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3802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5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题.docx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题.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题.docx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题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题

班姓名:

(一)

   露珠的身形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

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它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自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在黑暗中工作。

它不像暴雨挟风雷鸣电闪以炫耀它们的威力,更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残酷无情,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

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禾苗,面对禾苗却从来无所求。

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养着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灯下伏案夜以继日地工作,把毕生的心血滴滴洒在我们的心田上!

1、文中的“它”是指,“园丁”是指

2、联系上下文解释:

(1)   炫耀——

(2)   夜以继日——

3、写出与下列词语的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

近义词:

黎明()平凡()培育()

反义词:

黑暗()平凡()短暂()

4、在原文中用“”线画出一个比喻句。

5、找出中心句,在句子下面用“”线画出来。

6、用()画出表现“露珠精神”的句子。

7、这段话主要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8、举二、三个例说明你认为什么人或什么职业的人具有“露珠精神”?

(二)

“热呀!

热呀!

”最难熬的时候到了。

知了在树上“知——了”“知——了”地叫着。

声音低沉缓慢,有气无力。

老人们坐在树荫下,紧锁眉头,不停地摇着扇子,汗还是不断向下流。

狗伏在树荫下,伸着舌头“呼哧”“呼哧”地喘气。

柳树、杨树一动也不动,没精打采。

禾苗在田地里无力地呻吟:

“渴呀,渴呀!

”爱唱爱跳的小河失去了潺(chán)潺声,河床上有些地方露出了洁白光滑的鹅卵石。

1、这是一段关于的描写。

2、作者抓住等事物突出表现天气的热。

3、根据本文内容填空。

低沉缓慢的()愁眉紧锁的()

没精打采的()爱唱爱跳的()

4、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动态和神态来突出天气的热的?

请根据下列提供的词语

填空。

知了()老人()狗()

禾苗()小河()树()

5、仿照本文的写法,以“今天的天气真冷啊!

”为开头写一段话。

(三)

太阳花

我喜欢太阳花,它是夏天里常见的一种最普通的花。

太阳花的茎有红色的,有绿色的。

那茎很嫩,似乎用手一掐就会冒出水来。

太阳花的叶子很特别,小而厚,叶表面像涂了一层薄薄的蜡,光洁、碧绿。

太阳花的花朵颜色格外鲜艳,有的洁白如玉,有的鲜红似火,有的金黄若金,而那粉红的就像抹了一层淡淡的胭脂,花朵并不大,多层花瓣的自然娇艳,单层花瓣的更是那么俏丽,真讨人喜欢。

我喜欢太阳花,不只在于它的颜色鲜艳,更因为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不怕日晒、风吹、雨淋,那样子总是蓬蓬勃勃的,只掐下一枝小小的茎,插在泥土里,不久就会生根开花。

1、从文中找出与“洁白如玉”的“如”意思相同的三个词写下来。

()()()

2、短文先写太阳花的,再写太阳花的,最后写太阳花的。

3、短文的开头和结尾的关系是

4、作者为什么喜欢太阳花?

5、 简单地写你喜欢的一种花的两三个特点。

(四)

乌鸦

乌鸦住在一棵大树上,它的邻居狐狸就住在树下洞里。

乌鸦被狐狸骗去了一块肉以后,觉得十分丢脸,他牢牢地记住这件事,告诫自己以后决不能再听奉承话了。

不久,乌鸦又找到了另一块肉。

狐狸又想骗到口。

狐狸说□□乌鸦大姐,你的羽毛真漂亮□远远超过小麻雀□□乌鸦心想□哼□你又想来骗我了□这次我决不上你的当□就不理狐狸。

狐狸又说:

“乌鸦大姐,你的嗓子太好了,唱起歌来叫人听得入迷呢!

