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实验指导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4159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42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资料.docx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设计实验指导资料.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资料.docx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资料

 

机械设计基础

实验指导书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机械原理及零件教研室

机械原理及零件实验室

二OO二年六月

 

前言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与工程制图、电工学、工程力学等一样,是我国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类、近机械类和非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根据国家教委1995年颁发修订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实验课是其中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机器是由机构组成的,了解机器基本组成要素——机械零件在各类机械中的功用及性能,以便更好的学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学习专业设备中的机械部分提供必要的基础。

为了搞好本课程的实验教学,我们挑选了机构认识、机械零件认识、机构运动简图测绘、齿轮范成原理、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与分析、齿轮传动、带传动和减速器结构分析及拆装等8项实验供任课教师根据不同专业选选择。

本指导书中术语、名词、计量单位等全部符合国家最新标准。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和不适之处敬请广大教师和同学提出批评指导。

机械原理及零件教研室

机械原理及零件实验室

2002.6

 

合肥工业大学学生实验守则

 

1.学生应按照课程教学计划,准时上实验课,不得迟到早退。

2.实验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目的、步骤、原理,预习有关的理论知识,并接受实验教师的提问和检查。

3.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不得高声喧哗和打闹,不准抽烟、随地吐痰和乱丢杂物。

有净化要求的实验室,进入必须换拖鞋。

4.做实验时必须严格遵守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爱护仪器设备,节约使用材料,服从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指导。

未经许可不得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及其它物品。

5.实验中要细心观察,认真记录各种试验数据。

不准敷衍,不准抄袭别组数据,不得擅自离开操作岗位。

6.实验时必须注意安全,防止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

若出现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并保护现场,不得自行处理。

7.实验完毕,应主动清理实验现场。

经指导教师检查仪器设备、工具、材料和实验记录后方可离开。

8.实验后要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分析结果、处理数据、绘制曲线及图表。

在规定时间内交指导教师批改。

9.在实验过程中,由于不慎造成仪器设备、器皿、工具损坏者,应写出损坏情况报告,并接受检查,由领导根据情况进行处理。

10.凡违反操作规程,擅自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私自拆卸仪器而造成事故和损失的,肇事者必须写出书面检查,视情节轻重和认识程度,按章程预以赔偿。

 

合肥工业大学

1999.7

 

实验一机构认识实验…………………………………………………1实验二机械零件认识实验……………………………………………4

实验三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11

实验四齿轮范成原理实验……………………………………………16

实验五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实验………………………21

实验六齿轮传动实验…………………………………………………28

实验七带传动实验……………………………………………………34

实验八减速器结构分析及拆装实验…………………………………41

 

实验一机构认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初步了解《机械原理》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实例。

2.增强学生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方法陈列室展示各种常用机构的模型,通过模型的动态展示,增强学生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

实验教师只作简单介绍,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观察,对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对学习机械原理课程产生一定的兴趣。

三、实验内容

(一)对机器的认识

通过实物模型和机构的观察,学生可以认识到:

机器是由一个机构或几个机构按照一定运动要求组合而成的。

所以只要掌握各种机构的运动特性,再去研究任何机器的特性就不困难了。

在机械原理中,运动副是以两构件的直接接触形式的可动联接及运动特征来命名的。

如:

高副、低副、转动副、移动副等。

(二)平面四杆机构

平面连杆机构中结构最简单,应用最广泛的是四杆机构,四杆机构分成三大类:

即铰链四杆机构;单移动副机构;双移动副机构。

1.铰链四杆机构分为:

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即根据两连架杆为曲柄,或摇杆来确定。

2.单移动副机构,它是以一个移动副代替铰链四杆机构中的一个转动副演化而成的。

可分为:

曲柄滑块机构,曲柄摇块机构、转动导杆机构及摆动导杆机构等。

3.双移动副机构是带有两个移动副的四杆机构,把它们倒置也可得到:

曲柄移动导杆机构、双滑块机构及双转块机构。

(三)凸轮机构

凸轮机构常用于把主动构件的连续运动,转变为从动件严格地按照预定规律的运动。

只要适当设计凸轮廓线,便可以使从动件获得任意的运动规律。

由于凸轮机构结构简单、紧凑,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仪器及操纵控制装置中。

凸轮机构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即:

凸轮(它有特定的廓线)、从动件(它由凸轮廓线控制着)及机架。

凸轮机构的类型较多,学生在参观这部分时应了解各种凸轮的特点和结构,找出其中的共同特点。

(四)齿轮机构

齿轮机构是现代机械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传动机构。

具有传动准确、可靠、运转平稳、承载能力大、体积小、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机器中。

根据轮齿的形状齿轮分为:

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圆锥齿轮及蜗轮、蜗杆。

根据主、从动轮的两轴线相对位置,齿轮传动分为:

平行轴传动、相交轴传动、交错轴传动三大类。

1.平行轴传动的类型有:

外、内啮合直齿轮机构、斜齿圆柱齿轮机构、人字齿轮机构、齿轮齿条机构等。

2.相交轴传动的类型有圆锥齿轮机构,轮齿分布在一个截锥体上,两轴线夹角常为90°。

3.交错轴传动的类型有:

螺旋齿轮机构、圆柱蜗轮蜗杆机构,弧面蜗轮蜗杆机构等。

在参观这部分时,学生应注意了解各种机构的传动特点,运动状况及应用范围等。

4.齿轮机构参数

齿轮基本参数有齿数z、模数m、分度圆压力角α、齿顶高系数h*a、顶隙系数c*等。

参观这部分时,学生需要掌握:

什么是渐开线?

渐开线是如何形成的?

什么是基圆和渐开线发生线?

并注意观察基圆、发生线、渐开线三者间关系,从而得出渐开线有什么性质?

再就观察摆线的形成,要了解什么是发生圆?

什么是基圆?

动点在发生圆上位置发生变化时,能得到什么样轨迹的摆线?

同时还要通过参观总结出:

齿数、模数、压力角等参数变化对齿形有何影响?

(五)周转轮系

通过各种类型周转轮系的动态模型演示,学生应该了解什么是定轴轮系?

什么是周转轮系?

根据自由度不同,周转轮系又分为行星轮系和差动轮系。

它们有什么差异和共同点?

差动轮系为什么能将一个运动分解为两个运动或将两个运动合成为一个运动?

周转轮系的功用、形式很多,各种类型都有它自己的缺点和优点。

在我们今后的应用中应如何避开缺点,发挥优点等等都是需要学生实验后认真思考和总结的问题。

(六)其他常用机构

其他常用机构常见的有棘轮机构;摩擦式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万向节及非圆齿轮机构等。

通过各种机构的动态演示学生应知道各种机构的运动特点及应用范围。

(七)机构的串、并联

展柜中展示有实际应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的运动机构。

从这里可以看出,机器都是由一个或几个机构按照一定的运动要求串、并联组合而成的。

所以在学习机械原理课程中一定要掌握好各类基本机构的运动特性,才能更好地去研究任何机构(复杂机构)特性。

实验二机械零件认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初步了解《机械设计》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

2.了解各种标准零件的结构形式及相关的国家标准。

3.了解各种传动的特点及应用。

4.了解各种常用的润滑剂及相关的国家标准。

5.增强对各种零部的结构及机器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方法

学生们通过对实验指导书的学习及“机械零件陈列柜”中的各种零件的展示,实验教学人员的介绍,答疑及同学的观察去认识机器常用的基本零件,使理论与实际对应起来,从而增强同学对机械零件的感性认识。

并通过展示的机械设备、机器模型等,使学生们清楚知道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机械零件。

三、实验内容

(一)螺纹联接

螺纹联接是利用螺纹零件工作的,主要用作紧固零件。

基本要求是保证联接强度及联接可靠性,同学们应了解如下内容:

1.螺纹的种类:

常用的螺纹主要有普通螺纹、米制锥螺纹、管螺纹、梯形螺纹、矩形螺纹和锯齿螺纹。

前三种主要用于联接,后三种主要用于传动。

除矩形螺纹外,都已标准化。

除管螺纹保留英制外,其余都采用米制螺纹。

2.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

常用的有普通螺栓联接,双头螺柱联接、螺钉联接及紧定螺钉联接。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结构联接。

如专门用于将机座或机架固定在地基上的地脚螺栓联接,装在大型零部件的顶盖或机器外壳上便于起吊用的吊环螺钉联接及应用在设备中的T型槽螺栓联接等。

3.螺纹联接的防松:

防松的根本问题在于防止螺旋副在受载时发生相对转动。

防松的方法,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摩擦防松、机械防松及铆冲防松等。

摩擦防松简单、方便,但没有机械防松可靠。

对重要联接,特别是在机器内部的不易检查的联接,应采机械防松。

常见的摩擦防松方法有对顶螺母,弹簧垫圈及自锁螺母等;机械防松方法有开口销与六角开槽螺母、止动垫圈及串联钢丝等;铆冲防松主要是将螺母拧紧后把螺栓未端伸出部分铆死,或利用冲头在螺栓未端与螺母的旋合处打冲,利用冲点防松。

4.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

1)受轴向变载荷的紧螺栓联接,一般是因疲劳而破坏。

为了提高疲劳强度,减小螺栓的刚度,可适当增加螺栓长度,或采用腰状杆螺栓与空心螺栓。

2)不论螺栓联接的结构如何,所受的拉力都是通过螺栓和螺母的螺纹牙相接触来传递的,由于螺栓和螺母的刚度与变形的性质不同,各圈螺纹牙上的受力也是不同的。

为了改善螺纹牙上的载荷分布不均程度,常用悬置螺母或采用钢丝螺套来减小螺栓旋合段本来受力较大的几圈螺纹牙的受力面。

3)为了提高螺纹联连强度,还应减小螺栓头和螺栓杆的过渡处所产生的应力集中。

为了减小应力集中的程度,可采用较大的过渡圆角和卸载结构。

在设计、制造和装配上应力求避免螺纹联接产生附加弯曲应力,以免降低螺栓强度;

4)再就是采用合理的制造工艺方法,来提高螺栓的疲劳强度。

如采用冷镦螺栓头部和滚压螺纹的工艺方法或用采用表面氮化、氰化、喷丸等处理工艺都是有效方法。

在掌握上述内容,通过参观螺纹联接展柜,同学应区分出:

①什么是普通螺纹、管螺纹、梯形螺纹和锯齿螺纹;②能认识什么是普通螺纹、双头螺纹、螺钉及紧定螺钉联接;③能认识摩擦防松与机械防松的零件;④了解联接螺栓的光杆部分做得比较细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

(二)标准联接零件

标准联接零件一般是由专业企业按国标(GB)成批生产,供应市场的零件。

这类零件的结构形式和尺寸都已标准化,设计时可根据有关标准选用。

通过实验学生们要能区分螺栓与螺钉;能了解各种标准化零件的结构特点,使用情况;了解各类零件有那些标准代号,以提高学生们对标准化意识。

1.螺栓:

一般是与螺母配合使用以联接被联接零件,无需在被联接的零件上加工螺纹,其联接结构简单,装拆方便,种类较多,应用最广泛。

其国家标准有:

GB5782~5786六角头螺栓、GB31.1~31.3六角头带孔螺栓、GB8方头螺栓、GB27六角头铰制孔用螺栓、GB37T形槽用螺栓、GB799地脚螺栓及GB897~900双头螺栓等。

2.螺钉:

螺钉联接不用螺母,而是紧定在被联接件之一的螺纹孔中,其结构与螺栓相同,但头部形状较多以适应不同装配要求。

常用于结构紧凑场合。

其国家标准有:

GB65开槽圆柱头螺钉;GB67开槽盘头螺钉;GB68开槽沉头螺钉;GB818十字槽盘头螺钉;GB819十字槽沉头螺钉;GB820十字槽半沉头螺钉;GB70内六角圆柱头螺钉;GB71开槽锥端紧定螺钉;GB73开槽平端紧定螺钉;GB74开槽凹端紧定螺钉;GB75开槽长圆柱端紧定螺钉;GB834滚花高头螺钉;GB77~80各种内六角紧定螺钉;GB83~86各类方头紧定螺钉;GB845~847各类十字自攻螺钉;GB5282~5284各类开槽自攻螺钉;GB6560~6561各类十字头自攻锁紧螺钉;GB825吊环螺钉等。

3.螺母:

螺母形式很多,按形状可分为六角螺母、四方螺母及圆螺母;按联接用途可分为普通螺母,锁紧螺母及悬置螺母等。

应用最广泛的是六角螺母及普通螺母。

其国家标准有:

GB6170~6171、GB6175~61761型及2型A、B级六角螺母;GB411型C级螺母;GB6172A、B级六角薄螺母;GB6173A、B六角薄型细牙螺母;GB6178、GB61801、2型A、B级六角开槽螺母;GB9457、GB94581、2型,A、B级六角开槽细牙螺母;GB56六角厚螺母;GB6184六角锁紧螺母;GB39方螺母;GB806滚花高螺母;GB923盖形螺母;GB805扣紧螺母;GB812、GB810圆螺母及小圆螺母;GB62蝶形螺母等。

4.垫圈:

垫圈种类有平垫、弹簧垫及锁紧垫圈等。

平垫圈主要用于保护被联接件的支承面,弹簧及锁紧垫圈主要用于摩擦和机械防松场合,其国家标准有:

GB97.1~97.2、GB95~96、GB848、GB5287各类大、小及特大平垫圈;GB852工字钢用方斜垫圈;GB853槽钢用方斜垫圈;GB861.1及GB862.1内齿、外齿锁紧垫圈;GB93、GB7244、GB859各种类弹簧垫圈;GB854~855单耳、双耳止动垫圈;GB856外舌止动垫圈;GB858圆螺母止动垫圈。

5.挡圈:

常用于轴端零件固定之用。

其国家标准有:

GB891~892螺钉、螺栓紧固轴端挡圈;GB893.1~893.2A型B型孔用弹性挡圈;GB894.1~894.2A型B型轴用弹性挡圈;GB895.1~895.2孔用、轴用钢丝挡圈;GB886轴肩挡圈等。

(三)键、花键及销联接

1.键联接:

键是一种标准零件,通常用来实现轴与轮毂之间的周向固定以传递转矩,有的还能实现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或轴向滑动的导向。

其主要类型有:

平键联接、楔键联接和切向键联接。

各类键使用的场合不同,键槽的加工工艺也不同。

可根据键联接的结构特点,使用要求和工作条件来选择,键的尺寸则应符合标准规格和强度要求来取定。

其国家标准有:

GB1096~1099各类普通平键、导向键及各类半圆键;GB1563~1566各类楔键、切向键及薄型平键等。

2.花键联接:

花键联接是由外花键和内花键组成。

适用于定心精度要求高、裁荷大或经常滑移的联接。

花键联接的齿数、尺寸,配合等均按标准选取,可用于静联接或动联接。

按其齿形可分为矩形花键(GB1144)和渐线形花键(GB3478.1),前一种由于多齿工作,承载能力高、对中性好、导向性好、齿根较浅、应力集中较小、轴与毂强度削弱小等优点,广泛应用在飞机、汽车、拖拉机、机床及农业机械传动装置中;渐形线花键联接,受载时齿上有径向力,能起到定心作用,使各齿受力均匀,强度、寿命长等特点,主要用于载荷较大、定心精度要求较高以及尺寸较大的联接。

3.销联接:

销主要用来固定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时,称为定位销,它是组合加工和装配时的重要辅助零件;用于接接时,称为联接销,可传递不大的载荷;作为安全装置中的过载剪断元件时,称为安全销。

销有多种类型,如圆锥销、槽销、销轴和开口销等,这些均已标准化,主要国标代号有:

GB119、GB20、GB878、GB879、GB117、GB118、GB881、GB877等。

各种销都有各自的特点,如:

圆柱销多次拆装会降低定位精度和可靠性;锥销在受横向力时可以自锁,安装方便,定位精度高,多次拆装不影响定位精度等。

以上几种联接,通过展柜的参观同学们要仔细观察其结构,使用场合,并能分清和认识以上各类零件。

(四)机械传动

机械传动有螺旋传动、带传动、链传动、齿传动及蜗杆传动等。

各种传动都有不同的特点和使用范围,这些传动知识同学们在学习“机械设计”课程中都有要详细讲授。

在这里主要通过实物观察,增加同学们对各种机械传动知识的感性认识,为今后理论学习及课程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1.螺旋传动:

螺旋传动是利用螺纹零件工作的,作为传动件要求保证螺旋副的传动精度,效率和磨损寿命等。

其螺纹种类有矩形螺纹、梯形螺纹、锯齿螺纹等。

按其用途可分传力螺旋、传导螺旋及调整螺旋三种;按摩擦性质不同可分为滑动螺旋、滚动螺旋及静压螺旋等。

滑动螺旋常为半干摩擦,摩擦阻力大、传动效率低(一般为30~60%);但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易于自锁,运转平稳,但在低速时可能出现爬行;其螺纹有侧向间隙,反向时有空行程,定位精度和轴向刚度较差,要提高精度必须采用消隙机构;磨损快。

