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高一地理人教必修二第六章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3880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度高一地理人教必修二第六章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度高一地理人教必修二第六章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度高一地理人教必修二第六章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度高一地理人教必修二第六章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度高一地理人教必修二第六章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度高一地理人教必修二第六章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度高一地理人教必修二第六章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度高一地理人教必修二第六章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度高一地理人教必修二第六章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度高一地理人教必修二第六章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度高一地理人教必修二第六章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

《度高一地理人教必修二第六章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高一地理人教必修二第六章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度高一地理人教必修二第六章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

度高一地理人教必修二第六章检测试题解析版

第六章 检测试题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

据此回答1~3题:

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  )

A.原始文明时代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D.环境文明时代

2.甲、乙、丙、丁四个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3.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的是(  )

A.封山育林,永不采伐

B.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同等

C.退耕还林,合理放牧

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解析:

1.A 2.B 3.C 第1题,原始文明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故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人类主要是被动地适应环境。

第2题,农业文明时代,人类生产活动以农业种植为主,因此图中乙代表的是土地要素。

第3题,环境文明时代应封山育林,合理采伐;温室气体减排,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退耕还林,合理放牧;倡导合理消费。

分析下图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

回答4~6题:

4.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观点一也就是自然环境决定论

B.观点一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

C.观点一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D.观点一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

5.下列有关观点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观点二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

B.观点二以通过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为其主要影响

C.观点二以通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

D.观点二的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

6.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观点三思想的是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解析:

4.C 5.D 6.C 第4题,读图,观点一强调人类社会从环境中索取资源,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环境只是影响人类,而人类不会影响环境,这是人类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时形成的自然环境决定论,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没有主观能动性。

第5题,观点二指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得资源,然后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人类不断地开发环境,这是在工农业时期形成的,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

现代人类社会尽力谋求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第6题,根据观点三示意图,人类社会从环境获取资源,也会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人类社会作用于环境,同时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社会,体现人地协调发展。

斩伐养长,不失其时;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和植树造林,修建水库,这些都符合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而竭泽而渔,焚薮而田会使人地关系不协调。

  读漫画《耕者忧其田》,回答7~8题:

7.与该漫画相关的主题是(  )

A.人口增长B.资源浪费

C.森林破坏D.耕地减少

8.漫画主题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

解析:

7.D 8.C 第7题,这幅漫画反映经济的发展占用大量的土地,导致耕地减少。

第8题,该漫画反映了没有很好地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耕地资源之间的关系,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读“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回答9~10题:

9.关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指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 ②生态持续发展是目的 ③社会持续发展是基础 ④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10.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含义分别是(  )

A.①生态系统 ②社会系统 ③经济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B.①生态系统 ②经济系统 ③社会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C.①社会系统 ②生态系统 ③经济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D.①社会系统 ②经济系统 ③生态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解析:

9.D 10.C 第9题,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其内涵包括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

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强调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质量、效益、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第10题,经济系统为社会系统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社会系统为经济系统提供劳力、科技等,因此①为社会系统,③为经济系统,只有C项符合题意。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

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

读图,回答11~12题:

1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A.河套平原B.黄淮平原

C.辽东丘陵D.闽浙丘陵

1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解析:

11.D 12.B 第11题,由模式图可知该循环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甘蔗。

水稻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甘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区,因此最适宜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

第12题,循环农业对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加快城镇发展”不符合题干要求,该模式有渔业养殖、种植业等多种经营方式,农民收入多元化,提高经济效益;利用沼气池提供沼气清洁能源;既有渔业养殖还有种植业,促使民居转向鱼塘等水域和耕地面积较集中的区域发展,可能促使民居走向

分散。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①②③④⑤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  )

A.种苗培育、饲养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

B.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

C.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

D.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

14.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

A.小农经营B.集约化程度低

C.商品率高D.科技水平低

解析:

13.D 14.C 第13题,图中的⑤由“作物种植”指向“沼气池”,显然是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作为沼气的原料,即⑤代表废弃物。

第14题,根据该循环系统可知,这一模式的生产环节较多,且对科技的要求较高,集约化程度也较高,不宜小农经营,这种生产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商品率。

  下表示意我国某地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情况,且变化较为合理。

据此回答15~16题:

   土地结构

年份    

耕地

林地

草地

荒地

水面及

建筑等

1980年

55.0%

19.8%

4.9%

15.4%

4.9%

2019年

40.2%

44.1%

6.2%

1.3%

8.2%

15.该地地形以(  )

A.平原为主B.低山、丘陵为主

C.高原为主D.盆地为主

16.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今后该地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

①利用水源发展养殖业 ②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③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④打造优势农产品的品牌 ⑤为满足人口增长需求,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

解析:

15.B 16.C 第15题,从该地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来看,耕地减少,林地、草地增加,因此可判断该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

第16题,根据该地的农业结构可推断不宜扩大耕地面积。

耕地面积过大,易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下图示意我国某工业区的生产流程模式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关于该工业区(  )

A.主导工业部门是采掘工业

B.工业区位选择属于动力导向型

C.工业区发育程度较低

D.工业区专业化联系紧密

18.该工业区初步形成循环经济模式,对环境的影响是(  )

A.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

B.实现资源输入的减量化

C.污染转移量增大

D.实现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控制

解析:

17.D 18.B 第17题,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工业区主导工业部门是钢铁工业。

钢铁工业区属于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区,该区域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应属于原料导向型,区域内各工业部门之间相互利用产品进行工业生产,所以联系密切。

第18题,区域内各工业部门之间相互利用产品进行工业生产,工业生产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实现了再利用,所以实现了资源输入的减量化。

  南非开普敦有一家著名的五星级大酒店找到了一条回收利用垃圾的新途径,就是请蚯蚓来帮忙,酒店专门建起了一个自己的蚯蚓养殖场,用来处理日常的生活垃圾。

据此回答19~20题:

19.下列关于蚯蚓处理垃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符合生物循环原理

B.能处理所有现代工业垃圾

C.垃圾处理过程中投入资金较少

D.是一种比较环保的垃圾处理方式

20.蚯蚓垃圾处理场的建立,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A.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保护环境

B.产生有机肥,促进物质和能量的再利用

C.会产生更大范围的污染

D.降低处理垃圾的费用

解析:

19.B 20.A 第19题,任何垃圾处理手段都不是万能的,不是所有垃圾都可以通过蚯蚓进行处理,例如,塑料、建筑垃圾等。

第20题,蚯蚓能处理大部分的有机垃圾,而且能消除垃圾的臭味,因此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保护环境。

B、D两项不属于对环境的影响;C项明显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甲图漫画反映出的全球环境状况是 

 。

(2分) 

(2)漫画中的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性原因是 

 。

(2分) 

(3)将下列选项序号填入图乙中方框的相应字母后面(每个选项限填一次)。

(6分)

①提高环境质量 ②人类与环境协调 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④矛盾 ⑤物质资料生产 ⑥协调

A   ,B   ,C   ,D   ,E   ,F   。

 

(4)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

是(2分)(  )

A.人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

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

D.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天共存”“人地归一”

解析:

(1)、

(2)题,通过观察漫画中的信息可知,其主题围绕“自然环境承受压力过大”,产生的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

第(3)题,结合教材知识和关联图中的相互关系进行判断。

第(4)题,可持续的环境观应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答案:

(1)自然环境承受压力过大(2分)

(2)人口增长过快(2分)

(3)④ ⑥ ⑤ ③ ① ②(6分)

(4)D(2分)

22.读以下材料及生产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3分)

材料 目前,我国农业部正在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重点建设以农村户用沼气为纽带的各类生态农业模式。

其中“四位一体”模式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将沼气池、家畜养殖场、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1)日光温室为沼气池、家畜养殖场、蔬菜创造适宜的     条件;家畜的呼吸、沼气燃烧为蔬菜提供     (气体),蔬菜的光合作用又为家畜的生长提供     (气体);家畜和人的粪尿进入沼气池,产生沼气,为农户提供    ,还产出沼渣、沼液,为蔬菜

提供    。

(5分) 

(2)“四位一体”生态农业结构图所显示的生产过程中,     过程的环境效益最大。

(2分) 

(3)简要分析在我国农村推广和实施各类生态农业模式的重要意义。

(6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我国生态农业模式的掌握,以及生态农业在我国推广和实施的意义。

“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是将沼气池、家畜养殖场、蔬菜栽培等系统装在日光温室中,温室为沼气池、家畜养殖场、蔬菜等创造良好的温度、湿度条件;家畜的呼吸及沼气燃烧产生的气体为蔬菜提供二氧化碳,蔬菜的光合作用又为家畜提供氧气;同时,家畜的粪、尿进入沼气池,产生沼肥,为蔬菜提供高效无害有机肥。

该体系的特点是:

物质循环、相互转化、多级利用、集约经营;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与卫生条件,基本达到了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农产品无害化。

生态农业有利于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充分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答案:

(1)温度、湿度二氧化碳 氧气 燃料(能源)有机肥料(5分)

(2)2(2分)

(3)建立良性生态系统,达到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和农产品无害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6分)

23.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20世纪80年代的广西恭城县,农民依靠木柴作为燃料,大量砍伐森林,使得恭城“多山少林”特殊的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县委、县政府果断鼓励发展“猪—沼气—果”三位一体农业生产模式。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现在恭城是绿水青山的生态示范县。

目前正逐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

(1)恭城“三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的主导产业是    ,其生态模式的核心是    。

(4分) 

(2)简述“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

(6分)

(3)影响当地水果种植的主要社会因素有哪些?

当地为什么要采取“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生产基地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5分)

解析:

(1)题,由材料、题图可知,“多山少林”使得生态环境恶化,“猪—沼气—果”三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的主导产业是果树种植业,核心是解决燃料问题的沼气,因为只有解决燃料问题,才能大量减少农民砍伐森林。

(2)题,三位一体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要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方面分析。

第(3)题,影响当地水果种植的主要社会因素可联系农业区位的社会因素,从市场、科技、劳动力、交通等方面回答;采取“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生产基地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主要是适应市场变化、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

答案:

(1)果树种植业 沼气(4分)

(2)恭城农业生产模式围绕果树种植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解决了燃料、饲料、肥料三者之间的矛盾,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与质量。

(6分)

(3)市场、科技、劳动力、交通等。

“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有利于及时把握市场信息;有利于加强科研投入,提高产品品质,树立品牌意识,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有利于节约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

(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