”乌鸦还是不理睬。

她当时就是因为听了狐狸的奉承话,忍不住张口唱歌,肉片掉下来给狐狸叼走的。

狐狸见老办法不行了,眼珠一转,破口大骂起来:

“臭乌鸦,丑乌鸦,你昨天造小白兔的谣,今天早上又杀了小松鼠,你真是个十足的大坏蛋……”

乌鸦觉得冤枉,实在忍不住气了,她张口反击:

“你胡说八道——”嘴才张开,肉就掉下来了,狐狸往上一跳,接住肉片溜回洞里去享受了。

乌鸦又一次上了当。

1、给第二自然段的“□”里加上标点符号。

2、把文章的题目补充完整。

3、把“乌鸦被狐狸骗去了一块肉”这句话改成带“把”的句子。

4、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眼珠一转”的。

5、说说乌鸦为什么又一次上了狐狸的当?

6、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7、知识创新题:

乌鸦应该怎样才能既保住嘴上的肉,又回击狐狸的话?

(五)

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十八日的清晨,下着毛毛细雨,七班长欧阳海带领全班战士,走在野营队伍的最后。

朝前看,啊!

好险的一道峡谷。

两道铁轨绕过山脚,延伸过来。

七班,紧跟人欢马跃的炮兵连,进入了峡谷。

突然,随着“呜——”的一阵汽笛长鸣,不远处,两山缝隙里,冲出一列火车,列车驶近了,炮兵连一匹胆小性燥的黑色驮马,突然受惊,背负着高大的钢铁炮架,疯狂地串上铁路,横在路心,瑟瑟打抖,死活不动。

正在这时候,雷霆万钧的车头,喷着浓烟,鼓起强风,响声隆隆,排山倒海地逼近……五十米,马不动!

三十米,马,还是一动不动!

急转弯,陡坡路!

三十米距离,每小时三十公里的速度,四秒钟后,翻车的事故即将发生。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欧阳海飞一般地冲了上去,他脸不变色,心不跳,用尽全力把战马推出铁道……列车停稳了,五百名旅客的危险消除了!

副班长在血染的钢轨上,抱起重伤的欧阳海,呼唤着英雄的名字。

风停了,雨住了。

雪白的云层里,射出了灿烂的阳光。

欧阳海慢慢地睁开眼睛,看看朝夕相处的战友,又看看转危为安的列车,嘴角上露出一丝微笑,安详地合上眼帘。

欧阳海同志为党和人民,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上。

1、选择题。

(按要求,在正确的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

(1)   这篇短文主要是:

A、写事()B、写景物()C、写事表人()

(2)   最能表达这篇短文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A、欧阳海同志为党和人民,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

B、列车停稳了,五百名旅客的危险消除了!

()

C、副班长在血染的钢轨上,抱起重伤的欧阳海,呼唤着英雄的名字。

()

2、在文中用“——”画出最能表现欧阳海“舍身救列车”的一个句子。

3、联系上下文,读下面对欧阳海外貌描写的句子,表现了欧阳海怎样的内心?

欧阳海慢慢地睁开眼睛,看看朝夕相处的战友,又看看转危为安的列车,嘴角上露出一丝微笑,安详地合上眼帘。

(1)  欧阳海为救列车,用尽气力,把战马推出铁道,他很累,就合上眼帘休息了。

()

(2)  欧阳海见到列车和旅客得救了,他内心想到为党和人民的利益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就是死,也是死得其所。

()

(3)  欧阳海想到自己做了一件大好事,回去一定会受表扬,内心很高兴。

()

4、按下列各句的意思,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写在括号里。

(1)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

(2)山,能够推开,海,也能翻倒。

比喻力量很大。

()

(3)形容威力极大。

()

(4)由危急转为平安。

()

5、给文章加上适合的题目。

(六)

一天, 两天,一个多月过去了,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小鞋匠都忍不住要向路口张望,希望能从落日余辉中看到那个高大的身影出现。

但是,他没有看到。

一个傍晚,一位瘦瘦的排长来到修鞋滩旁边:

“一个多月前,是不是有位大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一双鞋?

“啊……对呀。

“要付多少钱?

小鞋匠略一沉思,说:

“修鞋费一元五,外加一个月的保管费五角,你给两元钱得了。

排长把两元钱递给他,小鞋匠收好钱后,问:

“怎么大个子没有来?

