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问卷调查活动统计报告.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203772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问卷调查活动统计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问卷调查活动统计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问卷调查活动统计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问卷调查活动统计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问卷调查活动统计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问卷调查活动统计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问卷调查活动统计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问卷调查活动统计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问卷调查活动统计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问卷调查活动统计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问卷调查活动统计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问卷调查活动统计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问卷调查活动统计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问卷调查活动统计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问卷调查活动统计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问卷调查活动统计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问卷调查活动统计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问卷调查活动统计报告.docx

《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问卷调查活动统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问卷调查活动统计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问卷调查活动统计报告.docx

“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问卷调查”

活动统计报告

摘要

第一部分,分析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及现状;第二部分,报告调研的留守儿童问题的若干表现;第三部分,留守儿童问题的特点;第四部分,提出课题组对缓解留守儿童问题的一组建议。

此报告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序,详细地阐述了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告诉我们应该关心留守儿童,给他们更多的关爱。

第一部分 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及现状

调查时间:

2012年5月5日

查地点:

成都市新都区大丰街道崇义社区成都市青白江区姚渡镇黄坭村

调查对象:

当地留守儿童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的对象是在青白江青白江区姚渡镇黄坭村和新都区大丰街道崇义社区生活的留守儿童,要求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进行不记名填写,并当场收回。

调查人员:

张友梅,张书晗,钟艳玲带队的三组志愿者

调查分工:

1、张友梅,张书晗及第一队志愿者到大丰镇进行问卷调查;钟艳玲及第二队志愿者到青白江进行问卷调查。

2、张书晗进行数据统计;张友梅进行数据分析;钟艳玲书写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

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

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

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已高

达18%至22%。

调查显示,由于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突出问题。

其中包括了他们的身体健康、教育、心理、安全等问题。

根据

《中国青年报》在《他们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的报道中说,湖南省涟源市荷塘镇遭遇一场特大洪灾,12名儿童死亡,其中11个“留守儿童”。

据全国妇联对12省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显示,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

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强奸留守女童的恶性案据资料显示,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父母打工年限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

他们虽然看似与我们毫不相干,可是谁又能无视他们的存在和将来对社会的影响?

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孤儿,他们的成长与中国的未来也息息相关。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

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

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

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

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的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中国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

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鲁迅曾发出

“救救孩子”呼声,现在是该“救救”留守儿童的时候了。

调查显示,本地的留守儿童中有大部分处于0—14周岁。

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在当地留守儿童问题如此严重的情况下我将我在调查中发现的几个问题整理如下:

一、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地的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

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

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

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二、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尽管有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然而,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

从总的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只有2%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88%!

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

在我们的问卷中,有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反映无人督促学习,这反映出监护人本身的态度和能力减弱了原有家庭的监督作用,影响了他们自控力的形成。

三、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

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

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四、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导致的意外伤害比例较大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

加上不少留守儿童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人身安全令人担忧。

五、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

六、监护人自身综合素质偏低。

调查发现集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

第二部分 留守儿童问题的表现

带着对留守儿童现状的担忧,和对他们的关心在周末我们对青北江朝阳社区还有大丰崇义社区的一百多个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涉及的他们的家庭状况、教

育现状、人际交往还有对志愿者的哥哥姐姐的期望。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留守儿童的五个方面进行调查。

这四个方面分别是:

1、 情感方面的问题

2、 道德行为方面的问题

3、 道德行为方面的问题

4、 社会交往行为方面的问题

根据这四个方面,我们共准备了15个问题。

(详见附表一)

一、对调查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87份,回收率达到72.5%。

下面是我们调查所得的数据,希望能反应孩子们的一些问题,让我们了解他们。

家庭不完整的34%(父母离异还有不幸去世)

