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十三五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3764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4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十三五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xx县十三五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xx县十三五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xx县十三五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xx县十三五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xx县十三五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xx县十三五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xx县十三五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xx县十三五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xx县十三五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xx县十三五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xx县十三五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xx县十三五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xx县十三五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xx县十三五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xx县十三五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xx县十三五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xx县十三五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xx县十三五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xx县十三五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县十三五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docx

《xx县十三五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十三五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县十三五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docx

xx县十三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

XX县“十三五”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

 

二0一一年十一月

目   录

1总则1

1.1指导思想1

1.2规划原则1

1.3规划范围和期限2

1.3.1规划范围2

1.3.2规划年限2

2“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执行情况3

2.1环境质量现状3

2.1.1污染物排放现状3

2.1.2大气环境质量3

2.1.3水环境质量4

2.1.4饮用水源5

2.1.5环境噪声5

2.1.6小康社会环境指数5

2.2“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执行情况5

2.2.1总量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6

2.2.2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得到加强6

2.2.3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7

2.2.4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不断加强7

2.2.5重点环境工程项目有序推进8

2.2.6“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指标完成情况9

2.3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0

2.3.1环境质量不容乐观10

2.3.2污染减排潜力不足11

2.3.3环保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11

2.3.4农村环境问题凸现11

2.3.5保障环境安全压力依然很大12

3.“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目标、指标12

3.1规划目标12

3.2规划指标12

4.“十二五”环境保护主要任务13

4.1污染物总量控制13

4.2水环境保护14

4.2.1污水处理设施建设15

4.2.2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生态修复15

4.2.3河流、湖泊环境综合整治16

4.3大气污染防治16

4.3.1集中供热工程17

4.3.2清洁能源推广工程17

4.3.3工业污染源治理工程17

4.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17

4.4.1生活垃圾18

4.4.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18

4.4.3危险废物18

4.4.4医疗废物18

4.5城乡环境综合整治19

4.5.1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19

4.5.2城乡河道综合整治19

4.5.3农村秸秆综合利用19

4.6生态环境保护20

4.7环境保护能力建设20

4.7.1宝应县环境监测站监测能力建设20

4.7.2宝应县环境监管能力建设20

5.“十二五”环境保护重点工程21

5.1宝应仙荷污水处理厂一期升级改造和二期建设工程21

5.2宝应县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21

5.3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主干管网建设工程21

5.4宝应县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22

5.5宝应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22

5.6京杭大运河(宝应县)清水通道整治工程22

5.7规模化水产养殖水体净化循环体系建设工程22

5.8南水北调宝应县白马湖运西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23

5.9西气东输宝应县CNG加气母站工程23

5.10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23

5.11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及污染防治工程23

5.12宝应县农业减排示范工程24

5.13宝应县城乡河道综合整治工程24

5.14宝应县秸杆综合利用工程24

5.15宝应县湿地生态修复及建设工程24

5.16其他工程25

5.17环保能力建设工程25

6.政策措施25

6.1加快经济结构调整25

6.1.1强化环境准入25

6.1.2加快推进循环经济26

6.1.3大力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26

6.2完善体制,落实责任26

6.2.1加强地方监管26

6.2.2落实单位负责26

6.2.3加强部门合作27

6.3创新机制,增加投入27

6.3.1加大政府投入27

6.3.2完善环境经济政策27

6.4依靠科技,发展产业28

6.4.1大力促进科技创新28

6.4.2积极促进环保产业发展28

6.5动员社会力量保护环境28

6.5.1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28

6.5.2扩大公众环境知情权28

6.5.3完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29

1总则

“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是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更高水平小康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发展、转型升级对环境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加强污染防治,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将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紧紧围绕全面实施工业化强县、城市化带动、产业化兴农、项目化推进的“四化”战略,以富民强县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赶超发展为导向,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建立全防全控的防范体系、高效的环境治理体系和完备的环境管理体系,努力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2规划原则

统筹规划,分类指导。

统筹城乡环境保护,统筹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探索富有地方特色、适合县情的环保模式。

预防优先,防治结合。

坚持源头预防与全过程预防相结合,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承载力,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环节融入环境保护,综合、高效治理污染,不断提升治污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

全面推进,重点突破。

全面推进全局性、普遍性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同时,对重点环境问题,集中力量进行突破。

防范风险,保障民生。

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对风险源的管理,严格防范环境风险。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

严格监管,考核问责。

加大环境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加大总量减排、主要河流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等考核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3规划范围和期限