“他……上前线去了。

”说完,排长转身要走。

“哎”,小鞋匠提起那双皮鞋赶忙喊道:

“鞋子,鞋……”

排长止住脚,用低沉的声音对小鞋匠说:

“用不着了,他的双脚,已经在前线……他特意来信让我把钱给你,谢谢你了!

”说完,排长迈着大步走了。

1、选择。

(把你所选项的英文母填在括号里)

(1)“略一沉思”的“略”的意思是()

A、简要的B、稍加C、大致

(2)“沉思”的“沉”解释为()

A、没在水中B、分量重C、深入,程度深

(3)“沉”的读音应是():

A、chénB、cénC、chénɡ

(4)这篇文章主要写:

A、小鞋匠B、排长C、大个子军人

2、省略号的作用有:

①表示内容的省略;②表示停顿;③表示声音的延续。

(1)“啊……对呀。

”的省略号表示。

(2)“他……上前线去了。

”的省略号表示。

(3)“鞋子,鞋……”的省略号表示。

(4)“用不着了,他的双腿,已经在前线……”的省略号表示。

3、问答。

排长付了钱为什么不把修好的鞋拿走?

4、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5、读了这篇短文,你觉得大个子军人是个怎样的人?

(七)

彭德怀同志常说□□工农群众养育了我们□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群众□□他经常深入群众□和群众在一起□他最反对脱离群众□

有一次,我对彭总说:

“北海公园的风景很美,游人很多,咱们也去玩玩吧。

”他听了很高兴,笑着说:

“好,今天下午,我们也去逛逛。

我按警卫部门的规定,把彭总几点钟到的事报告了有关部门。

傍晚,我们一到公园门口,看到一块“休息”的大牌子,几个干部和公安人员见彭总来了急忙上前迎接。

彭总看了看“休息”的大牌子,又看了看几个迎接他的公安人员,问我:

“搞了什么鬼?

”彭总怒了,我还想辩解,彭总冲着我说:

“挂起休息的牌子,把群众挡在公园外,让我一个人玩,这不是要我脱离群众吗?

几个公安人员说,他们是奉上级命令,闭园接待首长的。

彭总说:

“这么大的公园,为什么我来了,别人就不能来?

在共产党领导的国家里,怎能有这规矩?

”说着,他返身走出公园。

1、给本文加个题目,写在文章开头的横线上。

2、用“”线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3、给第一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4、解释下列词语:

辩解:

返身:

5、写出你对文章画横线的句子是怎么理解的。

6、本文赞扬了彭总的崇高品质。

7、问答:

彭总已经来到北海公园了,为什么又返身回去。

(八)

安宁是我的家乡。

那里的人们常在庭院中栽上惹人喜欢的柿树,我爱家乡的柿树。

||

阳春三月,百花争艳,经历了寒冬腊月的柿树,沐浴着春天的阳光雨露,开始吐芽抽枝长叶,并开满了细小黄白色花朵,随着夏季的到来,天渐渐地热起来。

这时候的柿树,绿叶覆盖,舒展着粗枝大叶,像一把巨大的绿伞,为人们挡住骄阳,给人们在伞下乘凉。

||

金色的秋天来了□柿树的一身绿叶悄悄地变红了□青绿的果实也悄悄的变成金黄色的了□这时的柿树□像燃烧的火炬一样□装点着祖国的河山□大地□几经银霜□柿树脱下美丽的红装□留下满树又大又圆的果实□在秋风中摇摇欲坠□在阳光下露出诱人的笑脸□仿佛告诉人们□快来收获吧□

柿子是圆的,成熟的柿子有我的小拳头那样大,吃起来软乎乎的,果肉像蜜汁那样甜,可口极了。

啊,多么诱人的柿子!

