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标准站建设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414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6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 标准站建设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信 标准站建设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信 标准站建设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信 标准站建设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信 标准站建设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信 标准站建设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信 标准站建设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信 标准站建设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信 标准站建设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信 标准站建设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信 标准站建设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信 标准站建设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信 标准站建设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信 标准站建设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信 标准站建设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信 标准站建设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信 标准站建设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信 标准站建设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 标准站建设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信 标准站建设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 标准站建设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 标准站建设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8室内空调具有自启动功能或远动功能。

1.9组合架、电源屏、配电盘前铺设宽不少于50cm,长与柜(盘)长度相等的黑色绝缘胶垫(安装了防火地板的机械室不铺设)。

图1.9绝缘胶垫

1.10室内信号设备及器材所有电气螺栓端子采用主备帽防松。

采用万可端子的,线头加冷压插针,且每孔只能安装1根线缆。

图1.10(a)分线盘万可端子

图1.10(b)冷压插针

1.11非工区所在车站G2盘具备远控功能。

图1.11(a)G2盘远控装置

图1.11(b)G2盘远控装置

1.12机械室、电源屏室、微机室内所有信号设备及器材应采用雕刻铭牌全部标示。

图1.12(a)组合架背面标示

图1.12(b)组合架零层标示

图1.12(c)组合架正面标示

1.13电源屏模块、电源屏输入输出端子、组合架零层大四柱电源端子、组合架空开应标示其用途。

图1.13(a)组合架空开标识图

图1.13(b)零层大四柱端子图

图1.13(c)电源屏空开标识图

图1.13(d)电源屏模块标识图

1.14分线盘、防雷分线柜端子标示齐全。

电缆挂牌准确、明显、美观,标明电缆长度、去向、使用芯数和备用芯数。

备用电缆芯线在每条电缆根部单独盘圈并挂牌。

图1.14(a)分线柜下方电缆标示

图1.14(b)分线柜端子标示

图1.14(c)备用电缆芯线单独盘圈

1.15组合侧面配线焊接牢固无假焊,焊点丰满,绑扎整齐美观。

配线套管编号用专用打印机打印,不得手写。

图1.15配线套管编号

1.16继电器安装防松压条,空继电器插座安装塑料罩子防护。

图1.16继电器防松及防护罩效果图

1.17接口架应配置配线表(,悬挂于对应接口处,内容包括端子位置、用途、来去向等内容。

图1.17(a)接口架配线表

图1.17(b)配线表悬挂示意图

1.18计算机联锁、TDCS、CTC、列控、计轴设备等室内设备所预留的网线、电缆,应两端做头并挂牌标记。

图1.18网线标示图

1.19信号半自动闭塞外线

1.19.1控制台或信号机械室至通信机械室的闭塞备用通道电缆(9芯信号电缆)敷设。

1.19.2信号半自动闭塞外线备用通道贯通。

1.19.3半自动闭塞外线应通过单刀双掷闸刀实现主、备外线路倒换。

微机联锁站闸刀设置于分线盘,6502站闸刀设置于控制台内部。

1.19.4闭塞外线端子应安装对应的标牌,标牌上应有主备闭塞外线环阻测试值、分线盘或控制台对应设备端子号。

图1.19(a)闭塞外线闸刀安装示意图

图1.19(b)闭塞外线标示示意图

1.20机械室采用改进型电缆屏蔽接地方式。

图1.20电缆屏蔽接地示意图

1.21除地线、网线、对绞屏蔽线、光缆外,信号机械室、运转室地沟内胶质线全部采用专用电缆。

地线、网线、对绞屏蔽线、光缆应全程套阻燃管防护,机械室内电缆不得与电力电缆同沟。

特殊情况下同沟行走时,必须采用砖砌或PVC管防护隔离。

图1.21阻燃管防护效果图

1.22各类线缆引入孔的金属边缘应打磨光滑,并设胶堵防护,防止配线磨卡。

图1.22胶堵防护

1.23室内电缆沟、槽转角处应用胶皮防护。

电缆要进行分类绑扎,使其走线美观。

图1.23(a)室内电缆走线图

图1.23(b)室内电缆走线图

1.24机械室上墙资料:

1.24.1《信号机械室管理制度》。

机械室管理制度内容包括:

施工管理、消防管理、电务作业基本安全制度(三不动、三不离、七严禁)。

建议规格:

400mm×

600mm。

图1.24.1《机械室管理制度》

1.24.2《机械室定置管理图》。

机械室定置管理图内容为机械室内部设备布局。

图1.24.2《机械室定置管理图》

1.24.3本站《设备位置快速查找图》(含区间设备)。

其中信号机、轨道电路、转辙设备应标注其室内组合位置。

图1.24.3(a)《设备位置快速查找图》效果图

道岔位置快速查找图

设备名称

组合名称

组合架位置

侧面端子位置

分线盘位置

备注

1#

TD

22-10

DBJ:

01-1、01-11;

FBJ:

01-2、01-12

DCJ:

02-1、02-11;

FCJ:

02-2、02-12

SJ:

02-3、02-13

1F-801-(1-5)

TDF

22-9

X1-X5(05-1~5)

3/5#

DCZ

22-8

02-3、02-13X1-X4(05-15~18)

1F-802-(1-4)

7/9#

22-7

1F-803-(1-4)

信号机位置快速查找图

X

JZ

22-6

DJ:

2DJ:

LXJ:

ZXJ:

YXJ:

02-4、02-14;

TXJ:

1F-501-(1-6)、1F-502-(1-2)

S1

LZ-1

22-5

02-1、02-11

DXJ:

02-2、02-12

1F-503-(1-5)

D1

DZ

22-3

01-1、01-11

1F-601-(1-3)

D3

02-2、02-12;

1F-601-(4-6)

D5

02-3、02-13;

01-3、01-13

1F-602-(1-3)

轨道电路位置快速查找图

送端

受端

1/13G

WXJ25

42-8

24-3-(01-5、01-15)

1F-406-(5-6)

1F-307-(5-6)

D3G

24-3-(01-6、01-16)

1F-308-(1-2)

35DG

42-7

24-3-(01-1、01-11)

1F-306-(3-4)

41DG

24-3-(01-2、01-12)

1F-306-(5-6)

43DG

24-3-(01-3、01-13)

1F-307-(1-2)

IIAG

24-3-(01-4、01-14)

1F-406-(3-4)

1F-307-(3-4)

33DG

42-6

24-4-(01-5、01-15)

1F-305-(1-2)

31-39DG

24-4-(01-6、01-16)

1F-305-(3-4)

31-39DG1

1F-305-(5-6)

31-39DG2

1F-306-(1-2)

图1.24.3(b)设备位置快速查找图

1.24.4微机室上墙资料:

计算机联锁、CTC、列控等系统设备应急操作流程。

规格:

图图1.24.4微机室上墙资料

1.25电源屏室上墙资料:

1.25.1电源屏应急操作流程。

图1.25.1电源屏应急操作流程

1.26驼峰动力室上墙资料:

《故障处理流程图》、《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规程》、《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岗位责任制》。

图1.26驼峰动力室上墙资料

1.27机械室、微机室技术资料管理。

1.27.1技术资料盒。

存放集中监测、CTC、ZPW2000、空调等各类设备使用说明书。

图1.27.1(a)技术资料盒图图1.27.2(b)设备使用说明书

1.27.2信号设备标准测试台账盒。

存放轨道电路标准数据(调整、空载)。

所有设备分别测试实测值,不得以其中之一代替,ZPW2000轨道电路应单独绘制系统结构图,复印在ZPW2000基础数据表背面,便于应急处理时对照分析。

测试数据用A4纸打印,成册管理。

图1.27.2(a)信号设备标准测试盒图1.27.1(b)信号设备标准测试数据

图1.27.2(c)25HZ轨道电路标准数据

图1.27.2(d)ZPW2000轨道电路标准数据

图1.27.2(e)ZPW2000轨道电路系统结构图

1.27.3信号设备应急处理流程盒,存放主要信号设备(计轴设备、ZPW2000、18信息、列控设备、CTC/TDCS、计算机联锁、电源屏、集中监测、转辙设备、闭塞设备)应急处理流程。