80

家庭情况

60

40

20

0

父母关系良好 父母离婚 父(母)去世 其他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80%

60

50

40

监护人

30

20

10

0

爷爷奶奶 外祖父母 其他亲属 其他人员

很少与父母联系的18%

50

40

与父母联系频率

30

20

10

0

每天 一周一两次 一月一两次 很少

对父母外出理解的55%

对父母的理解程度

60

50

40

30

20

10

0

很理解并支持 理解但不支持 无所谓 不理解

现在很不开心的25%

50

生活状态

40

30

20

10

0

很开心 有时开心有时难过 没什么感觉 很不开心

成绩不及格的25%

40

35

30

25

学习成绩

20

15

10

5

0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学习对自己很重要的67%

70

60

50

学习态度

40

30

20

10

0

学习很重要学习可有可无 学习没必要 其他

没有朋友的9%

60

50

40

交友状态

30

20

10

0

很多朋友 3-5个朋友 1-2个朋友 没有朋友

遇到问题自己解决的19%

30

25

20

求助对象

15

10

5

0

老师 同学朋友 父母 自己解决

觉得自己很差或者一般的60%

35

30

25

自我评价

20

15

10

5

0

我很棒 我很普通 我很差 我很可怜

觉得最缺少的东西是父母陪伴的34%

35

缺乏的东西

30

25

20

15

10

5

0

父母的陪伴 钱 朋友 书籍 什么都不缺

在生日最想收到的礼物是父母从远方回家陪自己的62%

70

期待的生日礼物

60

50

40

30

20

10

0

父母回家陪我 父母寄回的礼物 自己买礼物 其他

希望有志愿者哥哥姐姐经常去看他们的97%

100

80

对志愿者的态度

60

40

20

0

希望常来 一般 不喜欢 其他

二、本课题组对调查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描述与问题分析

1.情感方面的问题

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是情感孤寂问题,对于尚处在中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依恋性情感还是他们基本的需要之一。

但由于其家庭的不完整性和缺乏父母的亲情感染以及农村现有的社会体系对他们的关照不多,他们的这种依恋性情感很难得到满足,以下统计数据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在生日最想收到的礼物是父母从远方回家陪自己的62%

70

期待的生日礼物

60

50

40

30

20

10

0

父母回家陪我 父母寄回的礼物 自己买礼物 其他

希望有志愿者哥哥姐姐经常去看他们的97%

100

80

对志愿者的态度

60

40

20

0

希望常来 一般 不喜欢 其他

从以上统计状况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爱,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交流。

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而有资料显出: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里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2.道德行为方面的问题

儿童的道德行为关乎到支撑儿童成长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脊梁问题,切不可小视。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对儿童认识形成过程的研究表明,低龄段的儿童从行为到

思维或从感知运动格局到概念的过渡还没有完成,其间经历着“一个缓慢的分化过程”,

“这个过程依赖于同化性转换作用”,而在这种同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便是对成人行为的模仿。

这一模仿过程是通过成人行为的耳濡目染,其中不仅有语言表达方式与语言内容,更有为人处世的道德行为。

而家庭正是这种接受耳濡目染最直接、最多、最深的环境,特别是温暖的家庭气氛、和谐的亲子关系、关怀与爱护的父母态度,有助于亲子之间的认同倾向,是发展道德良知的最佳环境。

无论道德知识、道德情绪及自我控制的意志力的培养,都是从家庭开始的,父母平时对儿童的教诲、奖励与惩罚的控制方式、管教方法与态度、行为示范等对于儿童的抗拒诱惑、罪疚感的态度以及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均能产生积极的决定性的影响。

留守儿童大都跟外祖父母一起生活,

老一辈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重视不够,也没有刻意在各方面起好的带头作用,因此留守儿童在道德行为方面有会存在较大的问题。

家庭不完整的34%(父母离异还有不幸去世)

80

家庭情况

60

40

20

0

父母关系良好 父母离婚 父(母)去世 其他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80%

60

50

40

监护人

30

20

10

0

爷爷奶奶 外祖父母 其他亲属 其他人员

很少与父母联系的18%

50

40

与父母联系频率

30

20

10

0

每天 一周一两次 一月一两次 很少

3、学习行为方面的问题

学习行为是衡量儿童整体行为的一个重要指标。

按照艾利克森的人格理论,少年儿童时期健康人格的塑造和培养,有赖于在成年人的激励、支持和鼓励之下获得对学习知识渴望的满足。

由此可见,学习行为对于留守儿童全面健康成长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学习信心是孩子学习行为的心理表现,只有对学习有信心,孩子才能自觉、翭地学习。