1、给短文加上个题目:

2、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全文已用“||”线分好三段,请写出各段段意。

4、在短文中,用“”线画出一个拟人句。

5、造句。

(1)   沐浴:

(2)   仿佛:

6、本文通过对柿子春秋两季情况的描写,表达作者

的思想感情。

7、请写出你喜欢的一种树,并简单地写出这种树的一、两个特点。

(九)

   植树还要爱树,才能保证种一棵,活一棵。

这里,向你们介绍一种爱护树木的小常识。

刚种下去的小树苗特别需要水,如果很长时间不下雨,或者小树周围的土地非常干,每天早晚都要浇水,一直到幼苗完全成活。

树根是树木吸收水分和营养的器官。

人们常说:

根深才能叶茂,就是这个道理。

新栽的小树根扎得不深,如果经常摇晃,新长的细根很容易折断。

根吸收不到水分,树就会枯死。

如果树苗被风刮到了,要把它扶直,把根周围的土踩实。

俗话说,树怕剥皮。

这是因为树皮里有许多输送养料的小管,叫“筛管”。

如果把树皮剥了,树得不到养料,就会死的,另外,树皮破了,细菌侵入树身,树也会得病。

新栽的小树比较“娇气”不能折断它的枝条。

如果把主干弄断了,树就会生出许多侧枝,这样的树既不好看,也不能成材。

1、解释下列带点字的意思。

(1)根深才能叶茂。

()

(2)这个山洞很深。

()

(3)这布颜色很深。

()

2、句式训练。

 

如果

把树皮剥了,树得不到养料,

 

会死的。

 

 

 

不能更好地工作和学习。

3、照样子仿写句子。

例:

如果把主干弄断了,树就会生出许多侧枝,这样的树既不好看,也不能成材。

如果既不,也不。

4、从短文中找出一个能概括主要内容的短语,做文章的题目。

5、在二、三、四、五自然段的横线上,加上能概括本段内容的中心句。

6、问答:

为什么说“树怕剥皮”?

7、新栽的小树怎样才能保证种一棵,或一棵?

(十)

夏夜

夜,来临了。

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海滨的夏夜。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桔红色的晚霞。

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

因为它是活动的,所以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

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

刚刚消逝,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随着夕阳的逐渐西沉,天空的霞光渐渐淡下去了。

深红的颜色变成了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高而远的天空中出现了启明星。

它又大又亮,活像一盏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城市各处的灯火也陆续亮了起来。

尤其是山坡上的那一片红光,它们从半空中倒映在乌黑的海面上,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天上那一片片星星混在一起,真是好看。

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望着这夏夜的景色,我怎能不感到兴奋和愉快呢?

1、给文章分段,用“||”表示。

其中第二段是按顺序具体描写了夏夜的景色的。

2、全文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3、写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

逐渐()美丽()愉快()出现()陆续()

4、写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

5、用“”线画出文中的反问句,并把它改成陈述句。

6、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句把比作

7、把文中的一个夸张句抄写下来。

(十一)

打水

初夏的一天下午,娇阳似火。

树稍上的知了唱着令人烦闷的歌。

(二)班的同学们正在操场上体育课。

他们不怕炎热,认真地做着每个动作,有的同学不时掏出手绢(juàn)擦去额(é)上流下来的汗水。

这时,二楼五

(二)班教室窗前,出现了一个女同学的身影。

她叫丁晓颖(yínɡ),是一位身残志坚的少先队。

晓颖看着操场上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五年来同学们对热情相助的情景□顿时浮现在眼前□风雨中□同学们为她撑伞□雪地里□同学们背她上学□她生活在这个集体里□感到多么幸福啊□她抬头看看烈日,恨不得变成一片云彩为同学们遮荫,化作一股清风为同学们消暑。

天气这么热,她难道不能为同学们做点事吗?

忽然,她回头看见了摆在桌子上的水碗,心中一亮:

“有了,给每人凉杯水吧!

免得大家又去喝冷水。

”于是,她把每个同学的碗都找了出来,摆到桌子上,拣了两个大杯子,架着拐一步一步走下楼去打水。

一趟、两趟、三趟……晓颖右手架拐,左手端杯,小心翼翼(yì)地一层一层地登上台阶。

汗水顺着她的脸颊(jiá)淌了下来,残疾的右腿隐隐作痛,她紧蹙(cù)着眉头,咬着牙关,不停地上楼下楼,终于每个同学的水碗里都凉上了开水,那一个个小小的水碗里充满了她对同学们的深情厚谊。

她脸上露出了甜美的笑容。

下体育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急匆匆地冲上楼梯涌进教室。

看到桌子上每个人的水碗里都凉着开水,大家都怔住了,准又是丁晓颖!

