻孔方位及倾角,严格按照钻孔方位线施工。

并钻进加尺时,要认真检查钻杆质量,弯曲或坏扣钻杆不准使用。

6、打钻前和打钻过程中,班长要经常检查钻机周围的气体情况,符合规定方可钻进。

7、钻孔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要按照钻机操作规程和钻孔施工参数的要求精心施工,严格控制钻进速度,钻机不得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运转。

在停机状况下用铁锤敲击,须将锤头用水沾湿。

8、必须使用风水联动装置,实现风、水快速切换,当孔内出现冒烟、高温等隐患时,必须及时停止钻进,孔口用湿衣物或黄泥封堵,并改为向孔内注水。

严禁在水管没有水时用压风穿煤。

9、钻孔施工用风排渣时,必须在孔口下风侧1米范围内悬挂CO报警仪,并且施工地点需要配备不少于2台CO2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

打钻时,钻场下风处必须悬挂便携式瓦斯报警仪。

一旦瓦斯超限,要立即停止钻进,及时撤出人员,一切正常后再恢复施工。

10、在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