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套124页最新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赠送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2887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0 大小:16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2套124页最新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赠送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共2套124页最新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赠送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共2套124页最新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赠送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共2套124页最新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赠送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共2套124页最新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赠送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共2套124页最新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赠送下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0页
共2套124页最新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赠送下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0页
共2套124页最新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赠送下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0页
共2套124页最新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赠送下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0页
共2套124页最新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赠送下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0页
共2套124页最新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赠送下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0页
共2套124页最新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赠送下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0页
共2套124页最新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赠送下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0页
共2套124页最新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赠送下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0页
共2套124页最新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赠送下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0页
共2套124页最新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赠送下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0页
共2套124页最新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赠送下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0页
共2套124页最新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赠送下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0页
共2套124页最新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赠送下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0页
共2套124页最新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赠送下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共2套124页最新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赠送下册教案.docx

《共2套124页最新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赠送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2套124页最新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赠送下册教案.docx(1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共2套124页最新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赠送下册教案.docx

共2套124页最新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赠送下册教案

(共2套124页)最新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赠送下册教案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后附下册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到生物园里学科学1

1认识土壤1

2种子发芽4

3向上长还是向下长6

4根朝哪边长8

5茎往哪边长10

6植物怎样“喝水”12

自由研究15

第二单元学习用品17

7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品17

8圆珠笔芯为什么能伸缩19

9笔杆上橡胶套的作用21

10各种各样的纸23

11纸是怎样造出来的26

自由研究28

第三单元课外活动29

12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29

13玩气球33

14打篮球36

15小小降落伞38

16玩“潜水艇41

17沉浮的秘密43

自由研究46

第四单元文艺汇演48

18锣鼓声声48

19声音的旅行50

20不同的声音54

21舞台灯光57

22反射光60

23美丽的彩虹62

自由研究64

第一单元到生物园里学科学

1认识土壤

教学目标:

探究: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土壤主要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份构成的。

2、在探究问题土壤中有什么时,能独立思考发表意见,个人或小组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方案。

知识:

1、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研究土壤成分的实验。

2、会记录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根据事实资料研讨问题,得出结论。

情感:

通过讨论,知道土壤对植物及人类的作用,大致知道怎样保护土壤,树立爱护土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教学难点:

在实验中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能进行实验研究。

教具准备:

便于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问:

同学们,土壤是动植物、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大家在哪些地方见过土壤?

对于土壤你有哪些了解?

学生自由交流。

问:

对于土壤,你想研究些什么?

启发学生提出有关土壤的问题。

问:

土壤是由哪些物质构成的呢?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问题:

土壤主要是由什么成份构成的?

三、作出预测

问:

根据你平时的了解,你认为土壤里都有些什么?

学生:

水、空气、杂质、化肥、泥土、砂等。

四、室外观察、采集土壤。

问:

要想清楚地了解土壤的成分,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

采集土壤需要些什么工具?

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准备:

铁锨、小铲、小桶等。

五、室内探究。

思考:

土壤中是否有刚才谈到的物质呢?

怎样才能弄清楚?

你能想出多少种研究方法?

学生:

用手捏、手是湿的,说明土壤里有水……

师:

按照你们想到的方法,去研究土壤中到底含有哪些物质,看能有哪些发现。

学生:

填写活动报告单

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汇报:

你采用什么方法,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讲述:

那些死去的动植物腐烂后变成了腐殖质。

启发学生思考:

除了这些研究方法,还能用哪些方法对土壤进行研究?

用火烧,土壤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实验总结

教学过程:

一、研讨问题,通过以上的研究,你知道了土壤中都有哪些成分?

1、整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方法观察到的现象

捏土壤手是湿的

把土壤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空气)

搅拌水中的土壤土壤分几层,上层黏土,下层砂

烧土壤有烧头发的味道(腐殖质)

2、根据学生对土壤成分找到的多少进行评价。

二、拓展延伸

1、土壤中除了这些成分外,还有别的物质吗?

目的:

(1)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土壤秘密的兴起。

(2)引导学生谈谈土壤中污染物的问题。

2、土壤中的这些垃圾袋、废电池对土壤有什么影响?

3、土壤是植物的“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土壤呢?

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适当介绍“保护土壤小知识”。

对于学生在教学活动开始提出的其他问题,留作学生课外研究作业。

三、课后练习

1、土壤的成分有、、、、等。

2、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土壤中含有空气的?

