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专版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6语文知识习题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3689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阳专版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6语文知识习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贵阳专版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6语文知识习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贵阳专版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6语文知识习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贵阳专版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6语文知识习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贵阳专版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6语文知识习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贵阳专版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6语文知识习题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贵阳专版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6语文知识习题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贵阳专版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6语文知识习题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贵阳专版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6语文知识习题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贵阳专版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6语文知识习题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贵阳专版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6语文知识习题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贵阳专版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6语文知识习题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贵阳专版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6语文知识习题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贵阳专版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6语文知识习题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贵阳专版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6语文知识习题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贵阳专版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6语文知识习题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贵阳专版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6语文知识习题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贵阳专版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6语文知识习题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贵阳专版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6语文知识习题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贵阳专版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6语文知识习题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阳专版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6语文知识习题2.docx

《贵阳专版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6语文知识习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阳专版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6语文知识习题2.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阳专版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6语文知识习题2.docx

贵阳专版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6语文知识习题2

专题六 语文知识

贵阳中考命题规律

近三年贵阳中考考情分析

2019年贵阳中考命题预测

年份

考查内容

题型

题号

分值

①从贵阳近3年的中考题来看,词性、短语、句子成分是常考考点,单复句、修辞和标点符号选择性考查。

②2019年此题考点除以上几种,可能还涉及词语的感情色彩、句子主干、近义词与反义词等,复习时要全面掌握,有备无患。

2018

修辞(反问)、短语、句子成分、标点符号

选择题

7

2

2017

词性、短语、句子成分、修辞(比喻)

选择题

7

2

2016

词性、短语、句子成分、修辞(比喻)

选择题

7

2

 

贵阳中考备考攻略

例1(2018贵阳中考第7题)下列语文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大数据改变了贵州,其实,贵州不是也改变着大数据吗?

”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B.“拒绝毒品”“品行端正”“交通安全意识”依次是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

C.“在贵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句中“在贵州”是定语。

D.“苗绣;蜡染;银饰等民族艺术品展现了多彩的贵州文化。

”句中分号应该改为顿号。

【解析】本题考查汉语语法知识、修辞手法和标点符号的运用。

C.“在贵州”是状语,表地点。

【答案】C

例2(2017贵阳中考第7题)下列关于汉语知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贵阳市正式开通全国首条青少年禁毒教育热线。

”句中加点的词依次是动词和名词。

B.“女排夺冠”“丝绸之路”“登顶珠穆朗玛峰”依次是

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

C.“贵州平塘‘天眼’位居‘中国首批十大科技旅游基地’榜首。

”句中加点的部分是定语。

D.“天舟一号只送货、不载人,被形象地称为‘太空快递员’。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解析】本题考查汉语语法知识和修辞手法。

D.“天舟一号”是本体,“太空快递员”是喻体,所以本题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而不是夸张。

做本题时,注意词性、短语类型、句子成分和修辞手法的辨析。

【答案】D

 

(一)词类表

 

名称

定义

语法特点

类别

举例

实词

名词

表示人或事(包括具体事物、抽象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的名称的词。

词前可加数量词,不能加“不”“很”等副词。

词后不能加时态助词“了”。

表示人

娃娃、青年、农夫

表示具体事物

水藻、铃铛、蟋蟀

表示抽象事物

精神、法律、爱情

表示时间

秋天、昨天、过去

表示方位

上、东、左、前

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可能意愿等意义的词。

词前可加副词。

词后可加“着”“了”“过”时态助词,表示动作的持续、完成或过去。

表示动作、行为

走、唱、支持

表示心理活动

喜欢、想念、担心

表示发展变化

增加、扩大、发生

用在动词、形容词前。

词后不能加“着”“了”“过”的时态助词。

表示可能、应该、意愿

能、应当、肯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

表示动作趋向

上、来、过去

续表

名称

定义

语法特点

类别

举例

实词

形容

表示人和事物的性质和状态的词。

词前可加“很”“十分”“那么”等表示程度的词来修饰。

词后可加“着”“了”“过”时态助词,表示持续、完成或过去。

表示状态

凌乱、明媚、激动

表示性质

强壮、好、纯粹

表示颜色

碧绿、红彤彤、白

表示形状

笔直、宽、大

数词

表示数目(包括确数、概数、和序数)的词。

与量词结合,称数量词。

表示确数

一、七千、二分之一

表示概数

十来(个)、二十几(只)、七八(辆)