大家激动地端起水碗,纷纷围到她的身边,不住地感谢她。

晓颖红着脸,不好意思地笑着说:

“这有什么?

你们快喝水吧!

”看着同学们大口大口地喝着水,晓颖的心啊,比喝了蜜还要甜!

1、联系上下问,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张望——一张张——心中一亮——

2、在第二自然段“□”里加上标点符号。

3、从第一自然段中,用“”画出一个比喻句,用“”画出一个拟人句。

4、从短文中用“==”画出一个反问句。

并把它改为陈述句。

5、改正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用错的字。

娇阳似火。

树稍上的知了唱着令人烦闷的歌。

()()

6、缩句。

那一个个小小的水碗里充满了她对同学们的深情厚谊。

7、这篇文章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崇高品质。

8、“准又是丁晓颖!

”的“又”字说明丁晓颖

(十二)

我爱红杜鹃

离开黄龙沟己经两年多了,我却经常想起那万绿从中的杜鹃花。

那时,我每当花开时节都要上山去采杜鹃花□有一次□我看见一位老爷爷正把一束杜鹃花放在墓碑上写着□革命烈士之墓□的墓前□我便问老爷爷□这里怎么有烈士墓呀□她看了我一眼□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有三个八路军伤病员在这个村子里边养伤,边帮乡亲们干活,还向乡亲们(宣扬宣传宣讲)革命道理,乡亲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精心地(照料照管照顾)他们。

他们很喜欢杜鹃花,说她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象征。

后来,日本侵略军进村扫荡,为了掩护乡亲们安全转移,他们拖着受伤的身体,穿行在杜鹃花丛中,把敌人引到这个山坡上,子弹打光了,就拉响手榴弹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望着老爷爷放在墓前的杜鹃花,我仿佛看见了当年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情况情景情形),烈士们(宣扬宣传宣讲)革命道理时的音容笑貌和(英雄英勇勇敢)抗敌、慷慨赴死时的悲壮场面。

是他们,是无数像他们这样的人,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望着满山遍野的杜鹃花,一簇一簇,像一片片红霞,散落在山坡上,像一团团火焰,映红了幽静的山野。

她默默地点缀着大自然,散发出阵阵芬芳。

那么美,那么可爱,她的蓬勃旺盛,不正是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象征么?

红红的杜鹃花,她是烈士们的鲜血浇成的,她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永远不会凋谢,永远开在我们后来人的心上。

1、给短文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文中括号里哪个用词准确,请用“√”表示。

3、在第一自然段中的两个用错的字下面画横线,正确的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离开黄龙沟己经两年多了,我却经常想起那万绿从中的杜鹃花。

()()

4、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点缀:

幽静:

5、用“”画出作者联想的句子,并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写下来。

6、简要地说说作者为什么爱杜鹃花?

7、 杜鹃花作为一种象征物,不同的人对她寄托的思想感情也不同:

“八路军伤病员把她作为;作者借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十三)

一年四季都有风,人们常常把春天的风叫和风,夏天的风叫熏风,秋天的风叫金风,冬天的风叫朔风,都是风,它们的脾性却完全不同。

春天,农民伯伯脱下棉衣,播下种子,一阵阵春风吹过,唤醒了文物,许多种子悄悄地露出头来。

探望那明媚的世界,草儿绿了,花儿开了,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温暖的春风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夏日,天气非常闷热,大滴大滴的汗珠从人们的脸上滚落下来,人们是多么需要风啊!

可是风却和我们捉迷藏,不知躲到哪里去了。

有点风是暖烘烘的。

吹散不了炎热。

怪不得叫熏“风”。

初秋,一阵凉风拂来,吹在人们身上凉丝丝的。

黄色的树叶纷纷地飘落下来,河边的芦苇轻轻地摇摆着。

高粱红了,稻子熟了,人们高兴地收割庄稼。

风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隆冬,凛冽的寒风怒号,卷起尘土,刮得人们睁不开眼睛。

清晨,路上行人稀少。

有些人缩着脖子匆匆地赶路,几个调皮的小男孩干脆倒退着行走,躲过风头,我们却迎着寒风坚持长跑,我们有一颗火热的心。

风啊,风!