 

2种子发芽

教学目标:

探究:

知道植物的种子是多种多样的,种子是生命的,种子都有呸根、胚芽、,胚根会长成植物的根,胚芽会长出植物的茎和叶,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知识:

能应用工具观察种子的胚根和胚芽。

能和同学合作设计并做种子发芽的实验。

情感:

通过观察种子,训练学生认真细致观察物体的习惯。

通过坚持长时间的观察、记录,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种子有胚根、胚芽。

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

教学难点:

实验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了解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

教具准备:

蚕豆、菜豆、花生等,镊子、放大镜、解剖刀、白纸等。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

教学过程:

一、引入问题:

1、让每小组学生展示浸泡过的种子。

2、提问:

植物大多是由种子发育来的,关于种子,你想研究哪些问题?

3、整理学生提问,引入今天的教学课题。

二探究结构

谈话:

观察种子。

学生汇报,让学生充分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整理信息。

介绍胚根和胚芽,

讲解:

胚根会长成植物的根,胚芽会长成植物的茎和叶。

小组讨论:

观察不同的种子,你有什么发现?

三、研究讨论:

1、研究学生提出的另一个问题:

一粒种子发芽后才能长成一株植物,那么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

2、各小组讨论。

3、汇报讨论,推测的情况。

(需要水、土、空气、温度、阳光等)

4、小组商议:

你们小组准备研究种子发芽的“哪一个问题”,需要设计什么样的实验进行探究?

5、各小组交流汇报。

教师板书。

6、分组实验探究。

要求:

(1)小组的每个人找到实验材料。

(2)按本组探究的问题和设计的方案动手在家中实验。

(3)每天观察种子发芽的情况,并做好记录。

7、2——3天后,教师组织各小组学生在班上交流“探究的问题”、“实验经过”、“发现的情况”等。

8、各小组小结:

9、把发芽的种子种在盆中,下节继续探究其他问题。

 

3向上长还是向下长

教学目标:

探究:

了解植物的根适应环境的特性—向地性。

知识:

1、知道环境对植物根生长有影响。

2、能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植物的向地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

在长期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毅力。

教学重点:

知道环境对植物根的生长有影响。

教学难点:

了解植物的根适应环境的特性。

教具准备:

师:

玉米种子四粒,装好土的花盆。

生:

玉米或各种菜豆种子,纸巾、塑料袋、铁架台。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提问:

种子发芽后,植物的根会向什么方向生长?

是向上长呢还是向下长?

这样吧,让我们共同把这四粒种子分别按胚根朝上、朝下、朝左、朝右四个方位种进花盆里。

请学生汇报猜测情况。

二、设计实验

那么,我们怎样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呢?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的方法。

学生汇报实验方法和步骤。

师生共同筛选认为科学的实验方法。

三、学生分组实验。

四、验证猜想

谈话,如果你完成了上面的实验和观察记录,就可以涂亮智慧星,根据你们观察到的现象,谁来说一说种子发芽后根的生长方向?

学生汇报。

(可能有三种①种子的根会向下生长,②种子的根会向有水的地方生长;③种子的根会向土壤肥沃的地方生长。

现在我们共同种下去的种子一定发芽了,大家想一想知道它们的根是向哪个方向生长的?

好吧,我们来看一看吧。

五、扩展与延伸

谈话:

你预测对了吗?

植物受地球引力的吸引,想地里生长,这叫植物的向地性;植物的幼苗向有光的方向生长的特性,这叫植物的向光性;根还有向着水湿方向生长的特性,这叫向水性。

这些都是植物根的生长特性,我们下节课将继续研究。

 

4根朝哪边长

教学目标:

探究:

知道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具有向水性的特性,了解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

知识:

能根据自己的猜测,大胆设计对比实验,通达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

情感: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愿意与人合作、交流,形成注重证据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具有向水性的特性,了解根系在土壤中的意识。

教学难点:

根据自己的猜测大胆设计对比实验。

教具准备:

刚发芽的菜豆、锯末、浅盒、盛水容器、棉线等。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展示植物根的生长实例(或图片),问:

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提出问题或自己的猜测,导出探究问题。

三、实验设计

1、实验假设,在土壤水分分布不均时,根是否总会向着水分比较多的额地方生长。

2、设计方案,提出要求:

①实验方案要科学合理,处理好刺激方向和根运动方向的位置关系。

②方案设计要便于操作和观察,注意实用性、实效性和可重复性。

3、合作探究活动。

(1)引导学生展示实验方案,叙述实验过程。

自我评价实验效果。

(2)合作研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3)根据实验设计,探讨改进及创新实验的方法。

(4)实验评价。

四、总结延伸(四、五天后)

1、交流观察记录,发现的现象有什么相同点?

2、实验的结论和推测是一致的吗?

3、植物的根有向水性,在生长的过程中还会向什么样的土壤中生长?