本次调查中发现,孩子对自己不自信的占了比较大的比例。

在学习方面,大多数留守儿童还是很重视学习并且也有不错的成绩,这一点很让我们欣慰,但是不及格的孩子还是占了1/4的比例。

从数据可以看出:

成绩不及格的25%

40

35

30

25

学习成绩

20

15

10

5

0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学习对自己很重要的67%

70

60

50

学习态度

40

30

20

10

0

学习很重要 学习没必要

觉得自己很差或者一般的60%

35

30

25

自我评价

20

15

10

5

0

我很棒 我很普通 我很差 我很可怜

4、社会交往行为方面的问题

在留守儿童的社会交往行为方面,我们用了“好朋友数目”指标来测量,从调查数据结果中可以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还是有很多朋友的,但是没有朋友的竟然也达到了9%,这部分孩子是特别需要我们关注的。

没有朋友的9%

60

50

40

交友状态

30

20

10

0

很多朋友 3-5个朋友 1-2个朋友 没有朋友

第三部分 留守儿童问题的特点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演变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问题还表现了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严重性、个案性等等特点。

在探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之前,必须分析这些特点,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案。

一、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

一个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纷纷纭纭,不可计数,然而,要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且需要改变既有规则予以对应的“社会问题”,则须要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我们符不符合“社会问题”的概念,下面简单地从四个方面来分析留守儿童问题是否属于

“社会问题”:

1、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对问题儿童自身、他们的家庭、他们所在的学校与社区乃至于整个社会造成了物质性的、精神性的损害。

2、农村留守儿童中一部分少年儿童失学、辍学、离家出走,以及道德滑坡、学习落后、行为越轨、被侵害或侵害他人、违法违纪等等,是与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相抵触的。

3、这一问题已经延续了20年左右,并且至少在一、两代人的长时间段将继续存在。

4、对这一问题的成因,众说纷纭,解决的方案也是各有千秋。

因此,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

二、留守儿童问题的普遍性

1、农民工的普遍性

农民工在全国是普遍存在的。

农民工总规模达2亿,其中离乡离土的农民工目前估计有1.2亿。

全国东南西北中,各省市自治区、各地市、各县区、各乡各镇,几乎是

每个村,都有农民工。

2、留守儿童的普遍性

同理,留守儿童也是遍及全国各省、市、县、乡、村的。

全国留守儿童的总数,目前保守的估计有1000万~2000万之多。

3、留守儿童负面影响具有普遍性

一旦农民工与其子女分离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就出现了。

留守儿童受到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出现某些失常现象,失常现象或多或少地出现在每一个留守儿童的身上,包括情感的、学习的、行为的、道德等多方面的失常,每一个留守儿童都不同程度地有负面的表现。

诚然,大多数留守儿童相较于非留守儿童,还在正常的范围内波动。

4、留守儿童问题的普遍性

留守儿童中的极少数,情感严重失衡,学习非常被动,行为相当越轨,道德不时失度,造成家庭、学校、社区的秩序失常;或者成为侵害他人的不法分子如凶杀、盗窃、伤害他人;或者由于失火、溺水、交通事故、离家出走、吸毒等造成自身伤亡、伤害;或者被不法分子侵害如被强奸、拐卖、殴打、侮辱等等。