表示序数

第一、初五、老三

量词

表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

与数词或指示代词“这”“那”结合。

表示事物的单位

个、台、条、只

表示度量衡单位

米、千米、克、千克

表示动作

行为的单位

次、回、趟、遍

代词

代替人和事物的名称,或起区别指示作用,或用来提问的词。

能够替代或指代各类

实词,且不带修饰成分。

人称代词

你、咱们、自己

指示代词

这儿、那里、这样

疑问代词

谁、怎样、哪儿

虚词

副词

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的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前作状语。

不能和名词组合。

表示时间

刚、又、曾经、立刻

表示范围

全、只、统统、都

表示程度

很、太、最、非常

表示否定

未、没有、不

表示语气

偏偏、也许、简直

介词

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前,同这些词或短语一起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等。

词后不能加时态助词“着”“了”“过”。

不能单说,不能单独作谓语,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组成介词结构。

表示处所、方向

在、向、从、往

表示时间

从、自从、当

表示状态方式

用、以、按照

表示原因

由于、因、因为

表示目的

为、为了、为着

表示比较

比、跟、同

表示排除

除了

续表

名称

定义

语法特点

类别

举例

虚词

连词

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表示前后有并列、递进、因果、假设等关系的词。

起连接作用,不起修饰和补充作用。

表示并列

和、跟、同

表示递进

不仅、并且、还

表示选择

或、或者、还是

表示转折

但是、却、然而

表示因果

因为、由于、所以

表示假设

如果、要是、倘若

表示条件

只要、只有、除非

助词

用来表示词语之间的某种结构关系,或动作行为的状态,或表示某种语气的词。

独立性最差,意义最不实在。

每个词的个性很强。

除“所”以外,都念轻声。

结构助词

的、地、得、所、似的

时态助词

着、了、过

语气助词

了、嘛、呢

叹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

一般是单用,独立成句或做独立成分,强化情感的表达。

表示悲伤、痛苦

唉、哎哟

表示愤怒、鄙视

呸、哼

表示惊讶

哎呀、咦

表示呼唤

表示应答

嗯、哎

表示喜悦

哈哈

拟声词

模拟人或事物发出的声音的词。

充当修饰语,可单说。

沙沙、哗哗、咕咕

(二)短语

短语又叫词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结构组合而成。

它不仅能够充当句子成分,而且大多数短语加上一定的语调或语气,就可以成为句子。

短语按词与词组合的结构关系,主要分为五种类型:

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和主谓短语。

1.偏正短语:

前偏后正,“偏”是修饰成分,限制“正”。

如“好听的声音、快乐的生活、凛冽的寒风”。

2.动宾短语:

动宾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干涉与被干涉的关系。

动词+宾语。

如“玩球、学习开车、踢足球、歌唱祖国、关心集体”。

3.主谓短语:

结构内部两个成分之间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

如“阳光灿烂、今天星期三、百花齐放”。

4.并列短语:

词和词之间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彼此地位平等。

如“光明磊落、丰功伟绩、工人农民”。

5.后补短语:

结构内部两个成分之间是补充和被补充的关系,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

如“写得好、跳得高、美丽极了”。

详见短语分类表:

 

短语分类表

名称

判断方法

构成方式

成分间关系

例子

并列短语

(1)词性判断法

(2)标点判断法

(3)标志词语判断法

(1)名+名/动+动/形+形

(2)顿号(、)

(3)连词“和”“与”“跟”“同”“并”“或”

并列/顺承/选择关系

报刊杂志

调查研究

雄伟壮丽

说、读、写

继承并发展

老师与学生

提高或降低

偏正短语

(1)词性判断法

(2)标志词语判断法

(1)定语+主(宾)

(名+名/代+名、动+名/形+名)

(2)状语+谓

(形+动/副+动、名+动/代+动/动+动/副+形/指示代词+形/数量词+名词)

(3)结构助词“的”“地”

修饰/限制关系

作文提纲

远大理想

精心设计

特别漂亮

三个同学

我们的学校

客观地分析

动宾短语

词性判断法

动+名/动+代/动+形

支配/干涉关系

关心集体

了解他

喜欢漂亮

后补短语

(1)词性判断法

(2)标志词语判断法

(1)动补:

动+形/动+数量

(2)形补:

形+数量/形+形(副)+了

(3)结构组词“得”

