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复习资料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3606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doc.docx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复习资料doc.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doc.docx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doc

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样卷(1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

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井底之蛙”这个典故最早见于(C)。

A.《论语》B.《孟子》C.《庄子》D.《战国策》

2.冉有、季路见于孔子”中“见”的意思是(B)。

A.看见B.谒见C.接触D.显示

3.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倡导的是(B)。

A.无为而治B.王道仁政C.贵君轻民D.称霸天下

4.下列句子中“于”字表被动的是(D)。

A.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B.天下之水,莫大于海C.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谏逐客书》选自(C)。

A.《史记·秦本纪》B.《史记·秦始皇本纪》C.《史记·李斯列传》D.《史记·吕不韦列传》

6.《谏逐客书》的文体属于古代应用文中的(B)。

A.序跋B.奏议C.诏令D.檄移

7.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其中“丞相”是指(D)。

A.萧何B.曹参C.曹操D.诸葛亮

8.陶渊明《饮酒》(其五)中最有名的句子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D)南山。

A.望B.看C.眺D.见

9.中国文学史上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C)。

A.王昌龄B.王维C.陶渊明D.白居易

10.《山居秋暝》的(C)是: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A.首联B.颔联C.颈联D.尾联

得分

评卷人

二、判断题:

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您认为正确的,打“√”;您认为错误的,打“×”。

请把记号写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论点是作者的观点或主张;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

2.《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

(√)

3.《季氏将伐颛臾》章是选自《论语·季氏》。

(√)

4.《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采用的驳论方式是反驳论证。

(×)

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其中“树”的意思是“树木”。

(×)

6.“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其中“大方之家”的意思是“学问高深的人,懂得大道理的人”。

(√)

7.“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其中“赍”的意思是“送给”。

(√)

8.《陈情表》是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

(√)

9.“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其中“垂”的意思是“流传”。

(√)

10.《论毅力》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

11.“气,水也;言,浮物也。

”这种修辞手法属于“比喻”中的明喻。

(×)

12.“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其中“会谈”的意思是“双方或多方共同商谈”。

(√)

13.“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

”其中“史鉴”是泛指史籍。

(√)

14.《断魂枪》这篇小说的警世意义是:

必须面向世界,必须与时俱进。

(√)

15.《再别康桥》一诗体现了徐志摩诗歌飘逸清丽的艺术风格。

(√)

16.李白的《行路难》是一首乐府旧题诗,也是一首七言歌行体诗歌。

(√)

17.“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其中“凌”的意思是“侵犯,欺侮”。

(√)

18.在《箱子岩》中,作者希望人们用划龙舟的精神改造自然,改造社会。

(√)

19.王昌龄《从军行》(其四)“孤城遥望玉门关”中的“孤城”就是指玉门关。

(√)

20.“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其中“尔”的意思是“如此,这样”。

(√)

21.《再别康桥》中的“康桥”是指剑桥。

(√)

22.“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其中的“趾相错”形容人多。

(√)

23.《种树郭橐驼传》: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意思是:

把您的种植原理,移用到做官治民上去,可以吗?

(√)

24.“闻鸡鸣,即起盥栉。

”其中“盥栉”的意思是“梳洗”。

(√)

25.《报刘一丈书》采用了漫画式的夸张笔法,揭露了当时官场的丑恶,表现了作者决不向权贵低头献媚的志节。

(√)

得分

评卷人

三、多项选择,共6题,每题5分.,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能是多个,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沙滩上的脚迹》最后写道:

“他觉得愈加有把握了,等天亮再走的念头打消得精光,靠着心火的照明,在纵横杂乱的脚迹中他小心地辨认着真的人的足印,坚定地前进!

”其中“心火”象征(BCD)。

A.心中的怒气B.“他”追求“真的人的足印”的动力C.“他”的精神支柱D.理想之火

2.主题即文章的主旨、立意,要求(ABCD)。

A.正确B.深刻C.鲜明D.集中

3.议论文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包括(ABD)三要素。

A.论点B.论据C.论难D.论证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有(ABCD)。

A.比喻B.对偶C.谐音D.双关

5.议论文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包括(ABD)三要素。

A.论点B.论据C.论难D.论证

6.《爱尔克的灯光》一文将(ABC)熔于一炉。

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

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样卷(2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游刃有馀”这个成语的出处是(C)A.《论语》B.《左传》C.《庄子》D.《战国策》

2.“弃甲曳兵而走。

”其中“兵”的意思是(A)。

A.兵器B.军队C.军队中的最基层成员D.指军事或战争

3.《谏逐客书》一文的说理方法是:

正反并论,(B)对举。

A.厉害B.利害C.利益D.祸害

4.“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采用的修辞手法是(D)。

A.比喻B.排比C.层递D.对偶

5.“惟陈言之务去”写作主张的提出者是(A)。

A.韩愈B.柳宗元C.欧阳修D.苏轼

6.周作人所参加的文学社团是(A)。

A.文学研究会B.创造社C.新月社D.沉钟社

7.跟《郑伯克段于鄢》“庄公寤生,惊姜氏”中“惊”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C)。

A.惊天动地B.惊心动魄C.一声惊雷D.打草惊蛇

8.王昌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中的“雪山”是指(C)。

A.天山B.昆仑山C.祁连山D.岷山

9.我国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是(D)。

A.王维B.李白C.杜甫D.岑参

10.李白的《行路难》中“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象征意义是(D)。

A.心绪茫然B.壮志未酬C.前途暗淡D.世路艰险

得分

评卷人

二、判断题:

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您认为正确的,打“√”;您认为错误的,打“×”。

请把记号写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小说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

2.《答司马谏议书》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

(×)

3.《马伶传》中“伶”的意思是“指戏曲演员”。

(√)

4.“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是:

已经使他们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中“庠序”的意思是“古代乡学,泛指学校”。

(√)

6.李白的《行路难》中使用了关于吕尚典故的诗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

(√)

7.“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其中“见背”的意思是:

弃我而去世,是长辈“死”的婉辞。

(√)

8.“气,水也;言,浮物也。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这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类比法。

(√)

9.“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其中“原”的意思是“原来”。

(×)

10.《灯下漫笔》一文中,作者所说的“第三样时代”的含义是“人民当家作主不再做奴隶的时代”。

(√)

11.《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著作。

(√)

12.“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

”其中“博物”的意思是“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学科的总称”。

(√)

13.“君何患焉?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其中“阙”的意思是“通‘掘’,挖”。

(√)

14.《论气节》提倡知识分子应该持有以“气”为主的具有“正义感”和“行动”的新的气节观,表达了作者对知识青年的殷切期望。

(√)

15.《前赤壁赋》继承了主客对话、抑客伸主的传统表现手法。

主客对话的实质是代表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斗争。

“客”宣泄了作者因政治失意产生的苦

闷,“主”则表现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最后“主”说服“客”,即思想中积极的一面战胜消极的一面,从而肯定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

16.杜甫的整个诗歌创作,就是他的时代的一面镜子,因此,后人把他具有强烈的民主性和现实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篇称为“诗史”。

(√)

17.“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馀。

”其中“直”的意思是“价值,后作‘值’”。

(√)

18.《氓》这首诗的表现手法以比、兴为主。

(×)

19.杜甫《蜀相》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

(×)

20.“黄沙百战穿金甲”中“穿”的意思是“穿上”。

(×)

21.“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其中“几多”的意思是“多少,几许”。

(√)

22.《故乡的野菜》是一篇描写江苏地区民情风俗的散文。

(×)

23.“关于荠菜向来颇有风雅的传说,不过这似乎以吴地为主。

”其中“颇”的意思是“很,相当地”。

(√)

24.《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对姐姐的回忆采用了插叙的方式。

(√)

25.“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其中“点缀”的意思是“指一种增加美感的衬托或装饰”。

(√)

得分

评卷人

三、多项选择,共6题,每题5分.,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能是多个,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题材即用于写作的材料,要求(ABC)。

A.真实B.典型C.新颖D.虚假

2.(ABCD)都属于韵文的范畴。

A.诗B.词C.曲D.赋

3.《爱尔克的灯光》一文将(ABC)熔于一炉。

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

4.“养其膏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这几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有(AB)。

其根而竢其实,加

A.比喻B.对偶C.排比D.层递

5.《故乡的野菜》一文中写了(ABD)等三种野菜。

A.荠菜B.黄花麦果C.蒲公英D.紫云英

6.《选择与安排》:

“一部戏剧或小说的人物和故事,如果不分宾主,群龙无首,必定显得(AB)。

A.零乱B.芜杂C.丰富D.多彩

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样卷(3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

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狡兔三窟”这个成语的出处是(D)A.《论语》B.《左传》C.《庄子》D.《战国策》

2.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其中“数”的意思是(D)。

A.数目B.几C.屡次D.细密

3.《谏逐客书》劝谏的对象是(D)。

A.秦孝公B.秦缪公C.秦惠王D.秦王嬴政

4.“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中的“少”、“轻”都是(B)。

A.形容词用如名词B.形容词用如意动C.形容词用如使动D.名词用如意动

5.《答李翊书》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他和柳宗元都是(C)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A.初唐B.盛唐C.中唐D.晚唐