应急处理流程用A4纸打印,成册管理

图1.27.3(a)应急处理流程盒图图1.27.3(b)应急处理流程

1.27.4室内资料盒定置管理,各类资料应建立目录台账,便于查找取用。

图1.27.4资料盒定置管理

1.27.5竣工图纸齐全准确,装订整齐,图物相符,清晰易辨,分类定置存放。

散图按要求统一装订存放。

图1.27.5竣工图纸定置管理

1.28机械室工具及备品管理

1.28.1各类备用器材设备,做到定置管理,建立机械室备品台账。

计算机联锁、CTC/TDCS、集中监测等没有外壳的电子板、卡,需保存在具有防光、防静电功能的专用型塑料袋内,单独包装保存。

图1.28.1(a)电子板、卡包装保存

图1.28.1(b)备品定置管理

1.28.2机械室共用工具应定置管理,并建立台账,机械室内作业完毕后,应对机械室共用工具进行检查核对。

图1.28.2工具定置管理

2轨道电路设备项目及标准

2.1轨道电路箱盒的限界保证距正线线路中心大于2200mm;

图2.1限界大于2200mm效果图

2.2轨道电路采用反光标志牌标示、安装在基础侧面,一律采用白框兰底白字。

图2.2(b)轨道电路标示图

2.3补偿电容按照设计编号,喷涂标示在对应钢轨轨腰处(红底白字)。

图2.3补偿电容编号

2.3扼流箱连接线、变压器箱连接线和道岔岔后极性跳线全部采用双套且具有防腐、防混功能的免维护线。

用白磁漆对塞钉头进行封堵。

各种箱连线和道岔跳线固定良好,其中免维护线用尼龙卡(M、L型)固定。

中间连接板采用1.160米的连接板,引入线与钢轨眼孔平行对齐,固定良好。

图2.3(a)扼流箱安装效果图

图2.3(b)白磁漆封堵

2.4人工极性交叉处的绝缘、侵限绝缘应在外侧鱼尾板中间两螺栓间喷涂标示(红底白字)。

图2.4(a)人工极性交叉处标示图

图2.4(b)侵限绝缘标示图

2.5轨端接续线满足“平、紧、直”要求,并采用“325”(三处、双股、五圈)方式绑扎。

图2.5轨端接续线效果图

2.6变压器箱内的10A断路器,采用自复式液压断路器。

2.7有发码功能的轨道箱将电阻放中间,轨道变压器摆两边。

图2.6自复式液压断路器

图2.7轨道箱效果图

2.8轨道电路箱盒电气螺栓端子(含扼流箱箱连线连接端子)主备帽间加不锈钢弹簧垫。

电缆芯线连接直二柱、弯六柱端子时必须采用辅助线环。

万可端子加冷压插针,且每孔只能安装1根线缆。

图2.8(a)辅助线环图

2.8(b)扼流箱端子加弹簧垫

2.9轨道电路XB箱至扼流变压器电缆接线安装电缆托片,双芯并用;

图2.9扼流变压器电缆接线效果图

2.10交叉渡线岔芯不同极性处、两区段不同极性处、绝缘接头断面处、凹凸缝隙处采取绝缘隔离措施。

(防止不同极性处吸附非绝缘物质,造成区段故障)。

图2.10绝缘隔离措施效果图(该图片采用绝缘板隔离)