补充关系

洗干净

看一次

热闹一次

美丽极了

跑得飞快

主谓短语

词性判断法

(1)名词+形容词

(2)代词+形容词

(3)名词+动词

(4)代词+动词

陈述关系

阳光灿烂

大家满意

春天来了

我们讨论

(三)单句的句子成分

【温馨提示】

1.一般单句六大成分结构图: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2.顺口溜: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在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3.找句子主干的方法:

(1)尽量压缩句子枝叶,只留下主、谓、宾的中心语。

(2)遇上否定词“不”“没有”等,应把它放在句子主干中,以免句子主干和原句意思相反。

 

名称

定义

例句

说明

主语

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什么”等问题;主语用符号“  ”表示。

程老师的目光不满地盯住他。

常作主语的有:

名词、代词、数量短语、联合短语、

“的”字短语。

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动词、形容词也可作主语。

定语

定语是修饰主语和宾语的成分,可分为描写性定语和限制性定语。

描写性定语指明主语或宾语是“什么样的”;限制性定语主要起区别作用,指明主语或宾语是“哪一个”,表示时间、处所、领属、环境、范围、用途、数量等;定语用符号“( )”表示。

这将是你(永恒的)光荣!

张辉还要差一分钟才能到呢!

除副词外,实词和短语一般都可作定语。

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谓语用符号“____”表示。

程老师的目光不满地盯住他。

谓语通常由动词、形容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充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由名词性短语、数量短语、主谓短语充当。

宾语

宾语用在谓语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用以回答“谁”或“什么”;宾语用符号“  ”表示。

程老师的目光不满地盯住他。

常作宾语的有:

名词、代词、数量短语、联合短语、“的”字短语。

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动词、形容词也可作宾语。

状语

状语是修饰、限制谓语的成分。

在句子中经常处于两种位置,一种是处在谓语之前,主语之后,这种状语称作句中状语;另一种是处在主语之前的句首,叫句首状语,往往表示时间和处所;状语用符号“[]”表示。

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

]厚了。

何满子[整天][在河滩上]跑。

副词、形容词性短语、时间名词、方位名词、能愿动词、介宾短语经常作状语。

补语

补语是谓语后面补充说明谓语的成分,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趋势、时间、状态或说明性质的程度等;补语用符号“〈 〉”表示。

我母亲吓了〈一跳〉。

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

补语由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介宾短语和副词“很”“极”构成。

 

(四)复句的辨析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

分句是结构上类似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法单位。

复句中的各分句之间一般有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或冒号表示;复句前后有隔离性语音停顿,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叹号表示。

从结构上看,构成复句的分句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可以是主谓短语或非主谓短语。

名称

特点

常用关联词

例句

因果复句

一个分句提出原因,一个分句说明结果,这种关系的复句叫因果复句。

因为……所以……

既然……就……

……因此……

之所以……是因为……

(1)因为你上课不听讲,所以就成绩差。

(2)既然你那么喜欢写毛笔字,就来参加我们的书法培训班吧。

(3)她是一个非常阳光的人,因此大家都很喜欢她。

(4)之所以取消运

动会,是因为这几天下雨。

并列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叙述或描写几件事情、几种情况,或者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句间没有主次之分,顺序可以颠倒。

也,又,并且

又……又……

既……又(也)……

一边……一边……

一方面……一方面……

另一方面……

不是……而是……

(1)我不想种地,他也不想耕田。

(2)这栋房既环境优美,又视野开阔。

(3)妈妈一边织毛衣一边看电视。

(4)为创

建生态文明城,贵阳市一方面常抓生态建设,一方面抓城镇经济建设。

(5)他不是一位普通工人,而是一位工程师。

选择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件事情,表示选择其中一件。

要么……要么……

或者……或者……

不是……就是……

是……还是……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1)只有一亩地,要么种花生,要么种辣椒。

(2)就这么一次机会了,或者你选择坚持,或者你选择放弃。

(3)这次旅游,不是去梵净山就是西江苗寨。

(4)这次回老家,是你去,还是我去?