3.1.1规划范围

县域行政范围,包括辖区内14个镇、宝应经济开发区和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人口92万人,面积为1467.48平方公里。

4规划年限

规划基准年:

2010年;

规划年限:

2011年~2015年。

2“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执行情况

2.1环境质量现状

2.1.1污染物排放现状

“十一五”期间,全县污染防治工作进展顺利,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010年,全县工业企业排放废水724.46万吨,城镇居民生活排放污水1092.08万吨,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COD排放量为5700吨;工业企业排放废气380460.88万标立方米,全县SO2排放量为2662吨;产生工业固体废弃物9.80万吨,其中,危险废物0.005万吨,所有工业固体废弃物均在当年得到处理或处置;县城生活垃圾产生量为8.03万吨,处置量为8.03万吨,处置率100%。

至2010年,全县COD、SO2排放总量均控制在“十一五”规划总量控制指标以内,与2005年相比,分别下降26.53%、17.35%。

2.1.2大气环境质量

全县空气环境质量稳中趋好,2010年空气环境良好天数352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年均值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的超标天数约占整个监测天数的3.6%,与上年度相比,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的超标天数有所减少,超标率下降了近五个百分点。

2010年度城区降水PH范围为6.82-7.64,平均值为7.17,没有出现酸雨现象。

2010年度县城区降尘月均值范围为7.87-12.79吨/平方公里·月,平均值为9.84吨/平方公里·月。

2.1.3水环境质量

(1)主要河流、湖泊

2010年,全县省、市级河流水质监测断面7个,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

7个断面中,达到Ⅲ类水质的断面5个,达到Ⅳ类水质的断面2个。

对照Ⅲ类水质标准,宝应湖总体水质达标率为66.7%,超标项目为总氮、总磷,其超标率分别为33.3%、8.3%,与上年度年相比,宝应湖水质达标率上升了16.7个百分点,湖区总体水质状况略有好转。

表2-12010年全县主要河流水质现状统计表

地名

河流

断面名称

断面级别

2010年

目标水质

2010年

现状水质

达标情况

宝应县

京杭大运河

八浅

省、市、县

达标

船闸

省、市、县

达标

地龙

市、县

达标

宝射河

宝应船闸

市、县

达标

周庄

省、市、县

达标

望直电厂

市、县

达标

县界(下游)

省、市、县

达标

大溪河

水泗

达标

向阳河

鲁垛

达标

芦汜河

小尹

达标

潼河

郭桥、宝应翻水站东(饮保区)

达标

(2)地下水

2010年度,城区共布设了原纺织厂、染料厂、麦芽厂、东酒厂等四个地下水测点,分别监测2次,监测结果均符合地下水水质标准GB/T14848-93中Ⅳ类水标准,各测点的监测项目均未出现超标现象。

2.1.4饮用水源

县城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主要考核项目对照Ⅲ类水质标准未出现超标现象,总体水质达标率为100%。

2.1.5环境噪声

2010年城区声环境质量状况良好,符合相应功能区标准要求。

城区道路交通噪声的平均等效声级为64.0分贝,低于70分贝的限值,没有路段超标。

城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2.3分贝,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要求(2类区昼间低于60分贝)。

2.1.6小康社会环境指数

2010年小康社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省级考核得分为89.4分,超过小康社会综合考评达标分值9.4分。

2.2“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执行情况

2006年以来,全县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决落实总量减排各项政策措施,大力推进生态县建设,加大环保执法监管力度,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着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切实维护环境安全,“十一五”规划实施总体上进展顺利。

2.2.1总量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同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执法监督的力度,全面推进污染减排工作的开展。

“十一五”期间,建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污水收集管网,日处理生活污水近2.5万吨;关闭了苏中精细化工厂、水泥厂等一批重污染企业,实施了麦芽厂等点源提标工程;全面实施集中供热工程,拆除了城区范围内的燃煤锅炉;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清洁生产工艺,淘汰落后燃煤、燃油设施;建设CNG加气母站,逐步实施机动车油改气,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严格执行新建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控制污染物增量。

“十一五”期末,全县(不包括农业)COD、SO2排放量从2005年的7758吨和3221吨,削减为5700吨和2662吨,累计削减量分别为2058吨和559吨。

初步建立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管理机制,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理率达100%,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