2.11轨道电路除扼流变压器箱外,其它箱盒均应配置电路图、电缆配线图。

图纸塑封后放置于现场设备箱盒内,电路图、配线图必须在现场调查复核的基础上绘制。

电路图、配线图上端子、用途、电缆芯数、备用芯数应与实际相符。

配线图应反映上下相邻一级电缆盒及芯线用途。

图2.11(a)轨道电路电路图

图2.11(b)轨道电路配线图

3道岔设备项目及标准

3.1转辙设备标识采用反光标志牌,白框兰底白字,安装在转辙设备电缆盒基础侧面。

图3.1转辙设备标识

3.2托盘安装的道岔转辙设备,在枕木上安装挡渣拉板条。

图3.2挡渣拉板条

3.3道岔安装装置采用镀锌防腐角钢,道岔方钢采用无磨耗方钢。

图3.3无磨耗方钢效果图

3.4带绝缘的螺栓,钢垫边缘不小于绝缘垫,钢垫厚度不小于5mm。

图3.4安装螺栓效果图

3.5安装装置螺栓采用防松螺栓或施必牢螺栓。

图3.5(a)防松螺栓效果图

图3.5(b)施必牢螺栓

3.6道岔使用不锈钢开口销(不得使用铁丝代替)。

图3.6镀锌开口销效果图

3.7道岔采用反向耐压1万伏的整流匣。

图3.7交流转辙机整流匣

3.8道岔转辙设备安装缺口监测。

图3.8缺口监测效果图(换)