请接着实验观察。

向对比实验中一个盒子中放入适合植物生长的肥料,另一个盒子中则不放,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个盒子中的植物生长情况有什么不同?

 

5茎往哪边长

教学目标:

探究:

知道茎的向光性是植物器官受单向光照射所引起的弯曲生长现象。

知识:

到校园或大自然中细心观察植物茎的特点,推测茎的生长特性,并能自行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细心观察并做好记录,根据接的事实归纳分析茎的向光性。

情感:

通过对茎的观察、推测、实验、记录等活动激发学生研究科学的兴起,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品质,在实验活动中培养他们认真细致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茎的向光性是植物器官受单向光照射所引起的弯曲生长现象。

教学难点:

植物茎的生长特点。

教具准备:

硬纸盒、白纸、剪刀、小尺子、记录本等。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

教学过程:

一、导入问题:

1、我们已经知道了植物的根在生长过程中有向地性和向水性,那么,植物的茎在生长过程中有什么特性呢?

2、平时生活中你对树枝的生长情况有何发现?

二、观察树枝生长情况

1、划分小组观察区域

2、提出观察要求和注意事项:

(1)观察时一定要认真细致;

(2)要尽量与组员合作观察;

(3)注意安全;

(4)不伤害树木。

3、小组活动。

4、活动情况交流,交流以小组代表发言的方式进行,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茎的生长有向光特性。

三、讨论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研究茎的向光特性。

1、提问:

我们怎样科学合理地观察到茎的生长呢?

2、讨论:

我们应选用什么幼苗作为观察的对象?

用什么材料做盒子罩住幼苗?

用多长时间来观察?

怎样保育幼苗长得更快更旺?

怎样把观察结果记录得更好?

3、交流。

4、小组讨论:

为了能更有效地研究发现茎的生长特征。

应怎样实验效果更好?

5、课外进行实验观察听见。

6、指导做好观察记录表。

四、总结与拓展

1、整理记录并发现出茎有向光性。

2、农业种植倡导“合理密植”说明了什么科学道理?

3、植物茎的向光特性对植物自身生长有何意义?

你有何启发?

 

6植物怎样“喝水”

教学目标:

探究:

知道植物靠根“喝水”,然后利用茎输送水分,并能设计实验证明根能吸水,茎能运输水分。

知识:

经历对问题不断深入探究的过程,学会周密思考。

情感:

体会到植物也和人一样有有生命需求,有生存的本领,意识到搞科学研究必须有严谨、认真的态度,体验合作交流的落乐趣。

教学重点:

知道植物靠根“喝水”,然后利用茎输送水分。

教学难点:

能设计实验证明根能吸水,茎能运输水分。

教具准备:

植物的根、小量筒、红水、食用盐、小刀等。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实验探究

一、导入问题:

同学们,我们校园里种了很多花草、树木、工人师傅经常给它们浇水。

可是,我发现他们浇水时,主要把水洒在土壤里,是是怎么回事?

2、大家都认为植物依靠根“喝水”,那么,你们见过的根是什么样的吗?

3、学生汇报。

二、观察植物的根。

1、根究竟是不是同学们说的样子呢?

还有没有其他特点,老师这里准备了很多新采集的植物的根,现在分发给大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植物的根是一样的吗?

有哪些不同?

有哪些相同?

并把观察结果记录在书上表格里。

2、分发材料,分组观察记录。

3、汇报与交流。

4、归纳整理:

植物的根是不一样的,有的根主根粗,侧根细(叫直根);有的植物根粗细差不多(叫须根)。

根也有共同点:

根都很长、很多,根的尖端长有许多白色绒毛(叫根毛)。

5、提问:

(1)根很多、很长,对植物“喝水”可能有什么好处?

(2)根毛壁薄,对植物“喝水”可能有什么好处?

6、从根的特点上看,根具备“喝水”条件,但根长在土壤里,我们看不见,根到底能不能“喝水”呢?

三、设计实验

1、怎样设计实验才能证明根能“喝水”呢?

2、学生讨论和提出种种初步方案。

3、交流和指导。

(1)你为什么这样设计?

(2)哪一种方法既科学又简单?

(3)选择什么样的植物做实验?

(4)选择什么样的内器装水便于观察?

(5)怎样知道试管内的水有没有减少?

(6)怎样才能防止水不从其他地方散发(蒸发)掉?

(7)能不能想一个办法让我们能看见水是否进入植物体内?

4、各小组领取实验材料,并制作实验装置。

5、预测一下:

试管里的水将会怎样变化?

可能会看到哪些现象?