6.语言是文学的(A)要素。

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

7.《冯谖客孟尝君》: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其中“相”的意思是(C)。

A.察看B.相貌C.国相D.互相

8.陶渊明《饮酒》(其五)的最后一句是:

“(A)。

A.欲辩已忘言B.心远地自偏C.此中有真意D.飞鸟相与还

9.作品融诗、画、音乐于一体,风格清新淡雅的唐代诗人是(A)。

A.王维B.李白C.杜甫D.白居易

10.李白的《行路难》是一首(C)。

A.叙事诗B.怀古诗C.抒情诗D.讽谕诗

得分

评卷人

二、判断题:

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您认为正确的,打“√”;您认为错误的,打“×”。

请把记号写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曲可分为散曲和剧曲。

(√)

2.“乐府”本来是西汉王朝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构。

后来人们把乐府机构所采集的民歌和配乐演唱的歌辞,称作乐府诗,简称为乐府。

(√)

3.布局愈松懈,文章的活力就愈薄弱。

(√)

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文是:

人格高尚的人痛恨那种不肯说‘想要这样做’却一定要给这么做找借口的行为。

(√)

5.“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其中“凶”的意思是“凶暴”。

(×)

6.“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其中“夙兴夜寐”的意思是“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

7.在《陈情表》中,作者向晋武帝陈述自己不能奉诏出仕的实情,是因为要侍奉自幼相依为命、现已年老多病的母亲。

(×)

8.《答李翊书》是一篇书信体议论文,阐明作家品德、学问修养与文章写作的关系。

(√)

9.“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其中“举”的意思是“推举”。

(×)

10.“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

”译文是:

而顺境和逆境,又常常一个隔着一个地交替呈现。

(√)

11.“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这两句的修辞手法:

既是对偶,又是夸张。

(√)

12.“心中没有的人,再经名师指点也是枉然的。

”其中“枉然”的意思是“得不到任何收获,白费力气”。

(√)

13.“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

”其中“勖”的意思是“勉励”。

(√)

14.《风波》这篇小说写的是1917年的张勋复辟事件在江南水乡所引起的一场关于辫子的风波。

(√)

15.《北方》一诗倾注了诗人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

(√)

16.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17.“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其中“颇”的意思是“略微,稍微”。

(√)

18.《氓》全诗共六章,每章十句。

其叙事顺序是:

求婚——结婚——悔恨——谴责——自悼——决裂。

(√)

19.《山居秋暝》抒发了诗人乐于归隐的生活意趣。

(√)

20.“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其中“君”是尊称对方。

(×)

21.“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中“青荇”的意思是“荇菜,一种水生植物”。

(√)

22.《马伶传》中,马伶的成功经验启发我们: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

23.《种树郭橐驼传》一文写郭橐驼与他植者在种树的态度、方法、结果等方面的不同,这是采用了对比手法。

(√)

24.“海是神秘而有容,也是虚怀,也是广博……”其中“虚怀”的意思是“谦逊虚心”。

(√)

25.“不是说做女神,我希望我们都做个‘海化’的青年。

”这句话出自冰心的散文集《往事》的第一组第十四篇。

(√)

得分

评卷人

 

三、多项选择,共6题,每题5分.,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能是多个,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文章的语言要(ABCD)。

A.准确B.鲜明C.生动D.富有个性

2.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ABCD)。

A.开头交代B.发展C.高潮D.结局

3.《陌上桑》中的秦罗敷是一位(ABC)的青年女子。

A.美丽坚贞B.不畏强暴C.机智勇敢D.多愁善感

4.《论快乐》中有不少语句,如:

“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

”“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

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

”“公理发现以后,从此世界上没有可被武力完全屈服的人。

”“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最大胜利。

”这些简练而出奇的语句表达确切而深刻的含意。

这种修辞手法叫做“(ABC)”。

A.警策B.精警C.警句D.列锦

5.《故都的秋》中两次写到南国之秋,其目的在于用南国之秋的色淡、味浅,来(AB)北国之秋的色浓味永。

A.对比B.反衬C.比喻D.夸张

6.“养其根而竢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这几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有(AB)。

A.比喻B.对偶C.排比D.层递

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样卷(4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踌躇满志”这个成语的出处是(C)

