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3711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植物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1.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教学重难点:

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你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

2.学生汇报:

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

三、回忆中的大树

1.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

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

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

会不会也有树瘤?

是不是也有小动物?

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

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

2.活动与评价:

把观察到的信息记录下来,并与同伴交流

3.总结:

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第二课   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1、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2、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教学重难点:

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

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的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3.记录观察到的结果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思考: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

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树的不同之处:

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一样

叶片不一样

树的相同之处:

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树干、树皮、都有树叶、果实

第三课  大树和小草

【教学目标】了解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重难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几种常见的小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小草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为什么叫狗尾草?

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比较完成对比表格:

茎、叶、果实

 2.交流汇报:

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3.总结:

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

第四课  观察水生植物

【教学目标】1、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2、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教学重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水葫芦和金鱼藻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把橡皮泥去掉,比较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处?

对,都能浮在水面上,会有什么秘密呢?

3.探究:

尝试剖开水葫芦的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

(除了形态结构特征外,还可以稍作拓展,如它们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等。

)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第五节  植物的叶

【教学目标】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2、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教学重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捡一些落叶。

【教学过程】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

1、质疑:

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

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2、讨论:

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较:

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

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1、观察:

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描述:

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

3、总结:

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

第六节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目标】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教学重难点】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

【教学准备】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表。

一、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

讨论:

我们可以观察植物的哪些变化?

我们怎样观察?

首先得测量树干是否变粗了,数数每天有多少落叶。

菊花的花苞长得怎么样了?

狗尾草会枯死吗?

樟树的果实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可以测量一条树枝上的最大叶子、最小叶子和中间大小的叶子的长度或宽度,并做好记录

三、实地观察记录植物的茎、叶

1、活动:

我们分小组按计划到校园内进行观察,记录下第一手资料。

钟)

2、交流:

汇报我们的观察数据,思考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四、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

第七节  植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

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图片,植物一生的图片(CAI课件);

学生:

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比较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回忆:

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草、水葫芦和金鱼藻。

我们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2、思考:

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长?

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了解植物的一生

思考:

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

向日葵的一生:

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这是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

一棵大树的一生,你们能找出与向日葵一生的相同和不同吗?

主要不同是寿命的长短不同

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思考:

在我们对植物进行了这些观察和研究之后,我们能够说出植物的哪些共同特点?

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整理:

翻看前几课的唯恩图记录,比较各共同点,然后整理记录于纸上。

第二单元 动物

第一课 寻访小动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教学过程】

一、理解小动物

教师问:

“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

“‘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教师做好明确要求:

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学生分组寻访

第二课 蜗牛

(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 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 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 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 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

1、 分组:

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 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 关注:

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 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 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

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 关注: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 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 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

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 关注: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四、饲养蜗牛

1、 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3、 关注:

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第三课蜗牛

(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

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准备】分组:

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3、 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

4、 关注:

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到的。

二、观察蜗牛吃食

1、 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 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 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 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5、 关注:

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 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 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3、 关注:

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四、继续观察蜗牛

1、 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2、 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3、 关注:

饲养中是否仔细认真的观察,注意引起饲养和观察的兴趣。

第四课 蚯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 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

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

【教学准备】每组:

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

1、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 关注:

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

1、 组织讨论观察蚯蚓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 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牛的身体。

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 关注: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门、扣、和环带,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三、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

1、 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蚯蚓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 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的运动。

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 关注: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比如用水刺激)的方法观察蚯蚓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四、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

1、 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 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 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 关注:

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五、鼓励学生饲养蚯蚓,以获取更多有关蚯蚓的信息。

 

第五课 蚂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 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

过程与方法

1、 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 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教学准备】

每组:

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教师准备:

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找蚂蚁

1、 课前找蚂蚁的要求:

在校园找到蚂蚁;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

2、 学生找蚂蚁,最好能找到蚂蚁的窝。

3、 关注:

学生是否按要求找蚂蚁。

二、观察蚂蚁

(一)室外观察蚂蚁

1、 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2、 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3、 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补充观察的注意事项。

4、 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

5、 关注:

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

(二)室内观察蚂蚁(用于补充室外观察的不足或校园内找不到蚂蚁的情况)

1、 教师问:

“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

2、 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

3、 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

4、 关注:

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三、交流发现

1、 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2、 组织学生并适当提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中的问题。

3、 关注:

学生对同学意见是否愿意倾听。

第六课 金鱼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 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

3、 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过程与方法

1、 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2、 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难点】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教学准备】每组:

2-3条金鱼,装载玻璃缸里。

1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鱼食。

【教学过程】

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1、 教师介绍鱼类的生活环境。

2、 学生举例其他的水生生物。

3、 关注:

“鱼生活在水里”的理解。

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1、 学生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2、 教师适时告知鱼鳞、鱼鳍等及其作用。

3、 关注:

学生对金鱼形态的关注和对金鱼运动方式的关注。

三、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

1、 交流有关金鱼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的经验。

2、 讨论、设计观察金鱼吃食和呼吸的方法。

3、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作出提示:

喂食观察金鱼的吃食;用红水观察金鱼的呼吸。

(如需要可以演示在水中放红水的方法)

4、 学生观察并记录。

5、 教师适时指导并提供信息:

水中有少量的空气。

6、 关注:

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看法时是否干扰金鱼;是否观察到更多信息

四、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

1、 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 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 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 关注:

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五、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各班教室,方便学生继续观察,获取更多信息。

注意平时的看护,保证金鱼存活。

第七课 动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

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动物的共同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动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整理已经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共同的除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提供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学生无证据信息对整理的干扰。

【教学准备】蜗牛、蚯蚓、蚂蚁、金羽的图片;四种动物议政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讨论动物的共同特点。

1、 学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2、 小组讨论四种小动物的共同特点,把结果记在课本上。

3、 汇报,教师把汇报结果记在黑板上。

4、 教师或学生举例某种动物,看是否具有上面的共同特点,

5、 关注:

学生交流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

二、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1、 教师讲解到校园观察学校动物和植物的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到校园静静的观察校园的植物和动物。

3、 回教室汇报。

4、 关注:

是否能做到安静的观察、不打扰校园的动植物。

三、总结生物的共同点

1、 全班集体用维恩图比较动物和植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 在动物和植物相同的圈里写上“生物”两个字,并告诉学生,动物和植物艘是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3、 关注:

学生在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四、讨论人与其他动物、植物的共同特点

1、 教师指着动物、植物的共同点问:

“人有这些特点吗?

2、 归纳小结:

人和动物、植物都是生物,都是活的,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生长繁殖、最后都会死亡。

这是生物的特点,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3、 关注:

人是否是生物的理解。

第三单元 材料

第1课 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过程与方法:

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学准备】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1.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称?

什么物品是用这种材料做的?

2.调查结束后,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①调查了多少物品?

使用了多少种材料?

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

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③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

3.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哪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为什么大量使用它们呢?

二、观察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

1.我们周围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比如一扇门,就使用了木头、玻璃、金属等材料,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

举例说说你的想法。

2.四人小组选择两种材料讨论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点和用途,并记录下来。

3.交流各组的记录情况,有不同意见的及时补充,若认同其他组的观点,及时将它补充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第2课    谁更硬一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比如硬度、柔韧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比较材料软硬的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

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各两根,铁、铜、铝等金属片各一条,砂纸、玻璃杯、热水。

教师准备:

电路检测器、榔头

【教学过程】

一、比较硬度

1.比较纸和木头的软硬说说它们谁更硬一些?

你是怎样观察到的?

2.比较纸、木头、金属的软硬,再出示金属一条,这三材料谁更硬一些,你是怎样观察到的?

3.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的软硬

二、认识金属

说说周围的物品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金属?

为什么用金属不用其它材料

1.易传热

将大小相同的木条、塑料和金属条同时放入热水中,过一段时间,用手摸一摸哪一种材料最热?

2.能导电

教师演示,将木条、塑料、金属条分别接入电路检测器,观察电灯泡是否发亮?

3.延展性

试着用榔头轻轻敲打铜丝,观察铜丝发生了什么变化?

4.有金属

用砂纸磨擦铁钉、磨擦部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饮料罐的故事

1.组织学生阅读第50页,了解一个饮料罐的生产过程

2.讨论

①铝片之所可以做成饮料罐,主要利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

②在易拉罐的制作过程中,要消耗哪些资源,会产生哪些问题?

③我们怎样合理使用消费金属材料?

第3课 比较柔韧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柔韧性。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