四、课外探究

因为短时间内现象不明显,所以请大家把装置放在教室窗台上,定时观察,并认真做好记录。

下节课继续研究。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实验证明

一、引入问题。

1、上节课,同学们做的实验结果什么样的?

2、学生汇报和交流(边展示边说明)。

(如:

水位下降了、植物的茎、叶脉里都有红水)

3、这些现象能证明什么呢?

(根能吸收水分、水分被输送到植物全身)

4、根吸收的水分是怎样“跑到”植物全身的呢?

5、学生作出推测。

二、观察探究

1、你认为茎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

2、学生猜测

3、茎里面到底有没有大家推测的构造呢?

下一步该怎么办?

4、学生汇报与交流。

5、我们发现有两种切法:

横切和纵切。

6、学生分小组活动:

切开茎,并仔细观察。

7、讨论:

这些构造可能有什么作用?

三、归纳小结:

1、根据我们的研究,讨论总结:

植物是怎样“喝水”的?

2、汇报和交流。

3、将获得的结论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4、给自己涂“智慧星”。

5、植物是有生命的,它们需要“喝水”。

需要营养,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照顾。

想一想:

我们以后该怎样对待校园里的花草树木?

自由研究

教学目标:

探究:

通过调查,查询活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资料的能力。

知识:

培养学生独力研究问题、动手试验和进行较长期观察活动的能力。

情感:

通过让学生寻找各种方法,尝试不同做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独力研究问题、动手试验和进行较长期观察活动的能力。

教学难点:

调查、查询活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资料的能力。

教具准备:

观察记录本。

教学方法:

自由研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知道植物一般生长在土壤中,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温度)、水和空气。

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植物离开土壤还能不能生长?

通过问题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联想生活中长黄豆芽、绿豆芽等实例,引出无土栽培。

2、在远离大陆的海岛、在沙漠、在高原、守卫祖国边疆的解放军战士,利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蔬菜,解决吃的问题。

同学们想不想学习无土栽培技术?

3、在查阅资料和访问调查等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无土栽培是怎么回事?

(2)哪些植物可以进行无土栽培?

(3)怎样进行无土栽培?

(4)尝试能否用海绵代替土壤栽培植物?

4、根据自己学习的无土栽培方法,这一种自己熟悉的植物进行无土栽培实践活动。

5、要求学生进行较长期的观察,把研究过程和效果记录在表格中。

也可以布置学生在实践后、写一篇科学小论文。

二、活动总结

学生汇报实验情况,教师进行小结。

 

第二单元学习用品

7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品

教学目标:

探究:

能说出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品,并能按自己的分类标准对学习用品进行分类。

知识:

能用多种方法观察学习用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对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归纳分类。

情感:

能积极地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问题。

教学重点:

能按自己的分类标准对学习用品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对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归纳分类。

教具准备:

铅笔、钢笔、圆珠笔、削笔刀、卷笔刀、文具盒、笔袋、橡皮、水彩笔、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圆规、各种纸、改正液、透明胶带等。

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认识常用的学习用品。

问:

你带来了哪些学习用品?

常用到哪些学习用品?

还知道哪些学习用品?

学生说教师板书。

接着,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学习用品?

学习用品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使学生知道“凡是在学习中用到的物品就是学习用品”。

学习用品与我们的学习密不可分,是我们的亲密伙伴。

我们爱惜学习用品。

二、指导学生将学习用品按不同标准分类

1、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学习用品,你能给他们分类吗?

按什么标准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类,每一类有哪些学习用品?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分类方法。

3、教师归类板书。

三、指导学生观察各种学习用品,提出研究问题。

1、问:

面对这些学习用品,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学习用品,可以用看一看、摸一摸、按一按、捏一捏、用一用、试一试等办法,能发现哪些有趣饿现象?

能提出几个为什么?

哪些是你想研究的问题?

3、小组内交流、讨论。

筛选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4、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问题。

5、教师告诉学生,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解决,课外你们也可以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8圆珠笔芯为什么能伸缩

教学目标:

探究:

1、能发现使圆珠笔芯伸缩的原因是有弹簧,通过实验能发现弹簧的特征。

2、能举例说出与弹簧有类似特点的物体,会做物体弹性实验,并能感受到弹力的存在。

知识:

能根据实验现象说出什么是弹力和弹性。

情感:

能举例说出弹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好处。

教学重点:

认识弹簧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认识弹簧的特征。

教具准备:

圆珠笔、气球、篮球、足球。

教学方法:

实验研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在学习中我们经常用到的一种笔就是圆珠笔,说说你喜欢用那种圆珠笔?

为什么?