滑动螺旋应用于传力或调整螺旋时,要求自锁,常采用单线螺纹;用于传导时,为了提高传动效率及直线运动速度,常采用多线螺纹(线数n=3~4)。

滑动螺旋主要应用于金属切削机床进给;分度机构的传导螺纹,摩擦压力机及千斤顶的传动。

滚动螺旋因螺旋中含有滚珠或滚子,在传动时摩擦阻力小,传动效率高(一般在90%以上);起动力矩小,传动灵活、工作寿命长等优点,但结构复杂制造较难;滚动螺旋具有传动可逆性(可以把旋转动变为直线运动,也可把直线运动变成转运动),为了避免螺旋副受载时逆转,应设置防止逆转的机构;其运转平稳,起动时无颤动,低速时不爬行;螺母与螺杆经调整预紧后,可得到很高的定位精度(6μm/0.3m)和重复定位精度(可达1~2μm),并可提高轴的刚度;其工作寿命长、不易发生故障,但抗冲击性能较差。

主要用在金属切削精密机床和数控机床、测试机械、仪表的传导螺旋和调整螺旋及起重、升降机构和汽车、拖拉机转向机构的传力螺旋;飞机、导弹、船舶、铁路等自控系统的传导和传力螺旋上。

静压螺旋是为了降低螺旋传动的摩擦,提高传动效率,并增强螺旋传动的刚性的抗振性能,将静压原理应用于螺旋传动中,制成静压螺旋。

因为静压螺旋是液体摩擦,摩擦阻力小,传动效率高(可达99%),但螺母结构复杂;其具有传动的可逆性,必要时应设置防止逆转的机构;工作稳定,无爬行现象;反向时无空行程,定位精度高,并有较高轴向刚度;磨损小及寿命长等特点。

使用时需要一套压力稳定、温度恒定、有精滤装置的供油系统。

主要用于精密机床进给,分度机构的传导螺旋。

2.带传动:

是带被张紧(预紧力)而压在两个带轮上,主动轮带轮通过摩擦带动带以后,再通过摩擦带动从动带轮转动。

它具有传动中心距大、结构简单、超载打滑(减速)等特点。

常有平带传动、V型带传动,多楔带及同步带传动等。

平带传动结构最简单,带轮容易制造。

在传动中心距较大的情况下应用较多;

V型带为一整圈,无接缝,故质量均匀,在同样张紧力下,V型带较平带传动能产生更大的摩擦力,再加上传动比较大、结构紧凑,并标准化生产,因而应用广泛;

多楔带传动兼有平带和V型带传动的优点,柔性好、摩擦力大、能传递的功率大,并能解决多根V型带长短不一使各带受力不均匀的问题。

主要用于传递功率较大而结构要求紧凑的场合,传动比可达10,带速可达40m/s。

同步带是沿纵向制有很多齿,带轮轮面也制有相应齿,它是靠齿的啮合进行传动,可使带与轮的速度一致等特点。

3.链传动:

是由主动链轮齿带动链以后,又通过链带动从动链轮,属于带有中间挠性件的啮合传动。

与属于摩擦传动的带传动相比,链传动无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能保持准确的平均传动比,传动效率高。

按用途不同可分为传动链传动、输送链传动和起重链传动。

输送链和起重链主要用在运输和起重机械中,而在一般机械传动中,常用的传动链。

传动链有短节距精密滚子链(简称滚子链),齿形链等。

在滚子链中为使传动平稳,结构紧凑,宜选用小节距单排链,当速度高、功率大时则选用小节距多排链。

齿形链又称无声链,它是由一级带有两个齿的链板左右交错并列铰链而成。

齿形链设有导板,以防止链条在工作时发生侧向窜动。

与滚子链相比,齿形链传动平稳、无噪声、承受冲击性能好、工作可靠。

链轮是链传动的主要零件,链轮齿形已标准化(GB1244、GB10855)链轮设计主要是确定其结构尺寸,选择材料及热处理方法等。

4.齿轮传动:

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中最重要的传动之一,型式多、应用广泛。

其主要特点是:

效率高、结构紧凑、工作可靠、传动比稳定等。

可做成开式、半开式及封闭式传动。

失效形式主要有轮齿折断、齿面点锈、齿面磨损、齿面胶合及塑性变形等。

常用的渐开线齿轮有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标准锥齿齿轮传动、圆弧齿圆柱齿传动等。

齿轮传动啮合方式有内啮合、外啮合、齿轮与齿条啮合等。

参观时一定要了解各种齿轮特征,主要参数的名称及几种失效形式的主要特征,使实验在真正意义上的与理论教学上产生互补作用。

5.蜗杆传动:

蜗杆传动是在空间交错的两轴间传递运动和动力的一种传动机构,两轴线交错的夹角可为任意角,常用的为90°。

蜗杆传动有下述特点:

当使用单头蜗杆(相当于单线螺纹)时,蜗杆旋转一周,蜗轮只转过一个齿距,因此能实现大传动比。

在动力传动中,一般传动比i=5~80;在分度机构或手动机构的传动中,传动比可达300;若只传递运动,传动比可达1000。

由于传动比大,零件数目又少,因而结构很紧凑。

在传动中,蜗杆齿是连续不断的螺旋齿,与蜗轮啮合是逐渐进入与逐渐退出,故冲击载荷小,传动平衡,噪声低;但当蜗杆的螺旋线升角小于啮合面的当量摩擦角时,蜗杆传动便具有自锁;再就是蜗杆传动与螺旋传动相似,在啮合处的有相对滑动,当速度很大,工作条件不够良好时会产生严重摩擦与磨损,引起发热,摩擦损失较大,效率低。

根据蜗杆形状不同,分为圆柱蜗杆传动,环面蜗杆传动和锥面蜗杆传动。

通过实验同学应了解蜗杆传动结构及蜗杆减速器种类和形式。

(五)轴系零、部件

1.轴承:

轴承是现代机器中广泛应用的部件之一。

轴承根据摩擦性质不同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大类。

滚动轴承由于摩擦系数小,起动阻力小,而且它已标准化(标准代号有:

GB/T281、GB/T276、GB/T288、GB/T292、GB/T285、GB/T5801、GB/T297、GB/T301及GB/T4663、GB/T5859等),选用,润滑、维护都很方便,因此在一般机器应用较广。

滑动轴承按其承受载荷方向的不同分为径向滑动轴承和止推轴承;按润滑表面状态不同又可分为液体润滑轴承、不完全液体润滑轴承及无润滑轴承(指工作时不加润滑剂);根据液体润滑承载机理不同,又可分为液体动力润滑轴承(简称液体动压轴承)和液体静压润滑轴承(简称液体静压轴承)。

轴承理论课程,将详细讲授机理、结构、材料等,并且还有实验与之相配合,这次实验同学们主要要了解各类,各种轴承的结构及特征,扩大自己的眼界。

2.轴:

轴是组成机器的主要零件之一。

一切作回转运动的传动零件(如齿轮、蜗轮等),都必须安装在轴上才能进行运动及动力的传递。

轴的主要功用是支承回转零件及传递运动和动力。

按承受载荷的不同,可分为转轴、心轴和传动轴三类;按轴线形状不同,可分为曲轴和直轴两大类,直轴又可分为光轴和阶梯轴。

光轴形状简单,加工容易,应力集中源少,但轴上的零件不易装配及定位;阶梯轴正好与光轴相反。

所以光轴主要用于心轴和传动轴,阶梯轴则常用于转轴;此外,还有一种钢丝软轴(挠性轴),它可以把回转运动灵活地传到不开敞的空间位置。

轴的失效形式主要是疲劳断裂和磨损。

防止失效的措施是:

从结构设计上力求降低应力集中(如减小直径差,加大过渡圆半径等,可详看实物)再就是提高轴的表面品质,包括降低轴的表面粗糙度,对轴进行热处理或表面强化处等。

轴上零件的固定,主要是轴向和周向固定。

轴向固定可采用轴肩、轴环、套筒、挡圈、圆锥面、圆螺母、轴端挡圈、轴端挡板、弹簧挡圈、紧定螺钉方式;周向固定可采用平键、楔键、切向键,花键、圆柱销、圆锥销及过盈配合等联连方式。

轴看似简单,但轴的知识,内容都比较丰富,完全掌握是很不容易。

只有通过理论学习及实践知识的积累(多看、多观察)逐步掌握。

(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