(5)与其在这里抱怨,倒不如用行动去证明。

转折复句

前一个分句提出一种情况,后一个分句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

可是,然而,不过,只是,还是

虽然……但是……

虽然……可是……

尽管……可是……

(1)这里曾经绿树成荫,可是现在却是一片荒山。

(2)虽然我曾经来过这里,但是因时间太久了,你们家到底是哪一栋屋,我实在记不起来了……

(3)虽然你完成了测验,可是已经超过测试时间了。

(4)尽管天色已晚,可是他还是坚持返回学校。

递进复句

后一个分句的意思比前一个分句更进一层,这种关系的复句叫递进复句。

更,特别,甚至,尤其

不但(不仅,不光,不只)

……而且(并且)……

不仅……还(也,又,更)……

除了……还……

不但不……反而……

(1)我喜欢看书,尤其是科普类的书。

(2)他不但是全班第一,而且是全年级第一。

(3)我们不仅打扫了走廊,还打扫了整个操场。

(4)要想取得进步,除了改变你的态度,还需要长期坚持。

(5)他不但不道歉,反而还责怪其他人。

假设复句

前一个分句提出假设,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实现后会有的结果,这种关系的复句叫假设复句。

如果(假如,假使,倘若,如若,要是)……那么(就)……

即使(就算,就是,纵使,哪怕)……也(仍然,还是)……

(1)如果没有付出,就不会有回报。

(2)要是你早点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发生这个意外。

(3)即使学习再困难,他也不会放弃的。

(4)哪怕只有一线希望,我们也不能放弃搜索。

条件复句

条件关系有两种:

(1)分句间有条件

(2)分句间无条件

只要……就……

只有……才……

除非……才……

无论……都……

不管……总……

(1)只要明天出太阳,咱们就可以去郊游了。

(2)

只有辛勤的汗水才能浇灌出成功的花朵。

(3)除非实在困极了,他才会稍微休息一下。

(4)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她都能够从容不迫地去解决。

(五)同义词与反义词、词语的感情色彩

一、同义词与反义词

(一)同义词

同义词是指意义基本相同的词,在语言中常常可以换用。

如:

演讲——讲演,觉察——察觉,热忱——热情,疲倦不堪——疲惫不堪。

还有一些意义相近,但在某些方面有些微的差别,我们也称之为同义词(严格来说,只能说是近义词)。

1.同义词之间存在词义的差别。

如“请求”和“恳求”,前者是一般性的要求,词义轻;后者是恳切地要求,词义重。

2.同义词之间存在用法或搭配上的区别。

如“坚定”和“坚强”,前者常和“立场”“方向”等词语配合,后者常和“性格”配合。

3.同义词所指范围有差别。

如“时代”和“时期”,前者指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所指范围大;后者则指一段较短的时间,所指范围小。

4.同义词存在集体和个体的

不同。

如“布匹”和“布”所指事物相同,但前者一般指同类事物的集合体,后者多指具体的、个别的布。

5.同义词在语体风格上存在差异。

如“父亲”和“爸爸”,前者书面色彩较浓,后者口语色彩较浓。

(二)反义词

反义词是指词的意义相互矛盾、对立的词。

例如:

好——坏,对——错,真——假,美——丑。

反义词在语言表达上,有其特殊的修辞功能。

1.反义词更能鲜明地揭示出矛盾事物的两个对立面,更清楚地暴露矛盾事物的对应性。

表现在句子中,常利用反义词构成对比或映衬,使文章具有更加鲜明的色彩和更强烈的说服力。

例如: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在句子中,反义词连用,往往可以构成表面上的矛盾而实际上含着更深刻的哲理的语句,使语言更加含蓄,更富有感染力。

例如:

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

3.在特定的语境中,允许利用类比新创一个反义词,构成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这种表现方法往往带有幽默、嘲弄的意味。

例如:

读者一定会觉得这是一条“新闻”吧,其实却是一条旧闻。

4.某些反义词连用构成成语,表意往往比单用更丰富。

例如:

深入浅出 苦尽甘来 此起彼伏 悲欢离合

二、词语的感情色彩

褒义词:

反映人们对事物的赞赏、喜好、尊敬等感情的词叫“褒义词”。

如:

英雄、表彰、雄伟、秀丽等。

贬义词:

反映人们对事物的贬斥、厌恶、鄙视等感情的词叫“贬义词”。

如:

奸商、潜逃、狡猾、肮脏等。

中性词:

不带褒贬意义的词语叫做“中性词”。

根据语

言表达的需要可以用于好的方面,也可以用于坏的方面。

如:

发动、花朵、结果、国家、名声等。

我们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有些词的感情色彩会发生变化。

变化一 褒义词贬用

例:

这个孩子既聪明,又用功,学习上进步很快。

(“聪明”是个褒义词,表达了对这个孩子的赞美之情)

老师警告调皮捣蛋鬼小明:

“像你这样愚弄同学们的自认为很聪明的鬼把戏,以后最好永不再上演,否则……”(这里“聪明”变为“愚蠢”,是贬义词)