2.2.2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得到加强

调整和优化城市布局,明确了城市功能区划。

加大城市内河综合整治力度,开展城市黑臭河流专项整治工作,完成了窑河、中沟河、城市河、二引河整治工程。

加快截污工程建设进度,推进“雨污分流”工程,确保城市河流水质达标。

启动了机动车排气检测和环保标志发放工作,建成机动车排气检测中心。

加强了秸秆禁烧禁抛工作,秸秆焚烧行为得到遏制。

加强畜禽养殖环境监管,实施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划定了禁养区和限养区。

开展农村“三清三改一绿”工作,改造完善水利等基础设施,城乡环境得到改善。

加强工业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格工业项目的环保准入条件,进一步提升了工业污染的防治水平。

2.2.3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颁布实施《宝应生态县建设规划》,全面开展国家生态县的创建工作。

加大资金投入,着力打造了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保障、生态文化五大体系。

建成国家级生态镇12个,省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11个,建成各级生态村191个,生态村覆盖率达83%以上。

大力推进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工程,建成有机农业园区22个,有机食品基地10.8万亩(其中转换基地5万多亩),拥有有机食品品牌35个。

2.2.4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不断加强

“十一五”期间,全县环境监管监测体系不断完善,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不断加强。

县环境监测站已具备对空气、水体、土壤和噪声等环境要素中近50项指标的监测能力,并通过了省级计量认证评审。

新建成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和水质自动监测站各一座。

对3家国控重点污染源、1家机动车尾气检测场和1个辐射源实施远程视频和数据监控。

重点污染源和辐射工作单位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县重点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发放率和辐射工作单位安全许可证发放率均达到100%。

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建立了环境应急监测网络,完善了县、企业二级环境应急处置体系,实行重点环境安全企业环保档案一厂一档,组织开展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演练,并严格执行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制度,环境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

在11家重点企业安装在线监控设备14台套,初步建成县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

启动了宝应县环保科学监管体系-环境信息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得到增强。

环保宣传教育现代化试点工作通过省厅验收,公众参与途径不断拓展。

2.2.5重点环境工程项目有序推进

截至2010年底,全县列入《宝应县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中重点环保工程项目除运西万亩森林公园项目未实施,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调整建设内容改为建设中转体系,宝应仙荷污水处理厂二期及一期管网完善工程项目因故结转“十二五”规划实施,其余十六项重点环保工程项目全部完成,累计投资152457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

表2-2“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重点环保工程项目完成情况表

序号

项目名称及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规模

实施情况

投资情况

(万元)

1

宝应县国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建设项目

20-30万亩(13333h㎡)

已完成

36521

2

农业秸秆综合利用

90万亩

已完成

5630

3

畜禽粪便综合利用

100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已完成

1200

4

宝应县饮用水源保护体系及工程建设

全县饮用水取水区

已完成

4500

5

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

5个处理能力共20吨/日

已完成

1000

6

农村5-6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配置工程

3万吨/日,范水、夏集、曹甸、望直、柳堡、黄腾

已完成

48000

7

宝应县农业循环经济建设项目

全县范围

已完成

1200

8

宝应湖轮渔轮休建设

7.5万亩

已完成

1800

9

宝应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

3万亩,对工业污染源、畜禽养殖进行治理,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修复生态,改善湖区生态环境和水质,提升湖区经济品味

已完成

2800

10

宝应仙荷污水处理厂二期及一期管网完善工程

2.5万吨/日,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集中收集,二级处理,年削减COD约2738吨,年削减氨氮约137吨

正在实施

3260

11

天然气工程

煤改气工程(西气东输)

已完成

5500

12

宝应城镇垃圾处理场

300吨/日(卫生填埋)

已完成

3500

13

工业污染搬迁

已完成

5010

14

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建设项目

运西18万亩

已完成

2800

15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宝应大潼河生态防护林建设项目

2300亩

已完成

1600

16

运西万亩森林公园

1万亩

未实施

0

17

宝应县重点乡镇区域供水保障工程

取缔约12个乡镇自备水厂,同步建设相关配套设施,修复生态环境。

已完成

9300

18

宝应协鑫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

现有2*15MW(3*75吨/小时)热电机组上烟气脱硫设施

已完成

9500

19

环保自身能力建设

已完成

1700

2.2.6“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指标完成情况

表2-3宝应县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指标达标情况统计表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规划指标值