A.《论语》B.《孟子》C.《庄子》D.《战国策》

2.“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其中“婴”的意思是(B)。

A.颈饰B.缠绕C.触犯D.婴儿

3.在下列作品中采用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说理方法的是(C)。

A.《秋水》B.《谏逐客书》C.《陈情表》D.《寡人之于国也》

4.《论毅力》中,作者将“志力薄弱之士”、“其次弱者”、“稍强者”、“更稍强者”与“至强之人”等五种人,按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从而突出了至强者。

这种修辞手法叫做(B)。

A.排比B.层递C.夸张D.反复

5.《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A),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A.欧阳修B.王安石C.苏轼D.曾巩

6.周作人散文的特色是(B)。

A.激昂慷慨B.平和冲淡C.沉郁凝重D.婉约典雅

7.《论快乐》中,作者认为快乐是由(D)决定的。

A.肉体B.时间C.物质D.精神

8.王昌龄《从军行》(其四)就题材而言,是一首(C)诗。

A.山水B.田园C.边塞D.爱情

9.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诗人是(C)。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骆宾王

10.李白《行路难》的最后一句是:

“(C)。

A.玉盘珍羞直万钱B.将登太行雪满山C.直挂云帆济沧海D.忽复乘舟梦日边

得分

评卷人

二、判断题:

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您认为正确的,打“√”;您认为错误的,打“×”。

请把记号写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抒情的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类。

(√)

2.“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中的“君实”是司马光的字。

当时同辈交往,称对方的字表示尊敬。

(√)

3.《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寓言性传记散文。

(√)

4.《季氏将伐颛臾》章体现了孔子“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

5.“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中“时”的意思是“时常”。

(×)

6.李白的《行路难》中使用了关于伊尹典故的诗句是“忽复乘舟梦日边”。

(√)

7.“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其中“东宫”就是指宫殿。

(×)

8.《五代史伶官传序》这篇史论通过五代后唐庄宗盛衰兴亡的对比来证明中心论点:

国家的兴亡盛衰,主要取决于人事。

(√)

9.“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其中“事事”的意思是“做事”。

(√)

10.《灯下漫笔》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对独立而又有机相连。

第一部分采用古今对比的方式剖析历史,第二部分采用中外对照的方式批判现实仍存在的“固有文明”。

两部分均以“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结尾,使前后紧密绾连。

(√)

11.《麦琪的礼物》的作者欧·亨利,是美国现代著名短篇小说家。

(√)

12.“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其中“颓废”的意思是“意志消沉,精神萎靡”。

(√)

13.“姜氏何厌之有?

不如早为之所。

”其中“厌”的意思是“厌烦”。

(×)

14.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最后两句是: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15.《门槛》的副标题是“梦”,说明文中的形象并非写实,而赋予它们以象征意义。

(√)

16.《白氏长庆集》的作者是元稹。

(√)

17.“罗敷前置辞:

‘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其中“一何”的意思是“多么”。

(√)

18.《国殇》这首诗用于祭奠为保卫国家而捐躯的楚军将士。

(√)

19.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始终扣住雪景来写,而以“愁云”两字将雪景与送别之情巧妙地联结起来。

(√)

2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其中“瀚海”的意思是“指沙漠”。

(√)

21.“何事长向别时圆?

”其中“长向”的意思是“常常在”。

(√)

22.“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其中“一椽破屋”的意思是“一间破屋”。

(√)

23.“他又看见跟在夜叉背后的,是妖娆的人鱼披散了长发,高耸着一对浑圆的乳峰,坐在海滩的鹅乱石上,唱迷人的歌曲。

”其中“妖娆”的意思是“娇艳美丽”。

(√)

24.《爱尔克的灯光》一文揭示的哲理是:

“狭小的家”和“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必须“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必须“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

(√)

25.“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其中的“字”的意思是“养育”。

(√)

得分

评卷人

三、多项选择,共6题,每题5分.,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能是多个,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记叙文以叙述为主,往往间用(ABCD)等多种手法。

A.描写B.抒情C.议论D.说明

2.驳论的方法有(ABCD)等。

A.驳论点B.驳论据C.驳论证D.驳前提

3.《故乡的野菜》一文中写了(ABD)等三种野菜。

A.荠菜B.黄花麦果C.蒲公英D.紫云英

4.“养其根而竢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这几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有(AB)。

A.比喻B.对偶C.排比D.层递

5.《论快乐》中有不少语句,如:

“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

”“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

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

”“公理发现以后,从此世界上没有可被武力完全屈服的人。

”“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最大胜利。

”这些简练而出奇的语句表达确切而深刻的含意。

这种修辞手法叫做“(ABC)”。

A.警策B.精警C.警句D.列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