变化二 贬义词褒用

狡猾的罪犯终于落网了。

(“狡猾”是个贬义词,形容罪犯的诡计多端)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

(这里“狡猾”是褒义词,形容孩子聪明顽皮)

(六)修辞手法

 

1.常见修辞手法

名称

举例

说明

比喻

明喻

①共产党像太阳。

②我们共产党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

格式:

甲像乙;常用比喻词:

“像”“好比”“仿佛”等。

暗喻

长征是播种机。

格式:

甲是乙;常用比喻词:

“是”“变成”“成了”等。

借喻

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

格式:

甲代表乙;不用比喻词。

借代

部分代整体

①千帆竞发。

(代船)②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代一切)

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应具有相关性。

借代与借喻不同:

借喻通常可以加上“像”之类的比喻词,改成明喻,借代则不能。

具体代抽象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代武装斗争)

人的外部特征代人

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

(代人)

比拟

拟人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比拟要符合事物的特点;比拟要符合人物的心情;拟物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所以要注意对象之间的关联。

拟物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夸张

夸大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夸张要明显地脱离事实,使人一看就明白,并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

缩小

这间房间小得很,就像豆腐块那么大。

对比

①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的主要特征是意义上的对比,如新与旧,生与死,好与坏,爱与恨等。

对偶

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②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对偶以结构显示特征,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而对比以意义显示特征,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同。

排比

①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干旱旱不坏它。

②这里有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

排比的各项,可以重复出现相同的词语。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排比,是连串的语言,必须是几项以上;对偶,是相对的语言,只限两项。

反复

①前进!

前进!

前进!

②哪里有困难就在哪里突击,哪里有危险就在哪里战斗。

反复有连续反复和

间隔反复两种。

反复,着眼于句子字面的重复,而排比,对结构和字数有一定要求。

反语

①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

是些什么东西!

②……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反语多用于讽刺,所以注意分清对象,注意敌我之间的区别。

用反语要明确,不能似是而非,使人费解。

引用

①宋朝的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着,中国的石油将“大兴于世界”。

(明引)

②无数事实说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暗引)

引用原话要用引号。

如果是暗引或概述大意就可以不用引号。

设问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无疑而问,自问自答。

目的是引起注意,加强效果。

反问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反问是明知故问,不需回答。

2.易混修辞手法的区别

(1)比喻与拟人的区别:

①比喻中的喻体一定要出现。

拟人中的拟体一定不出现。

②比喻通常可以转换成“甲像乙”的格式,而拟人一般不能或不必这样做。

③“比喻句”通常是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去写,识别的重点,应当体现在“比”上,即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重点是抓住两事物间的相似点。

而“拟人句”是把某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富有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重点是抓住事物间的相关点。

(2)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①对称性与平列式。

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句子或句子成分),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句子或短语)。

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相似,字数要求不严格。

②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而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语句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

(3)排比和反复的区别:

①排比是为了加强语势,反复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感情。

②排比是把三句或三句以上的结构相同的句子连在一起,反复是把某个词语或句子重复两遍以上。

③排比有部分提示语相同,而反复则是词语和句子完全相同。

(4)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①设问是自问自答,有问必答;反问则是只问不答。

②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则主要是加强语气。

(七)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

功能

考查要点

例子(含正例和误例)

句号

陈述句末

尾的停顿

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用句号。

请您稍等一下。

问号

疑问句末

尾的停顿

虽用疑问词而非疑问句的句子,句末不用问句。

这种情形往往是带有疑问词语的主谓短语作主语或作宾语。

①我们应该研究一下,这件事究竟该怎么办。

②她什么时候走,坐哪趟车,我都打听清楚了。

连续问每个问句末均用问号。

就在这里睡觉?

怎么行呢?

选择问句,句末用问句,句中用逗号。

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

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主谓倒装句,问号放在句末,谓语后用逗号。

①怎么了,你?

  ②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叹号

感叹句末

尾的停顿

如果有成分倒置,感叹号用在句末。

多美呀,秋天的北京!

两个叹词连用,一般后一个用叹号,前一个用逗号。

啊,啊!

又到春天了。

主语后带有语气词之后不用叹号,用逗号。

祖国壮丽的大自然啊,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游子的心。

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反问句有时可用感叹号。

①小李,快来!

快来!

②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顿号

句子内部并列

词语之间的停顿

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

学校距这里二三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