这些极端事件推波助澜,把留守儿童问题醒目地公诸于世。

这些问题在每个地区都已经出现。

农民工的大规模与普遍性,相应地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大规模与普遍性。

个别留守儿童成长严重失衡与极端事件发生的地域的广泛性,说明了留守儿童问题具有普遍性。

三、留守儿童问题的长期性

1.现代社会进步的动力,主要有工业化、城市化。

市场化和全球化。

工业化在我国有150余年历史,具有“加速度”的特点。

工业化推动了社会转型,突出的特征是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

1929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为10.6%,到目前,已经达到35%左右。

但世界城市化的平均水平,1995年人均GDP在2000~3800美元间的19个国家平均的城市化水平为50.8%,同年即使人均GDP在500~730美元间的11个国家平均的城市化水平亦达42.5%。

可见,实现城市化,在我国还有很长的一段时期。

可能还需要50年左右的时间。

在这过程中,尽管城乡二元制的藩篱在逐步拆除,但不可能在可见的时间内全部撤销。

因此,农民工这一社会群体将长期存在。

2、农民工这一社会群体具有长期性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加速了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

移持续加速,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农村人口比例持续下降。

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同时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产生了空间流动的拉力。

城乡经济收入的差距,农村人口、农业劳动力的过剩,形成了农民外出务工的推力。

农民工身份,是国家难以截然地、迅速地改变现行政策的现实。

同时也是农民工这一

“经济人”的理性选择。

3、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群体具有长期性

由于打工收入不高的限制,以及打工的流动性,一部分农民工选择把子女留置家乡,这种情况由于农民工这一社会群体的长期存在而导致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群体的长期存在。

即使原来的农民工举家进城成为了城市居民,新的农民工后备军又出现了,目前的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大部分是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将继续着他们父辈的道路外出务工。

留守儿童群体存在的长期性,决定了留守儿童问题的长期性。

四、留守儿童的复杂性

留守儿童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家庭、学校、社区、政府难以划分责任范围。

1、家庭责任的边际在何处?

养育儿女,古今中外,这是家庭的主要功能之一。

父母与子女一起共同生活条件、教育备件。

安全保障,使他们按照社会的标准,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成长发展,这本来是父母传统的人生义务与职责。

但我国劳动力的流动、农民工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在家庭问题上与传统的家庭模式,与现行法律的规定发生了冲突,突出地表现在父母与未成年子女在空间上的分离。

一方面,这属于民事行为,属于当事人被法律许可的有自由处置权的行为,即合法行为;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由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而留置子女在亲朋处,具有现实的合理性。

那么,家庭的边际在何处?

当隔代抚养、其它亲朋抚养力所不逮时,学校、社区干预的依据、权利、方式、资源在哪里?

2、责任的边际在何处?

在道义上,很容易要求学校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教育、帮助与关爱。

但在条件上、资源上、制度上,目前学校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一视同仁,具有合法性与合理性。

换个角度说,班主任、任课教师、样领导对待留守儿童,具有正常的义务,但不具有非正常的义务,这方面同样存在自由处置的权利;可正常管理,也可汉“保姆”

当留守儿童在学校就学期间出现严重问题,如辍学、失学、离家出走、伤亡、违法违纪等情况时,社会与政府问责学校的依据、权利、程序、标准在哪里?

五、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

1、留守儿童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他们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处于社会低层。

相对于他们,在城市他们仅仅略优于失业群体,在农村他们仅仅略优于农村特困户。

他们留置在家乡或亲朋处的子女,则是少年儿童中间的弱势群体,比他们境遇更差的,仅仅是那些孤儿残儿,或者流浪儿童。

2.、留守儿童问题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

农民工是新时期的劳动大军。

他们对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农民工群体的庞大,意味着农民工的利益是社会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民工的切身利益的损害,必然地具有重大的社会影响。

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民工问题的副产品。

但又具有了单独的社会意义。

因为他们成年后将构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

留守儿童问题目前具有重大的社会影响,而他们成年后的所作所为,将具有严重的社会影响,如果没有妥善处理,留守儿童问题最终损害全社会。

第四部分 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当地留守儿童大致存在以上问题,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

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

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以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

对此,我们有以下建议:

一、家庭方面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

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

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

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

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

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

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

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

监护。

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二、学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

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

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闭式教育。

三、社会方面

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的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自发自觉的来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的那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