人们欢迎你,可有时又讨厌你,怕你。

我长大了要让你听人们的话为人类造福,你愿意吗?

1、用“”在文中画出拟人句。

2、用“”画出第二、三、四自然段的中心句。

3、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4、本文是按顺序写的,按这个顺序把本文分成三段,并写出段意。

5、一年四季的风各有什么特点?

呼风:

熏风:

金风:

朔风:

6、文章的结尾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与文章中心有什么关系?

(十四)

我爱水,所以我爱大海,爱长江,也爱小溪流。

但是我最爱的还是湖。

静静的湖,像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美丽的光泽。

我喜欢独自一个人坐在湖畔,看着平静的湖面幻想。

我想,湖中一定有一个明亮的水晶宫,那是鱼儿的家园,不然它们为什么会整天那么欢快?

水晶宫里一定有一块巨大、发光的翡翠,不然湖水为什么会绿得这样美?

我凝视湖面,偶尔投一枚石子,让它激起一道道波纹,或是放一只纸船,让它随着湖波飘荡。

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动人。

细丝般的春雨飘下来,不停地织啊织,织出湖——这块绿色的“锦”。

“锦”上无穷无尽的圆环,像美丽的姑娘绣出的朵朵鲜花。

雷雨到来时的湖真热闹。

你看,天空中一道亮光,那是开幕的礼花上了天。

你听,“轰隆”,礼炮响了,大会就要开始了。

等大雨落下,联欢会立刻开始。

你看到湖面上朵朵竞相开放的雨花了吗?

那是正在翩翩起舞的金鱼姑娘头上的玉花。

你想知道节目是否精彩吗?

那“哗哗”的雷鸣般的“掌声”会把一切都告诉你……

湖是美的……

1、“湖”字用音序查字法查字母,“湖畔”的意思是。

“凝”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字典里的解释有:

(1)凝结;

(2)聚集,集中;“凝视”的意思是。

2、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用“”画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

用“”线画出文中联想的句子。

3、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雨中的湖?

4、文中的“礼花”是指,“礼炮”是指,“玉花”是指,“掌声”是指。

5、根据短文的中心给短文加个题目。

6、“联欢会”的地点在,参加“联欢会”的有

7、这篇文章记叙了,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十五)

做针线活比赛

毕业考试的日子即将来临了,同学们都在加倍努力复习功课。

为了调节复习生活,我们班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做针线活比赛。

这次参赛的都是各小组的独生子女,我当然也不例外。

我好着急呀,我知道自己的双手有多笨,怎么能去比赛夺冠军呢?

唉,真是无可奈何呀!

比赛的前一天晚上,我就跟在妈妈身后转,求妈妈教我几手。

可妈妈说:

“谁叫你平时不爱劳动,这次就要让你在同学面前丢丢脸。

”我一听,耸耸肩,只好自己去琢磨,操练了。

第二天下午,比赛开始了。

我拿着布块、钮扣、针线走上讲台,这时我的腿也不听使唤了,紧张得直大哆嗦。

我看着旁边的小红、小军,他们显得十分沉着。

一声哨响,我们几个立即认真地缝起来。

我拿着已经穿好线的针,侧着身,撅(juē)着嘴唇,一下一下地缝。

我瞟了几眼小军□出乎意料□这家伙胖乎乎的□手脚十分灵活□再看看右边的小红□她的技术就更娴(xián)熟了□右边飞针走线像穿梭一样迅速□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师,我做完了”,“我也做完了”的声音此起彼伏,我的心好似刀绞一样,更难受了。

比赛结束,我得了第一名,不过是倒着数的。

这次比赛虽然失败了,但是我深深地懂得:

要爱劳动,人是在劳动中锻炼自己的,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强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