3.9提速道岔杆件、密贴检查器安装防水防护罩,锁钩安装防沙防护罩,并固定良好。

图3.9(a)防水防护罩效果图

图3.9(b)防水防护罩效果图

3.10转辙机内部配线易伤处采用胶管防护。

图3.10内部配线胶管防护效果图

3.11转辙机杆件丝口用胶管保护。

图3.11丝口胶管保护效果图

3.12转辙设备电缆盒、转辙机内部各电气螺栓端子主备帽间加不锈钢弹簧垫。

转辙设备电缆盒内电缆芯线连接直二柱、弯六柱端子时必须采用辅助线环。

3.13转辙设备均应配置电路图、电缆配线图。

图纸塑封后放置于现场设备箱盒内。

电路图、配线图必须在现场调查复核的基础上绘制。

图3.13(a)ZYJ7转辙机电路图例图

图3.13(b)ZY4转辙机电缆盒配线图例图

4信号机设备项目及标准

4.1矮柱信号机采用反光标志牌统一安装在设备基础或机柱正面,采用白框兰底白字。

图4.2矮柱信号机标示

4.2站内高柱信号机(含进路信号机)标牌采用白底黑字反光标志牌安装在机柱正面,标牌距离轨面2000mm。

4.3区间通过信号机号码采用白底黑字反光标志牌安装在机柱正面,区间通过信号机号码牌下端距轨面2250mm。

图4.3(a)站内高柱信号机标示图4.3(b)区间通过信号机标示

4.4信号机均应具备主丝断丝后,自动切换至副丝的功能,并设置主副丝切换检查按钮。

图4.4主副丝切换按钮效果图

4.5机构所有连接处封堵良好。

图4.5信号机封堵

4.6信号机变压器箱内器材采用标牌定位。

图4.6信号机变压器标牌定位

4.7信号机箱盒内部各电气螺栓端子主备帽间加不锈钢弹簧垫防松。

4.8信号机箱盒均应配置电路图、电缆配线图。

图4.8(a)信号机电路图

图4.8(b)信号机配线图

5信号电缆线路设备项目及标准

5.1电缆盒采用反光标志牌安装在基础侧面(采用白框兰底白字)。

图5.1电缆盒标示效果图

5.2电缆标桩齐全,标示清楚。

折角、过道、电缆分岐、地下接续处,要设置电缆标桩。

图5.2电缆标桩效果图

5.3电缆过道处,应在钢轨外侧轨腰喷涂“电缆过道”标识(白底红字)。

图5.3“电缆过道”标识效果图

5.4在铁路线路保护区外及农田内电缆径路,需在电缆径路附近增加警示牌(100米1个)。

图5.4(a)警示牌正面效果图

图5.4(b)警示牌背面效果图

5.5过涵防护管、槽不得外露,采取水泥封闭防护措施。

沟、涵、桥、隧引入处用水泥封堵。

图5.5(a)桥、隧引入处封堵

图5.5(b)过涵处水泥封闭

5.6备用贯通电缆

5.6.1备用电缆芯线贯通。

在相关箱盒内做好备用贯通电缆标示,统一制作贯通电缆径路图存放于机械室资料盒内,

5.6.2站内:

分线盘至最远端道岔、轨道电路(ZPW-2000除外)、信号机的电缆盒分别贯通一对,即每方向三对(小站根据备用情况可以合用)。

5.6.3区间:

分线盘至最远端信号点的信号机、轨道电路(ZPW-2000除外)、计轴电缆盒分别贯通一对,即每方向三对。

有外包线的站,将外包线中所有设备的备用芯线贯通一对至主干方向盒或分线盘。

5.6.3ZPW-2000轨道电路使用的数字电缆,不做备用贯通,只对各电缆备用做好标识。

图5.6贯通备用电缆图

5.7室外信号设备箱盒箱盒中每条电缆都要有电缆去向标牌,标牌上注明电缆走向、芯数、长度、备用芯数。

图5.7电缆去向标

5.8电缆盒内部各电气螺栓端子主备帽间加不锈钢弹簧垫。

5.9电缆盒须配置电缆配线图。

配线图必须在现场调查复核的基础上绘制。

配线图上端子、用途、电缆芯数、备用芯数应与实际相符。

图5.9(a)电缆盒电缆配线图效果图

图5.9(b)电缆盒电缆配线图

6其它设备项目及标准

6.1减速器制动轨固定螺栓采用防松螺栓,涂油防腐良好。

图6.1减速器制动轨防松螺栓

6.2雷达天线箱体外加装隔热防护罩。

图6.2雷达天线箱体隔热防护罩

6.3测长轨道电路在轨腰(外侧)处应标明距离,每25m处作一标记,依次为25、50、75…至测长末端。

标记为红底白字喷涂,字体采用大号字,严禁手写。

图6.3测长轨道电路标识效果图

6.4限界检查器、雷达、踏板、测重标志采用反光标志牌安装在基础侧面。

设备标识名称与图纸保持一致。

图6.4限界检查器、雷达标识效果图

图6.4踏板、测重标识效果图

7设备外观及基础硬面化

7.1信号设备硬面施工工艺标准。

7.1.1硬化面顶面距箱盒底部100-150mm(矮型信号机的硬化面应保证与信号机安装基础的出线口大于150mm);

硬化面边缘距设备外沿不大于200mm;

硬化面边缘与枕木头距离,站内大于400mm,区间大于800mm。

7.1.2两个硬化面间隔小于200mm时(外缘距离),才集中硬化。

间隔1500mm左右时,两个硬化面应在同一水平面上。

7.1.3道岔转辙机及安装装置下部不制作硬化面。

7.1.4硬化面的顶面的水泥混凝土厚度不低于50mm,四周应采用空心砖或留出排水孔(排水孔方向与所属线路垂直)。

7.1.5桥上设备基础的硬化宜采用轻型材料制作,顶面不进行水泥硬化,采用碎石填平。

7.2基础硬面清洁无积水、无道砟、无杂物,四周一米范围内无杂草。

7.3室外信号设备外观清洁。

箱盒内、外油饰良好。

7.4室外各种水泥制品类基础、机柱全部采用外墙乳胶漆(外墙涂料)刷白。

图7.4各类基础及硬面化效果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