2、针对你喜欢的圆珠笔,你能提出哪些研究的问题?

3、这节课我们研究圆珠笔芯为什么能方便地伸缩?

二、研究笔芯能伸缩的原因。

1、先按压几次笔芯能伸缩的圆珠笔,猜想是什么原因?

2、要验证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应该怎么办?

学生说出方法后,让学生将圆珠笔拆开,看看里面有什么?

3、当学生发现有小弹簧后,引导学生观察是不是里面的弹簧在起作用?

怎样验证?

4、导入,弹簧为什么能使笔芯方便地伸缩呢?

弹簧究竟有什么特点?

5、学生汇报后,教师总结。

用手拉,弹簧会变长。

松手后弹簧又回到原来的长度。

用力压,弹簧会变短。

松手后弹簧又回到原来的长度。

在拉压的过程中,会感觉到当用手向外拉弹簧的时候,弹簧有一种力在向里拉;当用手向下压弹簧的时候,感到弹簧有一种力在向上顶。

这就是弹簧的特点。

三、1、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物体也有类似弹簧的这些特点?

如:

橡皮筋、气球、篮球。

2、反复拉、压、按这些物体,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3、认真分析实验记录,有哪些发现?

4、用弹性的知识解释“弹簧是怎样使笔芯很方便地伸缩的?

四、应用与拓展

1、当人们发现了物体的弹性之后,就把弹性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请举例说说,哪些地方利用了物体的弹性?

学生举例之后,教师出示图片或实物。

2、课外拓展。

 

9笔杆上橡胶套的作用

教学目标:

探究:

会做笔杆上橡胶套的对比实验,能根据实验现象说出橡胶套的作用。

建立摩擦力的慨念,能说出什么是摩擦力。

知识:

1、会做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对比实验,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结论。

2、能举例说明摩擦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

能积极主动地做各项对比实验,体验探究的乐趣和与人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摩擦力及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是什么。

教学难点:

什么是摩擦力及摩擦力的应用。

教具准备:

中性笔、木块、木板玻璃、砂纸、毛巾、平板测力器。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

教学过程:

一、引入研究课题。

1、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比较各种圆珠笔,问:

(1)你有什么发现?

(2)橡胶套有什么作用?

2、学生回答:

如:

写字时手感觉好一些,放在桌子上不滚掉,手得牢固些等。

二、对比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慨念。

橡胶套到底有什么作用?

用对比实验进行研究。

1、用两支同样的,笔杆上有橡胶套的比得笔,将其中一支笔的橡胶套取下来,然后用两支比得笔分别试一试,一只手捏住笔杆一端,另一只手捏住笔杆,从一端滑向另一端,反复比较体验。

说出有什么不同感觉?

2、分别将两支笔用两只手按在桌子上,向前推动有什么不同?

(感觉到有橡胶套的笔向前推动比较困难,好像有一种力阻碍着向前滑动。

3、根据以上两个实验的感受,说说笔杆上的橡胶套究竟有什么作用?

从而导出摩擦力的慨念。

三、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提出问题进行猜测:

从问题“橡胶套为什么会增大摩擦力”入手,推测是什么原因。

如:

软的、不光滑、表面粗糙等。

2、设计实验:

是不是这些原因增大了摩擦力,想一种办法做实验证明。

看谁想出的办法好?

3、实验证明。

教师从学生说出的各种方法中选一种便于研究的方法进行实验。

用木板、玻璃板、砂纸、毛巾等放在同一块木板上用弹簧称拉,记录每次的拉力各是多少。

4、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记录,你发现什么规律?

(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四、应用。

1、笔杆上的橡胶套为什么会增大摩擦力?

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

(橡胶套表面粗糙,可以增大摩擦力,使我们写字时手能紧,不喁滑落。

2、出示教材中的图片或实物解释人们是如何运用摩擦力的?

3、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利用了摩擦力?

举例说明。

五、课外拓展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还有哪些?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设计实验继续研究。

10各种各样的纸

教学目标:

探究:

能通过各种各样纸的观察,发现纸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知识:

1、会用各种感觉、借助简单的工具对纸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进行实验和研究。

2、能举例说出纸的各种特点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情感:

会利用纸的不同点制作一件纸品。

教学重点:

了解各种各样的纸,发现纸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教学难点:

能对纸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进行实验和研究。

教具准备:

红色墨水、橡皮檫、火柴、直尺、放大镜、各种纸等。

教学方法:

观察研究

建议二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说一说,哪些地方用到了纸?

2、你见过哪些纸?

这些纸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

3、怎样找出纸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二、研究纸的不同点

1、分小组借助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