完成情况

2005年

2010年

2010年

1、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

>98

>98

100

2、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

>60

>85

100

3、城市全年空气环境质量达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

%

>75

>80

96.44

4、降水PH值均值

PH

-

≥5.6

7.17

5、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

100

100

100

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

dB

<55

<55

52.3

7、城市道路交通噪声

dB

<70

<70

64.0

8、环境放射性及核设施周围辐射水平

天然本底范围之内

天然本底范围之内

天然本底范围之内

9、小康社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83

85

89.4

总量

控制

指标

10、化学需氧量年排放量

7758

5700

5700

11、氨氮年排放量

550

700

530

12、SO2年排放量

3221

2719

2662

16、颗粒物年排放量

2000

1900

1382.04

13、危险及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

%

100

100

100

14、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率

%

100

100

100

15、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二级)

城区

%

>70

>70

82.6

城镇

%

>45

>45

83.3

16、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

%

83

>90

97.45

17、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

%

81.5

90

92

18、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

>80

>95

96

19、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

%

>85

>95

100

20、规模化养殖场和集中式养殖区污水排放达标率

%

20

85

86

21、规模化养殖场和集中式养殖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

%

60

90

95.57

22、单位GDP能耗

吨标煤/万元

0.84

0.67

0.67

23、单位GDP水耗

立方米/万元

376

250

230

24、SO2排放强度

千克/万元

3.64

1.04

1.03

25、COD排放强度

千克/万元

5.34

3.12

2.36

26、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

65

78

81.83

27、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

%

100

100

100

28、环保投资占GDP比重

%

2.0

2.5

3.82

生态

建设

指标

29、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M2

>7

>10

12.98

30、达到省级以上环境优美乡镇建设标准

0

11

12

环境

管理

指标

31、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数

0

10

14

32、重点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发放率

%

100

100

100

33、辐射工作单位安全许可证发放率

%

90

100

100

2.3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以来,我县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保护生态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工作任重道远。

2.3.1环境质量不容乐观

目前,我县仍处于开发和修复相持的阶段,生态环境总体状况仍不容乐观,加之,“十二五”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时期,需要更大的环境容量作为支撑,而对照Ⅲ类水质标准,县内河流部分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水环境质量状况更不容乐观。

此外,环境质量的改善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生活追求不相适应,环境监测结果与群众的感觉不完全一致。

2.3.2污染减排潜力不足

我县产业发展水平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还比较低,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过程中,资源、能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使环境压力增大。

此外,“十二五”期间,国家对污染物减排的要求更严、减排指标将增多,过去多年的减排工作收窄了今后的减排空间,减排后劲严重不足。

2.3.3环保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

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不足,筹资渠道不畅,缺少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激励措施,导致重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不仅直接影响改善环境质量目标的实现,也正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同时因为资金不足,环境监测能力和监察能力滞后,影响了对企业偷排偷放等违法行为的监控效果,执法效果事倍功半。

2.3.4农村环境问题凸现

农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水产和畜禽养殖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治理,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的情况普遍存在。

农业环境管理和农村环保工作的管理经验、技术手段还比较欠缺,需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

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运转普遍不够正常,“四位一体”的长效管护机制尚未有效运行,乡镇环保力量严重不足,农村环保工作有待加强。

2.3.5保障环境安全压力依然很大

由于环境污染事故具有危害大、涉及面广、影响时间长等特点,使其已经成为当前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稳定大局的敏感问题。

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群众的环境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维护区域环境安全的压力加大。

3.“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目标、指标

3.1规划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生态县建设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

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控制,农村环境得到整治,区域环境质量有所改善,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生态功能基本稳定并逐步修复,各项环保指标满足小康社会和“两型”社会建设要求。

环境安全防控体系逐步建成,环境管理体系逐步完善,环保监管能力明显增强。

3.2规划指标

表3-1宝应县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

2015年

“十二五”增减比例

 

1、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

100

100

0.0

2、地表水国控断面满足Ⅲ类水质标准的比例

%

100

100

0.0

3、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

100

>85

/

4、地表水省控以上断面劣Ⅴ类水质比例

%

0

<5.3

/

5、农村地表水水质功能达标率

%

91

>80

/

6、城市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比重

%

96.44

>90.6

/

7、酸雨频率

%

0

<25

/

8、小康社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89.4

>85.3

/

总量控制与资源利用

9、COD年排放量*

11740

10307

-12.2%

10、氨氮年排放量*

1892

1638

-13.4%

11、SO2年排放量*

1439

1382

-4%

12、氮氧化物年排放量*

2687

2552

-5%

13、单位GDP水耗

立方米/万元

230

<180

-21.7%

14、单位GDP能耗

吨标煤/万元

0.67

0.571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